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培养

第1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 积极性 主动性 多向性 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18-01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国民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迎接未来社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的挑战,不断提高国民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下面是作者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就任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的一些探索。

1 创设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曾说过:“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创设一个友好而平等的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循规蹈矩,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友善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如:在介绍完《微生物的分布》这一内容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微生物的分布》的内容学习后,你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卫生的?通过讨论,学生发现除了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不良习惯外,还有很多我们平时不注意或自认为是卫生的现象。如:用普通的纸张包油条、馒头,把饭票、钞票咬在嘴里等等。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能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2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写到:“记得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并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其实,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对某件事没有兴趣而要想做好它,那是可以想象的,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体验到创新的成就感。如:在《微生物的分布检查实验》中,让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指导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项目来检查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学生设计出除实验指导中几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外,常常会有一些新的而又可行的方法。如:甲垢中的微生物检查、钱币上的微生物检查等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3 鼓励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

科学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如:在介绍沙门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中,首先给学生出一道思考题: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诊断沙门菌感染?有同学提出可以做病原体检查,也有同学提出可以做血清学检查。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诊断沙门菌感染,只是要根据不同的病程来选择。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实验室诊断沙门菌感染的实验方法和不同病程标本的采集。

4 允许怀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批判性

第2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一、鼓励学生参与实验

传统实验的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并用讲的方式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参与的机会基本没有,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样的实验教学必须改变。但是即便是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未必就高。虽然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地存在,但很多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在一旁观看,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一是因为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好,不知道怎么下手;二是有的学生担心做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教师在实验课上,一定要帮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动手去做,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印象更深刻。在课前,教师要强化实验步骤的记忆,或是在学生做实验时加以提醒,让学生动手操作时不致出错;对胆怯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做,做不好不批评,做错了不指责。要让他们明白动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即便是错误百出,依然会有收获。其实初中物理的实验一般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还有一些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只要教师用心指导,学生用心学习,都能很好地完成。想让学生具有参与实验的热情,还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物理和对实验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多的科目,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诱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其实,人类的兴趣是与好奇心紧密相联的,抓住这一关节,教师可以把深奥的知识和浅显的生活现象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使他们感到新鲜。通过实验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让学生意想不到的的实验和结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的参与才是实验课最大的成功,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才有了可能。

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就能改变被安排、纵的局面,自主发挥、积极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提出设想,安排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体验效果是单纯听讲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讲“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节课时,因为实验步骤简单,实验对象的可选择性大,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经典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让学生思考并去检验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是棉花和铁块,还可以是其他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自己通过测量,得到答案。这时,再引入知识点,学生就会容易理解。用自己动手的方式进行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策略。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顾问,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拨,并鼓励学生敢于试验,大胆试验,最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确保不让自主实验变成盲目实验。实践表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有效调动他们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探索价值和创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课外观察,拓展视野

创新思维是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认知为基础的,生活就是个大课堂,能带给学生无穷的知识。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实验也就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实验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带来的表象,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材料,去验证一些物理结论。比如说,通过对“游泳时人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思考,去体验浮力的神奇;由“汽车拐弯时身体会倾斜”感受惯性的作用;看到“浸入水中的吸管是弯的”了解折射现象等等。把实验和实验原理引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去理解深奥的物理现象,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活学活用,培养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创新的能力。

四、鼓励小创作、小发明

第3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优化;创新思维;好奇心;兴趣;成功与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10-02

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对数学有意愿、感兴趣,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希望成绩显著,以满足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良好需求。学生如果自发地产生创新思维,学习效果是较佳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多数学生都需要教师适时从外界给学生以某种引领、培养(刺激),培养的作用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创新思维是数学能力形成的心理动力,是实际行动的力量倍增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以下从几个方面探究其培养途径:

一、适时培养对数学创新学习的好奇心

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给以培养。

1、预测效应 教师在课前要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素材,结合学生实际,预先设置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如:数学故事、世界名题、趣题、高考状元谈数学学习等等,是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 “好奇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例设

由等比定理,得:

又由分比定理,得:

难道 ? 教师引出悬念后,不急于作答,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可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上两种结论不能同时成立。这就是悬念对创新思维学习的示范效应。

3、新奇设置 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经常拿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新奇东西(教具、图片、多媒体……),可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好奇心。

