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垃圾分类如何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ThegrossquantityofurbangarbageinChinaisincreasingyearbyyear.But,thegarbagedisposalisstillmainlyleftinpilesonexposedyardsorburiedundergroundthusbringingabouttheproblemssuchaspollutionduetogarbage,wasteofresourcesandshortageoflandareaforgarbageburying.Thebestwaytosolvetheproblemsisgarbagesorting/recovery.Themainreasonswhythegarbagesorting/recoveryprocessissodifficulttoimplementinChinaaretheout-of-dateideas,lackoftheoretical/practicalinvestigationrelevanttotheprocessanddeficiencyofgovernmentaleffortstodothat.InthisrespectJapaneseaccumulatedplentifulexperienceincludingthenationalpolicyofurbangarbagedisposalbysorting/recovery,completestatisticaldataprovidedbylocalgovernments,feasiblecuttargetinunexecutionandthesystematicandcarefuleducation.AllofthesearethelessonstobelearnedbythegovernmentsinChina.
Keywords:urbangarbage;sorting/recovery;Japaneseexperience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则要求建立工业生态系统;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回收,而不是一味地丢弃。要探讨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首先要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先来看看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情况。2002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3?638万吨[1],比上年增加1.2%;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2]。
要精确地计算某一年的全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是困难的,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精确的统计数据。如有2000年的城市人口数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但却没有2000年的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数据;有2002年的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但却没有精确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
然而,计算某个城市某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比如大连市的情况,2003年的年清运垃圾总量为54.75万吨[3],平均每天1?500吨。2003年大连市区人口为274.78万[4],平均每天每人产生垃圾为0.55千克。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在各城市周围的垃圾场里。由于产生垃圾的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围,学术界早已有“垃圾围城”之说。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经费投入的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修建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垃圾进行卫生填埋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以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为例。大连市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每天产生的1?500吨垃圾的98%都进行卫生填埋;沈阳市近两年也投资修建了两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场,其中较小的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沈阳市生活垃圾的40%。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为7?404万吨,占垃圾总量的54.3%[1];2003年的无害化处理为7?55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50.8%[2]。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但进展效果并不理想。大连市中山区的桂林社区,被媒体称为是全国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但据笔者考察,与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相比,差距还很大。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每个修建好的垃圾填埋场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市苏家屯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并回收了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由于堆放垃圾所占用的库容体积减少一半,而使这个投入很多成本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如果回收了其中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的也无法回收的10%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以大大延长,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中可作为资源的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同几个城市的城建局环境卫生处的负责官员进行过访谈,访谈对象中几乎没有
对目前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持乐观态度者。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难以实行呢?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
1.观念方面的问题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满足于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与水平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城市投资修建垃圾填埋场,无论是垃圾场还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给人的感觉是恶臭、令人恶心。因为居民拒绝在自家门前摆放垃圾箱而同城市或者街道(社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很多城市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而采取了“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恶臭气味大大减少,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改进,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民,都有明显的感觉。同一些官员谈起此事,都认为能达到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方式不过如此,不要急于实行分类回收。其二,观念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难度的认识上。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员访谈时发现,真正能经常接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责人士几乎都指出了垃圾分类过程的困难。垃圾分类在经济上究竟是否合算?现有垃圾中的有价值成分比如纸张、金属以及塑料等已经被拾荒者捡走,剩下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厨余,有多少价值还很难说。如果将厨余等有机物用于堆肥,限于肥料质量及成本等因素又很难保证农民愿意购买。更何况,由谁来进行分类?由谁来投资?居民是否认可等都不好说。所以,结论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好是好,但现在恐怕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2.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
应该说,学术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下面这些问题是亟须研究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关系。学术界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阐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在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给予垃圾分类以应有的重视。
从事环境管理研究的人员要对垃圾成分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垃圾的产生量和垃圾的成分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而垃圾成分的区别确实又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比如是否要配备垃圾焚烧设施以及使用何种功能的设施才合适等等,就必须考虑到垃圾中有机物的量及各组分的比例。这方面,学术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不同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翔实而准确的实证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作出决策的科学依据。
还要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生活垃圾的分类涉及到社区里每个家庭的很多方面。比如,对居民的教育问题,是向居民收取垃圾分类的费用还是向居民支付收取废品的费用?或者说,现在的旧报纸、空罐头瓶、废包装纸箱等都是由拾荒者(收废品的)收走,虽然便宜,但居民还是能够卖一些钱的。分类回收是否要支付居民的“卖破烂”后得到的这部分钱?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的支持程度在垃圾分类方面将起到决定作用。
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建加以研究。现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系统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可以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究竟该由哪个部门来具体负责更合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来建设的,但具体的城市垃圾的处理却由城建局的环卫部门来管理,该如何协调和理顺两个与环境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其次,如果要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每个城市里的成千上万的拾荒者将面临“失业”的危险,是否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该如何组建垃圾分类回收的人员,是从下岗的失业工人中重新招收,还是从目前的大多来自农村的拾荒者队伍中选择?是二者兼而有之还是利用原有环卫工人即可?这里不仅有如何合理构建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还有着保证社会稳定的政治学和社会学问题。
3.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
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虽然说中国早就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两项基本的国策,但是,显然“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施行力度要小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个领导干部可能因为超生一个孩子而被撤消职务,但却很少有因为环境保护不力而被撤职的干部。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和社会稳定程度而非其他,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时,在财政预算的资金投向方面,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问题不受到重视反倒成了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政府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借鉴。
三、值得借鉴的日本城市垃圾
回收经验
日本从1989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20年来在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具体管理,乃至于对居民进行关于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
1.国家政府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确立
日本政府历来重视资源问题,1999年由内阁会议通过并由环境厅在2000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日本要面向21世纪来建构“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确立了“环境立国”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开发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法律保障体系的确立也不断地得到突破和完善。
日本在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到现在已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改。1990年日本制纸联合会为防止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制定了《纸浆制造业自主限制方针》。1991年国家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即《再循环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即《容器包装再循环法》(1997年实施)。1998年制定了《特定家庭用电器再商品化法》即《家用电器再循环法》,从2001年4月开始实施。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工程材料再循环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等,均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5]。
我国应该学习日本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做法,制定更加具体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
值得借鉴的还有日本政府建立的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以千叶县的佐仓市为例,市政府下设一个环境课,专门负责对各社区的居民垃圾的回收。居民在家里就按照环境课下发的“垃圾回收日历”的具体要求,将家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完毕,这个管理机构约定每个月的某个星期的某一天专门回收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其他的类别,居民对此一目了然。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回收系统从设计时的考虑到具体的实施步骤都十分细致,对于每个环节的管理,均行之有效。
2.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从1989年到1998年,每年都有具体的数据。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3.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
应该清楚,居民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成败。有观点认为,日本国民的基本素质尤其是表现在环境意识方面要远比不发达国家的民众好,对此我们也持相同看法。但我们认为要改变民众的环境意识并非难事,要相信大多数的居民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持支持态度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具体做法是否易于被民众接受。如前文所说的佐仓市的环保部门有很好的居民环境教育措施,不仅在专门用于回收各类垃圾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上印有明显的各类图案,同时还将大型垃圾的收费标准一同发给每个家庭。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还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各类知识。日本还将环境教育与环境法律相结合配套实施,规定每年的10月为“再循环推进月”。为得到国民的理解与合作,每个推进月都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活动。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对推进循环利用有功劳的人士加以表彰,而经费则由地球环境基金出资支持。
