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

第1篇: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国内设有电子类专业的大学非常多,一般的理工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有,甚至一些文科类大学也开始尝试开设该类专业。而今电子相关专业有上百个,且各个学校的电子类专业名称都不一样,为了让大家更系统地了解电子类专业,下面以电子科技大学的院系分类为例,从学科名称、学科内容、毕业走向几个方面分类介绍一下电子类相关的专业。

第一类:通信与信息工程类

通信和信息类专业的方向通常有三个: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主要学习内容为电路系统、数字逻辑、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方向也有所不同,通信工程专业更偏重于与通信技术相接轨的一些专业课程,如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原理等;网络工程更偏重于与整个通信网络相关的组网原理、组网技术的学习,如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原理等;而信息工程则偏重于学习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主要学习信息分析、智能计算等偏数学分析方面的专业课程,如果你想进入电子信息行业,又对数学有兴趣,这个专业的学习会让你得心应手。

这三个专业都是面向现在很热门的IT行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类:一是科研、事业单位,如研究所、高校等;二是通信运营商,如各地方移动公司、电信等;三是各类通信与IT企业,如华为、中兴、IBM、腾讯、百度、长虹等优秀的企业。

第二类:电子工程类

电子工程类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几个方向,主要学习内容有电路系统、数字逻辑、集成电路、微波与天线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电子信息工程偏重于学习测控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内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偏重于微波、电磁、电路方面的理论;信息对抗技术偏重于学习对信息的处理,如信息加密、编码等专业理论,相对于前两个专业而言,比较偏软件类的研究。

本类专业的学习内容偏硬件,也比较宽泛,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所、高校、企业以及交通、国防、雷达、航空航天等相关部门。

第三类:微电子、固体电子类

这一大类的方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应用化学等。主要学习内容有集成电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在这几个专业中,集成电路是人们最熟悉的,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的核心就是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主要就是对数字、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测试封装技术等做系统学习,而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则偏重于对集成电路的组成原件——主要是半导体,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学习。

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多从事电子信息材料、元器件、集成电子器件与系统等领域的单位、研究所工作,比较知名的单位如威盛微电子、英特尔、炬力集成电路等公司,还包括一些中电集团的研究所。

第四类:电子自动化类

电子自动化类专业下设的方向主要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学习内容为电路、信号、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接口技术等理论知识。自动化专业除掌握自动控制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兼顾计算机控制方面的技术,注重实际应用;测控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采集、处理、控制显示等技术,适应目前智能化仪器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性更强一些,学习课程多与电力系统、电机学相关。

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生可到企业、研究所、高等学校、部队等部门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通信、广播电视、雷达、汽车、电子对抗、工业自动化等各种军用、民用领域开展测控技术应用研究。

第五类:机械电子类

机械电子类专业更偏重工科,旨在采用当前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的自动化程度。工业工程专业除学习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外,更偏重对运筹学、统计质量学、物流生产等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现代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国家一直在高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很多同学都希望能为振兴祖国重工业计划作份贡献,如果你也有这个理想,机械电子类专业将是你成就理想的不错选择。

该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到机械、电子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所、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第六类:交叉类学科

由于电子行业的发展飞速,其与社会各领域的交叉综合学科将日益增多,不断地有新生的电子类交叉学科出现。电子类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电子类、应用化学、生物医学类、环境工程等。物理电子类包括应用物理、真空电子、核技术、新能源技术及光电技术、光电通信等。应用化学类专业主要学习电子化学、电子工艺等与电子精细化工材料相关的基本理论。生物医学属于电子科技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的理工交叉学科,理、工、医相结合,涉及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其知识结构表现出较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环境工程属于电子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适应现代化的未来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人才需要。

这一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比较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专业的对口比较重要,就业面显得不是特别宽泛,对口的单位如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GE(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等,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在科研领域奋斗的人,可以选择这些专业,这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研究人员是个沃土。

