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部内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The public institutions is the provider of public demand for people’s lif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perfect the inner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public institution inner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inner management system ,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control consciousness, specification control activities, improving risk assessment system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对策
【Keywords】public institution ; inner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66-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控水平,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目前,虽然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调整,对管理的目的、方法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内控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良好的运转,是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意义
2.1 增加监督力度,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事业单位主要是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相应的服务型工作。所以说,事业单位不仅具有服务型和公益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权力。在我们国家,任何权力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对其行使的权利加以制约。[1]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贪污、腐败行为的出现。此外,加强内控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实现自我监督,保障各项工作的合法性,通过对事业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
2.2 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如何科学地使用财政资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作为一个服务性和公益性的单位,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缺少不了资金的支持,因此,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也是确保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关键。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可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这不仅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减少了资金投入,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2.3 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新的社会主义形式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同时还能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提高指导性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要想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必须确保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流程,并将工作制度纳入工作评价的范围中。内控管理也可以从发展战略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更好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发展。
3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认识和约束力
目前,针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陷入瓶颈,对内控管理制度认识不全面,甚至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视为形式化,而没有贯彻执行。由此可见,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实施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但是缺少约束力,再加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使得内控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贯彻实施。此外,对于执行内控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也存在对内控管理制度认识不全面的问题,人为内控管理制度只是财务、人事相关工作的管理,认识比较片面,限制了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在新的社会主义形式下,虽然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不断扩大,工作范围逐渐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事业单位分析评估体系并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建设投资以及制度管理的风险评估上缺少健全的评价体系,导致出现重大的风险漏洞。在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现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一些工作的开展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可能会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甚至产生负面效果,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开展。
3.3 未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审计职能
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确保对事业单位工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目前,我们国家的审计部门还未能实现其独立性,在进行相关工作审查过程中,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实施。此外,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审计工作层次化不明确,员工职责不具体,严重影响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质量。审计部门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重要因数。
3.4 其他问题
由于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政府约束力不强、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还存在内控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管理流程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本文接下来就从加强人员自控意识、规范控制活动、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改善内部监督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如何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的探讨。
4 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策略
4.1 加强工作人员内控意识,改善控制环境
要想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控管理意识,尤其是事业单位有关领导的内控管理意识,并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只有具备了内控管理制度相关知识以及较高的内控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合理地制定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在加强员工内控管理意识的同时,也应不断改善控制环境,做好内控管理宣传工作,并且定期地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制度的氛围,便于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完善。[2]
4.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规范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估分析,对于开展的相关活动中存在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针对活动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进行再次评估。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完善分线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内部结构的建设以及财务风险分析等关键性问题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此外,应严格规范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控制度的关键。规范控制活动要求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必须明确,不同的职务由不同的人担任,避免交叉;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流程,确保控制活动经过严格的分析和规范化的实施,防止腐败、贪污现象的出现,减少经营风险。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规范化的控制活动是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关键。
4.3健全内控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监督体制,也是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健全的监督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审计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审核评价,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和完善。其次,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专门从事内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内控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管理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执行力。
5 结论与展望
在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转变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手段。虽然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已经建立,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政府s束力不强、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在新形式下,必须加强人员自控意识、规范控制活动、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改善内部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位类型,从事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因此,不断创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内控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以防止舞弊和等现象发生,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出现挪用、私吞等情况,及时收集各种资源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辅助领导层人员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长远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给以高度重视,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财务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在财务管理中,收支项目使用不规范、人员责任不清的事例时有发生,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没有做到监督和监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严重的还会让单位出现财政漏洞和面临收支平衡失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迅速增长,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也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但是,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分类不够明晰,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各部门不能得到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协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低
近年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次内部机制改革,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人员是重点考核对象,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等都较低,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事业单位预算出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一)提高认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提高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内控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同时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和应用水平
(二)注重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人是事业单位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必须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整体服务形象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着力提高他们会计工作理论水平和财务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提升,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综合素质修养水平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监督,创新内控管理机制
在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把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例如: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会议,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以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发挥事业单位的真正工作职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蕊丽.内控管理法优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81.
[2]赵兴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109.
