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执行力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人的思维也在不断转变,为了让自己的企业高速、稳定地发展,给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去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他们想到了军队,还是世界最有名气的军校——西点军校,因为他们有一流的执行力。我也有幸,观看了《西点·执行力》培训片,并受益匪浅,深深感觉到自己的平庸和肤浅。
(一)执行力的理解。字面理解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西点军校中有一句经典语言“没有任何借口”,也是对执行力进行完整的诠释。但在企业中具备这样的人才很少,具体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因为企业要给企业管理者提供行使执行力的保证,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用的人才管理机制,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去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促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并养成习惯,给企业执行力落实带来很大的推动。二是中低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在能力上,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在他们进入前,公司肯定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是在进入公司后,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影响执行力,比如:不学习,不上进,能力倒退,不能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安于现状;还有把能力摆错了方向,提拔能力不强的人和拉帮结派,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等等。三是基层员工的自身素质。员工素质低下在每个企业都有,要想让他们遵守公司规章制度,除了基层领导要以身作则,公司还要组织对员工不定时培训和工作上的引导,使其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形成固定的流程便于落实执行力。
(二)怎样提高团队执行力。现代企业讲的都是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要提高团队执行力,必须先提高团队凝聚力,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作为企业首先要培养忠诚度,要想员工对公司忠诚,公司必须对员工诚信,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公司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平台让他发挥,使其他热爱这份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公司在组织培训时要给员工经常灌输“坚决服从”意识,当然这个服从不是强迫的、抵制的,因为服从决策的内容是在决策前,就与员工沟通交流过,并且认可,觉得这些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但一旦作出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于不服从者,要给予严厉惩罚,否则执行力空谈。团队的凝聚力肯定与组成这个团队的成员有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组织,也就是团队负责人,他的组织能力及人格魅力都能影响他带领的团队,因此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必须要有卓越远见,才能体现出团队的气质和灵魂,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凝聚力。
相信随着公司推进执行力的进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将会更加深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宝群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涂装检查组
核心职员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具备特殊的或是难以替代的才能,掌握企业的核心事务,控制关键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工作进程,还关系到团队的凝聚力。核心职员离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造成更多的人动、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1.1中肯的意见来源
核心职员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运作以及文化等有深刻并独到的见解,并且核心职员也与企业建立了一定的感情,通过离职前的恳谈,他们会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对企业的建议和看法,以帮助企业改进和发展。
1.2高效的信息来源
核心职员具有相当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从业经验,往往会继续在行业内发展,会掌握大量宝贵的专业信息,企业通过对其的关系管理,能够获得新趋势、新技术以及对手的动态等信息,以保证企业能紧跟市场和技术潮流,抓住宝贵的投资机会。其次,他们可以结合现供职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感受,对原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
1.3可靠的人才来源
离职核心职员是企业的人才储备资源。首先,他们是公司未来再招聘最合适的人选。核心职员深刻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再次雇佣他们的成本为雇佣新职员的一半,而其生产率会比新职员高出40%左右,忠诚度也会大大提高。其次,离职核心职员可以成为职员推荐人,为公司减少搜寻成本及招聘费用。离职核心职员对企业的各方面有深入的了解,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因而会找来合适的人选。
1.4积极的宣传手段
企业同离职核心职员建立、保持良好的关系,能让离职核心职员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以及对外界评论采取行动上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声誉,提高品牌与社会影响力,会为企业带来滚滚的客源和财源。
2离职核心职员关系管理
离职核心职员具有很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管理他们,发挥他们价值,企业要对其进行关系管理,即在核心职员正式离开企业后,仍然把他们看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关注其职业发展和动态,保持和维护与他们的关系。
2.1知名企业的离职职员关系管理
2.1.1麦肯锡公司--建立名录:一网打尽
麦肯锡咨询公司将职员离职视为“毕业离校”,并且讲所有离职的“校友”的信息汇总成“麦肯锡校友录”.麦肯锡的管理者深知,随着这些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将会成为公司潜在客户,形成一大笔资源。事实证明,麦肯锡一直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的投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2.1.2惠普公司--握手话别:陪送“嫁妆”