选择心仪高校:电子类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

第2篇: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

作者简介:张丽(198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江苏 南通 226007)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51-0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机电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特点是逻辑性、实践操作性强。它的先导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protel99SE”,后续课程有“单片机技术”、“家电原理”和“电子测量技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设计的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应遵循“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以应用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把握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力的规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重点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行为引导法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发展性教育理念。

二、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学习困难、学习情绪化、对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能力强。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面向岗位群,机电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

生产现场操作及维修岗位:要求具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能力;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机电产品进行装配、检测与调试的能力;要求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术能力要强。

机电产品、设备安装及调试岗位: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并能对一般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与改造。

机电产品、设备技术管理及服务岗位: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具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

三、“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法是从知识点的掌握到电路的分析再到电路的设计,由局部到整体,自下而上。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实践以模仿为主,突出技能性训练,缺少设计性、创新性,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会用各种表示方法描述数字电路逻辑功能,会分析常用电路的功能;能完成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出现的故障;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熟练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画出所设计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的电原理图,能列出所设计的电路的元器件清单,会撰写所设计电路的测试说明。

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掌握逻辑代数基础知识;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内部构造;掌握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理解触发器的工作特性;掌握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A/D及D/A转换。

在此基础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它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讲电路的构造、元器件的选择,再到知识的运用,由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宏观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设计思路

为落实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给出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

课程设计以电子产品的制作为载体,以便于与企业共同开发该课程:项目一,声光控制灯电路制作;项目二,竞赛抢答器制作;项目三,电子生日蜡烛制作;项目四,流水彩灯制作;项目五,31/2位直流数字电压表的制作。

项目的选择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既与数字电路知识紧密结合,又能够充分体现当前的工程实际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发挥。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将必备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内化融合,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所必须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制作与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子设计基本知识,具备灵活运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1.内容的选取

以项目二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为例来说明:

根据总体目标确定该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编译码器知识、触发器知识、计数器知识、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知识、单稳态触发器知识、复习逻辑代数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编译码器、计数器功能、选择连接及使用;掌握555定时器的连接及使用;运用仿真软件画仿真图;具备查阅集成芯片产品手册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2.教学内容的序化

(1)任务下达。将项目分解为五个子任务:译码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抢答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倒计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声响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以子任务抢答电路设计与制作为例。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二进制编码器、二进制优先编码器、BCD编码器、BCD优先编码器。能力目标:掌握编码器功能、选择连接及使用、运用仿真软件画仿真图、具备查阅集成芯片产品手册的职业能力。素质目标: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对该子任务进行分析:选手抢答情形即选手A首先按下按钮,显示屏上显示A抢答成功,其他选手再按按钮无效,选手A松开按钮后,显示屏上A抢答成功的状态保持不变,直到主持人清零,进行下一轮抢答。抢答电路的重要功能:锁存功能。既要能“锁”,也要能“存”。“锁”——其他选手,“存”——抢答成功的选手信息。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入编码的概念,对该任务进行仿真后下达任务卡。

(2)资讯。让学生回顾以往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给出用门电路实现的方法;让学生检索常用编码器的数据手册,通过手册了解芯片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掌握编码器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加深对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了解。

教学重点:二进制编码器与优先编码器的异同点。教学难点:编码器的使用。对芯片进行测试后进行芯片用法分析。

(3)计划决策。通过类似电路分析,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讨论该任务中编码器的选型,分析采用二进制编码器设计的缺陷;重点讨论如何解决优先编码器的硬件电路已经固定好的优先级;深入各小组听取学生决策意见;根据任务要求,各小组讨论出任务实施方案,设计出系统框图,指导老师确认方案的可行性。

(4)任务实施。任务的实施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三人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好、中等、较弱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各组,教师指导、答疑。

(5)检查评估。根据各小组的演示给出综合评价(部分实现、全部实现、有创新功能);抽取设计较佳和较差电路进行点评;教师给出优化电路,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分析。

