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椎病的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非手术疗法是颈椎病的最基本疗法。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手法按摩、针灸、药物、围领、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可使颈椎病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甚至治愈,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只有少数病例在不适用非手术疗法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需手术治疗。
牵引疗法
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故较少应用。
牵引方法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者采用间断牵引,一日1~3次,每次半~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一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千克开始,根据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痛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反应等,可决定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理疗、按摩和推拿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方法有离子导入疗法、高频电疗法、石蜡疗法,其他如冰醋酸、中药导入、电兴奋治疗机等。
按摩、推拿疗法对颈椎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大致可分为传统按摩、推拿,及旋转复位手法(应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半脱位等疾患)。
药物治疗
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常用的口服药物有解热镇痛药、扩血管类药物、解痉类药物、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等。
局部应用药物1.水针疗法:将某些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或痛点注射,对消除疼痛、麻木、头晕、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常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2.外用止痛搽剂:本类药物局部应用对减轻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应用时,将患处洗净并先行热敷,然后以手指蘸少许药液或药膏用力揉擦患处,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轻松感觉。市售的成药有松节油和冬青油软膏及正骨水等。3.外敷药及熏洗药:对消除肌肉酸痛有一定疗效。市售成药有坎离砂。
中药治疗中医根据辨证施治,多采用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对减轻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常用的成药有木瓜丸、风湿痹片、换骨丹、养血荣筋丸、颈复康颗粒等。方剂有四物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蠲痛丸等。
颈复康颗粒根据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原则,精选黄芪、丹参、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等20余味地道中药材精制而成,用于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颈项僵硬和肩背手臂酸麻等证,处方成分以活血化瘀药为主。
小知识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推拿治疗 整脊复位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其发病率的60%[1]。部分患者病程长,症状较重,往往普通疗效欠佳。我们近年来运用点穴推拿整脊复位配合牵引、中药内服、练功等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的疗效。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随机收取8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随机收治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6~77岁,平均50.4岁;病程3天~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9岁,平均51.2岁。病程1周~1.5年,两组患者情况基本一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全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疗标准”[2]。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3.1.1 牵引治疗:采用广州市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QY-1型全自动牵引床进行卧位间断牵引,持续牵引3~6分钟,间歇1分种,牵引时间每次30分钟,每天1次,牵引重量50~150牛顿,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调整牵引重量,10次为1疗程。休息1~2天后再行第二疗程。牵引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牵引。
3.1.2 点穴推拿整脊复位治疗:颈椎牵引后进行,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对手法的耐受情况,可取卧位或坐位,以坐位为例,患者端坐方凳上,全身放松,术者仔细触摸检查颈肩背部僵硬的肌肉、筋结、压痛点及棘突、关节突、横突的偏歪情况,先用按揉等手法放松颈肩背部的肌肉和项韧带,点按风府、大椎、身柱、天柱、肩内俞、肩外俞、曲垣、天宗、风池、肩井、缺盆、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合谷及青灵、少海、小海等穴位,双手拇指用按揉弹拨等组合手法进一步放松颈棘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横突间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及上臂、前臂疼痛区的肌肉,对僵硬的肌肉、筋结及压痛点则作为手法治疗的重点。
在颈项部肌肉放松后,运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手法。患者端坐方凳上,低头10~15°,全身放松,以棘突或关节突向左侧偏突为例,术者站在患者左后方,左肘屈肘托住其下颌部,前臂和上臂夹住头部,左手放在其后枕部,右手拇指放在偏突的关节突或棘突的后外侧,术者缓缓向上牵引颈椎并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感觉旋转力到达患椎时,左臂骤然做一个小幅度,可控制的上提并向左侧扳动颈椎的动作,同时右手拇指向相反方向推顶棘突或关节突,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术者动作应轻巧、规范。
临床可根据患者颈椎的侧凸、后凸、椎间隙变窄等情况,加用颈椎侧扳法、后伸扳法、拔伸法等复位手法以纠正颈椎及椎后小关节的错位。
最后以揉摩颈肩部,拿肩井,牵抖上肢作为结束手法。一般1~2天手法治疗1次。
3.1.3 中药内服治疗:用四物汤加味并辨证加减:当归10g、赤芍12g、川芎6g、生地15g、甘草6g僵蚕12g、地龙10g、威灵仙12g、白芍30g、木瓜20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痛甚加乳香1Og、没药1Og;兼热加知母1Og、银花藤20g;兼寒加麻黄10g、羌活10g;病程较久气虚加党参20g、黄芪20g;肝肾亏虚加杜仲12g、川断1Og、枸杞子15g。
3.1.4 医疗练功:颈椎疼痛明显减轻后,指导患者做颈椎左右侧弯、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保健体操,并指导患者进行九鬼拨马刀势、青龙探爪势、打躬势、掉尾势等易筋经动作锻炼。
3.2 对照组 采用牵引、中药内服、医疗练功等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牵引结束后,用按、揉、拔、滚等手法,放松颈肩背部肌肉。
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疼痛无减轻。
5 结果
两组病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总结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总有效率为8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6 讨论
