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

第1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第2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2月,我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术56 例,其中男26例,女 30例;年龄60 ~91岁,平均 69 岁。其中左髋关节置换 31 例,右髋关节置换 25 例。患者神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根据调查统计,56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见表。

护 理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患者的心理很复杂,一般是几种心理同时存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心理状态又有区别,其中以焦虑恐惧和悲观、忧郁心理为主(71.4%)。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恐惧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因此,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术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以焦虑恐惧、悲观忧郁、期望依赖为主,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交谈、访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要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尊敬和关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老年患者自尊心强,渴望别人尊重。护士应积极主动给予其关心和爱护,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分管护士等,耐心回答患者疑问,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安全、舒适的氛围。在工作中要有礼貌,始终面带微笑;在称呼上要注意不要号,应称其“阿公、阿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爱老年患者,精神上给他们更多支持,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患者亲切交谈,以取得患者信任。老年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充分信任,就很容易接受护士的意见,有利于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耐心疏导、解除患者不良心理:患者受疾病困扰,加之生活环境改变、生活行动不便,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护士应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通过以往成功病例来宣传手术的安全性;并耐心地向他们介绍人工髋关节构造和置换效果,以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采用暗示、诱导手段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勇敢接受手术。

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患者手术:对老年患者来说,家属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是最重要的。护士要敦促患者家属多来探视,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和单位组织派人看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手术的好处和效果,消除他们的各种疑虑,使他们积极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告诫患者家属在术前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配合医院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加强手术前日晚间的心理护理:手术前日晚间患者的心理比较紧张,一方面期待手术成功,一方面担忧手术效果和疼痛,过度紧张会使患者失眠,导致第二天精力下降而影响手术。因此护士要重视手术前日晚间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家属和病友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尽量少谈与手术有关的话题;加强病房巡视,对失眠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心理疏导,以保证其充分睡眠。

术后心理护理:仔细观察、了解患者心理波动。由于手术的创伤和刺激,以及疼痛和生活行动的不便,术后患者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较大,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变化,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根据患者行为反应和伤口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护理。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服疼痛不适心理:术后患者因麻醉消除后会有疼痛感,应告诉患者48小时后疼痛会明显减轻;对有止痛泵的患者,应耐心教会患者或家属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知道病房备有度冷丁等止痛药物,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教会患者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加强巡视,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疼痛,防止患者因肢置不当或剧烈活动造成人工关节脱位。人工关节作为异物进入患者体内,会暂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要告诉患者这只是暂时现象,时间长了这种不适感就会缓解。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焦虑心理: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患肢舒适的改变,加之对康复训练的方法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影响其康复的信心,增加患者焦虑的心理。我们应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程度及心理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帮助病人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第3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产后抑郁;干预防护;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76-02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指妇女在生了孩子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改变而造成的巨大变化,如情绪低落、郁闷、不安、内疚、易怒、焦虑、失眠、绝望甚至有轻生念头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尽管分娩能引发产后抑郁症,但并不是每一位产妇都会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个体的性格和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有很大关系。预防“产后抑郁症”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面对此类患者,可以采用感情上的交流、心理上的疏导来治疗。在护理这类病患时,需要运用语言上的鼓励、行为上的激励及暗示的方法来进行疏导,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正确的想法及行为,并且能够主动地进行改变或者配合医护人员的调整,从而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

一、产后抑郁程度

对病因进行分析,从程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类:(1)产后沮丧。“儿童忧郁”开始于产后第一周(1~4天),26%~85%的女性产后会出现这种症状。尽管经历不愉快,但通常在两周内会减缓下来。(2)产后抑郁。比产后忧郁更严重。症状范围从轻微到严重,可能是产后几天出现或逐渐出现甚至一年后出现,心理治疗和抗抑郁治疗很有效。(3)产后精神病。这是最严重的情形。一般产后很快发生且十分严重,持续数周到几个月。产后精神病需要立即药物干预,因为有增加自杀和伤害婴儿的危险。

二、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角度:(1)内分泌不平衡。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产妇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导致内分泌失调。(2)家族遗传影响。研究表明,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占到了很高的比例。这就充分说明了家族遗传对产妇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度。

2.心理压力变化:分娩是个生理过程,但是由于产妇对于分娩过程存在恐惧心理,几乎全部的孕妇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由于道听途说生产时的痛苦,对于未知的恐惧无限放大;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期盼,孩子是否健康、能否平安降临、孩子的性别是否理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困扰孕妇。同时孕妇对于即将成为母亲这一角色也不适应,对于婴儿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压力突然增大导致情绪紊乱,形成心理障碍。

