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做课外阅读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做课外阅读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做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1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以兴趣为动力,让课内促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书的方法主要来自课内学习,来自教师课堂教学的点滴指导,教师要注意利用教科书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如在课内阅读中可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读”,读其内容,知其概要。二“查”,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查不懂的字词。三“画”,圈点感兴趣的句段,在感悟深的地方做批注。四“摘”,摘抄好词佳句,做摘抄卡片。五“写”,写读后所感,试写文学评论。六“背”,背精彩片段,背优美范文。

二、以方法为路径,上好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做到三个“教会”。

教会学生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建议他们读一些经典,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多,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记录”的步骤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情文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段、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段、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三、以资源为突破口,拓宽阅读空间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就天津而言,现在农村小学生每人占有图书量均在26本以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丰厚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将小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一个档次。

2.办好班集体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共享,并相应制定班集体常规借阅制度。为了增加书源,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机制。比如用自己读过的5本图书可以换班里1本未读过的图书。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可以在班里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古诗大比拼、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的读,大量的读。

4.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阅读课外书的好处,普及对课外书的认识。让家长知道课外书不仅局限于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提示家长要鼓励学生多看书,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

四、以评价为手段,加强阅读的实效性

教师要加大评价、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力度。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考试评价。在平时的检测中增加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题目,如选取“推荐书目”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做阅读理解性的题目,或写和读书有关的习作,如“读书乐”、“美文―――我的精神食粮”等。二是综合评价。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综合评价策略。建立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时间、故事梗概、精彩语段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写作上的收获、思想上的启迪、优美语句的积累等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对阅读记录卡每月进行检查,从而对学生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分成A、B、C、D四个等级。

第2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92-01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部分。课内阅读指的是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很好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外书籍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头脑,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这也正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而应该增加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课外阅读不仅能弥补课堂内的不足,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增加信息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1. 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自觉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效率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还要注意文章的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展开不同方式的阅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对于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对于一般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略读,记录其中精彩的词句。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积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巩固,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并在阅读完作品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为写作打好基础。

3. 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材料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学生能否正确地选择课外书籍,关系到课外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每位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首先,可以选择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书籍或者教辅类材料。这类书籍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扩大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量。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还有外国一些不可不读的名作。这类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文学常识,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杂志报刊。学生适当地阅读杂志报刊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从中发掘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如《语文周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这类阅读材料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时代感,能够充分地体现现实生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第3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着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着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着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第4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第5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抓好课内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6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 阅读 写作 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

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的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但在农村中学,我们常感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淡泊,常常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吗?其实是我们的学生平时功课多,任务重。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而私下还是摆脱不掉传统的素质教育那套,教师喊苦,学生叫累。大多数学生连起码的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都未养成,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因此,我们如何让学生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选择要浅显,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另外,我们的教育得从学生的长远考虑,放远目光,发挥教师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阅读水准,拟订课外阅读计划,对自己提出一定阅读目标和要求,教师及时做好点拨、疏导、点评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服务者,坚持下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尝到那份喜悦的滋味。

二、正确引导是课外阅读成功的基础

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往往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情节曲折离奇,故事一波二折等作品,往往冷落了一些有极高的真正意义的作品。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灌输和强行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而是要告知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因为他们正是寻求知识的时候,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采“百家之长”,广泛吸收。同时,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认真,要逐渐学会圈、点、勾、画及批注,并不断注意知识的积累,如摘录、记笔记、作点评、做卡片、设疑问等。课外阅读要善于动脑筋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避免知识的遗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主席学习,他总爱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摘抄、写笔记、评论等。对精彩的段落、警句,总要摘录下来。他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很有帮助,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否则花了时间,看了许多东西,到头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实为可叹。

三、讲究方法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1.速读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腾飞,知识更新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只能通过快速阅读法。就中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速读,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提倡速读,即要求动眼、动脑、不动唇、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理解。如阅读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及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时,教师可提供如下阅读提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1)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评析作品中的人物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第7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1)互补性和拓展性。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并作为其延伸,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2)趣味性。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能促使其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篇幅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容易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可以强化其阅读的兴趣。

2.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

(1)语文教辅材料。所选材料的内容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符合学生的口味,一周为两篇,每次要有难度划分,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这些材料题材丰富,富有时代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并配有形式多样的测试题,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报纸。报纸具有时事性强、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要从中选读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3)杂志。各类期刊内容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强,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4)现代知名作家代表作且附有解读,阅读这些书可以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并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丰富其语言表达。

(5)网络平台资源。教师也可以选择如美文赏析、古文新解、经典精髓一类篇章提供阅读。这些教学资料语言丰富,用词规范,内容趣味盎然,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要点

1.讲授阅读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应讲授阅读方法,比如专项突破――授人以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比较和总结,体会作者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与范例,为语言的有效输出奠定基础。

(3)阅读与工具书使用相结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的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开展导读活动,专栏介绍:在黑板报或墙报上开辟专栏,定期介绍佳作,帮助学生领会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针对所选的阅读材料,包括难度、字数、标准用时、实际用时、题材。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摘抄: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和警句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积累素材。

(2)列提纲:列出文章的主题、框架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3)写读书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写阅读感想或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

