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第1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世界经济中三个主要的力量是美国、日本、欧洲,这三个部分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左右,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达经济体由于在最初经济发展阶段起点比较高,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这些原因造成其经济一直处于低缓的状态,想要发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对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力量,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十年后,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将相对持平。

(二)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当代世界贸易已经逐渐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同样还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对立的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针对两者之间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的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多方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致使贸易谈判一直处于僵局。虽然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一直处于僵局,但是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没有停止。目前,世界贸易组织仍就对服务贸易、技术转让、农业问题等问题组织谈判,进一步协调各个国家的立场,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三)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实现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从英国和法国签订的科博登条约开始。随着全球经济转型,近些年,在多边贸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主要途径就成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双边区域经济组织,诸如,欧洲、亚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场等。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居世界第一,进口额居世界第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应该制定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和方式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出口贸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竞争力低、出口市场单一等。因此,国家需要对出口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将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转变为质量技术取胜;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税收上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等。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呈整体滞后的情况,竞争力较低。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兴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高服务产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主要可以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加强人力、财力以及技术投入,制定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战略措施,为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打破相关领域的垄断模式,提高竞争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立法以及贸易管理机构。二是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传统的服务业应该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人员素质,促进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电信行业。电信行业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对外投资,实行跨国运营。二是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在改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时,主要应该结合国家政策,通过联合、兼并的模式进行行业重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避免和禁止恶性竞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三是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行业。该行业应该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务水平。

第2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期

世界经济增长低于3%、单个国家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以及股市呈现熊市特征,仅凭这些指标足以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已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于2009年步入衰退。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下降0.5%,欧元区第二、三季度GDP连续下降0.2%;日本第二、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下降0.9%和0.1%。初步判断,第四季度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呈现负增长,且态势将延续到2009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2%。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均为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为0.7%、0.5%和0.2%。11月25日,经合组织(OECD)预计,2009年经合组织成员30国(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GDP将下降0.4%。其中,美国下降0.9%,日本下降0.1%,欧元区下降0.6%。联合国12月1日的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1%的微弱增长,而发达国家将出现0.5%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危机中也不能幸免,IMF预计200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6%,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09年进一步降至5.1%。

在中国前10大出口市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破、俄罗斯和印度(合计占比61%)中,除个别国家外,2009年经济均将呈现负增长。其中,印度经济已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最近孟买遭遇的连环袭击亦有可能“加重经济的下滑态势”。韩国将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长纪录。俄罗斯将要告别“黄金十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形势最差的将是英国,2009年经济将大降1.1%。

二、危机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起因于房地产业,首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房地产业,如今美国、欧洲、日本房地产均已大大萎缩。据IMF和OECD的统计分析,截止2007年底,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房价与真实价格差距较大,意大利和美国的较小。从今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看,美国、丹麦和爱尔兰的房价出现下跌;到6月底,经合组织成员半数成员的房价出现下跌;到10月底所有发达国家的住宅价格均已下跌。尽管如此,IMF认为,爱尔兰的房价背离率仍然高达32%;英国和澳大利亚超出20%;早就开始下跌的美国房价高出正常价格7%。OECD的计算结果则显示。西班牙的房价背离正常价格的比率高达98%,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则分别以90%、77%和72%紧随其后;美国的背离率也达到28%。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挤压尚不完全,房地产下跌尚未见底。据统计,14个发达国家中家庭住房资产总额按时价计算为60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国家GDP的2.2倍,全球GDP总额的1.1倍。据OECD估计,其中20万亿美元依然属于被过高估计了。

据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9月份全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继续下滑。该协会预计,2008年全美成屋销量为502万套,较上年下降11%。由于美国国内累积的可供出售房屋较多,需要一定时期释放和消化才能恢复正常水平;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居民预期购买力将减弱,多数机构预计,美国楼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低迷,房价和成交量最早要到2009年-2010年才有复苏的可能。

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无疑会拖累与其相关的钢铁、建筑材料等制造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制造业指数降幅创26年来新高;中国、欧元区与英国制造业指数均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与英国的制造业指标均降至历史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指数下跌至35.6,是自该机构1998年开始编纂该指数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10月份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3.1%,在统计的16个行业中,多数行业生产出现下降。其中,运输机械、电子产品和一般机械等行业的生产降幅较大。企业信心下降导致投资设备不积极,拉低日本国内的生产总值;日本几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电器业的大幅减产,进一步迅速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由于经济衰退,经合组织预计,2008-2009年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将增加800万。2010年其成员国失业人口将从今年的3400万增至4200万。明年其成员国的总体失业率将由今年的5.9%升至6.9%,到2010年则将飙升至7.2%。其中,欧元区的失业率将大幅升至9%,美国和日本的失业率则将分别升至7.5%和4.4%。

三、期待救市措施早日见效

为了救市,减轻或避免经济衰退的冲击,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规模和实施期都是以往所少见的。在危机发生的初期,美国政府就曾直接注资给金融机构,而后又采取了买入金融机构股权或直接接管金融机构等手段来稳定市场,可见其决心。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年初还曾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主要目的美国居民个人和小企业的税负。当选总统奥巴马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还推出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允许美国家庭提前从养老金账户提取总额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对陷入困境但仍努力还贷的购房者,将其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呼吁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经济援助。在税收政策方面,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将增加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富裕家庭的税收。另外,奥巴马最先提出挽救美国汽车业的计划;还提出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并计划提高燃料经济标准,争取到2025年美国25%的电力消耗都来自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国会有望在明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前通过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规模可能高达5000亿-7000亿美元。

欧盟方面的救市措施不仅着眼于当下,还关注长远。自从金融危机深化、将欧盟区经济推入衰退之后,欧盟已经多次表示,要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转危为机。因此,欧盟的刺激计划就不仅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想借经济恢复计划大规模支出的机会,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特别是在未来技术和科技上。10月份欧元区15国通过了协调救市措施行动计划,各国政府将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直接购买银行股权的形式,帮助银行拓宽融资渠道。1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涵盖欧盟27个成员国的经济激励计划,总额达2000亿欧元(约合26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GDP的1.5%。