惠普(美国)公司有一家子公司对待跳槽的职员是:不指责、不强留,利索地放人,握手话别。一个离开惠普出去创业的人说:惠普每年要花不少钱用在人才培训上,有的人来惠普就是为了镀金,学了本事待价而沽。对此,公司的管理层认为,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吸引力;人家想走,强留也不会安心。退一步说,一些优秀人才到外面去服务,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符合惠普一贯坚持的“互胜”精神。
2.1.3Bain公司--真心牵挂:人走心连
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利用前雇员关系数据库,跟踪离职职员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于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Bain公司还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2.1.4摩托罗拉--不记前嫌:好马回头
鉴于前雇员已经熟悉企业文化、公司业务,较之新进职员能降低招聘和培养成本,摩托罗拉非常重视好马的回头,为此有一套非常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回聘”是为了给拥有公司需要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前任职员提供工作机会。为了鼓励“核心人才”的回槽,公司制定了的一套相应的服务年限计算办法。
2.1.5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真诚挽留,关注发展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一般都会真诚挽留想要离开的职员,但同时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公司通过谈话了解其离职的原因和对公司的看法,同时公司还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和交往,关心他们发展和去向。公司认为离开的职员里有很多是非常优秀、有能力的人,和他们保持交往,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资源。
2.1.6IBM--热情依旧,欢迎回来
IBM对于离职的职员,仍保留一份名单,人力资源部经理会经常保持跟他们的沟通、聊天,仔细倾听他们有价值的意见,关心他们离开IBM后干得怎么样,想不想回来,并没有因为他们离开IBM而对他们冷淡,在这种文化下,很多原来离开的职员又重新回到了IBM,并且回来后又做得很成功。IBM认为,从IBM离开的职员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
2.1.7Intel公司--不拘形式,鼓励回来
Intel的招聘不拘泥形式和对象,心胸博大、广纳英才。对每一个从公司离开的人都有一次重复雇佣的机会,对离开的优秀职员,公司鼓励他们回来继续工作。
2.1.8北电网络--保持联络,吸引“回归”
从北电网络辞职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违反公司制度的原因,公司非常欢迎他们再回北电来。为了吸引那些优秀职员回北电,公司专门有一个“回归”政策。
2.2离职核心职员关系管理
离职职员关系管理是指建立离职职员信息资料库,与离职职员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实施完善的离职职员关系管理,是发挥离职职员对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借鉴知名公司的经验,对离职核心职员的关系管理应该要做到如下的几方面。
2.2.1尊重核心职员,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
尊重核心职员的心理感受是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在雇用关系解除的过程中,企业对待离职核心职员的态度不仅会对这些职员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在职职员的情绪。如果企业粗暴无礼或者不尊重离职核心职员,那么,在职职员便有可能认为企业是不可信的,职员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像企业所期待的那样融洽和紧密。不仅如此,企业是否能够妥善地处理与离职核心职员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吸引优秀求职者。
2.2.2建立定期面谈制度
第一次离职面谈是在核心职员离职时进行,目的是消除其对企业的负面情绪;了解其对企业当前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目前激励体系效度的评价;了解其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内部人际关系的看法,让其对部门或公司层面需要改进的部分提出建议;了解其对原岗位后续工作展开的建议以及离职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
除第一次的离职面谈外,企业应和离职核心职员定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在各种轻松的场合进行,谈话内容尽量宽泛,具有弹性,包括企业战略、薪酬制度、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等方面。利用离职职员面谈记录卡,将所有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文件表格保存下来,便于以后做周期性的统计,分析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2.2.3为职员做好职业指导,帮助其寻找安全感
企业应就离职核心职员的个性特征、兴趣、职业需求,对其特长和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明确其职业发展蓝图。这为职员再次就业,找到合适的位置,增加职场安全感和加深对企业的感情都是非常有效的。
2.2.4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进行个性化沟通
在核心职员正式离开企业后,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把企业新的情况和发展动向告知他们,并对他们在新企业的发展状况做跟踪记录,形成离职核心职员信息库。建立离职核心职员关系网,根据职员的不同背景对职员进行细分,并因人制宜地为他们提供最对其口味的信息,让其感受到来自原公司的关怀,仍旧保有归属感,如邀请他们参加公司节庆、定期寄送公司刊物等。一方面,这使离职核心职员感觉自己被尊重,愿意为企业奉献才智;另一方面,对离职核心职员做跟踪记录,使企业一旦需要就可与其取得联系,节约了搜寻成本。这样就在组织与离职核心职员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的人际互动,实现双赢。
2.2.5建立离职核心职员返聘制度
很多跨国公司认为,前雇员比新人更为熟悉企业文化、公司业务,较之新进职员降低了招聘和培养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新经验,这为企业的多元文化带来了积极因素,核心职员更是如此。那些知名企业的做法,值得发展中的中国企业借鉴。
关键词: “执行难” “难执行” 执行“难”
