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保险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乡成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面积4.54万亩,粮食产量1.348万吨,出栏优质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占45%,耕牛出栏900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万人,劳务收入1.25亿元,培训农民工2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达6945元,农村城镇化率提高1.7%,造竹0.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提灌机具改造20台/140千瓦,新购置农业耕种机具20台,农业机具补贴3万元。完成灵官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申报工作,实施好后安、宝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解困人口620人,做好农业综合统计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深化完善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
2、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3、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农业工作的关键,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问题,关心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农资问题。一是动员友邻互助;二是协调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好农用物资,千方百计避免老百姓因买不起农资而延误春耕的现象发生,为农民春耕生产打牢基础。。
2、加强抗旱,注意塘库蓄水,确保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旱象将持续发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增强人们抗旱意识,人人参与抗旱,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一是要对现有塘库进一步落实责任,有专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对提灌机械进行检查,该维护改造的要及时维护改造,确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单项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计保春耕。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配合工商、物价、供销部门加强对农用物资市场的监管,杜绝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4、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技站、水管站、扶贫开发办要组织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完善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
2、农机站做好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对乡内提灌机具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组织农机手培训,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农机具补贴及时发放,做好农机管理工作。
3、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规划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建设林区公路。
5、配合国土迅速启动宝合、后安土地整理、协调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四)注重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农业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坝区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岩区村要注意脱毒马铃薯的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
1、继续抓好专合社大棚生姜基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生姜3000亩。
2、做好以专合组织统一加强对甜橙基地的指导管理,带动整个基地全面发展,确保基地产生效益。
3、帮助葡萄种植专业户成立专合组织,争取各级支持,做大做强该项目。
4、做好马铃薯基地发展,多种“脱毒”优良品种,形成规模产业。完成造竹任务5000亩,零星植树造林9万株。
5、抓好竹产业发展,做好红岩片区绿色长廊和高速路、321国道沿线的竹产业发展。
6、做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做好生猪养殖规模户、场发展;,二是做好四坪、谊合、后安村的林下养鸡产业。
(五)加强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保险
1、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险21500亩,玉米保险4600亩,油菜保险200亩,马铃薯保险5800亩,高粱保险1200亩,蔬菜保险1400亩,蓄水池保险134口。
2、能繁母猪保险6990头,育肥保险15500头,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险73145亩,农房保险1640户,沼气池保险1000口。
3、小额人身保险参保率30%,力争40%以上。
4、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
(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贫互助周转金的村要认真做好资金的发放、管理和账务的上报工作,切实发挥扶贫周转资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贫解困规划,落实好帮扶对象和项目,责任到人,确保2013年扶贫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发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七)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兽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协调配合,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500人次,农民工送县统一培训280人,农业机具人员培训150人。
(八)做好农业安全防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发放森林防火资料10000份,发放到各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张贴,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2、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对已建立的人畜饮水站或池要严格按照消毒处理制度操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民饮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确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灾情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出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
5、做好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印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禁止随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报告制度。
(九)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确保龙凤和谐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农业保险自然需求增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然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收入增长依然十分缓慢。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较有效需求要大得多。近年来,由于农业自然风险的增加,伴随而来的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也在增加。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每一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发生,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而我国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还不能对农业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给予足够的补偿。1998年我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而农业保险的赔付金额不足亿元。灾后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农业风险分散、损失补偿制度,农业保险就是适应这一需要产生的。由于我国农户超小规模经营,农业保险中的有效保险需求难以真实体现出来。农民的收入不稳定,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增长率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到2001年的增长率提高到4.2%。恩格尔系数尽管有所下降,但是2001年的数值是47.8%,仍然比城镇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加之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有难以承受之势。因此,自发购买农业保险的经济基础是脆弱的。可供支配的收入数量少以及农业保险费缺乏足够的经济保障是农业保险发展中所面临的客观障碍。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增加,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农业保险范围过窄,规模狭小,很难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理论。正因为农业保险自然需求增加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农业保险经营者风险集中,赔付率较高,商业性保险公司无法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这就很难刺激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在萎缩的供给和低迷的需求状态下,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二)制度供给不足与加快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矛盾在我国,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民都缺乏对农业保险的充分认识,农业保险事业未纳入农业总体发展规划,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自1982年我国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各方都在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概括起来大致有:(1)保险公司独自经营;(2)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3)保险合作社经办;(4)农民互助保险组织经营等形式。这些探索无疑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这些分散的、缺少风险基金的组织无法满足大量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的需要。当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是大势所趋,制度供给不足与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事业的矛盾体现在:(1)现行的保险组织体系无法充分调动政府、保险人、被保险人三者的积极性,作为农业保险的主体,其主体作用尚未充分体现。(2)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的关系处理不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产品的公共福利性以及当前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农业保险应具有政策性,这就必然要求在组织的设计上应建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但是现有的保险体系缺乏这一农业保险的核心组织。农业保险仍然是按照商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在运作。(3)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农业保险的发展。自农业保险恢复开办以来,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农业保险主体的经营得不到国家应有的政策支持。客观上农业保险事业需要大力发展,而农业保险的专门法规迟迟没有出台,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很少。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把农业保险费的合理收取与乱摊派、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此外,农业保险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制保险”和《农业法》中规定的“农户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保险,任何组织不得强制”相矛盾。诸如此类矛盾都使农业保险无法顺利开展。