关键词:医院 内控管理 制度
当前形势下,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有效的内控管理。然而当前很少有医院拥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拥有制度也很有效实施。医院的内控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院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进一步探讨。
一、加强医院内控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医院的有效运行
加强医院的内控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的有效运行,保证其健康发展。对医院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内控管理,可紧密联系医院各个部门与全体工作人员,有利于医院的正常运转,对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保护,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维护医院财产资源的安全完整
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对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包括物资采购、药品计量、药品验收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制约,维护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将医院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效降低医院损失。
二、医院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内控管理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只依据一些简单的书面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在进行内控管理时,执行力不强。常见的现象就是无章可循,甚至是有章不循。导致的后果就是收入随意性过强,缺乏严格的预算制度与成本控制,会计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以至于遇到管理问题时,常常强调灵活性,并不能严格遵循规定程序。
(二)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在医院内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医院管理者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内部控制系统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正确操控。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受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当前,医院管理人员素质仍有所欠缺,许多医生拥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然而管理水平较低;还有一部分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欠缺。即使制定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若相应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责操守意识、管理水平低下,也很难切实落实内控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院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不是将现有内控管理制度再重新制定,而是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分析查找问题,为满足规范管理的需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针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对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内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管人理事的作用,使得医院内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为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应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控制检查活动,制定奖惩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二)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该充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从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强化对医院全体员工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提高其执行能力。对于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再教育。建立完善的业绩考评制度并切实落实,做好责任分配工作,明确责任要求,使管理人员深切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管理责任。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水平。
(三)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医院应该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原则,对会计核算及与其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使工作人员对其职责及权限有明确的了解。对于重要岗位,应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形成制衡机制。除此之外,完善一些重要环节资产的授权审批制度,例如药品采购、验收、付款制度等。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该建立在相应制度基础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该按照规定的流程。定期盘点药品、资金等,排查影响资产安全的因素。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保证账务与实际相符。对于来往账目,应与对方核对余额,对于款项应及时足额收回,一些应收账款可能成为坏账,应及时向医院管理者汇报。及时查明坏账发生的原因,明确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及时处理坏账,认真备查登记已注销坏账,对于收回的已注销坏账,做好及时的入账工作。
(四)完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许多医院管理者误以为在短期时间内,内审机构很难为单位带来实际效益。然而实际上,医院内部结构设置较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有必要设置具备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审计机制,设立举报专用信箱、专线电话等,保证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负责进行内部监督,做好事前、事中监督,并结合事后审计,对医院的财务工作等进行跟踪审计,监督与评价管理层的决策,评价与测试内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有效监督医院内部的控制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当前,医院内控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欠缺,会计责权控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对此,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完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医院的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缪丽,陈红泉,赵萌.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模式探讨――基于某大型国有集团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内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实施一切管理活动和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在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济活动遵守财经纪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点,本文从建立内控管理环境、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入手,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及体系制定进行研究及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内控制度内控体系
一、建立良好内控管理环境
任何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均需要一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控制环境,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该环境的优劣,不仅对内部控制的落实及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略目标及奋斗目标的实现。为此,要求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应不断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严格遵守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应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并确认其相关的报告关系及管理智能,以此来为每个组织责权的划分提供依据,这样有利于明确分配责任及建立授权的方法,便于责任到位、视能授权和因事设人等工作的开展,进而增强组织的整体控制意识。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控制方法,如目标控制、计划控制、定额控制以及预算控制等等,可强化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优良的内控环境,以确保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当遵循实用性与有效性原则,重点对岗位设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加以控制。首先,在岗位设置上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职务分工明确,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制定完善的责任分配与授权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程序、范围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其次,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并按照已审批后的预算编制严重控制各项经费的支出。通过实施预算文件管理制度、内部报告制度、预警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重视预算分析与考核,并将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再次,制定严格的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如建立资金结算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资产保管制度、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实物管理制度等,以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
首先,各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财政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以此来强化对单位内部财会人员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以及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命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并加大对财会人员履行职责方面的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其次,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应加强各方面工作的配合及协调,可通过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等活动,对财会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对财会人员进行考评的主要依据,若在检查工作发现财会人员存在违法乱纪等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同时,还应不断对检查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可组织各事业单位中财会人员进行对口及交叉检查,这样有利于促进其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进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及会计核算水平。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为有效地强化内控管理,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目标,这样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应不断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便于及时有效地开展风险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出与单位各项活动有关的内部及外部风险;再次,应对单位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详细认真的考量,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按照各种风险的实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其对单位造成的危害程度;最后,应按照对风险评估的具体结果,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
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按照新会计法中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并且需具备会计师或以上职称且工作经历在三年以上者,才能够担任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事业单位不得聘用。同时应对已在会计岗位工作,但却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之达到持证上岗的规定要求;其次,单位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以此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开展再教育工作中,单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文化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前教育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确保会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岩.对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8(16).