当然,对日本垃圾分类的作法也要作具体的分析,未必要全盘照搬。比如,日本的垃圾收费制度中对粗大垃圾的收费标准较高,投弃一个旧电视要支付500日元。我国城市家庭垃圾回收是否收费以及如何收费是要针对具体国情及具体城市的经济水平来确定的。
参考文献:
[1]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03-06-05)[2008-07-31]..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保护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我国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乡各类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全国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约为3.6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7亿吨,清运量1.4亿吨,处理率为60.3%;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亿吨,清运量与处理量甚微。垃圾不仅影响景观,还污染了与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但另一方面,垃圾也是人类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垃圾资源化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增长。在垃圾的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有金属、纸类、塑料、玻璃等,这些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而且,有些物质通过合适方法的转化也能成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所以说,先分类再回收利用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综上所述,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在于城乡居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的强弱和行为的能力。
本文以我国浙江省H市部分城乡居民为调研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了解了该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分析了该市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和行为,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藉此为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关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早已有之,综合起来可概括如下:
(一)关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研究
岳金柱指出在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尚兵提出:当前大部分农村存在垃圾任意堆放、随意丢弃的现状。杨天周认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主要包括:垃圾分类处理缺乏整体运作;垃圾成分复杂、数量增加迅猛;二次污染“造就”环境隐患;基础设施和相应回收机构缺乏等。褚巍也概括了相关问题: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长势头仍难以遏止;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压力日趋严重;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处置技术落后,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等。
(二)关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岳金柱认为一是中国老百姓家里产生的垃圾中几乎没有可利用的东西,而其中产生臭味主要是厨余垃圾;二是社会各界人士始终做到不乱扔垃圾;三是堆肥与回收利用是我国居民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主要途径。褚巍归纳了以下相关原因:村民觉得乱倒垃圾无所谓;垃圾存放点太远,自己就随便处理。杨天周认为相关原因有: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缺位、市场淡漠、居民参与不足等等。
(三)关于解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岳金柱的相关建议是:政府主导推动;以市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市场机制运作;运用激励手段;依靠科技支撑等。褚巍则建议:一是实行垃圾集中回收、处理无害化;二是增强村民的意识;三是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四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张翠华等人认为应该遵循“三化”原则处理农村垃圾;加强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垃圾处理等。杨天周提出了创新投资机制;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动公众参与;全面落实长效态制度等应对措施。
总体上,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涉及居民相关意识和行为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实地调查并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面,提出的相关对策过于宏观空泛,没有更为深入的具体化和论证。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在我国浙江省H市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回收率达93.4%。此外,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与相关区域的街道、乡镇和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现将调研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1、当地生活垃圾投放处所在位置状况
当被问及“在您生活的地方,生活垃圾投放处设置在哪里?”问题时,有94.65%的被访者表示在家附近都会有生活垃圾投放处。这说明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投放出所在位置基本便于居民投放。
2、居民每天处理生活垃圾的次数
当被问及“您每天处理生活垃圾的次数?”问题时,有97.64%的被访者每天处理生活垃圾至少一次及一次以上;每天处理生活垃圾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居民占比66.81%;还有2.35%的居民视生活垃圾的数量多少而定。这说明绝大多数居民还是很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洁净度。
3、被访者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类情况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类?”问题时,仅有44%的人表示了解,不太了解的占了50%,而不了解的有6%。这也表明大部分人对垃圾如何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有待加强。
4、被访者实际处理生活垃圾的情况
当被问及“您是否会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时,只有46.47%的被访者有保持一直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而很少或从不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被访者高达53.53%。这说明大部分被访者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虽较强但实际相应行为却不多,意识与行为不相对应。
5、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认知情况
当被问及“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问题时,有26.04%的被访者认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是堆放;有33.82%的被访者认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是填埋;有40.14%的被访者认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是堆放焚烧。这说明在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上居民分歧比较大,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也不甚了解。
6、居民获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途径
当被问及“您获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途径”问题时,调研显示有40.92%的居民表示获知的相关知识的途径来自社区宣传;有59.08%的居民获知相关知识的途径来自网络和媒体。这些数据表明了社区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
四、讨论和建议
(一)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讨论
1、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垃圾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的方法,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已经形成了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行与普及。
2、落后的环保意识
从调研来看,不少居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只局限于大气、水源等污染,很多居民地认为环境污染与自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无关,居民对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阻碍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处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3、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与宣传力度的不足
早在十多年前,浙江省H市就试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从调研可以看出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宣传还不够,这些都导致居民无法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与重要性。
4、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缺乏有效监督
对于居民丢弃的生活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导致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步,居民处理相关问题也是随心所欲。
5、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目前相关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拨款的,如果要全面推广,需要经费之巨大可想而知,单纯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持续推动,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还需要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解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日本,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备:日本对保障垃圾回收的实施制订了三个层次的法律,分别是促进建立循环社会的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以及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的综合性法律、根据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垃圾分类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十分明确:在日本的法律中,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各参与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每个人不论什么角色什么地位都主动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需重视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出台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垃圾的分类,明确单位和居民的垃圾减量和分类责任,规范运作模式,对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制定与垃圾减量和分类挂钩的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和扶持规模化、产业化的旧物回收企业,建立科学的旧物回收机制和规范统一的旧物回收网络;建议完善的奖惩机制,细化各项标准,使垃圾在分类、收集、处理、回收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
为鼓励居民的积极性,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政府应最大程度的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本,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例如免费发放垃圾桶,垃圾袋,给予积极人员有偿奖励,增加管理人员,给予相关企业财政补贴。
3、加大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有关方面需要对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小区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相关培训;可以采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小册子,在地方电台安排先关的电视节目,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相关的媒体报导,使居民认识到其重要性、必要性,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保护的观念,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
4、增加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引导
安排专人对居民的生活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垃圾放混的行为进行引导,对于引导劝告后屡次不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罚款,对于表现积极的,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有利于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5、完善市场机制,多渠道引进资金支持
政府有必要规范垃圾收运和回收的主体,扶持和发展具有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收运企业和回收公司参与垃圾分类,吸引市场资本对垃圾进行产业化投资,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回收利用体系。例如在垃圾收运环节,村委会可以采用拍卖的方式,将清运车拍卖,同时与车主签订协议,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输使用效率。
6、居民要积极配合、认真实践
居民应该积极主动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多参加有关环保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居民还需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相关教育并身体力行为子女树立模范,让孩子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知道如何科学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为国家环保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岳金柱.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从源头破解垃圾围城与污染的治本之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6).
