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路上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有旦夕祸福”。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在成长的路上,经常会发生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但也有许多自己满足的事件。是这样一个这里,启迪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如若失去,也该庆幸,会有另一个美好的开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面对恶势力时,我们做的应该是反抗,而不是屈服。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在成长路上认清了方向,懂得了如何辨认是非,走上正道。
淡泊名利。居里夫人和他丈夫发现了镭,但却不贪图权财,放弃了申请专利,同时也放弃了一笔财富。居里夫人的这种高尚品质,不止一次提醒我,绝不能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是我在成长道路上迈出的步伐更加的坚定。
在逆境中懂得创造希望。《鲁滨逊漂流记》很明确的告诉我,遇到挫折不可怕,因为“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因为这个道理,让我满怀信心,自信地向成长之路迈下每一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等伟人的成功事迹,想他们对我们青少年的期盼,一句句至理名言都无时无刻的鞭策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想为祖国作贡献,拥有丰富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也因为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使我成长路上的荆棘越来越少。
为自己所做过的往事不带任何眷恋。也许昨天我们获得了一个极大的荣誉,但我们不能只睡在过去的梦中,因为,说不定,明天你会获得更多的荣誉!没错,我们没必要把错过当成过错,也没有必要把今天的幼稚责怪一千遍,因为,还有更多的路等着我们去走,等着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嫩芽顶着新叶离天空越来越近;成长是什么?成长是芬芳的花儿绽放自己美丽的衣裙;成长是什么?成长是时间的沙滩上留下的一个个有深有浅的脚印;成长是什么?成长是树木上一个个斑驳的年轮……我,也在成长的路上。
秋日来临,芒种之际。乡村的风景已经让我深深陶醉了——湛蓝的天空衬托着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在天上漫不经心的漫游着,是多么的惬意。大地上,高粱弯下的身躯,仿佛在向着深秋执意,金色的稻谷也在手舞足蹈,摆动它那妖娆的身姿,泉水潺潺流淌,随着小溪浇溉在每一片片金色的土地上。我多想跟它一起舞蹈,躺在一片金色中,仰望那片圣洁的苍穹。
那一片片缺少了叶子的树上,挂着许多小橘子,它们有着灿烂的金黄的脸颊,有的橘子仿佛害羞了还,饱含着青涩,有的则被风刮到了地上,等待着人们及时的采摘。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
同样是这个季节,同样是芒种,同样有满山的橘子。我用手肘支撑着下巴,坐在一颗大石头上。那些橘子朝着我仿佛是对我微笑。我也像对朋友似的,一直在远方注视着他们,脸上透露着期待。心想:“乡村的橘子一定比城里的好吃吧,我一定要吃。”奶奶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漫不经心地回过头,看见奶奶那张爬满皱纹的脸颊,却带着慈祥。奶奶说:“走吧,去摘橘子,我去拿个框子。”一听到这句话我就非常的高兴,脸颊显得格外的红润,张大嘴巴,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咯咯地笑了起来。以前的我是多么的天真。而现在的我已经不常笑了。采完橘子后,山谷里也回荡着我甜蜜的笑声。现在我不会这样了吧。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我知道我正在成长,我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不服输……前方有更多的困难等待着我我也会勇敢的面对,这就是我的成长吧。
初春的一天,天气晴朗、莺飞燕舞,预示着今天有好兆头。我跟随爸爸和他的同事,一同去峨眉山玩耍。早在之前我就久闻“峨眉天下秀“其美称了”,还知道我的守护神(属龙属蛇的人的守护神)普贤菩萨就供奉在半山的万年寺。
高山流水
古人所谓的高雅情趣,我想就应是高山流水吧!刚走进山中,一股凉意袭来,在路旁,一排排苍天大树,如一个个英勇的军人为我们保驾护航,还充当了一把把巨型的遮阳伞。慢慢地向前走…。。。潺潺小溪在唱着欢歌。在这依山旁水的美丽地方,我真想抚琴一曲,让我的心沉醉在那高山流水中。在这一刻我的心静了下来,用心去聆听、去享受大自然的杰作。
积雪覆盖
走到半山腰,在屋顶上、树叶上还留下了一些残雪,雪的洁白装点了四季长青的峨眉山。在墨绿色的叶中偷偷地露出笑脸。走到万年寺积雪变得更厚了,还有些别人堆的巨型雪人呢,真是可爱。我们也在雪中留下了一个个快乐的足迹。我们还在一起打雪仗哩!