一、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对企业原有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创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既是对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对企业财务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推动,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内部资源科学配置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新时期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造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以便于更加明确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职责和权力,使企业内部各级人员,上至董事会,下至基层人员都能够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有深刻的认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上下员工中的地位,切实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和睡哦,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和科学。新时期下,企业需要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加强力度,以此避免企业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和违规隐患,使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逐步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势下,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深入改革,财务内控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本文将对新时期内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新问题一一分析。
二、财务内控管理中的新问题
1.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不适应市场变化
在新时期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并且当前我国大多数财务内控管理的理论都是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经验管理中并不十分匹配,而我国国内有缺少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创新理论,导致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适应性不高。另外,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过分重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企业内控管理认识性不足,甚至存在偏见,认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隶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应当由企业财务部门兼管财务内控工作,使得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实施,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实际效用。
2.依旧严重的财务风险危害
新时期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财务风险不但有增无减,还更加危险。很多企业在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经济环境时,常常会具足无措,没办法及时收集整理并分析有关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使得企业经营策略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并且在当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因为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受到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财务管理涉及环节众多,存在疏漏现象也较多,又因财务管理功能单一,并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3.财务内控难以进入实质性地管理决策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往往会受到传统财会体制的限制。以“核算”为主的财会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这种传统的财会体制已经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财会工作要求。虽然,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一直都在不断创新和改造,在财务管理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卓有成效,但是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则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其对企业管理决策的重大作用。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新措施
针对新时期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新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并根据相关理论创新财务内控管理策略。本文再次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策略做了如下研究。
1.深化企业内控管理认识
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创新,首先应当对企业财务内控控制管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使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上至董事会成员,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能够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有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尊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地位,积极配合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使其能够顺利实施,并逐步降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阻力,尽快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财务内控管理策略实施环境。其次还应当对企业内部从事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和再教育,其重点是增强财务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财会法律及相关国家政策,还要提高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内容,尽量全方位地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完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在企业实施的各项财务管理措施中,都需以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为准则,因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地位,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应当尽快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首先,保证企业内部各工作任务都能独立进行,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责权分明,并逐步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其他工作活动能够顺利展开。例如,财务会计信息搜集工作,既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填制单据,也要保证有专门的人员能够认真审核财务会计信息,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必须独立进行,财务审批和印鉴活动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分别派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做好相应的制约工作。其次,为了提高财务物品的登记保管和清查盘点工作,需要严格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规制制度。最后,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标准和培训课程,以卡U机职业道德素质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选拔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并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做充足的准备。
