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管理案例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案例研究

第1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组织“留守学生”与班上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在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案例

班上有个叫王惠玉的同学,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内向,再加上刚上一年级胆子小,所以在校一直寡言少语,老师问话也不愿多说,不爱与同学交往,开学三周中竟尿裤子两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多次给她的姥姥打电话,有时也邀请她姥姥到校了解情况,得知她的姥姥平时很少带她到外面去接触其他人,使她胆子特别小,不愿与人沟通。我就多次找她谈心,“你平时喜欢做什么?”“你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一个个问题扣开她的心扉,每天早上我都主动笑着与她打招呼,经常抱抱她,亲亲她,时间长了她也会主动问我好。“你真行!”“你做得很好!”一句句赞扬树立了她的自信,于是她的目光不再呆滞,她的手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我还让同学们主动接触她,“我们一起玩吧!”“我有尺子,给!”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她的羞怯,天真的笑容是她脸上绽开的花,串串欢笑是来自心灵的声音。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我身边,笑着跟我说回家的事,我说让我亲一口,她便会主动让我亲一下,才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刚开始有不会题也不敢问,成绩一直在后面四、五名,现在成绩在前面,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认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

第2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进行深化和改革,这能让高等教育得以飞速的发展,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也在不断变化更新,在高校规模壮大的同时,在校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同时,潜伏在校园内的种种不安全因素开始涌现出来,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所以校园的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高校教育活动中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不足

我国现在已经对高校中的平安校园建设达成了共识,但是对教育安全管理的认知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当前由于安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危险性估计不足的局面,在缺乏对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需要对预案以及对应的能力开展分析。上述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教育安全施工,致使实施的效果和概率不甚理想。高校管理层在教育安全管理的时候没有重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安全教育工作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中,致使课时不能保证,讲授内容单调。所有的教育活动仅存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等几方面。安全教育活动开设期间无论是教学的方法抑或是教育的手段都极为落后,特别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仍旧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部分需要实地观摩和表演的教学内容因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只能作罢,所以整个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在接受完安全教育后对安全有极为模糊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甚至在出现问题以后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在发生事故以后则自怨自艾。

(二)缺乏法律法规制度,责任追究不利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均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蓝本的,其中学校的安全规定也体现在其中,但是现在针对学校的安全系统规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有关学校的教育活动具体日程方面。现在很多高校开始设立平安校园领导小组,所有的校领导都要主抓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这是用于解决协调不畅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涉及的部门广泛,人员众多,影响面较大。而高校的教育活动没有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有序衔接,致使际教学管理事故纷繁复杂,在无专门教育教学安全规定的前提下,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不够明晰,管理中操作性不强,考核的标准缺失。尤其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很难做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也很难依法对规程进行人员责任追究。

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校园安全管理教育是其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这应该被纳入校园管理体系中,并作为专项内容予以重视。由于校园管理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多,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所以要坚持科学的工作管理体制,在遵从正确工作原则的前提下,让安全效果达到最优。高校在党委领导的引导下,要以保卫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协调,并由具体的负责人员做好协调工作,这样能让校园的安全管理得到强化,从而让管理的职能得到发展。制定相关的规划、规范和标准的时候,可以通过危险性分析的方式对安全培训工作给予救援研究,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使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预防的角度入手,本着依靠群众的原则对其进行考察,要求各大相关部门或者单位都要将广大师生看成是坚强的后盾。由于师生是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主体,能在安全防范中起到直接的作用。所以,高校在管理的时候,实施的管理方式应以分级管理为主,通过分级负责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让管理真正落实到人、到岗位、到部门。

高校需要将安全性检查看成是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定期和随时检查结合的方式,让普遍检查和专项检查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开展检查工作。使用安全检查的方式,一方面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这样便于治理安全隐患,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通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治理各项隐患,让校园教育活动的安全状态得到高度发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作者:崔钰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59—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中,教学质量问题始终是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之一,而影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到位。远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指的是为实现远程教学质量目标和各项质量管理职能而应具备的基本手段、必要前提、共同准则、资料依据和保证条件,它是远程教学中最基本的、经常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教育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及质量管理制度,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质量管理形势的发展,逐步将教学活动管理、教研组建设及质量文化等纳入到教学质量基础工作体系之中。

二、研究方法与实施

1 样本

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和随机访谈分析方法,以河北电大系统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为样本总体,从11个市级电大随机选择远程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人员为样本,抽样调查人数共有210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教学管理人员55人,教学人员90人,其他相关岗位人员14人。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8.57%。