二、注重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学习中,创新思维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在实际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时时看到数学具有的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力量。这样就能逐渐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几何教学中,可用一些、、 、、直线、曲线等基本几何图形,运用简笔画的形式快速描绘出人物、动物及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看到用数学图形构造出的艺术作品一样令人赏心悦目,体会到一种数学的曲线美、应用美。

2、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培养数学兴趣 结合数学内容,可以插入一些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的名言、数学理论产生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对数学问题的争论、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等,都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良好素材。

3、以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的兴趣

(1)通过实例,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2)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3)探求规律,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例: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学生易证)。现在把题设和结论互换: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相等,则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加大题目难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寻求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三、数学成功的欣赏与障碍的设置

教师应当注重从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所谓“成功”的喜悦是指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的一种愉快的情感流露,情感也是驱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因,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同时,也在内心孕育着如何超越自我、如何创新思维,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成功”应有扩大的理解:教师的鼓励与赞赏、优良的学习成绩,都可算作“成功”。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知道:一定的障碍设置,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那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涂。”教育家指出: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能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要教给学生与其已有知识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矛盾、一定阶梯的内容,以引导学生去挖掘、创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四、学习目标与奖赏的运用

在学习中,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常常处在一种积极思维、努力进取的状态中,学习成绩均较优良;没有适当学习目标的学生,常表现为学习满于现状,学习被动、缺乏创新思维,成绩不太理想。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再通过教师(教学中)设计适度鼓励、奖赏的方法,学生不为一时的困难吓到,将定力放在较长远学习目标上,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助推器。现代心理学认为表扬、奖励比批评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赏识,哪怕只是教师微微的点头示意,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和谐氛围与环境影响

第4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教学研究

一、引言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英语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实用为主线设计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语言的各个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每个单元生活化的独立主题,有效设计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与实践

首先,教师要完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适度引导和监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增加个人展示机会,唤醒自我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内容量身定制,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多角度表达和展现自我。课文内容解析部分结束后,围绕单元主题演讲、主题班会随堂讨论、单元主题和时下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小型辩论赛等都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1.关键问题

(1)根据每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内容,确保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双目标。(2)针对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确定各教学环节难度,使各层次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能有所收获。教学活动的难度很大一部分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决定了教学的效果。(3)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意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紧跟课程步伐,以身作则,并且在任务开始初期,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跟踪和思考。教师要摈弃传统的上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4)将学生课外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效果的反馈、跟踪、记录作为学期考核的依据。实现改变后,教学单元的单词、语法、翻译、写作只是占到了教学时间的一部分。单元主题外延得以无限地放大,和主题相关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值得应用和鼓励。(5)改革英语考核方法,侧重过程性考核,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重心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节上,相应地,课程考核评价进一步向过程考核倾斜,考核过程注重创新及实践。

2.成立英语训练营

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为了突破班级的限制,以专业或学员为基础建立英语学习训练营是很好的选择。

多位英语组的骨干教师现场指导和监督学员的每一次活动。训练营举办一系列活动,如英美文学鉴赏会、影视欣赏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等。

3.创新思维实践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围绕单元主题Automation,在第一小节,要求学生就身边熟悉的自动化产品做简单介绍,包括产品信息、功能、社会影响等。然后要求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自己小组独有的产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同时,教师将各组成员的任务分派和完成情况留意并记录在任务过程中。在第二小节,完成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主要阐述,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使表达环节完整。在第三小节,学习课文Bill Gates’Big House,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勾勒出这所大房子的大概特征,并评价其优势和不足之处。第四小节,各小组设计梦想中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同时就房间内的各个设计阐述主要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效果。在演示环节,其他小组成员就正在演示的作品进行提问,被提问的小组成员对自己成果的合理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现实性进行辩论。教师结合产品特征和小组演示环节辩论中的语言表达打出分数,作为平时课堂考核分数。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Low-Carbon Life为例。整个教学环节从以下几点做出突破:一,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影响绿色生活的事件,提出自己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二,结合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s这篇课文中描写的两个方面,让学生完成两个问题:第一,If you are a driver,how do you keep your carbon footprints?第二,If you are a hotel owner,how do you do 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s?在整环节中,鼓励学生创新、动手实践。

三、总结

英语是人文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相比别的学科,更容易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活动;同时,又是公共基础学科,拥有最广泛的学生群体基础。把培养创新意识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会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更加生动,教师教学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第5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一、以悟促读启迪思维

