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范文

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

第1篇: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范文

转达市场需求,推动高校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美国工科毕业生普遍缺乏立即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和非工程综合技能等。其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将市场需求及时有效地传达给高校并转变为学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就成为开展改革的重要前提。在本轮改革中,在传统交流平台(如各工程专业协会、ABET)之外,企业联合组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使市场需求的转达更为客观、及时和有效,并形成了市场外逼机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企业联合组织与ABET合作将企业界的需求成功转变为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的质量要求。“工业、大学、政府促进工程教育圆桌会议”(IU-GREEE)是1994年波音公司发起的由公司、大学和政府代表构成的组织,该组织充分表达企业界的意愿,并通过制定和实施行动议程(方案)为工程教育改革服务[6]。在本轮改革中,该组织主动为ABET提供工程师所需的理想特质,为新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1995年,在IUGREEE的支持下,ABET对原标准进行了重要修订,新的鉴定标准———工程标准2000(EC2000)和工程技术标准2000(ETC2000)得以产生。新标准不但充分、清晰地反映了市场需求,把“证明学生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作为重要考核依据,而且力图通过该标准的推行使工程专业的发展紧跟市场步伐。之后,IUGREEE还把对ABET的后续支持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包括对新标准的某些条款(如“全球化”)提供解释和为新标准成功实施提供支持(如提供高质量评估人员)等。为了研究市场对工程师的具体要求和期望,IUGREEE在1999年组织了一项大型调查(参与人员达1.6万人),该调查不但使学校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在投身工程教育改革方面为企业界做出了表率[7]。在新鉴定标准的推动下,高校工程院(系)掀起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为了使学生具备考核的11条能力,很多学校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方面传统的演绎式教学得到改进,另一方面归纳式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如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受到推崇[8][9][10]。为了证明学生具备相应能力,各种评估方法得以研究和运用,如调查法、访谈和小组讨论、会话分析、观察法、随机控制实验、匹配实验、基线数据等[11]。为了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估的基础上,各个专业力图建立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此外,新标准的出台还对教师文化、学校政策、学生课外学习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12]。2006年,《工程教育变革———EC2000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新标准在推动学校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产出方面效果显著;雇主对新标准实施后毕业的学生满意度较高[13]。此外,企业联合组织近年来还通过定期研究报告来传达企业界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信息,从而推动高校的持续创新。“企业圆桌会议”(BRT)是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合组织,该组织非常关注教育问题,并把“教育与劳动力”作为重要议题。2008年,《21世纪的美国:应对21世纪劳动力的新途径》呼吁美国建立强大的教育系统和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来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帮助美国的劳动力在21世纪获得成功》指出美国的劳动力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面临能力和创新的激烈竞争[14]。由于该组织由美国著名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组成,其成员公司占据着美国股票市场总值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因此其提供的市场信息具有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特点,对高校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大学与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不同,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难免出现障碍,这容易导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脱节”。在美国,非政府组织在校企常规沟通的平台之外,开辟了企业联合组织与ABET联合转达市场需求的新渠道,形成了推动高校持续创新的市场外逼机制,这是非政府组织在本轮改革中的重要贡献。

实施教改项目,参与高校改革

政府通过委托非政府组织和高校实施各种计划或项目来解决高校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受联邦政府的资助和委托,非政府组织实施了大量教改计划、项目,此外还自主开展了一系列教改活动,这极大推动了高校工程教育改革。首先,非政府组织联合实施教改项目,解决改革重大问题。以“促进工程劳动力的多样性”计划为例。在该计划中,“优秀女工程师”项目(2006年)由NAE、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AAES)、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和WGBH基金会共同承办,该项目通过高中生广告竞赛和NAE的网站来为学生、教师和辅导员提供工程职业的相关信息[15];“性别平等延伸服务项目”(2006年)由NAE、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和“项目引领”组织(PLTW)联合执行,目的是提高工程专业中女性的入学率、保持率和毕业率[16];“设计你的生活”项目(2007年)的成员由NAE、AAES、ASCE、WGBH基金会组成,该项目是鼓励高中女生攻读本科工程专业的全国性倡议[17]。相关评估发现,该项目在激发女生的工程兴趣方面效果颇佳。第二,学术机构通过与高校联合实施重大计划以培养创新科技人才。“大挑战学者计划”(GCSP)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计划。该计划是在2009年NAE《21世纪工程大挑战》之后,由美国杜克大学工学院、欧林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工学院发起,NAE参与共同实施的。NAE战略性地提出培养能够应对本世纪大挑战主题的新型工程师的主体架构。该架构把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非课程活动结合起来,包括了研究经验、“工程+X”跨学科课程、创业精神、全球视野和服务性学习五个方面[18],涵盖了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过程控制、资格认定五个环节。该计划具体落实到校际和院校两个层面进行实施,是培养工程科技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该计划的参与学校已经达到47所,影响深远。非政府组织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以及不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接受政府资助,还是非政府组织自主实施,非政府组织都是具体的执行者,这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创建交流平台,营造改革氛围