[2]尚兵.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J].北方环境,2011(11).
[3]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4]杨天周.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7(05).
[5]张翠华,范小振,施民梅.农村垃圾处理探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据悉,2011年以来,市政府已连续两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去年在本市1080个居住小区试点,今年试点范围进一步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集贸市场和公园等1050个新场所拓展。与此同时,与分类投放相匹配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程分类体系也在逐步推进。2011年顺利实现进入末端处置设施的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5%的目标,目前正在为再减量5%的目标积极努力。
9月25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情况的报告。如何化解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中的三对“矛盾体”,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热议的焦点。
化解居民参与分类和“二次分拣”的矛盾
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发挥各自作用,特别是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持续推进。
人大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试点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有所提高,但从当前运转情况看,这项工作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投入来推动,“外在推力”大多来自绿化市容部门和街镇政府。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是没有有效的激励引导措施,另一方面又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据统计,在一千多个试点小区中居民参与率能达到60%以上的不多。同时,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也较低,垃圾分类基本上依靠“二次分拣”来实现。“现在一些小区所谓垃圾分类搞得‘好’,实际上是‘二次分拣’搞得好,不少小区居委干部充当了‘分拣员’的角色。”陈强努委员直言。
在常委会审议中,不少委员和代表担心这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二次分拣”的运作机制难以可持续发展。如何化解居民参与分类和“二次分拣”的矛盾,委员们指出,除了要加强社会面的宣传发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入脑入心”,还应加强垃圾收费等政策研究,通过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居民参与率低的瓶颈。陈兆丰委员认为,上海可以借鉴台北实行垃圾收费的经验,尽快推出垃圾收费试点。“现在上海实行垃圾收费的条件已然具备。”陈兆丰委员分析,“一方面,去年国务院就已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垃圾收费制度;另一方面,上海拥有一批具备管理条件、管理设施和管理能力的小区和街道,试点的基础较为扎实;此外,广州等一些兄弟省市已经试点垃圾费按袋按量收取模式,也可以给予上海一些启发。”
化解回收体系和末端处置不对接的矛盾
近来,一种“阿拉环保卡”正在申城悄然走红。原先家里的废旧手机、墨盒、家电等电子废弃物,大多数人都会简单地扔进垃圾桶,或卖给马路上的回收“游击队”换点小钱,这在无形中使得电子垃圾日益成为威胁城市环境的“毒瘤”。日前,浦东新区金桥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一项环保行动,市民通过交投电子废弃物获得的积分可以通过“阿拉环保卡”消费或变现,轻松实现“变废为宝”。
当下,政府将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城市垃圾减量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回收点、交投站、分拣加工中心”三级回收网络建设,支持企业创新回收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平台和“在线收废”网络建设,方便公众交投,提高回收效率;同时,支持企业扩大回收范围,促使废玻璃、废旧衣物、电子废弃物等逐步进入回收系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本市回收各类废旧物资达722万吨,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轻了垃圾处置的压力。
然而,人大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当前,正规的废弃物回收企业敌不过马路回收“游击队”,回收体系与末端处置“脱节”,仍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化工作面临的一大难点。
目前本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仍以“马路游击队”为主,存在散、小、乱现象,规范化、规模化的回收企业并不多。受用地等因素制约,不少废旧物资交投堆放点设置规划并未真正落地。当前本市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回收从业队伍和完善的回收网络。回收网络不健全,加上回收价格低,大量本来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被“排除”在回收系统外,作为垃圾被填埋或焚烧。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未能与本市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形成有效对接,不少回收物品直接流向外省市,导致本市一些具备规模化加工处置能力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吃不饱”,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
对此,甘忠泽委员认为,有关部门必须致力于回收体系的重组整合,对于一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加工处置企业加强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
化解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技术标准缺失的矛盾
上海每天约有700吨单位餐厨垃圾、445吨菜场垃圾和居民厨余果皮被有效处置,分别制成饲料添加剂、有机肥料介质等产品。“市级大型设施集中处置和区县中小型设施分散处置相结合、分散处置为主”的湿垃圾处置格局逐步形成。
“垃圾要真正实现减量化,就要增加其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的比重,逐步减少焚烧、填埋的比重。”甘忠泽委员指出,垃圾分类主要实行干湿垃圾分类模式,如果能对生活垃圾中的主要垃圾——湿垃圾“集中攻关”,进行资源化利用,那么填埋、焚烧的比重就会大大下降,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但实际上,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人大在调研分析后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湿垃圾用来制作有机肥或饲料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撑,导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不清晰,各区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进度明显滞后,有些分类出来的湿垃圾经过压水后只好仍作填埋、焚烧处理。由于缺乏产品标准,目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发酵堆肥,其“产品”也只能用于绿化、林地,出路有限。
如何打通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出路”?一些委员提出,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完善技术、制定标准,切实解决当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一旦技术路径明确,要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安排全市湿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度和区域布局,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合理配置。
一、主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规模日渐扩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也能产生巨大的财富。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垃圾的合理处理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期获得更多的再生资源,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环保意识,有随手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不懂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随意丢弃垃圾的危害。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决定开展“变废为宝,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调查走访,同学交流,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价值,分类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废弃垃圾的方式。
2、能力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收集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改变学生随意丢弃垃圾,不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处理好生活垃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调查走访,同学交流,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价值,分类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废弃垃圾的方式。
三、活动过程与步骤设计:
(一)动员学生做调查
1、调查内容有:垃圾的种类、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处理方式、分析家庭生活垃圾所带来的资源耗费。(老师介绍调查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讨论其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利用周六、周日较充分的时间分组进行活动。)
本次活动让学生有了环保意识。了解到回收有用垃圾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2、由学生组成采访队,深入社区进行调查采访活动。 老师交待采访的任务和要求:
(1)采访社区负责人,了解小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情况。
(2)向社区负责人提出对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你的推广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为小区设计垃圾处理的方法,推荐给小区物业管理人员。
3、探究垃圾处理方法,变废为宝 布置任务和要求:
(1)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处理不当和处理得当分别带来的环境变化。
(2)比较我国处理生活垃圾各种常用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探究部分垃圾的用途和回收利用方式。
(二)实践成果汇总交流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探究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情境引 入:(幻灯)许多垃圾、乱扔 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讨论:垃圾随意倾倒会造成什么结果?