3.历史因素:对于非第一胎的产妇来说,尤其是那些曾经接触过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更容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她们往往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对即将到来的分娩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一种重要的诱发因素[1]。

4.家庭成员影响:“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2]。丈夫如果能够嘘寒问暖,以比平时更多的呵护对待,就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安慰和鼓励,有助于该症状的早日痊愈。但如果产后家属冷漠,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或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等,都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

三、产后如何进行干预护理

1.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要良好。要摆脱“产后抑郁症”,护理人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护理人员精神状态要良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去对待孕妇。向孕妇宣传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告诉她们与生孩子相关的知识,比如产科的技术力量、监测母婴安全的各种先进仪器、分娩过程的基本知识等。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如面对孕妇的恐惧、压力、不适的心情,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地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和疏导,打消其对未知的恐惧,使其自然接受这一切,稳定情绪。

2.产妇充足的休息时间要保证。产妇由于孩子的降临,身心极度疲惫,需要充足的睡眠和极好的休息。并且这些疼痛会导致产妇情绪波动较大,更易引起产后抑郁。所以,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尤其是亲属要引起注意,一定要尽量给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3.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支持要加强。护理人员要分阶段、高标准地去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温柔细致的讲解,如在产前要及时地同产妇聊天,了解产妇的恐惧,及时地开展心理安慰活动,对于喂水、喂饭、擦汗、如厕等生活护理要细致周到,在产后要及时照顾到产妇的心理波动,让病人家属主动参与到分娩期的护理工作,并且让产妇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种正确自信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4.家庭及全社会的支持要倡导。产妇出院后,如何进行护理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家里形成的。住在医院里,有医护人员细心的呵护,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再加上医院人很多很热闹,产妇往往不会感到情绪焦躁。但是,随着产妇出院回家,爱人要去上班等因素的到来,产妇会感到更加孤单、辛苦。因此家人特别是丈夫,除了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爱护外,更要做个心灵上的倾听者,对于产妇的唠叨、不安、压力要耐心地聆听,同时要担负起丈夫的责任,及时地开解劝导产妇,帮助其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的地位同样重要。平时勤于跟产妇一起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提高产妇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

5.母亲角色认同意识要培养。妇幼保健院及社区要大力开展产妇健康教育,帮助产妇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工作。首先,医护人员应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和真实想法,帮助她们进行从妻子到母亲角色的转化。其次,医护人要向这些新妈妈传播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小常识。再次,宣传新生婴儿的护理常识和新生儿生理现象,并且指导产妇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最后,鼓励产妇多和家人朋友谈心,如向自己的母亲请教经验等,并且产妇需要主动地锻炼身体,保证足量的睡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总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出现,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必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运用心理疏导和干预护理,在全社会构筑一张包含医院、社区、家庭全覆盖的孕产妇健康护理网,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营造良好的孕产氛围。

参考文献:

[1]黄仙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109-110.

[2]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2003,9(1):61-62.

第4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一、深刻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含义,是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前提

人文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有社会人伦之意。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心理疏导一词来源于医学,本义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以达到消除病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讲,心理疏导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煤矿企业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不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力量。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就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一般说教,或浮于表面,或声色俱厉,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员工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并且生产中还必须有大量人工参与,这就使得员工可能会面临一些极端的情况,如发生塌陷、瓦斯爆炸等。在这些极端情况下,部分员工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得其放弃降低损失、相互帮助等优良的品格。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利用心理疏导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良好品德,团结广大工友共同面对困难,从而有助于极端情况下各种问题的解决。此外,这种人文关怀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形成一种团队作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四、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煤矿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支忠诚有为、团结互助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宽容、豁达、诚信的人际关系,形成员工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人际氛围,把每个员工的期望与目标融入企业的整体期望与目标,提升企业的人气指数和员工的幸福指数,在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中体现每个员工的自身价值,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当前煤矿企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煤矿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充分肯定,但是也存在重视不够,方法简单,效果不好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不够

首先,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来看,虽然多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来设计工作计划,但在具体的实践上,还缺乏对员工个人的关怀,难以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需求。其次,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看,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对员工个人因素的考虑,而是统一利用多媒体、书籍等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使得整个工作方法处于一种相对固化的状态,灵活性不够。再次,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来看,多为企业“讲”,员工听,而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也没有双方平等而全方位的对话,难以体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关怀。

