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孩子心理疏导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心理疏导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心理疏导方式

第1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形成原因 疏导对策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提升全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关注的课题。学校课堂教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阵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战场。但部分学生由于思想认识、学习习惯、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学习存在困难,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与教学目标差距越来越大,慢慢的,这些学生就会从学习略有障碍走向学习困难――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科领域的学习困难表现最为突出,比例最高。因此数学学习困难成了阻碍学生健康,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软肋。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得出数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探索其形成原因及疏导对策。

二、目前的问题

1.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座谈中,大多数数困生对数学不太喜欢,对数学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肯思考、不善于思考,不敢于克服困难,依赖性强,困难一多,如得不到及时指导就会放弃。这些都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思维的惰性,对老师存有依赖心理,在知识的运用、概念的深刻理解上没有多动脑筋,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大多数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2.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强的自卑感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数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卑感,而且这种自卑感明显高于数优生。这应该是阻碍数困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数困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常常会缺乏信心,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困难,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不成正比,渐渐形成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也不敢问教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轻视。而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常会发生连续反应,如导致考试失败增多,自信心逐步降低。

3.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定势心理

调查显示数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强烈的定势心理。而定势心理过强往往不利于数学学习,反而阻碍数学学习;因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发散思维,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仅凭经验去学数学,在综合运用方面就会碰壁,不会成功解决开放性问题,导致解题失败,久而久之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自信心。

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恐惧心理

调查显示,数困生由于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事实与家长对学生数学成绩期望过高相矛盾,所以害怕家长问及自己的数学成绩。且不少父母知道孩子不理想的成绩时又常持批评的态度,甚至奚落,更有甚者会打骂孩子,这些情况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教育不当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学生由于害怕挨骂、挨打,加上自己学习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成绩长期不理想,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三、对策与思考

如何引导初中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应从学生主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几方面入手,全面探讨防止与疏导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在实践中应坚持防止与调适相结合的原则,以疏导为主要策略。

1.防止与疏导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主体因素对策

要防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学生主体应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运用积极的自我调适方法,增强自信;正确面对挫折,提高自我认定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对数学的了解,认识数学的价值。

2.防止与疏导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对策

家长坚持温暖理解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创新心理素质、人格与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在温暖与理解式的教养方式熏陶下,孩子的个性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孩子在宽松与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逐渐形成对人宽容友好与和善的人格。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既不会唯唯诺诺,又不会粗暴蛮横。温暖与理解式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有充分的民主,孩子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这就促进了孩子的思考,活跃了孩子的思维,也促进了思维批判力的发展,从而有效防止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或消除数学学习心理问题。

3.防止与疏导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学校对策

第2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关键词:叛逆;原因;探究;对待方法;家长;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52-01

参加工作至今,我都担任小学高年段的班主任,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性格容易出现叛逆。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对待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这一主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探究学生叛逆的原因

孩子在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造成任性的心理。此外,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指责、暴力等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对尊严的伤害必然导致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小学生长期积累的怨恨和愤怒如果不能通过正面对抗等方式及时疏导或释放,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因为做错事情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叛逆行为。

二、探究正确对待学生叛逆的方法

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

1、家长要努力处理好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就如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尊重孩子,不和别人盲目比较

父母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比较时,往往只注意自己希望看到的一面,没看到别家孩子另外一面,更没有把自己和别家的父母比较,没有想过别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己的方式是否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哪些不足?怎么改进?这样比较也是很不公平的,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恐怕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父母,而去选择别家看似“完美”的父母。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老是拿孩子与别人盲目进行比较。

(2)敢于承认和改正不足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相反会让孩子觉得您很有勇气,从而大大提高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促使孩子更愿意和您交流沟通,使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力助逆反情绪化解,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

2、老师应该如何与叛逆孩子相处呢?以下几点也许能帮助老师化解学生的叛逆。

(1)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避免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少批评,多鼓励叛逆的孩子

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叛逆的孩子,哪怕他有一丁点的进步,老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讽刺和斥责,因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因此,无论你多生气,都要控制好情绪,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3)用师爱去感动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