3.教学手段、方法

项目二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教学法 (从实际问题抢答竞赛出发);基于兴趣的教学法 (向学生进行任务的虚拟仿真flash演示);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编码器功能知识的掌握与电路搭建);可视化教学法(芯片功能的测试将传统测试方法与专用的数字芯片测试仪结合);小组讨论法(3人分组);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分析部分);类比教学法(编码概念引入部分);探究法(任务实施过程中)。

本门课程教学手段、方法: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工学结合,现场教学法(项目中每个任务的综合);传统教学手段(讲解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手段(PPT课件、flash仿真、网络教学及互动平台)。

六、“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中知识考核占30%,综合考核占70%。过程性评价以项目为单位,其中教师评价占40%,学习档案占30%,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各占15%。

七、总结

以职业岗位活动调研为前提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导向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确定知识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和认识规律构建教学模块;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作为训练素材;通过项目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胡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基金资助: 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2011年)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光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P201100039]

【摘要】哈尔滨理工大学光电类专业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导向,通过开展统筹规划建设任务、认真开展行业需求调研等一系列工作,开展了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制订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7-01

一、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是一个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什么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前提。对光电类专业来说,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要求。只有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在2012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光电类专业统一修订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中这五个光电类专业中我校(哈尔滨理工大学)目前仅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开展了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光电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专业定位及如何培养地方理工院校光电类专业人才,使其适应光电产业的需求等问题。

二、制定培养方案的业务培养目标与要求

通过认真落实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工作,走访了国内二十余个光电企业、高校,并分别针对"毕业学生"、"考研学生"、"就业学生"、"专业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了多场特色专业调研专题会议,较全面地调研了光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光电信息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趋势,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光电子技术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与生产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2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特点及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光通信与传感、光电显示与成像领域获得专业培养,受到相关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业务培养加强信息学与光电子技术的交叉结合,使学生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三、优化后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

秉承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学习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和强能力"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光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时,采取了强化基础理论,拓展专业口径,重视实践教学,选好专业方向,增加选修比例[1]。因此,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五个部分组成。详列如下:

四、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

4.1调整、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全面落实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并使其系列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形成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并行的教学主线,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教学中,凡适应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验讲授的教学内容,尽量从理论教学课堂向实验教学的实验室转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以培养他们对知识综合运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此,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以分别实现特定的实践教学课程要求,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计算机实践、社会实践、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开放与创新实验等。这对学生理论学习、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采用了专业实践课程下移的方法,适当加大专业实践课程在大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同时让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对本专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2]。

4.2实行贯穿教学始终的实践教学课程。

在大学四年的八个学期中,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如第一学期安排两周的军事训练;第二学期安排两周的计算机实践;第三学期安排两周的认识实习; 第四学期安排两周的金工实习;第五学期安排四周的课程设计;第六学期安排的两周的电工电子实习;第七学期安排三周的生产实习;第八学期安排十六周的毕业设计等。我们还在相应的假期安排了专业实习、开放与自主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并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指导、交流[3]。

通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 版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高质量的光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章芳,罗元,潘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 IEEE.2010:378~382.

第4篇: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1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1技术是关键性因素

技术由于具有相互依存、累积和不可逆转的特征,从而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性质、结构和组织,进而影响了区位决策[8].技术变化是非线性的,其有螺旋式循环波和加速度[9],每一个技术波都会带来产业区位的重大变化,近代的工业技术波和运输技术波导致大工厂集聚的区位;20世纪以来的高技术波导致扩散的工业区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波必将带来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先进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极为短暂,因此,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活动区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1.2传统区位因素的延伸

1.2.1决策者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宏观调控的加强,政府和大公司成为生产组织形式的主导因素.集团决策、政府和大公司的行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区位的选择和确定中的影响逐渐扩大,高额利润仍是政府和大公司在区位决策中的主要目标,但也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

1.2.2集聚因素集聚区位是相对于分散区位而言.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智力资源是创新的根本.高质量劳动力在良好的综合环境中可尽显其才,同时优越的综合环境接近于大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由此产生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位,而先进制造业、低技能装配和测试的分工所需的一般技能劳动力的地理分布较为广泛,形成比较灵活的产业区位选择.