二、部分管理人员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大,工作紧张,不但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与调适,领导干部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也要进行心理疏导与调适。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工作方式方法生硬,容易伤害员工思想感情。个别管理人员遇事不冷静,言语粗鲁,直接伤害了员工思想感情。

三、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方面相对欠缺

少数煤矿企业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人员变动、调档级、换岗等涉及员工利益的一些问题上,缺少与相关人员沟通、交换意见;对员工思想进步、学习工作上的提高、生活上和身心上的健康关心不够;对员工出现家庭或邻里纠纷、因工作或家庭因素产生不良情绪等事项,没有做到“五必访”和“三必谈”,致使员工感到人情冷漠,心里有意见等等。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和途径

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第5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产后忧郁症;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1-0066-02

doi:10.14033/ki.cfmr.2015.31.032

怀孕和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是孕产妇需要经历的特殊过程,而产后通常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适应期,由于生理变化及家庭、社会诸因素的影响极易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怖等不良情绪变化,是产妇忧郁的高发期[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无产后忧郁症产妇进行对比,探讨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50例的产后忧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年龄21~39岁,平均(30.22±4.17)岁。按照1∶1比例选择50例同期无产后忧郁症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6.89±4.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大小、家族性精神病史、分娩史、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支持系统情况、教育背景、职业分布、经济收入、是否定期参加孕期保健、婴儿性别取向、分娩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的方面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字2/t检验,P

2 结果

两组12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引起产后忧郁症的相关因素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产后抑郁也逐渐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疾患,产后抑郁症涉及到生物、心理、社会、遗传等多个方面[2],利用配对或成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因素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误差,所以需要选择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未定期孕期保健、社会支持系统缺陷、有家族抑郁症病史、存在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是导致产后忧郁症的密切因素。

3.1.1 未定期孕期保健 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最危险因素(OR=4.20),妊娠、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心理以及躯体的变化,如果孕产妇未定期孕期保健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分娩的恐惧、紧张,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担忧,对角色转变,产后被关注中心的转移以及初为人母的压力不适应,从而造成产妇的心理压力过重而出现产后抑郁症[3]。

3.1.2 社会支持系统缺陷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陷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3.82),孩子降临以后丈夫关心程度,家人对婴儿及产妇满意度,产后家庭和睦程度,经济负担能力,婆媳关系,产妇自己的工作取向和孩子照看情况等会使产妇产生心理失衡及压力感,如果缺少相应的社会支持帮助产妇应对这些压力,往往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4]。

3.1.3 家族精神病史 产后抑郁发病率高(OR=3.42),对情感障碍的病因研究中,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对产后抑郁的研究同样发现家族遗传性对疾病的影响,基因决定遗传的性状,这种家族遗传特性使产妇具有了抑郁发作的易感性,从而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下,更易诱发抑郁的出现,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大脑机能敏感性高,产后心理、情绪易波动,适应环境能力差有关[5-6]。

3.1.4 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 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OR=3.02),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给孕产妇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因病情需要终止妊娠时,产妇心理负担重,情绪波动愈发明显,造成心理不平衡,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易发生产后抑郁[7]。

3.2 减少避免产后忧郁症预防对策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孕、产妇自身的健康和婚姻家庭,还对母婴关系、婴幼儿情绪、行为、智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有伤害婴儿和自杀的倾向,应针对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实行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3.2.1 加强健康教育 接受孕期保健、自我监护、分娩、哺乳及育婴知识教育,对孕妇讲解妊娠和分娩的过程,指导孕妇学会适当情感宣泄,自我调节等,协助其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生产的充分准备,消除焦虑和紧张心理。产后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培养产妇的自信心,指导母乳喂养与育婴方法,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效应;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身体功能恢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与家庭随访工作,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

3.2.2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对于有焦虑症状和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其丈夫进行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改善家庭关系与生活环境,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产后早期家庭随访,让产妇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产妇有效地应对压力。

3.2.3 对合并家族性精神病病史的产妇 关注其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避免诱发产后忧郁发生的因素。

3.2.4 提高产科质量 及时治疗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保证母体健康,告知孕妇尽管她们有些特殊情况通过相应治疗,也能够顺利分娩,对围生儿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医务人员的特殊职业和专业知识,加强相关的医疗护理人员的严格的培训和要求,给予孕产妇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孕产妇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增加她们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将宋英,蒙翠丽.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27):1-2.

