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第1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1.1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统计、分析、调查体系,对于突发性安全问题也没有比较完善的应对预案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逐步实现一个健全的信息网络系统构架,建成一个健全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紧急预案系统。

1.2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要建立起一个政府部门和各地市等安全机构之间的专线网络,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建成一个全国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急预案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料数据库;形成一个可以给各地市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监督和应急预案的应用系统。

1.3建设各地市机构之间的住屋内网以便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建设一个规范的可以统领全局的广泛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与之相关的网络,还包括能够进行信息管理和维护其技术的规章制度。

1.4各地市发展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体制。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体制就能够有效的利用各地市间的专门网络来进行对所能覆盖的企业进行管理和对重大事件进行纳入管理资料之中。对企业的执法文书进行网络数据存放。有效的监督企业,对于发生的特大事故进行网络报到处,实现信息的时效性特点,对重大事件及时掌握并且可以得到短时间内的解决办法。

1.5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集成系统。主要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且提高其相应的能力,为以后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做好准备。

2对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进行探讨

根据以下企业安全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环节进行分析来实现企业自身信息管理,并且能够成功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第一、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一个企业的项目只有得到企业发高层的重视才拥有了长期发展下去的保障。第三、只有健全的严谨的规范化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对相应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五、对于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注重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第六、建立一个健全的功能齐全的具有标准化数据的信息系统。企业通过对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最后经过信息反映出来的信息对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和避免企业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第2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工作流;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绪论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对于安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已历经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在不断的研究进步中。现在如何将GIS应用软件、3D立体模型[1]和虚拟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形成智能化管理,是目前安全管理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国外有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专业的安全管理软件,并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了巨大的基础数据库,为安全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大量危险源数据和事故发生概率数据用于分析和判断。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逐渐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2]、煤矿企业[3]、电力企业,利用系统建设来减少重特大事故[4]。但由于我国对安全管理和事故发生机理掌握粗放,掌握规律不够,安全事故发生多、大的现象仍未改观[5]。国内也有个别企业开发的安全管理软件,但实用性很差。

1.2 系统开发背景

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行业特殊,其产品主要为铁路机车车辆并为铁路服务,产品主要为机车车辆,专供性很强;生产工艺线路比较复杂;一般自行配置的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也较全;起重、车辆、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使用较多;还建有专业铁路线。因此,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安全管理覆盖了机械加工行业90%以上的危险源,同时还涉及铁路运输等相关危险因素。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运行多年,有效地推进了企业形成日常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的监管体系,切实开展了PDCA闭环管理模式[6],积累了大量现场安全管理的数据和方法,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能,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2 设计需求

2.1 设计目标

从企业生产安全和企业产品(移动装备)安全两个方面着手设计建立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搭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共享信息化平台,各部门安全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安全专业管理方面的事物处理和数据保存,更有效地满足安全质量标准化、14001和18001管理体系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整个系统最终依据PDCA循环的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平台实用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PDCA就是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首字母组合,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2.2 系统的创新点

2.2.1 危险源管理流程化

危险源辨识考虑了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和场所的自身缺陷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动行为、过失行为等)以及环境条件三方面,覆盖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七种类型(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放射能、生物能、人机工程[生理、心理]),不仅要考虑单位本身的人员、活动、设备和设施,同时要考虑相关方活动带来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针对工序的人员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能源资源的输入、输出,分别识别出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突发事件、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2.2.2 检查整改验证闭环系统模块化

将检查计划到验证关闭流程编成软件模块,工作人员按照流程进行检查和工作,一是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准时安排工作。二是操作方便,记录规范。三是便于查询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3 事故隐患专业分析应用工具设计

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拥有大量基础数据可供查询的基础上,开发事故隐患分析和安全生产形势、趋势分析应用工具等,通过特定查询或组合查询,应用科学适用的安全管理理论模型进行安全管理分析和模拟,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2.2.4 劳动防护用品、防护装置选择工具

