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原理发展而来,它继承了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又克服了基于问题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实践过程割裂的不足,可以充分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2010年以来,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全面导入外科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病种特点将原有教学大纲中外科的有关内容划分为大课精讲、现场教学及辅导自学三个部分,大约各占总学时数的1/3,根据案例教学法原理进行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以泌尿外科为例:

1.大课精讲 对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泌尿男生殖系结核、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大课精讲。选择有关疾病的典型及非典型病例各1例,设定3-5个中心问题,在课前1周左右提交给学生,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病例,围绕病例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及答辩,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2.现场教学 对泌尿男生殖系外科检查及诊断、尿石症、泌尿系梗阻等实践性强及临床表现丰富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我们以约20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轮次,每4-5人分为一个小组。在课前1周下发相关疾病的问题纲要。课程中教师选择典型的确诊病例,提出讨论要求后用约1/4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集病史,进行体检,继而用1/2课时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首先由学生提出明确诊断所需的辅助检查,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当诊断明确后再由学生讨论治疗措施。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进行引导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而不作过多干预。待讨论结束后再用约1/4课时进行集中讲评。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规范书写讨论记录及首次入院记录各一份上交,讨论记录后需列出查阅的参考文献。

3.辅导自学内容 对泌尿男生殖系畸形、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和节育及精索静脉曲张、肾血管性高血压等比较容易理解或少见疾病内容进行辅导自学。教师对每个疾病提出若干临床问题,由学生结合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自学,教师则通过查房个案讨论、临床问题讲座及媒体展示等方式给予必要的辅导。

二、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泌尿外科在最终的外科学理论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主要以学生的主观评价为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先后对2010级与2011级三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随机发出不记名教改效果调查表100份,收回82份。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和旧有教学模式相比,97.6%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升临床实践能力,93.9%学生认为能提高自学能力,91.5%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交流能力,84.2%学生认为增进记忆,87。8%学生认为能增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84.2%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69.5%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74.5%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好。

三、讨论

第2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内容】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第3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政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典型化推进,促进学生形成思考和决断的思维案例引入其中,并促进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学习,将知识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科学学习效率,促进国家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存在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从国家教育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就高校财政学课程来说,国家还缺乏相应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教学资源现象。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势,一种是将财政理论和相应的财政政策结合所编制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将财政理论和科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它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财政学科教学内容。但是这样的教材内容只能在财政理论上进行阐述,方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吸收。但是这样的教学教材不能将财政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展现,而且所涉及的教学案例相对较少,不能将财政学在现实中的表现情况和形势进行完美的展示,使得这样的学科教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国家财政行业的高效发展。(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高校在针对财政学进行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很多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了限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根据生活实践中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解决具体的财政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三)案例素材不足。随着国家发展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和政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案例,为生活中各项事情的推进做出了基础。但是这样的案例素材都发生在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使得这样的案例不足以支撑教学所需的课程需求。因此,这就为学校寻找反映国家发展中存在的财政问题案例过程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使得很多学校应用的案例还存在一定的陈旧问题,缺乏符合国家发展的政治学特点,没有足够的研究价值,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改革策略

(一)促进案例教学体系的完善。要想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将教学体系进行完善。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但是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将学生记性学习的书籍进行完善,有利于改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国家应该促进教学课本的改革。将相应的财政学理论和实践素材相结合,将与财政学相关的理论体系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建立,将财政学课程的实用性进行考虑,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加,提高相应的学习效率。(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促进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环境,将情景教学方法引入其中。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财政租税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相关法律和税收理论进行讲解,然后给出具体的案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根据案例角色进行自身带入,促进情景表演。从而使教师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掌握程度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难点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三)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整个教学效率的好坏。因此,要想促进财政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推进,高校还应该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并加强教师之间的竞争力,建立优秀教师评审制度,为教师的素质提出具体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做出积极贡献。在财政法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加,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推进。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素质能力的增加。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刚,杨安琪.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74-78.

