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性化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出示小黑板)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请同学们观看录像,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三﹑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 因为……(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画面,不光我们陶醉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也陶醉了,他们纷纷跑来跟荷花说话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荷花什么?(鼓励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小动物会来跟荷花说话?
生1:我想到了小蜜蜂。
(老师发给小蜜蜂头饰并请这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伙伴做荷花与荷花对话)
生2:荷花姐姐,你真美啊,我能在你的身上采蜜吗?
生3:当然可以。
生4:我是小蜻蜓(戴上头饰并找到荷花伙伴)荷花姐姐,我清早飞行时,闻到了你的清香,可真快乐……
生5:我是小鱼儿(老师发给头饰并让他找荷花朋友)荷花仙子,我昨夜睡觉时,梦见我也变成荷花啦!
生6(扮荷花):真的吗?那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啦!
生7:我是小蝴蝶……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总结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他人学习中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案例教学法开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完成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
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程序设计;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日益显著,新型程序语言层出不穷。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程序言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教学流程、深化教学效果。
1.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未意识到VB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生硬陈旧。初中生崇尚个性化生活,爱好新鲜事物、因此非常容易对毫无生机的VB课程产生排斥感。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彻底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则必须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选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
1.2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较低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薄弱,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后容易对自身提出质疑,从而逐渐丧失自信心。部分初中生没有及时解出某道数学题的答案,便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是否存在问题,在发现周围同学较快得到答案后便产生自卑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便经历过类似事件,一些学生未顺利解出课堂习题便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VB程序语言,降低了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在今后遇到VB程序设计问题时便会产生“题目好难,我解不出来”的错觉。
2.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向学生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就该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强调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对理论进行实践,使学生通过运用理论来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脚步的持续推进,现阶段,愈来愈多的初中学校_始引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应用,取决于所选取的案例是否合理,有针对性,一个科学的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明显的。初中生之所以难以轻松、深化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除了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过关外,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VB程序设计教学难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事实上,教学方法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影响最为巨大,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如何选取教学案例
VB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当保障所选取的教学案例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教学案例要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脱离了课堂的教学案例非但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反而可能挫伤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取必须要抓住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尽量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的学习任务,避免赋予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
教师应当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之处,征询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看法,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关系,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便利,还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案例的合理性,使得教学案例成为教师满意、学生喜爱的教学利器。
3.2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
为了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选取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趣味性体现在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地了解VB程序设计概念。趣味性案例教学法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的发起方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教学案例,这样做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传播者、分享者。某次,笔者在讲授支结构这一重要知识点后,便鼓励有所领悟的学生将知识概念设计成“脑筋急转弯”的形式,随后几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设计了一段“披着程序语言外衣的脑筋急转弯”,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们非常认真地给予相关建议、意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浓厚。通过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案例,笔者不仅提升了VB程序设计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
就目前情况而言,一些初中生并不了解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活的益处,换言之是这些学生认为VB程序语言是空泛的、无用的,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为了让学生意识到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产的作用,改变他们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错误看法,教师应当选取或者设计一些贴近人们实际生活,与初中生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的案例,从而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判断结果”这一概念时,笔者便选取了“手机解锁”这一生活案例。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分支结构中的“判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而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需要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而程序同样可以判断人们某个行为的对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你们大多数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屏幕锁是保护手机安全的重要程序,屏幕锁分为指纹解锁、密码解锁以及图案解锁等类别,同学们的指纹、输入的密码以及绘制的图形等是解锁手机的关键信息,如果同学们正确地输入了上述信息,则手机能够被顺利地解锁,而如果所输入的信息有误,则程序会提醒你信息有误,这便是常见的判断结果。
