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

第1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3

高血压主要分布在中老年人群体, 高血压患者的大部分病因是由于内外环境变化过大所导致 [1]。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的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高血压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的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1例;平均年龄(61.80±5.30)岁;平均病程(2.80±1.50)年。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2例;平均年龄(61.50±5.10)岁;平均病程(3.20±1.8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 ①入院护理:进入病室前协助患者在接诊室洗头、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②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洗脸漱口, 洗脸洗手, 整理床铺以及更换污染衣单。③饭前后护理:协助患者洗手, 辅助患者坐好。

1. 2. 1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2] ①入院后有专职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并亲切问候患者, 通过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减轻陌生感, 拉近和患者的距离。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以及主管医师。在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关心、体贴以及尊重, 利用每天查房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各例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并记录。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触患者时, 应对患者的生活史详细了解, 通过患者能接受的方式, 进行心理护理和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③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改善, 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量, 进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并且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价, 评分标准为: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焦虑抑郁症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惊恐状态。广泛焦虑症患者有明显不愉快情绪, 轻度广泛焦虑症患者时常出现紧张、不安;重度广泛焦虑症患者会常常感到担心、忧虑以及害怕。当广泛焦虑症患者病重时经常感受到惊恐。惊恐发作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如看书、做家务时或开会, 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感, 使患者难以忍受以及心悸。

第2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典型案例】

她担心自己会从楼上跳下去

晓是一名初三的女生,随着中考临近,她越发觉得紧张、不安、悲观消沉,甚至心烦意乱。有一次考试,她突然出现心悸、冒汗、头晕、颤抖、胃不适,后来不知怎么就冲出了教室,有种从楼上跳下去的冲动,那次她没能完成考试。从此,担心有一天自己会从楼上跳下去的念头挥之不去,失眠、精神恍惚整天伴随着她。后来就出现反复自责,又担心自己会患上强迫症。现在一听考试两字就心跳、出现思维障碍、记忆力减退,成绩直线下降。

晓是大家公认的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可为什么在上次考试中没能完成考试?老师和家长觉得十分困惑,也非常担忧。中考临近,这可怎么办?于是老师建议她来我这里接受心理辅导。晓非常乐意,因为她怀疑自己患上了强迫症。

第一次辅导时我主要让晓宣泄,在她的宣泄中我逐渐了解了有关晓的一些情况。晓是一个喜欢说话的女孩,她开始主要讲述那天没有完成考试的情况,当时她担心自己在教室里会晕倒,再说胃特别难受,万一吐了怎么办?在她述说中,我插了一句:“你说‘担心自己会从楼上跳下去’,是这样的吗?”“当时有过这念头”,晓答道。“你现在想想为什么有这种担忧?”“你想想我头脑发胀、眼前发黑,头脑一片空白,那不是很容易这样做的吗?”第一次辅导中我没有就此事再深入下去。

一周后,晓又来到了心理辅导室。我们在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第二次辅导。晓现在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可以跨学区招生的学校。4年前,晓在入学考试前几天由于生病致使考试没有考好,未能进入现在这所学校读书,家长因此责怪了她,晓从此就变得悲观消沉,性格也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她非常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更担心自己的身体会生病。只要有一点感冒,就会显得特别紧张。初一时,学校招了少量的插班生,由于晓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因此家长就想了点办法将她转学到了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进入初一后,她的成绩位于班级中游,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到初二时成绩已逐渐跨入班级前列。由于晓很善言谈,第二次辅导时我基本上让晓说,以便对晓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但为什么她现在会这么怕考试呢?我约晓下周来见我,她答应了。

下一周她没来。再过了一周,她才打电话给我想继续进行辅导。她来后告诉我说前几天妈妈说她有事,不能陪她来(后来我知道实际上晓去医院咨询去了,医生给她开了治焦虑的药,晓怕有副作用没有吃药)。晓说这几天她经常想到考试的事情,又担心自己有强迫症,就来我这里了。我要求她将自己的各种焦虑反应按程度轻重从弱到强顺序排列“焦虑等级”。她问我“怕老师”算不算,“自从我换了同桌以后就有了”,晓十分平静地说。我请她大概描述一下这件事。原来,晓特别喜欢她的同桌伟(男同学),有什么问题一定会问他,其实他们只是一般的好朋友而已,但引来了同学的议论。这件事让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没向他们解释什么就给伟调了座位,因此她想班主任肯定认为他们俩是“早恋”,于是就怕班主任,而且还特别担心会失去伟这个好朋友。