现行劳动防护用品、防护装置配备只是教条地按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配备,对于非固定作业人员容易出现配备错误或不足现象。该工具就是将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劳防用品功能和库存情况进行匹配,建立友好人机界面进行互动,从而能快速准确地选配,保障作业员工健康。

2.2.5 员工将现场数据记录和照片拍摄后,再在办公室提交到系统中,这样实际上有两次工作的情况在里面。随着移动计算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工作现场就直接将数据提交到系统中,可以更加提高效率。

2.3 设计思路

从软件应用架构的角度考虑。为满足今后发展需要,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与其它现有系统、数据库的整合。作为系统的表现层,对客户端的接入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尽可能推出个性化的项目,由不同用户或用户群量身定制一个入口,列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减少用户在网上因搜索、等待而浪费的时间。要充分考虑安全管理信息化的特性。要充分认识该项目的复杂性,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切忌盲目一步到位。

3 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设计

3.1 系统设计

从系统结构图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系统框架主要包含三个大的方面:数据库、前期文档数据、系统核心流程。系统核心是基于工作流技术设计的PDCA循环流程设计。

3.1.1 设计原则

(1)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流程设计。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业务流程采用工作流引擎来完成。若用传统的数据库来实现,一旦发生变更情况,那么系统的修改会产生非常大的工作量,并且以前的代码可能就变得没用了。那么对于流程变更或流程优化,就变成了一个消耗大量时间的工作,会影响整个工作的执行。

工作流(Workflow),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当前的工作流引擎已经能把流程和程序分开,简化了流程变更或流程优化。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设计包括:1)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流程设计;2)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改系统流程设计;3)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流程动态设计;4)文件资料管理流程设计;5)法律法规识别、评价流程设计;6)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设计;7)危险作业审批流程设计;8)三级教育流程设计;9)信息交流处理反馈流程设计。

(2)自定义文档管理。系统应该提供对于文档,目录的自定义管理,并且有足够的权限控制;

(3)系统易学易用易推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构架要牢固,应用却要简单,要减少用户输入的工作量,尽量使用选择而不是用输入;

(4)二次开发或扩展的能力。开发统一的webservice接口,为将来与其他系统做集成预留数据窗口;

(5)分析统计功能。对各种隐患种类,隐患的分类进行各种方式的分析统计。

3.1.2 系统模块组成

从系统封装来看,该系统的功能封装在以下七大模块中:

(1)系统应用服务模块。应用服务模块主要是为整个系统提供基础服务的,整个系统通过应用服务模块调用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服务模块还提供用户是否合法的验证;

(2)基础数据建模模块。基础数据维护,可以对危险源分类、部门危险源、检查人员安排、文档管理等进行维护和管理;

(3)检查工作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检查工作流管理;

(4)整改和验证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整改和验证工作流管理;

(5)目录和文档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目录和文件进行管理等;

(6)执行跟踪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工作流中的执行状态进行跟踪,可以根据单位,时间,执行状态,超期状态等各种条件对检查和整改中的条目进行查询,来了解实际情况;

(7)统计分析模块。对单位以及人员检查工作,整改工作,以及全公司,各个部门的隐患情况提供统计分析报表。

3.2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流程设计

3.2.1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门新兴技术,是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7]。在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作流技术也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进步,逐渐能够为企业复杂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8]。因工作流技术源于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所以工作流管理系统最典型的应用包括:公文审批、财务报销和会议管理等[9]。

3.2.2 jbmp工作流引擎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开源工作流引擎分三种:JBOSS-JBPM、Shark和OSworkflow。而其中JBPM由于良好的引擎架构和java技术的可扩展性,受到众多开发者和企业关注与应用[10]。JBPM是一种基于java语言的、灵活的、开源、轻量级的工作流引擎[11]。因为采用java语言,可以兼容任意的java环境,具有很广泛的应用。而JBPM的流程定义语言是jPdl,是一种直观性的语言,没有采用流程规范语言(如WFMC的的XPDL、BPML、ebXML、BPEL4WS)。

