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高中生心理疏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心理疏导

第1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分析 心理疏导

一、提出问题

苦教苦学、团结拼搏是高三师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然而在单招单考招生比例扩大的大好形势下,同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校高三教学面临新的问题。

首先,高三学习氛围整体淡化。在相同管理模式下,班级良好学习氛围很难形成,中途转实习人数有所增多,违纪现象明显增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在校园中的使用日益增多,上课聊QQ、发短信、刷微博、看小说、浏览网页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对高三学生,手机不正当使用不但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0和2011学年,笔者均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在接班初时,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升入高三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主要设有 “你为什么读高三?”“你认为高三生活是怎样的?”“你做好了高三学习的思想准备了吗?”“高三的目标是什么?”“你有理想中的大学吗?”几个问题。通过两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迫于家长压力升入高三学习的学生由10%上升到25%;认为高职院校无好坏,考上就行的学生由61%上升到89%。并且,在两年的调查中,仅一人有自己理想的大学。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升学要求逐年升温,如果有机会升学,家长会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但被迫升入高三的中职学生,往往心中充满犹豫,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纠结、苦恼、烦躁。同时,由于近两年分数线降低,升学率增高,使学生对高考的崇尚感逐渐缺失,升入高三学习,并不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松懈。

另外,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弱势,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宣传力度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往往被忽略。因此中职学生往往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少之又少,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名校和热门专业充满向往,学习目标明确。这也是中职学生学习缺少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中职学生很容易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中职学生缺乏对事物正确、理性的认识,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交友不善”是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诱因,而“高职院校无好坏”“读了高职也一样找不到工作”等“旁人意见”则大大动摇了学生的心志。

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学生在高三学习过程中出现松散、精力不集中、烦躁、违纪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作为高三教师要去关注学生心理,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观。

三、心理疏导策略与实践方法

学生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的过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正视、感受、理解学生心理,同时抓住学生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调整心态,集中精力,顺利完成高三紧张的学习过程。

1.抢占先机,先入为主

开学初,是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升入高三后存在观望心理,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案例1:李同学是一个外表文气、老实的男孩,但每次教师走出教室,他便会马上活跃起来,成为班级的舆论中心。他话很少,从不与老师顶撞,但是回到教室时,却表现得比较随便。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李同学家境优越,虽然很聪明,却不肯用功学习,在寝室里,他在与同学的闲聊时表现得很自信,认为每个人都能考得上,只要上线,学校好坏无所谓,毕业后父母都会给他安排工作。

心理分析:和李同学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往往有好的初衷,却不肯付出努力。同时,这种思想很容易蔓延,动摇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就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之所以极力在同学中造成舆论,是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对此,教师的批评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应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来抵制消极的思想。

心理疏导:

班队活动课主题:《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我拼搏,我快乐》

活动目标:通过教师对几个问题的诠释向学生渗透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问题引导)

你如何看待这几个问题:

1.去年的分数线能说明什么?认清高考形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2.你选择高分还是低分。分数代表你的人生态度

3.你的人生谁来创造?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寄托于父母。

你看到别人在努力吗,从此刻行动起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活动实录:

李同学在整堂课中低着头不曾正视我的目光,不管今后他的表现如何,但能够肯定的是在他的心中,非常清楚“怎样才是积极的人生”。

对高三学生来说,教师要做的不是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而是必须要统一他们的学习观,努力拼搏,实现自我。因此,在班队活动课上,以教师的“讲”为主,从寓言到励志故事,到自己亲身经历,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让消极思想没有滋生的空间。

2.榜样的力量,为你导航

大学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对中职的高三学生来说,向往中更多的是迷茫。

案例2:小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智力上存在缺陷,因此生活非常窘迫,低保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小萍一直靠着亲属的支助读到了现在。钱是时常困扰小萍的一个问题。一天小萍对我说,她不想读书了,当然,生活上困难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考上了大学,她仍然看不到希望。

心理分析:和小萍有同样想法的孩子很多,认为“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反正是高职院校,没有好差之分”,因此他们的努力总会时常缺少动力。未来的事没有人知道,但读大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一个人的素质,为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心理疏导:

(1)教师要学会“吹牛”。大学生活浪漫、多彩,充满激情与梦想。把自己的大学故事讲给学生听,会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美好的愿望和憧憬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2)把榜样请进课堂。小磊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考入浙江警官学院。入学后,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学校指导员和政委的一致认可,被任命为“党干事”,负责对入党对象的考查和培养。目前小磊正积极去准备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

小包是班级中的尖子生,升入高三后就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目标,在成绩上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去年高职考中,以全省22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金融学院。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专升本,一直读到研究生。

……

把学哥学姐请进课堂,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真实感受,比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3.坚持需要方法

对中职学生来说,缺乏毅力是大多数学生性格中的弱点,在经过一段努力之后,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精神上的疲劳困扰着每一个学生。

案例3:王同学是成熟、稳重的男孩,升入高三以来,学习一直很努力。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自修,主动找老师来谈心,向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王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受朋友的影响,厌学,主动退学到社会上去工作,品尝了工作的艰辛后重返校园。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三这一年把知识补回来,考出理想的成绩。开学来,他每天努力地在学习,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近来早晨起床,感到浑身疼痛,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心理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心中非常苦恼。有些学生会把这些烦恼表现出来,有些学生会隐藏在心里深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极度厌学,无法挽回。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同时认识到努力的过程是艰苦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非因人而异。信心才是一个人前进的基础,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心理疏导:

【阶段一】你其实很优秀。

用真实的数据来证明以下观点:

(1)与往届学生入学成绩相对比 ,你的基础并不差;

(2)上届的入学成绩与高考成绩对比,成绩提高原因:题型固定、题目基础、反复的练习;

(4)分析单科成绩进步的幅度,成绩要想有提高,需有信心、勤学多问、复习巩固。

【阶段二】传授成功宝典。

(1)听课方法指导:

①精到。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且勿 “愁眉苦脸”;

②心到。克服注意力“走神”和漂移;

③眼到。眼跟教材,找到知识所在的位置;

④口到。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⑤耳到。根据教师思路专心听讲;

⑥手到。记录教师总结性的知识,没有听懂的问题。

(2)复习方法指导:

①跟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内容。

②跟考试。每次考试之前对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

③跟计划。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半个小时用于复习。

④跟感觉。有些知识要经过几遍或数十遍的复习才能掌握,且勿心急。

(3)自修课学习指导:

①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

②独立思考。有疑问,问老师。且勿互相研究。

【阶段三】这是为什么?

(1)不会做,解题慢,老出错,为什么?

(2)英语单词背不出,怎么办?

(3)作文怎样写才能不跑题?

除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述说和教师的倾听同样是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4.理解是沟通的最好良药

在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进步推波助澜。

案例4:小洁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同学,初中时曾在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家中父母感情不和,吵架是家常便饭,几次提出离婚,都在亲朋好友的劝解中暂时告一段落。回到家,面对父母的争吵,她经常头痛难忍。生活的经历使她内心变得很脆弱,但外表却表现得越来越强势。说话强硬、易怒,慢慢地与寝室里的同学形成对立。在班级中为了一句话便和小菲大打出手。在老师对打架事件的调解中,表现得非常无所谓,对同学不依不饶。

心理分析:其实害怕受伤的心理使她变得非常敏感,失去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智。而她的内心极其需要关怀和爱护。她需要别人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她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其他同学了解她性格方面的优点,为她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心理疏导:

面对小洁的不依不饶,笔者只能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寻找突破口。

教师:“如果其他同学用这样的话来说你,你会不会生气?”

小菲低下头,不回答。

教师:“你觉得看不惯小洁,不喜欢小洁,为什么?”

小菲:“我不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好像在命令谁,不听人家解释。”

教师:“你们现在对朋友的认识都太片面了,都只看到表面,不管你们俩人以后会不会成为好朋友,但你一定也能感受到,小洁最大的优点就是真诚,只要别人对她好,她会百倍千倍地返还给别人。你认为是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朋友吗?”

说到这里,在一旁的小洁一下子痛哭了起来,泣不成声。小菲见小洁如此伤心,眼睛也湿润了。

教师:“但小洁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人产生敌意。尽管你是无意的。”

小洁不再反驳,低着头哭泣。

教师:“你有漂亮、清秀的面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善良,做事没有私心,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其实也很温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老师了解你,但你不能要求别人都了解你。对不对?”

