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第1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 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UG课程教学改革 将创客教育引入高职课程教学的实践 基于3D打印的项目教学法在“创客”培养中的应用 基于创客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威客模式”的项目教学网络协同平台的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Linux实训项目教学设计 创客课程开发的校本探索 浅谈创客式教育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创客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项目设计和体验式教学的高职营销实训设计思路研究 基于O2O架构的高职院校创客空间设计研究 创客教育视野下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资产评估》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做语文教学的创客 课程“体验教学”设计 创新与融合:STEM教育、创客教育、创客课程的再思考 创客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创客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article Id=218390.

[6]王志军,王小根.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6):121-122,143.

[7]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8]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9]邹剑霞,兰国帅,陈静,等.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以“Flash引导线动画”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61-64.

[10]黄品霞.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5):79-83.

[11]李子\,陈剑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基于“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的尝试[J].现代教育技术,2009(2):113-117+127.

第2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MOOC;课程设计;概念图;学习目标;主动;评价

1、MOOC的兴起

2012年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MOOC)元年,MOOC开始在美国兴起,全球知名大学纷纷加入到MOOC浪潮中,中国的知名高校也不例外。与早期功能单一的在线教育不同,MOOC几乎可以完成传统大学的一切,包括教师按进度授课、学生完成作业及考试乃至为学生颁发相应证书或文凭等。

这种颠覆式的革命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MOOC将对传统的大学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在什么都全球化的今天,MOOC也将教育推上了全球化的舞台,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打破了教育壁垒,令教育资源平等化。这意味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接受世界上最好大学的课程教育。

国内的教育家已经认识到MOOC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国内大学也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努力避免沦为少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机构。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并开始思考如何在MOOC革命的冲击下设计和变革课程体系。

尽管MOOC不仅有视频辅导材料还有互动评估系统,大规模地冲击着校园教育,但是质疑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有人提出这种MOOC的数字化教育并非等同于个性化学习,会导致教育的单一化、一致化和标准化,培养出的是思想僵化并只追求肤浅、通用知识的学生;还有人提出MOOC方式会让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因为学生可以多次选修一门课程,直到通过为止。然而,所有的这些质疑都可以通过校园教育完成和弥补。“精品”的教学内容和“明星”式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和及时的互动是MOOC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大量涌现,如研讨型教学、翻转课堂、先解决问题后解释、传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等。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如C语言课程,是一门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的课程,由于每个知识点相对简单和完整,因此它也是适合采用MOOC教学的计算机类课程之一。在新模式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以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C语言为案例,对MOOC环境下课程的设计进行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

2、课程设计与实施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课程设计,为教师和学生制订课程安排,对使用课程资料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描述。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和改进,设计的内容包括活动或反馈的要点、指导或讨论的时间、调动热情的方法等。

教学过程应该包含几个阶段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总结的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是BOPPPS模型,该模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引入(Bridge-in)、目标(0bjective)、预评价(Pre.assessment)、参与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价(Post-assessment)和小结(Summary)6个部分,简称为BOPPPS。

为了更好地实施BOPPPS模型,我们围绕授课对象进行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概念图、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以及评价4个要素。其中,概念图帮助构建BOPPPS模型中的引入(B),建立课程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与BOPPPS模型中的目标(0)紧密相关;主动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参与学习(P);最后的评价体现在BOPPPS模型中的预评价(P)、后评价(P)和小结(S)。

可见,概念图、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和评价4个要素贯穿课程实施过程中BOPPPS模型的始终,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3、适应MOOC的c语言课程设计

3.1 概念图

概念图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基础,反映课程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组织关系。构建概念图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更好地梳理课程脉络,突出重点内容,从而指导课程的进度安排。

教师在构建概念图时,首先需要挑选课程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形成概念并将其罗列出来,接着以层次、网络等方式将这些概念关联起来,形成概念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这些概念进行必要的评价和修改,并形成新的概念图。对同一课程而言,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因此会有不同的概念图。即使是同一教师,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也会令概念图随之变化。

