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学分制;学生档案管理;教学管理;医学院校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school, the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a major patter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t tends to perform the new student’s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credit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et up its adaptive student’s file management.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Student’s file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Medical school

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实行了学分制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学分制的实施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使学分制得到良性发展, 对学生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学分制下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管理的新特点, 体现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探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应该建立的新举措, 以确实保障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

1 学分制教学管理

1. 1 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 学分制是指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即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制为其核心, 其本质特征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 它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因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 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 学分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它尊重学生个性和自由, 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 对自己负责, 其培养模式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1]。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 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 就可以毕业。

1. 2 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新特色 因为医学院校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 专业针对性强的院校, 所以, 许多高校实行的是以学年制为基础, 以选修课为前提的学年学分制, 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 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区别于学年制有以下新特色:

1. 2. 1 课程设置 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中所列必修课程;而选修课包括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的指定选修课和可选择性修读的任意选修课。实行学年学分制后, 还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 允许其延长学习的时间, 但其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得超出其学制三年。

1. 2. 2 平均学分绩点制 为了体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 学校会采用学分来体现学习量的多少, 采用平均学分绩点制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学分绩点制有利于客观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 为选拔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和推荐免试硕士生等评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2. 3 编级 为便于教学管理, 医学院校一般会对在校学生实行编级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临床医学课程学习阶段和毕业实践环节阶段会分别设定应修满总学分的最低要求。如累计未修读与不及格达到或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最少学分数, 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在专业学制规定的年限内, 未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且未达到退学规定的学生, 可向学校申请延长修业期, 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1. 2. 4 退学 在实行学分制管理后, 对于在某一规定时间内未达到要求或者违背了相关情况的, 应当予以退学。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被予以退学的:①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离校超过学校规定教学时数者;②在规定的在校年限内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数。

2 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特色

众所周知, 学生档案要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它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及生活的最原始记录。在学分制背景下, 由固定学制变为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及分阶段完成学业, 出现学籍等学生档案的繁杂性。其复杂性表现为:受编级影响, 同一年级的学生中档案的管理内容不同;按选课同一班级学习课程不同;学生学习成绩的记载由原来的百分制量化管理, 转变为不但要体现学习数量的多少, 而且要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课, 更加体现其学生档案的交互性;档案管理由面向学生班级的管理转变为对学生的个体管理等等。

3 学分制下档案管理的应对措施

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但这也给当前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学校教务管理与档案管理部门应密切合作, 共同探讨而制定适合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才能使相关档案管理质量得到全面保证。因此, 高等医学院校应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建立科学的学生档案管理机制, 应对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高校学生档案时, 应充分考虑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来为学生和学校管理服务, 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

3. 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实行弹性学分制后, 学生档案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 对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就更高。这对本来业务素质不高的档案专职管理人员是较大的考验[2]。这些工作人员原工作限于一般档案的整理、编目、查阅等, 对如何优化档案资源、提高服务功能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 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如在职培训, 在岗继续教育, 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等培训。内容上除档案专业知识外, 应特别加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的应用和针对现有档案资料的利用与开发等能力的培训,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档案管理规范、有序、准确、完整。

3. 2 丰富学生档案内容 原来高校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体素质、学籍变更材料、学习成绩汇总表、见实习鉴定表、奖惩资料、毕业生信息等。开展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以来, 这些材料远远不够了, 这就需要我们应充实学生档案的内容, 以便满足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求, 比如增加学生的特色档案、教学预警体系和学分补偿体系等来完善学生档案, 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

3. 3 学生档案形成系统性 学分制的开放、弹性、灵活性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开放式的要求。实行弹性学分制以后, 会产生更大量的文件和文书等资料, 呈现多样化, 且其材料来源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维护其档案属性与其信息的高效利用、服务功能拓展之间找到平衡, 必须将这些处于零散状态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学生材料, 及时鉴定、整理、编目, 进行分类、统计, 使之具有系统性。从系统的角度来做好学生档案管理, 设计出优化的关联模式, 保证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

