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与校园安全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8日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欠缺。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掌握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法律专业学生那样掌握得有深度和广度。但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来讲,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虽然可以通过法律基础课和专业法律课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专业课设置太多,挤占了相关法律课的课时;二是学生从就业的角度上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相关法律课重视不够,学习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法律知识水平,而是为了应对考试;三是相关法律课程中有关法律的知识虽然全面,但都过于笼统概括,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刻,对法律的认识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很难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欠缺。目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式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完之后,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护合法权利就慌了手脚。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最终造成比较的严重后果;有的学生在购物消费时不知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有的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等。这些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平时不注重维权权意识的培养;二是学校在学生权利维护方面缺少引导;三是社会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存在欠缺。因此,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
(三)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基于规则行为意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即使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都不关注,他们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另外,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这都非常容易使这些学生脱离法制的生存环境,产生错误的观点,对事务缺乏冷静、理智的判断,例如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能明确地作出判断,曾出现过大学生上当受骗误入传销组织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里法制宣传活动近乎冷淡;二是学生自身缺乏培养法制意识,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校疏于学生法制意识方面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少,甚至几乎为零。因此,帮助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因此,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来维护校园安全的对策
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环境。
(一)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为核心,是提高学生法律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靠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是难以达到让学生认识、接受和认同法律知识的,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能激发中高职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法律知识中。一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高职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根本保证。中高职学生法律情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及其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四是在教学手段上,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靠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是在课外多举办法律专题讲座。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就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讲座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疑难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安排学生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媒体播出的各类法制节目。例如,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道德观察》等法制栏目。
三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或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常识。
四是走出课堂,旁听审判,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讲解更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庭审过程中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环节,会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五是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使得法律的预测作用得以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
六是在普法宣传日,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等。这样,不但提高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对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作用。
(三)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创造条件。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因此学校要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让学生随时都能够了解自己,很好地进行解压和宣泄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有1/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等为主。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正确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法律修养。
(四)学校要为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提供和谐的内部环境。一个学校的法制状况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
一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学生手册》的制定,不仅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而且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这种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因违反校规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包括不发毕业证、开除、勒令退学等。学生被学校处分后觉得过于严厉,于是提讼,这说明随着学生和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学校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二是依法管理,逐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采取各种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管理者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管理者的法律责任,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从而确保学生法律权利和正当利益的实现。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奖学金的发放、优秀生的评选、贫困生的资助,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要照章办事,不能因人而异,做到有法必依。
[关键词]法制教育;和谐;中职校园
一、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现状和目标
(一)学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未来职业技术型人才,学生大多是在毕业的第一时间投身到社会工作岗位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往往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对于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加侧重。在课程开展中很容易忽略到学生的自身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学校对于法制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甚至在面对是非黑白时容易受教唆,造成犯罪。学校的法律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犯罪率逐渐低龄化。
(二)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中职学生在更多的学习自己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外,很大一部分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对于中学生相关的法律,如何举起法律的武器进行自身维权等相关知识,中职学生往往并不了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公民的违法犯罪率逐渐提高。在违法犯罪的公民中,中职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的学生是因为在校聚众斗殴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有的则是看好他人的昂贵物品,趁人不备偷走然后卖掉等等。可以看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法律知识的匮乏,道德底线的冲破等是导致最终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三)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道德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通过老师向学生传授法律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当面对危险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对于别人的诱导教唆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学校要联系社会共同对中职学生的法律教育进行大力的宣传,在积极的宣传倡导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在,中职学校和家长更重视知识跟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容易忽略中职学生的道德、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中职学生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对于一些事情的分辨还不够清楚,学校、家长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的培养
(一)国家转变法制教育观点,提高就业水平
对于目前我国犯罪公民的逐渐低龄化,国家转变对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的观点势在必行。国家对于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力度要加强,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扶持贫困学胡秋才,阳泉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生家庭,给予贫困学生社会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扶持,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降低贫困学生被诱导的可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使中职学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科目,增强学生职业法律意识
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中,中职学校担任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为青少年,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技术培养时应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比如,学校对于在校的中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课程,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下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不被蒙骗,不被唆教。课堂之余学校进行法律情景模拟,让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带领学生进行法律情景模拟,使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同时对于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法律知识的配合下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在社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
(三)社会联系中职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在学校开展法制课堂的同时,社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学校附近的当地社区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加强法律意识的倡导与宣传,使学生即使走出校门的时候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强化、提醒的作用。社会要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全力支持,配合学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法懂法。同时,对于学校周边的环境要采取净化措施,杜绝社会闲散人员对在校中职学生的教唆,降低中职学生的犯罪率。
(四)中职学生加强自身素质,提升道德底线
中职学生要明确学习法律知识的目标,使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变得自主化、积极化。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之余努力完善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可以更优秀、更突出。四、结语中职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教育离不开社会与国家的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支持,以便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完善有效,为社会输送职业技术过硬、法律意识强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构建和谐中职校园[J].内江科技,2010,31(6).