小洁点一点头。

……

教师不能惧怕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大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内心的烦躁、苦闷往往会通过过激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批评;需要的是关怀,而不是苛责。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的思想上也同样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高三年级应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高职考,了解学生将会出现的影响学习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并希望家长的配合为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第2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一、学生读文科的心理分析

1.喜欢文科型。这种学生学习文科是自己兴趣使然,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他们觉得从阅读文科材料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在平时的言谈中、写作中运用这些内容,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这些同学还真有些欧阳修的那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浪漫与潇洒。他们将自己的志趣和今后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使得学习文科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充满快乐的一件趣事。这些同学大多学习生活很充实、富有激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一种最佳的学“文”心理状态。

2.读不好理科可以转读文科的思想。这部分学生在高一阶段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得较糟糕。在文理分班之前他们就有这种想法:学不好这些学科没关系,反正还可以转学文科――文科简单,几个中国字还不认识?而且记性也还不错,到时候读读背背就得了。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想法。没有学好理科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文科的内容吗?这是一种幼稚的心理。你问问自己为什么没能学好那些学科。

3.因畏难而志向不定,左右摇摆,盲目跟从。有这样一些学生,自己选择了学“文”,开始也有些兴趣。但过几天,觉得文科难学,太枯燥,没学头。再看看自己的好同学选择了学“理”,便转而也去学“理”。没学几天,又觉得学“理”太难懂,抑或是觉得理科最终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于是又想回来学“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往往弄得自己到底应学“理”还是学“文”也不知道了,整天在想着学“理”好还是学“文”好,学习也因此落了下来。学“理”的部分同学也是一样。

4、觉得文科今后就业面较窄而放弃学“文”。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往往受家长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文科今后较难找到工作,于是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学“理”,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志趣倾向。我要说强扭的瓜不甜。选择合适的才是最正确的。要说就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才,还愁找不到工作。当今社会不会辜负有才人。眼光放远一点,学好学精才是真。

二、文科学生学习的心理误区

1.放弃型。某些同学见自己某门或某几门学科落伍了,就感到大势已去,升学无望,于是心灰意冷,产生一种放弃的念头。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总结得失,得过且过。

2.得意型。有部分同学(学习较好的同学里面有这么几个,学习还未见好的同学里面也有这么几个),认为文科学习比较轻松,加上班主任比较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就错误地认为可以在班主任面前随随便便,自修课可以自由进出。这种坏习惯、自以为是的作风波及他人,带坏整个班级,这是我们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3.迷惘型。这类同学各科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许曾经努力过,但由于成绩得不到较大改善,因而早已失去了信心。虽未算得上完全放弃学习,但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管怎么样,失去奋斗目标,那将是遗恨终生的事,各位同学如有这种情况,该警醒了。天上会掉馅饼的事是没有的,浅尝辄止的努力是没用的,必须要有大努力,才有大作为,大成绩。

4.情困型。被感情所困,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精力大多被情所累,不能集中心思,专注学习,成绩退步明显,又无心思挽回。自己深知不处理和解决此事,学习无法正常进行。然而这个年龄的在校学生又很难独立地处理好此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情感和学业两手空空。

三、文科生学习的心理疏导

1.首先做到心静不浮躁。文科要掌握的概念很多,大多数同学掌握几个名词概念尚感轻松,但掌握了十几个,几十个后,前后概念之间开始互相干扰。这时,就记不清这个名词该怎样解释,那个关系该如何理解了。面对还未掌握和熟记的成百上千个概念,很容易心生浮躁的情绪。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文科比理科难学,或文科学着没劲的错误感觉。学理科能在解题中体会到快乐,学文科能在理解记诵中学到语言中包含的广博知识。学“理”深邃,学“文”善言。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必须做到心静如水。这样,才能使学“理”想得深,学“文”理解得透、掌握得牢。