(三)农业保险业务增加与人才匮乏的矛盾当前的农业保险业务需要从纵深方面进行拓展,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开拓农业保险业务,对于农业保险业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如果要扩大农业保险的业务量,农业保险专业的人才匮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四)农业保险业务增加与农民逆选择增加的矛盾如果要增加农业保险业务量,农民的逆选择①也就可能随之而增加。农村种养两业标的复杂、地理环境分散、经营分散,未能进行集约化经营。农业保险的标的物大都是活的生物,它们的生长、饲养都离不开人的行为的作用。同等风险等级下同等土地上的相同作物,其品种选择、耕作方法、作业精心程度的差异必然带来产量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种植业与养殖业标的多样化,播种与养殖未能形成规模,零星、分散、户数众多、规模不大、流动性强,因此导致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上的特殊困难,即所谓的推广险种难、赔付难、管理难,易出现农民逆选择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保险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业风险大量客观存在,使农业生产成为风险最为集中的行业,客观上需要保障机制为其保驾护航,促使农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是,农业保险中面临的种种矛盾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化解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建议
WTO框架下对农业的保护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于非价格保护,农业保险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化解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
(一)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采取一切手段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富起来,才会有农业保险的兴旺,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增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才能得以缓解。同时,鼓励种植业和养殖业经营逐渐向大户集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增加其对农业保险的依赖性,保证农业保险经营的大数法则的实现。
(二)建立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机制,完善立法,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农业保险的风险性较大,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政府需要进行较大的前期投入,要把以前单独的政府行为、保险公司的行为、单个农民的行为变为行为主体的互动行为,建立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互动机制,突出农业保险的整体功能。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帮助农民做好农业保险的投保工作,提高农业保险的投保率。在我国广大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的特定经营环境下,保险业应紧紧依托政府,减少承保环节,节省费用,拓宽承保面,降低赔付率。在西方国家是通过立法规定农业保险必须由政府指定的保险公司经营,其他保险公司不允许直接进入农作物保险这一市场经营,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限制农业保险竞争,保险费率也由政府控制,经营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建议国家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或因财政困难而忽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关键词:农业推广;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业务范围
一、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是明显不足的,其具体问题表现为多个方面:(1)农业推广资金与金融业务不平衡,我国很多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主要业务都是“三农”,主要发展的金融业务具有频率高、一次性量小的特点,在进行投资时,金融机构有着过于谨慎的特点;(2)担保机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农业保险信用机构并没有十分完善,保险机构的工作缺乏主动性,而担保资金的落实同样存在一定困难;(3)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针对农业推广的相关政策并不缺乏,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和政策法规相对应的实施系统,同时,我国部分地方地区并没有地方针对性的指导性文件;(4)在农业推广的微观层面,专业人才是相对缺乏的,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村镇总是存在着农业推广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关于此类知识的培训机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而具有此类知识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整个队伍的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方法
(一)创新金融支持业务范围。为让产品供需得到更好的连接效果,必须要创新金融支持的业务范围,让金融产品更为有效,让农村金融需求得到满足。要想实现良性竞争,就必须要发展多种渠道的金融制度与金融扶持制度,依照资金需求特点与农业推广政策来制定方案,让业务服务与金融制度可以完美对接客户,进而促进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双赢。如在法国,就曾为农业推广工作成立了农民协会与合作社协作模式,在资金支持方面,法国国内相对较大的信贷银行都会对其给予资金支持,如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农业信贷联合银行,这样可以和国家农业政策、农户农业贷款紧密结合。在选择资金支持渠道时,应该参考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公平竞争为原则,进而促进农业推广的职责明确、产权清晰。(二)健全担保保险机制。在健全担保保险机制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农业担保机构可以及时建立,让农业担保业务得到全面开展,利用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农业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可以让农业担保机构建设得到加强。除此职位外,还应该对联保责任制予以推广,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让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制度更为稳定,只有确定好农业保险的投保费用、农业保险的险种才能让农业保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三)完善金融支持规章制度。1、民间融资的规范。以我国鄂尔多斯地区为例,依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地区现有的金融支持市场是农村民间小规模的,对此,应该让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条件更为宽松,让私人的金融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应该对金融机构的创新改革予以推动,让自身服务质量得到增强,创建出一个有利于农业推广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2、法律法规的完善。针对农业推广法律法规,应该对其做到进一步完善,让保护力度得到增强。农业推广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面临着新挑战,对此,我国针对性地颁布了各项条例与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条例》等,在进行农业推广工作中,应该依照相关条例对农业推广系统进行完善。3、金融帮扶制度。以日本为例,该国在农业推广上,利用合作金融支持与政策资金支持两种方法实现了金融帮扶的目的,针对农业、渔业及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境,可以通过扶持资金的拖长对其进行帮助,这对于我国金融帮扶制度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农业金融体系中应包含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要做到分工明确,以合作金融机构为例,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就应该是农民。(四)提高农业推广人员能力。1、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农业推广人员,应该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强度及培训频次,让其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需要针对农民进行训练,让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培训时,需要保证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方式、集中教授方式与田间实地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让农业生产者清楚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如在我国湖南双峰县,就依照农村科技合作社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我完成品牌商标注册工作,且专业农业经济人就已超过300人,合作社总成员数量已在12000人以上。2、提高主观能动性。首先,应该让科技示范园区的主导作用得到增强,确保指导统一性和规划统一性,根据当地社会与政府的力量,需要让技术示范园区更为合理与完整,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有科学水平相对较低或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那么需要依照农事季节特点,需要利用现场演示与示范区培训班结合的手段,在对农民进行教育时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其更为生动,让科技意识得到提高;其次,应该对绩效考评制度管理进行加强,让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提升,改革人事制度,让投入增加,让机构得到精简;最后,需要将相关法律政策道德培训力度予以加强,并努力构建起农村与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农民文化水平进行改善。