对c语言课程而言,课程的关键概念或知识点比较明确,如语句、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递归函数、数组、指针、引用、结构、if-else、switch、for、while等,需要先将其罗列出来。概念有不同的层次和范围,即概念之间有隶属或关联关系,因此需要梳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概念图,我们以控制结构章节的概念子图为例。控制结构概念图如图1所示。

容易看出,在控制结构这一章中,知识点以层次式结构组织。当然,概念图不都是层次式结构,根据不同的理解能够构建出不同结构的概念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修改。

3.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确定了期望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可观察或可量化的新的知识、技能及情感。制订这种定量化的学习目标还有利于后期的课程设计评价。

课程的学习目标通常能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2005年,Bloom按照人的认知层次将学习目标由低到高逐渐划分为记忆(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估(evaluating)、创新(creating)6个层次。Bloom建议针对课程内容,在上述6个层次中定量地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提高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有一定的表述规范,1962年,Mager提出制订学习目标应包含3个要素:成效(学生能够完成什么)、条件(何时/何地学生能够完成)和标准(学生能够做到的程度)。上述3个要素必须具体、可度量、明确而清晰,为的是便于教师实施和操作。

结合Bloom和Mager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应是在Bloom的不同层次用Mager规范描述和制订学习目标。以控制结构章节为例制订的学习目标见表l,其中认知层次的学习目标成效是学生能够罗列出控制结构的常用语句,条件是当问到控制结构章节内容时,标准是语句罗列的完整程度以及正确与否。在明确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制订各自的主动学习方案。

3.3 主动学习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说过,“实践与思考是学生学到知识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这一点对于c语言课程尤为重要。学生想要具备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必须主动学习并动手实践。当学生学会自己对问题进行解释,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时,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与课程相关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看、听和记笔记。主动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标,强调实践和思考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自主阅读、书写、讨论、实验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课堂上的互动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课程中互动环节的设计符合大脑工作规律,John Medina博士针对人类大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在注意力方面指出两条规律和两个限制:情感刺激规律和要点层次式规律以及单任务和10分钟限制。因此,互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而且能够将课堂划分成多个短时(10分钟)的子单元,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互动的方式很多,如可以回答问题、画概念图、作研讨报告、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其主旨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激发兴趣并主动参与的目的。

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设计课堂教学与MOOC相结合的主动学习方案,因此提出“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课下通过MOOC视频学习新的知识或内容,课堂上进行讨论、练习或评述等。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课程进度并将学生编配分组。考虑到人脑注意力的10分钟规律,我们将50分钟的课程划分成5个阶段,平均以10分钟为一个阶段进入不同的教学流程。每进入一个阶段,相当于对大脑进行一次新的刺激,以引起新的兴奋点和注意力。

具体来讲,学生可以在下一次上课之前自行观看MOOC视频和预习书本内容。第一节课的5个阶段如下:(1)由学生讲心得,可以画出概念图;(2)由其他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讲评;(3)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互相提问并回答;(4)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评;(5)再由另一组学生讲评上次布置的作业,然后教师布置新的作业。第二节课主要以实际动手练习为主,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并进行实践性指导,学生可以随时提问,由教师或教辅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课程的最后10分钟,教师进行实践讲评和答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次的课堂表现都计人课程的平时成绩中。

3.4 评价

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阶段性的量化考核,用以反映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前期对于学习目标的量化,就是为了能够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评价¨们,因此教学评价与制订的学习目标是紧密结合的。不同于传统考试,评价的方式和目的更加多样化。评价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也能够为教师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支持。

根据要评价的对象,如课程实施、实验安排等,罗列出对象的不同评价条目;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授课对象分别划分出高、中、低3个等级,还可以引人Bloom分类法,注明评价条目的所属层次,绘制出表格,以此给出具体而明确的评价结果。例如,可以将表1中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按照高、中、低3个层次打分,从而完成这一学习目标的评价,控制结构学习效果评价见表2。当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教师根据不同的目的,均可以制订评价方案以及时获取反馈。

