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故分析会范文

事故分析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故分析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故分析会

第1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股份回购 动因

一、引言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市场收购、要约收购以及其他方式购买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作为库藏股或加以注销的行为。它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和公司理财行为。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大量的股份回购行为,据港交所统计,香港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529个交易日中,只有4日没有公司回购股份的纪录,期内有223家公司回购股份,每个交易日均值有11家公司回购股份,涉及总额4,300万元。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至今A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2008年至今主要有天音控股、海马汽车和健康元实施了A股股份回购。股改前的股份回购,如豫园股份、陆家嘴、厦门国贸和申能股份,大都为重组、股改服务。公司回购减少了流通在外的股票,因而提高市场了对公司每股盈利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带来公司股价的上升,是早期解释股票回购动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理论。股份回购使公司的权益资本减少,债务资本的比重上升,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在债务成本率小于全部资本收益率的情况下,财政杠杆发挥正效应,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从而增加股东财富。在现行税法下,股东所收到的股利全部征税。而在股份回购中,只有当股东真的选择出售股票,而且,出售股票后股东产生资本利得时,股东才纳税(我国还未开征资本得利税),同时税额也较低,而且股东有较大的选择权,股份回购比现金红利有明显的税收优势。股份回购被认为是公司管理层向股东传递信号的一种方式。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当公司股票市值被市场严重低估时,公司可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一部分股票,引导市场投资者重新评估该公司。股份回购被认为是股东维护控制权的一种手段。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为了维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反对敌意收购,可以回购一部分股权。一般情况下他们采用私下协议回购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或者以要约回购的方式,且支付很高的溢价让收购方知难而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放开市场管制、公司间敌意收购行为的盛行的时候,回购股份的公司空前增多,为控制权市场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问题,公司过量的现金流会增加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成本,因为管理层会从个人私利出发,将现金投放到次优的投资项目或进行无效率的收购活动,达到分散自己所承担的投资风险或扩大自己所控制的权利范围的目的。减少经理人员可用于相机处理的现金流量,可降低经理人员的控制权,对公司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并影响公司的价值。股票期权假说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股票期权的兴起而产生的。该假说认为公司回购股票是为了实施股票期权计划。Jolls发现,如果管理层持有较多的股票期权,他们就更愿意进行股票回购操作。上述三家公司股改都以完成,因此分析其股份回购动因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2008年至2011年4月,A股市场有三家上市公司都以自有资金公开市场回购方式回购,基本情况如表(1)。

(二)案例分析 (1)公告中宣布的动因分析。上述公司在回购公告中对进行股份回购的目的进行了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三类动因。近几年公司经营能力稳步提升,股价表现与经营状况不符,公司投资价值被低估,通过回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是三家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均提及到的动因。作为新的国际通行的分配形式维持资本市稳定,只有天音股提出此种目的。传递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信号,只有天音控股涉及此目的。可见,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基本上遵循了EPS假说、财务杠杆假说、避税假说和信号理论。因为公司回购注销股份较少,提高财务杠杆和每股收益是不明显的,所以以遵循信号理论为主。(2)股份回购效果分析。三家公司回购公告中都提及,“公司投资价值被严重抵估,通过回购提升公司的价值”。公司的股价是否上涨,公司价值是否提升,按“事件研究法”对股份回购公告日前后公司股价与所属板块指数比较,计算累计平均超常收益率,用SPSS软件进行了“成对样本检验”具体数据如表(2)。在(-5,0)和(1,7)时间窗口三家公司股价强均于板块指数,(8,40)时间窗口海马汽车和健康元股价强于板块指数,(41,191)时间窗口天音控股股价强于板块指数。这表明回购公告确向市场传递某种信息,且A股市场对这种信息提前反应,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超常收益率,但这种反应并不能持续,中长期可能无法获得超常收益率。

第2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铁路调度 指挥 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

一、调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调度的正确组织指挥,特别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组织指挥,是保证运输生产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是整个行车过程实现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行车安全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行车调度都应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把安全指挥工作做好,为行车安全、防止事故起到应有的作用。调度系统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指挥中枢,负责指挥、协调各部门协同动作,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是铁路安全生产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调度指挥中的一言一行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一句违章的话,一个违章的令可能上演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调度指挥安全运输问题上,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分析运输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因此,强化铁路调度指挥对事故分析及预防势在必行。

概括起来说,调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有:

⑴指挥行车有关人员完成各项行车作业,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⑵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纠正各种违规、违章现象,及时处理行车中发生的问题,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⑶在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救援,减少事故损失。

⑷在天气不良、施工组织、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下,为保障调度指挥安全采取有预见性的措施。

二、调度指挥中的事故分析

1、铁路常见事故

在铁路常见的事故中,有司机人为引起的事故、设备损坏引起的事故、施工引起的事故、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随着电气化铁路的普及,设备故障和弓网事故也屡屡发生。

2、在日常调度工作中,由于调度原因引起的责任事故和关系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⑴违反行车组织规定,擅自简化作业;⑵违反相对方向接车和同时发接车的规定;⑶日(班)计划或调度命令对列车车次指示错误;⑷在车站已准备好列车进路、开放信号机的情况下,盲目指示变更信号;⑸临局或调度台间交换计划不清;⑹开行超限货物列车未按照规定调度命令;⑺掌握列车运行间隔不当;⑻电气化铁路调度指挥不当,漏发、错发调度命令;⑼接到铁路线路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意外情况报告后,未采取正确措施处理;⑽在调度命令下达后又盲目修改; ⑾双线改单线或反方向行车时未按规定调度命令;⑿盲目指示列车无凭证进入区间;⒀漏发、错发施工限速命令;⒁接到列车运行中车辆有异状的报告后,未采取果断、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

3、调度指挥中常见事故原因

调度指挥安全是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度指挥的生命线,是运输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的重要前提,是科学调度、正确指挥的最终体现。调度工作是组织和指挥整个行车过程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调度人员具有相当的调度指挥技术,要求调度人员掌握一定的行车组织理论知识,熟悉行车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等行车有关的基本知识,具备迅速而又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及指挥经验。良好的调度指挥技术是做好安全指挥工作的必要条件。发生调度事故,反映了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和技术与行车调度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3.1 对规章制度不清楚,对行车过程不甚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日常行车指挥中就不能自觉、熟练地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正确指挥,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行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还发生各种违章指挥现象和行车事故。

3.2 对行车工作中一些不常见的情况,如超限列车的运行、施工条件下的行车、行车意外情况和行车事故等,由于调度员经历不足,不了解也不掌握在这些情况下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必须采取的关键措施和基本处理方法,缺乏必要的行车指挥经验。一旦遇到这些情况,或束手无策,贻误时机;或错误指挥,出现安全漏洞,严重时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3.3 对所管辖区段的线路、人员和设备等情况不熟悉,处理问题时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考虑客观实际,或预见不到行车安全工作中的各种危害的发生特点及发展趋势,结果事与愿违。如:变更信号、列车超重、向险情区间放行列车等。