小结:幻灯 垃圾的危害:侵占农田;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更严重的是疾病流行
讨论:如何减少垃圾的危害? 小结:生活垃圾需分类处理
四、探索发现
1、生活垃圾的分类
学生汇报: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2、交流与讨论
根据某城市环卫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1500吨,其中生活垃圾800~900吨。大家想一下,你们搜集到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呢?
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塑料垃圾、金属、玻璃、陶瓷、橡胶、废纸、纺织物、干电池、纸巾、厕纸等。请将上述生活垃圾按类别填入下表中。
3、对应概念找出分错类的垃圾
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饭菜食物等。
可回收垃圾——即废弃的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还包括报废车辆、家电家具、装修废弃物等大型的垃圾。绝大多数的干垃圾均可分类回收后加以利用。
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废旧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腐蚀性洗涤剂、医院垃圾、过期药品、含辐射性废弃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4、最常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1)
、垃圾焚烧处理
(2)
、垃圾卫生填埋
(3)
、废电池的特殊处理
五、变废为宝
引导:垃圾一无是处?只能烧掉,埋掉吗? 讨论:垃圾有哪些用处?
(1)
、焚烧发电技术
(2)
、垃圾生产沼气
(3)
、废弃塑料的回收
(4)、废弃物制作工艺品
思考: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垃圾它并不是一无是处,用一句话概括,它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近年来,各大城市又加强了垃圾分类减量的推进力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北京于2009年,基于《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试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场、公园、农贸市场、度假村和居民小区等8类试点单位制定了细化标准。
广州市政府讨论通过《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自2011年4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类率先在广州市、区(县级市)、街党政机关、16条街、6个社区、1500所中小学校和万科集团、保利集团管辖住宅小区及岭南集团属下的宾馆、酒店和商场等区域开展先行试点。
上海在经历1995年和2007年垃圾的二分类、四分类之后又于2011实施“2+3”垃圾分类法,即垃圾先被分为干湿2大类,然后再将干垃圾细分为玻璃、旧衣服和其他垃圾3类。同时,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类”、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绿色账户”的分类宣传活动和2011年开始的“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来实现其分类减量目标。
主要的经济激励措施
目前各城市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经济激励,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市区两级给予更多的财力投入。以北京为例,2010年市级层面的投入标准为400元/户,各区县、街乡也配套相应资金,如朝阳区为每个试点街乡配套启动资金30万元,并按照每户15元的标准对街道队伍、评比奖励等进行补贴。上海各区县在垃圾分类减量的试点中平均以试点居民300元/户的标准给予区县财政上的支持。2010年广州市投入2625万元,各区共投入1586万元,配置了2.6万多个生活垃圾分类容器,新建了大田山填埋场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制沼气生产基地,饮料软包装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二是制度创新,加大对分类减量居民的奖励力度。如北京市政府设立垃圾分类推进专项奖励经费,对垃圾分类业绩突出的社区和街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垃圾分类达标的家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物业收费补贴,同时建立家庭环保积分卡,达到一定积分的家庭可换购景点门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上海则实施绿色账户,对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
三是增加处罚规定。北京和广州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不同程度的罚款。如北京对个人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四是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利用市场手段推进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上海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社区分类投入组织与完善,推动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的废物流链的物质链、价值链与产业链的联动。
此外,在制定垃圾处理终端计量收费方法时,一些城市的市环卫管理部门设计了减量的激励机制。如广州市规定,垃圾处理费以区为单位,对每个区的垃圾年排放量进行限制,超标区县将按照比例或加倍多缴纳一定的处置费用,将末端的处理经费投向垃圾分类前端,依据减量程度给予奖励。
上海市发改委也出台区县垃圾处置的环境补偿办法,对区县实际产生的垃圾量征收相应的环境补偿费,专款专用于垃圾处置企业所在地的环境治理。
存在哪些问题
可以说,在垃圾分类减量的实践中,经济激励手段已得到具体应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比如,政府尽管出台了奖罚分明的强制性分类制度,但如何实施还面临着管理对象众多、分散、监管成本高的难题。
再如,已有的对居民个人的经济激励还局限于分类行为的奖励,缺乏与垃圾分类质量与数量的挂钩。发达国家随袋征收垃圾费制度有效地激励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行为,促进了垃圾的减量。居民对垃圾分类越细,不可回收垃圾越少,付费越少,有效地激励了居民对垃圾的分类,越来越多市民开始自觉分类。相较之下,我国居民生活垃圾的按月收费(北京、广州)和不收费(上海)均不利于居民在源头上的垃圾分类与减量。
政府给予餐厨垃圾、碎玻璃、旧织物等废物回收再利用企业不同的补贴,但由于各类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市场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补贴制度存在部分失灵情况,尚需建立与数量质量挂钩的财政转移支付或建立资源回收基金,负责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未来垃圾分类减量的具体安排
针对当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未来垃圾分类减量的具体安排,首先是建立促使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的财政拨款体系,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未来的财政拨款体系的优化需考虑到各环节减量的激励作用,对分类垃圾、减量化垃圾、增量垃圾和混合垃圾实施不同的财政拨款方式,将有助于垃圾收费制度的建立,实现垃圾减量与资源化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强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传导性。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对行为人的减量有促进作用,减得越多,激励越大;传导性是指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各环节均具有产生减量的激励,层层作用,实现全过程减量。
其中激励的源头来源于市对区的激励,然后沿着区环卫局---街道---居委会---居民;环卫局---环卫作业单位---小区物业---居民;区环卫局---环卫作业单位---单位垃圾产生企业;区环卫局---中转站---小压站,通过该发散性网络层层传递到各垃圾产生源头,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
其次,以小区、企业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质量的梯度价格制度,调动垃圾产生者的分类减量积极性。
我国城市需构建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垃圾阶梯收费制度。以小区和企业为单位,街道核算各小区和企业的基准垃圾量,对基准内的垃圾,根据其分类质量划分为几类,分别征收不同的收运处置费。如严格按要求分类的干湿垃圾免费收运;对不分类的实行收费制度;对超额垃圾按议价分别对分类和不分类垃圾征收不同的收运处置费。
此外,建立末端处置环境税费制度和资源化再利用的补贴制度,引导垃圾处置方式的转变。
比如,征收末端处置环境税费制度。市政府可通过调节该税费标准,引导、激励各区县采取措施,朝着政府既定的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变。另外,扶持资源化再利用企业的发展。如对回收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资质管理,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规范、提升此类企业的作业水平;对市内居民专项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实行特许经营,给予贷款担保等融资支持等。
更关键的是,加强垃圾分类的地方立法,强化对各主体垃圾减量的法律强制。
自5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方面可解决上海垃圾分类方面的地方立法问题,另一方面,在生活垃圾的具体类比上,也有了较大进步。
《办法》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不同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要求,同时明确了垃圾分类基本标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四类;规定住宅小区、单位办公生产场所以及公共场所等三类区域也将根据不同特点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将通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措施等途径改变和规范垃圾收集行为,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作为生活垃圾责任主体之一的居民,《办法》中只是模糊界定了其权责,规定“个人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监管和基础设施等相关的软硬件也同时进行。反观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在垃圾分类领域作了不少尝试,但收效不太大。
溯其源头,在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大部分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曾有学者对此作过调查,发现约八成的居民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且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较低。
观念的变化,要从细致的措施入手,一步步推进。收费和罚款未必是唯一良方。