综上所述,在MOOC背景下,笔者针对C语言课程的概念图、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和评价4个要素进行课程设计初探,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实施办法及量化指标,为未来c语言课程更好地适应MOOC变革提供准备。

4、结语

第3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76

1 概论

目前,大多数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其主要模式为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解答学生学习反馈的问题、辅助学生探索新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并组织课堂评价和评价反馈。翻转课谈教学模式体现现代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由传统课堂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基于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过程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的相关课程,其学习过程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目前已经被普遍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实现以学为主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基于工作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生能力目标设计、微课程设计、学习地图设计、任务工单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计划。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基础状况、之前学习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

2 学习能力目标设计

学生能力目标设计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行业企业标准进行设计,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技能知识部分;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含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的方法的重要手段,具体主要包括:表达学习目标、设定工作目标、反馈行动目标、对结果负责等。

3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微课可以提升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微课目标、微课命名、微课结构、微课内容、教学设计、制作品质等。微课的目标设计要明确,通俗易懂,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微课命名要新颖有趣,富有创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结构需要完整、清晰、有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微课内容围绕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有效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短小精悍,密切联系实践,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微课教学设计需要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法,提供充足背景信息及支撑数据,案例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符合微课四有标准:有情境、有问题、有对策、有总结;制作品质要求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有片头片尾,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语言流利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字幕引导合理,与画面同步。

4 学习地图设计

学习地图是指基于岗位任务和业务问题而设计的学习规划。学习地图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学习引导的作用,学习地图是学习的规划工具,没有科学的学习地图,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很容易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学习地图的设计需要考虑能力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科学的学习流程等。学习地图设计如图1。

5 学习任务工单设计

学习任务工单是由企业真实的任务单转化而来的,结合真实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任务工单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任务工单参考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提前学习,有了任务工单和学习地图为导向,学生更容易明白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完整的学习任务工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计划的制定、学习思考等。

6 课堂教学组织计划

课堂教学组织计划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执行计划。课堂组织围绕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个模块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安排,其中资讯在课前以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课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教学的方式,根据任务复杂程度、实践设备的数量确定小组的成员的人数,复杂的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多点,实践设备数量多小组成员可以少一些。课堂教学组织计划如表1。

7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学生人数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

第4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引导精神

纵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面对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率先发展,近十年来,高职教育研究广泛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当下,高职职业教育教改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大多以“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这两大看点为展开,逐渐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工作过程就是针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程序。“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将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并且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本研究以“三对接”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为研究切入点,以我院2015年各年级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和实施。

2.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突破口

查阅国内同级别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各类专业教改方面的论文和课题,大多数围绕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第二,某门具体课程的设计;第三,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第四,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而这些研究还都停留在设计的表面阶段,只是提出了一些设计理念、思路等,而将设计内容具体化,细致到将工作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与教材中理论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设计的研究为数不多。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在过去承担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按照传统教学重点、难点授课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实际工作过程发生相脱节的情况,比如有些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或考纲中是被要求“了解”的程度,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易被忽视,反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经常遇见和接触,这种脱节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而相反被要求为“掌握”、“熟悉”、“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触及,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但并不是说“掌握”、“熟悉”、“理解”的内容授课就不重要了,只是说授课时的侧重点不一样了,针对这类知识点授课教师要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角度进行讲授,此部分已属于成熟化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接轨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

3.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

3.1阶段一:任课教师获取实践经验

所谓教师获取实践经验,建议有条件的任课教师要在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后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来有的放矢地获取经验。当然这里的实践经验由于受教师身份和个人生活节奏的影响,我们将之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当然这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即深入企业、公司进行实际调研;另一种情况则是间接获取实践经验,即采用与行业能手、专家电话沟通、网络视频、实操书籍学习等其他方式获取实际工作经验。

3.2阶段二:任课教师形成设计与实施方案

将各方获取的实践经验梳理后与现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际工作过程的点点滴滴融入教材的每一部分,不拘泥于教材和考纲编排的结构和侧重点,采用“一视同仁”、“全面撒网”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最终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切入点,做出“一对一、对号入座”式的教学设计(提供如下设计思路,也可根据课程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3.3阶段三:反馈效果评价分析