小学语文课文的语言简练规范,选词用语准确贴切,或描写生动优美,或表达细致有趣。教师应积极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所学的语言文字“活”起来,幻化成有形的画面,使之具有立体感、亲切感。这样,学生就会被带入一种具体的形象中,通过不断的感知、体悟形象,使学生兴致勃勃、思如泉涌,潜在的创造力被激发,发散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广阔而充实的背景上再来感悟品读语言文字,学生情感油然而生,文章就会读得有声有色。例如,第四册《鸟岛》一文讲述了青海湖鸟多的热闹景象,这种极富地方色彩的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远。上课时,我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现青海湖鸟岛上鸟儿挨着鸟儿、满限是鸟、满耳是鸟声的奇异景象,遥远的情景一下拉至眼前,学生很快被这种特殊的景象所感染。我据此发问:此时的鸟岛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此时已经处于兴奋状态,问题一提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鸟岛的鸟真多呀,简直一眼望不到边!”有的说:“我看到有的鸟在孵蛋,有的鸟在展翅飞翔,有的鸟在散步,鸟岛上真热闹!”有的说:“鸟岛简直就是鸟的天堂嘛!”这么多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哪一句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通过这样创设相应的情境来指导朗读,就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在他们持续的新发现中,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以悟促读,提高了朗读效率,并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以议促读求异思维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新的发现,允许争辩的存在。例如第四册《黑板跑了》学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应该把课题中的“跑”改为“走”,因为第四自然段用的是“移”,速度较慢,而跑的速度是挺快的。还有第五自然段中“那块黑板越走越快”,虽然速度加快了,但用的是“走”。我马上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第五自然段“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只有黑板跑起来,速度快了,安培才有可能追不上了,不然的话,他就会继续跟着走,算完那道题,那该多好!又一个学生说:只有黑板“跑”起来,离安培有一段距离,他才会发现那是车厢的后壁。看,教师没有说一句导向性的话,学生却能紧扣疑点,从课文本身出发进行争辩、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有理有据,真所谓“辩论常使思路清”。以议促读,让学生在对课文不同思辩中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以情促读巧用布白

优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最大限度地留下某种时问或声音的空白,他们不会追求没有余地的到位,讲究的是言明而不言尽的教学技巧。在朗读教学的指导中,我们要善于促成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增值,积聚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有效指导朗读,善于巧妙布白,“言明”达成一般性的共识,“不言尽”又为创造性的理解提供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教学《希望的钟声》一课,在知道了“南京的小姐姐、北京的老爷爷、上海的叔叔、香港的阿姨”纷纷捐款,伸出援手支援山村重建校园之后,有一个……留下了大块空白。我抓住这一空白提问:除了这些人,还有其他人会热情捐助吗?学生联系自己学校为灾区所做的、平时书报上看到的、电视上接触到的,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答案,用自己的方式填补了省略号的空白。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不难体会到祖国各地人民为孩子着想、把爱心献给下一代的美好心灵,感情一旦被激发,朗读起来的感情也就如汩汩清泉直入人心田,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情促读,有效训练了朗读,更在朗读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6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实验形式培养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创造力是人性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因此,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露和提高。

现在初中开设的《科学》是一门综合的理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实验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优化、改进或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笔者就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在此简介如下,以供探讨。

一、设计"破坏性实验",强化"视听效果",增强对心灵的震撼。

在创造活动中,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多恩惠有这样-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带双孔橡皮塞的大玻璃瓶内放一只用绳子扎紧口子的瘪气球,用抽气机将大玻璃瓶内的空气慢慢抽去,我们观察到瘪气球逐渐鼓起来了,再继续用力抽,只听"砰"的一声,气球胀破了。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大气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思维活跃,气氛很好。可以先由学生自行分析,再由教师点拨小结。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很迫切地想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二、设计"变式实验",使抽象直观化。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实验固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也不能只照搬原实验,对实验的变式将会有更新的突破,更易活跃思维,培养创新。

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时,学生对其认识较为模糊、抽象,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图:绳子一端拴上一个弹簧秤,然后在小木棒上多绕上几圈,让学生用手拉弹簧秤,当绳子没有滑动时,从弹簧秤上可以读得一个值,通过分析原因,使学生轻松认识静摩擦力的存在,抽象变为直观,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达到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培养效果。

