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大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整治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全区医疗卫生单位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浙江省“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平安医院”创建。
三、活动对象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
四、排查治理内容
(一)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完善情况,尤其是人员(重点是患者)的疏散、转移、救治方案及事故的报警、指挥、现场抢险等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临时建筑与陈旧房屋消防安全措施以及值班巡逻人员在岗在位和防火安全巡查制度等落实情况;是否定期对火险隐患进行检查及整改等。
(三)各项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执行是否认真;水、电、气等后勤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及维修、保养情况;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情况;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财务部门、收费处、计算机房、病房、集体宿舍等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设施的落实和管理情况。
(四)毒、精、麻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管理情况;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医疗废物处理情况;食品安全管理情况;重大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处置情况等。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至5月)。各单位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广泛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整治隐患的自觉性。
(二)全面排查阶段(全年)。各单位组织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根据排查治理内容开展全面排查。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排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台帐。
(三)隐患整改阶段(*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排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区卫生计生局加强监督,对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将严肃处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要及时上报。
(四)检查总结阶段(*年11月至12月)。区卫生计生局将组织人员开展督查,对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在11月初开展本单位自查,并于11月5日前将自查总结报区卫生计生局医政科。市卫生局将对我区医疗单位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全区成绩,并进行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区卫生计生局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部署活动的组织协调与开展督查工作。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狠抓工作落实。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充分调动职工自觉维护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全面发动,有效发挥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科就诊的患者38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及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4%、2.60%、0,对照组分别为6.77%、10.94%、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风险调节;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且任务最重的科室,常会遇到病情危重患者,该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死亡率极高。因此,需临床有效的护理,但在护理中,会存在众多护理风险,若护理不当多会导致护理风险产生,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威胁患者生命[1]。故加强患者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本科就诊的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就诊的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01例,女91例;年龄15~74岁,平均(43.1±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9例,女93例;年龄17~77岁,平均(44.2±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
1.2.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实现风险识别
结合医院风险管理需求,成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工龄均大于或等于8年,急诊护理管理经验丰富;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以往护理质量、投诉事件及不良报告发生率,查找相关护理资料,对护理风险事件予以识别,评级风险危害等级,制订相关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1.2.3制定风险管理护理制度
(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小组成员结合急诊科工作性质、特征及风险管理安全规定完善科室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其主要包含护理程序、与患者及家属交接的签字制度及事故应急方案等;保证依照制度完善、规范护理工作。
(2)制订弹性排班制度:急诊科护理中,可实行一线、二线值班排班制度,应对危急事件,若急诊患者较多则可按步骤操作,若遇重大伤亡事件,则可及时采取应急预案,避免风险。
1.2.4强化风险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急救药物、急救设备及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性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协作意识,明确分工;规范护理文书,定期组织检查,若出现不规范操作及时处理纠正,强化护理人员消毒、杀菌意识,组织系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典型真实护理事件予以风险护理管理认知,吸取教训,提升护理人员管理意识。
1.2.5实施急救药品及设备管理
强化护理药物及设备管理,其内容包含部件完整、运行、消毒及保养,做好检修记录,若发现设备重大故障则需及时上报,找寻可替代设备,每一班次指定小组成员负责清点药物、设备及氧气等,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异常则需及时向设备科报告,排除故障;加强药物管理,查看急救药品有无过期、变质、漏液,保证药品质量合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及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4%、2.60%、0,对照组分别为6.77%、10.94%、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较多,病情最复杂且抢救与护理任务最重,在医院各科室中居于最前沿。结合我国国情及就医观而言,急诊科还收治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普通疾病患者,从而加大了急诊科护理工作量[2]。除此之外,急诊科人流量大、周转速度快,故在护理操作中易出现护理风险,导致错误事件发生,影响护理质量[3-4]。急诊护理中,因急诊科室的特殊性,即便现阶段医院在医疗护理中的操作质量不断提升,但相对而言,其改变及发展速度仍难以满足患者急诊需求。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工作时,不仅需担任繁重的护理任务,还需在护理中实现风险预测,减少风险事件发生[5]。现阶段,护理人员大多缺乏较为完善且先进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观念。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难以实现风险的有效预测及管理。急诊科业务开展中,会存在众多新业务及新技术,再加上急诊病种复杂及特殊性,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需不断提升才可满足现阶段急诊护理工作需求[6-8]。部分工龄较短或责任感较弱的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急诊护理人员急诊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无法切实遵守工作制度,履行工作职责,导致护理风险事件产生[9]。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是管理的重要依据,若急诊科缺乏健全管理制度或制度未落实,均会导致风险事件产生。急诊科会存在各类型急诊药物及急诊设备,若急诊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检修、操作人员未熟练操作均会导致有效抢救时机延误,发生救治风险事件[10]。风险管理是指将项目或企业的风险环境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原先是企业管理常用方法,后在管理实践中逐渐应用于医院急诊科管理,可实现急诊科风险事件的有效预防及避免[11]。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反映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服务态度等。故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减少护理错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最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及职业伤害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护理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及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救治安全,提升护理操作质量。患者在急诊科救治中,存在一定的医疗服务不满率,不满因素主要包含就医环境、医疗条件等,急救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就医质量及患者救治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可积极探索风险管理与护理服务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急诊环境设施建设,优化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诊环境,同时还可提升医院急诊设施设备质量,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就诊设施质量,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护理效果[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风险管理在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上的卓越效果。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琳,高祖梅.护士长风险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5):70-72.
[2]李昱,倪水芹.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21):2659-2660.
[3]许莉娜.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113-114.
[4]张文光,武婵媛,陆欣,等.骨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趋势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6):1934-1938.
[5]赖伟兰,黄秋萍,胡佳俊,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7):730-732.
[6]陈春芳.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94-96.
[7]成汉荣.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81-984.
[8]刘福鑫.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与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08-209.
[9]陈瑞琴,林李艳,何丽影,等.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05-107.
[10]张杰.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255-256.
[11]姚琳,王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