3.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构建新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加法工作,它需要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能对企业内控管理有充足的认识,并需要明确各部门和职员的工作权责,采取有效措施团结所有人员,使企业内部全体成员都能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经营现状,以此构建既适应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企业决策层应当明确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发挥管理、监督等相应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各部门人员参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做表率。另外,需要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做好监督和防范工作。最后,还需加强事后监督力度,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和规范度,构建与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相对于的审计部门,并完善企业审计机制,审计部门只对董事会负责,严格监督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保证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有序和规范的运行。
4.强化企业财务内部监督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一般内部监督是由专门部门或者专门负责人负责的,以此保证能够科学、合理和规范地进行监督,保证财务内控工作落实到位,使财务内控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内部监督工作中,企业应当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关的审核工作,对企业的各项财会交易活动进行实时地监督和控制。
1风险因素
1.1管理制度和银行发展相互冲突
在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针对风险存在因素,他们通常只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具体执行和落实。但是针对现存的内控管理制度来说,它的落实会与相应的业务发展发生一定的摩擦和冲突。其大多表现在会计处理的细节中。例如相应的授权制度,在相应的银行业务处理过程中,针对大额的资金处理或是划汇冲账等业务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主管授权,而主管的工作性能较为复杂,时常不在固定的环境范围内进行办公,这就为授权工作业务的进行增加了完成的时长,为客户的办理增加等待时期,从而一定程度上来说,它限制了银行发展的进步,降低了办工效率的提升。因此,很多企业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的发生,便将授权密码进行公开,更有甚者会进行逆序操作,在无形之中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存在风险。
1.2相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银行在相应的会计内控管理问题上,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建立的形式不相一致,为相应的管理和执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相应的内控制度上,他们往往采取文件下发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不仅耗时长,而且会增加文件泄露的风险。不利于具体实施。还有一些银行,相应的会计人员对工作内容学习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制度下发的过程中,耗时长,效率低,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再就是一些银行内部自身的监管部门对于相应的问题反馈信息不能加以整合利用分析,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管理,使得企业中管理风险存在的系数难以有效得到解决。在些情况在相应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中,对于银行存在资金风险得不到解决,无法提高工作质量。
1.3制度落实水平有待提高
在银行的具体工作内容中,如果对银行内控制度不能进行彻底的执行,不仅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会增加会计风险。很对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难以提起高度重视,在实行的过程中就随意应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处理。还有就是相应工作人员对制度落实问题就只能盲目执行,不能有效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进行,不注重制度所具有的规范性。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为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4跟不上新业务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银行的很多新业务被逐渐开发,例如网银和电话银行的使用。但是由于新业务发展你时间较短,又存在一定的虚拟性,使得相关工作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风险我问题。针对网银的使用,用户在对其进行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操作技术低下而造成风险的存在,他们既不能明确的识别真假网站,对于资金的保管手段又不高明。而且这些新业务的扩展,对于管理操作人员来说,如果他们不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就会难以把握相应内控管理的方法制度,从而造成一定的漏洞,存在一定的风险。
2防范对策
2.1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
银行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除了注重业务的进行,更要注重对于会计内控的制度完善和实施。要考虑到相应的金融发展步伐,跟进时代的脚步,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的创新,结合经济的发展趋势,勇于挑战行业内部的竞争,对自身技术进行加强,对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发展,从而降低相应的风险问题。还要对制度进行相应的建立健全,?针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落后部分,进行相应的改善,摒弃不必要的繁杂过程,对相应制度进行完善,并要切实实行,配合相应的监管体制,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有效避免相应的风险发生。
2.2加强人员培养
在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素质发展。因此,银行应该派遣相应的工作人员去参加一些技能提升的培训,或是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员工的素颜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一线工作的人员要加强业物处理能力,培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一定的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有效的降低因为技术缺乏而造成的财会风险。
2.3提高制度执行管理
关键词:服务企业 内部控制 执行力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链的延伸角度来看,服务业涵盖了大部分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及诸多相关领域,正是由于服务企业经营项目涵盖广泛,所以内部控制在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中也愈显重要。
一、服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服务企业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整个管理运营系统统一起来,各环节的管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经营过程中一旦存在问题,就可以在各管理环节信息交互过程中第一时间反映出来,并被及时予以纠正。从而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产生的监督制约机制,提升了各环节的执行力,规范了管理行为。
(二)创造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协调统一,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消耗完成预期的经营目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还可以通过制约与激励的双重手段,提升各部门的协同意识以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与执行效率,使企业可以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服务企业在内控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流于形式,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制
目前很多服务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仅体现在文字层面上,粗浅的将内控制度理解为是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汇总,内容条款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甚至控制流程的节点设置都缺乏合理性或科学性,从而造成流程繁琐执行困难,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不了了之。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只注重于条款的约束性,而欠缺对于条款执行效果的控制;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欠缺必要的惩罚与激励机制,在企业实际执行检查过程中又缺乏严谨性;有些企业仅仅是象征性的建立起内控制度,但实际其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都存在严重不足,甚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不做及时的修订或补充,造成新业务的开展没有相应的制度管控与支持。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员工培训不到位