3.2.3 业务流程设计

安全检查和整改闭环系统是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安全检查和整改业务在实现信息化时按原则拆分为三大流程:检查与分析流程、实施整改和验证流程、抽检流程。

3.2.4 检查流程设计与实现

(1)制定检查计划工作有两种启动方式,第一种是由部门安全员或者安全环保部的人员启动任务,指定检查内容,检查人员。第二种是安全管理员在后台管理内容中直接启动。指定的检查人员可以有多人,序列中的第一个是负责检查后输入数据的人员,是该次检查的内容输入人员。

(2)一旦实施检查的任务完成,根据检查结果,产生两种情况,若没有安全隐患检查出来,则流程直接结束。

(3)若在检查中查出有危险隐患,则输入隐患的具体情况,然后指定隐患的汇总和判断人员,指定的人员可以有多人,序列中的第一个是负责检查后输入数据的人员,然后提交进入系统。提交进入系统后,工作流就进入下一步,指定的汇总人员登录后,系统立即显示出他有这一条待办任务。

(4)在汇总和判断结点上,指定人员对于每条安全隐患,需要指定整改计划,整改期限,整改人,然后提交信息,信息提交后,本工作流完成,并且对于每条安全隐患,创建整改工作流。

(5)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若是安技环保部和分厂检查具体部门,那么由检查者指定整改期限和整改计划。整改人在汇总结点完成。

检查与分析流程中定义的jPdl程序中包含了2个任务节点,分别是"实施检查"和"汇总及判断"。从任务节点命名开始调用java类程序,根据不同的要求寻找不同的节点中需要的人来做操作。数据库中则编写不同单位的不同的责任人来分配不同的任务,人员权限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

4 系统平台效果分析

通过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可以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快速正确有效地安全监察和管理信息,及时掌握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在公司内部能够获得及时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文本信息。方便获取事故案例的相关详细信息,有利于吸取事故教训。方便相关安全生产数据统计,为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有关统计报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各类汇总数据更加可靠,能够做到追根朔源。促进隐患排查更加深入,隐患整改更加及时有效,提高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效果。使企业安全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是要满足现场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工作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为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而设计的,本论文给出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详细描述了所用到的系统关键技术、安全生产系统功能需求、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等。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具备稳定、简易、实用、个性化等特点。而且,在设计开发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根据业务流程的需求及其他子应用程序的发展而不断增大数据库容量,以及提供子应用程序接口调用数据内容。

参考文献:

[1]王飞,李虹,韩志勇,韩建宁.煤矿井下安全信息系统的建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22).

[2]刘玉华,丁烈云,周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信息平台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09(02).

[3]金飞虎.煤矿井下安全信息系统的建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4]侯钰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2008.

[5]王志华,徐田坤,梁青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12(06).

[6]胡德进,信长瑜,李冠良,户春峰,张红卫.煤矿安全信息闭环管理模式与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7(11).

[7]苏展.基于JBoss-JBPM工作流技术的改进和应用[D].安徽大学,2010.

[8]耿立明.基于UML 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06.

[9]王宇明,庄继晖.JBPM―一个开源的J2EE工作流管理系统[J].微处理机,2006(05):113-115.

[10]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erminology Glossary.WfMC-TC-1011[M].Version3.0 February,2009.

[11]傅明,张玮.基于J2EE开源工作流引擎JBPM的设计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04).

第3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发生了多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增强管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1 我国现今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国家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制订了很多的政策来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方面包括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系统以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等,以此来提高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很多的地区都已经开始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且都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为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1]。虽然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国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以及软件开发与国外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的一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对于相关研究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并且很多建设单位都没有系统的信息化监督体系,使得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性能很差,无法很好的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六个系统,分别是:①网络系统;②组织管理系统;③行政执法系统;④调度统计应用系统;⑤应急救援应用系统;⑥综合政务信息系统[2]。主要是对这六个系统进行建设。下面对这些系统建设简单的介绍:

2.1 组织管理系统的建设

对于组织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包括:①组织保障子系统,主要是指在对各级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系统进行管理时,必须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保证安全生产信息的稳定安全运行;②制度保障子系统,主要是指各项制度规定的完善,其中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法规的完善,以及对安全生产信息标准的确立;③运行保障子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的稳定,并且要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能够正确的使用系统。

2.2 网络系统的建设

对于网络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包括内网、外网以及相应的网控中心的建设。内网主要是指在建筑单位内部使用的网络,主要包括一些办公自动化平台以及一些安全生产的监管平台等。外网主要是指政务公开网[3]。

2.3 行政执法应用系统的建设

行政执法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①相关执法人员管理系统;②重大的危险源监控系统;③事故隐患整改系统;④重大事故备案管理系统等。

2.4 调度统计应用系统

对于调度统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快报,并且要对相应的时间,比如按季、年、月进行相应数据的上报统计。另外在接到紧急报道的时候,要能够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使整个事故处理系统高效运行。

2.5 应急救援系统

对于应急救援系统来说,必须要先建立相应的报警系统,利用报警系统来进行事故的提醒,并且要有预案处理系统,救护资源系统以及救援指挥报告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来实现救援的高效执行。

2.6 综合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主要是对于一些数据加工以及数据传输,政府网站等建设。

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对安全生产中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六个方面: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应用;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技术产业;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智力资源;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4]。以下对六个要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3.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对于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结合国家安全生产建设的要求,并且要做到能够面向生产面向企业,并且能够及时对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处理,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给出正确的建议。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要以市场的要求为基础,要突破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状态,建立信息采集加工与的完整体系。同时要制定多种信息采集的方式,组织相应的信息采集队伍,从而实现多层次的信息采集渠道。另外,要与国际劳动安全信息机构保持交流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多层次的加工体系。

3.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政策规范

国家必须要完善安全生产的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根据技术标准、计量体系标准来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的法规。并且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体系的研究,进行不断的实践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协调安全生产中的关系,利用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要及时的对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进行更新,及时对一些技术落后的工艺进行更新,使技术水平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以满足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的需求。

3.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

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要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安全信息数据以及一些网络资源进行更新建设,从而使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功能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使平台上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一些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保存与利用,从而来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5]。

4 结束语

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从而来保证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0-40.

[2]方东平,黄吉欣,张剑.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50-60.

[3]巢大同.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J].电力安全技术,2013,10(10):30-32.

第4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安全领域;安全生产;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89-02

1煤矿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安全领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即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煤矿企业比较重视硬件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入比较轻视,即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比较轻视,在思想意识上,虽然各单位都意识到了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只是用计算机进行排版和打印之类的最基础的事情,对于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处理等是非常模糊的,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煤矿没有自己具体的规划,即使有相应的规划也没有按照本煤矿的全局制定,而在实际中常常出现设备缺乏通信功能,导致信息资源无法接入局域网,信息也不能实现共享。同时由于管理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甚至是由于受资金、管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是就事论事地实施某一个或几个子系统,使大部分仍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从而造成了煤矿内部“信息孤岛”的存在。这样不仅制约信息技术的发挥,也增加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不利于煤矿整体信息化的实现。

2煤矿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发展的作用

煤矿所带来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煤炭工作又是非一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其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其在煤矿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前提

煤矿生产是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其生产环节也比较多,要求也相当高,而在实际生产时由于水、火、瓦斯和顶板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事故。因此,煤矿生产技术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而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信息传递等可摆脱人工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有助于职工从本质上认识到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井下瓦斯、煤尘、水等危险情况的预警、预报等,有预见性地组织、协调、监控各部门、各生产环节运作状况,能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2物料管理非常重要

在煤矿生产中,所用的物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成本多占比率一般都超过一半。而管理信息系统是优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措施,即可以降低物料的周转时间。同时信息化网络将采购和销售电子化,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以及使得煤矿企业的效益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2.3为决策提供依据

