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淋巴转移的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腹腔镜 肿瘤 胃肠道
胃肠道癌的早期诊断和精确的临床分期将直接影响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腹腔镜检查可以直视下观察相应病灶,并对可疑病灶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完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结果,为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提供进一步的根据,从而使治疗方案更为合理[1]。我们探讨术前局麻下用针形腹腔镜检查胃肠道癌的合理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间,本科对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胃肠道癌的高危患者在术前行局麻下针形腹腔镜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癌肿的性质、部位、浸润程度及腹腔内转移的程度,为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组胃癌18例,平均年龄65岁(60~81岁),男性10例,女性8例。其中胃窦部癌11例,胃体部癌5例,贲门部癌2例。结直肠肿瘤7例,平均年龄62岁(59~77岁),男性3例,女性4例。其中盲肠癌4例,升结肠癌、乙状结肠癌以及直肠癌各1例。在25例胃肠道癌病例中,19例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6例患者年龄大于75岁。
1.2 针形腹腔镜的应用 予0.5%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提起腹壁后于脐下或脐上3cm处插入2mm套管鞘,维持气腹内压6~8mmHg。经套管鞘直视下缓慢插入2mm零度角针形腹腔镜(2mm Minisite Type Laparoscope,美国外科公司),必要时2mm活检钳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与影像学结果和手术结果相比,腹腔镜下胃肠道癌原发病灶检出的符合率为100%。在18例胃癌中,腹腔镜检查发现腹膜转移有8例(57.1%),其中4例有广泛的腹膜和淋巴转移;5例发现有大网膜转移;5例有壁层腹膜转移。剖腹手术13例,其中腹膜转移的符合率为3/5例。观察18例胃癌胃周淋巴转移检出情况,12例(66.7%)有淋巴转移。其中8例为剖腹手术者,在腹腔镜下检出有胃周淋巴转移,与手术发现的符合率为61.5%(8/13)。5例非手术病例在腹腔镜下见原发灶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粘连,其中1例肝圆韧带和脐周广泛转移,另1例有肝脏或/和腹膜转移,且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从而放弃剖腹手术。
7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中,6例手术,其中5例腹腔镜检查有肠旁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发现的符合率为83.3%(5/6)。这些病例中,2例手术证实有局限性腹膜转移,而腹腔镜下仅发现有1例。
通过针形腹腔镜可以观察到壁层腹膜转移灶及肠段浆膜面上的转移病灶呈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并可经腹腔镜下观察腹水量和性质以及抽取腹水送有关检查。本组患者术中只觉略有腹胀,术后一般情况、生化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均无变化。
3 讨论
随着对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提高,已探索出早期胃癌的各种缩小手术。这些手术方式在老年高危患者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胃癌的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样取决于癌肿的性质、部位、转移范围及程度。本组胃癌病例因就诊时已属,针形腹腔镜检查利于明确术前分期,结合全身条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病例在针形腹腔镜直视下主要观察空腔脏器浆膜面、大网膜、肠系膜和壁层腹膜的病变情况,对可疑病变部分钳取活组织行快速病理检查,以明确癌灶的存在。
腹部CT诊断腹腔内转移性肿瘤的假阳性率可达到40%左右[2]。腹水细胞学检查仅有50%~80%的病例可找到癌细胞[3]。安子元等[4]报道腹腔镜诊断腹膜转移癌灶具有较大的价值。我们对25例胃肠道癌病例术前行针形腹腔镜检查,均观察到原发病灶的存在及淋巴转移和腹膜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与剖腹手术结果基本一致,为癌肿的临床分期以及随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本组病例中,有5例胃癌由于针形腹腔镜明确诊断腹腔内有广泛转移,全身情况不良而避免了剖腹手术,从而完善和补充了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在局麻下接受腹腔镜检查时,患者均诉略有腹胀但可忍受,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值均未见有明显变化,从而证明该检查无任何不良反应。术前腹腔镜检查,为老年高危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减少盲目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使其预期生存期限得到延长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针形腹腔镜检查具有成像清晰、操作简单、创伤微小、探查范围广及携带方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Bogen GL, Mancino AT, Scott-Conner CEH. Laparoscopy for staging and palli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 alignancy[J].Surg Clin North Am,1996,76:557-563.
2 metastasis and the indications of less invasive operation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J]. World J Gastroentero,2000,6:553-556.
3 Brenner DE, Shatt ME, Jones HW,et al. Abdominopelvic computed tomography[J].Surg Gynecol Obstet,1985,65:715-720.
滑膜肉瘤到底是什么病?