这份经济恢复计划由两大支柱构成,一是向市场注入购买力,解决当下的需求和信心危机;二是引导目前的短期行动朝着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而长期的竞争力主要就集中在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方面。如①通过投资于能源效率领域,既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节省能源;②投资于清洁技术,振兴建筑和汽车行业;③投资在基础设施及其相互联系上,以促进效率和创新。经济恢复计划中还提出了10项具体的措施,其中有3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推动绿色产品的快速发展;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此计划中对建筑能源效率的投资被认为不仅有利于提携房地产市场,还可增强欧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该经济恢复计划还发起了一项名为“欧洲绿色汽车”的行动。在这项行动中,欧洲投资银行将为汽车生产商和零配件提供商提供贷款,资助研发所用,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研发;在增加需求方面,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削减低排放车辆的登记税和流通税,同时加大淘汰老旧车辆的努力。

日本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首相10月底公布了总额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这是日本政府今年公布的第二个经济刺激方案。根据该方案,日本政府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以家庭发放现金补助,总额为2万亿日元。日本政府还将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并降低失业保险费用缴纳标准和削减高速公路通行费。此外,该方案还包括为日本农民提供补贴、减税和鼓励企业增加雇员等内容。

对于上述政策措施的正面效果,到目前为止,官方或民间基本给予了肯定。但人们也担心,美国国会10月初通过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实施对象并不涵盖实体经济,这说明美国政府仍然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与欧盟相比有些短视;而美联储新出台的8000亿美元信贷市场解冻方案中的一部分将用于帮助房贷者、消费者及小企业的计划,能否及时显效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规模巨大的财政支出无疑增加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其后果有可能再次转嫁给购买美国国债的。欧盟一些国家对欧盟计划的资金来源也表示怀疑。2000亿欧元的资金估计大部分还将来自于各国自己的计划。而各国采取的一些政策对短期内避免衰退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欧盟委员会不得不相应地允许增加各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空间。即各国政府背负的公共债务将被允许超过该国GDP数值3个百分点。日本政府虽然已拟定一份以定额补贴为核心的追加救市措施,但不少人仍认为,“补贴未必会流向消费,提振经济基本无望。”

四、危机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

(一)出口增幅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剔除价格因素后,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出口增速分别为11.2%、11%、13.2%,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第四季度的出口订单已经下降,预计2008年中国进出口实际增速可能低于10%,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在出口市场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导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1.2%,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长25.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前三季度,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年中国出口下滑趋势。

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第四季度外贸出口订单继续下降,已跌至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最低值。从第104届广交会订单看,出口成交额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机电产品成交比上届下滑13%,纺织品服装订单数继续大幅减少,玩具行业订单仅为上年同期的1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五年来首次出现成交额下降,预示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恶化。2009年中国实际出口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下降,使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或将出现负值。

(二)利用外资增速放缓

受到金融危机的拖累,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明显减少。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额较2007年下半年下降29%。预计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下降10%。中国的利用外资方面也面临考验,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包括中国出口增长乏力,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外资从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另一方面,受信贷紧缩影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可能将资金转回国内。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36家,同比下降26%。10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7亿美元,同比下降2%,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35家,同比下降26%。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放缓。前三季度,美国在华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分别下降30.6%和22.8%;英国分别下降22.1%和43.5%,德国分别下降32.6%和55.4%。另外,制造业吸收外资降幅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企业同比下降43.2%,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7个百分点。

(三)对外投资面临机遇

近年来,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但也时常面对投资国的种种壁垒和戒心,他们从意识形态或战略考虑,经常对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活动加以阻挠。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五、应对金融危机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务院近期已出台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保证增长、稳定预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外贸政策方面,应继续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在实施或完善上述措施的条件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继续重点关注美国市场

由于最初对形势估计不足,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未能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措施应对。以至于在进入2008年以后,面临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束手无策,损失惨重;有些出口企业就此破产倒闭。但是,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也不应过度悲观。新兴市场固然应成为我国具有出口增长潜力的未来大市场,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是我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仍然是我们的主攻市场。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的霸权地位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以美国的实力和新总统上台的机遇,或许会最先走出衰退,且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将超出我们想象。即使美国经济两年后才得以恢复,也不至于使其实力急剧下滑。我们可以从美欧发达国家的救市措施中,对于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的支持的机会,寻找机会。

(二)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在关注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依然不可忽视。美国方面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产品质量暴露出来的问题,慢慢损耗着中国产品的魅力。据分析,美国制造商在缩减源自中国的货物,质量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企业正在努力开拓墨西哥等周边区域的市场以替代中国产品。另外,美欧市场对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在遵守法规、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的安全漏洞,信息技术等问题上,中国政府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三)稳定人民币汇率币值

人民币实际汇率保持升值趋势也对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形势严峻,巨额救市计划使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美元币值走软。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政策调整空间较大、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将使许多处于微利状态的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更加困难,抑制中国出口增长。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第3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部署进程的开展开始正式进入轨道,对外贸易企业在各种发展机遇纷至沓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比以往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我国要在一带一路方针的带领下开展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正视贸易摩擦,并且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正确的预估,同时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对产品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提升,在促进倡议发展的进程中对对外贸易外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贸易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双边贸易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更是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逐渐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出口量逐年增加。从目前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中不难发现,现阶段与我国贸易合作最频繁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这是由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一向关系密切,且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双方进行更为深入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一带一路政策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依靠西方国家进行的,但利益团体之间由于种族和宗教方面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导致对双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发展创造的机遇