1.2.3市场因素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生产工序的特征,生产过程的地域分工使得产品的生产与客户需求的关系成为产业获取高额利润的一大因素.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因此,在区位决策中,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和市场特征的分析成为前提.

1.2.4对通讯网和运输网的易达性发达的通讯网和运输网结合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环境减少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化效益所适用的城市规模差异,集聚化效益在较小规模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也可获得,从而降低了大都市的集聚性.因此,通讯网和运输网在越大范围内可达,产业区位选择越具有弹性[10].

1.3新区位因素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在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出现了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因素.

1.3.1技术创新信息的易达性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先获得技术创新信息者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大公司的R&D机构、工业综合体R&D机构、政府R&D机构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故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和各种R&D中心附近的集中布局.

1.3.2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创新与风险并存的产业.风险资本的获得是产品创新的必备条件,风险资本的投资区成为产业的集中区,而易获得风险资本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种R&D中心等技术创新信息源地.

2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2.1空间结构特征根据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统计,采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池制造和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业,这三个代表福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度部门产值为指标.根据福建省2004年和2009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表1).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在福建省发展的实际水平,将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定为优势区,0.8~1之间的地区定为潜在优势区,小于0.8的地区定为劣势区.从整体布局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有90%以上分布于沿海地区.2004年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区位商差距较大,最大和最小区位商的差值达3.75;区位商大于1的地级市有厦门市和福州市两个;除福州和厦门外的四个沿海地级市的区位商均小于0.8,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处于劣势,其中区位商最小的是宁德市,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区域专门化水平差异较大.到2009年,区位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增至4.07,最高的厦门为4.14,最低的宁德增至0.07,莆田市的区位商变化最大,达0.77;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变化值大小基本上与区位商大小成正相关.区位商大于1仍为厦门和福州两个市;0.8~1的地级市从0个增加至2个,分别是漳州和莆田,填补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区的空白;0.8以下的有泉州和宁德,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劣势区.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专门化水平普遍提高;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极端差距增大的同时,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水平差异在逐渐减小.2009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区在五年的内的发展速度较快,专门化水平最低的宁德市发展最慢,省会城市福州发展速度虽低于沿海平均水平,但其与厦门同时成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集中区.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内部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布局已成雏形,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呈哑铃状走廊.

2.2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2.2.1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度区域相差悬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省内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90%以上;福州、厦门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90%.福建沿海的福夏IT走廊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之一.近5年来,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平均递增率为16.7%,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37.18亿元,净增51.41亿元,累计完成销售产值达622.01亿元,初步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1].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厦门岛内.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厦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2009年,漳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127.7亿元,位于全省第三,泉州、莆田、宁德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都居于其后,四个市电子信息产业分布只占沿海地区的10%~20%.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促成了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福州市是省会城市,厦门市是我国经济特区之一,两个特殊区域获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两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较优,拥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接近本省最大的交易市场,为市场经济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空间.(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劳动力多来源于大城市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厦门和福州的高校占了全省的64%,较有知名度的高校全部集中于这两个地区.福建省的两个软件园分别是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集中了大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3)风险资金和创新技术信息的获得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福州、厦门更容易得到产业发展的风险资本,同时两市处于创新技术信息源地,拥有了充足的原动力.