魏则西两年前被诊断罹患滑膜肉瘤,后来出现肺部转移,两年时间即发展至死亡,可见滑膜肉瘤的恶性程度。
滑膜肉瘤是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其多发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以四肢的大关节为好发部位,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主要临床症状为局部肿胀,有肿块、疼痛,以活动受限为主,局部淋巴结转移易发生在N窝、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晚期滑膜肉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脑、肝。X光片、CT、核磁铁共振(MRI)检查均有助于诊断,确诊则依据病理活检。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目前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往手术主要采取截肢术,但仍有30%~40%的患者死于癌细胞转移。
由于现在更强调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多采用保肢手术,同时应用多种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如靶向药物治疗等),但滑膜肉瘤术后复发率仍高达50%, 一般发生在2年以内。放疗又分为术前放疗及术后放疗,其中后者局部复发率是前者的两倍,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术前放疗,并且术前放疗有可能使截肢手术变为保肢手术。
化疗同样分为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在众多化疗药物中,目前也仅有阿霉素及异环磷酰胺有效,故该病化疗方案选择面窄,一旦复发或转移,治疗难度极大。目前的化疗方法也倾向于术前化疗,使应截肢的患者得以施行保肢手术。术后化疗作为局部淋巴结和(或)远处部位转移灶的最终治疗方法,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不能对该病变达到即刻或长期的控制。靶向药物治疗目前也仅仅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帕唑帕尼治疗滑膜肉瘤。当化疗、帕唑帕尼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入相关临床试验,但疗效尚不确切。
魏则西所患的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软组织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及转移率仍较高,而且一旦发生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少之又少。魏则西出现肺部转移后,其实就已属于癌症晚期,况且治疗手段有限,死亡只是疾病的自然进程,无论什么治疗方法都很难改变最终的结局。
何谓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和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抑制、杀灭癌细胞,大体上可分为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两类,前者主要有DC治疗(树突状细胞治疗)和CIK治疗(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细胞治疗往往需要采集患者自体的细胞进行制备,再回输至患者体内,因此无法规模化生产,只适于在医疗机构自行开展。非细胞治疗包括抗体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有抗体治疗和靶向治疗,疗效肯定,副反应小,对于某些病种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如EGFR突变型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的厄洛替尼、吉非替尼)。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上颌窦癌患者49例,分别应用单纯放疗、单纯手术、综合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在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术前放疗+手术组、手术+术后放疗组、化疗+放疗组分别为28.6%、44.4%、55.6%、58.8%、42.9%。结论: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上颌窦癌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上颌窦癌 诊断 综合治疗
一 资料与方法
2000~2010年收治上颌窦癌患者49例,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30~69岁,平均51±6岁。肿瘤发生部位(CT检查及手术证实):侵犯全上颌窦21例,中上部12例,中下部6例, 49例上颌窦骨壁均已破坏。按病理组织分类:鳞癌27例(55.1% ),腺癌15例(30.6% ),其他类型7例(14.3% )。按照UICC TNM分期标准:Ⅰ期2例(4.1% ),Ⅱ期5例(10.2% ),Ⅲ期15例(30.6% ),Ⅳ期27例(55.1% )。病程大部分为2~15个月
内。
二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侵犯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侵犯口咽部多为牙齿松动、脱落、软腭肿胀、牙神经疼痛等;侵犯鼻部为鼻塞、血涕或鼻腔肿物;侵犯眼部,症状多为面部肿胀、眼球突出、复视、眼睑下垂等;侵犯翼腭窝为张口受限;侵犯中枢神经,症状为耳聋、面瘫、头痛等。
三 治疗方法
单纯放疗7例,放射剂量为60~70Gy, 6周完成。单纯手术9例。综合治疗33例,其中术前放疗+手术9例,一般放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术后放疗17例;化疗+放疗7例,化疗药物多采用颈外动脉插管配合以DDP方案为主的多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均2~3个疗程完成。术前、术后及配合化疗的放射剂量为40~60Gy。其中6例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13例上颌骨全切除术, 7例上颌骨全切除术加眶内容物摘除术。7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行颈淋巴清扫术, 3例行颈部照射。
四 结果
本组5年生存率48.98% (24/49)。5年内死亡25例,均因肿瘤死亡。肿瘤局部复发27例,局部复发加颈部转移7例,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9例,局部无复发而远处转移3例。不同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为单纯放疗组28.6% (2/7),单纯手术组44.4% (4/9),术前放疗+手术组55.6% (5/9),手术+术后放疗组58.8%(10/17),化疗+放疗组42.9% (3/7)。
五 讨论
关于早期诊断问题:上颌窦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早期诊断有密切关系,但临床确诊的上颌窦癌多数已属中晚期。因此,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定期开展癌症普查工作,改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提高临床医生的医疗水平,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这是提高上颌窦癌治愈率的关键。临床上凡遇原因不明的面部肿胀、上牙痛、鼻阻塞、间断性鼻腔出血性渗出液,皮肤知觉减退或开口困难等症状,经对症治疗无效时,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均行上颌窦的临床及CT检查,必要时行上颌窦探查术以排除本病。
1 眼球的摘除问题:上颌窦癌累及眶底骨板、骨膜以及眶内容物的比率在45%以上,认为眶内容物切除是上颌窦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必要内容。上颌窦癌T3患者摘除眼球的效果优于保留眼球。笔者认为眶内容物摘除术一般用于下列情况:①癌瘤已累及眶下板而且眼球移位,球结膜水肿或眼球运动受限者,皆一并摘除眼眶内容物。如癌瘤虽已累及眶下板,但无上述临床体征,或经术前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眼球位置、球结膜以及运动等均已恢复正常,术中经探查眶内脂肪与眶下板可以分离且未见瘤组织时,则可保留眼球,仅作上颌骨切除术。②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眶骨膜,肉眼下肿瘤可完整切除时,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肿瘤细胞已侵犯眶内软组织,可选择上颌骨切除并眶内容物切除术。③CT检查证实筛骨已广泛受累(因为眶腔与筛迷路之间的骨壁很菲薄,又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通过,所以实际上不可能隔开癌瘤侵犯),临床上此时眶腔及眼球的功能大多已受波及,因此有这些体征时应考虑摘除眼球。颈部淋巴结清除术的问题:据文献资料统计,上颌窦癌较少且较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5% ~17%。