由于一带一路政策主要以加强对外沟通、道路联合、交易畅通和民心相连等为目的,所有相关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的政策支持作为基础。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在于促进我国对外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简化贸易投资方式,促进具有一定统一性的全新市场的形成,使贸易量进一步扩大,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一带一路政策推出至今,交通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欧亚大陆的其他国家建立了直接的交通联系,国际交通进一步向简单化发展,大幅度的提升了物流的速度,而与此同时物流的成本则被逐步降低,使我国与沿海国家越来越频繁的开展贸易交流,世界海洋联通借此得以实现。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受到当代经济格局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水平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东部的沿海地区教育优势最为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处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阶段,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逐渐得到平衡,经济贸易活动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一带一路政策涉及到的国家以内部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严重欠缺资金和技术能力,而我国的技术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较为先进,国家的优质产能通过一帶一路政策的实施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推出一带一路政策还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劳务和施工机械贸易的开展,提高原材料的出口量,经济效益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虽然目前我国在技术能力方面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在技术输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速度近几年逐渐加快,一些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受益于我国一些早期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工业化的进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障碍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将逐渐增加对于沿海国家基础设施方面的出口量,市场竞争必然后因此加剧,贸易摩擦的产生不可避免,也必然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不同的国情和利益需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分歧。除此以外,我国以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在价格方面普遍较低,经常导致国际反倾销方面的调查。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和对其他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支持可能导致对于投资银行的需求。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受到了许多亚洲国家投资银行提供的经济支持,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威胁到了许多发达国家内部的开发银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到各种阻挠。因此由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必然会成为贸易摩擦扩展和延伸的下一个方向,整体局势必然会更加严峻。

三、发展措施

(一)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阶段配合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应该积极进行思想、资源等方面力量的整合,对新倡议的提出可能会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正确、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经济贸易的发展措施进行前期策划,同时树立坚持执行一带一路政策的决心,促进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为对外贸易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稳定发展寻求方向。一带一路政策的实事要求我们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正确的认识,对发达国家占有国际市场份额下降的现象具有正确的认识,一次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利用较低的成本对海外资本实施并购,帮助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前沿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附加值,促使产品获得更大的差异性和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对于我国出口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还应该进行预防反倾销调查的工作。另外,我国还应该加速推进产业技术升级的进度,通过技术手段加速科研领域的创新进程,促使对外贸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二)积极进行境外投资

为了对当地的消费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提高本企业产品设计的针对性,最大程度的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国内的对外贸易企业可积极的对境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来寻求自身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中一向推崇“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在境外进行生产性投资,针对当地人民的需求利用当地资源进行产品生产,使产品在当地能够获得国产商品的待遇。这种生产模式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地避免某些国家针对我国产品而设立的贸易保护措施,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凸显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优势,同时对我国商品的出口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硬性降低,改变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出于贸易顺差的局面,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产生的摩擦进行缓冲。

(三)对境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外贸企业的境外资源应该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自身的低成本优势,将更多具有更高水平的外资企业吸引到中国来,并且与我国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已实现人员、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流通。此外,我国企业还应该坚持进行自主技术的研发工作,使国产品牌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打破我国近年来屡屡遭到国外品牌反倾销以及反倾销调查的局面,进一步减缓与进外企业之间的贸易摩擦。

第4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TRIMS协议 国际直接投资 边际产品价值 外资法

一、TRIMS协议产生及内容

1、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

国际贸易古典与新古典理论均假定生产要素不能进行国际移动,新贸易理论则放松了这一假定,从而使新贸易理论更加适合当今的国际贸易现实。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利用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他国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资本对外投资活动。国际直接投资是在国际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国际直接投资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虽分布严重失衡但有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逐步转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际社会对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制的努力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制不断创新,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为协调国际投资关系所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分别是:关于《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关于解决东道国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待遇标准》、《关于国际投资的多国企业宣言》。但这些协调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不全面,仅是部分国家或国际投资的个别领域。另外,已经付诸实施的规则或协议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3、TRIMS协议主要内容

通过多次艰苦谈判产生的并于1993年3月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成果之一问世,即成为WTO法律体系框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TRIMS协议的正文部分包括9个条文,具体内容是:对东道国引进外资的限制的规定、例外条款与发展中国家成员、通知与过渡性安排、透明度要求、建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磋商与争端解决、货物贸易理事会检查。TRIMS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①TRIMS协议仅为与投资措施有关的多边贸易协议,并非国际投资法典;②TRIMS协议是对既有GATT规则的重申,未有重大突破;③TRIMS协议虽条文简短,但弹性较大;④TRIMS协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妥协的产物,但发达国家的观点略占上风。

4、TRIMS协议的意义

TRIMS协议的诞生,对于完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推动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该协议的法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大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完善、实现了投资领域国际立法的重大突破、促进各国完善与修改外资立法、完善了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法律机制、加强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TRIMS协定是到目前为止在国际范围内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有关跨国投资方面的多边协议,它扩大了多边贸易体系的管辖范围,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纳入到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其宗旨在于避免投资措施给贸易带来的限制和扭曲,从而促进世界贸易的逐步自由化,并促进跨国投资,以达到增进所有贸易伙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TRIMS协议对我国投资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一般分为激励措施和限制措施。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采取激励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即一方面制定优惠的激励措施,注意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政策和立法手段对外资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以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资源。

1、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福利分析模型介绍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产品的边际产出价值MRP=VMP=MPP*P,其中MRP与VMP是分别用实物量与价值量表示产品的边际产出,MPP是对总产品产出求导得出的边际产品产出。麦克杜格尔(MacDougal)在1960年提出的新古典主义的模型仍然是分析国际投资的福利效应的主要工具。

图一中,有A、B两个国家,各自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由左右两方斜线表示。在开放资本流动之前的初始均衡中,国家A持有OA-Q的收益率为OA-Ra的资本;B持有OB-Q的收益率为OB-Rb的资本。假设允许资本流动,A国把Q*―Q投资于B国,A国产出减少Q*QDG,B国产出增加Q*QFG,两国收益率为Q*R*,世界福利增加GDF。产出的增加是所有资本运动的结果。在新均衡下,数量Q*QKG代表A国的资本所有者在东道国投资取得的资本收益,收益净增加GDK,B国净收益增加为GKF。A国内部资本-劳动比率降低,增加了资本的相对收益,但减少了劳动相对收益,B国相反。这是在资本自由流动状态下的福利情况。

2、对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政策的经济分析

如图二所示,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实行限制,假定实施的效果相当于投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从Q*R*降至Q1J,外资的流入量也出Q*Q减少为Q1Q。从东道国的角度看,现在使用外资的收益为QFCQ1,其中由外商投资者得到的收益为JLQQ1,而东道国的收益为CFLJ,同资本自由流动时相比,东道国减少支付外国投资者收益JLKI。然而,东道国得到的收益额比资本自由流动时的减少GCI。