多年来,民事、经济案件中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法院造成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推进,法院的执行案件数量激增,(以安溪法院五年来执行案件的收案数为例,1998年受理执行案件1740件,1999年受理执行案件1973件,2000年受理执行案件2238件,2001年受理执行案件3010件,2002年受理执行案件3638件,五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20.55%)这对原本就已堆积的大量的得不到实际执行的执行案件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1987年,全国法院工作会议首次就“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①,从司法界到法学界,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都给予了严重的关注和深刻地思考。最高法院于1999年亦开展了历时一年的全国范围的“执行年”活动,各地法院纷纷开展了“执行会战”、“集中执行战役”、清理执行积案和强化委托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②这委实是一件好事。可是,如今社会各界甚至法学界却都已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怪圈,曲解了“执行难”的实质所在,不能正确把握“执行难”的内涵和外延,把“难执行”等同于“执行难”,将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都纳入到“执行难”的范畴,片面夸大了“执行难”的外延,这是极不应该的。
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相当数量的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还倒贴上一笔诉讼费用,其原因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应该看到,这一问题的形成有其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③,更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而将“执行案件得不到执行”的问题归结于“执行难”,归罪于法院,其观点是错误的。在此,笔者引入了“难执行”的执行新理念。
首先,“难执行”与“执行难”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难执行”,是指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客观因素引起的,一些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不履行法律义务,采取软拖、强顶、躲避,甚至以死相要挟,或者有的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被执行人人为地转移财产阻挠法院强制执行,或者执行人无力承担举证财产所在的举证不能等引起的案件难以执行的局面,是法院力所不能及的,是法院经过法定的程序以及采取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后仍无法解决的。而“执行难”,则是指由于执法环境差、执行立法不够完善、法院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人员怠于执行、地方行政保护主义干预司法独立等非当事人自身因素所引起的案件得不到实际执行的局面,其原因是综合的,并不仅仅是法院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还包括了司法体制问题和执法环境问题等因素所引起的。从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来讲, “难执行”与“执行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当我们将二者所隐含的词语加上后,就变成了“法院难执行”与“法院的执行工作难”,其区别就显得明朗化了。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法院,难”,而后者的侧重点在于:“执行,难”。众所周知,各级法院均普遍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案件未能得到执行的原由在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是法院极尽一切法律手段执行却因其所无法控制的原因而无法执行。随着我国日益完善提高的立法水平和执法力度,在明确法律依据和严格的执行程序的保障下,执行工作本身并不难,大多数的执行问题归结于执行不能,进而引发法院“难以执行”的问题。因此,“难执行”与“执行难”是两个本质截然不同的范畴。
其次,“难执行”与“执行难”两者的前因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如今,对于案件难以得到实际执行的成因,大多学者都习惯性的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法院外部的原因和法院内部的原因。其实,这里面隐含着一个令人不易察觉的思维方式问题。那就是,谈到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根源的时候,大家都已先入为主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首先想到的就是法院,大做特做法院的文章,却疏忽了当事人这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当其在探讨如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的时候,其所想到的就是围绕法院这一圆周将其成因分为圆周外和圆周内,而不是围绕着当事人来进行思维的。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笔者认为,不管法院的职责是什么,其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民即当事人,围绕着为民服务,因此,当执行“难”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从人民那里首先想起,将其成因分为“属于当事人自身所造成的”以及“不属于当事人自身所造成的”(其中,还可将“不属于当事人自身所造成的”分解为“因法院内部自身的原因”和“因法院外部的原因”两种)两个方面,而对其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帮助人民纠正“属于人民群众自身所造成的”的问题,加大司法改革力度解决“不属于人民群众自身所造成的”的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分类为 “难执行” 和“执行难”两种。
再次,“难执行”与“执行难”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最根本的区别
“难执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①被执行人提前转移隐匿财产使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查无所踪;②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使法院无从执行;③申请执行人举证不力使法院无从执行;④执行财产的权属有待确定致使法院无法迅速执行。其所表现的是具体的、个别的问题,其本质是由于当事人的自身因素造成的,非法院所能改变的。
而“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①立法的缺陷导致执行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性,给执行人员的依法办案增加了难度;②法院人员编制的限制引起的执行机构力量配备不足;③执行队伍素质不高,个别执行人员犯官僚主义,怠于执行案件;④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受委托执行法院或协助执行法院不配合,不协助,使委托、协助执行案件执行效率降低;⑤裁判文书制作简单,未能对证据进行逐一的认定,亦未对裁判文书的说理部分加以翔实而又明确的表述,导致当事人对裁判文书的公正心存怀疑,对履行裁判文书中所确定的义务持消极态度甚至抵触情绪,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难执行”;⑥如个别案件的裁判文书对执行事项的表述模棱两可,不具体,以致案件无法执行。有这样一个案件,其裁判文书中的判决内容为“判决被告应于10日内将其房屋门口的埕院左面的阶梯换成滑坡”,而该埕院两面都有阶梯,其所谓的左面是面向房屋的左面还是背向房屋的左面,这就不得而知了。⑦审执分离所引发的难执行,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由审理案件的审判庭负责执行,审判人员一般注重的是案件的审理和判决,除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外,对于不影响案件审理的,审判人员一般不主动依职权裁定对被告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这就为被执行人在执行程序开始前转移财产提供了机会,使执行程序开始后的执行工作无法顺利进行;④⑧法院为追求社会的稳定而不得已的慎重执行而引发的执行工作