原则上对于上颌窦癌没有广泛累及周围组织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作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如已累及眶下、颧窝、颞下窝、翼腭窝等组织或间隙,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即使临床上无发现颈部转移灶,可作预防性的功能性颈清扫。如果以原发灶的组织学、生物学及临床特点显示它具有高度转移灶,且转移灶没有与颈动脉球或颈内动脉粘连,没有与位于锁骨下方的颈内静脉链下端或颈根部的大血管粘连,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均可进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2 关于综合治疗的问题:上颌窦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及化疗。其特点:①上颌窦局部解剖关系较为复杂,肿瘤扩展常累及邻区诸多重要组织器官;②上颌窦癌位于窦腔内、血运差,肿瘤充满窦腔而细胞乏氧,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降低;③上颌窦鳞癌发生率高且属于中度敏感性癌瘤,放疗后可残存癌细胞岛,导致再次复发。因此选择单纯放疗难以根治,如施行根治性放疗,可造成局部骨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再行手术又不利于重建;单纯化疗,目前尚无理想的化疗药物,加之考虑到患者的机体情况,癌瘤对药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及药物对癌瘤细胞的选择性等;手术治疗也不可能完全将肿瘤切尽。因此,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上颌窦癌的最佳选择。采用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姑息性放疗,辅助区域性动脉化疗,使癌瘤部分缩小,或短期控制其发展,作减量手术,兼顾功能和美容,尽可能多地保留其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达到癌瘤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敏.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 2001 .
[2] 文亮,韩丹.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12) .
[3] 李业伟,周土芬. 上颌窦癌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中原医刊, 2006, (07) .
肺癌具有多样性,治疗方案具有“个体性”和“综合性”,而外科手段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现诊疗目的的同时,更加追求创伤小和美观。因此“微创”技术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也成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创技术是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技术,它借助于多种现代化设备,如胸腔镜、气管镜、超声内镜、纵隔镜等全副武装外科医生的视觉系统,通过腔道使人体内部结构清晰地呈现在荧光屏上,同时应用相应配套腔镜器械代替外科医生的双手通过小切口甚至是自然腔道(如气管)去完成过去需要开胸的手术。实现微创甚至无创,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内环境稳定、住院时间短、患者认可程度较高、医疗资源应用更加合理等优点。
胸腔镜
此镜如同一台大型的摄像机,其原理为把筒状镜头置入胸腔中,将解剖结构清楚地显现在显示器上,外科医生通过观察屏幕完成手术。其优点包括①创伤小由于术中面对显示器操作,不用胸腔撑开器将肋间隙硬性撑开,肋间神经几乎不受牵拉,肋间肌肉也不会被切断,术后疼痛较常规开胸明显减轻,胸廓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咳痰、深呼吸功能锻炼不受疼痛的制约,可以早期下床活动,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如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大幅度下降。②美观主操作口长度不过4厘米,另外两个孔径1.5~2厘米,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术后不用拆线,瘢痕小,向传统的“长蜈蚣样”伤口说“再见”。③手术时间与开胸手术时间几乎相同虽然面对显示器的操作较为缓慢,但是由于切口小,开关胸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④避免气腹的相关并发症胸腔镜操作时要求全身麻醉的气管插管为双腔,操作侧的肺塌陷并不像建立气腹时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而只需在胸部上打开一小口,由于肋骨对胸腔的支撑作用,很容易就建立了气胸。使用范围也很广泛,除胸膜固定术、胸膜肺活检等相对简单的手术可以完成外,肺叶切除(包括心包内处理血管)、肺段切除、袖状切除、全肺切除等均能够实现。另外,在一些复杂的开胸手术时,胸腔镜辅助可以照亮一些视野死角,便于操作,从而使得手术更加安全、简便,同时可以减少切口的长度。由于其创伤小,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胸腔镜达到治疗目的。
纤维支气管镜
这是目前肺外科的常规诊疗技术,可以发现气管、支气管内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并可以对气管内肿瘤进行活检明确诊断。气管内镜超声联合经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之一,经它应用纤维内镜,超声技术,经气管穿刺技术对肺部恶性肿瘤进行定位、定性,明确肿瘤病理诊断,同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与传统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无超声引导下的盲穿)相比,EBUS-TBNA保留了TBNA技术操作简单、微创、涉及纵隔淋巴结区域广、可重复强的优势;同时,由于具有实时超声图像显示的功能,使得穿刺定位更加精确,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率及安全性。由于在对主肺动脉窗(第5组)及主动脉旁(第6组)淋巴结的诊断受主动脉搏动影响较大,且无法完成对第8组(食管旁)淋巴结的诊断,因此通过联合纵隔镜、经食管超声技术能够实现对全纵隔内淋巴结进行评价。精确的术前N(淋巴结)分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外科手术(N2及N3患者,即同侧纵隔或对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既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消耗,又为患者进行最佳治疗提供完整信息。
颈部纵隔镜术
颈部纵隔镜术(Cervical Mediastinoscopy,简称CM)是瑞典医生Carlens于1959年首先正式介绍的用于上纵隔探查和活检的一种手术技术,该方法问世后很快在欧洲大陆推广,后又传播到北美及世界各国,并在北美进一步发展到扩大的颈部纵隔镜术(Extended Cervical Mediastinoscopy,简称ECM)及胸骨旁纵隔镜手术,近年又有电视纵隔镜手术用于临床。纵隔镜需要在全麻下完成整个手术,于颈部胸骨上1~2厘米正中小切口,示指沿气管前解剖间隙分离出血管后颈纵隔“隧道”,使用带光源的纵隔镜置入颈纵隔“隧道”,直视下分离气管旁淋巴结并行活检,从而明确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有了精确的术前分期,才能够制订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益处。
纤维气管镜和硬质气管镜
对于不能开胸手术切除的中心型肺癌,包括一些高龄、低肺功能患者,气管镜下(包括纤维气管镜和硬质气管镜)冷冻外科治疗对于迅速控制和缓解支气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也是一种十分简便而有效的微创(无切口)方法,同时可以配合氩气刀、激光、支架实现局部“最佳”控制,增加治疗后放化疗的敏感性以及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射频消融
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侧肺转移,脑、骨、肝脏、肾上腺全身远处转移和局部外侵严重,属于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以及手术切除风险过大的人群,比如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功能差,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差,难以耐受麻醉以及手术打击和少数坚决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另外,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无论原发肿瘤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不能施行手术患者,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一少部分患者在术前基于影像学的判断是可以切除的,但是在手术探查后侵犯心脏、大血管,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手术是探查性的,此时可以利用RFA作为补救治疗措施,尽可能的实现局部减瘤治疗。该方法应用消融电极,在超声、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者在手术过程中、胸腔镜下,使射频电极进入实体肿瘤组织,通过射频输出,使病变区组织细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通过加热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组织,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局部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治疗;进展
