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生心理疏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沟通管理
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其在心理上正在进入成人阶段,在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上更加接近于成人化,但是由于其阶段性限制又不可能达到成人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高中学校校务管理时就会出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来自于管理方式,特别是来自于校务管理中的沟通方式。
高中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希望得到尊重、必要的沟通和协商,而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校务管理多是近似于军事化的管理,以直接的命令式进行,这样使得沟通无法进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自尊。尤其是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简单的说教加严厉的制止。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教育,也就更无法实现德育的目的。
德育教育通过教务管理的模式进行深化,需要学校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待问题,进而促进学校在进行教务管理时以及制定管理政策,采取管理策略时更加接近于学生的心理承受和预期。教务沟通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真正去体会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和特性,深入的通过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采取必要措施来疏导不良习惯,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制度保障
在教务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还应注意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作为其制度上的支撑。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不断地利用教务管理中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德育教育的深化和生活体验,进而促进其德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校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有效载体,校务管理需要制度作为有效保证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中学生的管理仅仅依靠说教是不够的,合理而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首先,学生在学校内的行为规范在制度的约束下得到有效的制约,进而规范了其在学校的行为,促进其在道德上得到发展;其次,德育教育仅仅依靠课堂说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行为和思想上进行纠正,而学校的教务管理就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学校制度集中反映出来,进而促进其在日常行为上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最后,由于现代社会各种不良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正在不断的侵袭学校这片净土,高中学生又处于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阶段,因此,通过学校的有效制度进行必要的行为以及道德上的约束是高中教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加强对高中学校道德教育的制度规范也是建立有效校务管理的重要表现。
三、校务公开
1.校务公开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校务管理的透明度,实现管理内容的透明化。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育队伍以及管理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在自身的行为上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梳理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进而促进整个学校道德水平的提升。
2.校务公开可以督促学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作风水平,从层面上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道德水平的提升。公开透明使得内部交易以及各种不良的教学习惯公诸于众,各种道德缺陷也被公开,这就迫使学校教育队伍内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减少职业道德底线逾越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障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04-01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发展教学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作好对学生思维障碍的成因根源的研究,并对症下药的作好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疏导工作,也将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下面笔者就从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对策三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不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学习受定势思维、习惯性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认知新事物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思维定势与迁移。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指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当这种趋向与当前问题解决的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使得我们因循守旧,摆脱不了被动模仿的束缚,这就是思维定势在迁移过程中的负效应。
1.2不和谐的课堂发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
1.3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有人这样形容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品格与能力的重要学科,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由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结果事与愿违,许多同学的梦想就被数学这只拦路虎撕得粉碎,中途辍学或中考高考落榜.
2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2.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2思维的线性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经常出现思维的方向性错误的学生有20人,占了50%,他们由于思维的单一性,呈线性状态,导致思维过程常常中断而受阻。
2.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3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对策
3.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3.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 渗透;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 心理尚未定型, 且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 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不利于高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就当前阶段而言, 许多体育教师将过多精力与时间放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体育技能的传授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往往处于心理困惑中, 无法摆脱负面情绪, 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正视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 即人的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的平衡状态, 是个体与他人维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并在认知水平、心理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始终保持在积极状态, 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调控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应及时转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中来,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不良情绪, 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心理逐渐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 并将关注点转移到体育运动中, 通过运动放松心情, 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并对负面情绪与不良心态进行调整。就体育运动而言, 不同的运动项目其运动强度与运动节奏也各不相同, 学生通过不同节奏的体育项目, 使身心得以放松, 并逐渐摆脱在学习中产生的挫败感与自卑感, 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自信, 进而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 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高中体育运动锻炼中, 篮球、足球、体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均对学生的体力有所要求,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需要有吃苦精神与意志力做支撑, 才能做好每一项体育项目。这样一来, 在体育锻炼中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 而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怕吃苦, 坚持不懈, 并学会与他人的团结协作, 促进自身意志品质的提升。