综上所述,针对农业推广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支持业务范围、健全担保保险机制、规范民间融资、完善金融扶持制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农民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对其予以解决,进而让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效果得到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唐捷宇 李桂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为促进我市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失地农民再就业与社保工作富有成效推进,6 月24 日,市政协副主席蒙晓灵率领提案法制委员会部分委员,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失地农民再就业与社保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听取了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以及市培训机构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关于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失地农民再就业与社保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实地视察了琼山区红旗镇青龙村三福肉鸡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和秀英区石山镇美鳌村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并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谈心交流,了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广大群众的想法、诉求。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待解难题,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克服。现将视察情况综合如下:
一、增加农民收入工作措施较多,力度较大。
(一)大力推进瓜菜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菜篮子”工程建设,引导农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生态、效益农业。一是做好蔬菜大棚项目工作。在完成20__ 年730 亩蔬菜大棚项目工作的基础上,计划今明两年再投资 5.85 亿元,在龙华区那力洋、新坡洋和秀英区马坡洋及其周边等地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 建设造价 11.42 万元/亩规格的蔬菜大棚 5000 亩。二是加快冬季瓜菜基地建设。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地指导冬季瓜菜生产,推广新技术、创办示范点和举办培训班等措施促进全市冬季瓜菜生产顺利进行。据统计,2014 年全市冬季瓜菜种植面积 20 万亩,总产量 34.8 万吨。
(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近年来,坚持以“七个一”和“五统一”模式推广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建成了农村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 97 个,总投入 18088.66 万元,其中政府扶持 3416.79 万元,带动农户4263 户,促进农民增收 4988.53 万元,呈现出畜牧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势头。
(三)注重科技推广力度,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逐渐加大。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如水稻、瓜菜、橡胶、荔枝、淮山、山柚、黄皮、水晶柚等优良品种。二是推广新技术。如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棚瓜菜栽培管理技术、太阳能灭虫灯杀虫技术、喷滴灌技术等。三是发展生态农业。以标准化生态畜牧业养殖小区为主线,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种、养、沼相互促进的循环生态农业逐渐增多。
二、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与社保工作投入较大,办法较多。
(一)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就业桥梁。积极落实失地农民就业政策,将失地农民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等方式,向失地农民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并使失地农民优先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同时,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优先推介失地农民到用人单位就业等方面向失地农民倾斜。
(二)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劳动技能。积极开设农民易掌握、市场有需求的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失地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如,秀英区组织“订单式”培训,根据需求,组织培训机构入村开展培训,确保每位符合条件、有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可以参加一次免费培训。2013 年,全区共举办家政服务、酒店服务、中式面点师和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失地农民510 人。今年还将培训900 人;美兰区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的创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
20__ 年以来共培训2480 人,创业培训合格率达98%以上,创业成功率达85%。/!/
(三)推行小额贷款,为失地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加大了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投放力度,重点扶持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如,2013 年以来,共为失地农民发放贷款2465 万元,帮扶303 人创业,带动了810 人就业。小额贷款帮扶失地农民创业占其帮扶总人数的比例达40%。
(四)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制定出台了《____市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海府[2014]1 号)和操作规程,成立了由人社局、国土局
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小组,认真核实我市历年被征地项目、涉及人数和资金测算等工作,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扎实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目前,市国土局已向全市4 个区下发了105 个已完成征地项目的有关材料,已有37 个项目进入补贴登记阶段, 16 个项目进入参保对象公示阶段,涉及参保人数 6166 人,也为制度化解决我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开了个好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应到位资金不足。如,今年全市建设3000 亩蔬菜大棚,需要补贴资金24782 万元,但到目前,绝大部分资金尚未到位,项目推进较慢,年内完成难度大。
(二)土地确权方面:由于我市征地项目较多,且征地项目中普遍存在着土地确权难等问题,从而导致征地过程土地权属纠纷现象多、工作量大、难度大,进而影响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农民的经营理念比较封闭,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祖宗地观念严重,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农户发散形式为主,难于迈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生产经营主要依靠经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比较缓慢,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靠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等的应有作用尚未发挥好。
(四)失地农民再就业方面: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差,再加上部分人员小农经济意识强,思想观念落后,从而就业观念陈旧,个性散漫、纪律性差,对各级政府的依赖性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导致失地农民普遍呈现就业竞争力偏弱现象。
(五)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方面: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多、杂,但针对性、有用性不够,培训与就业脱节,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用工需要,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差距较大,从而导致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短期培训对于文化知识和技能接受能力差的失地农民来说,只能培训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很难达到企业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要求,就业对于被培训者仍然很困难,从而很多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方面:我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是根据《____省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琼府[2013]21号)文件精神来执行的。根据被征地补偿办法规定,目前缴纳养老保险只针对20__ 年6 月18 日之后被征地农民,而之前政府不给予缴纳,从而造成部分失地农民意见很大。如龙华区城西镇作为城郊,20__ 年6 月前已被征用土地约13530.847 亩,涉及薛村、大样、头铺、山高、仁里、丁村、高坡、苍西、苍东等行政村,约3021 户6258 名农业人口。目前这些失地农民都未纳入政府的养老保险缴纳范围。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调优结构。一是继续引导农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并做优专业合作社。三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四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让农民的闲置承包土地在自愿、有偿条件下流转,享受财产性收益。
(二)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以“就业援助月”、“春风活动”等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失地农民正确认识政府关于就业创业、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破除“等、靠、要”的陈旧思想,增强自谋职业的发展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市场中去,赢得自身的就业岗位。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对有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项目与课程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迎合群众意愿,培训过程要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特点因人施教,如,根据不同要求对失地农民开设家政服务、砖工、木工、厨师、缝纫等技能的培训,增强其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
(四)组建失地农民服务机构,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区、乡、村三级劳动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对失地农民分类登记,建档立册。及时收集、整理、发放各种就业信息,做好与辖区内用工单位的协调,组织失地农民积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为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提供便利。