1.前言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当女性患上此病后,若是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到女性患者的生命。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手术治疗法,一种是化疗法,还有一种是放疗法,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选择,早期选用手术治疗较为理想,手术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此,在治疗宫颈癌上,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比较多,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宫颈癌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现如今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欧洲国家在宫颈癌的预防上,已经采取了筛查行动,疾病如此,该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并且向低龄化发展[1]。目前,治疗宫颈癌,每个时期治疗的所采用的方法均不相同,手术治适合早期宫颈癌患者,早期使用手术治疗,治疗前掌握患者肿瘤的大小情况、湿润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现象,掌握基本情况之后,便可确定手术方案。在宫颈癌早期,也可以采用放疗治疗的方法,但是,放疗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手术治疗不但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起到保护患者卵巢、阴道的作用,避免术后出现后遗症给患者生活造成不良影响[2]。现如今,临床对盆腔解剖有了新的认识,手术治疗不但要求保留患者原有的身体功能,还要求降低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手术治疗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特点,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才可获取理想的效果。
3.宫颈癌手术方法治疗分析
3.1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手术
在宫颈癌的早期,患者及时到医院治疗,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安排适合的手势治疗方法,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宫颈癌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手术存活率高达90%左右[3]。但是,该手术存在一些缺点,就是开展手术时,手术涉及的区域范围比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在手术完成之后,要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诱发尿失禁、尿意丧失、便秘、疼痛等并发症,在此类并发症中,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发病率最高,给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作用。而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其更具有优势,腹腔镜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患者在手术时失血量少,术后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无需长期住院。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与采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相对比,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由此可见,治疗宫颈癌使用腹腔镜治疗其效果显著,腹腔镜治疗时,视野比较开阔,医务人员在一个视野清晰的条件下开展手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还可同一时间开展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出现于腹腔粘连等现象。但是,腹腔镜手术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熟悉掌握手术操作技术的医生才可将手术顺利完成,除此之外,腹腔镜下宫颈在韧带切除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5]。
3.2保留功能手术治疗分析
保留功能手术要求接受治疗手术治疗之后,要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卵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要重点保留宫颈癌患者的生育能力,那么手术治疗优先考虑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该手术适合小于40岁这一年龄层的患者,并且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经过检查确认肿瘤的直径不超过2cm,并且没有任何不孕不育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6]。在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之后,患者的阴道将会发生变化,阴道与未接受手术前相对比,会变窄或者是变短,对患者的性生活难免造成影响。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更注重的保留,为此,在选择手术时,可选择阴道延长术,该手术方式可有效的帮助患者保留。手术方法为在手术时,对患者阴道存在残缺的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子宫膀胱部位采用反折切并缝于患者阴道的前壁残端部位,对于子宫直肠腹膜的处理是反折缝于患者阴道的后壁残端部位,把阴道残端的部位、盆腔腹膜,一一进行缝合,缝合完毕之后,对阴道的断端上方部位进行直肠浆肌层、膀胱均进行缝合[7]。若是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的保留,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根治性切除中对盆腔自主神经进行保留,该手术适用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肿瘤的直径需要超过2厘米,并且处于lb时期的患者;第二,在接受辅助化疗之后,处于lb2-Ⅱa时期的患者。在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对其进行盆腔器官评定,掌握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在手术完成之后膀胱的恢复情况等,均要进行一一的评估[8]。
3.3前哨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手术分析
肿瘤治疗需要模式化、整体化,通常宫颈癌清除术+盆腔淋巴结术结合在一起效果不错,但是盆腔淋巴结还没发现转移的部分患者却选择了盆腔淋巴结清除这项手术,术后出现了居多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等不良想象;相反,没有转移的淋巴结在人体内还是可以正常运行的,淋巴结这条链接是可以起到预防扩散癌细胞的作用的,假如,把淋巴结切除之后就失去了预防免疫的功能的作用,那么,肿瘤手术治疗就得实行整体化的措施,以免引起盲目的治疗,视患者为自己的亲人,进行淋巴结手术必须要严格谨慎,采取前哨淋巴结病检手术是避免盲目治疗与手术有效的方法[9]。在前期与后期的宫颈癌中复发的患者,盆腔下淋巴结(闭孔和髂外淋巴结)及宫旁的盆腔上部淋巴结(髂内、髂总淋巴结跟骶前淋巴结)阳性率进行比较正好成正比。盆腔下部淋巴结、盆腔上部淋巴结与宫旁淋巴结的测试比99%是阴性,因此可根据测试比来进行早期与晚期宫颈癌复发淋巴结的患者进行筛选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必要[10]。进行多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临床调查显示,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安排进行前哨淋巴结清除术。
3.4盆腔廓清术治疗分析