国外发达国家垃圾收费制度的实施经验表明,垃圾收费制度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垃圾减量,之所以出台垃圾收费制度,根本目的还在于明确垃圾产生者的责任以及为垃圾收运处置提供部分经费。
经济激励或许是一个较为可行有效的办法。
实际上,纵观上海垃圾分类减量的历程,经济激励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最初的经济激励主要为驱动再生资源公司积极介入的垃圾收费制度与市场激励,2011年又凭借“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我先行”政府实事工程,出台实施了面向居民的经济激励措施。
比如,小区保洁员的激励。在上海试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中,小区保洁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分类投放的比重约在20%~30%之间,进入小区垃圾箱房后,保洁员再二次分拣,将玻璃、旧衣服、湿垃圾分类投放。经过保洁员的分拣,小区垃圾的分拣率达到90%左右。
再比如,对居委会及“四大员”的补贴。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宣传、动员、培训与监管主要是由居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的,居委会通过指导员、宣传员、分拣员和督导员完成相应的工作。为此,给予“四大员”不同程度的补贴,等等。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67-05
1 引言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离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欧美发达国家与国内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带来的启示: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锦江区等9区6县,代管4个县级市。2014年末,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04.1 km2,常住人口1442.8万人。1952年9月1日,正式获批为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成都市已将垃圾分类的工作提上了日程。笔者对成都市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改善已有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此外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到居民对于成都市垃圾分类现状的认识情况。在分析国外成功处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成都市垃圾分类实施的建议。
2 成都市垃圾分类的现状
2.1 成都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
目前,成都市生活垃圾基本上采用的是混合收集的方式。居民将生活垃圾装袋后投放到垃圾桶(箱)内,由人力车送往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房;运输上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压缩式运输方式,压缩式运输可节约运输费用,也为垃圾的卫生填埋带来便利。可回收物的含量逐年上升,若将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瓶等可回收再生资源混入垃圾中,不对其回收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混合收集增大了生活垃圾的运输量,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不利于垃圾的后期处理。相对于混合收集,分类收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是实现垃圾三化的必须方法。
2.2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成都市区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处置,其他县级市、县的处置方式见表1[1]。从表1可见,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欠佳,处理方式单一,主要为填埋处置,现有的简单的垃圾填埋场或堆放场大多已趋于饱和,填埋方式也未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对周围的大气、水和居民生活带来污染。随着垃圾产量的逐年增加,当更多的填埋场再次达到饱和时,必须寻找新的场地销纳垃圾。因此,仅靠单一的填埋处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2.3 生活垃圾的组成现状
2013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约4835 t/d,较上年增长3.3%,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⒃龀さ皆7200 t/d。据生活垃圾监测资料,近4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具体组成如表2所示。
从垃圾组成来看,近几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以厨余类为主,占生活垃圾组成的50%~70%,其次是纸类和橡塑类,占生活垃圾组成的17%~22%,余下的金属类、玻璃类、灰土类等大致占12%~20%;从垃圾可燃性来看,近年来灰土、砖瓦、玻璃、金属等不可燃物占生活垃圾组成约5%~10%,呈缓慢增加的趋势[2]。
从垃圾回收的角度看,尽管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纸类、橡塑类、纺织类、玻璃类、金属类”的比例大致在20%左右,但其中真正适宜回收利用的比例不超过10%,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日常生活产生的回收价值较高的绝大多数可回收物(如纸板、纸盒、塑料瓶等)经过保洁人员、拾荒人员、废品收购人员的分拣分流,已进入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而实际进入环卫收运体系的大多是已无回收价值或回收价值较低的废品(如餐巾纸、厕纸、碎玻璃等);②部分混入环卫收运体系的可回收物受到高含水率的生活垃圾污染,可回收价值较低。
2.4 前端分类投放情况
2.4.1 分类方式
青羊、武侯、成华和高新区主要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锦江区按照生活垃圾能否回收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将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都归为不可回收垃圾;金牛区按垃圾的含水率高低将生活垃圾分为“干、湿”两类,将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归为干垃圾,将餐厨垃圾归为湿垃圾。
2.4.2 设施设备配置
各试点小区主要配备了塑料垃圾桶作为分类收集容器,桶身印有收集的垃圾类型名称,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分类垃圾桶一般设置在楼栋单元门口或小区道路交汇处,主要由试点小区物业公司负责安装和管理维护。但由于资金投入和小区面积的不同,各试点小区分类垃圾桶设置数量差异较大,而垃圾桶颜色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推广。除了普通塑料垃圾桶外,武侯区还在试点小区安装了地埋式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在锦江区的分类试点小区中成都市绿色地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地球)安装了可回收物专用收集箱,并向住户发放垃圾袋和二维码,首次将信息化产品用于垃圾分类活动。
一些分类试点小区还设置了二次分拣房,用于对分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但由于二次分拣的指导理念有误,分拣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周边住户,目前绝大多数二次分拣房均已废弃或另作他用。
2.4.3 二次分拣
二次分拣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包括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混杂的垃圾中分拣出特定大类垃圾,如拾荒人员从垃圾桶或果屑箱内将可回收物拣出,又如小区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时会自发地拣出垃圾桶内混杂的可回收物,这是分类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对同一大类的垃圾进行细分,如将混杂回收的再生资源再按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纸类等细类拣出分类,甚至回收加工企业还会按金属类型、塑料原料类型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这是分类的提升。除锦江区绿色地球公司外,中心城区大部分试点小区的二次分拣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
3 调查问卷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
调查人群为居住在成都的市民,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围绕着调查的主旨,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居民对于自身的垃圾分类意识及实际行动;
②居民对于成都市的环境、垃圾分类现状的认识;
③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推行不顺利的看法及对垃圾分类的建议。
3.2 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1)有效回收问卷100份,但是由于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可能老年人人数不多。
(2)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
近年我国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和立法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各级政府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投入,使得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认知度较高。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垃圾分类迫切性的居民占76%,而其中只有40% 的居民会经常或每次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仅靠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很难再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行为习惯;
②多数家庭仅通过一个垃圾塑料袋储存家庭生活垃圾,客观导致只能将垃圾投入到一个垃圾桶里;
③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问及对垃圾分类的建议时,多数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及分类知识的普及,可见居民都在处于被动的等待政府采取措施才能进行垃圾分类的状态。其实成都市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从前已有了显著的进步,关键是市民意识的进步并未跟上设施的建设进步,举个例子:很多垃圾桶有垃圾分类的标识可是市民并没有主动的将垃圾分类投放。
4 走访垃圾分类居民示范点双流胜利镇
此次走访时间是2016年7月10日,地点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胜利镇街区,它是成都市垃圾分类示范点中的一个。
4.1 垃圾分类设施
垃圾分类箱与平时所见的垃圾箱不同的有以下几点。