3.4 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结合调度指挥的实际,认真学习与研究调度业务,预想行车指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锻炼处理行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不善于从中发现各种问题的症结,从中吸取教训,摸索和掌握安全指挥的规律;不善于吸取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技术水平。

三、调度指挥中防止事故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出,有些事故是由于调度员的失误而引起调度指挥不当,可教训惨重。我们做事故分析,是为了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在日后调度指挥中能更好地防范,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1、主观方面

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反映出调度指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对调度安全指挥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作为一名列车调度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安全问题,为铁路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⑴要充分认识调度指挥与安全生产之间的直接关系,充分认识安全指挥工作的重要性。一些调度员从现场行车到从事调度工作,认为做调度工作就离开了行车部门,不直接操作行车设备,既不接发列车,又不进行调车作业,从思想上有些放松,不从系统的角度,用全局的观点看待行车调度在行车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造成行车调度中对安全生产的实质理解不透彻,思想上没能摆正安全工作的定位。

⑵处理好安全和行车工作的关系。行车工作与安全生产是密不可分的,安全为了行车,行车必须安全。而实际工作中却把二者对立起来,不认为安全工作是保障行车工作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反而把安全工作看成绊脚石,把保证安全的规章视作对行车工作和运输效率的束缚,往往为追求效率而忽视安全,这也是影响行车调度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因。

⑶做到思想上进,工作严肃认真,吃一堑,长一智。由于行车调度不直接从事各种行车作业,使得部分调度员思想麻痹大意、工作缺乏严细作风、简化作业的现象较多。要求不严格和违章作业不一定能造成调度事故,这使部分调度人员工作时存在侥幸心理,结果很易就发生了调度事故。我们一定要严以律己,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行车调度因指挥失误造成行车事故后,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但有些调度员不从自身找原因,认识不深刻,安全指挥改进工作不到位,这样就阻碍了行车调度安全指挥思想水平的提高。行车调度指挥是一项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提高业务素质,提高调度技能,提高认知能力,克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工作失误与调度事故降到最低,使调度工作有一个崭新的飞跃。

2、客观方面

⑴要明确认识调度安全指挥的重要性,要屏蔽只抓生产,忽视安全的思想。当安全和效率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严禁为追求效率而违章指挥。

⑵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具体办法和经常检查制度。在安全生产组织方面,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夯实基础管理。

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指挥工作。违章必纠,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有效地遏制事故隐患,培养严格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

⑷做好安全技术教育。不能忽视了调度指挥安全常识和基础理论教育,要重视对判断和处理各种行车有关问题以及行车意外情况的能力的训练,用安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际。

⑸要善于培养调度员从调度指挥工作和事故中发掘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安全指挥的规律;要善于根据调度指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调度指挥措施,以促进安全指挥工作顺利进行。

第3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 股权分置

对价

会计处理

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至2005年8月19日,46家股改试点公司全部登场,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非流通股东为获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到为止,财政部还在和国资委、证监会沟通,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项办法。对此,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观点不尽一致。

据了解,目前财政部提出的方案中,主要会有几种可能的考虑:

首要的问题便是支付对价是否计入损益表。如果将支付对价直接核销,那就会产生两个新问题:1、以什么名目进行核销。2、会与当前的绩效考核体系产生矛盾。如果将支付对价计入损益表,列为营业外支出的话,是作为一次性营外支出核销,还是允许像无形资产一样,作为递延费用,分期核销?

还有一种考虑的方案是将支付的对价作为长期投资。支持这种看法的机构人士认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这些补偿,并不是无偿的,实际上是个对价,对价就意味着可能带来亏损,也可能得到收益,所以,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来说,这其实是一项长期投资,所以应该可以考虑计入资产收益价值。

具体说来,相关账务的具体处理方法,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

方法一: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上反映。将支付对价作为一种费用性支出,借记“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现金”或“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方法二:不计入损益,也不计入资产,而是绕过损益表,从资产负债表右边走,直接冲减所有者权益。这种方法下,根据金额大小,依次借记“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权益科目。

方法三:不计入当期损益,计入资产,从资产负债表左边走。这其中又有三种方式:一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并按准则规定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办法逐年摊销;二是计入“递延资产——股权分置对价支出”科目,不进行摊销,等到以后股权转让时,对该科目按比例部分或全额结转,作为股权转让成本的一部分,股权全部转让后,该科目余额结转为零;三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在一定期限内予以摊销完毕,并在资产负债表上与长期投资分开列示。

方法四:方法二和三结合使用。即先冲减上市公司发行流通股时非流通股股东账面形成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不足冲减的差额则计入资产负债表左边,按方法三处理。

方法五:不做账务处理,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该方法对送现金不适用,仅适用于送股或送权证。

到底上述哪种方法最为合理呢?笔者认为,要理清股权分置改革涉及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并考虑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制度背景和投资会计准则的演变。

一般认为,股权分置是造成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的中国股市特有的“同股不同权(流通权),同股不同价(持有成本),同股不同利(收益)”现象,流通股股东为换取股票流通权并换取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默认并购买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的可流通的公众股,默认并无偿向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转移属于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被转移的公众股股东的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就构成了公众股股东的股票流通权成本,同时也构成了国有股、法人股等股东放弃国有股、法人股流通权的收益。由于上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的承诺而导致公众历次认购流通股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现在,原先承诺不流通的一方要求获得流通权,必定会导致“同股同权”但“同股不同价”;并且,根据供求,这势必会对流通股股价产生较大的下跌压力从而造成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损失,因此,作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要想获得与流通股股东同等的流通权,那就必须为获取这一权利而导致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损失进行相应的对价补偿,这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法理基础。事实上,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对价预期,如果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否定这种预期和方式,将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和。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第一,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而支付的成本,符合资产的定义,会计上应该作为资产处理,予以资本化,理由如下: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非流通股股东取得流通权并为此支付了对价,主要包括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及其他资产,这些都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2、由拥有和控制的资源。流通权的行使是由非流通股股东决定的,并被其拥有和控制。3、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流通权是有价值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价值会获得提升,因此具有未来经济利益。

其次,试点的两批方案中,补偿方式基本有三种:送股、送现金或送权证,采用不同方式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尽管形式表现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都是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取流通权而付出的一种对价。所以,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处理必须坚持的第二个原则是:不同对价支付方式的会计处理实质应一致,不因形式不同而导致会计处理有质的不同。

第三,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些年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例如,对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投资准则规定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后来,《关于执行〈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解答(二)》(财会[2003]10号)中对投资准则做了修正,对该文件后形成的贷方投资差额不再摊销计入损益,而是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此前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不再做追溯调整。此外,非流通股股东基本都是非上市企业,过去大多数执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并没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非流通股股东对子公司上市时流通股贡献的溢价会计处理存在差异。所以,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会计处理必须坚持的第三个原则是:尊重,考虑以往与投资相关的会计处理。