无论是哪个企业的决策者都是根据不同的信息作出决策,当然煤矿企业也是如此,而信息化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准确性也明显的提高。决策者既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监控子系统随时看到和收到煤炭开采的现场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子系统中的基本信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建立的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借助互联网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互连,使煤矿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挖掘,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煤矿企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降低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本矿的经济效益。

3煤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3.1管理方面

在煤矿企业中,要根据本煤矿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搜集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有用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通过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实行办公自动化,使全矿的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都纳入煤矿信息化管理,减少管理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3.2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井下工作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加强监控,可以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能使员工的行为有所规范。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3.3网络建设方面

现在煤矿企业各部门、区、队、班组等都配置和使用了计算机,而煤矿应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局域网、电子邮件系统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

4.1总体发展目标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指明了今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寻求多方支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急用先行;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我国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实现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共用共享系统。建立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电子办公系统功能,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机构的政府网站,提高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网上互动的效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4.2发展方向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并完善事故统计与调查分析系统、危险源动态监控与安全状态评估系统、重特大安全隐患动态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致的信息网络系统框架;多数企业基本建成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省管企业基本建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培训、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电子装备等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到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省、地(市)应急救援机构的统一的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基本建成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基础资源数据库;基本建成供各级机构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

(3)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体系。建立省级以上的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专家远程会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以明显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

(4)基本完成满足各级政务机构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建设。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应急救援以及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相关网络和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技术保障和维护制度。

(5)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基础建设。要基本建成支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门户网站群,可陆续实现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受理功能,逐步加强网上为民服务和互动交流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安全保障系统要从多个层次分别对信息进行保护、监测、响应、恢复和改善。在条件、时机成熟或必要时建立灾备中心。通过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不受诸多威胁的侵犯,确保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改善各级机构局域网基础条件及连入互联网和安全生产专网的条件,包括局域网布线、网络设备。

(6)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以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为主要目标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煤矿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环境,采用现在比较先进和流行的软件技术,基于Web、B/S结构,建成一套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管理集成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

第5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新常态,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端建设模式的引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提出了新课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BT、EPC、BOT、EPC+BOT等一批趋向一体化高端建设的模式陆续得到实施,特别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PPP)帷幕已经徐徐拉开并正在实施推进,为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新的建设模式下,施工模式也由过去单一施工向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转变。同时,也对新模式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课题。(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效能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减缓倒逼建筑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胆拓展业务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实施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常态。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势必发生不同企业安全文化的融合,也势必发生一系列资源的整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势必面临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如何保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连续稳定性、管理体系如何融合、管理方式如何创新、管理能力如何提升等工作效能问题提出了新要求。(3)国际建设市场的拓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从我国的外部环境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给建筑施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外工程承包,扩展对外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增加,境外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由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海外工程安全管理经验不足,对国外的宗教习俗、人文环境不熟悉,加上境外有些地方的社会动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等很多不安全因素,直接威胁着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2.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对策

(1)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施工企业安全工作基础薄弱,现场安全管理粗放,隐患丛生,事故频发,这与安全发展理念以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要改变目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必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完善安全长效机制,使各施工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状态,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随着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拓展产业领域愈来愈宽,发展覆盖面愈来愈广,由此带来企业监管的对象数量比较多,监管覆盖面比较广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多,在建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仅仅靠安全检查、统计报表纸质报送等传统的方式,要确保对企业所有监管对象进行有效安全监控,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将安全纳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企业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集中安全监控势在必行。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计算机建模、视频监控等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集约化,管控数据化,后台管理和监管对象的安全联动,动态监控,实现安全管理零距离,推动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3)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设工程规模、类型、特点不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作业条件迥异,尤其是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参建的国内外项目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随时可能出现安全失控状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动,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处置得力”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防范突发事件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主动作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突发应对机制,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路子,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勇.中央建筑施工企业设置安全总监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5(06):49-52.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释义[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2.