6.1 关于颈椎病的发病
6.1.1 魏征等认为颈椎失稳而错位是颈椎病发作的主要原因[3]: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脊柱失稳: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其椎间隙逐渐变窄,使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关节突的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松弛后,椎间孔的纵径势必缩短,如遭受外伤或椎周软组织劳损,即可发生脊椎错位,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的矢状径均缩短。根据魏征等作尸体解剖发现:椎间孔横径缩小三分之一时,神经根即受到刺激,如缩小到二分之一时,神经根则受到压迫目。
颈肩背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异致的脊柱失稳:长期的低头工作,姿势不良,反复轻度扭挫伤,可造成颈椎的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的慢性劳损后造成局部组织松弛或呈纤维性变,或机化粘连,造成脊椎两侧肌力失衡。若脊椎已处于失稳状态,则极易发生椎间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而致病。
6.1.2 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导致脊柱失稳,可因外伤、劳累、受凉等原因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或椎窦神经,或神经根发生无菌性炎症。但颈椎因有钩椎的保护作用,较少发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不一定致病,只有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时才可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症状。魏征等随机抽样100例颈椎病人进行神经定位诊断及x线照片对照,发现有骨质增生者69例,而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造成症状者只6例[3]。
综合上述说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颈椎退变、劳损引起颈椎及椎后小关节失稳错位、平衡失调是其主要原因,而劳累、外伤或受寒凉刺激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错位的小关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可直接压迫、牵拉刺激神经根,或使神经根发生无菌性炎症而引起颈痛、颈肌痉挛和相应的神经根症状。
6.2 牵引、推拿整脊复位治疗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当说是目前最重要、最常用、最安全、最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学者认为牵引可解除颈椎部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缓解神经根受压,在此基础上使用推拿手法,以松解筋膜,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通利关节,同时推拿对颈神经根有良性刺激作用,能明显改善颈肩部,患侧上肢和手指的麻木无力[4]。而本治疗组运用点穴推拿等手法能有效放松颈肩背部肌肉、疏通经络、镇静止痛;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颈椎侧扳法、后伸扳法、拔伸法等整脊复位手法能纠正颈椎及椎后小关节的错位,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从而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牵拉刺激而取得明显的疗效。
6.3 中药治疗和医疗练功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的范畴。中药治疗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以四物汤加味并辨证加减,能标本兼治,提高颈椎病的疗效。颈椎病治疗的中后期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医疗练功,能提高颈部肌肉韧带的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巩固颈椎病的疗效,减少其复发机会。
综合上述说明我们运用点穴推拿、整脊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符合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练功等综合治疗,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牵引力可控的颈椎牵引器。通过对颈椎病治疗机理的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以家庭实用型为出发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关键词】力可控 颈椎牵引器 市场需求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工作性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颈椎病队列中,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局部组织肿涨淤血,颈椎间隙增生变窄,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压迫或刺激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种,即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症状复杂,手术治疗从安全性及疗效两方面来看均非首选。因此,非手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有其特殊地位。其中,颈椎牵引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效的牵引可解除血管神经等组织受压,从而缓解疼痛,反复牵引固定,使颈肌松弛,颈椎间隙加大,椎动脉拉直,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椎动脉及大脑供血情况,有利于局部淤血肿涨及增生消退,使颈椎病症状好转或完全消失。
2 牵引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如图所示。牵引力可在300N内调节,调节行程300mm,牵引角度可调。主要包括:牵引头套、控力装置、牵引杠杆、立柱、传力装置、座椅等部分。各部件可拆卸折叠,主要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质量轻,便于携带。立柱分两节,可根据需要适当伸缩确定高度;立柱底部通过U型卡件可与座椅快速连接,起到定位和限制立柱回转的作用;立柱中部由连接器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立柱上方与牵引杠杆通过滑套连接,牵引杠杆可前后滑动调节牵引角度。当牵引角度确定后可通过锁紧螺钉将其固定,满足治疗要求。传力装置由钢丝和滑轮组构成,把手轮上加载的作用力传递到牵引端。控力装置由锁紧旋钮、加载弹簧、卷筒、调力手轮、限位卡簧、外壳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先松开锁紧旋钮,减小锁紧摩擦力,转动调力手轮使钢丝缠绕在卷筒上,可以很轻松的进行牵引力的调节,当牵引力调整适度时,通过调节旋钮压紧弹簧,产生预紧力。弹簧力作用在卷筒的侧壁上,使卷筒侧壁与弹性卡簧被迫压紧,当摩擦力大于牵引力时,卷筒被锁紧,完成了牵引力的施加。如发生异常情况,牵引力突然增大超过设定摩擦力时,卷筒发生相对滑动,实现了过载保护。牵引完成后可放松锁紧旋扭释放牵引力。
患者可以采用坐姿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牵引杠杆的控制牵引力的角度,满足患者的需要。牵引器结构是根据人体力学结构状况设计,使患者牵引时颈椎处于正常舒适状态,从而解除患者心里的恐惧感,更好的进行颈椎病的治疗。本牵引器与主要特点在牵引力的控制方面,即利用摩擦力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适等优点。
3 治疗原理
本牵引器采用适应人体结构的带状牵引头套,使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治疗过程。巧妙运用人体重力为载重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患者可以直坐在治疗仪上,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着牵引力的增加,颈椎与肩胸躯干做静态拔伸牵引,患者可根据病情来旋转控制手轮,按照自身感觉控制牵引力的大小。避免了因牵引力失控造成的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由于力的控制由患者自己完成,排除了患者因施力不当造成的疼痛和心里恐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颈椎的形状和病情,通过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牵引力的角度,实现了患者在颈椎处于正常舒适状态下的康复牵引。实际每次牵引需维持15分钟,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疗程次数。