一国通过获得外资可享受外资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但对外资实行一定的限制,并不一定影响国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反只要限制得当,投资国和受资国双方都可从中获益。图二中,对于投资国,只要东道国限制政策实施后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仍然大于其本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就会有资本的流动,投资国也从中获得收益。对于东道国,在面积JLKI大于面积GCI的情况下,实行限制政策为国民带来的福利要大于资本自由流动时的福利,对东道国来说,实施这样的限制政策是有利的。这不但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证明,而且也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验证。

与其他贸易保护政策具有负面效应一样,限制性的投资措施也具有相应的负面效应,实施这些措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图二中,如果东道国采取的限制政策的幅度过大,使外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降低,面积JLKI缩小,面积GCI扩大,当JLKI小于GCI时,东道国会由于实施限制政策,整体福利小于资本自由流动下的情况,即东道国利益受损。如果考虑到外资进入会影响东道国资本投资的边际生产率曲线向上移动,由此增加的产出为东道国居民获得的情况,东道国潜在的损失将会更多。

3、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的经济分析

如图三所示,东道国给外商投资企业高于本国企业的优惠措施,期望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可以假设使外资的边际生产率高于资本自由流动时的边际生产率,为Q1M。这时资本流入量由QQ*增加至QQ1,东道国引进外资的总收益为QFHQ1。然而,东道国应按照外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支付给外商收益,数额为QPMQ1,其中,HML由东道国从自己所得中支付。LFP由东道国所有,但比资本自由流动时少获收益GKPL。总的说,东道国由于采取优惠措施,使收益减少GKPL+HML。

东道国之所以给予外资优惠待遇,在于外国直接投资通常含有不能单独获得的新技术、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好处,即东道国可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使东道国中资本投资的边际生产率曲线MPKb向上方移动,由此增加的产出为东道国居民获得;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使东道国国内竞争更加激烈,并因此提高各种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两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会以各种方式对福利产生更多的派生影响。

因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东道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有效地吸引外资的进入。除了数量的增加外,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构成和地区构成应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三、我国实施的投资措施分析

1、对外资实施限制政策的分析

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对外资实施一定的限制。我国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领域到对外资企业经营行为都有法律限制规定。通过对外商投资的投资领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幼稚产业的发展,也体现了经济利益。

然而,实施限制政策的负效应也比较突出。如削弱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反而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反映了这种缺陷。

我国成为世贸成员后,考虑我国目前拥有8000亿USD的外汇储备,之前我国的外资法规中关于外商企业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出口实绩要求、外销比例、当地成分要求等均不适合世贸的贸易政策评审的要求,国家相继修改与完善了外资外贸方面的法律正是符合世贸的要求

2、对外资实行激励性投资措施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弥补投资环境的缺陷,需要通过实施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进入。我国的对外商投资的优惠程度比较高,在我国引进外资、发展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资是否流入我国,取决于我国能否使外资在我国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国际市场上的资本利息率,取决于我国是否能对外资形成真正有效率的需求。我国可以通过给外资某些特殊的优惠来将外资的利润率拉到国际通行的利息率之上,但这样形成的对外资的需求不会是真正有效率的需求,这一类作法是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的。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后果:优惠政策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和低效率的国际热钱的过度流动、优惠政策可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优惠政策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从而削弱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过高水平的优惠政策不利于提高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水平。

3、TRIMS协议对我国吸引投资及对外投资的启示

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常常利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引导外资流向,保护相关产业,而随着TRIMS协定的实施和这些措施的逐步取消,与此有关的产业政策将不复存在。当地成分要求,贸易平衡要求和进口用汇限制的禁用,各成员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将会扩大,这无疑十分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发挥比较优势,缩短发展周期,从而使入世真正成为中国海外投资事业发展的契机。TRIMS协定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我国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利润最大化,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海外直接投资是必由之路。成为世贸成员不仅可以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带来机遇,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创造更为方便和有利的条件。TRIMS协定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则之一,构成了对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有力的约束和限制。东道国对国际投资管制的放松、政策法规透明度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必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武汉大学出版社,P285-288

2、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P210-238

第5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国内生产总值外贸政策汇率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我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1%,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4%。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70年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1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我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这一阶段,主要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使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超出了我国年均GDP的增长速度8.8%。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加工贸易的开展,使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推动外贸稳步上升,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虽然1996~1999年四年内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达到43.9%。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见附图)。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的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原因分析

2.1对外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2.2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发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28.8%和24.2%,远高于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15.3%和14.9%。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2.3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贬值中。1978年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1.5771人民币,1993年下降为1美元兑换5.7620元人民币;而1994年我国实施汇率并轨,国内银行挂牌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骤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猛增11个百分点;1994年~2003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处于稳定趋势。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2.4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我国的GDP总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002亿元,GDP年均上调7418亿元。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我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一般用商品贸易额/GDP,所以作为分子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较小。因此,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从全世界范围看,21世纪初,世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2%,其中低收人国家平均为38.8%,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4%,高收人国家(即发达国家)平均为67%左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产值最大的部门。如美国,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200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5%,因而列入较低外贸依存度国家。而我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在理论界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评价各不一致。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本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本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本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因此,可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国家在获得出口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都应该认识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这一指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一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而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GDP每增长10%,对外贸易的贡献度为2.5%。鉴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仍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在今后将更进一步发展。但我们应调整对外贸易的状况和结构,使对外贸易切实拉动并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3.1继续开放市场,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快、更深融入到国际经济全球化中去。

3.2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自己掌控企业的生存状况。

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应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对外贸易活动应服从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不失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3.3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率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从贴牌生产到创立世界品牌,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地位。

3.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了,才能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张珣.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6(2)

2张麦花.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与前景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9)

3张燕林,郑礼明.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6(5)