第3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音乐 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4年泰州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第29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就业乃至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都与日俱增,出了上述普遍现象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感情挫折、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乃至环境不适应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乃至极端事件经常发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心理弱势群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从这个层面上讲,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情感乃至生活体验的真实反应。事实上,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含义就是凭借声波的振动,来记载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最初的音乐就是起源于原始人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固然缺乏具体有效的情感指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情绪的一种强烈的表达和体验。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曾就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详细的研究,他发现,音乐不仅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而且还可以影响人类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现代医学和解剖学也证实,音乐可以让肌肉增加力量,快速而柔美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人和呼吸和脉搏,从而有效改变体内的血流速度和供氧量,从而让大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让精神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可以发现,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音乐不但能够消除很多不良的情绪,还能有效扩大良性体验对人的影响,从而改善和提高人的思维结构。也就是说,音乐本身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却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的情绪和思维进行引导和指引,最终达到与人类情绪沟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影响人类情绪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2.1新生的心理落差现象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高考发挥时常,加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失误,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最后接到的是高职院校的通知书,这部分相当多的学生,在报到之前就一直犹豫不决,但是最后考虑很多因素,最终来到学校报到,但是他们来到学校以后,尤其是与其他本科院校在师资、住宿乃至学校环境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心理落差极大,于是非常矛盾;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无法承担三本学费,所以来到学校之后,一方面比较自卑封闭,不愿意与昔日同学联系,在校内又因为家庭原因十分自卑,不愿和同学一起吃饭逛街,其中部分学生还对家长要自己申请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感到难为情;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对如何处理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感到十分矛盾。

2.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十分容易导致出现人际交往当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遭遇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之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迷茫和困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强势,所以虽然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还担任班干部等职务,但是往往因为个性太强,导致很多学生的排斥,上述问题如果不加干涉,极其容易导致校园极端事件的产生。

2.3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

大学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随机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这些学生产生极端不适应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信心的丧失。很多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的就业问题感到担忧,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方面不如本科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三、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对于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3.1音乐结合心里疏导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很多学校或者媒体总是把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是在学生本身。

首先,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对就业前景产生焦虑,即使学校和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还有部分学生,尤其是非热门专业的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种心态下,无论学校或者教师如何引导,都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次,由于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部分高职学生当中有所抬头,尤其是随着大学扩招,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就业无望,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无论是上述何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都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乃至学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途径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为学生建立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学校当中找到归属感,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的学生,采用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调节。

3.2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从年龄上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成年,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力,但是由于其心智不够成熟,而且由于现代社交手段的发达,导致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因为不成熟的恋爱观和感情观导致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与异往产生困难、乃至失恋,进而导致一系列感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要防范于未然,例如在新生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学之后,针对社会热点以及其他院校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恋爱导致的重大问题,以讲座形式教育学生进行正常异往,同时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以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形式,协助其处理情感问题,将很多恶性事情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一直流传着一种理论,那就是每个人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都在大脑当中被浓缩并且分门别类地存储在大脑当中,但是这些知识和生活经历需要都需要被开发和唤醒,但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负面信息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还会勾起很多学生不愉快的回忆,这些回忆长久累积,就会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在恰当时段在校园内播放旋律优美轻快、内容积极健康、歌颂友谊、热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头脑中的正面信息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唤醒,从而起到增进同学友谊,促进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唤醒。

四、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归根结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遵循与一般的心理治疗相同的原则,例如保密原则,交友原则等等,除此之外,由于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治疗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实践经验和调查结果,我们为音乐结合心理疏导总结了以下几条治疗原则。

4.1渐进原则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采用渐进性方式播放音乐,从音乐选择角度来看的,例如纾解悲伤情绪的音乐要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渐进播放,而且音量也要逐渐增大,从而让来访者在不知不觉当中适应这种心理疏导方式。

4.2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音乐,而是要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针对所播放的音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这是因为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音乐,而且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曲目的体验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首先要对不懂音乐的来访者进行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该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更要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向来访者解释音乐治疗的必要性。在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采用先让来访的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体会音乐意境,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心理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感受不做评价,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4.3重点时期重点监测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一和大三是一生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时期,进入大一之后,很多学生由过去的家庭生活,进入到集体生活,由过去生活上由父母照料转变为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心理危机;大三时期,由于即将走入社会,面临找工作以及升本的抉择,家长的期望以及找工作时候碰壁的挫折对于长期在学校生活中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因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大一现象”和“大三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人群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