(二) 有利于改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现如今, “健康”已不再仅仅是传统医学中的概念, 除了身体健康以外, 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当前阶段, 高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面临与日俱增的升学压力, 心理脆弱无处宣泄, 导致心理情绪常常处在不良状态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 很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全面疏导, 能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 使其心理状态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当前, 高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 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还影响其学习效果。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 体育教学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 并且在具体活动的参与中能够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缓解其人际交往压力, 使学生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与配合, 进而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应首先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为依据, 确定具体方案, 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重视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正确培养,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他人交往,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升耐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理, 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提升自控力。
(二)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对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心态平和、心理健康, 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中, 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彻底放松心情, 进而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 在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与体育技能的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1页) 同时, 应首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且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 并为学生做好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 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 教育教学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学校应关注对体育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在教学硬环境的创设上, 应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体育器材的购置, 为学生体育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满足其体育运动需求;在教学软环境的创设上,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 无论是在师生交往上, 还是在教学气氛上, 都应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 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体育特长, 充分展示自我, 激发其锻炼热情, 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四) 通过竞赛活动, 塑造健康心态
高中学生自尊心与好胜心较强, 体育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 科学组织体育竞赛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体育竞赛活动, 养成良好的心理情绪, 塑造健康的心态。例如, 在班级内部组织篮球比赛, 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组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组内磨合, 学会正确的分工与写作, 不同的组内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 并通过球场策略的商讨,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篮球赛场上, 所有球员以组内集体获胜为目的, 不能为了展现个人球技而不顾小组荣誉, 以此建立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其竞争意识的同时, 塑造良好健康的心态。
四、结语
总之,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 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 教师应在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讲授体育技能的同时,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体育教学活动中。本文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重点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希望能为广大体育教师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祥林.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 2017, (10) :228.
[2]马德强.高中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04) :263.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认识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82-01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注高中教育,关注高考,高中学生学习成为大家的聚焦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生的期盼所转化给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承担的负荷与日俱增,因人们对学生心理缺少足够的认识,心理疏通渠道单一和疏通方法简单浅显,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悲剧不断发生。如2013年江西省高三学生因不满班主任管理将班主任杀死案,2014年浙江省高三学生原本在安静的教室里面学习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案等。在一个个年轻生命陨落的背后,不得不让我们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深思。
心理健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内心屏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可以自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成绩显著,同时也会在逆境中磨练奋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造辉煌。
二、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及行为表现
马克思说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日益高涨,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人生期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展示。有了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被置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聚光灯”之下,学生因求学而心理背负的压力不断加重,其主要诱因有三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依赖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首要机制,面对高考招生指标有限和考生无限的矛盾,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众多高中生渴求通过高考能够迈进大学校门,甚至获得一个更高的人生发展平台,日日夜夜挑灯奋战,负重拼搏,不惜放弃自己爱好,透支身体,不愿和同学、家人分享内心的喜与悲,将自己内心锁在冰冷灰暗的小胡同里。
二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温暖港湾,可面对社会的需求和高考的选拔,父母渴望自己子女成龙成凤,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拼高考进名校,许多父母逐步变成“唯分数论”,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尊重孩子人格、学习实际和闪光点,造成孩子内心埋怨叛逆封闭。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学生大多存在自强、自卑、内向等多重心理,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
三是学校因素。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高考成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度最高。因此,高中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角逐,将学生分类分层教学,将高考指标分解到班,以教学成绩优劣评价老师和班级,社会、家长给学校的压力传输给老师,老师把压力转给学生,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拼时间、拼体力、拼智力,一句话“只要成绩能上来”怎么做都是合理的。为此,因老师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学生只压不导、只学不导,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以生恶果。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是学生一生中的“贵人”,贵在增长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人格、呵护了学生心灵。
高考是学生高中学习的“航向灯”,也是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切入点和信任点。为此,围绕高考这个总的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早准备、早发现、早解决、以及持续辅导的原则,为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提出如下策略:一是爱学生。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自我个性
一、高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高中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1)高中生的生理发展接近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导致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性格也有很大的动荡性与不稳定性,尤其是女生比男生在情感方面更敏感、脆弱。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管理中更要关注女生的情绪表现。(2)学习方面特点:虽然一般考上高中的学生成绩都比较优秀,但是也有一定差距,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应该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高,再加上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可能会厌倦学习,情绪低沉,甚至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3)生活上,由于心理发展处在尚不成熟的时期,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社会影响而变化和迁移,正确和错误的因素同时并存,变化大,反复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诱惑,处于半成熟状态的他们急需适当的引导。对高中学生的成长而言,德育管理至关重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较了解,如果及时疏导,引导其向正确的航向前进,则很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1]。