3.4关于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①教师应当借助案例l掘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一般来讲,初中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耐心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赋予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游戏性的教学案例通常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那些在游戏性教学课堂上依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参与至课堂讨论之中的学生,教师应当单独与其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上的困难,征询其对案例教学法与初中VB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观看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扫清障碍、夯实基础。
②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所选取或设计的教学案例的质量。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不重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在课堂上又惯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如此固然无法提升VB程序设计教学的质量。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教学方法探索工作,注意向同事借鉴与分享教学经验,不断地促进自身的进步。
③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客观上看,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部分学生的学力有限,碰到稍难的问题便不知所措,而一些学生则非常享受VB程序设计学习的过程,较容易解决一些困难的习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分层教学工作,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深的案例,让这些学生接触相对复杂的计算机语言理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掘天赋型学生的潜力。对于那些学习程序语言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在学生取得学业成就后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4.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在初中推行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普及信息技术,能够为国家发掘、输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为了做好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陶兴荣.机器人教育可促进程序设计教学[J].教育与信息化,2011(02)
[2]韩志彪.浅谈初中程序设计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3]李秋燕.网络学习社区下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3(0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开放性写作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的体现就是高考命题意图的变化,不再是死记硬背词汇、语法就能过关,而是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平时教学走向开放和创新[2]。高中英语写作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开放性写作的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轻松、题材广泛的开放式写作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课堂讲课中的开放性写作教学方法
1.在开放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写作的锻炼,没有主动写作英语的习惯和热情。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开放性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持续的写作热情。开放性的写作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选择轻松有趣的写作主题和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分角色演出、英语知识问答、围绕某一主题的你问我答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产生灵感,有内容可写,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兴趣。
2.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写作教学环节
开放性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开放性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学生在心理上不再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没有过多的心理压力。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环节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要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设计的开放性教学环节中可以围绕学生身边所能感知的主题,要让学生有参与的动力和能力,完成之后能在写作水平上有所提高。如:
(1)结合教材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教材单元内容;
(2)针对学生兴趣,开展某个主题的讨论;
(3)组织学生分组搜集资源,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给学生分配name card,开展即兴演讲;
(5)词汇组句,故事接龙。
开始这些教学环节开始之前,教师要精心制作开放性写作教学所需要的课件,通过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交流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体验,就不会对写作训练感到紧张和困难。
三、开放性写作教学的作业布置与讲评
1.设计布置多样性个性化的作业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而且为了避免少数学生之间抄袭作业的情况,我尝试在英语课堂上对同一次作业布置不同内容,分别让不同群体的学生完成。在作业内容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开放性写作教学的教学要求,设计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的作业形式有如下2种。
(1)巩固提高型作业
巩固提高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英语考试写作题型,按照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多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从遣词造句、行文流畅、主题明确等方面认真完成作业。
(2)合作探究型作业
开放性写作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趣味性,恰当地布置合作探究型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英语写作作业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2.在作业讲评中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批改学生写作作业时,应该做到细致认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负责任的老师形象,以情感动学生。在对写作作业进行讲评时,应有所针对,突出重点,并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学生写作作业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词汇错误
(2)句法错误
(3)写作错误
出现这些错误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技巧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写作主题的认识不深刻。主要的表现有句式简单;重复论述较多;转接词使用能力不够;文中缺乏“闪光”的句子;观点表述不准确等。
四、开放性写作教学案例设计
开放性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开发性写作教学案例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要有相应的教案和课件,对案例的教学内容、组成环节和教学效果要认真规划,对时间的控制要相对准确,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要进行预测,教学案例的进行要有系统性,不能漫无目的地任意发挥。
2.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在案例的教学安排上,应该先简单,后复杂[4],最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案例,要符合开放性写作教学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学案例中应多安排互动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五、结语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英语命题,英语高考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6],高中英语开放性写作教学是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的。经实践证明,应用开放性写作教学,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好的学习效果来源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开放性写作教学的开展必定会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艳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94-96.
[2]吕晓兰,张鹏伟.浅析2007年高考上海英语试卷和对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7,(10):25-29.
[3]黄剑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无效现象[J].基础英语教育,2008,(3):63-67.