3. 4 分级管理学生档案的重要性 档案分级管理能有效促进实行目标管理, 将有利于档案质量有关的人员都积极调动参与档案管理活动中来。学生档案管理组织应采用三级管理模式, 即校级档案管理机构、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部教学管理单位和教研室[3]。校级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档案的收集范围、内容和归档方法, 必要时校级档案管理机构需要负责搭建和维护信息系统。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部教学管理单位是三级管理模式的核心, 其职责包括收集、整理、归档学生档案, 监督下级机构的档案收集和保管, 并负责接收档案查询和调用。大部分学生档案都是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教研室应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和归档。

开展学分制教学管理, 院部教学管理单位还应及时收集跨院系、跨学校的档案收集, 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完整。也只有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才能使来自各个环节, 多个来源的档案收集完整, 确保弹性制的学籍顺利开展。

3. 5 校际档案传递顺畅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部分高校打通了校与校之间的壁垒, 地域相近的学校可以互开选修课, 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 学分相互认可[4]。这要求加强各校间交流与合作, 将校际间开设的跨校公共课、选修课, 放在公共的“选课平台”, 以方便地查询到校际选修课信息, 注册选修。但这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 不能应仅凭拿着学生授课老师的签名和一个考试分数来办理选修成绩登记。开课方考核后给出成绩和学分, 对方学校要及时认可其学分并进行转换记载, 建立互利共赢的学分互认机制。加强校际间教学管理的联系, 增加教学管理部门的学生档案传递, 体现其严紧而科学性。

3. 6 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随着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逐渐采用学分制, 排课形式改为选课的方法, 这样就形成学生选课自由, 管理人员登记分数困难的局面。原始的纸质档案无法满足目前工作现状。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的多功能拓展, 高校学生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节约成本、减少差错的必由之路[5]。目前, 用现代技术实现存储信息与相关学生档案数据的链接处理, 这就要求加强学生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纸质文档的数字化处理, 形成电子文档; 二是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以解决档案的组卷、查找和利用问题[6]。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是事实, 但是加强档案的数字化转化和上传, 实现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可以确保提供信息的及时、准确, 防止某些信息丢失或被篡改。同时方便学生档案的管理、网上查阅管理和其它的便捷利用。

综上所述, 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细致又繁忙复杂的工作,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开展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学生档案的管理力度,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 改善学生档案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学生档案应有的重要作用, 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联英,陶立坚,易露茜.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1):24-26.

[2] 吴珊. 谈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档案时空, 2011(8):37-38.

[3] 陈逸辉,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浅议.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8):115-116.

[4] 李春平,李赋情.医学院学分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6):77-78.

第2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机能整体观点建立在“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之上。而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也就是说整体特性不是组成它的各个局部的特性叠加的结果,而是有其特定内容的。它的着眼点不在于所含的各个组成成分,而是着眼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特性。认为中药的作用不完全是各个组成分单独作用的叠加结果,而是有许多因素在影响其作用。

这里强调的是“机能整体性”,它既包括人体本身的机能整体,又包括单味药或复方中药各成分的合力作用。为此,在中药的质量管理和检定标准中,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定性和定量控制,尤其是定量控制方法。《中国药典》1985年版在207个成方制剂中,绝大多数未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作控制要求。

2对两种观点的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的、局部的现象认识,上升到由思维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两种不同的观点对中药质量管理及鉴定标准产生了一定影响。中药成分是很复杂的,如果单单是对提取分离出来的某些成分即所谓有效成分进行控制研究,会影响对中药制剂全面作用的理解。中药复方配伍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增效、减毒、阴阳配合、相反相成、主药与次药的良好配合等,这是一种辩证的整体观点。但如果过分强调“机能整体观点”,就难以深刻认识中药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多种成分的整体效应不是组成它的各个成分特性叠加的结果,但有效成分也是起治疗作用所不可缺少的。如我们所称的“地道药材”质优效高,其原因经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本身就是地球化学指示植物,它们选择性浓集了某些微量元素及化学成分。因此在用于机体时,这些特点的微量元素及化学成分即起很好的治疗作用。我国西北地区产黄芪为地道药材,是因为那里的土壤中富含硒,而黄芪中的硒含量高。

地道天麻产地是贵州大方,经微量元素和化学特征分析,知道该地土壤中的钼、铬、锰、钴、铜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很高。因此,化学成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均需要做出质量控制才能清楚。由此可见,两种观点要互相兼顾,共同趋于完善。