无论各行各业,在形成一个拟定方案并付诸实施后都希望看到是否有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需要受用者进行客观评价。而我们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更不例外,其最大的受用者是学生,在学生中发放评价效果问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同行的教师,尤其是讲授同一门课的教师更具有发言权,建议抛开同事、同学之间的人情面子,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如实的优缺点以及今后改进的地方,不仅是对他人教育事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为人师表最大的鼓舞;此外,如果教师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是通过深入企业、公司进行实际调研而形成的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建议将这些教学效果反馈给企业,这不仅是对企业、公司的一种尊重,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问卷调查来得到更多的经验,来弥补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的不足,即反复推敲,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3.4阶段四:建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后续保障体系

当然经过上述三阶段的开展,有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受到各方良好的评价,有利用和实施价值,为学生、为一线教师、为企业、为社会能带来效益,我们就必须保留下来,并逐渐完善;而有的则效果不佳,被取消或被重新整改。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后续保障体系来维系它们,通常可以从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培养、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课程评价标准这四大方面着手介入。

第5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72-02

《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当今,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以典型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面向我国现代化通信建设行业企业生产、运营、维护、服务及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且具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够胜任通信网络工程实施、通信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电信业务运营服务等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作为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寻找适合的工程项目作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的前导课程是《通信网基础》、《通信线路工程》、《光传输网络配置与维护》、《程控交换设备》、《3G基站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前导课程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后续与《3G基站建设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相衔接,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课程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通信相关产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重组的完成和三种不同制式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营牌照的发放,通信建设工程迎来一个新的建设。这就需要大批具有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制图、施工、维护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技能的技术人员。由于通信建设工程涉及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各个方面,是通信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技能。《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课程以通信工程勘察绘图员、通信工程辅助设计员、通信工程概预算员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通信工程的勘察设计、通信工程制图及通信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顺应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设计思路 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针对通信工程勘察绘图员、通信工程辅助设计员、通信工程概预算员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培养学生依据工程规范进行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勘察设计、通信工程图绘制、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设计文档编写方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分析通信工程勘察绘图员、通信工程辅助设计员、通信工程概预算员等通信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确定了课程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1)能根据通信网络的结构及规划阐述通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2)能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通信建设工程查勘测量,对通信线路工程及通信设备安装工程进行初步设计;(3)能根据工程规范正确绘制工程图纸;(4)能通过图纸了解工程规模、工程内容,正确统计工程量;(5)能解释定额的作用,正确套用定额;(6)熟悉通信工程概预算文件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能熟练运用通信工程概预算软件进行概预算的编制,正确计算各种费用;(7)能撰写概工程设计说明。

2.方法能力:(1)具有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与工程文件的理解能力;(2)能够根据勘察设计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3)具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能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

3.社会能力:(1)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遵守劳动纪律,培养科学严谨、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及责任意识。

课程内容 根据上述能力目标,借鉴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G基站建设维护”项目经验,本课程以一个实际的3G基站建设接入工程项目设计(我系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始终。根据项目的进程和工程内容,进一步将该项目细化为6个子项目,教学模块就根据6个子项目确定:从现场查勘开始,进行阶段设计,随后进行施工图绘制,并依据施工图进行工程预算,各子项目逐步叠加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阶段设计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及概预算能力,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达到“学中做,做中学”。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根据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叠加法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典型项目文档展示等手段,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施中,教学场所因地制宜,设置理论教学区、勘察区、工作区。在现场勘察阶段、工作量统计阶段,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学生分组控制在4人/组,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评价方法 《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外加课程的载体——3G基站建设接入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开放性较强。因此,本课程以能力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1.平时成绩:涵盖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2.项目任务:每项任务是否会实际操作、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期末综合考试:基本理论储备,培养学生职业人的理论素养。

通过上述基于工作过程设计《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到课程与岗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习任务即是工作任务,使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教学中贯穿着对学生职业岗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可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做到有的放矢,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柳伟,王建华,王淑一,陆芸婷.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7):88-91.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45-47.