在接下来的几次辅导中,我逐渐地了解到晓的考试焦虑不仅源于预初的入学考试,还与对人的焦虑有关。伟前几天笑过她“你那次为什么没跳啊”,而晓又特别在意伟,她很担心“失去”伟,于是晓也就有了对人的焦虑。而班主任的做法更加重了晓的对人焦虑。焦虑的情绪、生理等表现致使晓有了强迫的观念,更使焦虑与强迫、抑郁等交织在一起,导致考试焦虑的严重化。中考的临近,不仅给她带来了考试的压力,更唤醒了她的“未完成情结”———4年前的入学考试。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彻底解决晓的考试焦虑问题,于是我采用了综合的方法。首先,借助精神分析方法解决她的“未完成情结”,让她不断述说4年前的入学考试情况,将潜意识中的焦虑在意识层面表达出来;让班主任和伟配合重构当时的问题情境,与她一起讨论伟说“你那次为什么没跳啊”这句话时的情境和语气以及让伟去述说班主任为什么给他调座位。然后我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启发晓:就你的情况来看,你并没有得强迫症,那些观念是你的焦虑所致(晓已去过医院咨询,医生并没有向她解释那些观念的形成)。最后教会晓运用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等方式进行考试焦虑辅导。

【建议对策】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晓的焦虑问题属于较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她的“未完成情结”、对人焦虑和中考临近的现实等问题都没办法通过药物解决,而且她自己对药物也有抵触情绪,我的辅导策略是借助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通过改善她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来缓解她的考试焦虑。

[对老师说]

■学校、班级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温馨的气氛。不要用过分偏激的语言、触目惊心的标语式文字,令人过度疲劳的复习方式充斥整个复习阶段。

■不要进行过多的模拟考试。考试越多,学生的压力相对会越大。多次考试后,虽然老师和家长没给学生多少压力,但他们自己往往会因为考试给自己一些压力,因此减少一些考试是一条重要的策略。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合理的期望值。自信心不足,期望值太高是考试焦虑产生的重要根源,教师应通过自信训练使有考试焦虑的学生表达正常的情感和建立自信,扭转消极自我意识来达到削弱考试焦虑的目的。

[对家长说]

■积极关注孩子。中考临近,孩子与以前相比有点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关键是你们不要比孩子更焦虑。不要特意给孩子施加压力,多倾听孩子,多观察孩子的行动,只要你们的心与孩子同在就可以了。

■恰当地处理孩子这段时间的各种困惑。如案例中,晓考前生病既没有心理准备,考试没考好又遭受父母的责骂,伴随着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导致了潜意识中的焦虑状态。以后她面临中考类似的情境时,就会产生考试焦虑。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别在各种模拟考试分数上与孩子多计较;对孩子的起居照顾得最好与平时差不多;工作的情绪和家庭的事情尽量不要波及到孩子;提供合理膳食,注意膳食的科学性,对孩子的情绪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复习期间,可以多食一些瘦肉、动物肝脏、鱼、蛋、奶、豆制品等。

[对学生说]

■制订好作息时间。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按计划行事,可以减轻一些心理紧张感。

■树立信心。尽量少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难题。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非常重要。信心是中考成功的关键,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你力所能及的考试目标。

■适当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对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有重要的作用。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别和自己过不去。心平气和,防止烦躁,保持平常心对缓解考试焦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确实不能解决焦虑问题,可以先找心理辅导老师接受辅导,然后与心理辅导老师一起商量是否应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你的用脑“卫生”吗?

一个人如果会用脑,善于用脑,正确分配学习时间,使学习内容多样化,就可以在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大脑不能无休止地长时间工作,否则脑细胞会产生疲劳。教师不要占用学生课间10分钟的时间,学生在课间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比呆在教室里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高出30%。睡足8小时有助于学习记忆的保持,至少可提供长时记忆的条件。通过睡眠使大脑消除疲劳,脑的功能得到恢复,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大脑的机能状态和整个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记忆力还必须注意身体健康以及加强营养。胆碱是记忆激素之一,它在鸡、鱼、肉、蛋中含量较多。要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潜力,就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文体活动和休息。有的人在已经十分疲劳的情况下还要开夜车,这样的学习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还影响了第二天精力的恢复,长期下去,可能使神经功能失调,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经常头痛、头晕,记忆力就会下降。