一些服务企业的领导层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积极予以支持。很多时候企业对于在控制环节工作的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造成内控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认识程度都不能满足该岗位的需求,在工作中时常会对内控程序及管理措施产生误解,最终影响到内控制度执行的效率。同时,领导对于内控制度的不重视,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还会造成通过内控工作发现的题得不到及时的整改,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变得形同虚设。
(三)内控人员责任心不足,内控工作沟通不到位。
一些服务企业的内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严于律己,对于内控环节的相关权限和流程管控不严谨,使得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内控工作的执行与各层级、各部门间的联系密切,但一些企业的内控人员往往缺乏对其他相关部门内控环节的系统认知与了解,导致内控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差,使得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提高服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障服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企业自身应该积极的建立起一套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执行平台。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提高自身的内控管理意识。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分工,由上层管理者组建内控管理执行委员会等管理组织机构,以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整体管理环节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制度监督、预算监督、核算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体系来实现内部控制,并且把财政、税收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推动力。
其次,由于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内控管理执行的全员参与意识。根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明确划分各部门员工所应承担的内控管理职能。同时在各管理环节设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问责机制,以保证管理环节自身的有效执行和不同环节间的监督制约。
最后,鉴于服务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企业还应着重加强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相关的各个内控环节。资金的管控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企业应制定严谨的资金收支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同时,服务企业还应加强对各类合同及客户信息的管理。企业应该有一套流程明晰、执行严谨的评估预警程序,并以维护企业核心利益为目的制定完善的客户评估管理策略。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风险的管控与防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因此,为了更有效的防范风险,服务企业应该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服务企业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聘请或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以做到针对关键环节风险的事前防范。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依靠企业员工,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业务的培训。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有关的经济法规,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培训,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支持内控制度的执行。
(四)健全内部沟通系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活动能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条件。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使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上的执行人员及时准确的取得他们在控制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使员工在内控执行过程中明晰职责,还可以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提供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员工了解各自岗位在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及制度法规层面上的责任。有效的信息沟通也是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保障,员工在内控管理执行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及上级管理者保持持续的沟通,这样才可以及时纠正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奖惩分明的绩效机制。对于执行过程中贡献突出的行为予以奖励,而对于执行不力的行为要给予严惩,以此达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
企I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又是保障其执行的基础。因此,如果企业文化缺失,即使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会变得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出企业基本的发展理念与核心的价值观,同时还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来说,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上有效克服执行的局限性,使内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运转。目前我国的服务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很多公司普遍都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所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是我国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的思维、观念、行为等方面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最终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内控管理的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有效的提升员工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四、结束语
总言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执行力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制度与执行这两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执行力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毫不夸张的说,企业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战略实施的成败。对于一个拥有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的企业而言,其执行力也必定及时有效的。反过来企业的执行力水平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1)
【关键词】 医院管理 收入内控管理 管理对策
医院收入是补偿医疗活动中各项支出和耗费的来源,是医疗事业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医疗机构收入内控管理是指收入整个过程中的内控管理。规范收入内控管理是保证收入的完整性,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是防止收入流失有效途径。目前,笔者就医疗机构收入内控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收入内控状况浅析如下:
一、收入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岗位职责不明确。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医疗机构对其收费处负责人、收费人员、票据管理员等没有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与方法,无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内控措施。造成在实际收入内控管理中职责不明,在收入第一源头内控管理工作不严,存在医院资金安全的隐患。
2、未真实、合理确认收入。真实、合理确认医院收入,是保证医院收入得到真实反映的需要,也是保证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要求。而有的医院未加强对收入确认的控制。医院向病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均未得到完整记录与反映,不记、少记或漏记现象较普遍,未做到真实、合理的确认收入。
3、对退费手续不完善。药品退费时无医生开出退药处方,无药房收到药品入库并开出入库验收单;医疗服务项目退费,检查、手术、治疗科室人员未在原检查单上签署退费意见及签名;金额较大的(百元以上)未经财务部门负责人、院长或院长授权的分管院长审批就办理退款手续,存在资金安全的隐患。
4、未实施价格内控。多数医疗机构未实施价格控制,未通过价格专管、系统锁定、专项检查等有效管理手段。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是体现国家政策,关系到病人的权利和经济负担,也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国有资产完整的安全性。