[4]单卫平.谈高中英语课堂开放性主题活动的任务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2):8-9.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专业 混合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混合学习将传统教学模式和E-Learning(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与学生和在线学习的混合,而网络平台恰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体现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好等特点。
任务驱动方式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及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比较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学生可选案例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实施、保证任务按计划完成,避免学生抄袭及找别人代为完成是比较难控制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要解决以上问题及更好地保证任务完成,就要采取一定的组织策略及方法。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能够及时反馈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督促引导学生进一步更好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以便优秀者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混合教学模式已具备充足的硬件设施,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制定一个可行的、容易量化的方案。
二、案例设计
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吃透教材之后,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现状重新组织课堂教学体系结构,设计合适的综合案例,由易到难把综合案例分解为相应的小案例。
1.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学习“程序设计”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随着知识的增加,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我们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这种方式设计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重点研究如何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子案例,进而实现大的综合案例的开发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理论知识点多,案例分散等缺点,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自学能力差,探索精神缺乏,在这一背景下,找出一种比较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的案例及方法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设计案例,每个小案例作为一个任务分配给学生进行练习,在不断的任务分配及完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所有小案例完成时就能把所有知识点综合掌握。这种方式既能改变以往知识点多,案例分散,学生难于把各个案例联系起来,知识掌握不系统等弱点,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可选案例
为了保证学生对案例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和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在基于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使用和教学案例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另外给出一定的选题空间,让学生在指定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于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案例,分小组实现各自的功能模块。例如:教学案例为项目申报管理网站,学生可选案例为教学网站、班级管理网站等。这样既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作用;学生既能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又能提高实践能力。
三、任务驱动学习的保证
1.任务驱动学习的特点
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特点,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制定各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包括创设任务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自主或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习成果评价、总结提升等几个阶段。任务驱动方式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及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实施及按目标完成任务,避免学生抄袭及找别人代为完成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保证任务较好的完成,要采取一种合理的组织策略及方法。
2.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要素混合,其关键是如何混合,混合什么,何时混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等诸要素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分类策略、教学分步策略、学生分组策略等。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及时反馈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督促引导学生进一步更好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以便优秀者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混合教学模式已具备充足的硬件设施,关键在于今后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制定一个可行的、容易量化的方案。
3.混合教学模式下任务的实施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视频,帮助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把课件及视频等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ftp或者教学网站,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及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程序设计”课程及教学大纲的理解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综合案例,把不同的功能模块作为一个小案例以任务的形式演示并分发给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多样沟通机制,定期检查交流,及时指导学生完成下达的任务并收集学生对教学及任务完成中的各种问题、建议;在任务下达与收集时采取组长负责制,利用网络形式提交(包括网站或ftp等形式),保证任务的及时下达及上交。
教学任务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综合案例、任务(子案例)驱动学习、混合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部分,包括各自的组织策略和方法,前面部分为后面过程提供基础,后边过程的执行为其反馈信息,验证其执行效果并提供改进的意见及方向。
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学生自选案例为主要任务,任务的及时下达与按时完成为过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指导教学与交流的机制,教学评价对学生和老师起到一种监督作用,教学反思使学生和老师总结过去一段教学中的问题及经验进行反馈,增强过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子案例)设计、混合模式教学和教学评价为一个循环子过程,前一个子案例在混合模式教学中进行引导与交流的同时,为下一个子案例设计提供改进策略,前一个案例完成之后要进行一次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结果,通过信息反馈调整下一个子案例的设计难度和布置时间,既让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点,又不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混合模式教学可设计为案例学习阶段、案例实现阶段和新案例开发阶段,案例学习和案例实现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而新案例的开发阶段,分小组完成,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类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发挥了个体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利用ftp和教学网站提供课程资源的下载及作业的提交,并根据提交作业的质量,给出下一阶段案例,并有重点地改进上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保存并分析任务完成的相关评价指标,给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建议,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在成果评价总结提高阶段,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效果,主要是对有效思维方法的总结,评价学习效果与学习各要素的匹配性,形成产生式系统,提高元认知活动水平。在此阶段给出一个可行的任务评价方案,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登记表(包括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完成效果、实验报告等)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依据。
2.对老师教学的评价
学生除了对教师的年度评教外,教师自己为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问卷调查”、“谈话法”。问卷主要调查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进度等内容,列出具体项目,而不设定回答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意见,以便教师可以及时更正。“谈话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面谈、网络交谈、在线留言等形式。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最终的考试测验,可以检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教学案例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认真程度,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教学案例的同学可以基本确定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可选案例的完成情况,反映了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所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可选案例由多人分组完成,能体现出团队的配合情况。最终考试形式的测试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检测在案例任务完成时是否有代为完成的现象。在三个阶段的测评中,给出一定的成绩,根据各阶段分值的分布情况,给出每阶段权重值,最终成绩由加权求得。分析各阶段的测评结果及最终结果,对各阶段的教学效果及最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找出优势,改正不足。
五、结语
在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机制下,以小案例为任务驱动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在逐步完成各个小案例后达到一个大案例的实现,减轻学生对大案例的畏惧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并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组织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远鹏,张四洋等.基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30,(3):285-288.
[2]樊艳英.《程序设计》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7,(11):2621-2622.