难以开展,如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以死相威胁,法院不得已而采取暂缓执行,对其进行思想说服工作;⑨地方行政保护主义干预司法独立妨碍法院执行。其第一项是属于立法不完善的问题,第二至第六项是属于法院自身的问题,第七项是属于司法体制的问题,而第八、第九项则是属于执法环境的问题。所有的这些所表现的问题都是抽象的,是整体的,其本质在于非因当事人主观因素所引起的,是我国现行诉讼体制、司法体制以及执法环境等综合因素引起的执行“难”局面。
综上所述,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过分地强调“执行难”问题而疏忽“难执行”问题或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法院身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法制步伐的前进,立法已经越来越完善,司法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实体的公正和程序的公正已经得到了保障,法官的队伍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执行难”的问题已经缓和,而“难执行”的问题却日益尖锐。因此,我们应该对“难执行”的问题予以充分关注,跳出以前的圈圈,抹去眼前的错觉,重新审视一下我国现行遇到的法院执行“难”问题,不要老是在“执行难”的沼泽中徘徊而倍感举步维艰。
第一,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化推进了“执行难”向“难执行”的转型的步伐。我国民诉法规定的“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执行规定》第28条规定的“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以及现在全国各地盛行的诉前诉讼执行风险告知书,都在一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举证责任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移。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负有一定的举证责任,将当事人因举证不能而导致案件无法得到实际执行或迅速执行的过错归结到法院身上,不加区别地统称为“执行难”,而将当事人自身未能履行其举证义务所引起的权利暂时无法得到实现的后果由法院来承担,忽略了当事人应对其行为负有充分估断到市场交易的风险并将之最小化的责任,助长了当事人消极等待的心理,把法院推向矛盾的焦点所在,这是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立法精神和诉讼的发展体制的。
第二、我国各项司法改革的推进缓和了“执行难”的问题,更凸显了“难执行”的问题所在。随着我国法制改革的深化,依法治国的思想已然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等制度也都已摆到了桌面上来了。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已随着我国法院队伍建设步伐的前进、廉政制度建设的落实、各级法院领导的重视以及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增强而显得弱化了。在此过程中,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精髓的专项学习教育,法官纷纷投入“再学习”大潮,在职研究生、函授本科、专升本、远程网络教育不断出现(仅2000年以来,全省法院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56期,培训各类人员9131人次;共有1780名干警参加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学习,同时,还有258人正在参加法学研究生、法律专业硕士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目前,全省法院干警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已占25.3%。)⑤,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抓不懈(1998年至今,全省法院共查处违法违纪人员249人。其中受到刑事追究的23人,受党纪处分的50人,受政纪处分的153人,受党纪政纪双重处分的11人)⑥,使得执行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因法院队伍素质不够而引起的执行“难”问题迎刃而解,而公正与效率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手抓,新样式裁判文书的改革,立法的完善,依法行政的深入等等,都已为法院的执行工作排除了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完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干预司法独立的干扰。而因市场交易的不诚信行为引起的案件难以执行的现象,则因交易量越来越大宗、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等引起的交易风险的提高,执行债务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动等问题不断加剧,以致未执行案件大量积压。“难执行”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了。
第三、审执分离的诉讼救济体制要求“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的必然。诉讼手段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的重要救济方式,法院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在这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利用其独有的审判职权平息了人民群众内部的矛盾,严惩了危害社会的犯罪,把法制精神从个案中灌输到了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宣扬了在文明社会中诉讼救济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在现如今“审执分离”的诉讼体制下,审判只是对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法律的明确,但却并不能保证权利的行使必然导致义务的履行。被执行人未能依照裁判文书所确定的期限履行义务,才会导致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因此,“难执行”也就成为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各级法院的执行收案数的逐年不断增加体现了其日益明显。而“执行难”的理念打消了群众依靠诉讼进行救济的积极性,也严重打消了法院的工作积极性。笔者就曾身往历过这样一个当事人,他说:“你法院既然有能耐判我赢,就当然得把钱给我要回来,如果要不回来,我来你法院告什么啊?”,这样一个荒谬的说法,其根源在于我们未将“难执行”的新理念植入群众的思维中,让群众了解我国的诉讼救济体制的实质,而一概强调法院“执行难”,群众会有如此想法那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我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国策要求转变“执行难”理念。