5、未建立医院收入控制流程。建立科学、合理医院收入控制流程,能保证在流程上做到上下程序相互牵制、相互核对,达到收入控制之目的。医疗机构未建立收入内控流程现象遍存在。
6、收入未及时入库。有的医疗机构未做到收入及时入库。收入未及时入库就意味着经济利益没有真正流入医院,并给舞弊分子挪用资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7、票据管理欠规范。具体表现:一是票据随意作废现象存在普遍。作废票据未有当事人在原票据或用另外纸张写明作废原因,未有科室其他人员、科室负责人签名;原票据作废一式几联不齐全,未经相应经费审批权限人员审批;门诊、住院作废凭据未附在当天收入报表上。二是收费处票据存放不规范,没有按照单独加锁存放,而是随意存放,存在安全隐患。
二、原因分析
1、管理制度不健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医疗机构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规范。有了规章制度,在管理中才有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医疗机构未依法建立收入内控管理制度是收入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未依法建立医院收入内控管理制度的根源是医疗机构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淡薄,对医院收入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致,从而造成收入岗位责任不明确,未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及授权批准控制等措施,未从制度上医院各项收入的完整性得到应有的保障。
2、考核机制欠缺。众所周知,一个单位收入内控制度制定的再完善、再规范,如果落实不到位,所制定的制度等于零。若没有较完善的考核机制,该制度的建设同样也等于零。制度的制定在于执行落实,落实执行的重要手段在于考核。因此,考核工作的削弱,医院收入内控管理工作就薄弱。收入内控管理工作薄弱,医院资金安全性的隐患就越大。
3、职业道德教育欠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做好收入内控管理工作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平时加强对收入各个岗位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情操,每个收入岗位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高即使在规章制度建设、考核机制欠缺的前提下,也会减轻或减少医院资金安全患的发生。
三、对策
1、健全收入内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依据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构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健全医院收入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收入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各项收入的完整性。
2、建立医院收入控制程序。以收入控制流程表为切入口,相互牵制、相互核对,达到收入控制的目的。某医疗机构收入控制流程表如图1所示。
3、明确各收入岗位稽核责任制。(1)各收费处人员收入稽核职责:各收费处收入实行账、钱分开管理。当日收费人员不能做收入日报表,当日做日报表人员不能收费。从源头第一关实行内部控制制。(2)住院、门诊负责人收入稽核职责:住院、门诊所有收入的日报表及票据附件必须经负责人复核并签名后可上报财务科,从源头起实行收入复核制。(3)票据管理员收稽核职责:医院所住院、门诊收入必须经票据管理员再次进行稽核。①稽核各收费处收费人员是否实行“账、钱”分开、各负责人是否对日报表进行复核并签名。②稽核所有票据是否有连号、挖、刮、涂、改痕迹,票据上报联与存根联号码是否相同、票据作废手续是否齐全、票据金额与报表金额、存入银行交款单的金额是否相一致。③稽核药品、医疗服务项目退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票据作废、各种退款证明附件是否齐全。④稽核住院预交款各项作废、代预款交款、退款、断号等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要求。金额较大的票据、退款是否有财务部门负责人、相应经费权限的领导审批。稽核无误后签署稽核结论,以示负责。⑤会计记录岗位稽核职责:对票据管理稽核的收入凭证再次进行稽核,并根据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准确记录医院各项收入。
4、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应按国家物价部门规定标准执行。实行电脑系统内的价格库予以锁定,他人无权更改。不得越权定价,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医院应设立专职物价员,负责电脑价格管理系统的日常监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加强退费内控管理。(1)门诊退费内控:药品退费时由医生开出退药处方,药房收到药品时应及时入库并开出入库验收单;医疗服务项目退费时由检查、手术、治疗科室在原检查单上签署退费意见并签名;收费人员收回原开具的收款收据,经病人或病人家属签收退费金额和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签名后方可办理退费手续。日报表上报财务科之前由收费处负责人审签名后方可上报。
(2)住院退费内控:出院前药品退费时由医生开出退药通知单,药房入库并开出入库单;出院前医疗服务项目退费时检查、手术、治疗科室开出退费通知单并签名。经病人或病人家属签署收到退费金额的签名和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签名后方可退费。同样,日报表上报财务科之前由收费处负责人审签名后方可上报。出院后药品、医疗服务项目的退费,除收回原开具的收款收据外,其余手续同出院前。
(3)上述各种退费时,金额较大的(由医疗机构视而定)应经经费审批权限的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退款手续。
6、票据作废内控管理。(1)写明作废原因:因故必须作废的票据应有当事人在原票据上或用另外纸张写明作废原因,经科室其他人员、科室负责人签名方可有效。(2)作废票据份数齐全:所有作废的原票据一式几联必须齐全,缺一不可。金额较大的票据作废应经经费审批权限的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票据作废手续。所有门诊、住院作废的凭据一律附在当天收入日报表上报财务科。票据管理员根据岗位职责再次进行稽核。
7、收入统一核算与考核管理。(1)授权控制:医院所有收入的收取应由授权的财务部门执行,任何其他部门、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收入现款。(2)票据控制:收款票据只能由经授权的人员领用,其他人员不得领用。(3)考核控制: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考核机构、制定各岗位的详细考核细则,层级管理、岗位之间职责明了,考核结果奖惩分明。在做好岗位职责考核的同时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考核,确保医院收入的安全性。①定期抽查收入日报表与收款票据存根联金额的一致性;考核门诊收入管理系统的收入总额与财务总额当月收入是否相一致。②考核住院预交款金额核对制度落实情况,每月核对财务总账余额和住院病人明细清单余额。考核收入款项是否及时交款、入账。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明确缴款、入账时间,并严格执行。
8、收款票据控制。各类收款票据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收款票据的购买、印制、保管、领用、核销、遗失处理及归档必须符合收款票据和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收款票据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从事出纳、门诊收款和住院收款工作。
(1)购买票据控制。收款票据应专人负责购买、印制,由票据管理员进行验收,并设立收款票据备查簿登记所购买的收款票据种类、数量、起讫号码和购买日期。
(2)领用票据控制。只有经授权的财会人员才能领用该类别的收款票据。并要对领用数量进行控制,根据使用量合理确定领用量。实行领用记录控制,票据管理员应及时记录使用人员所领用收款收票据的种类、数量、号码和领用日期,并由领用人员签名,所领票据未用部分应按规定锁箱存放保管。
(3)票据使用控制。票据使用控制是确保医院收入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票据种类、性质分别予以控制。①预交款收据使用控制。向患者收取住院预收款时要出具预交缴收据,并于当日结账缴款入库;病人办理出院手续,退冲医疗预收款时,必须提供预交款收据原件,若遗失,必须核对原备存收据的姓名、号码、金额无误后才填写代预交款收据,代预交款收据必须要有病区科主任或护士长或经管医生、收费处负责人签字证明方可。②医疗服务收款票据使用控制。信息中空白收款票据起讫号码明确由收费处负责设定,收款票据应按连续的编号顺序使用;每日工作结束,必须根据当日的收款情况编制收入日报表,并由负责人登记票据使用情况随同报表交财务部门。③往来款、行政事业收款票据使用控制。该类票据一般由出纳人员使用,由票据管理员每日对所收取款项、及时入账、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内控。
(4)核销控制。核销控制包括核对和销号两个环节。由票据管理员对各领用有已使用收款票据的缴款金额进行核对并签字,确保这些收款票据所收取的金额全部安全上缴预算外财政专户。并按使用人员分户的领、销、存报表与各使用人员核对,定期期抽查,确保账实相符。
9、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应加强收入相关联岗位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各个岗位人员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使资金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规范医疗机构收入内控工作,只有从健全收入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收入控制程序、明确各收入岗位稽核责任、严格执行物价政策、退费内控管理、票据作废内控管理、收入统一核算与考核内控、收款票据控制、职业道德教育等着手,才能做好医院收入内控工作。只有规范医院收入内控工作,才能杜绝舞弊分子挪用资金、不法分子贪污资金行为的发生,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只有医院资金安全完整,才能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久地发展。规范医疗机构收入内控管理工作是目前新形势下医院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宗旨,参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单位。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试点为契机,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动力,充分依托已有的管理优势,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并举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为长效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本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其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解析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旨在对于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七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并提高部门整体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及目标