二、目前高中德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中老师德育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凡事都对学生不放心,相反应该把一些具体的小事务派下,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主管理完成,这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流。班级的大事,需要班主任定夺,例如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干部队伍,等等。班主任应该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既减轻自己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高中德育教育爱心不足,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的地位是拥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多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容不得学生的半点违抗。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要求班主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以“知心朋友”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你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做他们的倾听者、忠告者和建议者。
3.高中德育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很多高中班主任,按传统教育方式依旧以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有的片面认为优等生是最好的,后进生是不可救药的,中等生是不需要管的,忽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或者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某些学生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自暴自弃,以致毁了自己的前途。
三、基于“以生为本”视角,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管理工作的问题提出研究对策
1.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构建相关规章制度,始终坚持个性差异与全面要求原则。高中生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负责和有针对性地抓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主任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 [2],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计划。尤其是要重视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让高中生感觉到“家”的温暖。
2.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重视细节,树立“爱心”“耐心”,以爱为中心进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习上、生活上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对班集体有归宿感。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3.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总结,主动研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等生的促进工作,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先进,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爱,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心让他们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这样可充实班级同学的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善良、坦诚、正直的美德。
“以生为本”即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这个主体[3],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价值,关注学生人性的完善。教育的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不仅是塑造灵魂的基石,更是学生成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怡蔓.中学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一、高中班主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思想。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安排班级管理,一定可以保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展顺利。而且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管教两不误,也就是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班级管理。所以班主任的责任十分的重大。目前更多的高中班主任意识到了管理班级要比教学生更重要。因此,利用科学发展观,可以让班级管理更加的顺利。
二、采用恰当的方法管理班级
(一)采用“粗”的管理办法
高中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在生活和学生上都有自己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也就是在管理的时候,要“粗”管理,不能详细的管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事情。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是要让学生在一定的规定之内,可以自由的发挥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配合班主任的管理,才能保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运用正确的疏导办法
高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十分的强大,不喜欢别人约束,但是往往有些行为是不正确,班主任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僵化,因此在处理学生的问题的时候,要采用疏导的办法,“堵不如疏”,只有疏导的办法,能够真正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高中早恋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严禁早恋,但是往往效果不如人意。所以可以采用疏导的办法,让学生不在排除学校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早恋现象。
(三)注意运用灵活的工作办法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不能死板。每一个班级的情况不同,学生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想要保证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灵活使用工作办法,具体事情具体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和班级管理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管理办法,能够减少学生和班主任的摩擦,而且因材施教也可以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加强班级的组织纪律教育
(一)加强班级的组织纪律教育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班级纪律,只有纪律可以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高,也才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在制定班级纪律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制定,而且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班级纪律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自主的遵循班级的纪律。
(二)明确职责与分工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因此,需要在班级建立学生委员会,老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但是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而且一定要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班级管理更加的热情,也才能帮助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工作做好。而且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指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管理班级,让老师处于指导地位,让学生处于管理地位,并且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去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老师在保证班级管理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可以从旁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管理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的办法。
四、拓展学校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三方共同努力配合,才能保证班级管理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让家长支持班主任的管理。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性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46-01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进行着不断的突破。在教育工作的问题上,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学生年龄上来看,他们的心理已经趋于成熟,所以更需要对其进行加强。高中班主任工作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走向大学时期的必要阶段,所以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他们在生活上也有着很多“青春期的烦恼”。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要从学生的方方面面入手,协助家长,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帮助高中生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是除学生学习任务以外的又一内容。仅仅依靠各项专业学科的教育活动,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对学生家庭、性格等细微情况都比较了解。而在高中生校园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是住宿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和班主任教师的交往是比较密切的。另一方面,班主任能够利用现有的教育学习实践,系统、综合的增强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高中班主任也能够借助“班主任教师”这一教育平台,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得到学生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却在教育现实中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窘境,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压力逐步加大。班主任作为高中学生的主要责任教师,在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都肩负看护和引领的责任。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工作一直在进行。这也造成班主任工作覆盖方方面面,教师教育的压力逐渐加大。很多班主任教师为了抓紧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导致高中学生心理教育存在一定空缺。