宫颈癌患者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癌症进入晚期,或者是已经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出现复发等现象,此时需要采用宫颈廓清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方法,虽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而且会诱发并发症[11]。但是,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不得不采取该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手术的范围,可将手术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前盆腔,一种是后盆腔还有一种是全盆腔,三种手术方式具有其特点,前盆腔廓清术手术时不对直肠进行切除,后盆腔廓清术不对尿道、膀胱等进行切除,而全盆腔廓清术切除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了全宫旁、输卵管、直肠、尿道。卵巢以及子宫等切除[12]。
4.展望
宫颈癌早期治疗,采用的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比较多,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都要考虑到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手术尽量要缩小手术的范围,并且,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器官胜利功能,降低手术对患者日后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13]。选择手术时,一般情况下,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考虑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及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选择[14]。我国在宫颈癌手术治疗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在手术方法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这两者种治疗方法,将会成为宫颈癌治疗日后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技术也处于更新状态,将新技术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宫颈癌患者的康复率与存活率[15]。
参考文献:
[1]孙国俭,鲁笑钦,崔金全.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98-299.
[2]阳志军,陈艳丽,姚德生,等.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18(25):113-114.
[3]于月成,吴维光,谢婷婷.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膀胱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40.
[4]肖会廷,李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6):419.
[5]刘春源,温勇,邢青青.69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5(07):225-226.
[6]侯彩英,宫荣杰,姚元庆.宫颈癌的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1:4182-4186.
[7]卢艳,姚德生.复发性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12,14(07):872-875.
[8]梁金艳,杨州,卢毓芳,等.腹膜代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3,18(17):449-450.
[9]张申华.年轻宫颈癌行阴道延长并保留卵巢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14(15):117-119.
[10]龙颖.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2010,15(13):270-273.
[11]杨纪实,周留林.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18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05):113-115.
[12]尹红,秦云.39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8(25):223-224.
[13]杨桂玲,李云龙.早期宫颈癌根治术腹膜阴道延长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5):143-145.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辅助放疗;疗效
【中国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82-01
乳腺癌属于临床女性高发的一种癌症,对女性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越来越重视[1]。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以及临床手术不断提高,保乳手术在临床上的效果广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疗效,本文以我院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39例确诊为乳腺癌病患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临床治疗
在我院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39例乳腺癌病患都是女性,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34.6岁。经过临床诊断全部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手术的入选标准为:(1)CT图像、B超等检查没有多中心的病灶。(2)患者的肿瘤5cm可是经术前化疗之后降期,病患要求行手术的[2]。(3)患者的肿瘤和的距离超5cm的。全部病患在术前的乳腺X线示有可疑的病灶,经过术中病理的证实,全部患者均是原发性乳腺癌,经TNM 分期分类:Ⅰ期的占21例,Ⅱa 期的占18例。
2.临床方法
2.1手术方法:全部患者都要求保乳,故均做保乳手术。在完成手术后均进行化疗辅助治疗。若激素受体呈阳性的病患另服三苯氧胺,以病情为根据决定服用时间,通常是4年左右。有10例患者做局部的广泛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有14例患者做象限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所有有切除需要的患者均将肿瘤所在乳腺组织均切除掉,切除边缘和瘤缘的距离为2~3cm。在经过术中冷冻的切片检查结果切缘若是呈阳性,在行扩大手术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3]。
2.2化疗方法:12例患者服用表阿霉素500mg/kg;17例患者服用多西他赛50mg/kg;10例患者服用紫杉醇100mg/kg)。手术结束后1周对患者术前、后证实是II患者进行化学治疗。
3.结果
全部患者在结束手术治疗之后,均做病理检查,切缘结果全部呈阴性,有4例淋巴结出现转移,转移数量为3枚,转移率为10.3%。在39例患者中,4例为ERICH性者,5例为PR阳性者,8例为ER和PR全部呈阳性。
4.讨论
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是拯救广大女性病患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关键点。人们应该对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有一定的认识。早期乳腺癌通常肿块比较小,时常会难以区分小叶增生和良性病变。不过即便是小肿块亦会导致乳腺的悬韧带受损,导致回缩、局部皮肤发生凹陷等之类的症状,极易发现[4]。在以往因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在就诊时病患的肿块已比较大。在早期乳腺癌病患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触痛或者是溢液等。在近年来,乳腺癌检查得到很好的普查,所以临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逐渐增多。目前,我国临床乳腺癌治疗手术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改良根治术向保乳治疗逐步转变。
乳腺癌的手术主要包括乳腺腺段切除术、原发癌切除术等,这些手术方法都需要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的清除术[5]。近些年来,我国此类手术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乳腺癌病患的病例逐渐增多。据多项研究表明,局部进行广泛切除联合放疗和改良根治术比较,它的远期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近10余年来,国内这类手术普遍得到开展,但是乳腺癌保乳手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即局部的复发率比典型的根治术以及改良根治术高,大约高出2倍左右。而要减少这类的复况。关键在于掌握好这类手术的有关适应证,不仅要在手术保留一定的乳腺组织,确保乳腺外形正常,同时还要切除干净原发癌,要尽可能避免有残留的肿瘤。若是病理明确切缘呈阳性,通常进行普通剂量放疗是无法控制好此类病灶的,在放疗之前应该展开扩大手术。