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法院成为了推行依法治国进程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正因此,近几年来,反司法腐败斗争、廉政队伍建设皆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国法院系统上演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队伍整顿运动,法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新鲜血液的融入以及法官队伍的业余“再充电”给法官队伍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带动了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过分地强调“执行难”问题而疏忽了“难执行”的问题,却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有的学者更是将其形容为“法律白条”,错误地引导了人民群众的舆论导向,把市场交易中的不诚信行为所引发的矛盾、责任转稼到法院身上,造成了法院有怨言、人民群众也有怨言的“双亏”局面。这是非常不利于法院自身的建设,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步伐的“绊脚石”。
综上所述,我们应树立执行新理念,从“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让人民群众更深切地体会到诉讼机制的实质所在,明确自身担负自已的行为所存在的风险的意识,增强当事人的自身举证意识,取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作出合理正确的定位,塑造现代意义上的法院,决不仅限于“做法院的文章”,置法院于风口浪尖,⑦为法院执行工作开创一番新的局面,让法院走出困境得到松绑⑧。
参考目录:
1、胡锡庆主编:《诉讼法学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487页。
2、《“执行难”与民事执行制度的立法完善-----关于制定强制执行法和执行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下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3、胡锡庆主编:《诉讼法学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489页。
4、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第256页。
5、2002年9月12日,陈旭院长在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2002年9月12日,陈旭院长在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明确,共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为40至76岁。治愈7例,好转38例,死亡5例。
2 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社会背景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3.1 指导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前三天应绝对卧床休息,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视人员,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患者的洗脸,翻身,大小便,饮食,都要专人协助进行。第四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边使用便器;第二周可进行床旁活动,如无并发症,可逐渐过渡到室外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限。
3.2 心理护理
3.2.1 恐惧焦虑的心理
患者因突然发病,加上频繁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有濒死感,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以入院1-2天患者多见,看到护士忙碌的身影,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响声,固定在自己身上的各种导管,且被要求绝对的卧床,更加剧了恐惧和紧张,所以护士工作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并及时解释病情,安慰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
3.2.2 抑郁悲观的心理
患者的这种情绪,一般发生在发病后3-5天,从焦虑发展而来,患者会担心此次发病会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从此失去劳动力,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等。对这种患者,要鼓励其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护士要加强床旁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并教会患者情绪调节和控制方法,提高心理反应能力。
3.2.3 乐观、满不在乎的心理
对于较为自信、乐观的患者,常会对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或不以为然,不听医护人员的劝告。对于这类患者要向其详细解释疾病发生的机理及并发症的严重性,使患者认识到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比正常人多份危险,工作及活动均需量力而行。
3.3 饮食指导
第一日,可进流食质饮食,随后用半流食质,2-3日后可改为软食,宜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3.4 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3.4.1 疼痛
疼痛发生时要告诉患者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护士会遵医嘱迅速给予镇痛药物,并会密切观察疼痛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会及时报告医师,作出处理。
3.4.2 运动
患者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疲劳。
3.4.3 治疗指导
患者要坚持吸氧,严格按医嘱用药。
3.4.4 避免危险因素
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激动,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3.4.5 自救
立即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忌扶病人勉强步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
3.5 讨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恐惧p焦虑和烦躁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28例心肌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10例在治疗心肌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18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心肌梗塞患者都能在预期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肌梗塞;重要性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护理工作的的中心已逐步从护"病"转到护"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是"见病见人",和"治病治人",因此对于护理起病急,病情危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护士有必要了解患者在在患病时社会的p心理的和生理因素的相互影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其尽早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1临床资料