第4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一】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要求写出两种方程式,有些学生没有考虑安培表的内阻,没有认真读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两个方程式中都不含有电源的内阻,忽略了实验题的目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实验题比较长,如果读题过快,很容易看不到一些已知条件或者看到后也忘记了,我要求学生读题不能放过每一个字,并把已知条件做好标记,这样不仅准确,而且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审题能力。解实验题要关注该题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实验目的解题,这样,答题就有了方向性。

【案例二】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此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但在有些题中,电压表测的不是路端电压,需要把固定电阻移到电源内部,才可视为路端电压,大部分学生按照思维定式,将此题型中的斜率认为是内阻。

【案例分析及启示】学生在做实验题时,往往跳不出原有的实验圈子,不管什么样的题都按照原有的实验去做。我在教学中不断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把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设计多种题型,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新性。

【案例三】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知条件中有:内阻较小、两节干电池、给出两个定值电阻、两个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学生认为定值电阻要选大的,以保护安培表。滑动变阻器既然以限流式接入,应选阻值大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在此实验中,学生没有意识到关键词,所以题做偏了,处理实验问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它是解题的突破口,是题眼,此题中的内阻较小就是关键词,由此推知,定值电阻应选小的,便于读数,否则安培表指针偏小。滑动变阻器也应选小的,因为电源内阻很小,完全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训练学生找出题眼。

【案例四】实验读数学生总是读不准,最后结果误差很大。

第5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合作讨论 探究性学习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经济专业课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专业课教师的重视。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单干方式是与案例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案例教学给每个人提供了创造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滋着民主的气息,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学生的义务就是要循规蹈矩地遵从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结论。而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案例教学为人们反思自我、社会及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探究式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人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但案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事先经过精心选择的。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目的明确性。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案例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生动典型性。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人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人的讨论。 

    第三、综合时效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应是陈年旧事。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紧跟形势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可激发学生进行深人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的义务时,举了网吧非法通宵营业致学生死亡的案例,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实质可归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和实验法。我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阶段。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下发案例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或创设案例情境,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题,供学生分析、阅读。

有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可以提前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案例应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趣味性较强,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很快进人了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的结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生学习的方法。第二步是分组讨论、形成共识阶段。合作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讨论的效益,根据我校实际,把每4位同学划为一个合作小组,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把意见记录在《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上,讨论一致的形成本组意见,有疑同的带人全班讨论。通过分组讨论,使大家对于复杂的安全的观点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便可以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由学员自主完成的,教师只

需适当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讨论节奏即可。第三步是正式发言、全班交流阶段。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组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讨论,全班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但是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争论,也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只是鼓励大家充分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分析,同时注意吸取其他人的见解,发言时要求尽量做到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有理有据。第四步是总结归纳、消化提升阶段。在全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人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中注意问题  

第6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课例回放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拿出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指认个、十、百、千、万位)。

师:数10怎么表示?是不是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学生纠正: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复习:2个10是20……9个10是90,10个10是100。)

师:10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继续引导学生认识:1000要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10000要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教师出示数8257让学生认读。学生读并相互认说,引出数位、计数单位,进而说明到现在共学习了5个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

教师再给出数7400、504、4320、2005、348,让学生认读。

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中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认识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比一万大的数(揭示课题)。

2、引导探究,获取新知。

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万、2万……9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万要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0万要在百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00万要在千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个1000万(1亿)要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10亿要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

3、多种途径,强化认知。

回顾认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可组织学生对答、抢答、开火车答,默读并记住。

进一步巩固: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叫计数单位,每个数字占一个位置叫数位,认识数位的排列并引出数位顺序表。

以北京市人口数13819000为例,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随即引出数级概念。

二、课例分析

综观本课例,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引导得当,体验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主导作用十分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从个位的认识开始,历经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的建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万以内数(已知)、亿以内和亿以上数(新知)的认识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知识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对大数的正确认读水到渠成。

2、合理设置障碍,激励学生思考。教师有意在某些关键点设置障碍,引起学生思考并加以纠正。如在个位上拨10,在百万位上拨1000万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和感悟十进制计数原理。在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并认读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主题图(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概念、原理。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适时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通过认识数位的排列,引出数位顺序表;通过拨大数和观察数位顺序表,引出数级概念;通过设置障碍,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原理等,这些认识,循序渐进,合情合理,自然顺畅。

4、借助工具,合理引导。教师自始至终借助计数器教学,如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操作,使抽象的数字建立在直观的模型基础之上,成为教学成功的有效载体。