[2]刘松,于贞杰,刘相瑜,等.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4(2):37-39.

[3]刘述珍.102例产妇人格、产前情绪及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19-1231.

[4]史爱萍.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7-38.

[5]朱菊红,张兰.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77-78.

[6]敬清秀.孕产妇产前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10):1537-1540.

第6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民银行员工 心理疏导

央行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每一位央行员工的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势必反应到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央行,高效提升履行央行职责的关键。

一、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需要

把握基层央行员工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员工心理健康,深入推动和谐央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解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构建和谐央行的需要

基层央行要不断满足员工从最低到最高的各层次的需要,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不断开发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央行事业和央行员工的和谐发展。

(三)高效履行央行职责的需要

当前,各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都有可能因不同的原因引起心理问题。如部分员工为完成各项调研信息考核任务而焦虑忧愁;部分员工因为收入分配不尽合理而心理失衡;部分困难职工生活上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而悲观失望;部分员工因为自己的职务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而心情抑郁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势必给员工个人和集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觉关注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和谐入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员工至上的理念,也是支撑央行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造福员工的源动力。

(四)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理念,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对症下药地化解基层央行员工的心理问题,而不是一味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当前基层央行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对人行改革产生失落和消极心理

基层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工作重心由金融监管转变为金融服务意味着权力在削弱,地位在下降,工作中,商业银行配合“慢半拍”或拖延误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人民银行却没有相应的制衡措施,由此使不少员工产生了失落和消极心理。

(二)对工资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如石油、通讯、电力、烟草的收入在不断提升。与之相比,基层央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近几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善,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员工的实际收入呈下降趋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总之,无论是与金融系统内还是行业外部门相比,收入处于劣势,都使员工心理产生落差,造成心理失衡。

(三)工作重心变化导致工作压力感加重

人民银行在职能转换后,工作重心由以前的金融监管转移到金融服务,在绩效考核中主要内容是调研信息等方面的竞争,这使得基层央行员工的学习、工作任务加大,标准提高,导致部分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员工很难适应,在心理上形成紧张、焦虑和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困惑或迷茫感。

(四)人事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心理失衡

目前,人民银行在干部选拔任用、落实政策待遇、工资奖励晋级、职称评定聘任等机制上存在一定弊端,使一些人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相对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当前基层央行与上级行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且职称晋升受指标限制,职务提拔受职数约束,该落实的政策待遇而不落实,工人编制的员工不能提拔任用,以及级差设置不尽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等,都给员工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做好基层央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将心理疏导纳入央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要充分认清心理疏导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将心理疏导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中,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二)培育和谐央行文化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基础

基层央行文化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

(三)健全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核心

基层央行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积极尝试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工作,使疏导工作真正入脑、入心、触动心灵,解决问题。建立员工心理干预机制、贯彻机制、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做好心理疏导。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性化心理卫生辅导,拓延心理辅导内涵,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使干部职工的心态更加健康,更加平衡。

第7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心理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病程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1],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复杂,甚至有些患者的心理问题远较躯体病理改变严重,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做好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140例乙肝患者,男102例,女38例。年龄17~56.4岁,平均(36±4)岁。谷丙转氨酶均>90 U/L,谷草转氨酶均>70 U/L,总胆红素>17.1 mmol/L。平均住院45 d。

2 心理问题

2.1 焦虑患者的焦虑源自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恐惧。乙肝住院治疗时,医护人员往往对患者采取各种隔离措施,如限制患者亲属探视,禁止患者间相互交换用物,使用过的用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或带出病房。这使患者担忧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生怕自己出院后,被亲朋好友嫌弃和疏远,因此忧心忡忡,焦躁不安。

2.2 自卑 慢性乙肝病程长,病情反复,大多患者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治疗,长时间采取隔离措施,活动范围受限,社交活动减少,其社会多种角色被患者的角色所取代,至其自我价值感丧失,从而对自己的工作、社交能力的信心降低,自卑忧郁。

2.3 悲观

乙肝患者住院期长、疗效慢、治疗费用昂贵,患者经济负担重,且乙肝目前尚无特效药,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在实际生活中,乙肝对患者的家庭生活、婚姻、社交,以及工作均产生影响,患者由此悲观绝望。

3 心理护理

3.1 患者入院时接待热情、亲切,详细做好入院介绍,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疏导,多与患者交谈,多关心体贴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之消除焦虑忧郁心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3.2 尊重患者,同情理解其心理感受,与患者建立信任可靠的关系,讲解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怎样消毒隔离,比如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被褥衣服进行暴晒,各种食具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家庭实行分餐制或碗筷隔离等,讲解疾病恢复期的护理,注意休息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减轻其不必要的担心。