目前术后乳腺癌的放疗治疗早已从以往单一的手术治疗转变成综合治疗。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笔者保乳手术治疗需要注意到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之后的放疗,实质是针对于乳腺癌患者淋巴引流区以及其有复发倾向的潜发手术床。给予放疗,主要是为了预防性照射。在术后进行放疗,应以病患原发灶的部位以及腋窝淋巴结的具体转移情况为根据确定。基本的原则为:首先,I期的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术之后没有特殊指征的,在术后不做放疗。其次,Ⅱ期的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术之后,其的腋下淋巴结的相关组织呈阴性,在术后不做放疗。第三,腋下淋巴结的第一水平有3个左右呈阳性的,通常情况下可以不做放疗。可是若是肿瘤的组织学道道Ⅲ级,没有断经,而且存在受体阴性等因素时,应该加以胸壁照射。第四,患者的腋下淋巴结≥4个阳性水平淋巴结并且是伴有肿瘤的患者应行锁上,进行内乳以及胸壁的三野照射。
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则通常是基于保根治的安全性之下减少手术的创伤以及美容效果目的。在本资料中,全部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为:保乳组明显优于改良根治组,而且住院得时间较短短,还能保留乳腺,临床美容效果令人满意,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处保乳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优势。总而言之,乳腺癌病患应该切实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进行保乳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病患复杂率小,而且并发症也少,癌转移率也小,不仅减少病患的痛苦,同时又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因此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迟达,罗娅红,于韬,赵英杰. 应用乳腺X线检查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J]. 当代医学. 2011(10).
[2] 杜稼苓,路选,王颖,孙鹤庆.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04).
[3] 孙永强,杨雯雯,梁文军,孙敬岩. 保留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植入重建20例[J]. 医药论坛杂志. 2011(22).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 浸润深度
中图分类号 R4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12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73
所谓的早期胃癌是指肿瘤的浸润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无关病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现如今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内镜检查的方法进行[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笔者便搜集整理了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早期癌症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搜集整理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59.8±1.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消化道出血11例以及贫血4例。病程2周~3个月。
1.2 方法
观察分析32例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和肿瘤部位分型等方面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具体观察指标包括50岁以上的患者和小于50岁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比较;32例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比较以及肿瘤大小直径长度比较等。食管、胃换个结肠浅表肿瘤的病变可以分为Ⅰ型(隆起型)和Ⅱ型(平坦型)以及Ⅲ型(凹陷型),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将3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消化道有无出血和肿瘤的具体形状大小进行分别的分析比较,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计算,检验的标准显示为α=0.05。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与内镜分型
经过外科手术以及手术后的病理证实发现,肿瘤仅仅是胃部黏膜以及黏膜下层和癌灶的病变。具体病变部位包括:上区共9例,其中贲门有7例,胃底有2例;另外有11例处在胃部的中区,包括胃体的9例和胃角的4例;剩余有9例位于下区,这7例集中在胃窦部位。
肿瘤病灶的大小分别有13例患者的肿瘤直径≥2 cm,剩余19例患者的肿瘤直径则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活体组织的检查并一一进行了快速尿毒酶的试验,其中有11例患者检验结果呈现阳性,阳性率为34.4%。
2.3 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率
32例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的患者共15例,包括7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患者有17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7例未分化型,癌细胞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的有12例,伴随有淋巴结转移的有5例;分化型患者共有15例,浸润至黏膜下层的共5例,1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现象。
2.4 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病变部位和体积大小等方面均和具体的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可以加以对比研究。内镜分型显示为Ⅲ型10例患者中,全部显示为低分化腺癌,浸润深度均达到了黏膜下层,其中有7例患者伴随着淋巴结的转移。而病理分化显示为Ⅱ型的患者有19例,19例患者中仅有5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且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详见表1。
3 讨论
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经过检查被及时发现治疗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内镜微创手术也让许多早期胃癌的患者避免了传统的手术治疗的风险,并且治疗效果丝毫不差于传统手术的效果[2-3]。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需要确保淋巴结未出现转移,并且需要提前对肿瘤浸润的深度进行判断。倘若微创手术后再一次出现淋巴结转移则需要对其进行补救,从而导致患者忍受二次治疗的痛苦。由此可见,手术之前对淋巴结有无出现转移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所在。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32例患者肿瘤内镜分型显示为Ⅱ型和Ⅲ型的所占比例最多,占患者总数的90.6%,Ⅰ型则相对较少。在患者大体分型中Ⅰ型和Ⅲ型较Ⅱ型浸润深度较深,其中Ⅲ型患者早期胃癌均有黏膜下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淋巴结转移率在60.6%以上,因而此类患者并不适宜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情况下接受内镜微创的治疗方法[4]。
肿瘤体积的大小对于内镜治疗的方式选择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多项数据研究来看,癌灶0.05),此数据结果同文献相吻合。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条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条件也逐渐放宽,但是目前并没有准确判断淋巴结有无出现转移的问题[6]。根据临床数据研究发现,黏膜下层的浸润在内镜下大致可以分为Ⅲ型,淋巴结转换率比较高,因而不适合接受内镜下的微创治疗。
由于本次实验研究所收集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统计的效能不足,肿瘤大小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同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具体关系,需要不断持续收集更多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奚豪,朱延波,蒋虹伟,等.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27-29.