每周复习表战胜遗忘

王洪明

记忆有规律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是,每个人记忆容量(心理学术语称即时记忆广度)不一样。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记忆容量是个常数,通常情况下,对于无意义的材料,人的记忆常量是7+-2个组块,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常能对5~9个单位的记忆内容做到过目不忘,比如,当我们拨打电话号码的时候,对于3~4位的地区区号,我们通常不用花力气就能立刻记住,7位数的号码能记,但有点困难,一下子记住11位有点难,但是手机号码我们还是能记住,超过11位的数字我们得用点方法了。

第3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结论:师范院校青少年焦虑问题较为常见;女孩对焦虑更敏感也更倾向于报告;强迫-冲动障碍、社交恐惧与广泛性焦虑是其常见的焦虑问题;广泛性焦虑属特质焦虑范畴,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焦虑。如何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培养。

 

一、引言

 

师范院校青少年主要是指初中毕业后进入五年制师范教育学校学习、年龄在16-20岁之间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虽然青春期“疾风骤雨”式的心理冲突日趋平静,然而其心理水平仍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性特点。同时与高中生相比较,五年制师范学校青少年一方面普遍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问题行为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由于侧重职业培训而更早体会到就业压力。

 

因此,在其心理社会问题中,焦虑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如果这些焦虑情绪不加干预,便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转化成焦虑障碍,并将持续至成年期。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8-12%的儿童遭受到各种类型的焦虑障碍,并且这些焦虑障碍严重干扰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Muris et al;2000)。刘贤臣等人(1997)对2463名13-22岁的青少年学生调查也显示,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虽然儿童青少年焦虑比较普遍且危害严重,但对其研究长期处于相对忽视的状况。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了《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才开始真正考虑儿童焦虑的结构问题。但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pence(1997)认为DSM系统基于精神病领域一些权威专家的临床知觉,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即使DSM-IV也没有建立分类系统的内部效度。因此,Spence确定了平行于DSM-IV的诊断分类标准,区分了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惊恐——广场恐怖症、强迫-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等6个儿童焦虑维度。所开发的儿童焦虑量表(SCA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也被认为具有更明确的因子结构,成为儿童青少年焦虑调查研究中首选的测量工具(Muris et al;2000)。

 

国内关于青少年焦虑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量的研究主要采用Spielberger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虽然STAI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考察青少年焦虑的结构问题,但是在国内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儿童焦虑量表对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中职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测查,同时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作为SCAS的校标关联效度,以期考察中职院校青少年焦虑的结构特点。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大一、二年级学生中整体抽取6个班,获取有效样本269人。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44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7.89±1.06岁。

 

2、研究工具

 

王伟、邓赐平(2004)翻译过来的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惊恐-广场恐怖症、强迫-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6个因子。总问卷的α=0.91,各分问卷的α系数在0.60-0.77之间。采用0-3的4点计分方法,得分越高,焦虑问题越严重。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rom Y)中文版(汪向东等,1999)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1–20题为状态焦虑量表,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量表,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量表分别进行1-4级计分,得分越高,焦虑问题越严重。

 

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自习课时间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由学生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回收率94%。对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性别与年级差异

 

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焦虑各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主效应不显著,F(6,260)=0.374,p=0.000;性别主效应显著,F(6,260)=11.949,p>0.05;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6,260)=0.140,p=0.000。为进一步考察焦虑各维度及总分在性别上的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焦虑各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强迫-冲动障碍外(t=0.445,p>0.05),其他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报告了更高的焦虑水平。

 

2、焦虑各维度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考察焦虑各维度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焦虑症状的主效应显著,F(5,264)=23.857,p=0.000。进一步平均数多重比较发现,在SCAS中确立的焦虑各维度中,强迫-冲动障碍(6.46±3.27)与社交恐惧(6.27±3.09)水平最高,其次是广泛性焦虑(5.67±2.90),惊恐-广场恐怖症(5.19±3.93),而分离焦虑(4.93±3.09)与躯体伤害恐惧(4.61±3.17)最低。见图1。

 

3、STAI与SCAS相关分析

 

SCAS与STAI焦虑维度间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SCAS各焦虑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广泛性焦虑与其他维度呈现中等以上正相关。惊恐-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与状态、特质焦虑均存在中等正相关。

 