3结语

第3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师;作用

通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掌握有关筹资、投资、营运、和资金分配等理财方法和技巧,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的能力。该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类课程中应用普遍。案例教学法的成果能够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结合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了解一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概括总结、编写分析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下面我们依次按照四个环节来分析一下教师的作用。

一、案例引入环节

在引入环节,教师需要为每一个教学案例制定出详细的组织计划,具体包括案例的类型、案例的来源、案例素发放给学生的时间、与学生案例讨论的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案例引入环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佳案例的选取工作,这对后续的讨论和分析环节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1、选取有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案例中要蕴含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选取“接地气”的财务管理案例

所谓“接地气”是指案例要尽量来自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时,可以使用买房贷款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复利或年金的知识来计算购房者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的现值,进而比较分期付款和全额付款的差异,同时教会学生比较不同还款方案的优劣,以及提前还款的必要性等。

3、选取最“新鲜”的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客观环境影响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教师应当选取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的财务管理案例,相信“新鲜”的“水果”会更合学生们的口味。

4、选取层次分明的财务管理案例

针对同一理论知识,教师应选取适合学生的层次分明的案例。案例教学的开始先选取相对简单易懂的小案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也可以针对同一案例,设置难度分明的问题来考查学生。

5、引导学生自主选取合适的案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在每次案例教学的开始环节,教会学生查找案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寻找案例,整理案例和分析案例。

二、案例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当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身份更像是“导演”。一次案例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这个“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下面来看一下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

1、控制好讨论的进度

案例引入后,教师要把讨论的舞台交给学生。由各个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主要负责监督和引导学生。例如,如果学生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他们解答;如果学生们讨论的观点存在错误或不恰当,教师要及时的纠正他们;如果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偏离了课程主题,教师要灵活的引导回正轨;学生们讨论过于激烈时,教师要适当讲解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

2、丰富案例讨论的方式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怎样“讲故事”的手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讨论变得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在案例讨论环节如何“讲故事”比较好呢?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们才是案例教学的主角,通过前面有效的案例引入后,学生们自己能查阅资料,联系相关的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恰当的表达出来,然后学生们相互进行讨论。在自主讨论环节,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判断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理解的层次不同,因此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查缺补漏,进而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其次,教师要制造融洽的“辩论”氛围。知识有碰撞才有花火,如果可以制造一个“辩论”的氛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唇枪舌战来捍卫自己的观点,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时,针对正反方的观点,强化各自的优势,加深双方的“矛盾”,激发他们捍卫自己观点的动力,进而让学生绞尽脑汁分析自己观点的优势,通过这种激烈的唇枪舌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通过这种激烈的讨论的过程,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新观点,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观点,进而取得进步。总而言之,案例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讨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补,讨论形式的丰富多彩可充分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3、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需要全员的参与,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是相吻合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组员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形成本组的观点,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下面两种途径,首先,每次案例教学时每组的成员任务的分配不能重复,让每个组员都能担当所有职务。其次,采取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总之,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应尽量让每位组员都能够参与进来,都有语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讨论,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和主人。

4、鼓励学生们思维创新

案例的相关资料要早点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每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选择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要过多评价学生的方案的优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新颖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唇枪舌剑的讨论,进而迸发出新鲜的观点。

三、案例总结环节

前面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针对于案例,教师最好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做一个小组总结,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结论,查缺补漏,提出案例的最终观点。但是需要注意,可以提供几个解决档案,要留给学生们继续思考的空间。针对于学生的讨论表现,表扬学生们表现出彩的地方,对讨论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建议和解决档案,尤其要重点表扬学生们讨论中比较出彩的观点,鼓励学生们后面的案例讨论继续努力。

四、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环节

案例教学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获得;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报告得分,每组学生都要最终提交一个案例分析报告;第三部分为学生们的平时成绩,这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得分。这三部分的比重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但是应该侧重于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可以突出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2007(01):88-89

[2]程鸣,马敏芝.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3(05):53-54

第4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班级管理 学生干部 重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就告诉我们凡事都需讲究方法,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而当规矩树立起来后,必然需要能人来执行,古代明君最渴求的乃一介良臣;而对于今日大学校园里的辅导员来说,得力的左膀右臂则是最不可或缺的角色。