三、设计"开拓延伸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与"奇"乃思维之始,有疑才需解疑,遇奇方知探奇实验教学,不只是为某个知识的学习而开设,更是为了再实践。因此,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实验的伸延、创造,其意义更深远、更重要。

例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实际功率对学生是一个大难题,我设计了一个100w的照明灯泡与60w的照明灯泡串联的实际连接装置,先问:"如果插在照明电路中,哪个亮?"学生齐声回答:"100w的亮!",这时我把插头插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学生傻了,是60w的亮,学生在惊讶中分析原因,牢牢地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弄清楚。然后,我把60w的拧下,装上25w的照明灯泡,学生们一致认为25w的亮,结果却是出乎所料,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就产生了。这样的实验延伸、拓展,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抽象的电学概念充分形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掌握,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但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及时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归纳出有关知识,以达明显效果。

四、设计"趣味实验",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中国古代早有这样的说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趣味性实验在于"趣"而生"味",有"惊奇"而发"疑问",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一时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激起自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萌发创造想象。

例如在课堂上做过"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后,学生掌握了定量配制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制柠檬汽水,当堂品尝。学生既掌握了溶液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巧妙设计趣味性实验,是实验教学设计的熏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以满腔的热情和教师共同完成实验,留下深深的鲜明的印象,对相应知识更深刻、更清楚地认识理解。

五、设计"简易实验",以培养创新想象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设问的功能,善于带领学生置身于本实验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简易"器材",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实验情境之中来,激活其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我在讲授杠杆知识时,设计如图实验:每位同学准备一只搪瓷茶杯(有耳柄),一只筷子、一烧杯水。请同学用这只筷子将装满水的搪瓷杯;滴水不漏地拿起。同学们对这一问题一定十分感兴趣,都会情不自禁地动手尝试。用一般思维考虑,本问题是较难解决的,但在教师精心创设一个设问,作为引导解决,就容易成功。这类实验,不仅操作简便接近生活,而且人人都能动手,将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想象,能更好地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六、设计"评析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所谓"评析实验"既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老师在旁边也做同一个实验(标准化实验),讲台上的学生先做一步,老师也做学生做过的一步实验,再有下边的学生观察,比较不同之处,并进行分析评论,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正确方法的掌握,以及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中许多化学实验传统,趣味性不强,知识点散,操作要规范,我根据此特点,常常和学生同台实 验,有下边学生来比较,通过比较、评论,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正确方法的掌握,以及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智能结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仪器设备,并尝试制作一些新的仪器,自行设计,进行实验,两者相辅相成。在设计与创新过程中,既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又要具有启发性,还应力求简明直观,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训练。做到在师生共同创新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2]藏文彧:《初中科学趣味性拓展学习》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第7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2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提到创新教育,很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新、奇、特”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只有“越新、越奇、越特”才是创新,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发现,别出慧眼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中知识、问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开阔眼界。

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应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让学生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为此。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笔者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后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时是显性的。但在更多时候是隐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教师要站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作准备”的高度,要勤于思考,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第8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趣味教学;创新思维;新鲜感;互动

一、基于趣味教学法的小学语文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新趣味的导入

7到14岁的小学生身心结构尚处于发育初期,心性不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语言、思维、注意力很好的控制,好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从上课开始教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开始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在上课开始的5-10分钟,应该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开始的这几分钟,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手工做一些课堂小道具,把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开发他们的动脑创新思维,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趣味问题的设立

为了学生更加深入感知课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趣味性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去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人教版四年级课文《好汉查理》一文,老师可以设置提出“查理看起来是个调皮、爱捣乱的孩子,为什么查理在杰西心中却是个好汉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文章的同时也要达到有趣味能让学生充满好奇的目的。

(三)趣味游戏的设计

小学课文大多生动有趣、篇幅短小,还有许多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掺杂在其中。这些生动有趣的课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寓言故事课文教学中,可以提出让学生分角色去扮故事中人物,让学生可发性思维去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么做、从角色中得到了那些启发”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小游戏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焕发活力。

二、基于趣味教学法的小学语文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运用趣味教学法时要实施好创新趣味的导入、趣味问题的设立、趣味游戏的设计策略,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并且能发挥出趣味教学的最大作用。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策略只是起到了大方向的指向作用,在课堂上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还应该有具体的应对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趣味融入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要两抓手,一是通过实施策略外部激发,二是应用具体方法内部挖掘。这样双管齐下,通过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保障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且根据策略提出相应的具体方法:

(一)引导学生主导课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时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有着内在规律却又独具个性特征的完整生命个体。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被别人肯定、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等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把启发式教学法与趣味教学法结合并用,抛出一些简单有趣、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与团队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探求真知的趣味感,从而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求知的快乐。教师要注意,设计的活动、问题的都不能超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动一动脑就能收获胜利的果实”的乐趣。以三年级下册教材《画杨桃》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准备一个杨桃,上课开时教师拿出杨桃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又来了位新同学,它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杨桃”(创新趣味的导入策略)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它有关,同学们看见课文题目想知道什么吗?”学生1:“我想知道杨桃谁画的?”学生2:“我想知道画杨桃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学生3:“我想知道作者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现在你们都是小侦探,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各种猜想,使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自主找出问题答案。这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老师与学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自由式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融入游戏互动环节。一方面可以利用设立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搬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展应用趣味教学法教学。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乌鸦喝水》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五分钟课文,然后,老师把学生分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共同谈论课文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创建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兴趣活动方法实现趣味教学,有效的运用创建兴趣活动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对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不当会使大多数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一旦开始了积极大胆的说,就很难保证课堂纪律不出现混乱。这样一来,教师对于控制课堂纪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不但影像了教学进度,而且还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特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议教师在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时候,要对学生提出几点纪律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适当地对纪律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建议教师把纪律这一条纳入考核评比结果的范围之内,把课堂与一定的奖罚机制结合起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培养学生能及时集中注意力听课,控制自己课堂上言行举止规范的良好习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建兴趣活动运用方法,结合策略以《七颗钻石》为例设计活动: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讨(每组五人)活动目的: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活动过程: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先需要做一个课堂纪律行为示范,然后向学生明确活动要求与活动时间,每一个人的责任要求,确保学生明确此次活动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走入到小组中,提问或者指导与学生活动,并且随时观测学生的活动进度,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活动中。活动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9篇:创新思维培养范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责无旁贷,许多一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投入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语文新教学模式的设计策划之中,下面对设计新模式可遵循的原则,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民主性原则: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几乎都强调了这一点。民主性之一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你服从的师生关系,放弃长者的种种威压,不再求全责备,能容许学生有不完满甚至错误的表现,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民主性之二意味着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都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而不是在分数所定的三六九等中备受压抑,失意落寞,不会因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遭受歧视和嘲笑。民主性之三指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现、培植、张扬和发展。一个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压制标新立异、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单纯鼓励统一、服从、规范和共性的环境,是极不利于创造思维存在和生长的。学校和社会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应是简单的量化分数,不应是铁定的统一的模子,学校教育的目标也不应强求一律,而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充分显示与发展。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课堂上,教师绝对占定讲台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满堂灌越严重。评价一节课的优劣,着重依据教师的知识拥有量,自我表演的精彩度来衡定。课堂里,过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内容一股脑儿倒给学生,似乎只有细讲,学生才能领悟,不讲全一个知识点都放心不下,面面俱到,不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

三、变通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课堂,更需要灵活和变通。首先是使用教材的变通。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既要吃透大纲精神,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又要实现对教材的合理取舍,不被教材所牵制,不把教材、练习当死的任务、当负担来完成,而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处理教材的力度、深度。尤其是新教材,由于语文课外读本的出现,使阅读容量增大,如果不能有选择地灵活使用,师生必然陷入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其次是教学流程的变通。传统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很大程度可以归咎为抱守讲析的流程不变,几乎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背景、结构、形象、主题、艺术特色,导致了教学中的单调重复,使学生在无梯度无侧重的教学中产生厌倦心理。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灵活的安排和控制教学的流程,每课都有最合理的切入点,都有从发展学生创造力出发而确立的突破口,不是全面扫荡,而是重点出击,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可以说,不打破旧的程式,语文就走不出创新的路子。再次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必须有区别于传统讲授法的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法、质疑法、讨论式、赏析式、评介式、批判式、延伸式、感悟式、活动式、多四、培植性原则:创造力是需要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具体的训练点,从而系统地、有序地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四、时效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目标,而且,它与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培养、文化熏陶、人文因素挖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也是密不可分的,新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突破口,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不是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