(4)多信任、多宽容叛逆的孩子

第3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一、中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快节奏的日常生活,过重压力下的学业现状,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时常相遇的生活困难,扑朔迷离的青春骚动,难以如意的人际交往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困惑、疑虑、纳闷、压抑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失衡。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与群不合;有的脾气暴躁,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有的焦虑抑郁,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杀意念等。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患者,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所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当学生们出现心理障碍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批评、指责,而是理解、同情、帮助和温暖,是我们行之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的心理疏导。通过运用和谐民主的谈话气氛、倾听、疏导、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学方法,疏导学生宣泄情绪、减缓紧张、释放压抑、排除隐痛,引导学生钻出牛角尖、摆脱死心眼,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解决交往中的疑惑,正视社会、人生中的矛盾,养成正确的自我观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千万别小看了心理疏导,也许就是有了你丝丝入扣、循循善诱的心理疏导,有了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才又勇敢地抬起了头,直面人生。只有在良好的心态下,才能开始他们新的学习和生活。

二、良好的谈话技巧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1.言语引导的方法:言语诱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要和对方象朋友聊天一样,谈论不涉及主题的中性问题,如天气好坏、电视节目等。建立起和谐、轻松的气氛后,接着就要应用言语诱导的技巧转入实质性谈话。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是最常用的诱导方法。如“为什么你要这样想?”“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等含有“什么”、“怎么”、“为什么”的句子,寻找问题的实质、时间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等,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谈话中适当重复对方重要的语句,插入“嗯……嗯”、“是这样”、“还有吗”的词语,表明自己的关怀、倾听之意,可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谈话中还要及时对对方的感情进行反馈,可以用“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以想象出……”等。这些方法看起来都很简单,实质上所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谈话中的非语言交流的功用:非语言信息指通过表情、身体语言以及语音、语调等方面表达的信息。在疏导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非语言交流。它传递着言语所无法表达的感情因素,比如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配合表情信息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非语言信息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观察对方内心的窗口,比如我的言语击中要害时,对方常低着头、声音缓慢、音调低沉等;如果对方表面上虽然赞同我的见解,却显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说明我的疏导失败。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合理应用非语言功能,面部表情传递着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其别是目光的交流,在对方说话时,直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不仅可以观察对方的表情,而且对方也能从中体会到关切之意。但在教师本身说话时,视线不一定要经常集中在学生的身上,以免对方感到压抑。手势、坐姿等身体语言也起着不可多得的功用。作为教师,应该将身体语言融进疏导中,尽量注意表现的舒适自如和身体微向前倾的关注姿势。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包含着多种感情。疏导过程中要注意话语流畅、发音抑扬顿挫、变速和停顿,这样才使声音富有生气和感召力。

3.听:疏导过程中我经常处于听的位置。切忌只顾自己说话,不顾对方的反应。以听为主,一方面使对方情感得到及时宣泄;另一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反馈信息,由对方的言语表达可以判断其情感和思维模式,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和疏导方案。谈话中的倾听技术还包括对人类非语言信息,如语音、语调的判断能力,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第三只耳朵”才能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以听为主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技术,而是把握引导谈话主题的重要手段。

三、安慰是心理疏导的良方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安慰别人或被别人安慰的时候。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医治心病的良药。有些学生长年住校,远离父母和亲人,他们都还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当他们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时,更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体贴入微,从被安慰者心理出发,选择合适的安慰方式,是使安慰产生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在过去的心理疏导工作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安慰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聊天式安慰:每个人都和社会上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人之间产生交流与情感。开心时需要与他们人分享,难过时需要他人安慰。而语言交流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方便方式。他比较适合爱说话,有表现欲望的同学。

2.闲逛式安慰:它对需要放松心境、转移注意力、一吐为快的同学较为适用。有的同学一怒之下大发脾气,或者独自伤神,这时陪他(她)到外面走走,边走边叙,边逛边聊,可泄其激愤或郁闷的情绪,减轻心理负荷。