第6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项目教学、ITE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遵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项目为主线,结合采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IT基础教学内容的全新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地位在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教程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完成每一个项目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一个子项目都安排实训,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训完成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和实训安排,突出自己的特色,结合真实工作需求选择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以台式机的硬件组装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装为主线,加上计算机硬件的知识、系统故障诊断、软硬件的维护等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完整知识结构。

课程以实践内容为主,突出项目化教学特点,构建项目,包含理论讲解、实训内容以及技能达标水平。按照"熟悉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进行教学的组织。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基础,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采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IT基础教学网站,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获得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项目的划分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电脑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选取了以下教学内容:微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的优化与维护。

2.项目的划分

项目一:微机cpu与主板的组装。

理论目标:掌握主板的类型,掌握cpu的类型,掌握主板的安装与拆卸,掌握cpu与风扇的安装与拆卸。

技能目标:能识别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选择合适的主板,能将主板固定在主机箱内,能选择与主板相匹配的cpu,能安装好与cpu相匹配的风扇。

项目二:微机整机的组装。

理论目标:掌握主板的安装,掌握cpu和风扇的安装,掌握内存条的安装,掌握硬盘的安装,掌握扩展槽设备的安装,掌握外部设备的安装,掌握通电测试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安装好主板和cpu,能安装好内存条,能安装硬盘,能安装好独立显卡或声卡,能安装好独立网卡,能连接好各部件的电源,能连接好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能通电测试通过。

项目三:bios的设置。

理论目标:掌握bios的进入方法,掌握bios各项设置的含义和作用,掌握bios的保存和退出,掌握bios升级的方法之一。

技能目标:能进入bios设置主界面,能理解和掌握bios各选项的意义,能对各项内容进行设置和保存,能对bios进行升级。

项目四: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理论目标:掌握分区和格式化的原理和作用,掌握使用软件进行磁盘分区和格式化的要点。

技能目标:能理解分区和格式化的原理和作用,能使用windows安装程序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能使用windows管理工具进一步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能使用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项目五:操作系统的安装。

理论目标:掌握系统盘安装的步骤和要点。

技能目标:能使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 xp/7操作系统。

项目六:应用软件的安装。

理论目标: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查毒、杀毒、更新等的安装和使用。

技能目标:能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

项目七:常用软件与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理论目标:掌握办公软件"office2010"的安装。

技能目标:能安装和使用办公软件"office2010"

四、教学评价和考试方式改革

1.考试方式以实训为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中,我们考试方式以实训的方式为主,对技能水平进行测试,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

2.对学生考评以过程为主

本课程使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IT基础网站提供的测评体系,对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项目学习进展与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强调平时成绩,真正体现过程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IT基础(第5版) 【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1版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丛书编委会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11月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陈承欢 谢树新 宁云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8月第1版本

第7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微课;实训课程;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53-03

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MOOC、在线教育、智能录播和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并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信息化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传输给学生的,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具备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一、 微课与信息化教学

微课,不是简单地录制上课过程的视频,而是一种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强调互动交流的课程设计新概念。

目前,国内研究微课的学者很多,关于微课的定义也有很多种。其中,张一春认为,微课的定义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W效果;并认为微课本质上是完整的教学活动。[1]

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关于微课的评价原则,王岚、张一春认为,应分为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五个方面。[3]

大数据时代,应告别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代之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4]如今,国外的微课资源网站建设,相对比较新颖和完善,已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国内每年也都有国家级和省级的信息化大赛和微课比赛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能力。但是,比赛只是选取了课程的部分内容或者几个知识点。

国内的微课资源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仍然是处于探索的阶段。微课视频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内容的连贯性不是很强,录制的效果也不佳,导致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5]

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也还不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够,课程设计也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针对一门课程的一个教学单元或者一个教学项目,设计制作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并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是值得研究和探索实践的。