[2]张萍.加强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中等职业教育,2011(29).
七五普法学习心得体会一
通过认真学习七五普法,我深受启发和教育,对下一步普法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完成任务的信心更加振奋。积极深入学习宪法,公务员法等各部法律,要严格按照要求,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作为一名乡镇领导,我积极参与市县机关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践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务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乡镇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公务员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最后是自身建设的需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确保了学法的成效。作为一名领导,学法是用法的前提,但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我们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与乡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单人民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我们只有不断的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合理合法妥善的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才能使人民满意。
三、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了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参加相关学习,我感觉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应用,才能确保我们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行政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解放思想的安全保障。因为法律规范对人与社会的行为具有指引性,它指引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从理论上说,不坚持依法行政,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方向,近于空谈。从实践中看,不坚持依法行政,就有可能会导致我们行政机关公务员随心所欲、恣意妄行,会把实践引入误区,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确切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依法办事才是可行之道。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只有广大群众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治理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按照依法治理的要求,全段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就客观而迫切地要求广大群众特别是全体干部职工要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理的迫切要求。
站在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我们既深感自豪,又充满期待。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需要法治护航,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发挥职能作用,更需要具有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的全体人民为之奋斗。
七五普法学习心得体会二
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七五全民普法规划也同步启动了。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关键一程。这五年,无论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如何变化,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是毫无疑义的。
我们是最基层普法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宣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在就七五普法学习内容,体会如下:
一、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此次普法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了《教师法》、《食品安全法》《道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后,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本领,加强和同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规矩做人,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
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法治实践是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的最佳途径。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从学法、尊法到用法、护法,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对策分析
引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做出了重要的调整,这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国有企业工会的模式,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工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工作的严峻性,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情况下国有企业工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工会的改革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1.国有企业工会面临的问题
1.1国企改革对工会组织的冲击
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重组整合,给企业工会的工作性质带来很大的改变,然而部分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工会是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根本保障。虽然《工会法》为工会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很多时候企业改革当中工会却是首当其冲,精兵简政也导致了工会干部身兼数职,工会骨干不断流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会的工作职能。
1.2工作对象复杂化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内,企业内部职工地位相差无几,收入相当,成分单一,易于管理,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促进了职工队伍的转变,职工之间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逐渐拉开,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类是企业的管理群体,他们按照年薪制、股份制的方式获取收入;第二类是企业的科研群体,主要有科研人员,高级科员等;第三类是普通员工,在企业中数量最庞大,主要从事一线的生产劳动,按照技能来获取工资;第四类是打工群体,主要是指临时工、劳务工等,按照劳动多少来获取工资。不同职工群体的社会地位、自身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工会必须针对性的调整原有的工作方法,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工作的积极性。
1.3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工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职工的权益,在过去经济体制中,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模式,职工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因此维权工作比较顺利,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激烈,科技、管理等因素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导,促进了原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变,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绝大多数职工的工资偏低。然而,改革之后的工会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因为随着工会的精兵简政,很多工会干部的实际职权大大减弱,很多事情不能解决,其次是工会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够为所有的低收入职工提供救助,只能是参与、调解,维权的难度越来越大。
1.4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
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促进了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企业人事组织、分配方式的不断转变,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生产者、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也不断的激化。首先是企业内部就业率逐年降低,一边是待岗职工数量的逐年增加,一边是企业的不断裁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其次是企业内部的群体性劳动争议逐渐增多,再加上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促使个人劳动争议转变为群体性劳动争议。比如企业为了减员节支,常因为改革措施太激进而引起了劳资之间的矛盾,而企业工会此时却常常无能为力,处于不能坐视不管,但是也不知从何管起的尴尬位置。