2 问卷

根据远程教育的具体情况,我们编制了针对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基础工作调查问卷”,采用4个或5个评价等级,围绕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对教学质量基础工作的理解以及对远程教学质量基础工作的评价等方面设计问题。问卷经过多位专家多次修改完善,以确保其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观念

对于“质量是电大发展的生命线”,67.88%的人员“非常赞同”,29.7%的人员“比较赞同”,只有2.42%的人员“不太赞同”,这显示出大部分人员对远程教育的质量有明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

对于质量意识在学校人员身上的体现程度,17.58%的人员认为“非常强”,78.79%的人员认为“比较强”和“一般”。另外,41.82%的人员认为强化教学质量对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影响“很大”,55.97%的人员认为“比较大”和“一般”。这些结果说明,各市级电大人员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状态,部分人员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尚有不足,在观念意识上有待提高。访谈及教学检查的结果也显示,总体上,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工作抓得较好,但也发现部分电大仍时常以轻漫的态度对待教学质量工作,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忽视教学环节的控制与落实。

有9.7%的人员表示多次提出过教学质量方面的意见,58%的人员表示曾提过意见,8.48%的人员表示提过意见但作用不大,而10.91%的人员则表示没有提过意见。对于“本人工作对远程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34.55%的人员认为“有影响”,54.55%的人员认为“有一定影响”,10.91%的人员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反映了远程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上存在一定差距,一些人员还不清楚自身工作在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去。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人员仍然认为教学质量只是教师的责任,缺乏强烈的质量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2 教育

认为本单位质量教育工作“非常好”和“比较好”的人员超过了80%,只有近20%的人员评价“不太好”或“很差”,表明电大多年来坚持教育质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成绩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可。但从百分比数据看,质量教育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各市级电大的质量教育工作存在差异。从访谈结果得知,个别市级电大对质量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往往是被动式、应景式、口号式的质量活动多,而持续性的、有实效性的质量教育少。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有104人表示他们在教学质量方面的观念和行为是源于参加有关培训,116人是源于“自己学习”,57人是通过听取“领导讲话”,50人是受到“团队影响”,57人是因为“管理制度的要求”(如图1所示)。这里反映出当前质量教育工作还缺乏科学统一的组织、研究和规划,缺少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

3 制度

38%的人员认为本单位的远程教学质量监督与考评工作“很严格”,52.12%的人员认为“比较严格”,24.84的人员认为“一般”或“不太严格”。在“你对本单位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工作的评价”中,59.39%的人员评价是“比较好”,24.85%的人员评价是“一般”或“不太好”,只有15.76%的人员评价是“非常好”。这些数据显示,在教学质量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工作上还有局限性。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严格实施统一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实现电大远程教育质量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这里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市级电大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差异,不同的学校由于重视程度、质量文化、人员素质与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反映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中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机制不完善,在调查中有86.07%的人员认同这一点。

4 信息

“能否容易的获取到工作所需的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数据和信息?”9.7%的人员表示“非常容易”,49.7%的人员表示“比较容易”,29.9%的人员表示“一般”,11.51%的人员表示“不太容易”或“很不容易”。表明有一部分教学与教学管理人员不能顺利地获取相关工作信息,无疑,这将直接影响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甚至影响到管理决策。

“哪些因素制约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信息的获取?”38.79%的人员认为是相关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12.37%的人员认为是学校缺乏有关制度和政策支持,38.79%的人员认为是学校没有设置统一协调的部门和人员;35.78%的人员认为是部门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有25.45%的人员认为是教学平台设计不合理,16.36%的人员认为是信息技术手段出现问题,如图2所示。

影响教学信息取得的因索较多,综合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教学质量的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完善。就信息收集环节来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评价等是教学质量管理中最重要和基本的信息,充分、准确、及时地获取这些资料是确保教学质量管理取得实效的必需环节。但调查的结果是,只有25.45%的人员表示本单位对学习者进行了“定期调查”,32.73%的人员表示是“经常调查”,38.79%的人员表示是“偶尔调查”或“没有调查”,另有3.03%的人员表示“不清楚”,反映了部分学校在这项工作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通过访谈得知,一些学校对教学信息工作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即使收集了信息,多数也处于保存状态,缺乏整理和分析,各部门间的信息也缺乏交流与共享,一些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不能在同一数据和信息环境下组织。另外,现有教学平台及技术手段尚不能全面呈现和反馈多样化的学习状态,没有充分满足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的需求。