[3]官全龙等.基于的教学评估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6):2558-2560.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合自主建构的实践知识与公共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知识管理策略是指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技巧。在具体策略上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意识的确立、知识管理模式的探索、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具体方法的实施等四个方面。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专著、论文,聆听专家报告等,不断深化对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提高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借鉴相关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构架、模型,逐步形成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1.学校搭建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平台,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很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27个。课题研究质量不断提高,验收优秀率高。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促使教师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增强知识管理的意识,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模式。
2.指导教师收集知识资源,构建个人知识库。通过教科研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知识资源,如:优秀课件、教学案例、影视资料;各种学术会议资料、专家讲座材料;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教师个人间交流,公开课观摩记录、体会;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反思;阅读报刊、书籍、杂志后撰写的读书体会;网络检索,包括网络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网络交流,包括博客、QQ、邮件等;教学竞赛、评比的资料等。通过优秀个人知识库的展示交流,指导教师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命名,构建条理清晰的个人知识库,并不断进行整理、重构。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对教师个人知识进行统计和管理,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知识地图、思维导图等。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能较为详细、系统地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发展过程,也能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学校还创设教师博客、学校网盘、QQ群等教育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教师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的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知识、思想。
3.寻找载体进行案例研究、编写教学案、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类与挖掘的过程。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主要有对个人隐性实践知识的选择与提取、反思与分析、交流与分享、整理与提升、内化与运用等五个阶段。教学案的情境层是对教学过程和细节的叙事与描述;经验层是对情境知识的讨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理论层则是探究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教学案例可通过情境描述展现隐性教学知识依赖的教学环境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并对其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分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我们以优秀教学案例与本校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为研究素材,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反思、研讨,将教、学、研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如将教学中带有共性的教学事件加以整理,把当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记录在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变换教学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案是教师智慧的凝结。通过教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有效重构。我校化学教研组建立了两种课型模式的教学案:新课型教学案与复习课型教学案。数学教研组反复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对已有的教学案、课件进行深入反思、研讨,逐步明确了编写理念,构建了编写框架与过程。学校编辑出版了化学、数学、物理、英语等教学案10多本,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理论水平。
2010年9月至11月,我校与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细致、详实地拍摄了初一数学“字母表示数”等24节教学录像;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等28节教学拍摄录像。录像专业人员拍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者实地、实时听课记录,并随时拍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进行深度访谈,并复印收集教案,拍摄典型学生作业。随后对课堂教学录像、课堂观察记录、课后访谈、教学案、学生作业等进行整理、收集,结合相关理论的学习,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对录像进行深入解剖、研讨,并由此逐步构建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框架(如图1)。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
4.建立教师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图2)。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自觉构建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课件、课堂练习等,进行教学案例编写、教学案编写、课堂观察研究等教学研讨。良好的研究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研习班。通过解题、命题、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种比赛,以及同题异构课、课题研究课、教育教学论坛、专题培训、外出学习、读书交流、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在交流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做一个有大智慧的教师的目的。
课题组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构建由我校牵头的9所学校组成的协作区共同体。组织协作区的学校开放日活动,青年教师命题、评题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班会竞赛等,充分挖掘成员学校的优势,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每学期由教研室牵头,进行协作区课题研讨会。通过协作区活动,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知识交流、知识共享。
关键词:创业教育;案例教学法;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2-02
创业教育,旨在通过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将创业意识通过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表现出来;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1997年,清华大学工学学生主办了首届清华工学创业计划大赛,接着,上海、武汉等地高校相继开展了工学创业教育和创业行动。1999年,团中央、中科协、全国学联举办“挑战杯工学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学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来进行,基于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财会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财会教学案例应以实际会计与理财活动为源体,依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以达到学以致用、指导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的目的。
2.典型性原则。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与理财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学生通过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能够认识到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案例,财会案例教学中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情况的“通用案例”。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中,应针对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开拓能力来选择案例,以激发学生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便于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取得整体教学效果。
4.借鉴性原则。各个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实施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选编财会案例应以我为主,适应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体现我国会计与理财实务的特点。对于国外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案例,应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但切忌生搬硬套。
高质量的财会教学案例,应源于实践,反映会计和理财活动的一般规律,能较好地服务教学实践,通过剖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开拓能力。
二、财会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1.教师角色定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和组织。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重点难点释疑。财会案例源自于会计和理财实践,而现实会计和理财活动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案例分析涉及到不同层次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快速更新,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必须基于新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应对案例中出现的新概念、新方法进行必要的解释,同时,对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作出介绍与讲评,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超前性。②案例分析点评。在学生对财会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观点。案例点评,依具体情况可分步进行,也可交叉进行,还可以让同学进行相互点评。③提出疑问。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只能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对于案例涉及的其他内容,教师可提出疑问作为思考题与作业,让学生课后参考有关资料作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要为学生提供舞台、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了避免讨论失败,应注意以下两点: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除了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的情况之外,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
2.学生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职责是准备和参与。学生在阅读案例、获得基本信息和对问题的基本概念之后,进入角色,定义问题,结合理论知识作深入的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进入角色,定义问题。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学生必须实现角色换位,定义问题,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通常应明确以下问题:谁必须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他的优势及不足何在?成功或失败会带来什么结果?定义问题时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想当然的假设条件,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最主要的是判断,必须站在决策者角度,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前提下对一些假设条件作出判断。判断是深入分析的基础。案例分析的类型有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结合性分析等许多类型,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采取立场,用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③课堂讨论。如果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案例讨论就注定要失败。学生基于以下原因应该积极参加讨论:学生有责任与他人共享观点,观点的交换是案例讨论的基本内容;让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讨论可以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案例讨论将使从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④撰写分析报告。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对分析与讨论作总结,加深理解,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案例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传统考试的基本目的是筛选和淘汰,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重在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能力的评估,目的在于测量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评估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使之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那些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案例教学并非万灵药,也有许多限制:相对于有些形式的学习是低效的;当所要学的东西是一种个性化的、不能明确表达的知识的时候,案例教学也可能失效;案例教学通常要求导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双方的投入才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有时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案例教学是过程而非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目的。客观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探讨财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德智.创业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高教出版社,2006.