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具体会计处理(假设非流通股股东都采用权益法核算):

(1) 股权分置改革前,非流通股股东产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且贷方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对价支出,则在支付时以改革前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改革时所支付的对价,不足抵消的对价部分,记入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再按规定的年限分期摊销。会计处理为:如果对价支出大于改革前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应按改革前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按支付的对价贷记“现金”、“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三级科目略)”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如果支付的对价小于或等于改革前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应按支付的对价,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贷记“现金”、“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三级科目略)”等科目。

(2) 股权分置改革前,非流通股股东产生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且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方,支付的对价以改革前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为限冲减所支付的对价,不足抵消的对价部分,记入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再按规定的年限分期摊销。

(3) 股权分置改革前,非流通股股东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则支付的对价也作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其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现金”、“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三级科目略)”等科目,并分别按规定的摊销年限摊销。如果支付的对价金额较小,可并入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余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非流通股股东取得的流通权所带来的收益,在未来的转让中才能实现,属于未实现的收益,应该作为递延资产处理,并且不予摊销,处置时再按比例结转。笔者认为,根据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在权益法核算下,投资者由于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记入股权投资差额,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摊销,而这一差额中就包含了股票的流通权成本,为了和目前的会计制度保持一致,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也应该记入股权投资差额,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摊销。

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具体处理和《企业会计制度》一致。

具体运用上述处理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按该项投资的平均总成本确定其处置部分的成本,同时按比例相应结转长期股权投资明细科目。

2、权益法下,该项股权投资每股账面金额(“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仍等于被投资单位每股净资产。

3、在备查账簿中登记减少的股份数。

4、改革后,在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完毕之前该项股权投资每股账面价值将高于被投资公司每股净资产。

5、此方法对后续每个会计期损益的有:差额分期摊销影响摊销期损益;会计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并提取减值准备时,可能影响损益。

6、在差额摊销完毕之前处置该投资时,对损益影响也将得到体现。

方法评价:上市公司股本溢价,多为公司公开上市之初流通股股东相对于非流通股股东额外多付的成本。作为控股非流通股股东,出于核算的目的将其记入自身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xx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方,体现权益的增加,实际这部分成本是与流通股股东相比少支付的,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时,将支付的对价从此科目中调出是合理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证券市场的重大变革,企业为响应改革号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支付对价,会计操作中宜尽量减少对企业利润的冲击,以降低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额外压力。上述处理方法,体现了注重历史的原则;由于对价的处理走的是权益而不是损益,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对价作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分期摊销,也避免了企业利润的大起大落,体现了“符合和支持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不让母公司由此受到较大影响”这一新规则设立的总原则。

第4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管理伦理;研究综述;未来展望

自从有了学校教育,每个人与课堂关系就很密切,而每个课堂是由若干教师和几十名具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生组成的有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集体来说,它肩负着实现课堂管理目标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引导、整合众多学生的行为,使其符合课堂目标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仅仅是管理技术或是管理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行为,包含着伦理价值;课堂不仅具有工具性的价值,更具有道德伦理教育的价值,其间时刻发生着具有伦理道德的对话和冲突情境。正是在充满伦理性意义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育人”价值更加得以凸显,教师的道德导向作用更加得以发挥。因此教师的课堂管理就必须具有伦理意义。

一、课堂伦理管理的背景

对于教师课堂伦理管理的历史考究,可以追溯到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的伦理管理思想主要有:

1.课堂学生的组成上

针对当时“学在官府”的癖习,他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胆实践之。孔子的课堂上学生组成是五花八门,不分贵贱和国籍、年龄的限制。他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而且对于以前名声不好的人,他也可以吸收。

2.教师的德育观

孔子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作为我国最早专心致力于教师职业的代表人物,师德精神依旧具有现实性的意义。他的师德的第一个要求是乐道敬业、热爱学生。他形象地把乐道敬业说称之为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对待学生真诚无私,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在传授知识上“吾无所隐尔,吾不行不与二三子者”。师德的第二个要求是终身学习、诲人不倦。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学而不厌”的精神,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仍然在学习《易》;同时认为教师“诲人不倦”是仁的表现。师德的第三个要求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强调教师以身作则,身正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够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一生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敬佩,而且以其以身作则的人格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开始反思教育被日益赋予的工具理性和教育主体论、学生能动论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管理理念,课堂管理开始进入伦理管理时代。

二、课堂伦理管理的意义

对于课堂管理伦理研究的重要性,学者们阐述了各自的看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管理的复杂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可能发生诸多教师想象不到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着手进行解决,远非人们想的那样简单,而是充满挑战,这就是课堂管理的复杂性。课堂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在整个课堂空间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了课堂管理不可能只是刚性的、效率最大化的,课堂管理应该是道德的、伦理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管理不可能蜕变为纯粹的专业技术化和职能化的管理”。引介到课堂管理过程中,课堂管理不可能仅仅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或艺术的活动,课堂管理必须具有教育意义,富含伦理价值。

2.伦理对课堂管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课堂管理不仅仅是遵守成人而形成的游戏规则,道德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对处理某些课堂管理事件更有效,更合乎动态变化课堂的需求。伦理管理可以进行全域性覆盖,它的力量可以伸张到课堂管理的心理、行为的各个方面,促使单纯的技术管理充满伦理性、教育性。道德管理将谋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契合点,维护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从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升管理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伦理道德可以帮助解决课堂管理实践中的道德两难和道德困境。总之,课堂管理伦理将顺应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变管制规训为主转向服务课堂主体为主,凸显教育的价值性和生动性,师生在新的管理理念下获得教育的重生。

3.我国课堂管理伦理缺位现状

审思我国课堂管理现状,教师和学生均没有体会到本应属于充满生命意义的课堂的幸福感,人性内心深处的伦理性诉求处于一种极度缺乏的状态。教师在课堂空间内人性关怀的缺位,有时导致学生选择极度对抗的方式,结果师生均处于痛苦和困惑的状态。在现实的课堂生态中,快慢分班导致的信心压抑,教育贿赂导致的人性扭曲,分数至上导致的竞争压力等促使课堂生态日益恶劣。总体上,我国课堂管理伦理出现的缺位,体现在对公正的侵害、对尊严的践踏、对生命意义的漠视上等。

4.课堂伦理管理重新配置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盛行的工具理性、主体异化现象被人们逐渐反思。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意义、追求内心幸福的场所,伦理管理将指明课堂发展的方向,促使教师课堂管理同时追求效率和人性关怀;伦理管理将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因为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学说指出,物质层面的追求是最基本的诉求,而内心幸福感是人性发挥潜能获得自我认同的完美体验,这种自我认同的价值感从深层次上体现出人生目的和价值的追问。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伦理的追寻将使教师和学生获得终极的幸福关怀,具有“内圣而外王”的社会与主体双重价值。

三、课堂伦理管理的内容

对于课堂管理伦理的内容,有的学者从宏观维度研究了伦理管理内容,还有学者从微观的维度研究了具体的伦理内容,但是不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我国对课堂管理论研究还远不成熟,目前依旧处于片段化、零碎化的阶段。下面将简要总结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转贴于