3.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1)问题讨论: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难以理解或见解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解决。

(2)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读物的作者、说出读物中的精彩句段或格言警句、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以及分析作品主题等形式,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

(3)短剧表演:学生把课外阅读材料改编成短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专栏展示:学生通过评论、漫画、感想和精彩句段摘抄等形式,在专栏中展示自己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4.注重课外阅读管理与评估机制。

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并总结自己目前的阅读水平或状况,尤其是阅读速度的控制能力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

(2)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估,确定分阶段要达成的短期目标。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阶段阅读计划,并设定各阶段阅读技巧训练的重点。

第8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第9篇:做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教师如何才能构建出一套指导体系呢?本人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出了阅读习惯培养六步法。

第一 激发阅读兴趣

广泛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的内在条件,因此习惯培养中的重头戏就是千方百计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从倾听开始,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我们可以经常在早读和语文课上,美读名篇或播放名家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形成读书是享受的意识。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概述名家名篇精彩章节,讲述名人勤学爱读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强大的阅读原动力。第三,教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读书史,或让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谈论读书对自己成长的作用等,言传身教效果非凡。第四、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近书籍,如学完了的《我的母亲》,就趁机推荐网上“散文在线”中写母亲的一系列优秀时文,以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讲到《智取生辰纲》,则观看相应的电视剧,比较编导对原著的改动,评析优劣,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再也无做题的劳累、上课的乏味。指导学生中我们要有意摒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扭转功利性阅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消解,让孩子们放心读,自由读,快乐读。

第二 开设阅读课

阅读按内容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语文课的课堂阅读是教师直接指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内教科书之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之外,学生所进行的各种阅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据调查,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取得所获知识总量的40%。“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所以为保障阅读时间,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阅读课的开设已成当务之急,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老师们大胆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了。

第三 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漫无边际的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终其一生也难有建树。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试验中本人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人时间、精力、阅读速度、爱好等因素,辅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目标、阅读计划及读书范围,比如七年级设定读10本书,从九月开始,每月一本,固定每天读书的时间,雷打不动地按计划推进。

开卷未必有益,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还可尽量引导并帮助学生净化阅读目的,过滤、剔除那些错误、杂散、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品质,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以期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 强化训练,促成习惯

习惯指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任何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能转化为习惯,这其中,强化改变起了决定作用,因此,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反复训练、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师生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更是前功尽弃。为了使习惯培养过程形成系统,我们可以给学生们量身打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强化训练活动,结合各种评价方案,多管齐下,促成优良习惯的养成:

根据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理论,首先可以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评选三次“阅读进步奖”,21天后,评选“阅读习惯明星”,以后再评选“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等,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进入第二个21天,有的同学阅读意志会消弥,我们则鼓励学生每人编辑一本文学读本,自己组稿、设计封面、作序。用这种方法很能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其充分利用一切零散时间。看到自己的书籍新鲜出炉,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会油然而生。

在第三个21天,我们借助学校的“一二・九”大型活动,开展某种比赛,如课本剧展演或朗诵比赛等,继续强化阅读习惯。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强制的命令、强硬的手段、消极的惩罚,只会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多用鼓励法,用爱和微笑心感化学生,让学生乐意阅读,并享受阅读。

第五 指导阅读方法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专心读书并努力读懂;阅读时精读、泛读和背诵相结合;使用工具书或参阅资料;思考和质疑;做读书笔记;每天坚持读书;广泛交流;多运用等等。配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最为实用,做批注是读后写总结的前奏,做读书笔记是批注的深化,它们相辅相成,杜绝了学生的浅层次阅读。围绕读书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如何精读、略读、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围绕读书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小说、散文、戏剧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文体在课外阅读中最受欢迎。

指导阅读方法为习惯养成铺平了道路,学生只有会读才能善读,只有善读才能爱读,直至形成一种本能,见到文字就读。

第六 制定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假设没有评价,课外阅读就无法验证其效果。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多读课外书,而不能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课外阅读终将变成一句空谈。我们可以构建起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仅对读书数量、书目选择、读书笔记等都做具体的评价标准,还应参与对学生读书的动态化过程的评价,此外更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测评:

(1)阅读时间

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30分钟以上为最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下发“家校联系本”,发挥家长的鼓励、监督、评价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一有进步就肯定,并在家长会上表扬优秀家长。

(2)活动展示

课外阅读教学是否真正有实效,最终还要落实到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上。为此可以设立“读书进步奖”、“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故事大王”、“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交流会”、“亲子阅读奖”“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知识竞赛”、“朗诵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奖”、“课本剧展演”、“辩论赛”等活动和奖项,诸如此类的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扩大影响,使学生在赏识、鼓励中爱上阅读,使校园弥漫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总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本人恰当运用严中有慈、尊重赏识的“柔性”教育方式,构建了一套严谨的、循序渐进的体系,以强化训练来建造,以阅读课为练习场,以兴趣为诱饵,以目标为灯塔,以方法为船桨,以评价来保驾护航,让学生逐渐驾驭优良阅读习惯的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去追寻幸福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胡莹《论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广西师范大学》 2012年

[3]杨颖.《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周刊201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