第6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三化;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80

0 前言

煤炭矿井生产是一项工序复杂,且异常危险的共走,在生产现场,生产人员常常受到高瓦斯、高低压、高低温等威胁,并且其煤尘遇火发生爆炸的指数极高,造成的危害巨大。矿井开采方式种类繁多,使用的机电设备种类也各有差异,并且开采技术繁杂,在管理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矿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推进煤矿企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作为煤矿企业使用要坚持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装备水平,推广创新技术,实现企业设备的现代化,实施企业“三化”建设,促进矿井安全有效的发展。

1 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

1.1 维持高产高效安全发展

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影响其安全性能的最主要的是装备的特性。大部分矿井设备较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引进先进的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1]在稳步提升采煤现代化装备的同时,要及时更新现场机械化水平的发展,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狂进生产的有效秩序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智能化控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采煤技术信息化和自动化未来矿井发展的总趋势,因此提高采煤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展开自动化能工作是目前矿井发展的关键。山东淄博能源企业为实现矿井工作的智能化,在2014年底投资建成自动化智能工作面,实现了综采运输设备集中自动化控制、远程指挥功能等,并且采用液压支架进行自动作业和远程遥控作业,除此以外还实现了采煤机的记忆割煤、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采煤技术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能有效的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2]。

1.3 启用3331模式

所谓的“3331”模式是指三分之一膏体填充开采,三分之一下组煤开采、三分之一边角开采的生产模式。采用该开采模式能有效的实现绿色填充开采,并且突破压煤制约,同时采用该模式可强化关键技术,实现大倾角开采,对倾角为35°到49°之间的厚煤层进行安全全面的开采工作。

1.4 提升应急能力

首先要完善矿井的基础系统设施,例如永久避难硐室、救生舱等,并且保证这类安全基础设施全部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同时为了解决高地温难题,可采用井下降温系统来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矿井现场还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应急电源系统,当遇到特殊天气情况发生区域性停电时,仍然科室实现副井提升、通风等,并且可以作为电源使用,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性。

2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2.1 构建“大调度、零距离、全方位”管理体系

矿井企业推进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物联网作为应用主题,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集成,能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实现企业以基础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型管理模式,同时将三个目标作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标。三个目标分别为,第一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系统化、自动化、综合化,实现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与决策分析系统的连接。第二是实现不同技术层次的信息化系统整合,实现生产各环节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在线分析。第三是实现统一指挥,提升矿井的安全性运转。[3]实现三个目标关键建立三个体系,分别为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综合调度指挥管理体系、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难题。

2.2 以物联网为基础,提升技术应用

企业在建立集中自动控制、统一生产调度指挥、安全综合管理等后,需要加强对生产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促进企业形成总部、矿井、车间三级信息网络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并全方位的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分布管理、多级管理,跨地域管理等[4]。

2.3 提高自动化系统应用管理

自动化系统应用管理主要是指实现“技术换人,装备换人”,这样能有有效的实现生产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并且在技术上能避免多种问题的出现,在省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为实现企业的生产工作安全长效发展,企业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以实现企业人机相宜、人机融合。

3.1 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专业化服务

在对企业管理中,要将管理体制的创新,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能促进企业实现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同时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能弥补安全技术力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缺陷,有利于实现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业务范围等[5]。

3.2 开展技能大赛,提升员工素质

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考试,用以促进职工形成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双向发展的能力,同时可采用激励机制来提升职工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为企业培养一支适应能力强、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亓增海,吕建波.实施“五精”管理建设“两型三化”矿井[J].中国煤炭工业,2009(12):32-33.

[2]温克珩.创建“两型三化”矿井的工作实践与思考[J].煤矿安全,2011(08):184-186.

[3].推进“三化”建设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04):12-14.