4 临床资料
为了进一步确定力可控颈椎牵引器的使用疗效,将本产品的样机在某大型三甲医院临床试用,追踪调查了40例患者使用本产品的情况分析:使用前,根据医学鉴定诊断为颈椎病的19例,颈椎间盘突出的3例,神经根型4例,中局部型5例,椎动脉型4,其余5例为颈椎部位不适症就诊。使用后,经过3到5个治疗周期后,有明显疗效32例,感觉有所缓解4例,总效率达90%。证明本产品对颈椎康复治疗过程有很明显的帮助。
5 市场需求分析
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颈椎病或有颈椎病前兆的约在1.08亿人以上,这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需求人群,我国政府对医疗器械康复事业也给以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康复治疗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
另外,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将在医院得到第一手的康复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院配备齐全的医疗器械与设备,这个趋势必将带动整个医疗康复器械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患有颈椎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年龄不断下降,颈椎病康复治疗已刻不容缓。而颈椎病属慢性病,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因工作、学习的原因不能保证经常去医院治疗,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因年老体弱不易走动,不适合到医院去,众多患者趋向于选择在家完成治疗过程,所以家用式颈椎牵引仪器将备受青睐。
由于国内现有资料中缺少专门关于颈椎康复器市场评估报告,我们可参考医疗器械2002-2004年行业产值来推算预测今后几年市场需求情况。这三年中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平均容量约为40亿人们币,社会需求量为980万台,每年的报废数为40万台以上。根据“世界经理人”网《中国医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根据统计,现有颈椎康复器产品只开发了康复器市场的25%-35%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3,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考虑市场增长情况,三年后康复器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136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力可控型颈椎牵引治疗仪是基于物理疗法的医疗器械,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人群广等明显优点,使用它可以明显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对辅助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因其合理的性价比适合于家庭使用,是一种便于推广普及应用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邵宣,许克斌.实用颈腰背痛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关键词】 颈椎病;护理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1]。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其护理也较复杂,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5岁。以上患者(均经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住院2~12周,病程1个月~31 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级别护理配合治疗。
1.2.2 观察组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配合治疗。
1.2.2.1 心理护理:本病发展缓慢,但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有神经、动脉压迫症状。患者精神状况与疾病的康复关系密切,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给予高度重视,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及不良刺激,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治疗全过程。
1.2.2.2 起居护理:合理的起居是治疗颈椎病的措施之一 ,要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颈部的保暖非常重要,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护理也是颈椎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应指导患者采取自然端坐姿势,保持胸部正直,头颈部略微前倾,不可过度前屈和后伸,不要长时间低头或仰头,避免颈肌疲劳。应采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头颈部及胸腰部应保持自然曲度,全身肌肉放松。应纠正俯卧位和左侧卧位的睡眠,俯卧位往往使头颈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容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退变,左侧卧位可加重心脏负担,故不适宜。并适当调整枕头的高度,应使用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枕头,中央略凹进,高度为10~15 cm,颈部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不躺着看书,也不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1.2.2.3 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故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1.2.2.4 颈椎牵引护理:牵引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讲解牵引治疗的机制,告之患者本疗法具有安全、有效和无痛苦的特点,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感。向患者说明牵引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加到6~8 kg,1次/d,30 min/次[1]。牵引后宜做颈肌练习,以牵伸挛缩肌群,增强肌力的主动锻炼为主,至少1次/d。要明确认识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发热、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以及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齐者,均应暂停牵引,待症状改善后择期牵引。
1.2.2.5 对症护理:神经根型患者应指导行颈椎牵引及颈肌锻炼。脊髓型患者禁忌牵引或推拿,要使用保护性围领减少颈部活动。交感神经型患者要特别注意有无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病情较重时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颈动脉型患者常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患者突然跌倒出现意外伤害。
1.2.2.6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根据动静结合的康复要求,在治疗颈椎病患者时,应将颈部的护理与颈部的功能锻炼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病情轻重指导和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相应的颈部医疗体操及肩背部的肌力锻炼。要耐心向患者说明其医疗体操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疗体操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因此需教会患者简单的颈椎运动锻练。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①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插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须缓慢,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5 s。②伸颈拔背:同前,双肩放松下垂,同时颈部尽量上升,似用头顶球,持续3~5 s。③与项争力:同前,双手交叉置于枕部,头项用力向后伸,两手用力阻止后伸,呈对抗相持续状态,持续5~10 s。④环绕颈项:同前,颈部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2]。但是,颈椎运动锻炼应选择适当的医疗体操动作及运动量。