3.书信式安慰:它比较适合于喜欢独自思考、喜好清静的同学。人在感情起伏过大的情形下通过书信有时比口头劝慰更有效,因为书信发生效力的时间长、引起深思的触点多。

4.礼物式安慰:它能使被安慰者见物思人,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当知己送来平日自己喜好的礼物时,安慰感便会油然而生,心境豁然开朗。

5.无声式安慰:它对互相熟悉、互相需要抚慰的人有特定的作用。人是有感情的,在一定时候和特殊场合下,用动作、眼神表示安慰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起到独特的安慰效果。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心理疏导

第4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成因;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100-01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成员残缺,与其他青少年家庭情况不同,使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双亲家庭青少年相比,单亲家庭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与表现。这一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得部分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的阴影下,长时间压抑自己,造成心情低落,面对生活十分消极。并且不喜欢与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处倾诉,身边没有朋友,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消极、悲天悯人的心理问题。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长时间加班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社会生活不满。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散漫、易暴易怒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1. 家庭方面的相关做法

(1)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子女的榜样。在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的形成。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2)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双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同,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要谨慎。在家庭中,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幸福温暖的和谐氛围,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敏感的心理特点,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正确的生活态度。

2. 学校方面的相关做法

(1)学校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无法融入班级生活中,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心情压抑、郁闷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园集体活动,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团结同学,增进友谊,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是为了让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社会方面的相关做法

其一,对单亲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大集体,社会有责任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关机构可以组织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参加一些类似关爱敬老院的活动,让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多和人接触,让青少年发现社会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积极地融入社会。其二,社会应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社会应该重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让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对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定期检查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社会最坚强的后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先勇,刘贵萍.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庭教育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2]孙会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道德人格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第5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新华网合肥4月11日电(记者 蔡敏)目前孩子怕上学或上学不适已成为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一些严重不适者甚至出现头晕、呕吐、心慌、焦虑、昏倒等现象,为此有关专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支招。

据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专家江俊介绍,在他们每月接待的心理咨询者中,有五分之一是家长带来 的上学不适的中小学生,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些孩子一谈到学校、课本、老师,一面对课堂、同学,就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进而出现头晕、恶心、抽搐等生理反应,甚至行为反常。她所接待的一位小学生不但不能进学校,连看到课本都无法控制,常常扑上去乱撕一通,根本不能继续就学。

江俊分析认为,这些孩子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家长本身敏感懦弱或过于溺爱孩子、学校教育方式粗暴不当、学生之间竞争压力增大,是造成孩子们上学不适的三大原因。她提醒说,如不对恐惧学校的孩子及时疏导治疗,孩子耽误学习不说,还会渐渐形成自信心不足、遇到问题逃避、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人际交往中总是防御戒备等具有明显缺陷的性格特点,危害一生。

为此,江俊提出了4个解决办法:一是支持性心理疗法。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患儿的担心与焦虑,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设法改善环境条件(如换一个学校或换一个老师)。二是家庭治疗法。改变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对于家长本身心理存在问题的,则要追根溯源,父母同治。三是系统脱敏疗法。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有计划的使孩子减轻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开始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短一点,之后逐渐延长。期间,老师、同学要多关心、支持、鼓励孩子,但因为这些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要注意掌握好度。四是暴露疗法。孩子害怕去学校,偏偏采取一切办法强制他留在学校,日久没有指望了,他也渐渐调整了心态。这种办法特别适用于刚上学不久的小朋友,具有强刺激性,注意配套的安全措施。

消息来源:新华网

第6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通过长时间观察,我总结出孩子们早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心理生理方面看,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营养丰富了,使得孩子的青春期过早的来临,女孩子在五年级就有来月经的现象,这时学生的性生理萌发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对两性关系感到神秘、敏感、奇妙,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如今的孩子虽然身体发育比以前的孩子早了,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不上过去的孩子成熟,于是小学生的早恋更缺少理智,危险性也更大。于是以前初中老师要解决的早恋问题,现在小学老师也要面对。