1.课堂制度管理伦理

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老师借用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认为,制度伦理应包括: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指向制度的设置合乎道德性、伦理性;伦理制度化是将人们普遍认可的伦理价值经过一定的程序加以制度化,形成制度规范。如同《道德的课堂:基于管理的视角》一文中,郅老师指出课堂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应合乎道德性,包含两个方面:课堂管理的规章制度本身应合乎德性,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不仅表现它运作的有效性上,而且表现在它的性质的先进性上”。规章制度本身所体现的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是衡量规章制度性质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规章制度要真正保持先进性,必须要做到其中所蕴涵的道德的先进性。如尼布尔在《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一文中指出,社会道德失范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本身的正当性有问题,导致人们的认知模式出现偏差,因为“制度为个人行为提供了一种激励系统,同时它还为个人提供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和认知模式,个人按照制度指引的方向和确定的范围出选择”。所以,对现有的课堂制度进行案列剖析可以发现管理制度本身的是否合乎正当性,将对未来课堂管理的效度和价值引导具有深刻的意义。

2.课堂管理理念的伦理

在我国,关于教育管理理念和学校管理理念伦理的研究文献发表得比较多,这些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而课堂伦理主要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且常常发生在交往密切的课堂,所以,需要研究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伦理理念和行为,伦理精神和道德的渗透也主要是发生在课堂这一微观层面。

在郅庭瑾老师所写的《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书中,她认为教育管理理论首要构成要素是管理思想和理念,而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确立是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理念的大环境中完成的,其本身不可能独立存在,往往受到其所处更大道德生态的影响。深度反思目前社会道德生态,打破教育道德生态孤岛的惯性思维,运用系统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于构建健康公正的课堂管理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也有学者从教师自身应该具有的内在教育伦理角度指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课堂管理伦理诉求的基点;和而不同的学生管理,教师课堂管理伦理诉求的关键;情理相融的课程管理,教师课堂管理伦理诉求的核心;宽严有度的精神环境管理,教师课堂管理伦理诉求的保障。

以上提供了一条提高课堂管理伦理的思路,对于形成课堂伦理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课堂管理伦理标准的提高,不仅仅要求道德个体,更需要道德社会的系统重建,为道德个体的价值认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课堂管理者道德水平需要通过系统的道德建设和培养,形成育人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鼓励育人者充分发挥道德主体性,自觉地辨别真善美丑,通过教育系统的道德坚持去达到社会道德结构化的改善,教育主体性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

3.课堂管理方式的伦理

如果说前面论述是内隐性的,内隐在教师内心里秉持的一种理念的话,课堂管理方式的论往往就表现为外在的、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一种伦理。

在课堂管理方式的伦理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一些原则,如“热情、公平、因材施教”“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宽严有度”“引导启发”。也有学者就伦理道德和课堂管理方式的关系做了探讨,并且解释了当前教师课堂管理忽视伦理道德的表现,对课堂管理伦理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教育管理伦理学科建设、构建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健全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机制、制定教育管理者的行为伦理准则、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此外,还有些学者指出,构建道德的课堂,除了课堂管理理念合乎道德、规章制度合乎道德等因素,还要求教师将道德意识融入常规课堂管理过程,经常用道德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权,是否合乎道德。从中可以判断: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性,让课堂变成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积极性的场所;让日益僵化的课堂变成学生重要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中有意义的动态课堂。

4.课堂课程内容的伦理

在《道德的课堂:问题与思考》一文中,郅庭瑾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关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受到道德方面的影响和教育,结果在沪港两地学生反应是大相径庭。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被泛化的文以载道,能带来的只能是道德的沦丧和虚无。“在很多时候,文以载道一旦失去了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所谓的道不过是教师的自以为是和一厢情愿。”在这样的课程内容渗透道德价值理念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在以后的课程内容中,改变一厢情愿的想法,和学生互动、争取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将间接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相结合。

还有学者认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教师应以“庖丁解牛”的方式,深度挖掘课程的伦理价值。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教材为基准点,按照学科演进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阅读、情境描述、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将静态的文字和动态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之变成沟通校内外的伦理渗透的桥梁。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老师还提出运用“金庸效应”,其核心思想就是借鉴金庸小说中的很多能深深拴住人的眼球的写法。另外在传授课程内容上,教师可以采取“三化”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即:学科性知识生活化、高深知识浅显化、枯燥知识幽默风趣化等策略。

总结前面学者的建议可以看到,在教师课堂课程伦理管理中应拉近学生的生活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感受课程的伦理价值。让学生陶醉与教学中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或许就是胡东芳老师倡导的“金庸效应”的魅力所在,也是道德课堂的真谛所在。

四、教师课堂管理伦理研究的未来展望

第5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 股票回购 动因 效应

股票回购(share repurchases)是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发行在外的股票。在西方,股票回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公司理财行为,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为员工激励作铺垫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股票回购的动因分析

1.作为股利政策的一部分。当公司有多余的现金却没有合适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公司可把这笔资金以股票回购方式分配给股东;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向投资者支付现金,而投资者无须就此交纳所得税。2.改善资本结构。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资本,从而使得公司的资本得到充分利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可能因此而提高。3.传递公司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票回购可能产生一种有利于公司的信号传递作用。

二、股票回购的效应分析

1.股票回购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美国学者莫迪格莱尼(Franco Modigliani) 和米勒(Mertor Miller) 提出的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认为,当公司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时,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而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2.股票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公司回购股票引起股价的变化,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股票回购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将发生变化。股价将随每股净资产值的变化而变化,但对股价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二是由于公司回购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者对收益的心理预期,将促使市场看好该股并带来股价的上升,这种变化对股价的影响一般总是向上的。

3.股票回购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假若公司总资产盈利能力及利息率不变时,回购股票将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进而引起每股收益的变化。当股票回购价格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的股票回购价格时,将引起回购后每股收益的减少;当股票回购价格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的股票回购价格时,将引起回购后每股收益的增加;当回购价格等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的股票回购价格时,回购股票对每股收益没有影响。

三、实证分析――邯郸钢铁股票回购

2005年6月16日,邯郸钢铁(600001)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全体董事通过了《关于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拟于2006年2月底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用自有资金以每股价格不高于5.8元/股的价格回购社会公众股6000万股,回购比例占当时总股本的4.072%,占流通股本的12.161%,收购资金不高于3.5亿元。截止到2006 年2月底,公司回购流通股期限届满时,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总数为7,498,81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1%,购买的最高价格为3.278 元,最低价格为2.77 元,支付回购资金总额为23,992,694.24元。

1.邯郸钢铁股票回购的动因分析。受钢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邯郸钢铁股价呈现不断走低态势,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和市净率都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水平,股票市场表现与公司经营状况不符,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有损股东利益和公司形象,此时应开展股票回购,提升公司形象,维护股票价格,改善资本结构。