四、思考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点:一是远程教育人员对教学质量的认识不充分、不全面;二是在质量教育、制度实施及信息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中,制度建设不完善及缺乏高效的执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 提高认识,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在各项教学支持服务活动中,最基本的数据、制度和日常管理工作虽然很平常,但却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最必要条件,是实现各项管理服务职能的基础及远程教育正常有序运转和稳步发展的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也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扎实了,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就容易提高,办学效益就好。因此,远程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思想大讨论”等形式统一认识,下大力气,切实把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放到核心地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基础性的规则、程序及制度机制,并固化为运作常态,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成熟的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体系。

2 加强质量教育,培育优秀质量文化

人员的思想水平、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果,教学质量管理离不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扎实细致的质量教育。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质量教育活动应该分三个模块来组织:一是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教育,即进行系统性远程教学质量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既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亦面向远程教育发展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二是集中性的教学质量培训,即针对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来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三是经常性的教学质量教育,它是随时针对教学质量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个人行为进行教育的活动。经常性的教学质量教育主要是各级领导者通过日常工作,随时把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断以个人的言行影响周围人员,观察和分析所属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交流和教育,将质量培训落实到每一个人。具体的实施应以优化质量教育效果为主线,制定前瞻性、长短期相结合的质量教育规划,并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切实为基层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管理离不开文化的引领,质量文化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思想文化基础,特色鲜明的质量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及辐射等功能,能形成全体人员一致的质量认识、信仰和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和认识上的飞跃。当前,远程教育应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将思想意识教育、营造民主的氛围、创新与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质量科研等作为建设和完善质量文化的主要抓手,加速形成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优秀质量文化,为远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3 注重执行管理,确保规章制度有效实施

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于保证远程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维系教学正常秩序以及实现依法治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远程教育更是依靠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逐级有效落实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的。这就要做好思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特别是要集中精力,协助基层教学点做好制度的落实。一是学校领导应亲自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以推动相关制度的规范落实;二是加强执行力培训,做到人人知晓规章制度的要求并掌握相关执行技能;三是要建立责任制,将教学质量管理目标逐级分解,严格责任追究;四是要持之以恒,持续稳固制度的执行成效:五是实行制度的动态管理。

第4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电子档案;传统档案;优劣比较;互补共存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的优势

1、管理效率提升

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源迅速聚集,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方式有天然限制,易分散,不便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档案信息的承载介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能集成多元化信息,做到图文并茂,三维立体显示,使当时的活动真实地再现出来。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磁带、磁盘、光盘得以保存,甚至脱离载体贮存在计算机系统内,而且信息可以迁移,使生产和管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电子档案的这种优势,大大改善了纸质档案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弊端,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过去的高考中,全国各地的考生资料和填报志愿信息,都必须将纸质档案收集好,并在全国各地的范围内进行运输和传递,费时费力,进行查阅时也必须逐项翻阅,效率低下,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档案的投递极大地提高了高考招生的工作效率,江西考生的资料上传后,北京院校立即可以在网上查阅到,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2、存储空间的压缩

纸质档案虽然稳定、永久、直观和方便阅读,但其占用空间大,信息存储量少,而且档案载体在频繁的利用中会受到很大损坏。电子档案高密性的存贮特点让信息收集对象更广、收集范围更宽、收集空间更大,使档案信息能系统、科学、及时地服务于社会。电子档案载体(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信息存贮量是以往各种信息介质无法比拟的。例如,目前一张普通的光盘容量可达600MB-4000MB,仅用60片光盘可以贮存30万卷的档案信息,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省级档案馆的贮存量,60片光盘仅用一个书包就可装完,而30万卷的档案信息换成纸质档案则将把600立方米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

3、资源共享的实现

传统纸质档案使档案信息资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很多时候,众多的用户无法同时享用某一档案资源。电子档案以数字化形态存在,方便信息资源共享,突破了地域、行业、国界的限制,使全世界不同种族、肤色、信仰、语言的民族畅通便捷地交流,缩小不同地区、国家间的距离障碍,使资源共享范围得到极大地扩展,满足更多人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例如,过去人们为了查阅某项资料,只有去图书馆进行借阅,高峰期还要排队等候他人归还,极不方便,而电子档案的出现,实现了众多用户可借助互联网同时查阅同一份资料,而且理论上用户人数可以实现到无限多。

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的劣势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来指导现实工作的信息传输工具。但相对于比较成熟完善的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也有着自身的劣势。

1、载体寿命有待验证

纸张是纸质档案的主要载体,人类对保护纸张寿命的技术已很成熟。纸质档案的寿命可以达到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电子档案载体材料通常是磁性物质和光盘。磁性物质材料易出现退磁、消磁等现象,一般只有3-5年的寿命。光盘主要由金属、石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利用激光存取信息,其寿命或许有70年左右,但还需等进一步验证才得以知晓是否有70年寿命。