(五)采取各种扶持措施,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有一技之长但无发展资金又能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要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适当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在各种证件的办理中要开“绿灯”,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做大家业。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抓“三农”促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亮点多多,精彩纷呈。本刊特推出“调研河南 出彩三农”重点报道,全面展示全省各地“三农”发展的硕果,望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并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编者按: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号召,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深耕中原大地,彰显出了一个负责任保险公司应有的担当,为河南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12月25日一大早,沉浸在平安夜狂欢的郑州似乎还没睡醒,地处花园路的豫粮大酒店就挤满了136位来自河南部分乡镇的基层干部,他们全是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的三农保险服务站站长,是来这里接受专门培训的。
河南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说,“三农保险服务站”是太平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建成农村保险市场的桥头堡,切切实实打通服务河南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这也正是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号召,借助太平洋专业风险保障平台,大力扩展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面,为河南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所作出的实际行动。
负责任,敢于担当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敏介绍,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2015年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5年内在河南投资200亿元,大力支持河南经济发展。基于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实际现状,太平洋保险下定决心要深耕中原这块大地,力争成为河南农业发展的“守护神”。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大力服务河南农业发展,正是顺应了农民的期盼、政府的期望。事实也证明,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2013年经营农险业务以来,坚持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不仅实现了科学持续发展,而且业绩非凡,不负众望。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农险入账保费15026万元;保费增量为8263万元,增幅125.33%;业务开办地区涉及全省16个省辖市43个县(区),开办险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以及涉农保险等主要业务领域;农险市场份额达到8.8%,位居全省农业保险市场第三,市场份额提升2.8%。
保费的快速增长,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在李少华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河南分公司自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就树立了“遵守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保护权益”的经营宗旨。
河南分公司在农业保险理赔中,始终以保障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赔案处理规范,赔款及时、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保险合同条款约定,不损害农户与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借助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依靠其网络、人员、技术、管理等服务农村方面的优势,提高农业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合理性。
2015年5月6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裹挟着冰雹突袭了河南省洛阳、平顶山、漯河、南阳等地方,出现大面积小麦倒伏。截至5月16日因暴雨、冰雹灾害,河南分公司共受理农业保险小麦险种报案近300件,损失涉及4万余户村民,报损农田达20余万亩。为了减少农户损失并快速理赔,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农业保险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做好灾后现场查勘定损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及时准确做好农业保险赔付工作。
此举不仅得到农户的极大好评,也在当地引起反响,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褒奖。负责任、敢担当,太平洋农业保险的口碑在河南广大农村声名鹊起,并在中原大地扎根发芽。
优布局,丰富险品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自获得政府部门许可和开展农业保险经营以来,十分重视强化内控、明确思路,长远谋划农险发展方向。在业务发展上明确了稳固种植业保险、推进林业保险、试点养殖业保险的思路,全面推动政策性农险业务发展。同时,还高度关注三农保险及农险创新业务发展,积极拓宽业务发展渠道。
为了大力拓展2015年的农险业务,河南分公司早在2014年12月就提前全面安排部署小麦保险承保签单工作,接着又迅速启动了各级政府沟通、协调公关工作,指导各中支、县支公司与相关政府人员一起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宣传、客户资料收集、承保公示等工作。在2月初河南省政府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下发后,分公司立即着手开始签单承保工作。2月份当月克服春节假期影响,当月实现签单保费收入822万元。3月份,分公司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业务增速趁势而上,当月保费收入成功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农险业务“开门红”。第二季度,在保持种植业持续增速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育肥猪等养殖业,到6月底,实现保费收入9272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半年任务目标。第三季度开始,全面开展秋粮作物承保工作,借助小麦保险承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全力拓展了玉米保险,稳固了小麦保险的承保区域,并在局部区域实现了承保面的新突破。
与此同时,河南分公司还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品牌效应,确保业务稳健经营、规范发展。河南分公司按照“严格流程、严把底线”的思路,全面落实农险业务合规工作要求,严格业务开展各流程的规范操作。业务开展前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留存宣传资料,确保相关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保障农户知情权,避免虚假承保。各中支、县支公司积极利用新春佳节,送春联下乡,送文化下乡,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单,使公司品牌优势和农险知识深入千家万户。分公司加大宣传工作投入力度,联合漯河中支与电视台一起拍摄了反映农险业务相关政策的主题宣传片,以及反映农险承保理赔工作的情景剧,有效提升了宣传工作效果。同时,严格承保流程管控、承保手续把控和承保资料收集,特别是农户分户清单、公示照片、验标照片等关键资料,确保承保资料真实完整规范。
按照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等三部门关于完善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定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南省财政厅2015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河南分公司对现行的10款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及时完成了各项报备审批工作。同时,按照保监会新下发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现有农险业务承保、理赔、财务、客服等方面的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最新条款和制度,重新编制印发了2015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和条款手册,新版农业保险制度汇编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业务依法合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5年,为丰富完善农险产品库,河南分公司先后开发上线了畜禽养殖火灾保险、农作物火灾保险、辣椒种植保险、肉牛饲养保险、肉羊饲养保险、农用大棚保险、农村治安保险等地方特色农险业务及涉农保险产品,其中农作物火灾保险、肉羊饲养保险等已经实现保费入账;农村治安保险也签发了全国首单,并以此为依托承办了全国涉农保险业务启动工作现场会。
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太平洋农险品种更加丰富和完善,为农险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勇创新,服务下沉
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农业保险自从在农村开展以来,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一旦有了灾情,损失就非常大,而且在评估、理赔方面也非常复杂,好多时候会出现找不到保险公司的情况,致使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认为,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保险公司服务能力高低的问题。为此,河南分公司创造性地开展了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整体服务优先农业保险专项活动,以三农保险服务站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为载体,全力提高防灾减损能力。
2015年,河南分公司及时启动了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漯河和周口等农险业务基础好的中支公司为试点,重点做好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建设及人员聘任工作,依托村委干部做好行政村三农保险服务点及村协保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农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同时,依托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面开展农村客户资源搜集和信息登记等工作,为下一步进军农村市场积累客户资源。目前,河南分公司建设的136个三农保险服务站,全部建成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已聘请三农保险服务站工作人员220余名,村级协保员1500多名,整个三农保险服务体系队伍已初步成型。各公司借助三农服务站,对各类协保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协保员全面了解和熟悉了太平洋保险公司,掌握了农险业务基本知识以及农村市场保险销售知识,并已全面投入到公司农险业务发展和农村市场拓展工作中。其中,安阳、周口、漯河、洛阳等公司已经利用三农服务站,密切了政府合作,带动了农村保险市场的拓展。
2015年8月23日,内黄县后河镇东乜固村群众报案称,该村2000多亩花生遭受地下虫害,损失巨大。河南分公司立即组织专家对受害地块进行勘察,认定为地蛛蚧危害造成,立即对损失进行了评估和理赔。在做好理赔的同时,河南分公司还专门组织专家对种植花生的农户进行了农业知识培训,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专门讲解,让农民了解和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防灾减损起到了防范作用。