注:上表为邯郸钢铁2002、2003、2004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和2006年回购前预计数和实际数,由于回购政策没有被完全执行,各项财务指标没有按照预计的数字变化。

2.邯郸钢铁回购股票的效应分析。

(1)短期内支撑邯钢股价走强。本次回购流通股后,邯钢2005年的每股收益增加0.02元,虽然公司股票估值难以大幅提升,但股价却因此走高。(2)刺激钢铁板块反弹。据新疆证券周德昕统计,目前两市钢铁股在剔除劣质公司后,平均市盈率只有7倍,而平均市净率仅有1.1 倍,处于市场的最低端,邯钢本次回购流通股如果能够成功刺激其股价走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将为钢铁股的反弹提供良好契机和市场想像空间。(3)开发市场新热点。邯钢因回购流通股而走强后,吸引场内、外资金的强烈关注。一方面将会提升超跌股票的整体价格中枢;另一方面也可能营造出“回购”板块这一新的市场热点,在低迷的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股票回购就像一把“双刃剑”,操作得好就会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操作不好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导致公司的市场价值下降。企业大量采取现金回购方式,可能造成回购后公司资金短缺,财务风险加大,从而阻碍了公司的发展。邯郸钢铁只完成了回购计划数的10%,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现金流的约束,这使得原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也使得股票回购难以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摘要:首先对国外及我国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股票回购的价格确定、对股价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又分析了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有股票回购的动机。

关键词:股票回购;回购动机;回购价格;股票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13602

1股票回购一般动因

1.1避税假说

股份回购能够使股东以较低的资本利得税取代现金股息必须交纳的较高的普通个人所得税。换言之,当资本利得税率低于现金股息所得税率时,股东就存在以接受回购要约的方式合法规避部分税额的动机,当然,避税假说的基本条件是由股票回购行为使股东规避应税额必须大于股票回购过程产生的交易费用。由上述研究可见,股票回购可以起到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公司股价,提高剩余资金利润率的作用,它还是一种极为盛行的反收购措施。研究结果也表明许多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均可能存在股票回购的客观要求。

1.2信号传递假说

信号传递假说指普通股股票回购的公告实际上传递了公司管理层关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新的信息。这一理论源于股份公司管理层和中小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层集公司管理经营权于一身,掌握着有关公司管理经营情况的全部信息,而公司所有者股东却日益远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所导致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往往与真实价格相背离。对市场上的广大中小股东而言,当股份公司发出股票回购邀约时,实际上是向其传达这样的信息,即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传递假说。这一假说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股份公司发出回购邀约往往导致二级市场上股价上升。

1.3财富转移假说

财富转移假说指股票回购将会导致公司优先债债权人的财富被转移给公司股东。优先证券持有者会因公司回购普通股票而蒙受财富上的损失。因为企业一般是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放在第一位,而债权人对企业又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公司无视债权人利益借机进行现金套现。按照此假说,要是存在财富从优先债债权人手里转移到股东手里的话,股票回购对可转换债券的影响与其对非可转换债券的影响不一样,在公司股票价格提高的同时,优先证券的市场价值会降低。从国外的一些实证研究上看,在股票回购公告日记公告后一天,可转换债券、一般优先股股票和可转换优先股股票价格的两天平均收益率都呈正值,而一般债券则略为负值。

1.4最佳资本结构假说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价最大化,然而,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EPS的增长才会直接导致股价的上升,实际上经常是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在加大,如果EPS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要的报酬,尽管EPS增加,股价仍然下降。所以说到底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显然,股票回购是股份公司追求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手段。由此产生了股票回购的最佳资本结构假说。

2股票回购价格的确定

确定股票回购价格时,一般参照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上市时股东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当时的折股比例;二是市场流通股股价;三是股票回购当时股份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在完善的证券市场上,股票回购的价格以股票在市场中的价格来确定。这也甚为合理,既然要回购,通俗的讲,也就是买入股票,当然是以股价作为衡量尺度,否则不会有人主动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但在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这一标准显得极不合理。

首先,从我国发生的几起股票回购案例来看,目前回购的主要是国有法人股。在公司上市之初,国有法人股是按面值发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价格则高于甚至远高于其面值,如果按当前股价回购股票,对广大流通股东来说显然不公平,侵害了广大流通股东的利益,必然招致他们的激烈反对。对流通股东来说,当然是希望回购价格越低越好,而对回购的国有股东来说,又希望回购价格越高越好。

其次,国有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地划定为“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而股价仅仅只是市场基于现有的流通股对公司价值所做的评定,考虑到国有股在现有公司股权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特殊性,如果简单的以股价作为回购价格,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按企业上市时股东资产投入股份公司当时的折股比例确定回购价格表面上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按照资金的价值增值原则,如果采取这一标准国有股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在上市公司投资而没有得到一点报酬,国有股东显然不会接受这一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有侵吞国有股利益之嫌。

3股票回购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回购以后对股价有三种影响。当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回引起每股净资产上升,股价也上升;当股票价格等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不会引起每股净资产下降,股价不变;当股票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时,股票回购会导致每股净资产下降,股价也下降。下面我们予以举例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适用于市场流通股票,而不适用于国有非流通股。因为回购国有非流通股不是以股票价格作为回购价格的,而流通股的回购是以而且也应当以股票价格作为回购价格。从我国目前发生的几起回购案例来看,回购的主要是国有非流通股。云天化和申能两起回购案例中,二者股票价格均高于每股净资产,当股票回购以后,股价均大幅度上升,云天化股票回购公告一,股票价格在6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30%以上,而申能股价从10元一举冲到了20元,这固然与A股市场“逢新必炒”这一惯例有关,但究其原因是因为二者回购的均是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回购价格按每股净资产来确定,这一价格远低于其当时的股票价格,故引起了股票价格的急剧上升。

4什么样的公司有条件回购股票

从国外经验来看,股价是否接近或跌破每股净资产,确实是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的重要指标。但回购毕竟是上市公司拿出现金按市场价格收购股份,且在一定时间内要失去再融资的资格,在目前全部A股上市公司负债已是股东权益两倍、大股东证券市场的钱“不拿白不拿”、大股东对提高每股收益兴趣不大的情况下,上述回购的动力无疑将大大削弱。同时,回购将导致上市公司负债率上升,能否实施还要得到债权人的认可,这对负债率平均水平已经很高的A股上市公司来说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坎。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下列公司最有可能进行股票回购:

(1)业绩好、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前期股权分置改革动摇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股票评估的价值体系,使绩优股遭到大量抛售。而允许进行股票回购后,只有业绩好、现金流量充足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回购。

(2)国有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的企业。上市公司面对这一现象,通过“以股抵债”的股票回购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又做到了国有股比重下降。

(3)股票价格接近或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企业。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低估,通过回购股票来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