二、 高职实训课程与微课

高职实训课程,是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下,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一般在2-3周内完成。在实训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以及手把手的教学。有时,由于校内实训设备和场地的限制,还需要带学生去企业实训。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原因,因此,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对于实训知识的理解、实训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训任务的完成时间等方面。

有些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进行实训课的教学组织时,常常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还可能会有管不过来和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样,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也是很不容易的。

微课,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和设计,每节微课内容相对完整,时间大约5-8分钟。短小完整的微课,可以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部分难点反复学习,也可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

因此,可尝试将短小易懂的微课,引入实训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中。通过对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将每个教学项目的理论背景知识、应用软件、硬件平台资源等进行剖析分类,挑出难点重点,搭建实训工作环境,按照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进度,建设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微课。

三、实训课程的微课设计流程

拍摄制作微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相当的人力物力。如果请专业人员拍摄制作微课,制作费用也很可观。同时,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团队与专业的微课制作团队,还需要进行多次的沟通和协调。

由于实训课中实践操作往往要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拍摄制作实训课程的微课时,还要提前做好实训设备的调试准备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实训操作要注意符合行业企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实际在拍摄制作实训课程的微课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微课脚本设计

拍摄制作微课前,首先需要准备微课脚本,包括教学PPT和详细的解说词。设计微课脚本时,要尽可能地考虑清楚选取哪些内容作为微课素材,以及这些素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例如Flas、实训设备的操作过程实拍、实训原理的讲解分析、软件的录屏操作等。微课脚本设计完成后,需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讨论微课拍摄方案的可行性。

2.前期准备

拍摄制作实训课程的微课,要根据拍摄内容,预先准备好实训教学中要使用的专业仪器设备、实训台、实训箱、电路板、工具箱等。一些实训过程中所需的大型设备或者专业设备,如果校内实训室没有,还需要与相关的公司企业联系。

3.拍摄预案

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反复熟悉拍摄内容和微课脚本。同时,调试准备好实训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并对实训操作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预案。实际上,即便事先已经多次调试,一些实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小问题和小故障。而微课一旦开始拍摄,由于涉及到现场灯光布置、人员准备、摄像机机位调整等多种因素,如果实训设备总出问题,就会影响拍摄进度。

4.后期制作

现场拍摄结束后,后期要完成的就是剪辑制作和字幕添加等工作。剪辑制作完成后的实训微课,还要进行多次校对和检查,查看有无实训原理讲解错误、口误、字幕错别字以及实训操作顺序错误等问题。

5.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设计制作微课的出发点。此外,在实训课程的微课制作和应用中,还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①花费很大精力制作的微课,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还是能减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

②制作完成的微课,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程?

③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是偏重制作技术,还是偏重实际内容?考虑到缩短制作周期和降低制作成本,实际制作微课时,应该注意避免拍摄一些“华丽”但并不“实用”的微课资源。

四、实训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

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专业,涉及到电子信息、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包括了硬件电路调试、计算机软件编程以及物联网系统集成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近年来,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依据本校的专业学科优势,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2013年,我院开设了物联网设备与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终端产品维修实训,是一门专业核心实训课程,共计56学时、2周时间。课程内容包含了功能模块电路的焊接与调试、软件代码调试下载、系统整体测试等。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初学者来说,独立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项目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学习困难很多,需要老师随时指导和帮助。那么,制作本课程的微课能否帮助学生学习,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呢?课程教学团队尝试设计制作了针对本课程项目三――ZigBee传感网系统的调试与维修的全部微课,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1.微课内容设计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都非常熟悉的基础上,选取了微课制作的素材,设计了微课脚本。项目三包括电源电路、最小系统、TFT显示屏、时钟电路、ID卡读卡模块电路、温湿度采集电路、烟雾报警电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路、光敏电路、ZigBee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等功能电路模块。

项目三的微课资源,针对的是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原理讲解、焊接注意事项、测试方法、故障排除方法等,每节微课的时长都不超过5-6分钟。