2、环境的要求严格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载体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是影响程度不相同而已。纸质档案在受到温湿度、灰尘、光线、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霉菌、色斑或纸张老化,但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减轻水解和氧化反应的危害程度。相对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受到温湿度、灰尘、光线、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影响时,会使电子档案载体发生氧化反应而变形,或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表面,或使载体老化、变质、磁粉脱落导致电子档案载体上纪录的信息无法被计算机系统读出,从而使电子档案信息失去保存价值。

3、安全保护困难

纸质档案的安全保护实际上就是对纸张的保护。只要做好了防霉、防蛀、修裱加固破损纸张、恢复扩散字迹、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制等工作,纸质档案就得意长期保存。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就比较困难,它的安全与载体的寿命、环境因素、系统本身脆弱、电脑病毒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电子档案信息在联机状态时,上网的载体没有处于严密的保护状态下,很容易受到网上黑客的攻击。

4、原始性保存不易。纸质档案看得见,摸得着,它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了信息的原始性。而电子档案的信息与载体可分“家”,信息与载体不一定结合在一起,使得信息的大小、贮存空间、位置都不确定,致使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被认可。此外,电子档案载体的不同也会使其内容有所变化。比如,文本档案经过不同的格式复制转换后,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

三、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与管理方法总结

1、做好传统档案与信息档案的转化工作

在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信息档案之间,两者是可以进行互相转化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通过打印成纸张的方式,快速的转化为纸质档案,从而提高档案的简单直观性,使档案达到不同的利用效果;同样的,纸质档案也可以通过扫描或计算机输入的方式,快速地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高效性。所以说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做好资料的备份,为两者的共存选择一个合适的临界点。

2、培养全面的档案管理人才

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存是必然的,在这一大的发展方向下,也要求有一批紧跟时展步伐,专业的全面型的档案管理人才。现阶段,我国档案相关工作人员想要适应档案事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必须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结构,引进学习消化新的信息技术。在熟练掌握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电脑知识及相关存储设备的使用,具备全面的管理水平,担负起将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完美结合的重任。

3、对电子档案运行过程科学控制

电子档案的运行都是通过电子技术、计算机设备来实现的,而电子信息在其根本上有其所固有的无痕删改与可复制的特点,所以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方面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所有相关计算机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设立一套对电子档案运行全过程的记录监管制度,从信息的收集开始,到信息的传递、转换,一直到存储,都要对其进行记录,从而在开放性的电子档案管理中,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原始性,从而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的稳定与正常运行。

4、现代档案实行双套制

想要达到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存,必须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方案。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在收集的方式、时间以及其保护、利用、储存等方面都不相同;同时,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两套相互联系又互相独立的管理方式,两种档案分别利用、分别运行、分别存储,所以在管理时一定要使两者之间可以联系,要建立两个方式之间的通道,使二者能通过一方很快找到另一方。所以,根据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点,我们可以实行保险又简单的双套制,可以相互联系的两套不同的管理制度。

结语: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是历史事实的记录方式,因此价值和作用是一样的,在记录方式与保存方式上却差异甚大,基于档案应用效率的需要,传统纸质与电子档案两者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合理的共存关系,这是档案工作者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2012(07).

第5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安全风险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学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是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学生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稳定,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

一、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人身安全风险类型及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心理与行为习惯、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学校与社会等,学生安全问题是这些因素矛盾综合体的集中表现。通过几年来对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观察,大致可将学生安全风险及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

学生个人因为心理障碍、性格孤僻、行为习惯怪异、生理异常等导致跳楼、服毒等行为。

2、同学间发生的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交友不慎、谈情说爱、人格尊严受损、大欺小以及性格、行为习惯爱差异等导致打架斗殴行为。

3、班级内发生的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班主任不得力,班干部不团结等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而出现利益冲突等问题。

4、班级间发生的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竞争性活动产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集体闹事等行为。

5、宿舍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吸烟、存放违禁物品、养宠物、随意窜寝、晚归等导致火灾、杀人、瘟疫、偷盗、踩踏、跳楼等安全风险。

6、教学实验楼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不按规定路线上下楼、不按规定管理好危险化学品、在禁止烟火区吸烟等导致火灾、伤人、踩踏、跳楼等安全风险。

7、体育活动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

指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各种校内外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或锻炼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等。

8、校内设施不当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

如学生寝室卫生间安装的玻璃墙,在学生洗澡时因滑倒而导致玻璃破碎伤人;上下铺高低床易发生上铺的同学不小心跌落等伤害事故。

9、校内外实习人身安全风险

学生校内外实习时,不严格遵守生产安全规定和要求会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安全风险。