参考文献

[1]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化成,汤谷良.财务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第7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日太阳)是光伏行业中的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自2011年以来,整个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大幅下降,而超日太阳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截至2013年1月4日,公司账目可用货币资金仅3461万元,其中2480万元为项目专款,只剩不到1000万元为正常运营资金。

(二)资金链断裂

根据超日太阳2012年三季度财报,该公司目前的资产负债率为63.75%,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流动负债为36.7亿元(见表1),占整个公司负债水平的72.77%,占总资产的46.39%,短期偿债压力很大。而与短期负债相匹配的流动资产,虽然有53.5亿元,但其中有33.4亿元是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62.50%,占总资产的42.28%,且这些款项的债务人多为该公司国外客户,能否在近期收回也未可知。所以,超日太阳资金链基本断裂。

国内银行的收贷是造成超日太阳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至2012年11月底,银行共计收回贷款金额达8.8亿元,且公司还有3.8亿元借款已逾期。

除这3.8亿元的银行贷款已经逾期外,超日太阳的主要债权银行对其抽贷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银行对超日太阳的抽贷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原计划的贷款发放了一部分就已不再继续,终止了协议;二是贷款到期后,不再续借;三是贷款尚未到期,银行就已上门逼债,要求提前还贷。同时,已有三家供应商也因为债务问题对超日太阳提起了诉讼,涉及货款9000万元左右。

2013年3月11日,超日太阳将面临首个付息日,且需支付的利息为8980万元。这对于资金链异常紧张的超日太阳无疑雪上加霜。

目前,公司陷入经营情况恶化、资金链断裂、债务到期、债券评级下调、债券和股票双停牌等多重危机当中。

融资结构分析

(一)股票融资

2010年11月,超日太阳登陆中小板,募资23.76亿元(见表2)。超日太阳前十名股东中,第一大股东倪开禄为超日太阳董事长,与第二大股东倪娜为父女关系,二者合计持有超日太阳43.89%的股份。二者持有的股份均为有限售条件(2013年11月18日解禁)股份,其99.95%已用于质押,以获取信托贷款9.7亿元。整个超日太阳未质押的股权仅剩52.48%,对应的股权融资金额为12.46亿元。

2011年,整个光伏产业进入低迷期,超日太阳为了满足其经营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积极的债务融资政策来满足其资金发展需要。从图1可以看到,超日太阳的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底开始呈现出逐季度递增的趋势,而其负债主要源于银行借款、债券融资、信托融资。

(二)债券融资情况

2012年3月7日,超日太阳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简称“11超日债”,证券代码“112061”。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期限为5年,信用级别为AA,债券为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8.98%。

不到一年的发行时间里,“11超日债”风波不断。2012年6月28日,由于“超日太阳资产质量有所下滑,盈利大幅下降,负债大幅增加,债务压力大,且公司回款期大幅延长,在建项目后续投资规模较大,还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评级机构也将“11超日债”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2012年12月20日,“11超日债”与公司股票一起停牌,这在历史上尚属首例。

2013年1月8日,超日董事会公告,鹏元资信将公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级下调为AA-级,评级展望维持为负面,“11超日债”信用等级由AA级下调为AA-级。同时,鹏元将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债务信用等级AA-级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发行人申请其发行的债券在本所上市,且同时通过本所集中竞价系统和综合协议交易平台挂牌交易的……债券须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且债券信用评级达到AA级及以上”。因此,当前超日太阳已明显与该规定相违背,实际上,其已经失去了通过交易所发债再融资的资格。

基于以上种种,多家机构认为,“11超日债”存在丧失回购资质、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的流动性和估值风险,极有可能成为信用债违约第一案。由于超日太阳的负债面遍及银行、信托及公开市场,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市场造成很大的连锁影响。

(三)信托融资

信托融资是超日解决资金问题的一大途径。自2011年2月16日起,公司大股东陆续将个人持有的公司43.89的%股份几乎全部质押,以拓展私人业务。

超日太阳公告显示,2011年至2012年的两年时间里,公司大股东一共进行了21次股权质押,其中19次质押融资对象都是信托公司。他们通过信托融资共获得约9.7亿元,其中中融信托和山东国信为其提供了大部分资金。

事件影响

(一)相关信托公司安全收回本金难度大

由于超日太阳经营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其能否偿还信托公司的贷款是一大问题。

股权质押类信托在设计时,都会设定变现条款。如果是流通股,那么在触发条件之后只要在二级市场卖出即可,但目前信托公司手上持有的是限售流通股,流动性是个大问题。而根据IPO招股书,公司大股东所持的限售股股份解禁日为2013年11月。所以信托公司希望通过质押股权变现来收回部分资金的想法,也由于受制于质押资产的流动性,而存在很大的变数。

以中融信托为例,中融信托的“超日太阳股权收益权信托计划”的计划书规定:“在任何条件下,如果质押股票总市值(按收盘价计算)+已交的保证金+已交的回购款低于回购价款的150%时,则从T+2日起,受托人有权依照《股权质押合同》的约定处置质押标的实现质权。”超日太阳在2012年12月20日停牌前的价格为5.11元,中融信托持有的6365万股的质押股票合计3.25亿元,略高于其融给超日太阳的3.1亿元,但低于条款规定的150%的要求,可进行质押标的的处置。但由于质押的股票需等到2013年11月份才解禁流通,该条款实际上现在根本无法执行。但等到11月份执行该条款时,机构的抛压或许会进一步打压该公司的股票,或使得该公司股票出现恐慌性下跌,这会对信托公司安全收回本金造成很大的影响。

同样,计划书规定:“信托存续期内,若质押股票股价下跌,导致被质押股票以收盘价计算的总市值+已交的回购款低于回购价款的170%时,倪开禄保证在2个交易日按照合同约定,追加相应的保证金,至质押股票的价值达到回购价格的170%。”但目前,用现金来补充保证金对倪开禄来说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不断质押手头的股票以保证总价值回到止损线。但公司大股东持有的股票基本已全部质押出去,同样无法满足此项要求。因此,信托计划中设立的止损办法对当前的情形根本无效。

由于目前超日太阳已经资不抵债,恶化的财务状况可能使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到时候相关信托公司极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本金,从而遭受损失。

(二)可能引发信用债违约狂潮

一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零违约”现象,致使投资者普遍认为债市无风险,加之存在政府会“兜底”的错误认识,风险往往被忽略。一旦出现实质性违约苗头,容易引发市场的恐慌心理,加剧债券市场的动荡。如果“11超日债”成为中国信用债违约第一案,此先例一开,会有更多基本面恶化,出现资金危机的企业债违约,导致市场对民营企业信用债和一些资质较差的城投债的违约担忧开始上升。如果超日违约,极有可能成为引发信用债危机的导火索。在目前经济弱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债市受到冲击,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上升,将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三)保荐机构受到质疑

超日太阳IPO的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也是其上市的全程保荐人,超日太阳本次爆发的信用危机引起市场对该机构产生质疑。1月23日举行的“11超日债”2013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上,有关债券持有人质疑相关保荐方是否尽职。对于超日太阳出现的如此巨大的变化,保荐机构没有及时进行警示,其保荐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并面临一定的监管责任。