3.3 护理人员应表现出最大的同情心,耐心教导患者,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特点及治疗过程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或减轻失望情绪,同时积极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使其看到治疗疾病的信心。

4 小结

疾病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又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观,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患者胜于关心自己的亲人,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让患者感受到护理过程中充满了人间的温暖。事实证明,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耐心、连续、有效的心理护理,以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尽早恢复学习与工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2,3]。

在护理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用心理学的方法去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操作技术,还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理想的护理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秀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9,11(33):990-991.

第8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先兆流产 ; 妇产科; 孕妇心理分析;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38-01妇女妊娠期的心理特征一般为抑郁和焦虑,在妊娠早期这些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因此,对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进行了解,可以为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由于先兆流产对胎儿有很大的危险,并且对母体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笔者针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并简单论述其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之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先兆流产的孕妇,平均年龄28岁,住院时间最长的是45天,最短的是16天,平均住院时间28天。16例在临床表现上有下腹痛并伴有阴道少量出血,11例临床表现上有少量阴道出血但是没有腰酸和下腹疼痛,6例临床表现上有下腹疼痛但是无阴道流血。

1.2方法

1.2.1对心理因素的分析。

1.2.1.1忧郁和焦虑:很多孕妇都会担心预后问题,于是便频繁的询问和自己相关的检查和治疗结果,询问自己是不是还能继续怀孕生育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解答,她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会出现坐立不安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忧郁文化层次上的差别比较大,同时人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缺乏,一旦出现了阴道流血便误认为自己妊娠终止而再也没有继续怀孕的希望了,有些患者就是因为忧郁害怕和恐惧的心理而加重了阴道出血量,不敢大声的说话,不敢下床,在语言上缺乏交流,从而导致了忧郁和焦虑的心理越来越严重。

1.2.1.2紧张和恐惧:许多孕妇在出现阴道流血之后都会感到害怕,特别是那些不易怀孕和大龄孕妇及习惯性流产患者,这样的心理将会更加严重。年龄较大的患者忧郁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如果怀孕后出现了流产现象将会使其感到非常的紧张;不易怀孕的孕妇则是由于受孕困难,担心以后自己怀不起;习惯性流产孕妇患者的心理反映将会更加严重,因为自己有过流产的经历,所以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1.2.1.3胆怯和羞涩: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未婚先孕是一种败坏家风门风的行为,因此未婚先孕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如果孕妇再出现先兆流产,将会更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导致她们在住院期间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不喜欢和医护人员交流,不愿意说出病因或拒绝治疗,于是便加重了阴道出血从而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2心理护理方法

1.2.2.1宣教沟通:对于孕妇的忧郁和焦虑,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孕妇做好病情进展相关告知工作,一般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或者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细心仔细的介绍先兆流产的治疗预防和预后等相关的知识。对于患者的亲友家人和同事等,医务人员也应该和他们默契的配合,对孕妇关心理解,给予她们支持,从而减轻她们的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因为心理负担影响着女性的内分泌状况、生理和腹中的胎儿,所以,必须把这些不良后果的详细情况告诉孕妇,让她们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心境和心态,调动其自身的主动性来改善自己的心里状态,这样才能达到保护胎儿的效果。从而坚定了孕妇在战胜疾病上的决心和信心,消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1.2.2.2服务周到:恰当的语言,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对孕妇提供全程化规范化的服务,对患者的问题耐心解释,对患者的需求热情服务,将护患关系建立好,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感受和行为。那些大龄孕妇不易怀孕的患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她们对先兆流产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是特别严重的,搜易医护人员一定要对她们进行及时而正确的心理疏导,主动的和孕妇沟通交流,建立好与孕妇的护患关系。对孕妇态度和蔼,表现出自己的高度责任心,加强孕妇对自己的信任,给孕妇耐心细致的讲解病情,列举成功的病案,接触她们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树立起她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1.2.2.3细心护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做好相关基础护理工作,除认真做好检查及治疗等常规操作外,还要从孕妇的生活和饮食等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各项基本要求,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孕妇、未婚先孕者,她们有羞涩胆怯的心理特征当先兆流产症状产生后,常常由于害羞而不愿意到医院就医,而对于因性生活引起先兆流产的患者更不能做到及时就诊,即使就诊也难以启齿,不能详细描述病因,影响诊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孕妇、理解她们,多关心并注意保护好她们的隐私,最终都能化解她们心中的阴霾,配合治疗护理。