2、教育主体出现偏差。很多班主任本着高度负责的教育精神,对学生交友、交流、娱乐等方式都进行管控,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教师会违背学生自身的意愿,激化矛盾,容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缺乏创新教育方法。在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中,为了强化高中生心理发展,班主任要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不断开拓、创新思维,摒弃传统的说教、惩罚、联系家长等方法,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创新。
三、强化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策略
1、增加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高中生的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为了弱化班级管理者和学生的心理冲突,班主任要作为心理辅导的责任人富有直接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教育方法。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还要进行课下的交流,通过谈话法、启发法、探究法、扮演法等不同的交流形式,确保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同时,妥善安排班主任工作的其他方面,避免心理教育工作出现阻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2、丰富心理德育教学方法。当前形势下,“叫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宜当前高中学生的发展。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创新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交流空间。使学生能够关注自身发展,不断沉淀,以积极向上的心情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
例如,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法,让5――6人成为一个小组,选举一名小组长,定期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反馈上来。并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某项学生关注的话题。而在话题的设立上,教师要考虑到当前班级的学习风气,并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话题,比如“早恋有什么优点、缺点?”“你想考哪一所大学?”“你觉得什么是哥们(闺蜜)?”“你觉得什么是烦恼?”等等,形成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教育氛围,缓慢释放学生内心的压力和烦恼。
3、强化青春期心理教育指导。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在学生心理思维上,为了确保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观念。通过举行班会、组织联欢、宣传青春期知识、心理教育讲座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直面自己的心理发展。同时,班主任要联合社会、学习、家庭等多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性格。
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学生养成骄纵、任性、偏激等一些负面性格,教师要做好及时的疏导,加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小信箱”等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秘密分享给班主任教师,教师要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思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揭开其中出现的心理隐患,不断强化高中生青春期的心理教育指导。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需要心理上的关心和交流。为了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班主任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确保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来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10.
关键词:职业高中;政治;教育;德育;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15-01
职业高中是培养德才兼备就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培养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技术人才。而职业高中的政治教育作为对职业高中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与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对如何强化职业高中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更好的改进和提升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
一、建立明确目标,切实提升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凡事要有目标才能有准确的方向和达成的动力,作为职业高中教育来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良好职业道德同专业技术一样是构成他们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它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学校和教师都要认识到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对学生的教育实施过程和结果重视起来、强化起来,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均衡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等重要内容作为职业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热爱家庭、热爱本职工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推进德育教育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加强实效意识,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成绩,强化德育成效,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实效意识。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现状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思想政治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理论教学与行为规范与训练相脱离,重学习、重认识而轻实践、轻规范的教育,不注重考核成效,所以就显得德育教育效果不显著。因此,教师要首先确立起实效意识,避免应试教育的干扰,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共同作为政治教育的硬任务,加强规范训练和严格考核,以追求德育教育的良好效益。多给学生讲解展示积极的事例,尽可能的消除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在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多加考虑,深入探讨,切实使学生可以从中受益。教学时,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是要立足长远、潜移默化。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为学生做好表率,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强化自身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于言传身教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三、灵活选择教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德育艺术。所以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得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加强德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趣味与实践融汇起来,强化其感染力和教化力,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尤其在当下时期,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对于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使学生耳闻目睹,很容易受到腐蚀和侵害。而对于缺乏辩别与抵御能力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教师更要晓以利害、积极引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疏导和教育,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演讲和讲座,参观学习、举办演讲会、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等,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新时期榜样形象,同时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各项活动当中,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照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机的选择或组合,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和德育教育效能。
四、加强情感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效
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原因在于其理论性和枯燥性,所以教师不能将其作为不带任何感彩的教化说教,直接给学生们灌输讲述,而要想方设法将枯燥平淡的课程讲解得生动感人,赋予感彩。做到既有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又可以使其理论讲得情理交融,触动学生们的内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赋予学生们崇高的理想、正直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学生们在适宜的教学情境当中,较快的进入角色,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探究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效,使学生们积极向上、全面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之强化,有赖于教师们的探索和努力,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学素质、以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赋予感彩,以改进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成绩、提升强化德育效能。
参考文献;
[1] 黄晓波.提高职业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效能[J].新一代(下半月),2010(08).