解决方案

(一)自行解决

从超日太阳的业绩预期以及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通过其经营状况的好转来解决这部分短期资金问题不现实。比较实际的办法是尽早收回33.4亿元的应收账款,或尽快变买旗下的一些项目,回收部分投资资金。据报道,超日在意大利的29兆瓦电站已有意向买家,电站出售后除去贷款可回笼大概5000万欧元资金;公司在美国的18.5兆瓦的电站也在寻找有兴趣的买家,该电站销售掉除去贷款能回笼约5000万美元资金。如果一切顺利,这部分资金可以帮助超日太阳暂时渡过债券违约危机。

(二)外部金融机构协同解决

部分商业银行为“11超日债”承诺在每次利息和本金兑付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提供专项流动资金贷款。这种被认为“变相担保”的行为现在使得两家银行可能面临托底的风险,它们无法坐视超日违约。

2013年1月23日,“11超日债”的受托管理人召开了债券持有人会议,提请审议《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履行“11超日债”受托管理职责的情况通报及提请债券持有人会议给予授权的议案》、《关于“11超日债”再次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的会议召开形式及投票表决方式的议案》两项议案。但当日会议的议案无法获得持有本期债券的50%以上(不含50%)未偿还债券面值的债券持有人同意,因此大会未对两项议案形成有效决议。

(三)政府兜底

联想到此前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最后都以地方政府兜底告终,如山东海龙事件、江西赛维事件,因此超日太阳也寄希望于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2013年1月11日上午,针对超日太阳公司的问题,相关部门如证监会、上海证监局、上海高院、上海银监局、交易所、上海市政府和奉贤区政府等召开了第三次协调会议。各部门在进行讨论后,最后的结论是:“超日的问题属于流动性问题,而非经营问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为避免妨碍市场的公平性,政府为某家公司单方面入市救助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以及超日太阳民营企业的性质,预计上海市政府通过财政资金为超日进行兜底的可能性不大。可行的是,在地方政府的协商下,让一些到期的商业银行贷款延期交付,或某些银行向其提供新的贷款。

事件启示

(一)加强对债券市场风险的认识

信用风险事件甚至违约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出现几次违约对市场化改革有利,有利于提高市场承受力和加强各方对风险的认识,可怕的是相关各方对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应对不及时、处理不得当,由此导致投资者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市场不能对风险精确定价、风险转移渠道阻塞以及监管机构无法对风险实施有效监管等。

随着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社会融资结构大变迁、直接融资大发展等金融生态变革正在债券市场上充分展现。尽管信用债市场未来整体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凸显,但从债券市场自身发展、继续加大推动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仍然不能因噎废食。监管层应该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约束机制,加强对一二级市场的有效管理与风险监测,完善违约救济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转移和对冲机制,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风险对冲工具,促进信用风险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11超日债”目前面临的种种危机可加强市场及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风险的认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对违约的处理和追偿系统要尽快建立起来,如何将违约对市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等,这些都是监管层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对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警惕

据粗略统计,2012年全年上市公司共进行股权质押超1800次,其中质押给信托公司的次数超800次。如此众多的股权质押事件,一旦质押的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或者整个股票市场进入低迷期,就会引发信托公司大面积亏损,从而引起我国金融市场动荡。

超日太阳的例子理应引起信托公司对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警惕。在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在制定信托计划之前,应该对其有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在信托计划书中设立相应的有效风险保障条款,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信托公司在成立信托计划时应更加审慎,不能为了扩大业务,而刻意去忽略行业或企业存在的风险。

(三)可能成为市场化改革的信号

超日太阳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态度将反映新时期下政府对市场化改革的态度。此次事件可能成为我国债券乃至金融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信号。此前的山东海龙、江西赛维都在信用违约的边缘,但最终都以政府兜底告终。虽然债权人避免了损失,但对中国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来说,这是对市场机制的扭曲,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倒退。破产公司不退市、债券不违约,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是不健康的。此次超日太阳事件将再次检验政府对债券违约的态度,可能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建设的风向标。

第8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股票回购;动因;效应

由于我国存在股权分置的问题,上市公司在股票回购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进步空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股票回购这种资本运作方式。八月底,我国证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新规,新规明确表明股票回购目的应该包括:提高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繁荣稳健发展。在实践中,中国对股票回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其产生的效应,结合我国的特色国情,推动股票回购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使其发挥真正的效果和作用。

一、股票回购的概念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回购等方式使用现金或举债从二级市场购买一部份自己公司的股票。公司可以将完成回购的股票以“库藏股”的方式处理,可保留也可宣布作废。这一做法直接减少了公司股票总量,并且回购后的股票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这可以提高剩余股票的价值。

二、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分析

(一)传递股价被低估信号

信号传递理论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是股票回购理论的研究亮点,并且国内外学者对其主要思想达成基本共识,那就是“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拥有不同的信息资源,管理者认为上市公司的股价不一定是其真实价值的反映,或认为公司自身运营很好,未来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而公司的内在价值没有被良好的体现出来时,他们就会回购本公司股票,从侧面将股价被低估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修复股价,维护公司利益。使投资者建立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实践证明:如果上市公司用很高的价格回购股票时,投资者会更加坚信股价被市场低估,信号传递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优化股本结构

财务杠杆假说是以资本结构最优理论基础建立的,一般来说,价值越大的公司其负债率越高。上市公司回购公司股票,减少了所有者权益资本,提高了负债/股东权益比率,可以有效地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实现了资本结构最优化和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

(三)反收购策略

并购防御假说自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当时美国经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公司间的恶意收购经常发生,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掌控自身的控制权防止本公司被外族恶意收购,一般会溢价回购公司部分股权,进而提升股价,增加被收购的成本,使恶意投资者知难而退,降低被收购机率。也即是说,股票回购是公司管理层基于对公司安全的考虑而采用的一种策略性手段,是为实现公司利益服务的,也是为稳定管理层利益服务的。

三、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效应分析

(一)股票回购的正效应

1.财务目标效应。上市公司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股票回购可以减少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时可以减少红利支出,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水平,提升了上市公司股票内在价值。提高了股价,就可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股票回购也证明其对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带来了有利的效应。同时,股东回购公司股票暂时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股票回购具有节税的作用,股东财富增加,也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2.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公司通过举债产生利息,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提升公司的价值。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负债率没有达到公司最佳要求,就可以采用回购股票的方式来提高收益,通过举债回购可以减少利息支付,增加投资报酬率,提高股东收益。因此股票回购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进而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的发展。

3.有效防止恶意并购。当上市公司股价过低并且公司潜力很好时,就会成为其他公司收购的对象。公司管理层为了掌握实际的控制权,防止敌人接管公司回购股票可以减少发行在外的权益资本,使得股价上升,提高收购成本,可以有效防止并购。