为确保大灾事故处理及时、高效,让每一个农户得到准确快速赔偿,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明确要求以客户第一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理赔手续,开通农险理赔绿色通道,确保案件及时处理,让客户满意。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营销渠道
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分摊和转移农业风险、保护和改善农民生活、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这些目标的公益性、救和安全性可能与保险业的盈利性相冲突。没有或者牺牲保险的盈利性,政府还要鼓励开办农业保险,原因在于农业保险属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
一、种养业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的粮食食品,是不可替代的、人们生活必需的;养殖业的肉蛋食品也是不可替代的、人们生活必需的。商业性农业保险应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外的涉农的可保风险,如财产险、人寿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为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是为植物食品安全提供风险保障。涉及全民植物食品安全的农作物应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也应考虑适用政策性农业保险。至于棉花等作物,虽不危及食品安全,但因为是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也应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是为动物食品安全提供风险保障。涉及全民食品安全的动物应包括:牛、猪、羊等家畜;鸡、鸭、鹅等家禽;养殖的鱼、虾、蟹等水产品。
三是为渔民渔船安全提供风险保障。从事海洋、大河捕捞的渔业生产,需要保险的保驾护航,应对渔民的人身伤亡和渔船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在上述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主要承保旱灾、水灾、雹灾、风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承保日常性疾病等动物死亡风险。对超出一般水平的巨灾,国家应另行安排救济和帮扶。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大受益人是农户,但是农户获得保险利益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一是需要支付一部分保费购买保险,二是要在出现灾情损失时才能实现政府补贴带来的好处。农村可以实现人人有低保,但是人人皆保险尚需时日。所以,即使在政府补贴、龙头企业帮扶的情况下,农户购买保险也需要动员。在日本,加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例如,水稻、陆稻及麦类的栽培面积合计超过1亩或3亩(日本制,下同),才有资格加入。同时,一定经营规模以上的农户又必须加入农业保险,例如,北海道地区的麦类耕作面积4亩至10亩的,必须加入农业保险。在我国,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一是对基地型农户进行保险。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农户参加保险,对基地型农户进行保险。基地型农户是指根据订单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农户。这些农产品作为工业原料从农户的田间、地头和院落、场房进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广大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比较紧密的生产流程上的上下游关系、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基地与前沿关系。农业保险通过对订单农户提供保险服务,能够有效保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稳定发展,稳固产业化链条源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适当给订单农户部分保费补贴,组织订单农户参加保险,降低了农户的保费负担,扩大了保险覆盖面;为订单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加强了公司与农户联系的紧密度,保证订单农户生产稳定,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充足,有利于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对专业农户进行保险。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带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对专业农户进行保险。专业农户是指种养业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户。专业农户往往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密切联系,保险公司可以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向合作组织内的成员提供保险,充分发挥社员之间信息比较对称、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相对集中地开展较大规模的保险业务。合作社社员比较集中,养殖规模较大,多数社员已成为种、养专业户,风险意识较强,投保积极性较高,农户之间的示范作用较明显。同时,农业保险还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有一个经营实体支撑,如饲料加工厂或屠宰加工厂,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保险的开展上,有的合作社对参加保险的饲养户给予饲料或销售上的一些优惠,这就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从而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三是对传统农户进行保险。以县级为单位对大宗农作物进行统保,对传统农产进行保险。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生产经营相对分散、地域差异较大,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保险的承保和理赔难度较大。对传统农户的保险难度更大,而传统农户经营的往往是传统的种植业,急需保险来分担和转移风险。
二、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帮扶方式
(一)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农业保险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农业保险,是全社会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重要渠道。农业保险的开办历史表明,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任何国家的农业保险都无法维持下去。美国作为世界级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保险也办得较好,政府的财政支持更是一大亮点。目前美国政府对农作物保险的经济支持大致包括:保费补贴,各险种的补贴比例不同,2000年,补贴额平均为纯保费的53%(保费补贴额平均每英亩为6.6美元),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多种风险农作物保险、收入保险等保费补贴率约为40%;业务费用补贴,向承办政府农作物保险私营保险公司提供20%—25%的业务费用(包括定损费)补贴;另外,政府还承担农业部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对农作物保险免征一切税赋。
(二)政府通过条件救济支持农业保险
即便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补贴,农户还是有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保险对于农户来讲首先是一笔支出,然后才有可能在出险后获得补偿,农民并不踊跃参保。即使在美国,也在实行了把购买农业保险作为获得政府其他支持的条件后,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才获得突破性发展。1994年通过的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令,鼓励农场主购买农业保险,进而降低农场主对灾害救济的潜在需求。它规定,除非农场主购买了农作物保险,最少也要购买巨灾保险保障,否则他们不可能得到农业保护计划中的其他好处,即取消了政府救济计划。通过提供基本保障的巨灾保险(新设立)、提供较高保障水平的扩大保障保险、集体保险和非保险作物保障计划等四大险种把所有农作物生产者都纳入了农作物保险计划。该法令还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福利,如农户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计划的支持等,对农作物保险实行了事实上的强制参加。该法令的实施使保险作物从1980年的30种扩大到47种,农作物保险的投保率迅速提高,1995年,农作物保险承保面积达到2.2亿英亩,占当年可保面积的82%,是美国历史上承保面积占可保面积比例最高的一年。
(三)政府通过立法支持农业保险
通过法律确定农业保险的标的、范围、机构、补贴等各种内容和环节,使农业保险能够获得稳定、持续和透明的发展,不因政府官员的更迭而起落,不因市场的变化而消长。日本自1929年以来,有关农业保险的立法、制度及修改多达10部之多,对农业保险作物的品种、农业保险的准入条件、保险范围、承保方式、财政补贴、保险费率计算方法、保险费国库负担方式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也合理地利用了国库的财政资源,有效地保护了农户。
三、农业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三家试点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从对农业保险的政策研究、立法劝说、机构设置、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渠道建立、人培训、定损人员培养、统计、精算、资料收集加工,以及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和教育等方面,逐渐获得了经验和方法,试点公司也渐趋成熟。试点公司承担了农业保险的直接业务,通过开展农业保险的经营活动(销售、签单及其他服务),具体实施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计划。试点公司还培训、管理、监督和使用保险人和农险查勘核损人。农险查勘核损工作由农险专业核损人来进行,查勘核损人需经过专业农业保险公司长时间的培训,通过考核取得资格后才能从业。专业公司有动力、能力和愿景,将作为主业来看待,必将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试点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专注,不只是停留在领导的一般号召与员工的象征性响应上,而是深入实际探索农民的需求、要求政府的财政支持、教育员工精做农业保险。试点公司应根据区域特点制定农业保险发展规划,并在农业保险业务上始终坚持按照试点区域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规划。例如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吉林省是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i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该省近年来的畜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现实,公司在吉林省内主要规划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种植保险和规模化养殖保险,并主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根据畜牧业发达,要建设中国乳都的实际,公司在自治区主要规划开办奶牛等养殖保险品种,并与当地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根据山东省种植业、养殖业均比较发达,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实际,公司规划在山东探索开办小麦、棉花、蔬菜、水果等种植保险和奶牛、肉鸡、水貂等养殖保险;根据北京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郊区农业比较发达的实际,公司在北京地区探索以奶牛养殖和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通过两年多试点,农业保险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试点公司坚持围绕试点区域特点研发农业保险产品。比如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吉林省等试点地区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关系农民数量最多、事关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品种,公司集中研发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的巨灾保险产品。由于内蒙、山东、吉林、北京的畜牧业也都非常发达,各试点省区的畜牧业生产都逐渐呈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公司相继研发了肉鸡、生猪、奶牛、肉牛、梅花鹿养殖保险,并根据各地养殖成本、风险特点等因素在具体条款中进行调整,体现区域特色。同时,公司还针对试点地区农业经济特点,相继研发了经济作物草莓、烟叶等种植保险条款和朗德鹅、水貂等特色养殖保险条款。作为试点公司之一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降低农业保险开办成本,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主要开辟了五个营销渠道。