10、社会环境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

校外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学生外出上网、进营业性歌舞厅等社会公共复杂场所,被骗加入传销组织和其他黑社会非法组织等导致打架斗殴、抢劫杀人等安全风险。

学生人身安全风险的存在,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风险管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安全教育的方针,预防和控制学生安全,确保学生的全面安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人身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搞好学生安全,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职业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维持学生正常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家庭和社会一致的目标和期待。学校必须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来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完善学校安全保障体系,把一切为了安全、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基本原则,树立新的理念,是建立科学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科学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事故预防、事故快速正确处置的目的。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要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安全需求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安全服务的原则;坚持以保障校园学生安全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立足实际,务实求真的原则;坚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等。

“安全为天”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要树立保安全就是保信誉、保发展、保稳定、保和谐的理念;树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的安全防范理念;树立不断提高管理境界、超越安全抓安全的理念。

2、建设学校安全保障体系的行为文化

坚持“四个转变”和坚持“四不放过”,是学校安全保障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四个转变”就是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环境、设施的“静态安全”向“动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由“亡羊补牢”、“事后诸葛”向“主动出击、超前预防”转变。“四不放过”即伤害分析、事故分析不透不放过;隐患、伤害源不处理或处理不合格不放过;学习、生活环境不安全不放过;个人行为不安全不放过。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构筑安全保障防线。

3、加强学生安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完全人格教育

随着校园环境的变化,学生对安全、健康与和谐的追求日益迫切,避免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身体伤害和精神损害,已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安全”的安全文化教育,把学生对安全的不同认识融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把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督促抓好生命教育进课堂工作。按照每周不得少于1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认真抓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进课堂的检查落实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帮助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完全人格教育,给学生创造自我发泄心理压力的条件,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引导他们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朝气蓬勃的“四有”新人。

4、完善以学校常规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学校安全常规管理与检查工作

推进安全隐患台帐设置和目标考核,逐步规范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规范班级常规管理的考核内容和标准,逐步将班级安全常规考核纳入班主任目标考核;按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言行举止,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加强学校安全常规管理与检查工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安全直接责任人;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常规检查,及时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5、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强化每年两次的班主任(生活老师)业务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提高班主任(生活老师)安全管理业务水平;举办一线教师安全管理培训,探索安全教育新途径;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之在日常班级考核中客观公正办事,避免因为不公正、不客观评判带来的不良后果发生。

6、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查,严格学生外出管理

严格门卫值班登记制度,学生外出必须凭学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路条或“临时出入证”并进行登记;班主任对学生请假要做到“三核实”(核实去向、核实家长和核实事由――认真核实学生外出理由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严格履行请假销假手续,严禁学生请“霸王假”;学管部门应严格节假日、周末离校登记制度等,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安全。

7、规范学校学生公寓、食堂的管理

抓好示范性学生寝室评选工作,以示范性寝室评选为契机推进学生公寓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寓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推进公寓化建设,改善公寓软、硬件条件,逐步实现公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行学校食堂原材料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督促学校严把食堂原材料入口关;组织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和督察工作,坚决扼制学校重特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8、加强教学生活活动场所(学生宿舍、教学实验楼和学生食堂、运动场等)管理,严防踩踏、偷盗、火灾、打架斗殴、化学品伤人等安全事故发生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安全重点要害部位、高风险易发生的环节,查漏洞,查隐患,并将检查情况登记上报,采取逐级审核,下发整改通知,反馈整改情况等一套隐患整改注销闭合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

9、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积极推行“警校共育”活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管理,定期对校园周边整治难度大的地方进行集中整治;强化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和网吧的监管;强化校园周边交通隐患治理,不定期开展对学校周边的“三无”车辆、野的、摩托车的联合整治;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查,严格校外人员进出校门核查登记制度,严防校外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寻衅滋事,确保学生安全。

10、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为确保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和要害部位安全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及要求,明确责任到人;抓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并开展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的专项检查;建立完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尽可能将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1、加强学生安全风险防范,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推行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办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校方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学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有利于防范和妥善化解各类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解除学校、家长的后顾之忧,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在校学生的权益,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客观上存在风险和安全隐患。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对中职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范围、投保主体和保障对象、投保方式、确保经费到位、保险机构的选择五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定,对及时解决因学生意外伤害而获保险理赔提供了有力保障。

确保学生安全,加强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学生人身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落到实处,建立学生风险管理体制,推行学生责任保险,对于减少和避免学生因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洁.有关大学生校园人身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