(1)有的垃圾桶是三桶一体,比两桶一体的多了有害垃圾的分类桶。
(2)在最常见的两桶一体的垃圾箱上,除了文字还有图示表明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其他垃圾。
(3)有只提供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的垃圾桶。
(4)垃圾回收站负责到人,工作人员的名字及照片贴在回收站外,利于监督。
4.2 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
总体来说,胜利镇街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的配套设施建设的非常完善,可见政府的投入资金很大,且垃圾分类机构管理的很有效。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仍发现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未按垃圾分类来做,仍是垃圾入桶,但未分类,即未从居民家开始分类,垃圾的源头未分类。可见:
①群众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政府对垃圾分类宣传的不够全面、深入。
②更有群众觉得垃圾分类的事情应该是当地环卫部门的事,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只是按照政策来做。体现出了不够主动,处于被动接受,未能深刻领会垃圾分类对于当地环境及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 国外成功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
5.1 德国
德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的很多方法值得学习[3]。德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如《废弃物处理法》、《废物分类包装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处理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并强化配套相关实施条例。德国从垃圾回收到循环应用主要还是通过私营回收公司。由于法规严密,执行到位,德国政府通过垃圾分类有效地达到大量有用垃圾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加之财政政策的支持,使得参与其中的私营公司盈利颇丰,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比如在汉堡,每年年初,地方主管机构都会将新一年的“垃圾清运时间表”和“垃圾分类说明”挨家挨户地投到各家的信箱,以方便居民遵照执行。每个生活社区设置专门的轻型包装物回收箱,还有三个成套的专门收旧玻璃的回收桶: 分别收集透明、褐色、绿色的玻璃瓶罐。通常在每个小区也设立专门的收集箱。居民还可以按时间表的规定时间将旧纸捆扎好摆放在自己家附近的街道边,回收公司会及时收取,一般每月1~2次。对金属易拉罐和一次性饮料瓶等回收率较低的容器,实行押金制度。
德国的垃圾回收、运输、处理都由私人企业承担,一般按垃圾桶容积和垃圾类型向居民家庭收取垃圾处理费。如果未按垃圾桶类型投放对应的垃圾且未限期整改的,清洁公司就会直接撤走原有垃圾桶,换上一种高规格的垃圾桶,提高收取的垃圾处理费,从而加重整个小区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所以一旦乱倒垃圾,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
德国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了分类体系的正常运转,其法规体现了几个主要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污染者付费,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共同承担的原则;合作的原则。对于不按要求乱倒垃圾的情况,会通过提高收费等手段进行惩罚。
德国在垃圾处理上体现了一个先进的理念。首先推行清洁生产、产生废物少的产品;其次对不可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应以无害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如德国许多城市都有跳蚤市场供人们交易二手物品,回收纸类、塑料等原料;第三对于那些无法再利用的,通过焚烧处理回收热能,焚烧残渣进行卫生填埋。
德国许多城市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大件家具、家用电器等,政府每年年初会将收集的时间安排等分发到每个家庭;德国人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和指导,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了一种社会常识,而邻居、房东等也会指导新来的家庭如何进行分类。
5.2 日本
虽然各个地区的分类方法有所区别,但是大体上可分为可燃资源垃圾、不可燃资源垃圾、大件垃圾、一般垃圾。这几类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细分。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为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为三类丢弃。
东京市共有 23 个特别区,每个区的政府官网上都附有垃圾分类表,按照假名五十音图的顺序对垃圾进行逐一分类,总共可分为 14 类,分别是容器包装塑料类、可燃垃圾、金属陶器玻璃类垃圾、粗大垃圾 ( 长度超过 30cm 的家具、寝具、电器产品、自行车等) 、罐装类、瓶装类、打印机墨盒类、摩托车类、废纸、干电池、喷雾器罐、液化氧气罐、白色托盘、塑料瓶和不可回收类 ( 这一部分要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
另外,垃圾的回收也是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的,住宅区管理人员给市民发放的日历中都有明确的标记。比如说新宿区在周二和周五是可燃垃圾的排放日,周四和周六分别为可回收垃圾 ( 资源垃圾) 和金属陶器玻璃类垃圾的投放日,而且必须在 8∶00前,其它日期和时间不可回收。
除了一些特定的公共场所,日本的街道上一般是看不到垃圾桶的,垃圾全部要带回家自己处理,而垃圾分类的时间限制又迫使民众养成一个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如果错过了某一N垃圾的投放时间,就要等到下一周,久而久之家里的垃圾便会堆积如山。这是日本政府为了保持街道清洁而采取的一项强硬措施,效果显而易见。
在日本,丢垃圾都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很多丢弃充满了感人的细节。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 丢弃的废电器,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 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 “我是不要的”; 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空干、清洗干净后扔掉的; 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 用过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孔,防止出现爆炸现象。
综上所述,德国和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经验可归纳为:①建立以“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回收处置”为核心理念的垃圾分类管理和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②按照计类计量收费和产生者付费的原则收取垃圾处理服务费,通过经济利益来激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活动;③完善的法规体系和高效的监督执法有效地约束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处置及居民付费等行为;④通过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使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共识和生活常识;⑤分类方式和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6 建议
6.1 加快政策法规制定
加快《成都市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章,以法律规章的强制性保障分类工作的长期有效性,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各个环节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奖罚分明,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和规定的行为进行有力的惩罚,从而起到提醒以及制止这类行为的作用;对于严格遵守规定的行为的企业、个人进行鼓励,从而起到激励公众的作用。在如何对居民进行激励的措施上,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借鉴其他地区或者外国的成功经验。例如在巴西的部分城市,当地政府为了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制定了用可回收垃圾换取食物或其他日常用品的措施,通过这种激励的措施来加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制定并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激励政策,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大财税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先给予专项资金、土地、能源等方面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回收处置”工作,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设立和完善财政补贴机制,研究低值可回收物、家用废旧电器和有害垃圾等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补贴机制。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分类盛放和投放生活垃圾,鼓励对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推动分类积分兑换体系建设,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表现杰出的单位、家庭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6.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转运站改造、社区回收网点、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将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设施、垃圾转运站点、垃圾分选场地等纳入公建配套项目优先保障建设用地供应,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生活垃圾溯源跟踪能力建设。
6.3 简化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这样可以加深阅读者的印象,也让阅读者更易接受; 也可以制定政策让企业在其生产的商品包装上表明其所属的垃圾种类,如在牛奶盒上标注 “可回收物”字样,这样做可以让消费者更乐于实行垃圾分类。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级学校大力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也可以建立环境博物馆p环境保护体验馆之类的场所,从多方面普及环保知识,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6.4 合理布局和设置垃圾箱