1.2.2.7 健康教育:注意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良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尽量保持颈部平直。选择正确的睡眠和适当的枕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颈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诊治。加强功能锻炼,定期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坚持功能锻炼,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述疾病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
1.3 疗效标准[3]
痊愈:原有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痊愈+好转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6个月后分别随访,治疗组102例,复发6例,复发率5.88%;对照组51例,复发12例,复发率23.53%。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是以椎间盘、椎体、关节突等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而退变本身又是不可逆的。因此,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及体征,延缓或消除病情的发展,尽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不是消除退变[4]。笔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配合出院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1]。医疗体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粘连组织的松解,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颈椎病不易根治,随时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王和鸣主编. 中医骨伤科学. 第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2265.
2 曾玉燕,陈丽兰.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指导.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888.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大体可分成两类,即手术与非手术疗法。因为青年人所患的颈椎病多为非典型或轻型病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均可治愈。其中包括:牵引、理疗、按摩、推拿、药物、针灸、围领或颈托、医疗体育等。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三种方法同时或交替应用。
现重点介绍行之有效的四种方法,供参考选用。
一、颈椎牵引疗法:颈椎牵引疗法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很广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特别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主要作用是有利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
牵引方法,用双层自布制成枕颁布带牵引。轻症者,用间断牵引,每日1~2次,每次半~1小时,重症者可持续牵引,每日6~8小时。牵引重量可从8~4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5~6公斤。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及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牵引以卧位最佳,症状可很快得到改善。方法是,在床头横梁上安装一个滑车(铁或木制的均可),牵引绳一端与枕颌牵引带连结,另一端通过滑车后连接牵引重量(沙袋,铁块均可),何时将床头抬高,以防止患者沿牵引方向移动。亦可采用坐位牵引。
牵引治疗的头几天,少数人可有头晕、头胀或颈背部疲劳感,遇到这种情况,应从小重量、短时间开始牵引,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
二、理疗;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疗法。可以消除神经根、关节囊、韧带的炎性水肿,改善颈部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缓解颈肌痉挛。
常用方法有,(1)离子导入疗法:用直流电导入药物(陈醋,威灵仙、盐酸普鲁卡因等)。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经陈醋离子导入后症状获得明显改善。这可能与局部变成酸性有助于消炎,并能阻止或减少钙盐在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等组织上沉着有关。
(2)高频电疗法;常用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通过深部电热作用,改善神经、血管组织的血液循环,以利功能恢复。
(8)石蜡疗法:用加热后的石蜡贴敷于患处,组织受热后,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水肿消散。因其简便易行而最常用。
三、药物疗法:可起到辅助对症治疗作用。
(1)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消炎痛、抗炎灵、强筋松等。
(2)扩张血管药物:菸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神经血液供应。
(3)调节神经系统药物:谷维素、刺五加糖衣片、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但不需长期用。
(4)解痉挛药物:安坦片、苯妥荚钠等,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
(5)局部封闭疗法:用0.5~1.0%盐酸普鲁卡因加强地松龙混悬液穴位或痛点封闭。
(6)中药;成药有换骨丹、养血荣筋丸、骨刺片等。方剂有四物止痛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等。
四、医疗体育:在颈椎病的防治中,医疗体育起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颈椎椎间关节的功能,加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椎血运,矫正不良姿势。具体因人而异,以颈背肌肉劳损为主要症状者,要锻炼颈背部肌肉,上肢肌肉萎缩无力者,以锻炼上肢肌肉为主;下肢跛行无力,则要练习行走及蹲立动作。这里介绍一套防治颈肩痛的体操。
1 颈项争力:开立,两脚稍宽于肩,两手叉腰(大拇指向后)。头尽力依次向左,右、上,下旋转。
2 左右开弓:姿势同前。两手虎口相对(掌心向前)成圆形,离面部约30厘米,眼视虎口。先两手左右分开至体侧,肘关节下垂,同时拳变空拳(拳心向前),头向左转,视线过空拳望远处,还原。再以同样姿势向右转头。
3 双手伸展:姿势同前。手握空拳,拳高于肩,拳心向前。先两拳松开同时两臂上举(掌心向前,抬头,眼视左侧手指),还原。然后以同样姿势,眼视右侧手指。
【关键词】颈椎病;居家治疗;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01-01