随着改革的不断扩展与深入,新的工程教育理论、创新工程教育实践、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等不断涌现。为了推广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成效,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非政府组织通过创办在线杂志、网站和提供在线资源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首先,非政府组织通过创办在线期刊和提供在线资源等新途径使工程教育改革成果在社会各界得以共享。NAE创建了在线期刊《工程教育研究年报》,以此来促进读者和作者之间就工程教育的最佳实践、成功案例研究以及其他资源进行交流[19]。同时设立知识中心,收录各种期刊、出版物和网上资源。此外,还设立PR2 OVE-IT网站,对那些有助于高校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生学习、学生数量保持和专业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进行收集和分享[20]。ASEE一方面在网上提供可下载的ASEE会议论文集,加强改革相关成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2007年创办电子期刊《工程教育进展》来传播工程教育实践中的重大创新成果[21]。此外,ASEE在线资源还包括:《三棱镜》(PRISM)杂志、《工程教育》杂志、《工科院校简介和统计》手册、博客和时事通讯、新闻和调查、会议录像等。这些网上资源使工程教育人员、企业界人士及对工程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能便捷地获取相关改革信息。第二,非政府组织还通过网站、杂志开展工程相关知识的科普,以激发社会各界对工程教育的认知和兴趣。为了激发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工程的兴趣,NAE创办了“工程师女孩”(Engineergirl)网站,ASEE创办了“去做工程———梦想未来”网站(eGFI———Dream UpThe Future),还开办了“去做工程”杂志和海报(Engineering,Go For It,eGFI)。这些网站和杂志通过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来增加他们对工程的了解。为了加强公众对工程的认知,NAE出版《一个世纪的创新:改变我们生活的20个工程成就》(2003年)并创建重大工程成就网站(www.greatachievements.org)来宣传工程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此外,一些工程专业协会(如土木工程师协会)还通过举办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传播,大量教学和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从而营造了工程教育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

提供经费资助,助力教育改革

在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中,联邦政府是改革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大量政府资助计划和项目通过委托非政府组织和高校来付诸实施。非政府组织一方面扮演各种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另一方面还通过经费资助的方式助力教育改革。首先,非政府组织对多种改革活动进行资助,从而为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尽管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但以下资助事实足以说明非政府组织在资助改革活动方面的广泛性。在资助改革研究方面,“2020年的工程师”项目得到了美国NEC基金会、美国SBC基金会和通用电气基金会的资助,《培养工程师:为领域的未来而设计》在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在资助交流活动方面,2009年主题为“培养工程师:理论、实践和理念”的工程教育研讨会由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举办,NAE工程教育学术促进中心(CAS-EE)得到了英特尔基金会的资助,该中心2011年举行的工程教育前沿研讨会(FOEE)得到奥唐纳基金会的资助等。此外,还有很多私人基金会对各种类型的工程教育改革活动进行资助。这些资助使工程教育改革的活动更为丰富,相关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第二,捐资创办新型学校是非政府组织助力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式。出于对主流工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满,以及针对工科毕业生存在的种种缺陷,1997年,欧林基金会出资四亿多美元独家创办了一所新的工程学院———欧林工学院,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新型教育模式对美国的工程教育施加影响。该校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据报道,在2010年,欧林工学院在最好的本科工程专业中排名第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以11项指标入选全美20所最优秀大学排名,其中在“学生从未停止学习”和“教授获得优异评价”两项指标中均排名第二(《普林斯顿评论》)[22]。该校的建立不仅在于一所学校能否成功,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立。与联邦政府的巨额经费相比,非政府组织的经费资助微不足道,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相比政府从宏观上对重大计划、项目进行资助,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从微观层面为改革增加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行为的不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