第6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关于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传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他认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强国力,且一国应当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一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能性、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如何利用资源使国际贸易对经济发挥最大效用。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异常迅猛,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李坤望、魏巍贤、赖明勇、林毅夫等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赵陵、宋少华和宋泓明的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我国的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这种效果并不明显;李军、许和连等则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国内学者佟家栋较早探讨了进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不同,但总体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陈家勤在研究中发现,除了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进口贸易的作用都大于出口贸易;季铸的研究显示,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一样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指出进口贸易比货币政策更能实现“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目标。

二、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1975~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总额(EM)、进口总额(IM)以及进出口总额(TM)作为分析的原始数据,运用EVIEWS统计软件,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就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提出自己的拙见。

(一)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相关性分析。通过表1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与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这说明了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已知国民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存在相关关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来拟合回归曲线。(表1)

(二)经济增长与进出口总额的回归分析。选取有关数据和适当的模型形式(将其设为双对数模型形式),对国民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作回归分析。估计的方程结果如下:

LNGDP=4.4215+0.7954×LNEM-0.0934×LNIM

t=5.1246-0.5709

R2=0.9925 F=1724.703

回归方程显示,将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因素,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统计结果较为显著,但是进口总额与GDP的回归结果未能通过统计检验,出现负相关,而且其回归系数t检验明显偏小,没能通过系数为零的概率小于5%检验,这说明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此回归方程不可靠。将进、出口总额与GDP的关系进行单独回归分析。

1、GDP与进口总额的关系。估计的回归方程如下:

GDP=15245.39+3.3973×IM

t=19.2993

R2=0.9324 F=372.4641

方程的各项结果都通过了检验,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为3.3973,表明进口总额每增加1元,将使得GDP增加3.3973元,这充分说明了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GDP与出口总额的关系。估计的回归方程如下:

GDP=16331.22+2.9245×EM

t=19.1074

R2=0.9311 F=365.0914

此方程的各项结果都通过了统计检验,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为2.9245,即出口每增加1元将带动GDP增加2.9245元,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三、回归结果分析

从上述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80%。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随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对外贸易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问题。首先,表现为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虽然我国允许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进入门槛很高,数量极其有限。这样一来,在缺乏市场竞争和筛选、淘汰机制的情况下,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这样就必然会造成对外贸易的低效率。其次,我国在进口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管制,进口的市场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对进口进行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某些行业或企业(特别是保护了国有企业),但却因减弱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使国内企业得不到低成本的生产投入品,从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2、我国出口结构仍存在着技术档次及附加价值低的问题。我国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及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产品的产品链条短、附加价值低。目前,我国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虽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而且我国机电产品一般档次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缺乏有后劲的支柱产品。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为40%左右),且多数还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法律、会计、资讯行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3、我国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日本、美国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贸易政策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影响。

4、持续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增多。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与贸易纠纷也逐渐增多。于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日渐增多,关税、质量、价格、生产环境的无公害要求等,都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增加了困难和障碍。

四、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对措施原则上分为政府管制和企业自律。政府管制主要是宏观调控,企业自律则包含调整产品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相结合。放宽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降低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标准,尤其是银行金融等服务行业,深化改革,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扩大贸易伙伴范围,如加强同非洲和拉美地区国家的贸易发展,以此降低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

第7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因素效应经济贡献度进行研究。研究揭示了在控制经济结构效应及投资效率效应的基础上,贸易动态因素效应在正常外部环境下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正并且显著;贸易就业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样本期外部经济环境正常年度内呈现出抑制现象;贸易的人均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波动在样本期内较大,并呈现出递减常态;对外贸易因素总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小于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均衡分解 对外贸易 贡献度 经济增长

引言

当前,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宏观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速回落的调整阶段,经济调整必要性及宏观政策稳增长目标紧迫性凸显。官方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的年化增长率为7.6%,大大低于近年来两位数的增长率水平,但经济增长的国内外居民预期还将进一步持续放缓。对国内经济增长贡献占主要地位的对外贸易趋势也呈现持续疲软趋势,从钢材到运动鞋、食品玩具等各类商品的库存都在增加,当期出口增长目前近乎停滞,对欧洲的发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3%,进口同样出现下滑。但当前,由于 2009年大规模刺激计划的副作用而引致的银行不良贷款、工业产能过剩及政府债务巨大风险隐患使得宏观政策操作空间急剧受限。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已经突破了50%的非正常水平,不但导致了资本边际效率低下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增长结构的隐患。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1、QE2、QE3)相继实施,客观上扩大全球流动性,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产生涨价效应从而提升中国进口价格恶化贸易条件。近年贸易条件年度变动可能导致相当于2-3个百分点GDP福利变动(卢峰,陈建奇,2012)。

文献综述

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已有的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代表性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外贸易效率及对政府支出、国内消费就业等方面的影响。Yang和Ng(1993)、杨小凯,张永生(2000,2001,2003)、张定胜,杨小凯(2003)结合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框架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国家综合优势,不仅考虑一国生产上的内生优势或劣势,也取决于二者权衡结果,即内生的生产率和成本、交易效率和成本的综合权衡结果。孙楚仁,赵(2012)研究认为:对外贸易随着交易效率的演进而演进,一国的软交易效率比硬交易效率对贸易的影响更大,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多方面对交易效率进行改进是必要的。Rodrick(1998)研究提出补偿假说,强调政府部门扩张的内在激励会超过其对成本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加,可以“补偿”贸易开放带来的风险,平抑经济波动。Alesina 和Perotti(1997)、Isham 和Kaufmann(1999)强调基于贸易开放的政府支出规模扩张引致的经济成本,贸易开放情形下,政府只有采取紧缩宏观财政或货币政策减少其税收,削减开支,提高市场效率,才能吸引经济要素流入。与此对应,Garrett(2001)则强调只有当政府支出规模超过开放市场所需求的最优规模时,才会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的净流出。Ram(2009)研究则将 Alesina 和Wacziarg、Rodrik(1998)有关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引致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加,但贸易开放对政府支出正向影响本质上是由国家规模异质所造成的相关结论之间的差异归结于:其在研究中利用国别数据进行的截面回归不能完全剔除国家的异质性所造成的计量影响。