第6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档案工作;内涵;途径

一、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的内涵与分类

从内涵上,高校继续教育档案讲是学校档案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史料和研究价值,有凭证或参考作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纪录。简言之,就是学校在继续教育整个过程的完整记录,也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再教育,其教育特点决定了所形成档案的特殊性,然而,继续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都借鉴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做法,因此,在继续教育档案工作也基本遵循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其归档范围也不应脱离党群、行政、教学等门类的文件材料,考虑其独立性、特殊性及新时期载体形式的复杂性,继续教育档案的类目大致做如下划分:(一)文书类(包含党群、行政类)。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的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及职能管理部门(包括临时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上级下发给的文件、电传;上级机关奖授予的奖品及兄弟单位馈赠给的纪念品等。(二)教学类(该处指大教学类,包涵学生类)。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与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实物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既包括学历、非学历教育及长短期培训等工作中形成的计划总结、招生宣传、录取名册、合作办学合同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课程、教师聘任、典型备课记录、考试试题、成绩单、实习计划与总结、学历学位材料等,还包括培养各类学生的中学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毕业生登记表等。(三)其他门类档案。凡不属于文书类和教学类的档案均属此门类(因继续教育档案形成的诸如科研、财会、出版、产品等类别的档案材料相对较少,故不做详细类别划分,仅以“其他类”代表)。上述类目是按照档案材料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的,如果按照档案载体形式不同,档案分类又可分为文件材料类、声像类及实物类等。在具体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高校基本采用是按照内容分类与载体分类相结合,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式,科学合理的分类都必须符合继续教育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和固有特点,保持它们的密切联系,使继续教育档案成为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

二、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的内涵与分类决定了继续教育档案类别的多样性、内容的特殊性、材料的重要性、载体的复杂性等特点,而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档案意识淡薄、制度规范缺乏、管理队伍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因此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与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提升档案工作意识。领导者应该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档案工作,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继续教育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形成管理网络,建立管理体制。领导者应认识到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在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位置,提升继续教育档案管理意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要顺应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继续教育档案作用,以方便各部门利用为目标,不断开拓继续教育档案工作的新局面。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还要得到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经费、设备、人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真正从行政上支持继续教育档案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注重业务管理规范,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制度与规范是从事各项工作的遵循与依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学校继续教育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因此,必须致力于继续教育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与专业化建设。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要求,并结合各学校实际,制定继续教育各门类档案归档管理办法、归档规范、保管期限等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使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做到了人员有职责、工作有规范、立卷有要求、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管理有措施,使继续教育的党群、行政、教学等门类的归档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素质。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强各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继续教育工作,还要掌握档案业务知识,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统计及编研等各个工作流程,然而,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形势却是文化程度偏低与业务素质较低的,很多从业人员是未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其学历结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难以适应所承担的工作需要。因此,必须通过学历进修、实地调研、参观培训等方式提高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四)注重软硬件设施投入,加快数字信息化步伐。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档案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达到“九防”要求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库房和网络化的档案管理软件也成了继续教育档案事业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将继续教育档案工作纳入继续教育的整体工作计划中,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大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必须得以改变,为此,档案部门可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将其转化为电子档案,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档案数据库,同时,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继续教育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继续教育档案资源共享。(五)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创新档案服务模式。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服务,因此,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校友服务、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档案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文化库”。通过总结档案利用人次、利用卷次、利用时间、利用原因、利用效果等关键点,明晰档案利用服务需求,探究档案利用服务规律,分析档案利用服务趋势,优化档案利用服务流程。同时,听取相关人员对学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与现状、业务流程与效率、服务意识与态度、制度建设与规范等方面的见解和建议,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工作环节和流程,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总之,高校继续教育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在宏观的工作理念和微观的工作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档案工作的水平,从而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新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17.

第7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basic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case teaching methods and PDCA cycle,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ase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case teaching was planned, the case teaching was done, theca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checked,and the case teaching situations was summed up, according to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DCA cycle.

关键词:PDCA;物流管理;案例教学

Key words: PDCA Cycle;logistics management;ca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32-02

0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还要掌握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和运作模式,同时还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理解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

对于物流管理的教学,目前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要形式,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对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问题,对企业、公司或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所作的客观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策划案例教学过程,实施案例教学,检查案例教学效果,对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具体特点如下:①案例教学法将课堂讲授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则成为导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主性;②通过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真实、具体的现实问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③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④案例教学的真正核心在于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因而强化能力培养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色。

2PDCA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发源于日本,目前成为全面质量管理(TQM)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随着其理论的研究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美英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将PDCA循环控制方法引入高校内部管理,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其实施原理在于通过严密的过程控制借以实现预定的目标,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P:计划阶段(plan),根据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拟定质量目标,确立管理项目,制订活动计划。