颈椎病是颈部椎体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发生病理性改变,致颈神经根、颈动脉及交感神经系统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在基层医院的门诊工作中亦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疗程长、康复慢、易复发等特点,对于农村颈椎病患者,居家康复治疗是一个有效而又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如何提高其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是农村社区对慢性病康复研究的课题。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社区干预的模式,对居家康复治疗的3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的有益尝试,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颈椎病患者72例,所选病例均作X摄片或CT检查,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手册》的诊断分型标准。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干预组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1-73岁;病程:3天-15年;疾病分类:神经根型7例,椎动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14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2-72岁;病程:3天-14年;疾病分类:神经根型7例,椎动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分类上,经统计学比较(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诊的方法,干预组采用居家按摩、颈椎牵引指导、日常习性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及定期家庭随访等措施。通过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和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劳动;②好转:症状好转或稳定,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和劳动;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①+②/总例数为总有效率。
2 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复发率统计结果(见表一):干预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1.67%和13.88%,对照组分别为80.56%和30.56%,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基层医院功能在不断的改变,并伴随全科医生、护士的培训不断普及,目前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模式在社区卫生院普遍开展,其中慢性病的康复更是工作的重点。医护人员需要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进入患者的家庭,将社区干预工作贯穿于慢性病康复工作整个过程之中。对于颈椎病管理的模式,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目标趋向于传统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探索建立更为持久、更为全面的管理模式。社区干预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定期下村服务的形式,持续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科学的管理和建立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的新型的社区卫生管理模式,能够克服以往发病-治疗-再发病-再治疗的传统门诊随诊的缺点,将预防和治疗【3】。我们通过对36例颈椎病患者的社区干预认为:①居家按摩、颈椎牵引指导,能够将中医适宜技术延伸到社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简单的颈、肩部的按摩方法和正确的颌枕带牵引技术,缓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解除对其血管、神经的压迫症状,以提高疗效。②日常习性和功能锻炼指导,能够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我们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颈部的姿势,不能长时间的处于坐位状态下,对于年轻人在玩手机或在电脑前不能手机过长;对于老年人玩牌或打麻将的手机也不能过长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同时指导患者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因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风寒邪湿入侵,痹阻关节筋脉而发病【4】。在功能锻炼方面,我们指导患者持之以恒的做颈椎操,加强抗病能力,以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④定期家庭随访,能够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和动态的掌握康复效果,提高社区慢病的管理水平。我们利用卫生服务团队每月下村二次的机会,到患者的家中或将患者集中到村卫生室,了解患者康复的状态,对效果不良的患者,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建立的慢病电子档案进行实时的更新,使得管理更具有持续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干预组的干预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91.67%和13.88%,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在基层医院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社区干预的模式进行居家康复治疗,能降低其复发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晖、张惠琴等,家庭适宜技术指导对社区颈椎病患者的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3):4179-4180。
[2] 赵文瑾,康复训练对颈椎病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44。
眉山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 目的 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临床组应用卧位颈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参照组单纯应用与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优良率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致病机理,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位,促进脑部供血,故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卧位颈椎复位;川芎嗪;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35-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XIONG Guol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Mei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shan, Sichuan Province, 62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January, 2012, included 37 males, 45 females, aged from 19 to 68, with the average of(41.7±6.3) years old. And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of the patients was from 9 h to 32 years.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linic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group was treated by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drug therapy identical to that used in the clinical group. The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clinical group was 90.24%,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46%,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clinic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counters the fundamental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orrects cervical anatomical structure dislocation, and promotes brain blood supply, so its effect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exact.