[3]常建坤,李时椿.创业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设计思路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搞个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精神中指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我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网络作为媒介,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来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这门课程引入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职业需求为指导,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2.1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冲压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项目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为多个模块,将知识点细分到每个模块下,体现“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能设计和制造简单的冲压模具”工作任务。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对冲压模具的认识,围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位,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造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起到职业导向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和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环境和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能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作用,使其树立职业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态度。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论证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全程指导下,针对告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做了整体设计,将建设内容分为了三大部分:课程概要、教学素材和网上平台。本课程资源坚持了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关键因素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的作用。
3.1课程概要
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国家标准、教学大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3.2教学素材
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时,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指南。然后分项目进行模块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及其相关资源的搜集和开发。本课程资源库开发中项目模块学习和教学案例分析的开发是重点,与之相关的常规资源和特色资源也是本课程资源库的重大组成部分。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自主开发、和企业共同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等多种途径对素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包括有:授课计划、教案、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虚拟仿真、试题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课程录像、实训拆装指导书、课程设计案例等。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和课程录像由项目负责人和有经验的教师自主开发;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由企业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发;虚拟仿真由资源建设成员购买相关网络资源。
3.3网上平台
搭建交互性的网上平台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辛岚.模具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74-175.
[关键词]体育教师;反思;条件;阶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56-01
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应具有学科教学的反思能力,作为肩负学校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自然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是由主客观因素制约的,不仅需要教师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体育学科的教学,形成反思的意识和态度,还要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保障,并通过合理的反思路径得以实现。
一、体育教师反思的条件
(一)体育教师的反思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体育教师没有反思意识,那行为上只靠入职前所学的一些动作技能作为支撑,思想也容易固步自封,对问题缺少分析,教学实践趋于简单化、形式化,课堂缺乏活力与生机。
(二)体育教师的反思态度。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一位有道德责任感的体育教师会把体育教学当作一种使命,会主动关注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随时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探讨,寻求解决方法。其次,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思想。教学反思需要多方智慧的参与,教师只有具备开放的思想,才能够广博众家教学之长,弥补自身教学之短,才能够经常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敢于质疑别人的理论观点,从而不断内化、吸收,建构新的思想。
(三)体育教师的知识基础。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不断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显然这是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判断的。体育教师还要具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教学实践,并成为反思教学实践的理论支撑,为提高体育教师的理性认识提供基础。
二、体育教学反思的阶段
(一)自我认知阶段。自我认知阶段主要是意识到自己现有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经验,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教学能力、教学意识等在现实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在此过程中,他人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等信息对教师产生影响,教师会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或提升的问题,并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现象,反思环节也就在此时形成。
(二)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或途径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随时用批判的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和实践行为,对体育教学的价值、目的的认识,也包括教育信念、教育情感以及责任与道德观等。体育教师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得和分析,积极与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比较,看存在多少的一致性,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从而明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重新归纳阶段。针对教学定问题的产生与理解,教师对搜集的新信息进行重新定向归纳和概括,成为有待内化的新思想、新知识。这些信息可以来源于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
(四)积极验证阶段。通过自我认知、观察分析以及过程归纳,形成一定的行为指向与假设,需要去验证才能得到真正的结论,因此,此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尝试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对以上阶段所形成的行为指向或假设进行主动检验。
三、体育教师反思的途径
(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或事件,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是把这些发生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或事件重新记录和再现,然后进行有价值的分析与思考。无论是何种教学案例,其反思最终都要归结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
(二)教学日记撰写。教学日记的撰写主要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情境、活动细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教学组织的成功与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典型的活动事例等信息进行重新选择和加工,整理成个性化的语言书写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思考,既可以是个体思考,也可以是多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