我科上半年收治了28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在48~72岁,由心电图检查,确诊为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心肌梗塞,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获知这些心肌梗塞的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烦躁等主要不良心理状态。
2不良心理状态存在的原因
2.1恐惧 因病房病友危重或死亡等促成因数。
2.2焦虑
2.2.1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感到有威胁。
2.2.2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有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筒,心电监护仪等─环境陌生充满危险感。日常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大小便,进食,个人卫生等,患者不习惯,难以接受。
2.2.3社会经济状况的威胁或改变。
2.3烦躁
2.3.1疼痛不适
2.3.2活动受限、活动无耐力
3心理护理措施
3.1一般心理护理 对所有患者,护士应以良好的态度,恰当的解释,热情的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解释工作,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工作中尽量做到耐心、细心、热心、关心,善于发现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全身心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3.2相应的心理护理
3.2.1恐惧
3.2.1.1减轻疼痛,增强安全感和舒适感 ①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表示理解;②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③尽可能地陪伴患者,经常给予患者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及非语言性安慰等;如同情性语言安慰,或握住患者的手等。
3.2.1.2减少或清除促进因素 ①尽快使患者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的医疗设备等;②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护理工作应从容、镇定、忙而不乱。④减少探视,避免刺激。
3.2.2焦虑 ①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和紧张感;②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并得到充分休息,允许患者说话,;③消除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有焦虑的患者或家属接触。④急性必肌梗死为突发性疾病,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否认等[1],这些因素不消除,易刺激患者加重病情。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某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常存在蛮不在乎,对抗治疗和怀疑的心理,应对其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疾病的危险性以及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3.2.4烦躁 休息及饮食等,消除烦躁情绪。
3.2.4.1急性心肌梗塞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但应向患者说明其康复程序集绝对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绝对卧床期间应协助病员在病床上进食,大小便,翻身及个人卫生等。
3.2.4.2加强床旁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3.2.4.3根据年龄及文化程度,定期向患者说明本阶段的康复计划,严格按照康复计划,指导患者的活动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心肌供血不足,加上绝对卧床休息及止痛药物的使用,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宜进食多纤维食物,少量多餐,6餐/d为宜,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食物,避免过热过冷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心衰者限制钠盐的摄入,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及饱食的危害性,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督促其配合[2]。
4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护患沟通,缩短了护患距离,加强了护患感情,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还提高了护士专业素质,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通过以上心理护理措施,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都能在预期的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地达到生活自理水平,由此可见,心理护理过程是一种科学性、规范性、职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应用现代护理观,判明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法,同医生密切配合,帮助患者主动积极接受治疗,护士也要通过决策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其实这只是职业女性的一个缩影。在现代社会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职场中,她们中有身居高位、运筹帷幄的女领导;有商场拼杀、雷厉风行的女经理;有饱读经书、学富五车的女学者及各行业中的佼佼者等。职业女性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自信、能力强、独立而有魅力。岂不知她们为这一形象付出了多少努力。生活中人们往往觉得男性压力要比女性大,事实上女性的压力更大。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所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女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女性青春期和更年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男性45岁以后心理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45岁之后心理疾病患病率却逐渐上升。英国一份调查表明:有压力的女性比例为63%,而男性只有51%。其中有工作的母亲(即已生育的职业女性)感到有压力的比例更大,高达67%。