[2] 高彦峰.如何加强职高政治教育的德育效能[J].成功(教育),2011(12).
【关键词】 视力普查;偏倚(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70.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0-9817(2007)10-0901-02
Problems During the Check-up of Vision Among the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WANG Zhi-yong*, LI Cheng-zhi, XU Fang, et al. * Dalian Municipal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lian(116021), Liaoning Province, 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check-up of eyesight amon g the students in senior high school with the standard logarithmic visual chart( SLVAC). Methods To measure 97 students in senior highschool whose logarithmic v isual acuity(LVA)were below 4.3 by means of comparing 5.0 metersfirstly and 2.5 meters afterward for the sake of validating these vision resultsfrom 5 meters. If the LVA differences between 5.0 meters and 2.5 meters were be low -0.2, the students were likely to recite the SLVAC; and if the differences w ere above +0.2,the students were likely to have the reverse phychology. Methods About 42.3%(82/194) students were likely to recite , and 53.7%(44/82) of them had recited 2 lines. The reliability in the 4.0 gro up (at 5.0meters) was high, because the reciters were only 22.0%(20/91). In the 4.1, 4.2a nd 4.3 groups, the reciters were only 57.63%(34/59),65.38%(17/26) and 81.82%(9/1 1) respectively. About 4.1%(8 eyes) subjects were proved that they had wrongly r eportedthat they could not see clearly for the sake of reverse phychology. The relativ ely precise result account 53.61%(104/194). As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 ts whose eyesight was below 4.4(at 5.0 meters), each of eyes was 0.120 6(1.2 lin es) high than their real eyesight in average. Conclusion T he present instrument, equipment and methods to measure the eyesight of students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Vision screening;Bias(epidemiology);Research;Stud ents
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阶段,高中学生视力低于4.2甚至低于4.0的明显增多。高中学生 对待视力检查的心理状态也比较复杂[1],有的背诵视力表,有的接受附近其他学 生的提示;个别学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明明能看见也声称看不清楚。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 视力表在设计与使用方法上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主要是4.2~4.0(上面3行)的视标的数 量过少,很容易被背诵记忆,并很容易被碰巧猜对。视标排列顺序和开口方向固定也是一个 因素。2005和2006年笔者于大连市二十四中、四十八中和二中等3所高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调 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大连市二十四中、四十八中和二中的学生中进行筛查。检查距 离为5 m时(称为“原测”),选取双眼视力均≤4.3者,共计97人194只眼。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采取变距测量,旨在对“原测”结果予以复核(称为“复 测 ”)。具体地,“复测”时一般选2.5 m为检查距离,必要时也可选2.0 m等。具体选择原则 :判定视力终点那一行时,该行的视标数一般不少于5个。
1.2.2 “换算后视力”的换算方法 根据该种视力表的说明书,检查距离为 2.5 m时,将此时的检查结果减去0.3;检查距离为2.0 m时,将检查结果减去0.4[2] 。
1.2.3 “视力差值”计算
“视力差值”=“5.0 m视力”-“换算后视力”