为进一步考察青少年焦虑各维度特点,将状态、特质焦虑的原始得分转换为Z分数,以Z>1、-1≤Z≤1、Z<-1为标准,将被试分为高、中、低三个焦虑组(肖凌燕,邹泓;2000)。其中高状态焦虑40人,占总体的15%;高特质焦虑39人,占总体的14%。在高、中、低状态焦虑组与高、中、低特质焦虑组中分别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的主效应显著F>6.462,p<0.01。进一步平均数多重比较发现,强迫-冲动障碍、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在各组中得分相对较高,而惊恐-广场恐怖症在高焦虑组中得分较高而在中、低焦虑组中得分相对较低。见表2。

 

院校青少年高、中、低状态及特质焦虑组中各焦虑维度比较

 

四、讨论

 

性别与年级差异分析显示,女生在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分离焦虑、惊恐-广场恐怖症与躯体伤害恐惧及焦虑总分上均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更敏感更容易存在焦虑问题,也更倾向于报告。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并且STAI结果显示,师范院校青少年状态-特质焦虑发生率在15%左右,这与刘贤臣等人(1997)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焦虑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SCAS界定的焦虑各维度比较显示,师范院校青少年强迫-冲动障碍、社交恐惧与广泛性焦虑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社会与成人的各种压力、更加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开始担忧和考虑学业与前途问题。分离焦虑较低,可能是因为青少年独立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能较好的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且日益发展的同伴关系也为其提供了情感支持。

 

惊恐-广场恐怖症与躯体伤害恐惧水平较低,说明青少年在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强,不再对一些具体的环境刺激或事件过于担心。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惊恐-广场恐怖症水平在中、低状态特质焦虑组中相对较低,在高状态特质焦虑组中水平却比较高,并且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说明惊恐-广场恐怖症是焦虑障碍的典型表现。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各焦虑症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广泛性焦虑障碍与其他类型焦虑普遍存在较强相关,并且在各焦虑组中的相对稳定性,说明其他类型焦虑障碍多伴随广泛性焦虑障碍发生。也有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是儿童焦虑的一个高阶综合因素(Spence et al, 2003),即广泛性焦虑可能是其他焦虑存在的基础。同时相关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广泛性焦虑与特质焦虑具较强的正相关。因此,广泛性焦虑障碍作为中职院校青少年中稳定的焦虑状态可能属于特质焦虑范畴,而其他类型的焦虑是在广泛性焦虑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应激源交互作用形成的。

 

五、五年制师范生焦虑症状的应对策略

 

1、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功能的协调运作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都是在家庭的伴随下而成长发展的。尽管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但是个体始终不会,也不可能脱离家庭的影响而成长和发展。当一个家庭运行良好,所有的家庭成员则很少出现心理问题,在各种活动中是团结的,也能适应各种压力因素并且具有清晰而明确的家庭规则与界限。虽然青少年在寻求自主的过程中因家庭问题产生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也逐渐增多,但青少年正是通过与父母的分离来追求自主性的发展,这种分离仍以与父母的亲密情感联结为基础,是在情感联结与分离相平衡的状态下完成自己的个体化。因此,家庭仍然为五年制学前中专段女生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持,良好的家庭环境成为其焦虑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

 

2、积极发挥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恋关系

 

皮亚杰等一些理论家认为,同伴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了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关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也表明,总体上学生的课余时间、玩乐、倾诉和分享乐趣的对象中,同伴均被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同伴可以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情感支持。友谊成为了五年制学前中专段女生寻求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她们后期亲密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同伴依恋关系也能满足像父母依恋那样的情感需求,成为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扮演“安全基地”的角色。因此,缓解五年制学前中专段女生的焦虑症状,必须发挥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恋关系。

 

3、学校要注重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此,学校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把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建康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来,从办学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同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另外,也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指导。

 

4、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应有的作用,及时提供干预或疏导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打造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不同的心理辅导目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认真做好咨询记录,根据心理咨询情况,及时与老师、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引导学生。要关注特殊学生,帮助其融入校园生活。

第4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纳入的标准是:男方通过体检发现没有直接影响受孕的因素,女方通过体检发现是不孕症疾病。治疗组的60例患者中,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1.22±3.25)岁。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36±3.54)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医疗护理工作者首先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住院的环境同时做好相关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为患者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医疗护理工作者首先需要保持患者最佳的,之后给予麻醉,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即开始手术;手术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积极有效的做好手术之后的抗感染治疗,为患者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抗生素,分析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定时的帮助患者翻身,轻拍患者的背部。