[Key words]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Ligustrazine;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作者简介] 熊国龙(1974-),男,四川眉山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邮箱:524846530@qq.com。
在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耳鸣、视力降低、颈项酸麻胀痛等,并且严重者可发生头晕目眩、闭目不敢视物、恶心、呕吐,甚则发生晕厥[1-2]。以往研究认为本病其本质诱因为骨质增生压迫组织,而目前研究多主张本病患者其颈部关节可发生错位而挤压颈部血管引发椎动脉型颈椎病。为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间采用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合计82例,均为该院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经颈部X线片、X线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检查排除了头颈部原发性器质性病变,且满足行彩色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组
1.2.1.1 卧位颈椎复位 复位在治疗床上进行,患者摆置去枕仰卧位,操作者面对其头部并就坐,首先为其实施松推拿充分使其颈部肌肉放松、以其皮肤微红而有温热感为宜,而后医师用左手将患者头颅托住,右手将其下颌托起并使其头颅向后仰去,此时其下颌尖朝向正上方。命其充分放松颈部后,而后摇动其头颅2~3下、动作宜缓,当把其头部扭动幅度较大时,应辅以适当的颤动,此时若听见清脆的弹响声即提示其关节复位。在其颈部上段、头枕部和颈椎侧面有压痛点、且可触及,该压痛点系错位灶,故转动其头颈时应在该点加以作用力,只要手法恰当,只需加力稍许即能够将错位椎骨成功复位,复位顺序应先治疗健侧、而后再治疗患侧。绝对禁止大力扭动、颤动患者颈部,否则很容易导致继发性伤害而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1.2.1.2 药物疗法 为患者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120 mg,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注射1次/d,合计10 d为1个疗程。该研究中有4例25岁以下岁患者未经药物治疗而仅凭颈椎复位治疗即痊愈。
1.2.2 参照组 使用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采用卧位颈椎复位治疗。
1.3 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头痛等主要症状及相关阳性体征消失,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眩晕、头痛症状极大缓解,阳性体征转好显著,生活恢复正常;有效:眩晕、头痛等症状缓解、阳性体征改善,正常生活略受限;无效:眩晕、头痛等症状及阳性体征缓解不显著[3]。将痊愈和显效计入优良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颈动脉型颈椎病的诱因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主流观点倾向于认定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可压缩颈长长度,促使椎动脉相对增长,同时动脉硬化病变本身会降低血管收缩力,故椎动脉更加变长,人在进行颈后仰等动作时,相对较长的椎动脉很容易发生弯曲,再辅以增生骨质压迫便引发此病[4-5]。然而,这样一来,中青年人群多发椎动脉型颈椎病便难以解释了。
临床上也有观点指出本病的发生与不良习惯诱发的颈部解剖结构改变有关[6]。颈椎关节灵活些好、运动幅度大,而椎动脉沿颈椎横突孔上行可达寰椎后弓上面两侧的椎动脉沟内,此处椎动脉呈90°弯曲通过。一旦该处枕寰及寰椎关节错位,便可压迫单侧椎动脉,最终诱发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
该研究对基于颈部解剖结构异常诱发颈椎病的理论进行反证研究,假设患者颈部解剖结构异常,那么单纯应用药物治便只可改善供血,却无法修复异常的结构。故该研究着重进行手法复位,使颈椎结构错位恢复正常,祛除了根本致病因。如表1所示,临床组由于其解剖结构异常经由手法复位进行了纠正,故其临床疗效明显,痊愈例数29例,显著好于参照组的6例。临床组治愈患者数及优良率(治愈+显效)为90.24%,显著高于未经颈椎复位参照组的41.46%。综上所述,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雷,王遵来,盛坤,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75-177.