1.内控原则
从内部控制原则上来讲,组织并实施内部控制与管理办法,要结合单位管理中的具体管理实务和管理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规范性的管理。根据水利事业单位中的特点,在内部控制的组织和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水利事业单位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风险。
(3)制衡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旨在实现其内部机关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经济活动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2.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目标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其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水利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目标可以详细的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要起到合理保证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三方面的作用。其次,内部控制要有效地防范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舞弊现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设计
(一)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管理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围绕的是制衡机制的核心思想,其内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事业单位内部重大项目建设和大宗经费开支进行决策与管理。首先,在事业单位内部重大经济事项管理过程中,首先根据支出金额的不同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界定。水利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项目包括年度部门预算、水利建设项目计划、需要二次分配的资金项目计划、大宗办公设备及固定资产处理事项等。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指导思想,对重大经济的管理通过提出事项、列入议题、会议准备、讨论决定、形成纪要和正式支付的决策管理过程进行相关的裁决,并由相关组织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和实施。
(二)关键岗位职责的明确
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要求对管理部门的各岗位进行细致地分工,并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来保障内控管理的顺利实施与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设计的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三)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的确立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机制也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应由单位财务部门组织实施,在展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前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并按照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具体实施风险评估、汇总编制风险报告和风险结果报送与应用的工作程序进行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
三、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亟待完善
1.管理层的内控管理理论与实际管理工作衔接较差
目前,随着市场环境压力的增大,水利事业单位开始普遍根据自身的管理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建设、落实和执行上,仍然难以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由于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组织与落实,在综合管理上财务部门同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之间在管理理念和沟通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在控制层面上也没有实现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水利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内控管理理论同实际管理工作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公开更是的焦点。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合理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管理组织结构尚需完善
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以对其内部重大经济事项进行控制为目标的控制与管理手段。在组织结构设立上,内部控制主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虽然目前财务部门在内控管理的理念和制度上为了实现管理的制衡性,采取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及归口管理制度等,然而在控制的力度和范围上来讲,由于缺乏独立的内控专职机构,由财务部门主导的内部控制依旧偏重于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例如,部分地区的水利事业单位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水利行政部门管辖,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资金、资源和人才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制约了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与完善。
(二)人事设置上缺乏必要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1.管理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同目前水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隐性矛盾也是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力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一般仅对内控各项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进行了要求,然而对于岗位的变动、实施标准与考核登记情况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管理规定。例如,从水利资源人才配置上来看,一个职位的调动需要经过单位研究、上报上级人事管理部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党组研究批复。在人员调动上,一个职位的调动至少需要经历半年到一年的周期,周期长、流程僵化,制度本身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无法同人事管理中的晋升、薪酬、评优、调岗等方面取得必要的关联,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约束力度大打折扣。
2.岗位执行能力偏弱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旨在对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目前内部控制机制中大都实行了在制衡原则之下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然而,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办法还处在相对基础的建设和实验阶段,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在单位制度之上,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提到的在岗位分离职责机制基础上的轮岗制度。轮岗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机关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队伍的优化,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能,从而达到强化内控管理的目的。但是,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尚缺少实行轮岗制的管理环境,导致了内部控制实行起来由于受到岗位因素导致的管理僵化和力度下降的现状,成为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岗位管理上的弱项。