第7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信息化系统;技术;电子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煤矿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为终极目标,提高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和管理,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条件,弥补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煤矿的信息化系统不仅仅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生产和管理的信息指标,而且对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降低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我国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很多行业的企业生产管理都引进了信息化系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煤矿企业对信息化越来越重视,逐步增加投入于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我国煤炭行业总体来讲其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多年来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其主要原因就再也安全生产信息的方法落后,对于矿井安全的监控检测不完善。

目前,中国的煤炭企业更关心是加强生产方面的科技信息工作,使得现代煤矿产业实现推广先进的设施、人员配备齐全的生产调度系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工作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信息化系统工作的主体——人力和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煤矿产业的信息传输速度十分缓慢,而且传输信息的质量是非常差,在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中也不完善,使得信息管理团队不稳定。因此,不能完全清楚地反映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也就不能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前几年中其工作重点是矿井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井下工人的考勤定位管理系统和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零散子系统。近年来,我国煤矿信息系统不断发展,以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主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工业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化网络,形成一个综合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平台,集中对各个分散的生产控制、人员管理、安全监控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一系列安全管理监控体系。

2煤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中主要包括细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煤炭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技术的优势,开拓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安全化生产,利用信息化网络实现销售、管理、采购等环节的电子商务化与管理的科学化,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以此来提升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煤矿瓦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比较复杂,因煤矿矿井下复杂的生产环境,其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能够实时监测矿井下瓦斯的含量,保证生产的安全。为满足此设计需求,在本文中采用的ZigBee经过分析验证,能够对本系统的设计需要很好的满足,对矿井下的瓦斯含量可以做到实时的监测和信息反馈。经过对整个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试验,结构信息系统的企业生产需求,确定了其安全生产基本方案,即基于ZigBeeDE瓦斯监测信息系统。通常来说,一个煤矿的矿井其井深或者矿井的长度都超过10km,每1km至少要有10个节点的分布,也就是说一个矿井的ZigBee节点的布设要在百个以上。每个节点的都由多个组件构成,包括:感知组件、采样组件和数据处理组件。必要情况下,节点还需要调整接收发信号的功率和灵敏度。系统的信息总控制中心设置在地面上,用以对井下检测传输的瓦斯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在矿井内,节点的设置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数量,采用电池对其进行供电,并采用抗干扰性能强的直序扩频通信方式分布,这样能够是各个节点的抗干扰性能都较强,整体的抗干扰效果提高。

3煤矿信息化系统中应用的电子技术

(1)煤矿信息化系统的节点模块架构ZigBee节点才用的芯片是Atmegal28L低功耗微处理器芯片和TI的CC2420芯片,采用的FLASH存储器为低功耗的存储器版本。ZigBee节点的主要功能是对煤矿井下的瓦斯含量浓度进行信息采集,发送到各个节点。在此信息系统中ZigBee节点的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信息化系统节点构成模块

(2)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

1)Atmegal28L模块

Atmega128L模块负责对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定位,对节点的功耗进行管理和控制。选择Atmega128L的单片机是从成本的控制和性能的需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确定的。Atmega128L单片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较低。其低功耗的特点,也满足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环境的需要。

2)C2420收发模块

CC2420提供SPI接口,能够实现模块间的无线通信。CC2420通过天线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然后对其进行转换成为2MHz的双路中频信号。在有模数转换器将通信分量和正交分量两路信号进行转换,转为数字信号后进行最终信道的选择,对增益进行控制等。CC2420采用1.8V的工作电压,使其具有低耗能的特点。采用的外部数字I/O接口也采用较低的电源,所以二者间不存在逻辑兼容性的问题。芯片上的直流稳压器为电压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方便。无需额外设置电压转换的电路。

3)存储单元模块

存储单元模块负责数据的存储,为了保证Flash存储器绝对满足实际需求,可借助于外部扩展的存储器。可通过SPI总线将Atmega128L芯片连接于外部存储器,再设置Atmega128L内存储器为主要存储模式,外部存储器为次模式,读写操作用Datasheet来进行。

4)传感器模块

在本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是KGS-20低耗能瓦斯传感器。传感器的电阻表现为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变化。各个参数根据其典型资料进行确定,保证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为最佳。