朝圣
我和爸爸来到万年寺,在寺庙里有一个大草坪,草坪中间有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蜿蜒崎岖的通往那神圣的大殿。一头头石塑大象傲然耸立、姿态各异:有的在喝水;有的向上喷水;还有的把头昂得高高的……在碎石路的尽头,一座印度宫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巍峨雄伟。里面供奉着的就是普贤菩萨。我充满诚意的一拜、二拜、三拜……
猴子成群
我们来到了猴区,导游严肃认真地说:“猴子分三类:强盗猴、流氓猴、文明猴。大家不要去招惹猴子,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心中默做回声:可真有趣!在树上成群的猴子们在嬉戏。这时,一位猴王贪婪地盯着一位女士,拼命地扯着他的裤子要吃的,不给就走不掉。好可怕,我想三十六计还是走为上计吧。
收获满满
这次峨眉山之旅我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纪念品),还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让我明白了:人生正如攀登一座座高峰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努力向上。当你站在山顶时,回首登山的过程,若人生有苦有乐,正因苦乐相互辉映才有了精彩的人生。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乐观面对一切。
童年的世界是多彩的,幼稚的事俏皮的话引得大人开怀大笑,那时我们是天真纯洁的,无忧无虑的。至今仍然记得,童年的风筝脱了线,自己哇哇的大哭起来的样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让妈妈为我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被尘封在记忆中。是我最美好真实的写照。
我上小学了,我也开始有了自尊心,懂得自己应该出人头地。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努力学习的生涯,开始了与别人的竞争。我的生活完全被学习所占有了,一切情趣都随着成绩的好坏而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我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她为伴,共同分享生活中、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并肩作战的感觉好,不再孤独,不再寂寞。
青少年的生活似乎多了些烦恼,竞争也更加激烈了些。时常因为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而伤心,因为成绩的下降而悔恨,更多的是成长的烦恼,整天都要与“青春痘”对抗。这些变化,激起了我向前的心,我要奋力拼搏,别人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那灯火下的笔在飞快的移动,头在一次次晃动,但我仍然继续努力。终于,我迎来了自己的胜利。
说起苹果,大家自然会想到乔布斯。伟大的苹果,伟大的乔布斯。可你是否知道,乔布斯曾被排挤出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嘲笑、劝告、鄙夷的目光围着他的生活,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不仅毫不减少反而更为强盛,是自信支撑他走下去,重回苹果,拯救苹果,是自信给予他和苹果如今的辉煌。(乔布斯自信心不减少反而强盛的表现是什么,这里应该具体说明并分析)
德国发动一战时采用了施里芬制定的作战计划。但是施里芬过高估计了德国的实力以及同盟国的实力,以至于他认为短短几个月便可取得欧洲的霸权。(“但是”表转折,这一句话和前一句之间并没有转折关系)于是计划的速战速决变成了拖垮德国的持久战。事实证明施里芬的战略决策判断是错误的。这可以说是一战中德国战败的重要原因。(只叙述了事例,却没有分析。而且,自信过度有危害和人生路上需要自信的拐杖这一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偏题了)
自信就如同是拐杖一样支撑着我们前行,但自信又像拐杖一样,一旦不小心踩进一个深坑中,便易折断。(“但自信又像……便易折断”表述不清,应改为:但过度依赖自信这根拐杖,让自信膨胀,反而会让我们走向失败。这一段是上两段的总结:自信支撑我们前行,但自信过度也有危害)
一旦受到挫折失败时,我们原有的自信心就会折断(不是折断,应该是“消减”),一次次下来,不断消减,直至消失,所以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来维护它。就如同两条天生敌对的鱼放在鱼缸中,中间用一块玻璃隔开。开始时,它们不断撞击玻璃,但后来力气越来越小(改为:但后来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把玻璃拿开,它们也不会互相进攻了,因为在一次次撞击失败中它们的自信心已经被消磨光了。(把上文“所以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来维护它”移到这里,“所以”前的逗号改为句号)所以说丧失了意志,易丢失自信,最后你丢掉的是成功。(这句应删去)
我们要递给自己一根拐杖:一 根充满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的拐杖(“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的拐杖”在文中并没有说明),一根用我们的坚强意志去维护的自信的拐杖。它是我们精神的拐杖,同时也是递给别人信心的拐杖。(总结全文,但是没有紧扣上文来总结。题目中的关键字“递”终于在文中出现,但在文中“递”的意思没有得到体现)
模拟评分:(内容)14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2分=34分
总评
从事例运用和文笔看,作者的积累和语言功底在同龄人中属于中等以上的。语言流畅:开篇运用排比引出观点,事例叙述很清楚,没有废话。有一定的积累,并关注了当前的热点人物。
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偏题。人生路上需要自信的拐杖这一立意本没有错,但作者在举例证明时,抛开了题目中的“递”和“拐杖”这两个关键词,而围绕自信大谈为什么需要自信、过度自信的危害、维护自信心的重要性等问题。这样随意转换话题,题目“请递上一根拐杖”就变成了“谈自信”。虽然最后总结时又提到了递给自己一根自信的拐杖,但为时已晚。还有一个问题,全文不到700字,字数不足。
修改建议
调整全文的思路。根据最后一段总结中“一根充满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的拐杖”这一点,补充一段内容,证明锻炼自己的能力就是给自己递上自信拐杖的最好方法。用补充的内容去替换文章第三、四两段。这样,全文思路就清楚了:开头提出观点给人生之路递一根自信的拐杖;第二部分以乔布斯之例证明为什么需要给人生之路递一根自信的拐杖;第三部分证明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就是给自己递上自信拐杖的最好方法;最后总结全文。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的谋篇布局等,准确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那么,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结构呢?