应增加垃圾桶个数,特别是在居民区,可设置每栋楼专有的垃圾桶。其次,目前我国垃圾箱仅仅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借鉴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可以将可收回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6.5 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垃圾处理资本行业已初步培育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与运营、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与运营、垃圾收运等几大市场。我国应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改进以配合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化。
6.6 发挥行业专业优势
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的包装行业、再生资源行业、环境卫生行业、固废处理行业、物业管理等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开展行业自律和培训,建立行业标准,推进本行业涉及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方面的工作开展。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专业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涉及的专业问题。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薛丹丹,刘 丹,杨 敏,等. 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8(11):100~102.
[2]成都市市管委.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处置体系报告[EB/OL].[2015-06-24].http://.
[3]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透视国外垃圾分类[J].北京观察,2009(4).
[4]陈兰芳,吴 刚,张 燕,等. 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 生态经济,2012(2):142~145.
[5]陈冰花,井宝莉,左玉辉. 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J]. 重庆环境科学,2001(5):49~52.
[6]彭少洪,卢舒麒,黄运凤,等.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以南华西街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2011(4):15~17.
[7]张宏艳,刘晓淳.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调查问卷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395~398.[HT]
[8]陈少玲,王彤彤,洪斐佳,等. 北京市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调研及解决方案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4):101~102.
[9]张发闯.成都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处理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41(2):27~29.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资渠道单一,缺少必要的设施建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有一部分城市已经受到生活垃圾的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已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出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出路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发展迅猛,城市数量已达近700座,其中90%为中小城市。这些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许多中小城市的近郊到处堆满垃圾,“垃圾围城”的态势相当严峻。如何处理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质,最终实现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需要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2001年全国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4173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211%,垃圾年处理量7835万吨,处理率达到5812%。1998年以来,全国环保资金投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就投资131亿元,建成了147座垃圾处理场。四川广汉市于1996年7月建成一座现代化垃圾处理工厂,垃圾处理已突破了堆肥、填埋、焚烧的传统模式,通过垃圾筛分、焚烧取热、发酵、无害化处理等过程,最后与氮、磷、钾肥混合制成颗粒复合肥,同时回收废塑料作为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将一度令人发愁的城市垃圾重新带入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之中来,两年多来,每天平均处理生活垃圾100吨到150吨,处理率达100%,利用率98%,基本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广汉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确定为在我国实施的“21世纪议程能力建设项目”之一。虽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我们对这个问题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历史欠帐太多,加上社会经济各方面原因,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一)从源头抓起,实现垃圾减量化
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垃圾减量化。减量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采取限制垃圾产生的相关政策,如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净菜上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使用清洁燃料、改变生活方式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二)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等环节,要形成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全过程管理的良性循环系统,减少垃圾填埋量。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市民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结合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等措施,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建立公众举报监督热线,设立垃圾监督员,由社区居民自治团体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管理,逐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四)制订城市垃圾处理监督管理条例
明确城市垃圾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以及责任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等。使垃圾处理企业和监督部门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不按国家的技术规范处理垃圾,或处理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处理要求时,垃圾处理企业不但得不到垃圾处理费,还应被罚款。造成严重环境危害的还应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这样把垃圾处理行为和监督管理行为均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综合处理
所谓综合处理,就是将堆肥、焚烧、填埋三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成一体的垃圾处理方式。该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先将垃圾进行初步筛分,去除其中的灰分或不可堆肥的无机质用做填埋或生产建材;然后对筛上物进行严格的分拣,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机质运至发酵仓进行高温堆肥,可燃物运去焚烧,焚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于堆肥的烘干和复合肥的造粒,实现这种思路的措施就是建造垃圾综合处理厂。可见垃圾综合处理是集中了填埋、焚烧和堆肥的优点的一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它解决了各单一处理的缺点。与单纯焚烧处理方式相比,综合处理由于焚烧量减少使得焚烧方便,二次污染少,焚烧设备寿命长;与单纯堆肥处理方式相比,采用综合处理后堆肥的垃圾成分得到了合理控制,使肥质有了良好的保证,所以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大大高于单一处理方式。
(六)新型垃圾处理技术
新型垃圾处理技术有热解技术、气化熔融焚烧技术及气化熔融制气技术、垃圾衍生燃料(RDF)、蚯蚓分解等。热解又称为热裂解,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热源切断大分子量的有机物、碳氢化合物,使之转变为含碳数更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过程,经冷凝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资源化的角度看,热解比焚烧有利:由于热解温度相对较低,气体生成量仅占焚烧法的几分之一。故只需小型气体处理设备。热解时的温度、反应时间、加热速度、反应气氛和原料组成是影响气体、液体和碳的混合物产率的主要因素。英国利用高温热解原理,将有机垃圾、废塑废胶、下水道污泥放入反应炉,然后在无氧条件下加热到700~800e高温,分解为可燃气体,使垃圾中89%的能量转化为燃气。与填埋、堆肥、焚烧等方法相比,城市垃圾热解具有资源回收率高、二次污染小、占地面积少、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尤其是投资费用较焚烧大幅度降低,约为焚烧的1/3,热解焚烧炉是一种较为适应我国中小城市垃圾处理的焚烧技术。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垃圾的处理,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个普遍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把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迅速的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尽可能的加以合理利用,那就很难解决好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问题,垃圾就会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姚瑞珍,康西,叶繁,赵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6).