[2]钱立勇.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5(4):63-76.
[3]崔希刚,陈俊强,刘金禄.胃镜诊断49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54-55.
[4]毛小菁,曹永明.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3):215.
[5]杨光建.早期胃癌60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0,24(1):173-174.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预后分析
中青年(年龄
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在本院首次治疗年龄4 cm2 3例;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1、70例;治疗前远处转移7例,5例转移在肺,肝、骨和海绵窦、翼腭窝转移各1例;全组中178例手术,手术方式包括:①单叶或次全+峡部切除88例;②双侧单叶或次全+峡部切除7例;③单叶或次全+峡切除+同侧治疗性颈清扫68例;④单叶或次全+峡部切除+同侧功能性颈清扫+对侧部分或次全切除10例;⑤分期双侧单叶或次全+峡部切除+同侧功能性颈清扫5例。3例患者因广泛转移行放化疗。全组均给予促甲状腺素(sitimulating thyroid hormone ,TSH)抑制治疗,均未给予131I治疗,全组复发19例,17例行腺叶切除或加治疗性颈清扫,2例未手术。
1.2 随访 门诊、信函或电话随访,半年或1年随访1次,随访自1995年6月至2006年9月,由本院随访室完成;失访14例(7.73%),全部失访者以至末次随访时间为生存时间按截尾值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0.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以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法比较, 显著性检验采用 logrank test, 应用 Cox 比例危险率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 以 (P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 分期、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显著地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P0.05),不同影响因素的10年生存率结果见表1,生存曲线的比较见图1。
2.2 多因素分析 将所有变量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8.117。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 是最常见的甲状癌, 一般认为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较低, 预后较好, 10 年生存率可达 90%以上[1,2], 但有一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不佳, 值得引起重视。为了实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国外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少预后评估系统, 包括:AMES(age: 年 龄 , metastasis: 转 移 , extent: 范 围 ,size: 大小) , AGES(age: 年龄, grade: 分级, extent:范围, size: 大小) , MACIS(metastasis: 转移, age: 年龄, completence of resection: 切除完整性, invasion:侵犯, size: 大小) 和 GAMES(grade: 分 级 , age: 年龄, metastasis: 转移, extent: 范围, size: 大小) 等[37]。1988 年 Cady[6]将 1961-1980 年 Lahey 医学中心的821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 按年龄、有无转移、病变范围和肿瘤大小(AMES) 等因素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作为指导手术治疗方式的准则。低危组病例( 占89.4%, 其死亡率为 1.4%) 只需将病变的一侧叶连同峡部切除。如病变范围较大, 穿透甲状腺包膜或滤泡状癌伴有明显包膜侵犯者等高危病例则需同期行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987 年 Hay[7]将 Mayo医疗中心 1945-1980 年 1 500 例甲状腺状癌采用 AGES( 年龄、肿瘤级别、肿瘤范围和肿瘤大小) 评分法也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 占 86%, 死亡率为 2%) 患者(AGES 评分
3.1 中青年(年龄
中青年DTC属于低危甲状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好;但在手术范围及131I治疗的适应证方面存在争议[8]。国外多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加颈清扫术,术后131I治疗和长期TSH抑制治疗;部分学者[9]和我们的经验认为;DTC应该根据其临床特征进行风险分组,对
3.2 影响
3.2.1 年龄对预后的影响 ≤20岁组10年生存率为83.94%,20-30岁和>30岁组10年生存率均在94.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Kowalski等[12]认为青少年DTC预后优于成人的结论不同,但Alessandri等[13]回顾性分析38例青少年DTC患者,发现其年龄越小预后越差,他们认为年龄小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更高;
3.2.2 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以前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状癌、滤泡性癌、混合型癌和嗜酸细胞腺癌等, 1988 年 WHO的新的病理分类标准中取消了混合型这一病理类型, 认为只要显微镜下可看到核包涵体、核沟等状癌的特征性改变即可归为状癌[14]。一般认为状癌的预后优于后滤泡性癌[15], 但也有文献报道二者之间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我们的资料显示状癌和滤泡性癌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1.86%和 87.63%, 支持后一种观点。这可能与以前把部分状癌和滤泡性癌相混淆有关。
3.2.3 肿瘤大小和 T 分期对预后的影响 45 岁以下的患者中, 不管是 T1 还是 T4, 即使伴有淋巴结转移, 也只是Ⅰ期, 若伴有远处转移, 则为Ⅱ期。单因素分析中, 肿瘤大小和 T 分期都显著地影响预后, 但在多因素分析中, 只有 T 分期是独立腺体外侵犯者即 T4 病例有时在肿瘤大小中无法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本组资料中隐匿性甲状腺癌即 T0 病例的预后较 T1、T2 者差, 这可能与我们资料中的 T0 病例是指病理学而不是临床上的 T0 且其病例数较少有关。