Benarroch和Pandey(2008)研究认为: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导致政府支出规模缩小,同时一国贸易开放并不必然会加剧该国经济波动,对外贸易波动并不会必然影响到政府支出。高凌云、毛日 (2011)贸易开放促进了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投资性、转移支付支出效率的提高。Revenga(1992)研究认为:基于贸易开放而产生的分工虽然会改善贸易参与国的生产效率,但分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带来更加专业化的生产结构调整,由此引致失业。Dreher(2003)研究指出:一国贸易和资本开放并没有使该国税负呈现由流动要素向固定要素(如劳动)转移的现象。Koren 和Tenreyro(2007)进一步认为分工细化调整还会带来更加专业化的生产分化而引致的失业甚至会加剧经济波动。Rodrik(1998)将 Cameron(1978)研究确证了一国经济的外部风险与贸易开放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贸易开放深化在引起国内收入和消费波动的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物品及服务方面增加的支出又对外部风险、居民消费和收入的波动起到了一定的平抑作用。根据高凌云、毛日 (2011)的研究,预期风险引致的劳动力流动和贸易开放是影响政府实际投资性支出规模的主要原因,同时贸易开放引起的地区规模及负向劳动力流动是实际消费性规模支出的原因。

综合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及经济发展格局下,大部分代表性文献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对本国政府支出、消费、就业及经济波动的研究,对大国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经济贡献度的研究并不多见,但结合当前我国外需持续疲软及国内经济结构亟需调整现实,在已有文献基础上,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贡献均衡效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理论模型及变量设定的经济学原理

(一)基本理论模型

LMDI(Log Mean Divisia Index)是Yoichi Kaya(1989)、B. W. Ang(2005)在研究能源消费、排放等环境经济研究中所采用的权威因素分解模型,也即是对数指标因素分解模型。在现有的因素分解研究领域,指数分解方法IDA(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是常用的因素分解方,该方法在当前使用中因特别适合分解含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经济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而LMDI作为Divisia IDA因素分解模型的主要运用分支具有完备分解、无残差偏误以及基于LMDI的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结论的一致性、唯一性等特点,因而在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郭朝先,2010)。则LMDI的基本模型为:

(1)

(2)

(3)

则乘法分解模型为:

(4)

加法分解模型为:

(5)

其中,G为目标变量,X为分解因素变量。GT为t期目标变量,G0为基期目标变量,分解因素变量定义相同。结合数据特征和研究命题,本文采取乘法分解模型进行研究。

(二)理论模型扩展和变量设定

本文依据基本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基本性质,将其运用到大国开放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因素分解为贸易动态效应、贸易人均效应、贸易就业效应、经济结构效应及投资效率效应。基于所设定的子因素和基本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本文扩展LMDI因素分解模型如下:

(6)

其中,GDP为经济增长总量,TOT为贸易总量,TOTt为t期贸易总量,NEt为t期净出口贸易额,QEt为t期就业人数,Consumt为t期消费总额,FIt为t期固定投资总额,TRt表征贸易动态效应,NEIt表征贸易人均效应,QEMt表征贸易就业效应,CQIt、ICRt表征经济结构效应,FIEt表征投资效率效应。则根据(6)式可知,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经济增长幅度可依据分解因素模型表示为乘法分解模型(4)式如下:

(7)

(8)

则根据LMDI详细分解方法,在乘法分解模型下,我们可以得到分解因子:

分解因子等式中i取值1,2,3依次对应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则对应产业的总产值。

根据本文所采用扩展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及所研究是大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贡献度命题,因此我们收集了中国加入WTO以后即是2001年到2010年年度相关变量,结合效应分解我们选取了前文所设定变量的2001-2010年度总值,并选取对应CPI值并以2001为基期进行剔除价格因素处理。数据主要来自于对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

(一)基本统计描述分析

为了深化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及其他相关控制因素,我们首先对贸易因素及控制因素变量序列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分析,如表1所示。

由基本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样本期内经济结构及投资效率效应波动幅度大并且二者接近于正态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与国内投资水平在样本期内的运行的实际状况;样本期内,贸易的就业效应波动最小接近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贸易拉动的就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几乎不变;同时贸易动态效应呈现较小的左偏分布。其余效应分布及波动基本符合实际预期,所以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异常值对分解效应结果产生的杠杆效应。

其次,基于分析的目的我们给出各个因素效应在样本期内的趋势,便于我们进一步捕捉因素效应动态特征,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贸易动态效应、贸易人均效应及贸易就业效应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并且基本接近于稳态,经济结构效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CQIt、ICRt表征经济结构效应中,投资效应对经济结构效应趋势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与此对应的是投资效率效应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不仅符合随着投资增长其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的基本经济理论,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实际运行状况。

(二)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时间维度分解

在前文扩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及基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乘法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

为了更好地反映对外贸易整体因素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表2中TTrade= Dtr+Dnei+Dqcm。

同时我们为了更具体清晰的显示在对应年度内贸易及所控制的因素效应因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我们同时做出了因素贡献效应柱状对比分析图,如图2所示。

则由表2和柱状对比分析图2可以看出,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效应中,贸易动态因素效应除去2008-2009年度之外,其余年度内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正并且显著,而2008-2009年度贡献度为负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2008年突发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结合我国出口导向性的经济模式,最终导致当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抑制效应,但在2009-2010年度,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48.1%,贸易的人均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经过2001-2004年度的逐步递减后,在2005年度突然反转其贡献度达到72.1%,但是之后开始显著递减,并在2010年度达到最低为-62%;贸易就业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从我国加入WTO后一直到2008年度呈现出抑制现象,但是其在2008-2009年度突然反转并达到65.3%,但是随后显著递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对外贸易形成的就业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抑制现象,但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则表现为推动现象,一方面表明我国基于贸易形成的就业并不一定有助于国内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危机形成外部需求萎缩情形下,基于贸易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在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基础上,我国以CQIt、ICRt表征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样本期内均为正向推动贡献,并基本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对外贸易因素总效应(TTrade)对经济增长贡献小于以CQIt、ICRt表征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与此对应是投资效率因素效应对经济贡献除去2008、2009年度之外,均为负向贡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虽然我国投资确实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其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为负,揭示了人们对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际预期:其投资总量增长但是其投资效率是低下的。