一、抓线索,划分层次
记叙文一般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线索行文,因此,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的标准一般有:(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内容描述的角度划分。
二、抓记叙顺序,把握结构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在阅读文章后,先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有助于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顺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等;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的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等;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结构紧凑、波澜起伏,增加文章容量等。
三、抓关键段落,分析结构
(1)开头。记叙文的开头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等。
(2)结尾。记叙文的结尾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3)过渡段。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过渡段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
乡村里的月光
明月草
月亮是乡村的月亮,也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
在乡村的上空中,它圆圆的胖脸,喜笑颜开,和颜悦色而又满面亲切;温润的月光,洒向万籁俱寂的村落,让乡村在它温柔的怀抱里,恬静地睡去。城里的月光却不这样,因为城市的上空,永远布满灰蒙蒙的烟气,天空的月亮,被熏得病怏怏的,没有了皎洁的光芒,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月亮真的就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啊。曾几何时,有着月亮的每日凌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乡人走夜赶路的好时间。他们挑着挑担,必须要赶在天明之前,到达要去的集市,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
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满地的银光。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踏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就着亮堂堂的月光,他们从来没有在路上摔过跤或者迷失方向,因为,天上,那一盏明明亮亮的月亮灯儿,像路标,在前面引路;赶路的先辈们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有月亮灯儿笑眯眯地陪伴着,像极了家里人亲切的笑脸。
在温润的月光下,祖先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啊!抬头望望明月,低头想想家人,劲儿足得很,将肩头的扁担调换一下,趁着这好月色,快快行路。
有时,月亮高高升起的时候,看见农人在院落里忙活,就会停在半空中,故意不动,好方便乡亲们干农活。农家小院里堆积的玉米啊,花生啊,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那清香,有时候,顺着月光,就爬到半空中了,闻到香味的月亮笑裂了嘴,与乡人一同体验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于是,乡人就呼它为月婆婆或月姥娘,以示亲切。
慢慢地,祖先对这圆圆的大月亮,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首先会把刚从地里收获来的劳动果实,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装在大瓷碗里,供奉给月亮先品尝,然后,再向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等故事,在孩童的心里,就烙下了对月亮的感激,等他们长大后,这一切有关月亮的回忆,就是对故乡老家的思念了。这圆圆的月亮,就和乡愁与乡思纠结在一起,成就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无论走到哪里,月光永远会在心里亮堂着。它永远会在你的床头边,抖落一地的白霜,提醒你抬头去望它,去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3年第3期,有改动)
关键词:讲述;见证;抒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79—01
工作以来,听过许多教师开过《背影》这一课,发现大多都围绕着“背影”展开,具体分析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重点分析买橘子时的背影,采用了哪些描法,有什么作用。诚然,为了给已经二十岁的孩子买几个橘子路上吃,当胖胖的父亲蹒跚着走到铁道边,费力地下去,再努力地爬上月台时,那个满含父爱的背影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教者抓住这一情节做具体分析,确实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然而,许多老师在教本文时,往往忽略了文中“我”的作用,而“我”这个人物,又是本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人物。
首先,“我”是故事的讲述者。
围绕“背影”这一线索,“我”讲述了以下的经历:父亲失业,父子奔丧,家境惨淡,父亲事忙,踌躇再三决定亲送儿子,与脚夫讲小费,为“我”拣位子、铺大衣,拜托茶房照顾,困难地为“我”买橘子,嘱托“我”来信,忘却“我”的不好,惦记着我们。从徐州到扬州再到浦口,从“那年冬天”到“近几年”,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琐碎的的事,塑造了一个细心、爱子,但老境颓唐,晚景凄凉的可敬可叹的父亲形象。“我”的讲述,让所有的细节连贯起来,为背影的出现渲染了氛围,展现了特定情形下的背影,增添了背影感人的力量,让父亲爱护儿子的情感更加深挚。
其次,“我”是父爱的见证者。
背影中的父爱是深沉蕴藉的,“我”则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慢慢地发现。当“我”面对满院狼藉,伤心流泪时,父亲赶紧安慰我“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其实此时父亲应是最难过的:母亲去世,自己失业!到浦口时,父亲事忙,拜托熟识的茶房送“我”,且又再三仔细地嘱咐了茶房,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自己的急事,亲自送“我”去车站,为何“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只因“儿行千里父担忧”。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好方便“我”上下车;他给“我”做紫毛大衣,而自己只穿戴着棉布做的衣帽;当他费力地为“我”买来橘子后,不觉辛苦,只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只因他觉得已为儿子做好了一切,放心了,踏实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尽显了一位父亲的宽容。儿子眼中的父亲是那样的朴实,又是那样的心细,每个细节都在为孩子着想,却不提一个“爱”字,父爱如山呀!