4陕西陕煤黄陵矿业煤矿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公司为了适应公司的飞速发展,先后建成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和管理系统、U8财务系统、全面预算系统、企业门户网站、人力资源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运销管理系统、通风瓦斯监管系统、生产计划统计系统等管理应用系统,极大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平。2013年公司建成了企业信息管理统一门户平台,分别从安全生产、财务、物资、全面预算、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对各信息系统高度整合、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管控一体化,以图表形式展现产、运、销、收入、成本、现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金消耗、人员配备、安全伤亡情况等信息直观化,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详实的科学依据。如下图所示: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形势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信息化系统在煤矿生产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煤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能缩减工作量,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缩短发生事故时的停车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本文从我国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煤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用及其关键的电子技术的应用,旨在实现煤矿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保证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井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12.

[2]赵越.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安全领域的作用[J].才智,2012,9

[3]乔艳霞.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具体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9)

第8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安发【2020】X号)、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安委发【2020】X号)和XX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安委发【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整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发挥作用。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更加完善;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重点安全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健康XX打下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更新、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全区医疗单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全区医疗单位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严格落实治理措施,按照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6月份前,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年底前,医疗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风险自知、消防安全自查、隐患问题自改、消防责任自负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机制。2020年,争创全区卫生健康行业标杆示范单位;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进一步明确全区各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联动,研究重大事项,通报火灾情况,建立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严肃问责,同时实行责任倒查,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都要追责。确保本行业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是推进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

逐步推进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2年底前,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

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内容,加强消防普法与消防知识宣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各地、各单位要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职能部门和重点部位员工、安保人员、工程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常态化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培训,全区医疗机构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检查内容,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检查标准。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专业评估,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完善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逐步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完成医疗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四)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和集中处理各环节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管理。

依照行业标准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和集中暂存场所,完善存储、消毒、防蝇防鼠的设施配备。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对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并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配备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3〕28号)、《关于印发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卫发〔2017〕X号)、《关于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情况和安检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强化警医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共享、处置和反馈机制,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推进全区医责险实施和医调委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涉医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展安全防范培训。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

各医疗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密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宣传发动和具体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医疗单位严格落实本方案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排梳理,落实各项安全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经验推广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安全开展。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12月,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区政府安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机构,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强化整治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同。

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工作分工,细化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并积极协调其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上下贯通、分工明确、共同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三)严格督促指导。

要及时收集、准确掌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加强工作交流,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跟踪督办,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重点任务按期完成。

第9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范文

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营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电力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营销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营销信息化建设还缺乏深刻的认知,特别是新时期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经济效益的创造,从而忽视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甚至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第二,营销管理机制复杂。原先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是在传统的营销系统下实施,其工作流程设计较为繁琐,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也与电力企业当前的营销系统存在明显差距。尽管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增加硬件设施投入,但管理机制的复杂为营销信息化带来多方面的不便,基层企业对客户资料的收集有限,网络共享业务不能顺利开展。

第三,系统安全管理滞后。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但同时也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新时期电力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且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愈演愈烈,各种黑客攻击、网络信息窃取问题时有发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平台同样经常受到病毒及黑客攻击,并引起重要信息的泄露,这对企业及客户利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第四,业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电力企业投入大规模资金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但当前营销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工作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精通营销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一旦系统或设备运行遇到问题,企业很多时候都需要由供应商来协助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二、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发展的举措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第一,深化对营销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营销信息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营销环节体现出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也是经济效益创造的源泉。因此,电力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对营销信息化管理进行定位和认知,广泛调研国内外同行在营销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进步成果,努力学习其中的经验,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借助网络增加服务项目,开展企业形象建设。

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电力企业应尽快对营销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注重整合营销资源,简化管理流程,实现电信网、进算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有机结合,提高网络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尤其是要弥补现有的平台漏洞,使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并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营销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以确保业务的顺畅开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第三,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随着电力企业对营销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加深,以及系统建设的完善,企业还应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从而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电力企业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当中。技术人员要根据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着重在网络身份识别、病毒防护、防止黑客攻击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制定综合性的网络安全管理预案,定期编制网络安全运行报告,并重视对全员安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