D:实施阶段(do),即执行计划。

C:检查阶段(check),即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A:总结、处置阶段(action):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遗留的问题。

PDCA循环的特点:

①闭环管理。P-D-C-A是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的一个过程,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四个阶段缺一不可。

②大环套小环。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小的PDCA循环,如图1。

③循环前进,阶梯上升。按照PDCA循环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便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图2。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阶段和步骤,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每一个循环管理过程都周而复始地运动,上一个循环解决不了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解决,从而保证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3PDCA循环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3.1 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计划阶段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来组织引导案例教学。

首先,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大纲的要求以及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编制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计划。如在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部分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主要讲解“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在生产系统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设计如表1。

3.2 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执行阶段按照事先拟定的案例教学计划,教师明确简要地将案例教学的目的、程序、方式、方法等向学生交待清楚,并根据案例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围绕正确的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并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

在以上案例教学中,为达到使学生掌握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学目标,首先讲解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P(产品或服务)、Q(产量或数量)、R(工艺过程、生产路线及物料路线)、S(服务部门)和T(时间)及其构成的生产系统布置模型。

根据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思想,讲解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准备原始资料;②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分析;③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④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⑤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⑥修整;⑦方案评价与择优。

教师简要讲解案例背景及其目标,将学生按4-6人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教学活动的前后组织工作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纪律维护),布置如下任务:

①分析电瓶叉车的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重量、叉车生产工艺过程、叉车总厂作业单位建筑面积等,获得电瓶叉车总厂生产系统物流状况。

②按照系统布置的基本原理,对电瓶叉车总厂的生产系统进行布置设计,获得叉车总厂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叉车总厂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后,各组自行推举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解所得方案,该组其它同学认为有不足之处,可由该组任何同学上台补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评价各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3.3 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检查阶段物流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从两个层面检查案例教学的成果:从学生层面,以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作业的方式检查案例教学的结果;从教师层面,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的形式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

本次案例教学活动中各组上台讲解方案同学所得的成绩,代表各组该次教学活动的成绩。该成绩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分确定,其中学生互评占50%,教师评分占50%。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案例选择的适宜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进行打分,评价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能力。

3.4 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总结处置阶段针对本次案例教学活动,教师要进行全面总结,寻找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力求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策划案例教学过程,实施案例教学,检查案例教学效果,对案例教学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密切地配合。

参考文献:

[1]甘明等.探讨式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物流科技,2010.1:143-145.

[2]周凌,黎青松.PBL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1):112-113.

[3]庄坚.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0):72-74.

[4]黄辉.论物流案例教学的作用及其关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6):145-147.

[5]李晶.基于“PDCA”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9.31:168.

第8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 教研 档案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了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级质量工程、教研教改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本课题组利用学校专项资金,设计开发了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1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高等学校的教学工程与教改教研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各级各类教学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也得到实施,不同类型的项目名称繁多,如: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教学成果奖、信息技术成果奖等教学改革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行业的学科竞赛也日益增多。

各高等学校面对如此多种类和级别的项目,如果完全由人工来完成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推广、应用、监督存在诸多的不便。尤其面对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务处及项目所属部门经常需要对历年各类教学项目分门别类查询,用现行的相互孤立、相对分散的文件夹管理方式对这类繁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需求,需要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

2教研档案信息化改革的目标

教研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的归纳和整理,实现规范化、高效率的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档案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教学成果数据中心和教学成果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成果信息,以辅助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决策,为其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为我校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个人教学研究活动的网络管理空间,实现个人教学成果登记、查询网络化,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教研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工具,采用技术、B/S架构开发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系统开发如下:

首先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教务处、学院、项目负责人,一级权限在教务处,主要是对各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并监督项目建设,二级权限为各学院掌握,各学院可以通过系统来对各学院项目实施管理,督促项目的建设。三级权限为项目负责人,可以对个人信息、个人教学成果信息进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简单描述

如下图所示:

其次根据需求进行模块设计,主要有:人事信息管理、教学信息管理、报表输出、查询、系统权限管理等模块。具体实现如下图所示:

最后系统设计了各类项目的查询、汇总、报表输出等功能,方便各级权限管理人员进行调阅和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网络信息化的教研档案管理是传统手工统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学院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找相关信息并进行报表输出,不同用户可以各取所需,从而推动教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幅提高我校教学研究管理效益与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研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进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立项课题:审核评估形势下高校教研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6-R-16。

第9篇:教育管理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学术安全;教育管理;服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212