五、结语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始终坚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为心理健康配备了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音乐治疗方面,学校更是应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工作方法的人性化,从而有效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亚楠,刘源,南云.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9卷,第一期,45-50

[2]林青.谈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受众的心理[J],大众文艺,理论研究・音乐,14-15

[3]杜豫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革新,2007(12):16 - 17

[4]马维东.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3- 64

第4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小结归纳 策略探究

课堂小结能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据此改进教学;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一般都重视新课的引入,导语的设计,而往往忽视课末小结。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谈一谈做法。

一、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在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高中数学教学“知识和能力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得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部分”也提出学生应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小结 ”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奠基的良方。它是整节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对教学总体思路最集中、明确、深刻的综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总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小结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巧妙新课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紧扣教学的中心,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巧妙、生动,力求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明确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这样让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才能够达到心中有数,知道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在何处,才能够重点回顾。

(二)提出问题,猜想设计

本环节既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启发引导,设计方案。本环节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在课后进行思考,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形成知识小结的内在动力。而猜想等的设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

(三)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在学生设计检验与自己假设有关的观察、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一定要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亲历探究。实验探究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要合理分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学生合理分工合作,然后根据学案和教师提示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或表格,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四)交流展示,归纳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关的探究中收集并整理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去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讨论、合作实验、合作探究,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各组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创新精神和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应用训练,总结反思

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训练题。引导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结论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这一环节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总结反思是全班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师生一齐总结。

(六)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引导

课堂小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归纳式、提问式、图表式、悬疑引申式。

1.为强化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采用归纳式课堂小结。简要故事型小结就是教师要根据板书把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等要素在内简要历史故事。教师举例后,要求学生予以模仿练习,最终学生要自己学会讲述同一类的“故事”。通过这种故事型小结,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新学的知识,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加准确、清晰、系统地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

2.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热情,可采用悬疑式,换句话就是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所谓探究型小结就是课堂小结教学一定要照顾到各个知识之间的前后连接。前后连接就是要把以前学到的老知识与刚新学到的知识相连接。所以,在小结最后要为下一新课埋下伏笔,为以后讲授的新知识内容提前创造教学氛围和意境。

第5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路径

受到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升学择业、学习状态以及家长和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旦不能及时做好疏导和调整,学生就极有可能陷入种种矛盾心理和困惑当中,出现焦虑、惶恐和不安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状态,更会对其他学生,乃至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和成长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思想认知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思想教育观,才能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首先,学校内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要从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视角出发,全面推行科学教育、素质教育,更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积蓄力量。一方面,学校内部要转变传统“应试至上”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落地执行;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择专业的教师转向负责此门学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保障正常的课时,杜绝其它学科教师兼职、高考学科占用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等现象发生。其次,学校内部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校长、教导处主任等,其个人思想、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建设的走向和发展规模。因此,从个人的视角来说,其也一定要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束缚,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安排时,一定要做到紧密布局、合理安排;在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和相关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加强投入、将项目和活动落实到实处。第三,高中的全体教职人员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很多语数外学科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频率,会大量占用其它看似不重要学科的课堂时间,这不仅导致原本应正常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有效保障,更会让这样一门必修学科形同虚设,起不到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每一名教职人员,都应转变思维、改变立场,打破原本观点当中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的观点,不占用课堂时间、不抢夺活动时间,支持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争取为其创设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

2打造新型关系,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需要构建良好而稳定的校园关系,这其中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构成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的基础。首先,很多学生由于自小便被灌输一种“高中阶段学习最重要”的观念,以至于整个高中阶段将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习上,不擅长和其他学生交流、也不擅长和老师沟通,长此以往便养成孤僻、自闭的性格,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从心灵上和情绪上予以安慰,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压力还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强烈的期望值,这促使学生在学习上一旦受挫和面对困境,往往会不知所措、情绪消沉,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展开沟通时,构建二者之间一种和谐的关系,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让他们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在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自己应该以“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很难在严肃和交流之间做好“平衡”。很多教师无法改变自己的既定“形象”,不愿意和学生交流,也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感受他们成长的处境和困惑,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教师要尝试着改变自己,尝试着激发学生的潜能,尝试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当中积极向上、释放能量,因为很多学生一直以来对教师的心态都是“敬畏”,唯恐说错了话、或表达不正确,被批评和指责,而这样一种不良心态的诞生,归根到底需要教师创设良好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