人累首先是心累,就每天的压力程度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辛劳,尤其对于职业女性。况且传统观念中女性对家庭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女性感到的压力远远超过男性。面对心理压力,职业女性应及时采取自我调节的措施。心理学家认为,降低女性异常心理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改变性别角色的极端化概念,要让女性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正常的性格模式应该是“双性化性格”,即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刚毅等,又具备女性的温柔、随和、细腻等。双性化性格是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职业女性不妨借鉴一下专家的下列忠告:
愉快地生活 无论在家里,在工作场所或在娱乐时,都要学会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有意义地生活 学会确立生活中小而具体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避免目标过于远大或与自己能力相去甚远时,出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心理状况。
自信与乐观 生活并非如镜子般平静。因此在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不妨以“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勉。
遇事莫慌,学会放松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放松,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
改变认识,柳暗花明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你感到沮丧、绝望的事,也有令人乐观的一面。正如俗语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寻求支持,分担痛苦 与人分忧是助人为乐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因此,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这样做并非软弱无能。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 压力表; 测量电路
压力测量广泛应用于汽车、化工、农业、生物医疗和计算机等领域。压力测量属于非电量测量,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一般的数字压力表的构成包括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等环节,将模拟量压力转换成数字量,构造复杂,标定困难。本文给出新型数字压力表的研制方案,设计原理不是沿用常规的思路,而是巧妙地利用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将传感器接入振荡电路,不需放大电路,不需A/D转换,就可直接以数码显示,抗干扰性能好,调试简单,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汽车工业中的压力检测。
1测量原理
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当流体进入膜盒后,由于压力p作用,膜盒发生位移带动连杆、曲柄和电位计的动触头移动,电位计的动触头X与固定端A之间的电阻Rx正比于压力为p。
将电位计式压力传感器的动触头和定触头接入如图2所示的自激振荡电路中,作为一个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包括电容C1的充电时间T1和C1的放电时间T2;如果选取R1=R2=R,则:
由式(1)可知,当电路参数已知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周期)与可变电阻Rx有关,通过该多谐振荡器电路,可以把与压力成正比的电阻Rx的测量转换为对振荡器频率的测量。
2测量电路设计
测量电路组成如图3所示。除了用于将电阻转换为频率的自激多谐振荡器以外,测量电路还包括、调频电路、二分频电路、控制门电路、可逆计数器以及可逆计数器清零电路。各部分电路的作用如下:
调频电路是一个输出频率连续可调的振 荡器,其作用是调整f0的大小。通过调整可调电位器R就可以改变调频电路的输出频率f0,经二分频电路分频后频率变为f0/2。
控制门电路选用四2输入与非门,芯片中包括3个与非门,其输入端分别接自激多谐振荡器、调频电路和二分频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用来控制可逆计数器的加时钟脉冲计数输入端CPU进行加法计数,或者使减时钟脉冲计数输入端CPD进行减法计数。
可逆计数器用于频率计数,当控制门将CPD置1,并使CPU开通时,可逆计数器进入加法计数;当CPD打开时,进入减法计数;清零电路用于上电后对可逆计数器进行自动或手动清零,为频率计数做好准备。
在T1时间内,C1充电,自激多谐振荡器输出高电平,控制门开启CPU,同时将CPD置1(CPD置1是加法计数的必要条件,同时起到关断减法计数端口的目的),使二分频电路输出的f0/2进入可逆计数器的加时钟脉冲计数输入CPU端,开始加法计数,计数值为
在T2时间内,C1放电,自激多谐振荡器输出低电平信号给控制门电路,控制门开启CPD,使调频电路的输出信号f0进入可逆计数器的减时钟脉冲计数输入端CPD端,进行减法计数,计数值为
由于C1和f0均为常数,可逆计数器计数值正比于电阻Rx的大小。而Rx与被测压力p也成正比关系,因此,只要适当调整调频电路的输出频率f0,总可以使计数值A与被测压力值保持一致。
仪表的标定采用标准压力计,当压力传感器上加上一个已知的压力时,缓慢调整调频电路中的可调电位器R,使显示器的示值为已知标准压力值,仪器的标定就完成了。
3 结论
1)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压力表,所用的传感检测原理不是沿用传统的压力转换成模拟电压,经过信号调理放大,A/D转换变成数字量,数字显示这样一个思路,该数字压力表的设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压力测量原理基于自激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将检测压力的电位计式压力传感器接入多谐振荡器电路输入端,把电阻的测量直接转换为频率的测量,由于电位计输出电阻正比于压力,通过频率计数就可得到被测压力值。
2)简化了信号调理电路
由于该测量电路特点是将电阻测量转化为频率测量,不但计量精确,测试电路也非常简单,不需要放大电路,不需A/D转换器就可实现数字化转换;整个测量电路用集成电路模块搭建,电路环节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好。
3)独特的调频电路设计
本数字压力表独特的调频电路设计有以下优点:只需调节一个参数――输出频率f0就能够完成系统的标定,调试简单,标定方便,一次标定后,就可投入使用,数码管直接显示实际压力的大小;调节电阻R采用多圈电位器,调节范围宽,压力测量量程也宽。
该数字压力表测量电路结构简单、采用集成电路模块搭建,测量准确,造价低廉
关键词:心理性ED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6-01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成年男子约有10%患有ED症。因此ED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男性障碍。以前学者普遍认为90%的ED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近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诊断仪器及方法的不断发明,诊断技术的提高,已能更多的诊断器质性ED。但心理性ED仍占50-60%,所以心理性ED的诊治问题,应受到泌尿处科及男性医者的关注及重视。下面将我院近十年来对心理性ED患者进行诊治的体会做一总结。