如果“原测”(“5.0 m视力”)的检查结果准确,“视力差值”应为0(即变距测量后的“ 换算后视力”与变距测量前的“5.0 m视力”应该相等)。本调查规定,“视力差值”≤-0. 2的,可以怀疑为有背诵可能;相反,“视力差值”≥+0.2,可能是逆反心理,故意称看不 清楚。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194只眼中,“视力差值”=0的有31只眼,仅占16.0%。如果将测量误差再放 宽一些,将“视力差值”等于+0.1和-0.1也计为检查结果比较准确,共有104眼的检查结果 与实际值接近,占53.6%。
有背诵等可能的有82只眼,占42.3%。其中,测量误差2行的(“视力差值”=-0.2),占22. 7%(44/194);测量误差超过2行的(“视力差值”
有4.1%(8只眼)的“视力差值”≥+0.2,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逆反心理),使得视力 检查结果比实际值偏低。
“5.0 m视力”分组的统计结果表明,有背诵等可能的,4.3组为81.8%(9/11),4.2组 为65.4%(17/26),4.1组为57.6%(34/59),4.0组为22.0%(20/91),3.9组为28.6% (2/7)。可见,4.0组的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与实际值接近;而4.1组~4.3组的可靠性明 显下降(背诵的可能性增大),且这3组随着“5.0m视力”的增高,背诵的可能性增大。
进一步统计显示,194眼累计偏高23.4,平均每只眼偏高0.120 6。即对于检查视力为≤ 4.3的城市高中学生,由于背诵视力表等原因,每只眼平均偏高0.120 6(1.2行)。
3 讨论
现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是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1913-2005)根据Weber-Fechner法则 (刺激按等比级数增加时,感觉按等差级数相应地增加,即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比率) ,于1959年创制(与汤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并称为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眼科界取得的2个 令世人瞩目的重要进展),经过30余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于1989年被定为国家标准(GB 1 1533-1989)[3-4]。该视力表的一个优点是增率均匀(视标大小每行增加1.258 9 倍)[3-5]。正是这种增率均匀,使得它可以进行变距测量,也方便了统计分析。 对数视力表的一个重要创新点是率先发明使用了5分记录法(最小可辨认视角为1′时,视力 记录为5.0;4.0则表示最小可辨认视角为10′),这明显优于分数、小数等记录法[3- 4]。因此,该视力表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该视力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学生体检中被广泛应用。现阶段,该 视力表对于小学生非常适用。调查表明,由于视标数量少、视标开口方向固定等原因,对于 视力≤4.3的城市高中学生,检查结果比较可靠的仅占53.6%。由于背诵等原因,测量结 果比实际值提高2行及2行以上的占42.3%。
为了避免上述测量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1)从根本上彻底改良现行视力表。①借鉴 国外Bailey-Lovie视力表(每一行的视标数量相等)[3],确保每行视标数增加到 至少5个。必要时可以倒置,即较大的视标在下面。②改进视力表现行的“印刷版面形式” ,改为“投影幻灯片形式”甚或“视频显示形式”。其中,“视频显示形式”可通过计算机 控制对视标进行重新设定,可以彻底避免受检者的记忆问题。但是,需要克服的问题有:照 明通常少于100 cd/m2;显示器像素限制了最小视标的尺寸,屏幕大小会限制最大视标的 尺寸[3]。③也可以借鉴马建宁等[6]研制的视力自动测试仪,该仪器由PC 机、单片机辅助视力表箱、超声红外测距仪和方向指示遥控器等4部分组成,但要注意检测 过程不宜过于烦琐。④以上均需要充分运用变距测量。(2)如果暂时尚不能彻底改良现行视 力表,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注意采取变距测量,特别是对于视力≤4.3者。原则是要 保证判定视力终点那一行的视标数一般不少于5个。②为方便对可疑结果的复核,可以采用 多个视力表,并且方向不一[2]。③发现可疑情况时的其他细节,包括跳行测量、 打乱检查顺序;注意掌握测量时间,每个视标的被检时间限为3 s[7],甚至更快一 些;细心观察受检者的表情;注意比较前几年的结果,留心较大的波动;要求周围学生远离 受检者,以防止提示。④此外,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有条件的可以于普查前集体宣传检 查视力的目的;检查者与受检者单独封闭完成检查,避免旁人围观;对检查结果实行必要的 保密。
4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中学生用眼卫生行为的心理因素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3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 990.
[3] 瞿佳.视光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4] 缪天荣.《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的5分记录.眼视光学杂志,2005,7(4):217-219.
[5] 缪天荣.从数学角度看对数视力表争论中的问题.眼视光学杂志,1999,1(1):49.
[6] 马建宁,蒋红兵,王林农,等.新型视力自动测试仪的研制.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9, 11(4):4-5.
[7] 汤学荣.对数视力表的优选法视力检查法.中西医结合眼科,1994,12(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