3加强校园宣传,优化心理疏导

不断加强校园内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展开,比如“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健康社团”等,这不仅可以形成学校内部良好而积极的教育氛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兴趣爱好的拓展。另一方面,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但在这个阶段,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中生往往会产生矛盾心理,需要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安然度过。所谓的心理疏导是指帮助学生,防止其出现心理偏差的手段和方法,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和目的,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疏导情境,让他们尝试着从生活中历经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让他们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有面对困境走出困境的胆识,这样,在他们面对真正的困难时,就不会不知所措,反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很多学生不愿意跟教师讲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很多教师也不会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展开交流,这自然是不利于双方构建良好学习和交流氛围的一种状态,相反的,教师需要学会倾听,学生需要敢于宿诉说,这样心理疏导才会有效果。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指向,更是维系校园内和谐氛围的生成、体现良好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有益于其健康成长、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和路径,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怀揣理想、怀抱积极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迎接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挑战。

作者:刘超杰 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前在全国各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层出不穷,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学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比较少,不同学校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活动缺乏依据,也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彭水县彭水一中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了解本校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苗族土家族自治彭水县彭水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为本次研究的究对象。高一学生共2280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95%,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共60 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5级记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一 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从表一数据来看,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占到了总学生的14.7%,而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66.7%,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18.9%,具有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

(二)各心理问题因子的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注:本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排序

从表二可以看出,就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敌对焦虑。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偏执、学习压力。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均衡、学习压力郁。较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面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以及情绪调节这两个因子。

三、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轻度心理问题疏通引导

调查显示该校轻度心理问题占了较大的比率。一般来说,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并没有及时对轻度心理问题加以疏通的话,可能会转变成中度心理问题和较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轻度心理问题的疏通,预防与矫治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品行。让学生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疏导和引导。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与心理疏导

女生普遍比较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快,相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应加强对女生进行抑郁情绪方面的专题心理疏导。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学生由于才从初中阶段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高中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学习压力较初中时期更重,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高一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学习压力疏解等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双方长期不能同时陪在自己身边,亦缺乏家庭的相应引导。学校应及时与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并在适应能力上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2]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

第7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应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第8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第9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1. 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其的理解

1.1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有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2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在理解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人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能力。第二,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也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高层次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的,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追求高层次的满足。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的,而是能在这些情况出现时做有效的自我调解,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2. 高中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大概所有的人都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高中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面对父母老师的期望,在考试临近时,心情极度紧张。比如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正常发挥正常考试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高中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统考,持久的,过度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有焦虑品质的高中生,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度困难情景作过高程度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2.2 抑郁症

抑郁症是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特征。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极易产生抑郁症。比如患有抑郁症的高中生,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长沉思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总往坏处想。自我评价能力下降。自觉活力降低,懒散乏力,精神不振,脑力迟钝,反应缓慢,对工作学习缺乏信心,社交活动减少,不愿主动与别人打交道,心境恶劣,烦躁易怒。

2.3 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突和疑虑。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是认知和性格方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心理可能出现很多内心矛盾和冲突,这极易形成强观念,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表现为反复持久的观念,思维,印象,也可以是冲突念头。

2.4 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高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高中生的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文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恰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有人格障碍的高中生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会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害怕丢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3. 解决对策

3.1 让高中生确立乐观,进取的人生目的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要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了理想,才能有积极的行动去实现理性。只有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经受起生活挫折和心理冲突,从而保持最佳的,最积极的心理状态。中学时代正是我们确立人生目的和抱负的关键时期,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打败,才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才有强大的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才会对干什么事都会充满着乐观和自信。

3.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高中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他们或者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者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阻碍高中生认识自己。因此。高中生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己,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误差。认识自己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实际情况来了解自己,还要通过从失败的经历中来正确认识自己,这些都是很好的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3.3 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

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针对个别的高中生,要根据高中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对待每个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是学校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高中生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