2.2.2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偏差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福州以显示器件、网络终端为主,厦门以电脑、移动通信、数字视听、LED为主,泉州以微波通信为主,漳州以智能小家电、数字视听、LED为主,莆田以电子计算器和中小屏液晶显示器为主的发展格局.如华映光电、冠捷电子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戴尔、实达为龙头的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集群;以华夏、日立数字媒体为龙头的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以夏新为龙头的移动通讯产业集群以星网锐捷为龙头的网络通讯产业集群,以灿坤为龙头的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2009年沿海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福州、厦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的园区布局.如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州)显示产业园和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清)显示产业园,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其中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园,目前已开发面积只有6km2,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637.1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622.01亿元;完成出口产值417.00亿元;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业销售利率分别为5%和7%,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偏低.泉州、漳州、莆田内部IT产业的园区布局已成雏形,但空间集聚效益远低于福州市.泉州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江南片区和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园.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布在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其中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已有一定规模.莆田市于2002年成立了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产值62.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48%.宁德市该产业相对较薄弱,分布较零散,不成规模.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虽已初步形成,但受地方政府单一考核机制和行政分割的影响.各市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只顾及发展速度而不讲效益,只顾及局部而不顾全区域整体发展,加剧了地方投资、项目争夺矛盾,从而促成了地区间的产业布局基本雷同现象.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总体水平处于靠后位置,同时其协作配套、生产制造环节十分薄弱,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短小,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较低.

2.2.3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弱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总量虽然已跃居全国第七位,但无论从经济效益、企业数量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处于较靠后位置.这与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状况有较大关联,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薄弱.福建省地形闭塞引起交通不便、物流不畅等问题.且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过去台湾与大陆处于紧张局面.目前局势缓和,但全省的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水平较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相比滞后.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5∶51.3∶39.2,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处于行业的高端部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对风险资金和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大.而闵地软件创新专业人才和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极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全省集中于沿海80%以上的高校中,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专业的设置少且不成熟,设立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短缺,风险资金的获取量少,创新研究力度不足.智力资源的短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福建省绝大部分外资企业的科研机构都设于境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000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和环境的约束因子隶属度分别为0.669、0.5131,都处在轻警状态[12].产业的科技、经济和环境的关联作用偏小,未能较好地结合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促动作用.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门每年都有出台产业相关文件.如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意见,政府给予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配套扶持.虽然政府层面有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但是政策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

3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3.1优化建设专业园区,协调各区内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可分为以专门从事新产品创造生产的集中式布局和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分散式布局.对于各区内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一种较优的模式,即以专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选择与各区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电子信息产业类型入驻园区,定位好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发展成相应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1集中式布局区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中,集中式布局区应位于基础设施环境相对优越、智力资源较为密集的福州、厦门两市,同时两市相对处于创新信息源地和风险资本易达的区域.结合两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有基础之上,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业、芯片制造业等:(1)2007年,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州市区)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园区,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85%以上.两个园区主要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显示器产业链相对较完整.福州市应以这两大园区及福州软件园为载体,加大对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企业和显示器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设立相关重点发展项目.(2)2010年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厦门市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光电产业产业链相对完整,光电产业的发展基础较为优越,通讯产业在厦门电子信息产业中也占有很大份额.2007年厦门市的动漫产业企业由2006年的21家增至36家,同比增长71.4%,发展迅速.厦门市可延续原有的两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将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动漫产业设为又一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形成以厦门岛内为核心连接岛外同安区的空间格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厦门市信息港及重点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建设好厦门软件园,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3.1.2分散式布局区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四个设区市应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重点发展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1)2007年,漳州市小家电行业实现产值58亿元,占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一半,是漳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漳州市应将智能小家电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以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为核心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引入相关的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将全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电子信息产业是泉州市新兴产业,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是泉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大部头,相关的骨干企业占了全市电子行业的65%以上.可加强江南片区泉州微波通信园和南安霞美镇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同时带动部分新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更加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建立“基础技术研究-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系统优化”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莆田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辐射能力弱,可在莆田市区发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莆田市已有的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如电子表、计算器、小型液晶显示器等.目前,应当立足根本做好装配工序环节,并逐步向高端电子产品生产靠近.(4)宁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总体经济水平低的情况下,其电子行业中成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可从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起来.