2.解决的对策
2.1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工会干部是工会的主导,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工会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作为工会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要打破过去保守、封闭的思维模式,提倡创新、开放、务实的思维方法。(2)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带了很多新的问题,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计划经济的经验来应对,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3)熟悉法律,依法维权。工会干部应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工会权益。(4)注重调查研究。工会干部把握形势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物本质,指导工作方向,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
2.2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处于重组改制的特殊时期,企业工会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健全管理机制,保证企业的重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工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工会的组织结构,丰富工会的形式和内容。(2)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在执行合同的法定程序中应充分遵循平等协商的原则,结合职工关心的利益和企业生产实际,确立合同条款。(3)建立宏观参与机制。建立纵向会议制度,制定职工参与的政策,达到宏观维护的目的。(4)建立研究调查机制。深入基层,贴近实际。
2.3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工会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方法,适应企业发展。(1)改变工作方式。企业工会要根据企业实际,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以变应变,找准位置,改进工作形式和内容,适应整个改革发展的需要。(2)打造专业化团队。提高工会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和解决工作。(3)依法维权。提高全体工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维权。(4)肯干务实。工会工作必须抓重点,讲实效,不能做面子工程,切实解决职工的问题。
结束语:虽然国有企业工会在改革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只要企业工会能够勇于面对,与时俱进,健全管理体制,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方法,企业工会肯定会找到自己的出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2] 陈智超. 关于如何搞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06).
关键词:基层医院 手术室 护理风险 对策
手术室是基层医院重要的护理单元,其中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手术室的工作具有操作繁琐、环节众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以及服务要求高等特征,如何较好的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是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笔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经验,对手术室护理过程易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做以下简要的介绍。
1.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法律意识不足
近年以来,各大医院的医疗纠纷事故越来越多,对于基层医院有着同样的趋势,而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以及社会的安定,使得患者和医院双方的权益都受到严重的挑战[1]。而手术室由于其特殊性,更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问题。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理的记录单是病者手术过程中实施情况的重要记录凭据,是十分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在手术护理的记录过程中如若出现漏记、涂改以及错记等情况时,就会产生潜在的法律隐患,从而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1.2 工作责任心缺乏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及违规操作的情况。例如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核查中,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也不核查其科室,从而造成接错患者的现象,给手术治疗带来不便;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仅仅按常规要求查对患者的名字和床号,而不查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容易造成错误手术的发生;在遗嘱的查对之中,手术执刀医生往往下达的都是口头的医嘱,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原因致使护理人员没听清,而未执行医嘱等。
1.3 护理专业基础不扎实
医院中每年都会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他们的工作时间较短,也缺乏相应的护理经验,同时其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较为不成熟,当这些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年轻护士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时,一旦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协助手术医生进行处理或者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手段。
1.4 预防并发性感染意识淡薄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基层医院中,手术中并发感染的情况很多,这也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导致并发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手术室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为的因素。而人为的因素主要与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预防知识的多少密切相关,手术中稍微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患者引发并发症感染。
1.5 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
手术室是医院高危感染的区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抗压能力。但是由于基层医院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往往不够,所有的护士几乎都是在长期的加班加点工作,很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容易发生差错,影响护理的质量。
2. 解决护理风险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法律修养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如积极的学习《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同时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客观、严谨的书写相关手术护理记录,同时应该尽可能的与手术医师的记录报告相一致。不得出现漏填、涂改或者是误写的情况,同时要确保记录书写真实、客观、完整和准确,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充分的证据。
2.2 加强手术护理记录
手术护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治疗凭证和资料,具有法律的效应。因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必须不断强调手术护理记录的重要性,相关科室甚至可以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流程。同时护理人员想必须注重相关证据的整理、收集、保存和保护。
2.3 定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习
要想不断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加强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充分的利用业务学习和晨会的机会多讲、多交流、多考核,并对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人员进行因人而异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水平。对于刚刚实习的护士,应该专门的指派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2.4 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无菌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的灭菌消毒操作以及相应的无菌手术技术操作。首先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在进入手术室必须注重自身卫生的管理,并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其次手术的器械必须保证无菌,最后手术室手术的无菌操作必须依靠全体人员团结协作。