三、教学探讨

学生体验不足是本堂课的缺憾,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加强。

1、切实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观察数,让他们感觉数就在身边。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主题馆装有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达3万多平方米,年发电280万度;德国馆内神奇的声控‘魔球’,内装40万根发光二极管,能在人们的呼喊声中跳动。”在这一情境中提到的数:3万、40万、280万,有学生认识的数,也有他们不认识的数,但是让学生经历回想、猜测、疑惑等思维过程,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具体情境中大数的作用和意义。

联系实际,感受大数。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观察、思考、推理和交流,最终获得对大数的理性认识。如引导学生观察报纸,先估一估,然后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正在使用的数学课本约是8万字。那么一百万有多大,与课本相比大约相当于13本课本的字数。通过对现实生活素材的挖掘,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这些数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真正含义,从而建立数感。

第7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政治 课堂 分析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究、讨论、评价,并借此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以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全面分析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给出较为合理与较为科学的案例之后,学生便可以充分的展开思考,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最终经过分析与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尽管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进行分组的集体讨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个体仍然是较为独立的,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思维的锻炼,得到思维方法与逻辑的培养,最终会较好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一般都是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将案例提供给学生之后学生便会积极思考,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讨论,并且会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大胆质疑,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不断地进行自己的加工与推断。因此,案例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高中政治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过于模式化。很多高中政治教师把案例教学错误的等同于题海教学,仅仅在进行答题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时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或者是为了保证考试质量,训练考试题型时才会使用案例教学。如果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被等同为提出案例——划定知识点。范围——选择答题知识点的过程,那么案例教学的优势便不会得到发挥,学生的能力也不会得到培养。在对于案例教学进行错误理解与错误应用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为一谈,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很多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用举例子代替了案例设计。认为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案例的穿插增加课堂的活力即可,这种错误的认识便导致教师不重视对于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散。

三、做好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基本措施

1.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参与性差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的把握和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观念,在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与主导。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即使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为了使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达到极为理想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摒弃背景案例的选择、展开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都由教师基本包办的方法。

2.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法必然离不开学生对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个过程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与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造性都会获得提高。在教师给出案例之后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大胆质疑,以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3.重视交流的双向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高中政治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很多同学便会觉得政治课堂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克服这种状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应该讲究生动和逼真,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进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升华为理性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创造和谐与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可以进行自由与充分的交流,不断地进行讨论与探索,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浓厚的兴趣。

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必然趋势。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中政治的案例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还需要我们进行有效地探索与实践,还需要不断改进,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小聪.浅谈案例教学[J].教法研究.2009(10).

[2]屈亚红.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05).

第8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理论依据:新泰市新汶中学“3、4、5、3”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设计的原则是以新泰市新汶中学“3、4、5、3”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依据,充分体现“三清”清楚、结清、清理;课前“四问”问目标、问方法、问效率、问达标;课中“五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巩固;课后“三思”思效果、思效率、思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就把本节课的具体思路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三清”“四问”,做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均要对本节课有一个大体的思路框架,,我习题课的大体设计是这样的:

第一步,自主学习:反馈检测情况,明确讲评重点,学生研读参考答案,修改试卷错误;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补完善;

第三步,精讲点拨:学生展示错题,剖析原因,教师释难答疑,分类点拨;

第四步,巩固检测:变式性补偿训练,归纳提升、学生自我整理,矫正,反思总结;

然后根据具体的框架,我重点做了以下三个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将做题的情况上交,然后教师仔细批阅相关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主要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根据错题情况找出相应的课堂巩固练习,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2)设计教学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环节要求,大体确立教学环节,首先展示学生错题,多媒体展示学生错题的答案及解析,分小组讨论、探究,尽量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相应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分组展示,对通过小组探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再进行讲解,对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教师再利用一些训练题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效果和教师讲解后的效果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后反思效果: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反思相应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次进行测评,对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二、课堂教学体现“五环节”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环节一:分析学生错题原因,分知识点展示学生错题(5分钟)。

本节课重点有两个知识点,一是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以及通过物质的分类研究物质的性质,二是重要的分散系――胶体的重要性质。上课之前教师先分析学生的主要错题情况,分知识点展示学生的错题,具体的展示为:

知识点一:元素性质的分析。错题展示:T7、T8、T9;错因分析: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够熟练,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上存在偏差;补偿性练习: P26T4、P27T5、T6。

知识点二:胶体的性质。错题:T10;错因分析:学生对胶体性质的应用不够熟练;补偿性练习P25考向一、考向二、P26T2。

环节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20分钟)。

教师展示学生错题的参考答案和重点习题的解析,学生分组进行逐个知识点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教师督促学生深入的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必要的提示,实现“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的完美结合。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将自己解决的知识点和未解决的知识点分别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环节三: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当堂巩固训练(15分钟)。

对于学生重点存在的问题学生展示,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利用反馈检测进行相应的训练。每个知识点按照以上环节循环进行。

环节四:学生自主反馈(5分钟)。

教师通过环节三,已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学生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在最后剩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查缺补漏,教师跟班辅导,学生自我矫正。

三、课后“三思”,让上课更有针对性,为下一步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关于内容的整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一教学理念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在落实与践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In a new house”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整合美术的内容,要求学生设计理想的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花了近10分钟的时间来设计房间,他们忙于剪、贴、画,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导致后面的句型交流环节因为时间关系草草结束了。

【反思】这原本是不错的创意,但目前这样整合教材,看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但也因此冲淡了英语学习的内涵。课堂中学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忙于剪、贴、画,脱离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作为创造性的作业在课后来完成,然后在下一节课上用所学句型来描述自己的设计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虽然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为英语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服务。英语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不能把英语课上成美术课或其他课。

二、关于教学的导入

精彩的导入或引入,能抓住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调整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导入这个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但在英语教学导入中却存在导入指向性、简洁性、有效性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是time,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2.能听懂、会说1-60的数字。

下面是具体的导入步骤。

1. Greeting.

2. Sing an English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3. Play a game —Next number. 复习数字。

4. Say numbers in our life. 教师列举了众所周知的号码,如:110、114、119、120等,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5. Game—Be a policeman. 通过观看动画迅速读出汽车车牌上的数字.

【反思】显然,教师想通过对数字的复习过渡到时间的表达,但这个导入用时超过10分钟,教师组织了唱、玩、说等好几个复习、热身活动,而本课重点要学的句型还未呈现,那么,接下去这堂课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吗?这样的导入是否冗长?如此耗时耗力的导入是否有必要?看起来这些活动虽然都与当天的教学内容有联系,但在导入及热身这个环节如果组织的活动过多,会影响到后面新授内容的进行。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处理好导入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时,在一个简短的warming up或相关的free talk之后,无须绕很多弯,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课的主题。

三、关于活动的设计

“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教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既有做游戏又有演节目,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之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国家和国籍的单词后布置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询问“Where are you from?”的调查任务。

【反思】这样的学习任务还是停留在机械性的语言练习层面上,缺乏有意义的交流。调查是英语教学中的热门活动之一,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完了有关数字的单词后,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句型“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调查本班同学的住宅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并让学生将信息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这个具有信息差的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能。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四、关于媒体的组合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给传统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它将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创设了赏心悦目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授课课件化、板书屏幕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案例】有教师在执教“A trip to the zoo”这一课时,费劲心思,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还收集了动物玩具,墙上贴满了动物图片,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动物大观园。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虽然兴致勃勃,但其注意力更多地被异彩纷呈的画面和新奇有趣的教具所吸引,强烈的感官刺激反而弱化了语言信号的刺激。

【反思】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有些英语观摩课上的一大通病,异彩纷呈的画面和精彩的视频代替了朴实简单的图片或简笔画,有些完全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体态语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具有示范意义的板书也只是在电脑上一闪而过,是否有这个必要呢?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应遵循适时、适度、适效的原则,而且对于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来说,寥寥几笔的简笔画、几件小道具、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有效的互动游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 却不应该让它喧宾夺主。

五、关于教学的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能为有效课堂增色。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透过课堂现场的一些教学细节,就能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它;细节虽小,但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有时也是它。

【案例】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经常会说“You’re very good. Here’s a gift for you. Sit down, please”,而对答错的学生则会说“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