[2]高秀花,潘玉玲,李海明,丛丽娟.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思考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 2005(03).
关键词: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在广大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公害之一,不仅污染环境,吞噬耕地,而且严重危害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净化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为:(1)垃圾数量和种类随农村发展发生转变,成分多样化、复杂化;(2)农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污染河流、池塘清水;(3)农村普遍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生活垃圾乱丢乱放,占用道路或农田土地,农村垃圾收集大多处于“三无”(无管理部门、无经费投入、无保洁队伍)状态。同时,东北寒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需要针对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管理制定有效方案。本文结合“十二五”科科技支撑课题(俨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内容,对样本乡镇划分为四个调研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以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处理方式、分布,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为调研指标,旨为进一步实现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化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调研区域
分别选取旅游业发达、林矿资源丰富、养殖业以及耕种为主的典型东北严寒地区7乡7村为样本,如表1所示。调研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
1.2 调研内容
调研采取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分别对一般性的村镇进行调研,也对现状及基础较好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内容为: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分布、现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
2.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区域的气候和地域特点
本文所调研的地区多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3.4℃,年有效积温为2789℃,年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雨量524毫米。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夏季炎热湿润多雨,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O~C,南部地区2-4℃。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平均气温-15℃~-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调研地区的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粮食产量高,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
2.2 现状分析
2.2.1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特点
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成分总体特点表现为: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成分日趋复杂。较城市相比,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低,收运难度大,清理过程简单。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户内外都有较高的消纳能力。较其他地区农村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广大农村冬季必须烧火取暖,该时期的生活垃圾以灰分、渣土为主,其他废弃的生活垃圾在低温下很容易堆积冻成一体,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2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日渐成熟。农村的生活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组成直接或间接受到人均收入、燃料结构和家庭畜禽养殖状况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近2亿t,东北地区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kg/天。根据我们实际对严寒地区7个典型村镇进行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以厨余物和无机垃圾为主,经济发达,旅游业发达,人口较多的地区,垃圾排放量普遍较高,垃圾组成也较为复杂,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夏季果皮、蔬菜类有机垃圾量比其它季节多,冬季由于供暖需求导致煤渣的总量增加较大。
3.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垃圾常以自然随意堆放、无处理、无管理的形式存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多以焚烧、填埋为主,如表3所示,调研的7个村镇基本都是以焚烧或填埋为主要处理垃圾的方式。堆肥、厌氧发酵等垃圾“资源化”技术受温度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东北地区农村垃圾一般采用定点敞开式垃圾箱统一收集(表3),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资金缺乏导致广大农村缺少集中的专业垃圾回收站,垃圾箱数目少,平均每20-30户共用1个垃圾箱或垃圾堆放点,如图1-A,垃圾收集较难,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成为垃圾最常堆放的地方,阻碍交通,污染河流;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的逐年增加,垃圾组成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变化趋势。垃圾收集基本上是无分类、混合式收集,进而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户用厕所形式一般为旱厕,如表3结果显示,调研7个样本村中,只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三陵乡的厕所是水厕形式,其余6个村屯中的厕所都是旱厕形式。零散村屯的户用旱厕采取自生自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处置。有公共厕所的村屯,如黑龙江省铁力市朗乡镇的达里村,每2-3户共用一个简易的旱厕,见图1-B,垃圾、粪便等大量堆积在旱厕周围,无专门回收处理,化粪池呈现零散式分布、规模较小,导致粪便回收不及时,与垃圾混合一起;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倾倒在村附近河流中,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污染河流池塘;垃圾处理手段原始,处理方法不科学,以朗乡镇的达里村为例,生活垃圾平均占地
面积可达600m2,不仅占用了土地,也影响了环境。目前,东北寒区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仅影响村容,也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原始粗放的焚烧或者填埋处理给农村居民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填埋时一些不可分解或有害物质长期埋于地下,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河道等。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户用沼气池因垃圾堆肥、厌氧消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投入使用,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4.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农村垃圾清理体系,结合东北地区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省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功典例,提出北方寒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如下,见图2所示: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陵村为例:以农户为单位,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优先对生活垃圾就地消纳,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垃圾回收站,对金属、纸类、橡胶等有偿回收,提高农民分类积极性;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利用木材、煤炭等取暖产生大量炉灰,可直接还田;有条件的乡村建立饲料厂,回收餐厨垃圾制饲料,其他地区可作为堆肥及沼气工程原材料;根据人口分布,修建垃圾堆肥点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堆肥点用于易腐有机垃圾的堆肥,由相应的保洁员经过培训后负责堆肥的运行管理,针对冬季寒冷特点,可利用耐低温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处理体系,加快有机垃圾转化进程。对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地区,采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乡村农家肥生产而非城市垃圾产业化处理。在该处理模式下,核心是生活垃圾堆肥,焚烧处理是辅助的处理技术。在该处理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从居民开始,统一人工分类收集运输,最终通过堆肥及焚烧填埋处理达到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