2.5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积极的制定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以便尽快的为手术室培养出新一代的能担当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者,则需要在管理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带小、能带差,一些重大手术要培养好接班人,以免给工作安排带来一定难度。
3. 小结
手术室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各种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手术室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防患于未然,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加强法律法规观念,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和事故,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满意、安全、高校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外科由于住院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病残率高,意外突发事件多,增加了护理风险。如何有效地回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收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处理措施及潜在的护理风险报告如下。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及分析
意外事件:神经外科患者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神志恍惚常常躁动不安有意无意的乱抓及走动,容易出现心电监护导线、氧气导管脱落,坠床、跌倒、走失、烫伤等意外事件。
管道滑脱:危重患者身上管道多,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颅内引流管等,在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外脱管,加之患者躁动管道脱落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院内感染:气管切开、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易造成患者院内感染。
压疮:昏迷及肢体偏瘫等原因至患者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及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导致压疮的发生。
药物导致的风险:镇静剂会影响意识的判断及血压下降的危险。降压药使用过程中如未控制好剂量或速度过快有血压过低的危险。
护理人员导致的风险:神经外科患者以危、重、急、险为特点,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检测不到位,仪器操作不熟练,反应能力差。缺乏工作经验,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低下,有造成风险的可能。
防范措施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有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对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神志恍惚,常常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护栏、约束带,并将氧气管道、电监护导线妥善固定,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将暖瓶等可能造成危害的物品放到患者手不可及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防止管道滑脱:在做各项治疗及操作前检查管道是否稳妥固定,防止管道滑脱,治疗操作完毕再次检查管道。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管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进行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防止院内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每次操作前检查手消毒设施是否完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前后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防止压疮的发生: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每日须用温水擦洗皮肤,定时翻身按摩骨突部位。
防止药物导致的风险:用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用药时注意控制好剂量或速度,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
防止护理人员导致的风险:应教育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在患者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
讨 论
神经外科患者以危、重、急、险为特点特点,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病残率高,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因此了解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类型,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可以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2]。因此,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促使护士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理,督促护士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腔专业;护理带教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护理带教可以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打针、发药,把护士工作简单地定位为执行医嘱,认为只要护士执行医生的医嘱就行了,患者好与不好与护士无关。
1.2无菌观念不强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被污染的操作技术。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无菌操作不规范。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未按规定消毒、洗手不规范等问题。
1.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1.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五官科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2]。
1.5五官科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五官科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五官科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五官科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
2 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
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
2.2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打针、发药,护理工作在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安全保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支持与沟通、康复指导等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4]。
2.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五官科专科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五官科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遇到问题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沟通。刚进临床的学生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护生进行第一次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5]。
2.4加强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①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②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③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④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⑤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2.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相关医疗法规的学习,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同时也要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意识到护士执业的风险,同时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时的无理要求及过激行为,也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
3 小结
随着近几年护理实习学生的增加,学生素质差别不一,针对此情况,应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带教,规范学生的各种实习行为及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邓松英,麦慧.论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1):13.
[2]成海龙.新形势下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4.