研究结论及启示

针对我国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命题,我们构建了扩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对其贡献度进行研究。研究揭示了在控制经济结构效应及投资效率效应的基础上,贸易动态因素效应在正常外部环境下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正并且显著,在样本期内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达到48.1%,但是其贡献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出口导向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当外部出现经济危机时,其表现为抑制增长效应;贸易的人均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波动在样本期内较大,贡献最大达到72.1%,最低达到-62%,并呈现出递减常态;同时贸易就业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样本期外部经济环境正常年度内呈现出抑制现象,但是在危机期间其贡献达到最大65.3%;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危机形成外部需求萎缩情形下,基于贸易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最后投资效率因素效应表明:样本期内投资确实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其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抑制现象;最后就是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样本期内均为正向推动贡献,并基本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通过因素贡献分解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已基本被投资边际效率低下所制约,对外贸易因素总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小于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相对于增加投资或推动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更为显著。

下面将就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以下几种思路。

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更多的外贸收益。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如纺织服装,要以增强其技术含量和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由过去的初级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引导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除了国内要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配套的产业政策外,还应该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产业调整的国际化。因此,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进一步利用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努力增强本国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落后的产业结构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比较优势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产业。

第三,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逐渐减少,但东部地区在经过二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培养了一批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从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上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资金匮乏、人才稀缺的劣势下,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条件。因此,两者之间的产业结构应该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双方相互之间的资源、技术、资金方面的分工、协作。

参考文献:

1.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

2.Ang,B.W.,Liu,F.L.. A new energy decomposition method: perfect in decomposition and consistent in aggregation. Energy 26,2001

第8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 易依存度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成功的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加入WTO的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对外贸易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外部急剧变化,及时出台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贸易总额提升到了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外贸依存度也连年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意在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依存度走势,及应对措施。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了准确的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的程度,人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为分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其中,进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则表明该国的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二、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分析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远远高于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2001——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统计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50%左右,除了2001年,2002年,2009年,2012年以外,其余年份都超过50%,2006年甚至高达6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呈现出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可以说是从上述统计数据中看出来的最鲜明的特点。入世以来,除个别年份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外,其余年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保持在50%以上。

第二,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开始从高点回落。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入世初期,经历了一个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期,然后从2006年的65%的高点开始回落,2012年在2011年基础上再度回落3.1个百分点,回到50%以下,为47%(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4.9%,进口依存度为22.1%均有所回落)。

第三,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这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是趋于一致的。如2008,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出现以及蔓延,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贸易伙伴经济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缩减,贸易依存度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保持一致。

造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迅速崛起为外贸大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这说明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其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升了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政府实施了较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速始终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在廉价劳动力上具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外贸倾向性大大高于其他企业。这必然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升。

最后,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从国际大环境看,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而在全球经济受影响的2008,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回落,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经济贸易自身发展的需要奠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的基本趋势。

三、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述变动趋势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持续高水平,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家庭当中,在国际市场中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强大的海外市场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解决了我国的就业、税收等问题。可以说,这种“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关系,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形成了共同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如此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果仍继续增长下去,必将会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的外贸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飞速增长,世界其他各国,特别是众多的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纠纷和案件日益增多,如光伏产品、铁矿石频遭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外贸环境恶化,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阻。

其次,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严重。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8,2009两年出现下滑的趋势,这无疑是受到欧美国家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水平需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外力才能得以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程度降低。一旦我们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或者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那么我国经济将很难保持现有的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

再次,我国的进出口依存度的结构不合理。如果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解成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来看,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要高于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过高,如服装鞋帽行业和家电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口依存度过高,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于资源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从长远看,必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最后,在我国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出口主要依赖加工贸易,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出口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带动作用小,在技术上对国际市场长期依赖,但出口获利少,只能赚取少量加工费用,导致我国的贸易福利水平低。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定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那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会继续面临上述风险。由此可见,合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平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出口这架马车,过于强调出口导向,而忽略了国内消费这架马车。我国人口众多且居民储蓄水平居高不下,潜在的消费量大,因而我国国内的消费潜力巨大。为此,我国应采取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国民收入和有效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必然选择。

第二,改变对贸易总额量上的追求,转而注重质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远非贸易强国。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贸易总额的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增长,导致我国很多产品都是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企业获利很低,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为此,我们应该放弃单纯的以追求贸易总额增长作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作为核心,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第三,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加工贸易在名义上让我们看到了贸易顺差,出口额的增加,实则受益的还是外资企业。所以,我们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要逐步改变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国内企业的加工贸易更多的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当前,我国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说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大力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我国经济将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外贸依存度或将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经月美;高外贸依存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胡晓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影响分析;中国商贸;2011.05

[3]刑杰;合理控制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商场现代化;2011.07

[4]殷功利;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5]项义军,杜春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第9篇: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文

Abstract: Among all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economy growing,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s no doubt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article analyzes Zhenjiang's regional GDP and trade development in these years. With the help of Eviews and SPSS software, it makes a correlation study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Zhenjiang's regional GDP, the volume of import and export. At last, we get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ccordingly,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develop Zhenjiang'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bring promotion function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o economic growth into full play.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外贸依存度

Key words: correlation study;regression analysis;import and export trade;economic growth;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55-03

0引言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进出口贸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较为经典的理论是“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1]。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对外贸易不仅能够使世界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而使贸易各方都能够直接受益,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2]。

经济学家诺克斯(R.Nurkse)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罗伯特逊(D.H Robertson)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他认为,十九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各国按照比较成本法则进行国际贸易,通过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产量。通过交换各国获得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这是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对外贸易产生间接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动态转换效应,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增长。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四个主要部分,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贸易。一国的出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一国的进口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凯恩斯主义者进一步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存在大量的失业,传统理论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的条件已不复存在,而且忽视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调节过程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失业。因此,他们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当贸易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而且国民收入的增量将是贸易顺差额的若干倍。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越大。