1.2.2治疗组护理方法 治疗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所有的治疗组患者全部由专业的医疗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心理辅导,在手术开始之前首先建立最佳的医患关系,充分取得患者的信赖,同时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保持最为舒适的,为患者详细的介绍手术治疗的环境和手术实施的方法,维系患者自尊。手术结束之后尽可能的降低使用药物镇痛次数,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依赖的情况,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可能的缓解手术之后的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患者强迫感、抑郁、敌对、偏执以及躯体化状况、恐惧、焦虑、人际敏感等出现率。

1.4抑郁以及焦虑指数评分 患者在手术完全结束之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即SAS、SDS。自评量表共13项评分,各项分成四个分级,总分为39分。在总分不大于7分的情况下为无焦虑症状或者无抑郁症状,在总分在7分~11分的情况下,表示轻度焦虑或者轻度抑郁,如果总分大于11分则表明重度的焦虑或者抑郁症状。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抑郁指数评分 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不孕症患者抑郁指数的评分要比对照组更低,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焦虑指数评分 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之后,对照组无焦虑的患者有8例,轻度焦虑的患者有24例,重度焦虑的患者有28例,治疗组无焦虑的患者有36例,轻度焦虑的患者有16例,重度焦虑的患者有8例。治疗组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指数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护理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之后,对照组躯体化患者有2例,强迫症患者4例,人际关系敏感的患者有6例,焦虑患者有4例,敌对的患者有2例,恐惧的患者有4例,偏执的患者有2例;治疗组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之后,对照组躯体化患者有2例,强迫症患者2例,人际关系敏感的患者有0例,焦虑患者有0例,敌对的患者有0例,恐惧的患者有2例,偏执的患者有2例。治疗组不孕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状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5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68-02

Poychoanalysis Anxiety Disorder and Drug Treatment

ZHANG Wenxiong TU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Third Hospital of Quanzhou,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get a good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Methods the hospital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i-anxiety medication,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eight weeks,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5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llness severity combinati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drug can relie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intain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focus on patients psychosocial problems, so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only ha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logical analysis;Efficacy

焦虑症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以焦虑情绪为的神经症。焦虑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发病率达到神经症总数的16%[1]。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人们精神的病症也愈加增多。目前,焦虑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国外流行病学统计的焦虑症发病率是5%,而1982年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结果是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48%,两者差异较大,究其病因主要是我国的焦虑症有一部分被诊断为神经衰弱[2]。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收集48例焦虑症患者,其中女患者29例,男患者19例,年龄24~55岁,平均42.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6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丁螺环酮和氯硝西泮治疗,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再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口服丁螺环酮的平均剂量为(24.5±5.5) mg/d,氯硝西伴平均剂量为(5.5±3.5)mg/d。

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辅导。首先,医护与患者之间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找出影响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其次,向患者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及相关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便于主动配合;采用认知治疗及放松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抑郁焦虑情绪 ,帮助患者发现其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有所认识,并指出错误认知和焦虑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促使患者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念;此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每周放松训练计划。采用启发、诱导、角色扮演等方式协助患者认识错误观点,安慰患者,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疏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教会患者识别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及想法,并学会如何控制并矫正,适当减轻患者的主观感受,缓解其不良情绪;最后,在每次治疗后,归纳总结患者的症状及转归情况,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次治疗提供参考[3]。

1.3 评价指标

所选患者均根据其工作、生活及社会功能康复情况,及SCL-90心理学指标评定其疗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日常活动中,恢复了正常的家庭及社会功能;显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但是特殊时候仍有困难;有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有所好转,能参加少量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恢复了部分家庭及社会功能;无效则是指上述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对比,P

3 讨论

焦虑症是神经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慢性焦虑常见,表现出共性,在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患者精神的焦虑。焦虑症还易于复发,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严重的影响。既往一般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焦虑,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且部分药物的嗜睡、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不能耐受而未能持续治疗[5]。该研究以该院诊治的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改变或消除患者的错误的认知评价,经过8周疗程治疗后,结果显示实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表明焦虑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效果较佳[6]。