[3]李炜.临床护理带教中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护理, 2006(24):56.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作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1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2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_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_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学校的学生,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_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上好法制教育第一课,学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法制教育活动周,进行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使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领导重视,组织及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督导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在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确保全校法制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二、形式多样,落实到位
1、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报告会结合具体案例,从学生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了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课
第一周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节专门的普法教育课,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入班检查,12班级12节普法教育课开展正常。
3、组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表演法制教育小节目
学校要求各班主任积极准备,在第一周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要求穿插表演一些法制教育小节目。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各班情况检查统计,1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成功,表演小节目12个。
4、广泛宣传,深入教育
各班级主办了一期法制教育主题板报。
三、加强要求,强化效果
1、学校要求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注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课时、落实指导教师。
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2、加强对行为有劣迹学生的教育。
抓好思想品德有缺陷学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学生、校外借宿生和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要格外给予关怀和温暖,对不良行为学生从心理障碍上进行分析,给予耐心的疏导。
总之,秋季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的开展很成功。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这项工作,把普法教育坚持下去。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4我们是最基层普法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宣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在就六五普法学习内容,体会如下:
一、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此次普法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了《教师法》、《食品安全法》《道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后,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本领,加强和同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规矩做人,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
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三、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
对学生的普法知识我们应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学生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应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四、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教师是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力量,教师学法非常关键,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学校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及让教师自学的形式完成普法学习,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动态,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并运用到依法执教的实践中,收到明显成效。
总之,这次普法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法律的相关知识,还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因此,只有学好法律,才能更加明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保证我们享有的权利。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5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论文关键词 刑法案例教学 师生互动 教师对抗 模拟实训
刑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典型的刑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探寻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在互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相关刑法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刑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刑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参与式和民主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刑法教学之中,有利于改善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培训;重法条注释、轻法律精神培育;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能动性;重考试、轻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素质提高”的缺陷。
一、运用刑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内各高校法学专业一般从大一学年就开设刑法学课程,对于刚接触法学课程的学生而言,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强,面对抽象的法律规则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运用刑法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刑法知识和原理,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让学生搜集、分析、讨论案例,在抽象的法学理论与具体案件事实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知识运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刑法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准确作出教学效果评估,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进行反思,有针对性的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搞好刑法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关注法律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四)提高学生就业率
法学毕业生就业时常面临难就业或专业不对口的窘境,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法律实务的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运用刑法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法律思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帮助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社会声誉。
二、刑法案例教学法更多模式的探索