笔者担任辅导员已四年有余,人人都道辅导员工作琐碎且繁杂,每年都可以看到新同事忙得团团转,甚至焦头烂额、唉声叹气,殊不知我也是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才有今日的些许轻松。在工作中抓住章法很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新生军训结束的一段时间内挑选出合适的班委干部。

也许有人注意到我用的词语是“合适”,而并非“优秀”。因为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上,“合适”比“优秀”更加重要,也更加接地气。大家都知道大学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各科教师及学生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辅导员每天面对的工作多如牛毛。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以我校为例,一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数可能会超过200人,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这200多名学生后面监督和关心,那样不但自己心力交瘁,工作也势必会乱成一团。那么在这时,合适的班干部就能恰到好处地帮我们一把,也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那么怎样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班委干部呢?根据我的经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找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挑选

挑选大学里的班干部仅看成绩好这一方面是极其片面的,我认为看重的应该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老师可能会翻看学生的高中档案,或是通过对学生的印象来判断该生适不适合当班委,但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我的方法很简单:多跟带训教官进行沟通。因为在艰苦的军训过程中,教官和同学们有着最近距离的接触,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中,哪些同学诚恳踏实,哪些同学吊儿郎当,教官都再清楚不过。所以在班委的挑选上,教官给出的意见往往比较中肯和适用。再有,也许大多数班级选举班委都是采用班级同学投票的方式,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一个都是新生的班级。当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刚走进大学校园时,他们对彼此都不太熟悉,有些甚至会露出自己的“保护色”伪装起来。当然,让想当班委的同学上台演讲是一个不错的过程,这会让老师有些自己的判断,你会看到哪些孩子比较活泼大方,哪些却比较不善言辞,这在后期的班委组成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当班委的大致名单差不多出炉后,最后的定夺者一定得是辅导员自己。因为他们将会是你未来几年内的“工作伙伴”,他们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你未来几年工作开展的难与易。所以,为了确保你的这些左右手是否好用,可以采取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试用期过了,再敲定最终人选。

二、以最贴切的方式进行培养

当我们的班干部人选敲定后,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去培养他们,如何能让他们尽快掌握班级的管理办法。学生还不太成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教授,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在这一阶段,不要怕麻烦,要把事情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理解掌握。同时,作为辅导员,我们也要给予班委干部充分的信任,要大胆地放手,相信他们具有能够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并且要鼓励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辅导员在这个时候也要尽可能地支持班干部,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是工作上出现失误时,都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对的,以便班委干部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之,对于班干部的工作,辅导员要“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要凡事都紧抓细管。

辅导员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样的,要使班干部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辅导员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针对每个班委不同的特点,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要尽力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各个班干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委队伍。

三、用最高效的方式进行要求

在班级中,班委应是主心骨,是班级其他同学的表率。有时候班干部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些小毛病,辅导员不能太过严苛,但也绝不能放任自流,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整个班级的代表,必须以身作则,如果身为班委干部都松懈倦怠,那可想而知整个班集体会变成什么样子。作为辅导员,一定要严格管理班干部,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班委就放松要求。如果班干部违纪,一样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在班级起到服众的效果。当然,打击班委威信的言行要适可而止。

第5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师德 学生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4-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师德之于教育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2年初,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师德,成为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究竟何为师德?师德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又在何处?

一、师德之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孔子看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这即为师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订立的农村教师师德为:“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的精神。”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奖惩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力量”。在美国,教师的师德有着更为具体的体现:教师要自重重人;要富有社会意识;要能够理智地处理一切事务;要善于与人合作;要能在专业素质中培养优良品质;要继续不断地求新知;要熟悉传达知识的技术;要爱护儿童,与儿童相处;要了解儿童;要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是学校中的良好分子;要有专业信心;对本身及儿童的成就要有正确的品评能力。 由此推知,现代社会教育要求的师德构成要素应该包括:

1.师品,即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礼者,所以正身也;师乾,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2.师爱,即教师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师能,即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风,即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鲁迅曾经热情赞扬探讨在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朴素、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的高尚品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之于教学管理的意义