2.微课设计调整

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初学者如果不注意一些节问题,就可能在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电子元器件或者电路模块烧毁。例如,如果将电解电容、钽电容等元器件的正负极接反,电容就会烧毁、冒烟或爆炸。一旦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辛苦焊接的电路板可能也就报废了,需要重新开始。

虽然对于这门以维修为主的实训课程来说,出现问题能帮助学生学习到很多东西,会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但是,如果因为基本常识和技能的失误,导致出现多次的失败,还是会严重打击初学者的学习信心。

因此,对本课程进行后续的微课设计和调整补充时,要在前期设计微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多关注一些可能引起学习困难的小问题。对于这些小细节小问题,可以通过录屏软件、摄像头或者手机,在实训室里提前录制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3.微课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实训课程微课设计和教学实践可知,相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微课设计的关键还是内容。相比专业微课制作人员,普通教师也应该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的微课制作软件和设备。毕竟,如果全部微课制作都要依靠专业人员,会存在包括拍摄档期、后期剪辑、制作周期以及与专业制作团队的沟通等问题。因此,如果普通教师也能掌握一些微课制作的方法和软件,那么拍摄制作微课就方便多了。

本实训课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复习贴片元件电路焊接方法,并自行练习。贴片元件体积较小,焊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中,贴片集成芯片引脚较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很容易将芯片引脚焊接粘连在一起,造成短路。

因此,为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课堂上首先播放了包括集成芯片、排阻、二极管等几个讲解贴片元件焊接的简易微课。所谓简易,是指这几个微课视频都是教师在实训室用普通摄像设备拍摄完成的,没有片头和字幕,时长都在5分钟之内。

相比专业人员制作的微课效果,这些简易微课的视频画面效果并不是很完美,但讲解清楚,焊接方法演示清晰,足以说明问题。观看完视频后,除了极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很快熟练掌握了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也学会了拆焊贴片元器件的热风枪的使用方法,说明这种简易微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非专业人员在用手机、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微课拍摄时,视频的画面要求也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如果太过粗糙简陋,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也不会得到学习者的认可和青睐。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是势不可挡的潮流和趋势,熟悉微课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微课开发软件和设备,是教师应逐步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将微课引入到实训课程的资源建设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王岚,张一春.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5)(下半月):85-88.

第8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课程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综

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它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技能多,应用熟练。学生不只要掌握学前教育所教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歌,跳舞,绘画,钢琴等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些之中,唱歌所占比重较大,而声乐课则是唱歌的基础,所以学好学前声乐这一门课程十分重要。

 

(一)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音乐课的一门附属课程,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如何使幼儿从音乐中收到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和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此课程“幼教”特色鲜明,为了学好这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学好理论,多多联系,熟练处理各种场景下的幼儿教育。

 

(二)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掌握构建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教授学生内容要符合幼儿教育发展所需要。让学生能开口唱,会演唱,会边弹边唱。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的发生,如何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有感情的演唱,感染小孩。

 

(三)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支撑,在掌握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就可以你进行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声乐课的教学设计顺序是声乐基础,儿歌代词练习,儿歌表演,儿歌自弹自唱,逐步展开教学计划。课程的重点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知识及器官运用,还有唱歌的姿势,科学发声。课程的难点是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理解歌曲所含思想,有感情的演唱。

 

二、教学内容

 

(一)声乐基础

 

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声乐基础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所以我将声乐基础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安排20%的课时,重点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发声技巧,识谱等,在此模块内选曲要选择简单通俗,适合专业的歌曲,并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尽量选曲中外少儿歌曲。在内容上,要教学生认识发声器生理构造及作用,学会发声技巧及如何保护嗓音的知识,懂得歌唱的缓吸缓呼,急吸缓呼两种呼吸方法,学会连音,颤音的发声方式。进行唱时姿势正确,精神饱满的声音练习,正确唱出单韵母和歌名,掌握歌唱的呼吸,有意识的控制和运用呼吸开更好的发声,做到中声区发生自然。