1内地民族学生情况调查

结合高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高校民族学生关注的3大类15个问题,每所高校10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40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有的36份,约占民族学生的1%;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强烈的348份,占87%;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需贷款读书的253份,占63%,民族贫困学生52份,占13%;与大多数同学能和睦相处的126份,占31.5%,喜欢独处、有心事不愿吐露、时常感到困惑的62份,占155%;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对民族学生关注度高,教职工、辅导员关心、关爱民族学生的56份,14%;对自己所在学校服务民族学生方面满意的113份,占28%。

通过问卷调查反应出,当前高校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管理,与民族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了解掌握不够;在提高民族学生学习、社交和就业能力方面缺少相应的办法;增强民族学生的服务针对性,在服务管理民族学生的措施还有待提高。

2内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表现

一是生活习惯差别明显。由于从小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饮食习惯上,进餐场所有要求,如回族学生必须是清真档口或者清真餐馆;日常服饰上,民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饰品或服装,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卫生习惯上,不爱洗澡、洗衣服,不爱讲卫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这些生活习惯,他们大部分住在边远地区,条件落后,家庭贫困。

二是语言文化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的影响,民族学生从小学习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较差,所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由于享受民族政策加分,进入大学学习,部分学科基础薄弱,尤其反应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三是社交关系不够融洽。民族学生天性纯朴、热情、豪放,与人相处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受到原生环境和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汉族学生语言、文化、信仰差异明显,不能融入以汉族为主的大学生活中,更喜欢与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形成他们固有的生活、交际圈。双方由于接触少,互不了解,差异感明显,彼此交流困难。

四是虔诚笃信。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如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有些民族虽然没有,但也有自己本民族虔诚膜拜的图腾。不同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不同节日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3高校民族学生安全教育及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是生活习惯差异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民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学校园学习,远离父母及亲朋好友,远离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环境的陌生及语言的不适应等现状很容易让初来乍到的学生产生孤独寂寞感,加之,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落后的偏远山区,与其他学生的生活消费相比,自尊与自卑情绪矛盾交织,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导致学生产生诸如性格抑郁、情绪暴躁、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

二是语言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同学间矛盾冲突。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小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熏陶,民族风俗根深蒂固,根植于心,不易更改并不允许受到侵犯。而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生活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矛盾。加之,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自为偏远地区,无论教育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比较落后,这种客观条件导致他们知识基础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合理。进入大学后,尽管十分努力,仍与其他地区学生差距较大,也会成为同学间矛盾的焦点。

三是强烈的民族情感容易产生小团体现象。大学校园中,内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维护本民族荣誉的心理十分强烈,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位等问题十分敏感,这种自我民族情感又希望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与尊重。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民族学生还是喜欢与本民族的同学交往,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尤其是大一新生中这种现象格外突出,总认为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习俗更容易交流,理解;语言障碍、习俗障碍、学业成绩差距等的影响使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民族学生的这种观念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交际圈比较固定,人数及范围极为有限,小团体现象非常严重。

四是特殊的经济条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民族地区受地理、观念等条件的影响,大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民族学生中的贫困生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家庭的贫困现状与高校的高学费,使他们背负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知识基础不好,获得各种奖学金的机会也不多,这也丧失了部分经济来源。相形之下,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相比,贫困民族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形成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实际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高校的安定。

4加强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内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习俗,不能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教育服务管理。

41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帮助民族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

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民族学生,眼光还要放在教育上,认清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要正确引导民族学生迈好大学第一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时机,对新入学的民族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引导新生了解学校民族政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提高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对民族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指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大学计划。二要充分发挥民族学生的特长。民族学生大多擅长舞蹈、唱歌,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在民族传统节日,要为他们组织晚会,让他们身着民族服饰,走上舞台,用自己最好的汉语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母校、赞颂老师;要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要注重培养和选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要鼓励民族学生追求上进,引导他们自觉融入到社会、融入到集体,从培养民族学生干部入手,使表现出色的民族学生进入团学组织,注重在团组织和学生会中培养民族学生干部,合理地发挥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发展;搞好民族学生入党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民族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四要积极做好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由于民族学生特殊性格特点和交际范围,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一定要注意观察民族学生的动态,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42科学管理,整合资源,为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搞好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高校师生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学生教育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更加扎实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一要提高教职工对民族文化和的认知。教职工首先应主动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避免出现无意识侵犯民族学生的传统习俗而引起冲突的现象。二要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与民族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对做好民族学生工作意义重大,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了解掌握民族政策、相关内容,提高管理民族学生的技巧与能力。三要建立民族学生档案。做好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细”处着眼,要充分认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民族学生建立单独档案,针对个体差异分别做好工作,切实激发热情,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