1.为学生道德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模范和榜样作用。俗语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师者,塑造的是人的个体、个性、行为模式。欲要成才,必先成人。除了部分高等院校以外,对大多数教育团队来说,面对的教育对象,即学生,都是以未成年人为主,尤其是高中、中职院校,他们电大学生更是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生理、心理变化繁杂多样。在这一阶段,成人的正确引导对其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由少年向成年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变化引发的恐慌,以及这一阶段特有的迷惑、茫然甚至是无奈,使其不自觉地开始在生活中寻找着效仿的对象,这些人通常是父母、兄长姐妹、老师、朋友、其他的长辈或社会人员,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让这个个体崇拜、畏惧的层面。大思想家孔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的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时甚至超过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因此,教师的道德模范示范作用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教师正面的道德形象,坚持以公平为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2.是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环境是学校校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有人说,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是其交往的最密切的朋友的平均数字;古语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教书的能力,更要懂得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过渡期的学生身心是敏感而脆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风格,或者说是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让教师自觉地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尊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以语言、行为、态度、甚至是眼神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息和希望,走出健康的人生。

第6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班级管理 重要性

班级是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载体。我们关注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太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一般是兼职的,由课程教师兼任,这样就导致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再加上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放手给班干部做,监管不到位,导致班级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意义、内涵、功能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从“成员”来看。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定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说是繁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各自的潜能,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策略

依据班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定、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外,更有促进学习,增进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三点:(1)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定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定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外,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武惠营.高等院校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69-70.

第7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重要性

技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也需要对技校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管理。大多数技校生的思想存在着普遍问题,求知欲强;求实精神差;上进心强;吃苦精神差;思想活跃;自律能力差。面对这些问题,有关的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地思想管理体制。在思想管理教育中下工夫是做好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体现学校的校风与教育能力。

一、技工学校学生思想管理的重要性

思想管理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进行更正,并且灌输正面的、积极的思想。技校生对普通高中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技校生的思想较为活跃,但是思想稳定性不足、自律能力较差、刻苦学习与吃苦精神较差,这些不良思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带来影响,因此技校生的思想管理工作好做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保留原本良好的思想精神,在学习与管理的过程中改正过去不良的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管理体制是否完善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否完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

第一、思想管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技校生主要学习的是技能知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技术类的知识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技校生的求知欲强,但自律性差,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是有可能会由于课堂纪律差而影响课堂进度。在学习过程中也许实训任务会较多,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那么学习一定会受到影响。

第二、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到他将来踏入社会后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将来有着重大影响,工作当中积极负责、工作态度端正,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应当具备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良好的思想道德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都会有影响,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第三、思想管理体现技工学校的校风,体现学校的教育体制是否完善。完善技工学校的教育体制,无论是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还是思想道德培养方面都应当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学校里的学生组织纪律差、学校效率低、拈轻怕重,这些因素都会对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四、要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思想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首先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管理,培养他们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良好思想情操,进一步地增进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对技工学校学生进行思想管理的有效途径

技工学校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自我价值的地方,但是校方要懂得“两手抓”,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科学技术知识以外,还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面对当代技校生的思想管理现状,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工作者制定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某些名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我国古往今来有不少的历史名人,传统的优良思想值得学生认真去学习及研究,如我国的孔繁森,引导学生认真刻苦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当迎刃而上,大胆创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积极学习传承优良的精神思想,提高自身的文化思想素养。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学习主体的转变,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这样做。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奋发图强。注重实际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响应思想教育的培养。

第三、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加强思想管理。技校生的思想稳定性较差,但可塑性强,学校可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向学生灌输“马克思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授课的同时要注重实际运用,在班级课堂中进行宣传。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课余时间的文艺活动,让专业技能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渗透在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当中。

第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通过二者结合,更好地进行思想管理。将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期望,学校跟家庭联系起来可以营造正确的思想道德氛围,教师跟家长沟通,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教养。

三、总论

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任务,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这是中国历代相传下来的良好传统思想,是祖国赋予教育者的历史重任,需要学生积极响应并且认真对待。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思想管理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滞后,与现实生活脱节,使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面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门相当做出积极的响应,结合学校与家庭、理论与实际,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针,在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渗透有关的思想教育,把思想管理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光霆.技工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董淑红.关于技校生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的教育[J].职业,2011(5).