(一)师生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模式,即师生共同参与案例讨论。强调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本质是平等与相互尊重。③既包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个刑法知识和理论,在讲授理论之前先提出一个引例,将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和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讲解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模式,这是在刑法教学中经常运用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学生主导式的刑法案例讨论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自主搜集、整理、分析案例材料,上课时由主讲学生介绍案情,从定罪、量刑、社会影响等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之后由教师总结点评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本学期刑法分论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主导式的刑法案例讨论的师生互动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浓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始终贯彻“三个互动”,即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课前互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主讲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典型案例,研究案例本身及其涉及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原理,师生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提前将案例通过QQ群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案情,启发学生思考。课中互动是指,在课前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由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笔者一般让主讲学生先用五到十分钟时间先陈述案例、提出问题,再其他同学共同分析、讨论案例所涉及的刑法问题,最后由笔者针对案例和学生的讨论作总结发言,更进一步分析案例,补充漏点、纠正错点。指导学生发言、辩论技巧。学生针对教师的总结,也可以提出质疑,大胆发言时行辩论,以求得真知灼见。课后互动是指如果学生对所讨论案例仍有疑惑或有更深的思考,可以课后在学生之间继续讨论,或者请教教师。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善加引导、控制好课堂讨论节奏、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二是要进行合理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其打分,在平时成绩上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二)教师对抗模式
教师对抗模式、又称同台竞技法,是指在刑法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两名以上教师针对同一刑法案例,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互相争辩、学生也可以提出见解、参与案例讨论的刑法案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借鉴了律师在法庭审判中针对同一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分析案件、提出证据、互相辩论以证明各自主张成立的法庭辩论模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法律视为一种实践理性,强调法律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职业性的独特理念,④具有如下特点:(1)形式上由两名教师主导,多名学生参与。(2)内容上以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3)核心环节是教师之间针对同一案例进行辩论。(4)以培养学生法律思辨能力为宗旨。
现以一堂刑法课为例,介绍笔者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教学内容:刑法案例分析
教学老师:法学系崔征老师和吕天宇老师
教学对象:法学09级本科生
案例来源:杭州胡斌飙车案
案情简介:2009年5月7日晚,19岁的胡斌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闹市区超速行驶,将正在穿过斑马线的25岁浙大毕业生谭卓撞死。
首先由笔者简要介绍案情并提出问题:胡斌交通肇事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当时这个案例新近发生,社会影响很大,学生大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踊跃发言。几乎全部学生都能准确认定胡斌构成犯罪,但对以何罪名定性有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歧。两名教师对此也存在分歧,分别主张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并各自进行分析和辩论,辩论的焦点是被告人胡斌的主观心理态度是故意还是过失?笔者认为胡斌在闹市区驾驶改装的跑车超速行驶,明知可能危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而放任可能致人死伤的危险,其行为方式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构成中要求的“危险方法”,应当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吕老师则认为,胡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超速行驶,造成一人死亡并负事故全部责任,主观方面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在社会危害程度及量刑方面两名教师也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笔者认为被告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危及公共安全;吕老师则坚持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交通肇事案件,只不过由于被告富二代的特殊身份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过重。学生针对被告主观方面和行为社会危害性以及量刑问题也各抒己见。最后笔者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案例的基本方法,运用犯罪构成的工具,从定罪和量刑两个角度展开,注重疑难、相近罪名之间的辨析,比如本胡斌案中对被告主观方面的把握是准确认定犯罪性质的关键,故意和过失的不同心态在罪名上有很大和差异,量刑上也不同。
这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两名教师同台竞技,使学生对交通肇事案件应如何定罪量刑有了全面、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受到学习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迪。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是学生获得演讲、辩论技能的绝好锻炼机会和途径。
(三)模拟实训模式
模拟实训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将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于实践;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解释法律规定,掌握案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法学理论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笔者每个学期中后期利用课后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实训,大致流程如下:
1.前期准备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如法院案卷),自主确定案件及参与所需总人数。(2)确定案例后根据具体案件性质进行参加人员的选拔。(3)准备开庭所需要的司法文书,证据材料和手铐等道具,介绍庭审程序,讲解有关的法律基本知识,提供有关的资料和训练辩论技巧。
2.模拟法庭庭审
(1)由主持人通过PPT和播放学生事先自拍的DV短片简要介绍案情,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2)介绍参加人员。(3)按照我国现行法庭审理的正规模式进行模拟庭审。即庭前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合议、宣判,闭庭的法定程序。
3.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法院法官、检察官或职业律师现场点评指导
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有利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活跃而有序,学生参与热情高,教师从中也受益良多,也督促教师关注实践,提高自身法律实务处理能力。
三、选编刑法教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刑法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编和运用。不同模式的刑法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组织和运用方法不同,前文已论及,此不赘述,仅介绍如何选编案例,好的教学案例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一)针对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的放矢。不同案例教学模式对案例的要求不同,如学生主导式的师生互动模式由于时间所限适宜选取小案例,教师对抗模式时间相对充裕可以选择有一定争议的中型案例,而模拟法庭由于按照真实庭审规则进行,适宜选取案件内容丰富的大案例。
(二)典型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要注重案件事实与所蕴含法律知识、法律规则具有密切联系。而且力求真实,真实的案例易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学生感兴趣,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三)启发性
刑法案例的选编必须使案例蕴含具有法律价值和疑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对现有法律知识进行质疑和辩驳。如广州青年许霆案,许霆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取出17.5万元后潜逃,其行为性质的认定具有一定的疑难性,是民事的恶意占有、还是刑事上的盗窃罪或者盗窃金融机构罪?学生对这类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很感兴趣。
(四)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