(三)内控评价监督管理作用有待加强
水利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虽然管理制度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的部门、岗位及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内部控制在评价和监督上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些不足集中表现在由于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评价工作主要落实在纪检监察部门中,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和制度的相对薄弱,笔者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普遍面临着审计人员不足、专业程度不高和项目审计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效率和成果,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机制比较弱势。
四、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是应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较弱的主要手段之一。内控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控制作为完善与革新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环节,融入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体系。同时内部控制理念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能够为水利事业单位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随着内部控制理念在事业单位各部门和各位员工中的渗透,内部控制程序和管理的执行将不再依靠一纸文书的管理制度,而是能够在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把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与管理中去,从而形成对水利事业单位各方面工作管理效力的提升。
(二)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随着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的开展,单位面临的各项风险也随之增大。其中决策管理风险、制度缺陷风险都会严重影响到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活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公开更是的焦点。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水利厅的日常经济活动,对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规章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和评估经济活动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水利厅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包括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等七个方面的风险管控体系。
(三)建立健全内控激励与问责机制
1.实行工资绩效与内控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工资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将工资绩效同内部控制管理相结合可以加速内控制度在各部门和岗位上的落实,督促员工重视内控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内控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在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内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内部控制同人力资源工资绩效挂钩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内控管理效率。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制度上应走出财务管理的局限,逐步通过考虑各个岗位同内控管理实施的关系,并将岗位工作同内控效果通过奖惩机制和绩效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内控的目的。
2.认真组织年度考核工作
为了保障内控制度工作的落实以及对内控工作效果的监控,水利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组织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工作,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在透明、公开原则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各部门可以通过组织考核和评价的专项小组,对内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贡献程度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其薪酬、奖惩与晋升挂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内控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3.实行岗位问责制
为了保障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与落实,建立与内控制度相应岗位问责制度可以为内控的执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应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岗位职责划分的基础上,对内控各岗位工作的职责制定必要的量化与考核标准。岗位问责制度可以降低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并增强其在风险应对与控制上的能力。一旦在经济活动的内控岗位上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做到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根据问题出现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进行岗位和个人的问责工作,从而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1.加强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工作
有效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水利工作地区差异性很大,水资源匮乏等现象频发,围绕水利建设项目的问题也就愈加复杂。水利事业单位目前项目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和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防汛抗旱、河道治理、灌溉开发和水资源流失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也正在进行中。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项目建设投资在不断增大,参与管理的水利事业单位的队伍也愈发庞大起来。在这种前提下,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也显得尤为突出。在内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成立内审机构可以实现对当前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和监督。通过制定相关的内控监督与管理制度,两个部门可以有效地实现工作人员的结构组成、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相关权限、监督方法、监督范围和信息沟通、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等多方面的监督工作。
2.加强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工作
除了内部监督控制之外,为了保障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引入必要的外部监督机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对水利事业单位来讲,有效的外部监督部门主要包括纪委、财政、审计和监察等相关部门。这些外部监督部门可以对水利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建议,并督促其进行整改,从而达到优化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保障其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在水利建设中投入资金的增加,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涉及的经济项目的管理内容及金额也在逐步增大。因此建立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控环境,落实内控岗位制度并加强监督和管理是当前优化水利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何瑞健,郑尚惠.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J].冶金财会,2009,(1):43-44.
[2]张浩.浅谈基层水利单位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治淮,2016,(2):53-54.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4-11+94.
[4]陈艳祥.浅谈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J].水利天地,2014,(6):8.
[5]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54-61+96.
[6]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29-35+96.
[7]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1):68-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