再次,“我”是情感的抒发者。
文章抒发了“我”的愧疚之情。当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而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上车后,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可是“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两个“聪明”表达了自己在理解父爱之后的悔悟和自责。
文章还表达了“我”的感动之情。“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上文对父亲认识的浅薄,历经沧桑的父亲并不是“我”所想象的迂,他只是想尽力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一切事情,这份厚重的父爱怎能不让人流下感动的泪呢?
而“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的这一擦泪的行为,可能不仅是出于害羞,更是出于怕父亲担忧的心理。当父亲“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个动作,则融入了“我”对父亲的担心和感激。“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文中第三次写到自己流泪,眼泪中的情感是那么的复杂:自责、感激、惜别……
文章倾注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怜惜。“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对于父亲的发怒,“我”认为情有可原,给予了高度的包容理解。不仅如此,对于父亲落差较大的人生,凄凉的晚景,“我”又寄予了深深的怜惜关怀之情。
文章的结尾表现了“我”的思念和担忧。当读到“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父亲的身体极度担忧,对父亲所说的“大去之期不远矣”感到格外的痛苦。
可见,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我”的感情在不断地变化,而抓住“我”的情感变化后,对父爱理解才能更为深刻。“我”对父爱的不理解,“我”的自作聪明反衬了父爱的深沉博大;“我”被父爱感动,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体现了父爱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思念,既是在上文领悟父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进一步表现父爱的伟大,又使文章的主旨不再仅停留在歌颂父爱的层面,更让我们思考,作为子女该怎样感激、回报我们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让人叹息,令人警醒,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不仅在《背影》中的“我”很重要,其他文章的“我”也同样重要。《孔乙己》中的“我”,以一个小伙计的身份冷漠地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当时的世态炎凉。《故乡》中的“我”是故乡变化的见证者,让人感受到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的痛苦和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周树人就好比在沙漠戈壁中生长的仙人掌,面对这样一个全身都长着刺的东西,很多人都会感到惧怕。但在那样的沙漠中能找到那样的仙人掌,无疑是为人们“干涸”的内心带来了一丝慰藉,它让人看到了绿色的希望。这样的周树人应该不再让你怕了吧!要发现周树人的好,变“怕”为不怕。
淡泊勤奋如他,何怕之有?鲁迅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却被他拿到鼓楼大街卖了,买回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他可爱得就像身边的同学、师长般亲切,还激励着我们勤奋前行,可又有谁知他深邃的眼眸中那抹淡然呢?当你面对这些时,你就不再惧怕周树人了吧!反而觉得有他的世界让你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清雅之趣。
幽默犀利如他,何怕之有?鲁迅笔耕不辍,于是他能“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鲁迅在文章中处处播撒着他的幽默睿智,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别样的美的享受。相反,当下的中学生面对作文题时只会叫苦连天,又何谈优美之文采,犀利之文笔?学习周树人犀利的文笔,学习周树人篇篇令人叫绝的作品,学习周树人“不留面子”的写作素养。
刚强伟大如他,何怕之有?他用尖细的笔划破黑夜,用不朽的心去点燃光明,用不变的信念去唤醒良知……一切的一切,只为坚守民族魂罢了,这样的他,你还会“怕”吗?他就犹如那檀香,为夏日的人们驱除“蚊虫”;他就像那红烛,为“黑夜”的人们带来光明;他就似那参天大树,为燥热的人们带来阴凉……当我们在俗世中苦厄不堪,处处碰壁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觅到治疗创伤的好药,可以从他睿智的思想中获得前进的力量,可以在他指引的道路上看到前路的曙光。
你怕或者不怕,周树人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你知或者不知,周树人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看或者不看,周树人就在那里,不声不响……如此的“周树人”,你还能怕吗?大概只有敬重了吧。
我们需要周树人就应不怕周树人,让周树人常驻心中,让我们悦纳可爱的周树人。
【评点】
一、什么是祈使句?