1.2.2.4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先兆流产治愈后的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告诉她们定期回到医院进行检查,尽量的节制性生活,怀孕的早期和怀孕36周之后一定要避免性生活,有早产史和流产史的孕妇更需要注意节制。对无法避免流产而进行刮宫术终止妊娠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认真的指导她们在清宫后做好避孕工作,在半年内避免再孕。

2结果

通过对先兆流产孕妇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经过镇静、解痉、抗炎、止血、安胎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继续妊娠,小部分患者发展为难免流产。治愈率为88.23%。

3讨论

流产的原因很多,除了常见器质性因素外,精神因素也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是先兆流产孕妇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分析护理本文34例孕妇,发现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同时,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难关,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是医务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胎膜早破;健康宣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68-01

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占我国总分娩的3%~16%左右,其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临产前出现胎膜自然破裂而引发的,通常胎膜早破会造成早产以及围产儿死亡,且出现宫内及产后感染的机率较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难产以及剖宫产的机率增大。本研究对胎膜早破患者给予产前健康宣教等护理,且对焦虑以及忧郁的心理进行缓解,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年龄均在(23~35)岁左右,平均年龄为(28.6±5.3)岁,本研究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及患者本人的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均伴有忧郁以及焦虑的心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产前健康宣教护理,其具体护理内容包括:a常规护理:将院内环境以及病情告知给患者,让其卧床休息以及将臀部抬高以减少羊水的流出与防止脐带的脱垂,引导患者自行对胎动进行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宫缩情况及羊水的量与颜色。辅助护理: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对患者予以支持,让患者有效的与家人进行沟通,并且将一些保胎的药物介绍给予患者,让患者烦闷以及紧张的情绪能够舒缓。同时应用碘伏对患者会阴进行消毒,每天进行2次消毒会阴垫的更换,避免过多的对阴道与检查。B特殊护理: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因素,制定不同的个体化心理辅导,并让患者家人配合,以消除其紧张的不良心理,同时鼓励患者通过看电视、与人沟通以及听音乐等使得能够将注意力转移,从而对抑郁以及焦虑的情绪进行缓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分娩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Zung总分值(忧郁以及焦虑的评定);

1.5疗效评价[1]

评价标准以Zung氏SAS以及SDS的评定为主。无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Zung总分值在50分以下;轻度抑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Zung总分值为51分~59之间;中度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总分值为60~70分之间;重度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总分值在70分以上。

1.6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娩方式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Zung总分值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Zung总分值为34.1±1.3,对照组患者为45.2±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6.6754、P=0.0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引发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包括胎位不正、羊水过多、感染、多胎妊娠以及创伤等,该病患者较为特殊,由于患者对胎儿的担心、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以及身体引起的不适等导致了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忧郁及焦虑的不良情绪。通常情况下,针对该病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孕周以及破膜时间的延长,从而提升胎儿的生存机率,但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母儿感染。有关研究表明,针对28~35周之间的患者应给予保守治疗,让其卧床休息,将阴道以及的检查减少,给予抗菌药物,并定期对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体温以及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同时适当的给予宫缩抑制剂,使得孕周延长。据相关研究表明,给予未足月的患者促胎肺成熟治疗其疗效较好,如患者孕龄超过35周,破膜超过一天未临产以及破膜在12小时之前有感染迹象,则需及时对妊娠进行终止,并选择合理且科学的分娩方式[2]。本研究认为患者卧床休息对治疗极其重要,由于患者较为特殊,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则造成患者排尿困难、身体不适等,而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则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得紧张、烦闷等不良情绪得以舒缓,同时将便于排尿的环境建立起来,可通过诱导排尿的方式来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若因长时间卧床,一些患者会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可及时的调整患者的睡姿,并将安静且舒适的环境建立起来。据相关研究表明,初产妇对卧床的接受程度更好,同时学历高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主要原因是由于初产妇无任何生产经验,因此极其信任与接受护理人员的叮嘱与引导,而有过生产经历的患者对胎膜早破具有一成程度的了解,对该病并不重视,同时一部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学历低下,对护理人员的叮嘱较为轻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该类病人加强胎膜早破的宣教[3]。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Zung总分值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忧郁以及焦虑的程度,从而降低并发症的机率,促使患者母子健康,因此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志敏.临床护理路径对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围术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