一是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渠道。省农委领导的农业管理部门与农民联系密切,并在各个乡镇都有机构网络,人员专业性较强,素质较高,是农业保险业务的良好渠道。在吉林保监局和省农委的大力帮助下,公司与省农经管理总站签订了保险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并推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二是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的渠道。公司与省农信社联社签署协议,利用其在农村的营业机构网点优势和人员优势广泛开展业务。公司在开业当天即与省农信联社签订了全面协议,公司各分支机构与当地农信社关系十分紧密。2006年,农信社代办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全年为200多位死亡和伤残的贷款农户进行了赔偿。
三是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结合的渠道。公司已经与中国农业银行、省邮政系统等机构签订了协议,并与省农业发展银行正式合作。农村金融、邮政机构的兼业方式,在公司广开渠道建设的同时,也为农业保险在更深层次上的开展埋下了伏笔,探索了路子,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国外成功开办农业保险是和农村金融政策紧密相连的。
四是与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结合的渠道。农委所属的农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村也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公司通过这些部门开展保险业务,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开办成本,另一方面在防灾、防损和理赔工作上更容易得到投保农户的认同。
【关键词】农业保险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损失范围较宽、频率较高,同时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又较差,这都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与和谐新农村建设。因此,创新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就成为建设和谐三农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1982年我国现代农业保险开始起步,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23万元。在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只赔不赚,农业保险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2年前,农业保险经营呈现经营者少(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两家)、农业保险项目种类少(只是简单的种养两业),保险人才匮乏等特点。
2004年中国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先后批准设立安信、安达和阳光等三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以中央财政、省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比如2004年将江苏、四川、新疆三省区列为开展以省级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2007年又将内蒙、新疆、湖南、四川、吉林、江苏等六省区列为中央财政专项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从此开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正式开始进入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政策性”保障为目的的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种种措施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短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同比增长93.4%,达到7.29亿元。2010年全国农业保险更是实现保费收入135.68亿元,为2005年的18.6倍。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恢复20多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项试点的逐步推进,我国农业保险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宽,对广大农民防范和抵御农业风险、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农业保险在实际运作中仍面临许多难题,难以完全发挥在农业防灾减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套系统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符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需要的法律规章,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规定非常笼统,1995年10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而不论从发达国家经验上来看,还是从我国现实需要来看,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的保护制度的农业保险,其对专门法律的依赖性均相当强。
2.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业保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负责对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监管的部门为中国保监会,并明确规定其他政府部门不得对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机构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然而由于农业风险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给农业保险经营与监管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传统农业保险经营与监管技术就是简单套用财产保险的方式。这很难实现对农业风险的有效判断、准确识别、精确计量和损失控制,严重抑制了农业保险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
3.政府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是一种典型的正外部性准公共产品,他具有利益外溢特征,可交易性很差。目前我国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除了免征经营机构营业税外,尚缺乏其他政策优惠。而如果没有更多政策支持,单纯商业保险很难得到很大发展,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农保的纯商业化经营也不符合公共物品经营规律。另外我国对于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只针对种植业与养殖业,对其它相关农业生产经营补贴基本没有。同时作为解决农业自然风险措施的灾害救济,也没有发挥出最大效果
4. 缺乏健全的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风险往往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这严重影响着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发展意愿和经营效果。同时由于农业保险中的洪水、冰雹等巨灾风险属于不可保风险,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而言,均无法单独承担,如何处理巨灾风险在我国目前还属于空白。
5.农民保险意识薄弱,保险费率高农民难以承受
农民作为农业保险的直接投保人,由于存在侥幸心理和长期靠天吃饭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保险意识较为欠缺,在缺乏保险宣传的背景下,对于收入较低且增收缓慢的农民而言,他们宁愿将风险自留,而不是自愿投保。同时我国农业保险费率高是导致目前投保率低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农作物险种费率是其他财产保险费率的十几倍,如此高的保险费率,农民是难以承受的。
三、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目前仍存在较大不足,但也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应立足我国国情,采取积极对策,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规,把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运营轨道
一要依法明确农业保险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尽快制订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管理规定,依法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行保护和约束,维护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同时要依法明确合作制、相互制等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的地位,推动农业相互保险制度的运行实施。
二要依法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职能与作用。比如经济支持方面,政府应在可能范围内应给予投保农户适度保费补贴、农业保险公司适度费用补贴或税收优惠等;行政支持方面,各级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协调好各方关系。
三要依法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方式和实施范围。对实行政策性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范围进行明确界定,规范不同险种保费补贴比例,对投保人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支持;对于涉及国计民生、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农保项目,要强制或半强制推进农业保险。要争取逐步增加农业保险补贴的比重,在试点省份基础上进一步稳步扩大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
四要依法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健全中央、地方财政联合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农保业务的再保险比例;建立由中央、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设立专门机构对基金的筹集、管理、以及使用进行监管。
2.加强农业保险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要加大监管服务质量力度。在承保上,由于农民保险知识相对匮乏,要做好保险条款费率的解释说明工作,严禁强迫或者误导农户投保,严禁以违规支付高额手续费等方式打恶性价格战;在理赔过程中,建立农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确保理赔资金及时、足额支付。严厉打击保险公司在理赔中的无理拒赔、拖赔、少赔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编造虚假赔案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理赔资料的完整有效;要加强农保营销业务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农村保险营销员的培训时间要充分保证,不定期对保险公司为营销员进行培训的考核开展检查,下大力气监管农村营销员展业行为,维护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二是加强监管保费补贴资金力度。要从严检查各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专项补贴落实情况,杜绝贪污挪用现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对地方、用出效果;组织开展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的专项检查,防止个别试点省份或试点公司以各种方式通过虚假赔案等套取资金;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督与检查力度。