第6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改进型心理护理;骨折;焦虑;术后并发症

骨折造成的心理应激绝大多由意外伤害所导致,骨折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以及对疾病的常识和预后缺乏充足的了解而出现一系列强烈的心理反应。而骨折本身所致的疼痛、手术和麻醉操作更会进一步加剧骨折患者的痛苦,引起不同程度焦虑情绪,重者甚至会导致诸多精神障碍疾病,造成巨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目前运用心理护理模式帮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已普遍运用于临床,但收效甚微,而本文运用改进型的心理护理模式对100例骨折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干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科和住院部收治的骨折患者100例,其中上肢骨、关节损伤37例,下肢骨、关节损伤42例,脊柱、骨盆骨折14例,手外伤、断肢再植7例。将120例入组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A组,n=50)和改进型心理护理组(B组,n=50),A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2岁,平均(45.3±6.1)岁。其中上肢骨、关节损伤18例,下肢骨、关节损伤20例,脊柱、骨盆骨折8例,手外伤、断肢再植4例。B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4岁,平均(48.8±5.9)岁;其中上肢骨、关节损伤19例,下肢骨、关节损伤22例,脊柱、骨盆骨折6例,手外伤、断肢再植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A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方法:即护士仔细详尽、不厌其烦的向不同部位患者介绍骨折相关知识,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术前准备、患者情绪控制、患者需求、手术的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等。B组患者进行改进型心理护理方法:①科内成立心理护理专业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领导,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作为小组的培训导师,对床位责任护士和其他相关后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专业辅导培训,对培训合格的责任护士加以考核,成绩优异者加入专业小组。②收集入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大致的手术方法、术后医嘱执行等,对不同骨折患者针对性的制定出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③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对每位责任护士定人定床护理,更好的熟悉每位患者的病情和相关需求,确保有充分的时间跟患者贴心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仔细询问每位患者的感受和不适,必要时主动与患者沟通,甚至做到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鼓励其发挥积极康复的心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④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手术前嘱咐好换好手术衣,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抚患者的心态,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心里准备。向患者解释清楚在手术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或通过其他交谈内容转移患者对的注意力从而舒缓患者的情绪。⑤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多数患者因对意外骨折的预后缺乏充分的了解而产生焦虑情绪,此时需向每位患者详细讲述不同骨折的基本理论,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的康复治疗等知识。如患者因骨折疼痛剧烈而产生焦虑情绪,可要求患者家属、亲朋增加陪伴患者的时间,白天适当通过床头呼叫器广播播放一些欢快、愉悦的音乐或叫家属陪同患者一起观看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来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如患者因经济原因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可向患者讲述当地医保的相关政策,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一些高额费用。如患者因手术的风险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可请教床位医生有关患者手术的大概方式,术中的风险以及手术的预后,必要时可邀请已康复出院的手术患者来讲述自身感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3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其10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分,评估骨折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心理状况,具体评分方法为:将每个项目所评的分数进行相加得出总分,再乘以1.25所得的分数即为骨折患者的焦虑评分,评分如>50分即可可诊断为焦虑,分数越高,其焦虑状态也就越严重。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褥疮、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患者依从性的评价 由床位责任护士填写"患者护理行为调查表",包括患者手术类型,病情程度、术后康复、服药治疗、饮食睡眠等基本情况。①依从性较高:患者对以上治疗配合度≥90%。②依从性一般:50%≤治疗配合度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SAS评分比较 入院时,A、B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7,P=0.341);出院前,B组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A组(t=20.13,P=0.001);B组患者SA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t=18.10,P=0.003),而A组患者SAS评分较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8.04,P=0.128),见表1。

2.2两组患者出院前治疗依从性比较 出院前,B组患者较高依从性的比率显著高于A组(χ2=11.32,P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A组(χ2=17.94,P

3讨论

骨折患者因自身精神状态的紊乱、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复杂的情绪反应而产生焦虑状态。研究认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以焦虑状态最为常见,引起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而导致机体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对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骨折多因病理性疾病、意外性伤害等原因突发产生,患者因缺乏骨折的基本常识、必要的心理准备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极易会产生焦虑情绪。此外,由于骨折本身引起了患者的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生活环境的变化,常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目前的状态,更有甚者常以消极、恐惧、多疑的态度看待眼前的不幸事件,对临床治疗及护理造成了严重抗拒心理,极大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对100例入院治疗的骨折患者严密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均>50分,表明患者骨折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除此之外,骨折患者手术后治疗和康复的时间均较长,要达到临床治愈,恢复骨折部位肢体的生理功能除需配合正常的临床治疗外,还需进行相当长时间的临床护理和康复锻炼,因此,患者短时间内经常看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易出现自暴自弃、绝望的态度,造成治疗及护理中依从性较差,配合度较低,不利于骨折患者的病情恢复,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改进型心理护理是通过完整的收集入院的骨折患者的较为详细的临床资料,除一般资料外,还包括手术方法、术后医嘱、术后的预后等方面。对于焦虑状态而言,查明每位骨折患者出现焦虑的程度和相关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解除焦虑根源,以提高骨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通过利用改进型的心理护理模式对入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逐一观察,发现改进型的心理护理模式能显著地改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明显的降低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久红,宋红,师建军,等.骨折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J].外科临床学杂志,2013,3(6):121-123.