3.2紧密连接沿海IT走廊,增强产业空间集聚效益针对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区域支撑不强、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配套能力弱、产品的产业链存在同质现象[13],建议从产业集群层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在其产业发展的初期,注重园区的建设,合理选择园区所适应的产业,进而确定个园区的主导方向.整合区域内部资源,优化区域产业链.具体包括:加大对技术的投资力度,最大程度缩小行业间的技术差距,加强协调不同行业间关系,科学整合并有效利用内部资源.同时,整合当前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几大产业链,实现区际分工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各区产业重复建设.在市场定位上拉开档次,避免同一细分市场过于集聚[13].立足于各地区原有的优势发展更特色的产业,建议福州重点发展计算机、显示器及其配件产业.厦门重点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泉州重点发展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漳州重点发展智能家电产业,莆田和宁德市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各地以重点电子产业为主导,引入具有带动作用的缺链和弱链使产业链趋于完整,形成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产业群,整个沿海区域构成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套的电子信息大产业链,增大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集聚效益.提高福建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密集程度,创造具有福建省特色的品牌.以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专业化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科学工业园,如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产业专门工业区的合理建设,如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的融合,厦门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园、漳州智能小家电工业园、莆田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园等建设.

3.3扩展产业网络,增大板块效应从大区域范围考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应打破行政分割的局面,各区域互相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区域产业的集聚效益:(1)在省内经济层,一是要充分发挥福州马尾和福清地理位置相近的优势,打破各自为战的局势,加强二者的经济、政治联系,以产业链的广泛整合为导向,使两地产业跨出行政区界而融为一体.如两个园区的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了一个资产达5000万美金的合作项目,更多的合作可促进组群式发展的实现.二是要强化福州和厦门两个产业集群的网络联系.避免两地在产业和吸引投资上的重复现象,应实行大区域产业统一规划、地域分工合作,走错位发展道路,建立具有各区特色的产业链.福州主要发展显示产业,厦门主要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2)在省域经济层,一是要与台湾建设跨海峡网络.抓住近年来台湾省电子信息产业外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五缘优势”,注重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台湾电子产业链,引入其产业的高端部分.福州以显示产业为基础引入台湾的显示产业,厦门以其光电产业和通讯产业的雄厚基础,重点做好相关产业链的对接.在福厦设立以台资企业为主的IC产业园、电脑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显示器产业园等.二是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构建海西网络.福建沿海IT走廊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电子信息产业板块的中部.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主动强化与珠三角和长三角IT产业的合作互动,承接两大中心的产业的转移,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分工合作.

3.4提升环境支撑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选择决定其产业的环境支撑力度.台湾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较优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以园区为载体,科学工业园的选址则更加接近于发达大城市及重要的科研机构.台湾新竹园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得到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4个基本要素———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本.

3.4.1优化区域软环境大力发展福建省经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水平,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产业的发展设下第一手保障.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对智力资源的需求量极为庞大,应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大整个区域的信息化程度.根据福建省当前高级人才严重短缺的人才结构应:一是省内高等教育应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精度,设置专门学科体系,加大对此专业的招生力度,培养出一批实干型人才.二是政府应当营造优待、尊重人才的环境,对外来闽地高级人才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特别是对台湾来闽创业的人才.政府对本省到外地求学的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奖学金,待学成归来时为本省的信息产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三是要注重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为研究专家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每年设置专门的技术创新奖项,对创新给予大力表彰,促成该领域创新意识的扎根.四是政府对技术产品的研究进行评估后,对于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给予风险投资,鼓励大公司自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第5篇:集成电路设计学科评估范文

作为文理兼收的大类专业,经济学是当之无愧的NO.1——开设最普遍。经济学门类根据面向领域的不同而分别倾向于理论经济学、经济政策、货币与流通和对外贸易等,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审计学、保险、财政学……虽然同是以经济学类为专业名称进行招生,但不同的大学所包含的具体专业不同。这就是说,在具体分专业时,考生只能选择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弄懂拟报院校该类到底包含了哪些专业。目前以经济学类招生的院校中,专业构成情况可分为以下五类——

其一包含了经济学类的大部分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包含了金融学、金融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贸易经济等专业方向,山东大学包含了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等专业。