 

(二)儿歌代词练习

 

儿歌代词练习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音准,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有在发音时保证吐字灵活,清晰。同时结合专业是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联系,一举多得。在儿歌代词练习这一模块,我们安排20%的课时,这一模块的要求就是学生将词唱对,吐字清晰,掌握个别复杂的节奏的演唱,灵活运用气息,使声音统一,自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正确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的歌曲。

 

(三)儿歌表演

 

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幼儿唱跳结合,在儿歌表演唱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力,能够引导幼儿跟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能够唱跳结合,与舞蹈课的韵律结合,唱演同时进行,可以较好的表演歌曲同时引领学生。

 

(四)儿歌自弹自唱

 

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唱二合一,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所以此模块安排30%的课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会一点,而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声乐课专业的学生,有关音乐的都要涉及一些。会弹会唱,还得能将二者结合。这一教学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知道儿歌的音谱,并且边弹边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同时进行运转,所以操作较难,这一模块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对于音谱,乐器都要十分熟悉。

 

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声乐课的课程设置,这个安排是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了将来就业的需要,同其他课业配合,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安排。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是创造情景,重点探究,多多合作,获取知识,分享运用。老师为学生提供进行联系的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下进行练习,重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更好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出缺点不足之处,从彼此身上获取知识,同学之间分享各自心得,并将其总结运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将教与学统一,运用于实践。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是较为书面的,学生们之间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许多课堂没有教授的经验。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方法手段

 

学前教育声乐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譬如,声乐专业不同于其他,但是理论教学还不够,需要实践需要练习。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法,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的结合。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学以致用。通过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应变能力,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幼儿教育。在学生表演结束后,一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去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声,如何表演较为顺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学习。并总结得出结论。

 

四、总结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需要。

第9篇: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理实一体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31-02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在工程造价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上具有建筑工程定额预算编制能力、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文件的编制能力,即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造价人员。

一、设计理念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调研结果,明确课程所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招标标书编制、投标报价、工程预算、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工程造价编制依据、原理、方法、步骤等专业知识,熟练编制施工图预算,具有身心健康、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工作过程,造价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制订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考纲要求,培养职业技能,完成工作任务,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并组织开发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自编教材、自制课件、工程实际案例、工程图纸、习题集、试题库、课程实训任务书及指导书、学生学习网站等,以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企业行业经验丰富的造价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实现教考分离,构建课堂抽查、项目考核、面试答辩、作业考核等过程评价与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等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模式,突出能力,客观、全面、动态地考核评价每一位学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校企合作,企业人员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二、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认识规律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出发,教学设计体现了完整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造价员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将实际工程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实际项目工程造价工作为目标,把相关造价知识、技能融入完成项目工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采用分部工程典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展开教学,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汇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习过程中实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

1.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以造价员岗位工作为导向,构建项目课程整体框架。以二个典型结构工程(框架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为载体,使用真实的施工图纸,进行12个单项训练,1个综合训练,完成二个项目任务。

2.项目教学内容组织

依据编制建筑工程预算书的实际工作过程,项目教学中设计了6个学习领域:计量与计价概述,土建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装修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计量与计价,措施项目费用计算,其他项目费用、规费、税金计算,工程竣工决算。引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实施案例教学。

3.学习领域教学组织

根据学习领域的专业能力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要求,按“引导学习指导学习完成任务评价讨论”顺序来进行设计,实施教学。

(三)教学内容设计

打破传统教学大纲模式,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设计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革新

课程考核评价以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作为评价主体,以自评、互评、师评、业评作为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团队合作、计算方法、计价实效、理论应用、技能技巧等作为评价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核心,导入工程计价规范、预算定额、施工图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社会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结语

本课程紧密结合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实一体课程设计、开发,也就是说,造价员实际工作怎么做、课程就怎么上,技能就怎么训练。

[ 参 考 文 献 ]

[1] 何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块改革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82-84.

[2] 刁静,冯桂云.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J].科技信息,2010,(15):219.

[3] 徐广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