[3]栗莉.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8(05)

第8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微粒观 重要性

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性

(一)微粒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宏观事实和现象进行理解与解释。在化学学科中,宏观与微观是互相联系的,宏观变化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而微观结构的变化则由宏观表现出来,从微观上可以有效描述在宏观世界学到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解释。如随着时间的推进,敞口容器的水不断消失,并且温度与减少速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如果学生存在微粒观,意识到水分子构成了水,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那么就可以理解温度影响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温度与运动速度呈正比的关系。

(二)微粒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中,化学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很多组成部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等,不同的化学符号在微观意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比如H■O是水的分子式,它表示水的组成成分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氢,另一种是氧,还确定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前者有两个,后者只有一个,这样在学习化学符号的过程中,其实就掌握了很多知识。我们在学习化学符号时,不能将其单纯作为一种技能,还应该找出化学符号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对于化学符号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只有掌握了水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才可以更加顺利和全面地理解H■O这个符合所表示的意义,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化学的。

(三)微粒观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学到的微观知识的理解。相较于微粒知识来讲,微粒观是上位的,它概括、总结了学生学到的微粒知识,是一个有效提升。学习微粒知识可以完善学生的微粒观,而形成微粒观,对于学生微粒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深化作用。有著名教育学家曾经提出来,要想获取新知识,就不能够脱离旧观念,只有将其构成一个观念团,才可以强化理解和习得。学生最初只能学习到孤立和分散的知识,这样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就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整合这些分散知识,将其上升为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

2.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一)以微粒观为主导,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编排。要想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结合学生具体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学生微粒观作为立足点,对固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对教学难点进行合理分散,然后进行整体构建。

(二)要整体理解教材内容,以基本观念统领具体知识的教学。要想构建微粒观,学生不能仅仅背诵具体的知识结论,还要深入了解相关的事实和概念,持续地进行心智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付出。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教学时,需要首先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知识的观念,这样才可以将观念的构建和具体知识的教学有效联系起来,知识教学的目的性也可以得到有效强化。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观念意识,在知识教学之前,可以整体理解和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找出本单元中蕴藏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模型和模拟等方法,这样可以形象地讲解抽象问题:化学中的物质如分子和原子等都很小,人们是无法用肉眼感觉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将其与其他实物类比,使其更加直观。教材中有应用模型,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动手构建一个模型,联系具体事物,更好地理解。在认识微观世界时,学生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它需要直观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结构进行模拟,这样可以让非常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得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需要总结经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参考文献:

第9篇:管理学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图书管理是图书馆事业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图书情报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工作在现实社会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分析了艺术学校图书管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叙述述了目前艺术学校图书管理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提出诸多提高艺术图书管理信息服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学校;图书管理;素质;服务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如何接受挑战,抓住机遇,提高艺术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优质服务,是艺术学校图书管理读者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艺术学校图书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图书馆事业,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遵守《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艺术学校图书管理长期以来担负着为本校师生整理和提供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服务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打破传统的、静态的被动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完善和发展艺术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服务工作,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主动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推进本地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

1999年12月22日,江总书记视察北京图书馆,充分肯定了图书馆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讲话后。图书馆建设正式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学校的应试教育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模式转轨。“依托信息渠道,培养自学能力”成为时下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切的发展,都使得图书馆的全面建设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是学习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民族才会强盛,国家才能更加富强。对教师而言,生活在知识经济年代,单靠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学校教育只能受用一时,不可能受用一生。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备科学的思维、科学的工作和科学的能力,掌握摄取新知识和利用有关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有人曾提出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图书馆不仅是向公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能力。良好的信息素质将是公民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时空条件下,有效地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艺术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图书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缺编,服务方式单一,手工操作绩效薄弱等状况。加之,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思想的影响,图书馆员划归校勤人员,面临工资待遇、职称福利等同教师行业相比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受挫,心理上的失落感带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专业人员大量流失的状况。

多数从事信息服务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过图书馆专业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对本专业的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之甚少。加之知识和阅历深浅不一,在文献信息开发、组织能力方面差异很大,致使编辑的专题信息资料内容肤浅,实用性差。加上服务手段的落后,不能用网络技术开发文献资源,使读者对艺术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服务能力产生怀疑。

三、艺术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策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艺术学校图书管理要想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信息服务意识,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所以,要把图书馆建成开放、动态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主动、开放的服务意识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把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引向深入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改变传统的以馆藏印刷版为主体的信息提供,扩大信息服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