二、从社会方面看,媒体的开放,网络的泛滥,让人听得心痛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流行歌曲,校吧上没有经过筛选的内容,大街上目中无人搂抱的亲昵男女,这一切无不诱惑着学生,使学生盲目的跟风模仿。有点些男孩子甚至认为有女朋友才有面子。

三、从孩子们生活的环境看,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在室外运动的时间也很少,所以孩子们倍感寂寞,希望多交结异性沟通思想。加之我所在学区孩子的父母多在野外工作,留守儿童比较多,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渴望找到可以倾诉情感的对象。特别是现在单亲家庭孩子数量的增多,教育的失衡也使得问题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的几率更多。

作为成人,我们左右不了孩子的思想,不让他们去想本该这个年龄不该想的问题。当班里出现早恋苗头,我们知道单纯的“堵”是不行的,但如何“疏”呢?通过经验我认为使用以下方法会有不错的效果:

一、首先要把校园营造成健康、文明、向上的乐园,让学生在健康的校园

生活。做好校园的文化建设,形成好学、勤奋、团结、阳光的校风,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建议学校多搞一些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汉语大赛,小主持人选拔赛等。也可以进行班与班之间的球类运动会,争取全员参与,使全体同学的精力被吸引过去,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让孩子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就是如何取得好的成绩,赛出水平,展示才能,让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其他的事。其次要开好主题队会。充分利用主题队会,讲一些生理知识,开展学生们喜欢的辩论会,用辩论的形式自己去体会早恋的危害。给学生讲一些男女交往的礼仪知识。抽时间开个只有女生参加的会,让女生知道早恋对女生的伤害大于男生。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心理困惑的疏导师。

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除了通过批阅学生习作了解学生的生活,还可利用课下走近学生,和他们聊天及时掌握班级动向,如果发现班里有早恋现象,要及时找当事人了解情况。首先要调查清楚事情的缘由,是同学们起哄造成的所谓“事实”?还是自己本来就喜欢对方?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和学生谈心可以从生活的其它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人手,如家庭生活,个人爱好,班里最近的状况,解除学生戒心,让学生敞开心扉愿意和你交流,交流时尽量避开其他同学与老师在场。告诉学生这件事只有老师和个别学生知道这件事,希望我们不要让事情再扩大化,只有停止和谣言中的同学交往,别人也就再没有造谣的话题。要重点做女孩子的心理疏导,给女孩子要讲清名誉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生活中鲜活的事例讲讲早恋对女孩子身心的伤害,早恋对男孩子来说是向其他人展示有魅力的资本,但对女孩子来说不由让人联想到的是“轻浮”“不自重”,背上这样的名誉会影响你成年后的幸福。对于学生早恋的事切忌在班上当众批评学生,不要让事情扩大化,最好让时间淡化恋情。

三、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发现学生早恋,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沟通、疏导,与家长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有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早恋了表现得很强势,不惜恐吓、监控以威胁孩子的恋爱,未曾想却加速了孩子找一个伴侣的决心,一吐心中烦闷,因为爱,批准了早恋,也无形加大了孩子与父母的间隙。事实上,通过情亲让孩子自己去体悟早恋的利弊,会更加有效。在疏导与限制早恋时,家长的亲情教育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是最不需要遮掩的关系,家长要用交流的方式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道理,如果是女孩子早恋最好是由妈妈出面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切记简单粗暴,避免孩子关闭心扉,由地上恋转为地下恋,让恋情更隐蔽,大人更难发现,更不要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建立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一定要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和过多外出的机会,限制孩子单独和异性在一起,让孩子不要太晚回家。如果发现孩子假借学校名义早出晚归要及时与老师联系,揭穿谎言。同时要注意电脑卫生,定期检查电脑中的浏览网页,了解孩子上网动机。

四、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采取以下小办法:

1、因为小学生早恋多发生在教室,所以当两个人恋爱时。最好把暗恋者的座位调到前面,以看不到被暗恋者,让距离拉远关系。

2、孩子活动的场所也要注意,不要让有好感的两个孩子有单独在一起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让条件相似的孩子,如身高,长相很般配的学生有单独在一起的机会。

第7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一、技校后进生成因分析

如今,后进生是很多教师的烦恼,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往往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实不然,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后进生成因并非仅是学生自身原因,还会受到家庭、社会及个人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现阶段,95后、00后学生特立独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家长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孩子,且单亲、隔代抚养等,会使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学校原因

新课改下,教育部门已经明确禁止教师歧视学生,落实教育公平性。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会对后进生有歧视,伤害后进生情绪。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长此以往,学生无法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逐渐厌恶学习,并在内心产生逆反情绪。

3.社会原因

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接受信息,其中不乏存在不良风气的渗透和影响。由于技校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对事物进行准确判断,极易误入歧途。加上父母常年外出经商、务工等,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情况日益严峻,学生得不到监护和引导,逐渐成为后进生。除此之外,学生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学习基础较差,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二、技校后进生转化相关建议和措施

1.把握后进生教育原则

后进生成因具有复杂性,无论是行为表现,还是心理特点都要求教师采取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故在实践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后进生教育原则,加强师生之g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感情教育,矫正后进生病态心理。再者,要坚持激励原则,尽可能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后进生予以鼓励、激发和谅解,增强后进生自信心,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校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坚持示范原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榜样,让后进生明确认识到正确的言行举止。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后进生转化离不开环境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一是要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形成积极的育人氛围,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工,明确教师职责,鼓励家长积极配合,齐抓共管,隔绝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因素;二是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文明、整洁的环境;三是重视班级建设,发挥集体组织性、进步性优势,包容后进生,逐步消除后进生散漫性、脆弱性等负面情绪,为后进生转化奠定基础。

3.校家合力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单纯依靠教师远远不够,要将学校与家庭教育整合到一起,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信息,落实好对孩子的疏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对羞怯、自卑等复杂心理给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同时,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并给予后进生更多鼓励。此外,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不同的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发挥学生的特长,逐渐纠正后进生的不良行为。

4.协调激励与疏导

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要协调激励与疏导,以表扬为主,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鼓励学生。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展示机会,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学校、班级组织活动时,应鼓励后进生参与,帮助他们克服狭隘、忧郁等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与后进生进行深入沟通,及时发现其心理存在的困惑,并进行疏导。

参考文献:

第8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 心理问题 排除障碍 健康成长

目前有许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厌学心理,尤其是进城务工子女的表现更为突出。如何让进城务工子女和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学校进城务工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不健康,学习困难等问题,学校针对这些孩子的表现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使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起来,目前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表现很乐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校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2.构建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绿色通道

通过开展学生心理疏导活动,设置知心信箱,开设心理辅导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爱活动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小小运动会、书画展、美文美诗朗诵比赛、新歌会唱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4.建立进城务工子女档案及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什么问题及原因,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5.1 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要求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真不错!”“不要急,慢慢表达清楚!”“你今天进步很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孩子,使他们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消除厌学和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5.2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时联系家长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得自信起来,尽量减轻学业负担,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5.3 帮助他们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提高成绩。制订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算对每一道题等。教育他们懂得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5.4 开展竞争活动,加强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

第9篇:孩子心理疏导方式范文

龙XX,男,16岁,八年级学生。小学五年级之前成绩优秀,六年级以来成绩很不理想。但人很聪明,反应灵敏,只是没有上进心,没有学习的热情,上课不是与同学说小话,就是睡觉或者嚼槟榔等,作业基本不完成,各种测试只是胡乱涂鸦,动笔量大的题目乱写不着边际的几个字或者干脆不做。喜欢上网,甚至通宵,在寝室吸烟,说粗话,导致班上一大部分学生对他是敬而远之。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好表现自己,自我要求不严,有时又表现出很强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这种反抗行为更为明显,面对老师,一副不服气而又毫不在乎的样子。在家里,也经常顶撞父母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批评,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二、学生自述