3.2.4 手术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影响预后。本研究中, 虽然国外有不少学者主张对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次全切除术, 术后常规行 131I治疗, 而后再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16,17], 但也有的学者主张对局限于一侧腺体的低危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仅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术后不行同位素内放射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18]。有学者[19]认为对于低危组病例, 全甲状腺切除较单侧腺叶切除并无生存优势。结合我们的资料, 我们主张对局限于一侧腺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低危组病例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对于颈淋巴结的处理, 我们主张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2.5 统计发现本组患者远处转移经分别为16.7%(1/12例,≤20岁)、3.6%(6/169例,>20岁)。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推测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可能是≤20岁患者预后差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3% 、98.6%(P=0.0127),淋巴结转移是否影响预后一直存在争议。Beasley等[20]对465例低危甲状腺癌进行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的生存率均低;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仍然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但对总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有无远处转移的10年生存率分别:18%、94.60%,前者与国外术后加131I治疗模式的10年生存率有较大的差距;Shoup等[21]对有无远处转移的336例DTC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有无131I治疗的患者其预后差异统计学意义,其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2%和33%,尽管也有研究认为对DTC进行术后的131I内照射治疗生存率没有影响[22]。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 支修益
最近,26岁女演员徐婷因患恶性淋巴瘤不幸离世。生前,她因害怕放化疗痛苦,进而选择了用刮痧、拔罐和针灸等进行治疗,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期,最终不治身亡。她的离世却带来了人们对中医的“口诛笔伐”,认为中医疗法很多不靠谱,其实,无论中医西医在治疗肿瘤上,都因种种原因担过不少骂名。
无论是对中医疗法的质疑还是对西医放化疗的争议,人们都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方式来治疗癌症。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暨国家癌症中心中医科主任冯利表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绝对最佳的方式,“如果要有,那一定不会存在争论了,因为其他的治疗手段必将被淘汰。”目前只能通过对病人实际状况评估后,制定合理治疗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偏听偏信某种疗法都只会走入误区,最终人财两空。
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癌症诊断率为65%,我国仅为25%。而在我国诊断的癌症患者中,过度医疗带来的误治是导致5年生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医疗体制之外,患者对癌症治疗的错误认识也不容忽视。为此,专家列出7种常见的肿瘤治疗误区,大家不妨排查一下。
1.中医治肿瘤比西医好。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表示,没有哪种治疗是绝对优于另一种的。通常情况下,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是比较合理的手段。如肺癌一期的早期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可通过中医调理迅速恢复;中晚期癌症患者在确定使用放化疗手段后,可利用中医缓解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如营养不良、便秘等,进而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冯利形容癌症就像阵地上的碉堡,西医是导弹,中医就是步兵,导弹炸毁碉堡后清理战场需要步兵。如果收拾战场用导弹轰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只让步兵攻碉堡也不会成功,只有二者合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放化疗只会让人死得更快。冯利指出,放化疗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良好效果,研究显示,只约30%的癌症患者适合放化疗治疗,不适用者进行放化疗只会起到反作用。其实像徐婷所患的淋巴瘤,如果早期进行放化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只可惜她有点偏听偏信了。支修益强调,规范放化疗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按照治疗指南规范治疗,是不会缩短生存率的,但过度放化疗就会影响患者生存率。
3.肿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肿瘤。冯利解释,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为膨胀性生长,无痛感,不转移,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可以不切除。恶性肿瘤则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癌症,疼痛感剧烈,如果细胞分化不好、手术不彻底,很容易复发。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是癌症,只有恶性肿瘤才会危及生命。对于良性肿瘤,患者不必过分担心。
4.认为“切除后即可痊愈”或“切了以后还会复发”。支修益表示,肿瘤是否手术,术后效果如何,与患者所处的患病阶段紧密相关。早期癌症患者如果手术及时,且没有发生转移,术后痊愈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已发生微小转移,即使术后恢复良好,也会存在复发可能性。冯利强调,肿瘤早期与晚期不是简单的就医早晚,而是患者要在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就诊。有的患者感觉到不适已有2~3年,症状加重后虽然也来就诊,但很可能病情已到中晚期,白白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5.“中晚期癌症没得治。”冯利表示,癌症防治应遵循三个“3”,即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可以早发现并治愈,1/3癌症可通过治疗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支修益也强调,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压,目前的医疗水平也无法治愈。”但不影响患者带病生活的质量。和癌症和平共处,中晚期患者也能像糖友一样高质量地生活10年,甚至20年,也不是不可能。
6.反正没得治,不如试试偏方。冯利认为,不排除某些偏方对癌症治疗有作用,但偏方多是某些医生的经验性总结,缺乏大量病例支持。很难讲某个偏方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患病后先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要比寻求偏方靠谱。毕竟,正规医院接触到的病例要比偏方大夫接触的多,无论从临床数据还是治疗经验,偏方大夫都无法和正规医生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