[2]葛宝山,徐小林.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实用骨科学杂志,2012,11(12):133-136.

[3]李林,叶康华,徐晓周,等.骨折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605-607.

[4]陈小莉,康乐清.骨科急诊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体会[J].中外健康研究,2012,32(6):412-414.

第7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

关键词 产后抑郁 社区护理干预 效果

Effect observ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ostpartum depression

Huang Wenjun,Kong Guihua

Sanwe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henzhen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5181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lan.The SAS score,SDS score,sleep quality score and control effect of de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score,SDS score and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more improved than these of the routine group(P

Key words Postpartum depres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Effect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更甚者还可自杀[1]。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产后抑郁症。我院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诊断,分数均>13分,确诊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无心理疾病史、精神病史、脑部疾病史等。按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及护理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8)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顺产36例,剖宫产14例;护理干预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6.5)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6例,顺产37例,剖宫产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社区护理。具体护理方法:①心理辅导: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辅导模式,加强护患沟通,采用温馨关怀的话语对其进行宣教,使其了解产后的基本知识,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可让有经验的产妇与其沟通,交流经验,缓解内心的抑郁、焦虑及不安,增强生活信心。同时,提醒患者家属在哺乳期不宜给予刺激,最大程度谅解产妇产后抑郁症,在生活中给予支持及理解,对心理活动及时引导,保证愉快心理,让产妇找到归属感及安全感。②技术指导:全面及耐心向孕妇讲解孕妇的基本知识,对生活中注意事项给予及时提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患者哺乳及其护理。③环境护理:保持房间内的干净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柔和,保持空气流通性,做好保暖措施;根据产妇兴趣爱好,用鲜花等装饰病房,为产妇创造温馨的环境;在病室内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帮助产妇疏解心理压力。④生活指导:嘱咐患者进行缩肛训练,减轻阴道的松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帮助患者恢复体形;告知患者采用温水沐浴,确保个人清洁卫生,避免下垂等;进行有氧运动,切不可急于求成,坚持循序渐进原则。⑤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喝汤、多饮水,确保有足够的乳汁供幼儿吸允;每天进餐前应配备适当比例的杂粮、细粮,力争主食丰富多样;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水果,每天吃3个鸡蛋,同时补充其他营养;产后10天每天饮1~2次红糖水或者在饮食中加入适量红糖,达到增强体质、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观察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2~71分,轻度抑郁52~61分。焦虑自评量表(SAS):重度焦虑≥69分,中度焦虑59~68分,轻度焦虑50~58分。采用自制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好。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情绪恢复正常,能独立照顾新生儿;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情绪状态有所改善,基本有能力照顾新生儿;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抑郁症状甚至加重。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患者护理前后SAA、SDS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以(x±s)表示,抑郁症控制效果以率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情况: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症的控制效果情况:护理干预组患者抑郁症控制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常规组抑郁症控制率(72.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产后抑郁症是妇女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抑郁、悲伤、沮丧、烦躁、易怒、哭泣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通常发生于产后6周内,个别抑郁严重者可出现离家出走、自杀、伤害婴儿等低端异常行为。产后期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的适应期,同时也是一种危机期,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达到15%左右,产后抑郁不仅影响着孕妇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①部分产妇由于难以忍受分娩疼痛,导致过度紧张,增强疼痛感,提高抑郁发生率;②子宫收缩乏力等问题,增加产妇恐惧心理;③母婴不同房,导致产妇过度担心婴儿,增加抑郁症发生率;④产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没有人给予心理指导,也能够加剧抑郁症的发生[2]。鉴于以上几种因素,应加强对产妇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平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护理干预组产后抑郁症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分别从心理护理、技术指导、生活指导及饮食指导方面干预。其结果表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且能够控制抑郁症,与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较快适应母亲角色,顺利度过产褥期及哺乳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妙珊,李春红,马一婷,等.心理护理和社区关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209-1210.

2 李影花,刘琼慧.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社区综合护理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296-299.