祈,表“请求、要求”,组词如:祈请、祈求、祈望等;使,表“让,令,叫”,组词如:迫使等。所以,顾名思义,“祈使句”就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的句子。根据其表达的语气和目的,初中阶段常见的祈使句一般分为三类:
1. 表示命令、请求或禁止的语气。
例如:
Speak a little more loudly, please!(请讲再大声一点。) [表请求]
Don’t cross the road!(不要横穿公路。) [表禁止]
Go out!(滚出去!) [表命令]
2. 表示邀请、建议、指路等。
例如:
Help yourself to some fruit, please. (请随便吃些水果吧。) [表邀请]
Look out!There’s a stone on the road. (当心!路上有块石头。) [表警告]
See a doctor, and he will give you some good advice. (去看看医生吧,他将给你一些好的建议。) [表建议]
3. 表示条件,常用于“祈使句+and/ or+陈述句”句型中。
例如:
Do sports in the open air, and you’ll feel happy. (到户外锻炼吧,你将心情愉快。)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快点,否则你会迟到的。)
二、祈使句的构成方式
祈使句是怎样构成的呢?祈使句的构成较为简单,在初中阶段我们常接触的有三种构成方式:
1. “be+表语”构成的祈使句。
例如:
Be quiet, boys and girls. (孩子们,请安静。)
Be careful, there’s a big hole behind you. (小心,你身后有个大坑。)
2. “动宾结构”组成的祈使句,此类祈使句最为常见。
例如:
Take off your shoes, please. (请脱鞋。)
Do it like this, please. (请照这样做。)
3. “let+名词/人称代词+do(动词原形)”构成的祈使句,此句中的“do”为省略to的不定式。
例如:
Let him carry the box. (让他搬这箱子。) [let+人称代词+do]
Let Li Jiang clean the room. (让李江打扫房间吧。) [let+名词+do]
Let’s play a game. (让我们做个游戏吧。) [let+ us缩写形式+do]
此处我们要重点关注一下let’s开头的祈使句。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祈使句,它并不是“命令、请求”对方做某事,而是说话者要与对方一起去做某事,常译为“咱们……”,如上例。
另外,let’s虽然是“let us”的缩写形式,但“let us do ...”与“let’s do ...”在意义上又有区别,“let us do ...”构成的祈使句,虽然也翻译成“让我们做……”,但一般不包括说话者,多表示对别人发起倡议。
例如,课上,我们学习一些知识点后,老师常常这样说:Let us do some exercise,boys and girls. 孩子们,让我们做些练习吧。此处的“我们”不包括说话者――老师,而是让孩子们做练习。
4. “no+doing”构成的祈使句。此种结构通常用于公共场所禁止、警告的提示语,表示“禁止做某事”。
例如:
No parking!(不准停车!)
No smoking, please!(请勿吸烟!)
5. 名词(短语)引导的简洁祈使句。在口语中,有时为了表达简洁,直接用名词引导出一个祈使句。
例如:
One moment, please!(请稍等!)
Hands up!(举起手!)
三、祈使句的特点
读到这里,同学们不难发现,上面的这些祈使句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主语,且多以动词原形开头。祈使句真的没有主语吗?NO!上文我们说过,“祈使句”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都是说话者与被要求者面对面说话,所以其隐含的主语是“you”――只不过因为是“面对面”说话,省略了“you”而已!
四、祈使句变否定句
祈使句变否定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1. Don’t+祈使句。
此种变否定句方法多适用于“be+表语”、“动宾结构”的祈使句。
例如:
Don’t be nervous, you’re the best. (别紧张,你是最棒的!)
Don’t play football on the road. (别在马路上踢足球。)
2. 祈使句中(let sb.后)加“not”。
此种变否定句的方法多适用于“let+名词/人称代词+do(动词原形)”构成的祈使句。
例如:
Let him not pick the flower. (让他不要摘花。)
Let the children not jump on the bus. (别让孩子们在汽车上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