其二为经济学类中设置最多的几个专业的综合。有的是包含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南民族大学;有的则只包含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其三是包含具体专业除大家所熟悉的经济学类专业外,还与学校特色联系在一起,开设了相关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类除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专业外,还包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经济学类,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之外,还开设了能源经济学。

其四是同一院校有两个以上的以经济学类为名来招生的专业,但在经济学类后面还加有备注,标明不同专业的区别。如北京工商大学分为经济学类(经贸类)和经济学类(财贸类),前者包括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后者包括财政学、保险和统计学共3个专业。

其五是部分高校所开设的经济学类打破了只包含经济学类下相关专业的构成,还与其他学科所包含的近似专业联系在一起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也属于经济学类的专业之一,天津商业大学则把信用管理包含其中。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

院校展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生首届以经济学类招生的学子即将毕业,接受社会的检验。其经济学类专业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经济学专业(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等五个专业或方向。入学时,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将根据自身专业学习规划、兴趣特长和学习成绩情况,在贸易、金融、经济类学科内自愿选择专业,确定主修专业(方向)。

武汉大学——经济学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和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四个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学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工商管理类

专业构成

从开设院校的数量来看,文理兼收的大类专业中,能与经济学类比肩的只有工商管理类。作为备受考生青睐的工商管理类,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和旅游管理类共同构成管理学类。九大类的差异从其命名可略知一二,工商管理类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在工商管理类下,有的专业以市场活动为主,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有的专业则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等,还有些是针对特殊领域开设的,如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等。于是,在高校以“工商管理类”招生的专业中,具体包含的专业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与经济学类学科有所交叉。如同介绍经济学类专业时,有的高校将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纳入其中一样,也有一些高校则将属于经济学类下的专业纳入工商管理类招生、培养,如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类所包含专业除会计学与市场营销外,还包含了经济学类的金融学专业。

第二类则可称为工商管理类的。核心型”,将工商管理类下最常见的专业都纳入其中进行招生,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工商管理类包含了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第三类则是在管理学类下,打破九小类之间的界限,将属于其他类的专业纳入工商管理类中。如大连理工大学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类包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共6个专业。

还有一类则更为与众不同,以工商管理类招生,但实行的却是双学士的培养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工商管理类又称为“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在四年的修业年限中,接受管理学(或经济学)+工学专业的培养,毕业时可获得双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

院校展台

电子科技大学——该大类整合经济管理和电子工程两大学科优势,突出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融合。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和国际化,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修读通识类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后,可以根据志向选择在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金融学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哈尔滨商业大学——该大类以实验班形式培养,包含专业众多,有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商品学、物流管理等。前期进行基础阶段学习,后期进入专业学习。

公共管理类

专业构成

同属于管理学类,但公共管理类把关注点集中于社会管理之中,是以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工作程序、工作绩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工商管理类不同的是,公共管理类对经济领域涉足较少,而更倾向于解决公共事务——土地、公共关系、文化、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等问题。

公共管理类下包含专业与工商管理类一样多,但最为人们所知的只有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其他专业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劳动管理、食品经济管理等或是设置较少,或是仅在少数高校试点的专业。因此,公共管理类的构成大多以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为主,再适量增加一两个专业。

在设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仅包含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侨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外,又加入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专业。与一般高校以招收文科生为主不同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类招收理工科考生,包含专业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管理。

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管理、会计学、社会学、应用统计学、公共关系学、公共人事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文写作与秘书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政策科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原理、组织行为学等。

院校展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以及充分发挥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作用,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不分专业,进入三年级时按照学生的志愿、社会需求状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因素,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

华侨大学——招收文史、理工类学生,学制4年。前两年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专业开设相同课程,第三年在自愿选择与学院考核的基础上分成3个不同专业。成绩达要求可修读法学专业双学位,理工类选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修读城市规划专业双学位。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构成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哪些专业?只要将其名称拆分一下,中国、语言、文学三大关键词就能解释得很清楚,即适用于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语言和文学为研究对象。语言既包括官方语言——汉语,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则涵盖了诗歌、词赋、戏剧、小说等。