[2] 金保社.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92-93.
[3] 白少聪.推拿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3(2):71.
[4] 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5):64-65.
[5] 郑国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58.
关键词:青年颈椎病 短杠杆微调手法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reats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to get sick 40 examples to summarize
Pang Jianbing
Abstract:Objective:Summarizes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o treat the experience which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Methods:Use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and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reatment to this group of 40 exampl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Results:40 exampl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cures 25 examples,shows results 11 examples,changes for the better 4 examples.Effectiveness 100%.Conclusion:Use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and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echnique treats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technique to operate pointed,the security is high,curative effect remarkable.
Keywords: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45-02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年轻化趋势[1]。近两年本人运用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青年颈椎病(30岁以下)4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40例,年龄20-30周岁,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6例,女性24例,病程1天-3个月。本组病例起病前均有明确的颈部外伤史或颈部肌肉慢性劳损病史。
1.2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颈僵,颈后枕部胀痛,偏头痛及肩背部疼痛。向前臂放射痛和上肢麻木者甚少,多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较多,常为混合性表现。一般体格检查:手法触诊检查,颈部肌肉多僵硬,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棘突序列差。颈椎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成角、反张,颈椎骨质增生多不明显,很少有颈椎间隙变窄等变化。
2 治疗方法
2.1 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运用推、拿、按、揉、滚等推拿常用手法使颈背部肌肉充分放松,并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等穴。
2.2 短杠杆微调手法。上颈椎微调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另一手掌托住患者患侧下颌及颞枕骨下缘。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错位。下颈椎微调手法:医者用同侧手拇指伸直,抵住错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对侧手掌缘抵住患者颈部根部。医者抵颈部根部之手逐渐将患者颈部向对侧推挤并尽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侧屈至5~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颈部侧屈幅度3~5°,同时拇指向中线推冲棘突,即可整复错位。
以上手法治疗十次为一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工作,仅在劳累或感受风寒后觉颈部酸痛不适;有效:症状部分改善,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症状、功能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5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
4 总结
青年颈椎病多见于颈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青年颈椎病是由于颈部肌肉的反复损伤,长时间低头,枕头高度不适等原因造成颈部肌肉劳损、颈椎稳定性失衡、小关节紊乱、横突孔偏歪,卡压了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而产生了一系列症状。采用颈部常规手法及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可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纠正了小关节紊乱。从而解除了神经压迫,松解了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了肌肉紧张及痉挛。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运用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青年颈椎病还具有以下优点:①可控制性强:因为短杠杆微调手法作用两力点距离较近,即力矩较短,即使用很大的力它所产生的活动范围也不会很大,安全性较高。②准确性高:两力点直接作用于病变节段,这样可避免多节段的运动,减少了手法治疗的盲目性提高了手法的有效性。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电磁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将85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牵引、推拿手法治疗组43例和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组42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组在改善颈肩痛、伴上肢痛、麻木、因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缩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P
【关键词】 中药电磁仪;治疗;颈椎病;作用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 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 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多见,发病率也较高。关于颈椎 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牵引、理疗、针灸、医疗体操、按摩、局部封闭等。本文拟研究在应用中药电磁仪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上述理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高枕睡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本组病例均有X线照片,部分病例行CT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结果,且具有典型放射痛的区域与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一致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可诊断为颈椎病纳入本研究。另根据X线摄片、CT、抗“O”、血沉等检查结果排除颈肌筋 膜炎、风湿、类风湿、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折等病例。