3.加快经营管理创新,全面满足农业保险需求
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在开发农业保险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农村的巨大差异;要在全面分析不用农户群体的不同消费理念、购买力、购买偏好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和细分工作,开发出能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农险产品。既要开发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农民需要的保费较低、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又要开发满足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需要的兼具较高保障与投资理财职能的新型保险产品。
二是加强销售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级基层政府、农合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机构的中介资源,广泛开展规模营销;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机构建立业务关系,在广大农村建立起较为完善、覆盖面宽的多渠道农村保险销售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服务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畜牧、农机、农经等部门的力量,为投保农户提供购、产、销全程业务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要进一步简化承保、理赔程序,提高标准化服务程度;要针对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需求,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理性化,为农户提供科普知识和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增值服务。
4.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各保险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配合,广泛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举办社会咨询会等多种渠道,扩大保险知识宣传面,积极做好引导,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使广大农户了解农业保险,引导农民认识到农业保险是保农、促农、转移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鼓励农户热情参与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参保率,最大可能降低农户经济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定富.积极推动发展“三农”保险[J].中国金融.2009,(5).
德国结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农业经营理念、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及农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成效。
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率。鼓励农地合并,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德国政府颁布《农业法》和《土地整治法》,使农场规模扩大,调整零星地块,使之连片成方。农地合并对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科技投入,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20世纪70年代,德国农业生产普遍使用农业机械,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农业产量显著增加。80年代以后,农业发展转向应用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农业生产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注重提高品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开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农业生产率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环保。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农业合作社是德国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合作形式。作为农民互助组织,农业合作社对内以服务会员为主;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对外以盈利为目的。供销合作社通过批量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信用合作社为农民融通资金,规避债息过高的风险。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则通过规范产品生产和销售标准,使用统一品牌,实行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和生物农业,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发展生态农场。生态农业是德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农场的比重逐年上升。生态农场严格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进行各项生产活动,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上市产品需贴生态食品标识。按土地面积不同,从事生态农业的农场主每年可从政府得到数额不等的生态补贴。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农地休耕,把技术集约型的农业经营同土地粗放型利用有机结合,既保证农业经济效率,又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和农业自然保护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大力开发生物能源和原料,种植可替代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经济作物。借助先进的生物技术,德国还对油菜、马铃薯、甜菜等作物进行定向选育,制取酒精、甲烷和植物柴油等生物能源。
建立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业补贴是德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手段。随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德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在经历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和按生产规模直接补贴两个阶段后,正转向按环境保护、农村发展、农产品质量和动物生存条件等标准发放直接补贴。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业和农民实际税赋。农业企业和项目投资不仅可享受政府的直接补贴,而且还可申请由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的农业人口享受包括养老保险、医疗和护理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在内的所有社会保障。加强农村教育与培训。德国政府针对农村地区,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青年农民在完成普通教育后,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试,方可获得独立经营农场的权利。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业教育的计划。该计划强调要全面更新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更多新型农民;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农业企业。另外,德国政府还充分利用农村业余大学对农民开展成人教育,并通过举办农业学习班、专题讲座及短期进修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1绿箱政策的投入包括: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改超设施项目等。②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扶持政策。③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扶持政策。④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⑤贫困地区补贴政策和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政策。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政策。⑦农业生产者收入直接补贴政策。如对粮食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1.2黄箱政策的投入包括:①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补贴政策。如,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②农业市场风险的保护政策。如,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③粮油流通环节差价补贴政策等。我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总量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农业补贴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14年全省农林水的财政支出达524.58亿元,比2013年的513.03亿元,净增11.55亿元,增幅2.3%。主要用于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五水共治”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支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山区经济发展,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等。
2我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力度,为实现浙江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了贡献,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稳定我省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0.25%。
2.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粮食战略产业稳中略升,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蔬菜面积稳中有升,花卉苗木面积增长,推进“四边三化”、“两美建设”等战略决策实施,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省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420万kW,机耕地面积143.8万hm2,机播面积22.49万hm2,机收面积92万hm2,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60%、10%和38%。
2.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自从2004年实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加快。2004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96元,比上年增长11.1%。2014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高0.5倍,比上年增长10.8%,并连续30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2.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培育,201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4.7万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369个,家庭农场17955家。