由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所含专业较少,因此高校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组成也比较简单,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闭合式”指的是所包含专业均为该门类下的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华中师范大学包含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专业,山东大学仅含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云南民族大学包含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河北大学包含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专业。“闭合式”专业组成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在目前招生高校中占据多数地位。而“开放式”则是将中国语言文学类下的专业与其他文学类的专业以“中国语言文学类”名义招生,如中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则将属于新闻传播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组成招生。(注:原对外汉语专业现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干课程

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经典导读、美学概论、马列文论、中国文学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院校展台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构成上较有特色:汉语言与对外汉语的结合。两个专业紧紧围绕语言,一个是内在的汉语、语言学、文学等方面,一个是把汉语传递给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

广西民族大学——学制四年,双学历[同时颁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方向)、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系统的壮汉双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从事进一步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具有双语写作、交流和研究能力及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并粗通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

能源动力类

专业构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性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隶属于工科门类下的能源动力类就是以各种能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一次性能源随着使用的减少,人们更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在能源动力有许多专业都围绕核能、风能、新能源设置。

能源动力类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最为普遍,其他专业如能源工程及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都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专业。所以在以能源动力类为名进行招生的大类,一般都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其他专业”的形式组成。如大连理工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山东大学包括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地班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许多开设此大类的高校,都将与该专业相关较大的但属于土木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注:现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纳入其中。如北京科技大学该大类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南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除以上两类以外,还有少数以能源动力类招生的高校在培养方面是打通本硕连读进行培养,如西安交通大学该大类学生在完成综合基础素质教育、掌握宽厚的理论基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以在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等专业方向选择,再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按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深造。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内燃机原理、透平机械、热力发电厂等。

院校展台

北京科技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个专业,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一年半后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

哈尔滨商业大学——以实验班(能源动力类)招生,前期以基础学习为主,第三或第四学期再选择具体的专业,可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

电气信息类

专业构成

作为工科门类招生专业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电气信息类将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相结合,因此专业可以分为相关的几类。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是与传统的电工技术紧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则与计算机更为投缘;电子科学与技术、真空电子技术等则与电子牵手……在以电气信息类为名称招生的大类专业中,各高校又包含了哪些专业呢?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首先是相关专业的结合,如北京交通大学电气信息类包含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气信息工程专业都与电工技术有关;防灾科技学院包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包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则与计算机有关。

其次则是在传统电子与计算机或其他新技术的结合,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电子信恩科学类包含了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川大学包含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专业。

还有一类构成比较复杂,包含专业比较多,还有些把近年才新增设的专业也包容进去,如大连理工大学电气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8个专业;中南大学则包含信息安全、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和新增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

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电路、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等。

院校展台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信息类所属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创办最早的电工学科;是全国电工二级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电气信息类实施本科生与研究生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掌握好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以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选择专业方向,再进行能力培养为主的专业教育,按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深造,学习成绩合格者可分阶段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材料类

专业构成

用一句真实并且高度概括的话说,人类的世界始终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世界。从属性来分可分为无机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物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从用途来分可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材料类下的专业就是围绕研究各种不同材料的特征以及运用不同的材料设置的。金属材料工程覆盖了冶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方面;无机非金属材料则是研究水泥、玻璃、陶瓷与建筑(墙体)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则是针对纤维、橡胶、塑料、乳胶漆等材料。

以材料类大类招生的专业构成,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全部专业都由材料类下的专业构成,如石家庄铁道大学该类包含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都属于本类下的专业。

第二种是由材料类下的专业加工科门类下其他类的专业,如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的材料类,既有属于材料类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之一,又有机械类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第三种是材料类下的专业与理学门类下的专业的组合,如中南大学材料类由属于理学门类下的材料化学专业与材料类下的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组成,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类也包含了理学门类下的材料物理专业。(注:现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已归为材料类。)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检测技术及质量评估、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应用、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

院校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