五年级之前,我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还担任过一年的学习委员,每次的期末检测都名列年级前30名(全年级300人左右)。五年级一期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在一次课堂练习时,我后桌的同学说话严重影响课堂,老师硬说是我,我不服,冲动之下,我骂了她,语文老师很生气,当即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扯我耳朵、罚我站讲台,并通知我父母来学校教育我。父母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就痛打了我一顿。我心里的委屈和怨恨无处可说,这件事也使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从那以后,我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学会了上网、吸烟。父母和老师也多次批评、教育我,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升入初中后,换了个学习环境,我也曾想过改变自己,但两年的坏习惯,不是几天想改就改变得了的,在老师、父母的不理解和打骂教育中,我就这样“混”到了现在。其实,我现在也很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好好学习,考上高中。

三、原因分析

我通过与该生多次的交流、了解,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所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龙辉的父母均有工作,平时一忙,便疏于与孩子交流,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和进行问题疏导,面对孩子的问题和错误,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斥责、打骂。而且,父母家庭教育的思想常常不一致,母亲教育,父亲置之不理,或者父亲打骂孩子,母亲又去袒护。见孩子的坏习惯日益增多,缺乏耐心,打骂不见效之后就是失望,失望之后就是放任自流。

(2)学校个别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平等意识。为了维护教师的威严,有时明知自己错怪了学生,但碍于面子,不去和学生说明,更别说去道歉。在事情发生之后,也不及时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去疏导学生的心理和开导思想,总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不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令师生关系日益紧张,直至走到对立面。

(3)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比作是人在搀扶和指引着孩子走路,那社会教育就是孩子脚下的道路,道路上可能会有很多的障碍、坎坷,孩子不小心的跌倒,很可能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引导得当,是一种鼓励,锻炼其意志;不及时指引和开导,则会让其偏离方向。社会是个大染缸,有形形的人和事,社会教育的薄弱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孩子是非明辨能力不强,自控力差,在不良环境影响之下,就更容易放纵自己了。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个别谈心,及时疏导

与龙XX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他的信任,了解他的心理状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表示可以理解和原谅,然后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联系,尊重学生个性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龙XX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思想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工作、家庭的生活是大事,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无小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孩子的教育逐步减少打骂教育,尊重孩子的成长个性心理。多关心孩子,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理障碍等,取得孩子的信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打骂,尊重孩子个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思想、行动要一致,用亲情来感化他,消除其对立情绪。

3.创造机会,帮助重塑自信

龙XX虽然学习成绩差,身上坏毛病也不少,但在老师的感化下,他诚实坦率,不弄虚作假。而且在数学这一学科学习上反应灵敏,接受新知识速度很快,表现出一定的天赋。于是,以此来帮助他寻找学习的突破口,先和数学老师共同协商如何在数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多给他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课堂提问到学习方法,从作业练习到各种检测,等等,都及时给予关注和肯定。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很快在数学这门科目中找到学习的自我,在同学们面前也开始表现出了应有的自信。

循序渐进中,我又适时地让他参与到班级的学习互助中,根据他的水平和能力让他辅导别的学生。同时,针对他的后进科目,也建立起别人对他的互助,以及科任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在这种学习互助中,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进心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更能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中,表现出了很好的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一次主题班会中,他还积极倡议同学远离网吧,告别不良习惯,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在他的倡议下,班级中上网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虽然没能杜绝这种现象,但旷课上网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让我们所有任课老师感动的一件事情在班级的第五次主题班会中发生了,主题班会的晚自习之前,他很早就带着母亲找到我,交给我一份戒烟决心书,同时给其他每位任课教师都准备了一份。他此举的目的是让我们七位任课老师当他的见证人,从他微微泛红的脸上,我感觉到了他改变自己的决心。这也成了我从教当班主任以来最刻骨铭心、最成功的一次主题班会,它对班级的影响力很大。

4.容反复,慎自满,持久引导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老师必须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对这项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积极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有的后进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很能干,往往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五、辅导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