2.5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我省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7000多个,其中著名商标近5000只,名牌产品600多只,“三品一标”产品总数7116个。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引进、繁育和推广,粮食、油菜、生猪、家禽优质良种率分别达98%、95%、100%和95%。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展开,近80万农民参加了农业技术等培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
2.6休闲观光新型农业业态快速发展
近来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现有休闲观光农业区(点)2390个,从业人员11.2万人,接待游客7921.6万人次,实现总产值160.04亿元,比上年增2.4%,占全省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6%。
3我省现有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4年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为主的支持保护体系以来,我省不断地加大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对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的投入水平偏低、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效能低下,农业补贴制度不健全、补贴金额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补贴品种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补贴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发展严重滞后,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分散难以形成支农合力等方面的问题。
3.1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较低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对农业支持总量还仍显不足。一是绝对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财政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小。2014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4121亿元、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2844.5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47.01亿元,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13.3%、占总产值的19.22%。也就是说我省农业支持保护总量约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而按同口径计算,发达国家一般为30%~50%,美国和欧盟分别为50%和60%,日本更是高达70%以上,就是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在20%以上。因此,与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表示我省农业支持保护的水平偏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有待提高。二是政策措施还不完全。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运用来看,在WTO规则允许的11种“绿箱”政策措施中,我省仅使用了8种,而像收入保险计划、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等多项农业补贴在现行的补贴体系中尚属空白。运用“黄箱”政策数量还很少。此外,政府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也低于城市,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3.2农业支持保护结构不合理
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人头”经费多,建设性支出少;全社会普遍受益的投资多,农业直接受益的投资少;一般的生产性投入多,农业科研和农村社会发展投入少;直接投资多,贴息、直接收入补贴、补助等引导性投资少。还有支持保护重点不突出,一般以间接补贴为主,直接补贴很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补贴不协调,生产环节补贴支持种类多而数量少,产前、产后环节补贴支持不透明等[2]。
3.3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较低
近年来,一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个别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改变了设计初衷,由过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支持粮食生产,转变为单纯的农民收入支持措施,政策效能趋于弱化。3.4农业保险信贷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农业保险因其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农业保险工作难度大、强度高,不可预见的费用多,以及农业损失中的道德风险难以分辨等多种原因,使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存在巨大的困难。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的“无产者”身份,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农民,造成了农村金融供需的通道不畅、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的局面。
4完善我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是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的未来需求,制定和实施既符合有关国际规则,又符合我省省情,且能对全省农业发展起到真正促进作用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4.1梳理现有政策
我省现有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政策有70多种,有些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作用基本没有,如良种补贴,每亩只补10至15元,我省由于人多少,有的农民只种植几分几厘,只有几元钱,根本调动不了生产积极性,建议取消或将资金整合到其它发挥作用的农业补贴种类中去。
4.2突出支持保护重点
农业支持保护必须突出重点。建议我省农业支持保护重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种业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链服务、农业多功能性、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以及环境友好型支农政策等方面。4.2.1加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随着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对粮食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受到耕地刚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粮食增长幅度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供求状况极不平衡。因此,我省要不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扩大种粮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加省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一是实施规模种粮补贴。按照“统筹整合、适度规模、政策连续、力度不减”的原则,将省级粮食生产种植环节各项补贴资金整合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资金扶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散户补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的原则,在规模种粮补贴资金中安排适量资金,对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代收代耕代烘等社会化服务,并达到一定服务面积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一定补助,大力培育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和对散户的带动能力。4.2.2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节水灌溉、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增强排涝和抗旱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通讯、电力、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两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低产田升级改造、新品种推广、节水等农业技术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等方面的资金补贴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粮农持续增收。4.2.3支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逐步完善投入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增加民营农业科研机构、技术培训机构的投入补贴力度,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等服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2.4加大农产品营销服务补贴力度。农产品营销服务补贴属于“政府一般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基本出发点是满足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与强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而在农产品营销服务方面的补贴仍然相对较少。建议加大产地市场建设的补贴力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补贴,整合农产品物流补贴,促进农产品冷链与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的协同发展。4.2.5健全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发达的农业保险机制,能使当地农业在受灾后得到及时的赔偿,并能迅速恢复生产,从而稳定农民收入[3]。日本、美国的农业保险机构普遍实行国家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建议创新保险理念。平衡农业保险与政府救济的关系,逐渐把政府救灾资金安排转移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上,通过农业保险将政府临时性的被动救灾救济行为,转化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主动性的灾害应对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政府救灾职能的转变。创新保险品种。引进价格指数、气象指数等更多保险险种,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温州市是我省番茄主产区,时常遭遇低价、滞销等问题,建议温州市建立“番茄价格指数保险”。扩大保险范围。对“政府关切、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民生农产品进行保险,如猪肉、绿叶菜等品种,解决“贱伤农”和“贵伤民”的矛盾。创新担保方式,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有条件有地方,参照上海市办法,设立“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解决贷款难问题。
4.3整合支农资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