1.2 病例资料 根据上述纳入标准,85例颈椎病患者均选自2003年3月~2006年5月在本院骨伤科门诊治疗的病人。其中男58例,女2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岁。其中颈肩痛85例,头晕头痛73例,臂痛81例,上肢及手麻木34例,颈部弹响32例,颈部活动受限66例;体征:颈部压痛85例,上肢感觉减退76例,肌力减退、肌腱反射减弱49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81例,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79例;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66例,椎间隙变窄37例,骨质增生85例,椎间孔变小23例,项韧带钙化22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牵引为主,辅以颈部推拿治疗,必要时给止痛药。治疗组方法:除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外,另加用中药电磁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1 中药电磁仪治疗的方法 采用盛宏中药提速器SH-2000B微电脑型中药电磁仪,使用中药电磁仪C型药包,每次20~30min,每日1次。
1.3.2 颈椎牵引的方法 采用Y2-2型颈椎牵引机枕颌带悬吊牵引法。患者取坐位颈前倾20°~30°,每次15~20min,每日1次。牵引重量从6kg开始,每1~2次加1kg,按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到12~15kg。
1.3.3 推拿手法 (1)“蝴蝶双飞”推按头项部:双大拇指桡侧偏峰端着力于两侧风池穴处,手腕自然伸展,自上而下,双手同时做一指禅推法的摆动操作。(2)拿颈项部:自上而下,从风池穴开始向下捏拿,另一手扶头,固定,使患者头部充分放松。动作连绵不断,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一直到颈肩交界处反复3~5遍。(3)项肩背部:从颈肩交界处向两侧延伸至手臂肩部做拿、揉法。放松肌肉、经络2~3遍。在一手做法同时,另一手配合做颈椎的被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操作5min。(4)弹拨按揉颈项部: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一侧,虎口张开,像拨琴弦样自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上下棘突旁开0.5~1寸处约1min,手法要深沉缓和,使力量透达深层,以患者有较强烈的酸胀感为佳。(5)弹拨按揉肩部:在肩肿内上角附近寻找敏感压痛点或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物,在其上施加弹拨按揉手法约1min。(6)拿肩井穴:拿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的肩井穴1min,以患者有酸胀感为佳。若患者肩部肌肉紧张,酸痛明显,可延长本法操作时间。(7)摇颈椎: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在其侧后方,一手托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持其头顶部后侧,手协同将头摇转,顺、逆时针各5~7次,注意摇颈时应缓慢柔和,转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切忌暴力,同时头颈部不宜过度后伸前屈。(8)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旁,令患者前屈颈部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滑动时,保持此前屈角度,向患侧缓慢旋转至有抵抗时,发力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同时抵住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向对侧推动,常可听到“喀哒”声响,或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
1.3.4 推拿疗法注意事项 (1)推拿手法一定要轻柔,切忌暴力。(2)颈椎扳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时务必稳、准、干脆,切忌追求关节复位时的弹响,以免发生意外。(3)在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或上肢麻木、疼痛加剧应暂停治疗。(4)旋转摆动时要在牵引颈椎时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颈肩臂痛消失,上肢无麻木;显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显减轻;有效:颈肩臂及上肢麻木减轻、改善,但仍有颈酸无力;无效:症状无改善[1]。同时按照颈痛伴上肢痛、上肢麻木的程度以及上肢肌萎缩的程度分为5级(0~4分),症状完全消失为0分,在可忍受的范围内依照疼痛的严重程度依次评为1~3分,症状严重到不能忍受为4分。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做出评价。
2.2 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表1 治疗组43例疗效表2 对照组42例疗效
3 讨论
颈椎病其发生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慢性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移位而波及两侧上下横突孔,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二是机械性因素,包括钩椎关节囊创伤性反应、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出等。三是血管因素,主要表现为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血管变异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椎间盘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椎体易移位或滑脱,小关节错位,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同时由于肌肉劳损、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等问题存在,最后形成筋结、条索、肿块,导致颈痛。中药电磁仪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的作用,对缓解症状极其有效。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药电磁仪在治疗颈椎病时,对临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上的治疗效果是不一致的。(1)中药电磁仪配合推拿手法在改善颈痛、颈肩痛、上肢痛、上肢麻木、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缩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P
中药电磁仪治疗颈椎病的机制:通过中药提速器,加速药物透过皮肤,改善患部血液供应,促进炎性反应物的吸收,缓解组织痉挛或挛缩,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7~10],配合牵引、推拿手法能有效地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紊乱、滑膜嵌顿,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因而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脊髓、神经根、血管的压迫[2~10]。其方法简便、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或解除症状。因此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疗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2 汪强.综合治疗颈椎病210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07.
3 王庆华.手法加中药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吉林中医药,2005,25(2):34.
4 刘志诚,孙凤岷,陆珍千,等.推拿牵引对外周单胺类物质的调整作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7(2):6.
5 李补常.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86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40.
6 孙正伟.指拨经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按摩与导引,2005,21(1):9-10.
7 刘志诚,孙凤岷.推拿按摩镇痛和调整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7(5):3.
8 王永炎,王沛.今日中医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