1心理性ED的诊断问题
根据患者全面详细的病史,夜间试验,药物举阳试验;可以得到较明确的诊断。但因文化社会背景的制约,许多病人不能与医生正面交谈,全盘托出真实的病史。这就要求医生在询问病史时,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1患者因害羞而难以启齿或者词不达意时,不能鄙视,态度要友善。善于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患者的就诊意图,达到真实了解真情的目的。
1.2最好动员夫妻双方同时就诊,以消除夫妻间的某些误解,配合诊治。如一方有隐私需要保密时,则应单独分别询问。
1.3要注意观察夫妻双方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愿望,否则很难搞清诊断。
在心理性ED方面,性生活史,性表现史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例如患者在某些情况下能,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不能,或者用阅读,看、图片时有反应,坚硬无困难,而在时萎软。睡眠初醒时经常有坚硬的。上述情况均能强烈提示ED为心理性的。另外用海绵体血量活性药物注射时,大多为阳性反应。
2心理性ED的治疗问题
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多数心理性ED都具有恐惧的特点。第一步是应该仔细分析性焦虑的促使原因,设法改变由于焦虑所引起的不适当的表现,不要把当做应付差事而过分追求。
第二步是进行语言解释,把病人焦虑公开化。指出这种焦虑是十分普遍的,最好让夫妻双方都知道,性焦虑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以减轻压力。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 利尿药抵抗 舒张性心力衰竭 电解质紊乱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1]。影响心功能改善的因素很多,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贫血、甲亢等,同时调整心衰用药等,常可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就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23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71岁。心衰类型:左心衰竭12例,右心衰竭8例,全心衰3例。心功能(N Y H A标准):2级3例,3级10例,4级10例。心功能分期(A C C/A H A标准):C期18例,D期5例。
1.2 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风心病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
1.3 临床表现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3例,端坐呼吸者10例,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淋漓表现急性心衰者2例,恶心.呕吐.双下肢水肿以右心衰竭表现为主者8例。其中有20例伴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以及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有1例出现精神异常。
1.4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异常者20例:室上速4例,快速房颤6例,频发室早7例,其他3例。合并血浆尿素氮升高者7例,低钠.低氯者6例,钾异常者7例,合并肺部感染者8例,合并尿路感染者4例,糖尿病酮症者1例,贫血者4例。
1.5 治疗与转归 对于大量应用利尿剂而尿量每日仍少于500m l,水肿难以消退者,考虑存在利尿剂抵抗。利尿药抵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利尿药抵抗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猝死和泵衰竭导致的死亡呈独立相关[2]。因此对该类患者给以前列地尔20u g加入100m l生理盐水中微量泵泵人(速度10—20ng/kg·min),呋塞米则以80—100mg/d,分3—4次静注,连用7日。患者尿量增加,水肿明显减轻或者消退,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对于心衰症状难以纠正的老年患者则考虑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可能,在利尿扩管的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加用美托洛尔,大多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许多心衰病人因为长时间应用利尿药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钠低氯,会使患者精神萎靡,腹胀恶心呕吐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但心力衰竭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是限制钠和水的进入的,这就存在了治疗上的矛盾,我们多采取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的方法每日少量补充浓钠,并服用作用较弱的利尿药,取得了良好效果。许多老年患者,由于心衰食欲较差存在营养不良性贫血,10年以上的高血压引发了肾脏损害还存在肾性贫血,如果中重的贫血得不到纠正,其心力衰竭很难得到改善。而一些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上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不仅是心衰的诱因,而且是心衰难以纠正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控制,及时选用广谱抗生素[3]。对于各种心律失常,不仅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而且努力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措施,都取得了好的疗效。
2 结果
找准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显效12例,占52%,总有效率78.3%。无效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
3 讨论
难治性心衰的病因很多,尚存在神经内分泌紊乱以及原发病.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力衰竭的诊治策略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策略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异常的治疗模式[4]。本组对利尿药抵抗患者联用前列地尔以及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美托洛尔,正是这一模式的临床体现。
参 考 文 献
[1]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176.
[2]NEUBERG GW,MILLER A B, O,-CONNORC U, et.al. Diuretic resistance predicts mortality inpatiencts with advanced failure [J] Am Heart J2002,144(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