近年来,镇江的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迈上新平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四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出口总额36.87亿美元,增长38.5%;进口总额26.18亿美元,增长23.9% [3]。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出口总额42.5亿美元,增长15.4%;进口总额32.1亿美元,增长22.6%。如今镇江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外贸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对外贸易作为促进镇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器,究竟对镇江经济增长发挥多大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1样本选择的基本考虑以及各项变量的确定

由于2007年、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1999年到2006年镇江市对外贸易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外贸易分为两个方面,全部的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资料源于历年《镇江市统计年鉴》,进口和出口的数值都按相应年份的平均汇率进行了换算,单位为亿元。文中所有的计量分析,均使用Eviews3.1计量软件及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表1列出了各项相关数据。

根据表1,作出1999年至2006年镇江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图,如图1。外贸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或“外贸系数”。一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即贸易依存度来表示,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外贸依存度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6年八年间,镇江的外贸依存度在稳定而又缓和的上升,出口依存度在2005年前一直低于进口依存度,到2005年开始逐步超过进口依存度,镇江市也由基本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到逐步拉大贸易顺差,而进口依存度在2004年开始下降,相较出口依存度而言历年变化趋势起伏稍大。

2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进行相关分析,得到表2(其中IE、EX、IM 分别代表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

表2显示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992和0.989。由此可以看出进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显著相关,而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最高的是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系数为0.992),结果表明其中出口贸易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最高,可见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对产出的影响,消除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性,对表1的数据分别取对数得到时间序列{LNGDP}、{LNIM}、{LNEX}、{LNIE},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作出进口,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原始的样本序列都呈现共同的上升趋势,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趋势消失。初步判断,原始的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进口、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3回归分析

3.1 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下面对1999~2006年的进口额、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对镇江市1999~2006年度的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用LOG(IM)表示进出口总额并作为解释变量,用LOG(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计量经济学软Eviews3.1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

即 LOGGDP=3.567189+0.548337*LOGIE(1)

t=(13.23062)(10.69430)

Adjusted R^2=0.941845

F=114.3680

因为Adjusted R-squared=0.941845,故该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即模型总体拟合良好。 F统计量的P值=0.000039,表明因变量对各个自变量的回归效果显著,这说明进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548337,这也就说明了LOGIE增加1%,LOGGDP就会相应的增加0.548337%,从而表明进出口贸易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具有较强的推进作用。

3.2 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接着对1999~2006年度的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用LOGX表示出口额,并作为解释变量;用LOG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由Eviews3.1软件计算而得,临界值是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即 LOGGDP=4.120906+0.513560*LOGEX(2)

t=(22.02392)(12.47026)

Adjusted R^2=0.956658

F=155.5073

因为Adjusted R-squared=0.956658,故该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即模型总体拟合良好。F统计量的P值=0.000016,表明因变量对各个自变量的回归效果显著,这说明进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513560,这也就说明了LOGXM增加1%,LOGGDP就会相应的增加0.513560%,从而表明出口贸易增长同样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具有较强的推进作用。

3.3 进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最后,对1999至2006年度的进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用LOGIE表示进口额并作为解释变量;用LOG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得到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即 LOGGDP=3.838507+0.569248*LOGIE(3)

t=(10.94155)(7.447535)

Adjusted R^2=0.886115

F=55.46578

因为Adjusted R-squared=0.886115,故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非常高。F统计量的P值=0.000302,这表明因变量对各个自变量的回归效果不是很好,说明进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并非很强,但回归系数为0.569248,这说明LOGXM增加1%,LOGGDP就会相应的增加0.569248%,从而表明进口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仍有较强的推进作用。但总的说来,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没有前两个模型高,回归效果相较而言并不很好。

根据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因素中,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对镇江市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肯定作用更加明显,而且镇江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努力发展对外经济。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时,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出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出口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一项重要因素,出口持续扩张,带动相关产业的增产以及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的调整。同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表现出来[4],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镇江注重生产资料尤其是先进设备的进口,合理控制其他商品的进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扩大进口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4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相关性分析中看出进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显著相关,而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为高度相关,而从回归分析中又得出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对镇江市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但镇江市出口的扩大还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必须以科技为本, 加快出口部门的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速度, 促进镇江地区出口产品质量、附加价值以及技术与资本含量的不断提高, 带动出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同时, 尽可能发挥出口企业的技术扩散效应,带动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外,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应着重扶持那些出口竞争力强的生产性企业,并组建大型的国际贸易集团以扩大影响,带动镇江市出口扩大[5]。

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镇江市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首先, 今后的引资工作重点,应从数量上的增加转向质量上的增长,不应把弥补国内资金缺口作为引进外资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镇江市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转化。其次,政府的产业政策应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高科技产业、环保、基础设施等优先发展领域, 允许外资公平参与重大工程或公共项目的公开竞争招标。再次,政府的科技政策应鼓励其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网络,使其成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市工商政策应促进外资企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登记手续和缩短登记时间。

进口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紧缺的大宗资源性原材料进口,缓解了资源约束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供应的缺口,促进镇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进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地区生产总值总额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速度的提高,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提高,技术优势的提高,最终会带动整个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情况下,要想获得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带动作用。对外贸易能不能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能否制定合适的贸易政策,并适时加以调整有很大关系。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格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为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镇江市需要拓宽贸易渠道、扩大贸易范围,发展多方位、多品种的贸易,扩大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总量[6];全面推动出口产业的创新,合理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利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7] [8],而镇江市在造船技术、汽车制造技术、蚕桑技术具有比较优势,应在这方面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加强循环发展利用,以增强产业发展能力;要求外贸企业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改善出口结构[9];必须实现从对外贸易观念的创新到对外贸易战略政策,体制的创新,直到贸易构成和贸易工具的全面创新[10],以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增长。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56-70.

[2]约翰・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15-20.

[3]吕联泰.镇江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2-90.

[4]董秘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1-12.

[5]石传玉,王亚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53-56.

[6]王坤,张书云.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75-77.

[7]赵陵,宋少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l4-20.

[8]司训练, 党兴华. 外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7,13(3):289-293.

[9]张敏,乔延青.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江苏统计应用研究,200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