3 张春茹,黄晓慧,王小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31-132.

第8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9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22

一、怕羞-人际交往障碍

怕羞是青少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紧张、拘谨、尴尬、不知所措,尤其是在与异往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对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适度流露出怕羞的心态是正常的,但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性地出现在绝大多数社交场合,并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就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般来说,怕羞是由于缺乏自信、自卑而引起的,因而克服怕羞心理的关键就是要增强自信心,同自卑心理告别。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人际交往,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实用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

二、学习方面

(一)考试焦虑

适当的焦虑能够起到动力作用,引起学生对考试等重大事件的足够重视,也能促使他们更认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主动地思维,从而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但焦虑水平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心理辅导着重从两条途径降低学生的焦虑,即认知矫正和行为矫正,这两条途径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认知矫正的辅导要点是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担忧所在,并学会用理性去与担忧进行辩驳,正确客观地评价面临的考试等压力性事件,不要把某次考试的成败看得过重,这样可降低自身的压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所面临的压力事件。

行为矫正辅导最常用的技术是放松训练,这一方法较为简单实用,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加以实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二)厌学

厌学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1)学习成绩差;(2)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不守纪律;(3)心智活动差,厌烦课外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4)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大,缺乏长远动机。

对于厌学学生,教师要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当他们出现厌学的苗头时,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矫正。班主任还要提供心理支持,特别是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厌学心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较大,因此,班主任应该从心理上对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多与他们谈心。

三、个性方面

(一)嫉妒

嫉妒这种心理状态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别是当其中的羡慕成分为主时,它会成为激励个人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但这种以羡慕为主要情感的嫉妒心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是嫉妒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尤其是当敌视的情感成分占据上风且长期如此并逐渐成为一种不良个性品质时,它的危害就表现的相当明显。

既然嫉妒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害,班主任就应该帮助学生加以矫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全面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所在,也能认清自己的不足。(2)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与优点。个人应该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于他人,对于他人的优点与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感受,用心去体会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努力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3)积极的人际沟通。(4)嫉妒危害分析,让学生认识嫉妒心理对自己的危害,这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进而促使学生产生要下决心矫正的动机。

(二)自卑

同嫉妒心理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自卑,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那些自卑感很强的学生,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时或一事的失败而感到处处不如人。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就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积极地引导他们走出自卑的困扰。

(三)孤僻

孤僻通常伴有情绪和行为症状。性格孤僻的学生往往体验到惧怕、抑郁、寂寞、无能为力、情感冷漠等症状,人际交往不良的后果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矫治这类学生的性格缺陷,班主任应该多与他们接触、交流,从情感上给予他们支持,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班集体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对于转化性格孤僻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手段,这需要其他同学的热心帮助,班主任可以适当引导其他学生有意识地增加与性格孤僻学生的交往。

四、其他

(一)失眠症

失眠症是多种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晚上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梦,并且醒的过早,醒后有明显的不适感或疲乏感,到了白天又很想睡觉。患有失眠症的学生常常感到精神苦恼,并对失眠有恐惧心理,长此下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很多因素都可导致失眠,如卧室周围的环境、临睡前的情绪性风状态等,但有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对失眠的担心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却是最常见的。因此,治疗失眠症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要设法改变学生对失眠过分关注的态度,使他们坦然处之。当然,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治疗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由于学业或其他压力引起焦虑而失眠,就应以克服焦虑为主要辅导目标,焦虑没有了,失眠自然也能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二)神经性厌食

第9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45~94岁,平均(62.7±6.1)岁。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6例,对照组110例。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管理。排除老年痴呆及精神疾病或者不愿意和医护工作者合作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回顾性研究,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住院时间序列的康复护理管理方法,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基本手手术常识,包括术前的各种准备,术后的指导等。以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和出院的各种指导。实验组中,我们不仅做到之上的各种护理常规,同时针对患者不同个体制定相应的方案。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基础疾病,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前长期用药的患者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褥疮和感染,前列腺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类风湿病患者容易血栓形成等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并进行相关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指导、围术期指导、功能恢复训练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出院相关指导。骨科常规医疗护理不要求时间细化、不进行心理干预,患者出院后不进行随访指导,仅在门诊复查时给予相关指导。

1.3评价指标

患者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分值越高,焦虑水平越高,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功能,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0分以下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分析,患者SAS评分、Harri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SAS、Harris评分比较,实验组术后术后7天、30天及、90天后SAS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