(二)股票回购的负效应

股票回购成功必然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有利的影响。但是,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也需符合适当的条件,比如要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回购股票会使得资产负债率提高,公司负债会增加,偿债能力下降。如果盲目进行回购,使公司内部现金减少,会影响其他经营活动的进行,增加财务风险,阻碍了公司的支付与变现能力。

四、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实践

2015年下半年我国股市处于熊市,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处于熊市时,股价严重下跌,而股价过低会打击投资者对投资公司的信心,削弱公司竞争能力,给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上市公司宣布采用股份回购的策略,提振投资者信心。在宣布回购公告后,某种意义上向市场传达了公司发展良好的讯号,可以扩大该股票的市场需求量,会使得每股的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表1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这四家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后每股收益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美的集团的每股收益上涨了15.50%,金禾实业的每股收益上涨了31.03%,新湖中宝的每股收益上涨了85.71%,川投能源的每股收益上涨了20.55%。每股收益的上涨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提升,这有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五、结论

在股市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实施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确有所提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股票回购都是一种可以调节资本结构、提高公司股票价格、稳定投资者持股信心、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我国大部分的股票回购动因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公司积极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公司形象,防止股票价格继续下跌,便借助股票回购提升股票价值,增加公司内在价值。而股票回购在这一动因的实施下,实现了传递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若曼.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以宝钢股份股票回购为例分析[J].中国外资,2012(22):96-97.

第9篇:事故分析会范文

【关键词】细粉;搅拌轴;故障;排除

1.设备概况

2011年10月1日起,车间的细粉回掺搅拌器改型,能够将生产线分离的细粉(即不合格的聚丙烯酰胺细小颗粒)100%制成形成符合工艺要求的胶体,回掺到B预研磨内进行二次造粒。如果细粉回掺搅拌器因故障停运,就需要员工手动卸细粉,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具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给工作环境的卫生和环保带来一定的影响。

2.设备工作原理

聚丙烯酰胺装置每一条生产线有一台细粉回掺搅拌器,其具体结构如下图。

图1 细粉回掺搅拌器的结构简图

正常生产时,当缓冲料斗中的细粉达到上限传感器时,细粉回掺搅拌器启动,向其内注入规定量的脱盐水,细粉与脱盐水进行混合,经搅拌轴搅拌后形成的聚丙烯酰胺胶体进入B预研磨器中。当缓冲料斗中的细粉达到下限传感器时,细粉回掺搅拌器就会停止转动。

3.细粉回掺搅拌器在实际运行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细粉回掺搅拌器的故障类型繁多,故障原因也很复杂,出现的故障有如下几种情况。

3.1细粉回掺搅拌器的振动超标

细粉回掺搅拌器的振动是运行机制中常见的故障,其振动会引起底座螺栓松动,联轴器的损坏,轴承的磨损和搅拌轴的变形弯曲等故障,严重危及细粉回掺搅拌器的安全运行,下面分析细粉回掺搅拌器振动的原因。

3.1.1细粉回掺搅拌器底座固定不牢引起的振动

如果细粉回掺搅拌器的底座固定不牢,底座地脚螺栓松动或缺失,设备启动后会引起振动超标。所以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底座固定情况,保证螺栓紧固。保证在安装细粉回掺搅拌器时,不仅底座要水平,垫片也要测量水平,调平的公差控制在0.2mm/m左右,再紧固地脚螺栓,要注意使垫片的受力均匀,这也是设备平稳运行的大前提。

3.1.2联轴器安装不符合要求或损坏引起的振动

细粉回掺搅拌器采用弹性柱销联轴器,能够补偿较大的轴向位移,依靠弹性柱销的变形,允许有微量的径向位移和角位移。但若径向位移和角位移较大,则会引起弹性柱销的迅速磨损。调整时,通常采用在垂直方向逐次试加或试减电动机支脚下的垫片或在水平方向移动电动机位置,根据偏移情况采取逐渐近似的经验方法来调整,进而达到联轴器的安装要求。

3.1.3轴承不足或损坏引起的振动

实际生产中由于细粉颗粒小,具有吸水性,容易破坏轴承的密封性,使轴承磨损或损坏,不仅失去轴承的作用,还会对搅拌轴的转动产生阻力,甚至会使设备产生振动。所以平时使用过程中,要对轴承内定期加脂,并定期更换密封件和轴承。设备轴承部位采用锂基脂(ZL-1),另外注意轴承的温度和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排除故障,避免搅拌轴的磨损,加大维修的难度。

3.1.4缓冲料斗内进入异物引起的振动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缓冲料斗内可能进入螺栓或其他较硬的异物时,搅拌轴运转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振动,给设备带来损坏。所以平时包装岗位的员工在生产和设备维修时,注意不要让异物进入细粉的管线内,避免此种危害的产生,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和工作。

3.2细粉回掺搅拌器的搅拌轴变形或断裂

细粉回掺搅拌器是间歇运转的,当缓冲料斗中的细粉达到上限传感器,电机转动后,由于力的反作用,搅拌轴受到物料反向的径向力,所以在下料口和联轴器之间的搅拌轴,受到径向冲击力和扭矩较大,达到疲劳极限时发生弯曲或扭转,甚至是断裂,我们生产线就发生过搅拌轴断裂的情况。

3.3细粉回掺搅拌器不能启动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粉回掺搅拌器不能启动的情况。可能的原因如下:①电机的接线错误,电机的电线连接不好,使电机无法启动。这时可以联系供电人员进行处理,重新进行接线,如果只是电机跳闸可以检查电流,重新设置过载电流;②齿轮箱的齿轮无法咬合、减速机构损坏、联轴器松脱使细粉回掺搅拌器不能启动。这时应联系机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相应的修理,调整联轴器或更换损坏的部件;③缓冲料斗的上限传感器出现故障,当缓冲料斗的细粉足够量时,设备无法启动。这时应联系仪表人员及时的检查上限传感器,必要时更换传感器。

3.4细粉回掺搅拌器漏水

实际生产中细粉回掺搅拌器漏水,多数是细粉回掺搅拌器底部,连接脱盐水管线和设备的金属软管出现漏水造成的。我们可以检查金属软管的密封垫和金属软管是否损坏,如损坏进行更换,并在接头上缠上四氟带,防止设备漏水。

另外注水气缸内部的密封垫,如果密封不严,当注水的时候就会从仪表风的管路流出来,出现设备漏水的想象。2013年9月26日,五线的细粉回掺搅拌器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后更换一个新的密封垫,仪表风的管线就不漏水了。

4.日常运行中的维护措施

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给油脂标准,定期换油,确保转动轴承的良好;新安装或停机数天的设备,不能立即启动,需要手动盘车检查设备后投入使用,确定开机前旋转方向,不得反转供料。出现意外情况时,将设备中残余的粘性物料输送出去,以免物料结块在设备中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冬季应保持室温1℃以上,排净设备中的积液,防止内部杂物沉积。此外,检修人员还定期检查和紧固细粉回掺搅拌器的地脚螺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