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课外阅读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故事引路,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多的手段与方法,但最为主要的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具体的方法可以采取故事引路。
例如,为了引导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千年前,有一座城堡,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她就是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她的继母很想害死她。为了逃离王后的迫害,她逃到了森林里,但是可恶的王后并没有停止对白雪公主的追杀,白雪公主最后有没有逃离王后的魔爪,在森林里又遇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吗?这样,以故事引路就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然后再给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他们自然能够在课后迫不及待地去看这本书。
可见,小学生对于故事是十分感兴趣的,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如果能够以故事引路,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故事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果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当然,故事引路仅仅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形式,在教学中,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设置不同的激趣方式。
二、教给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效阅读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自控,并且掌握的阅读方法也比较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教师在指导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很重要。
首先,要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外读物的概况。现在,很多小学生拿到一本课外书,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总是喜欢翻到哪里看哪里,这样的阅读肯定是低效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拿到一本书,首先要看这一本书的目录,从目录入手整体把握这一本书的基本概况,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
第二,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课外阅读和课文中的阅读不同,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课外阅读的篇目与内容比较长,因此,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目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很重要。如对于一般性的读物,学生只需学会略读,掌握故事的大概即可。对于有意义的优秀读物,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三段式阅读法,第一遍粗读,把握故事大概;第二步精读,细细品味故事,品读文字,并做好阅读笔记;第三步,学生在精读后,还可以第三遍、第四遍地读,对于好的文章,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开展活动,搭建阅读平台
让学生枯燥地进行阅读必然会使小学生失去阅读兴趣。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搭建有效阅读的平台,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成功与快乐。
(1)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汇报会能够有效地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每学期,我都会组织一次读书汇报会,并且邀请家长参加。在这一天里,学生是十分快乐的,他们积极地布置教室,让家长围着一圈坐在教室的四周,孩子们准备诗歌朗诵、话剧等表演活动,活动由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主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充分表现的机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选出优秀的表演者,进行表彰。在活动进行期间,家长的热情也激发出来了,他们纷纷拍照的、摄像的,将孩子精彩的活动用影像记录下来。
(2)读书展览会。阅读与习作是不可分割的两张皮。教学中,可以定期地开展读书展览会,在读书展览会上,主要是展出学生优秀的读后感。这一种形式能够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阅读的成功,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把握。
(3)读书故事会。在教学中,我都会在每两个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举办一次读书故事会。在读书故事会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读书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这样的活动,既能推动学生阅读,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胆量。
近年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发现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高段学生面临小学毕业考的情况下,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万事大吉。另外,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够,在课外安排中,电视、电脑等严重冲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引领呢?笔者着眼于教学实际,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摸索。
一、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
2.在班内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每周读书交流话题、开展读书争星活动等;
3.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
5.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6.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
7.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
8.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开展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二、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会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课外阅读与“采蜜本”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我们形象地把读书笔记称之为“采蜜本”。不间断地摘抄,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是独立完成的,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价值。
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方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适当的写一写小散文、小诗歌。针对学情差异,有的放矢的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疏于管理、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1.建立评价框架。从整体方面对班级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笔记上的学期阅读进度计划、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文章,并结合平时阅读活动的表现,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采用模糊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2.注重平时抽查。对于班上阅读能力需大幅度提高的学生,多采用平时抽查的方式,因为他们的读书笔记可能存在错误较多、潦草混乱等不符要求的情况,为了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所以把关适度从严。在加强指导的前提下,严格把关。
3.阅读展示。在故事课的基础上,开设阅读展示课,让学生汇报展示阅读成果。可以先在小组里展示,然后在班级里面进行“本月阅读之星”的评选。评价时原则上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多表扬鼓励,以树立其信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达到评价的目的。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4.激励性原则。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6-01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课标也提倡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献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了如指掌,大多数小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所涉及的课外书籍少,无非就是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等辅导类书籍,且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书只是粗略地看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词好句,而且摘录本也经常更换,甚至都丢掉了,实在是令人担忧啊!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急在眉梢。帮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成了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班在每天早读之前,组织他们利用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外自由诵读,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学生虽不喜欢读书,但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就会有再想听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4、朗读竞赛、激发兴趣
常进行朗读比赛,在小组评出“阅读能手”,对开始读不好的学生要多帮助,多指导;还可开展“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讲自己从《自读课本》中或其它书籍中读到的故事,评出“故事大王”教师的赞扬,同学的鼓励,会使他们常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足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交流展示,深化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将所得的收获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他们读书收获,这才能真正地落实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想方设法,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1、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就近期课外阅读当中的收获、疑惑或建议在班内以小组形式交流,再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引导学生汇报评价,以达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应地点明不足之处,以利改进、提高。
2、办手抄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体会、收获等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老师按小组装订成册,一月一次,全班传阅,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讲故事比赛。小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故事书,每期举行两次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故事讲出来,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
4、设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位学生从家中带一本课外书籍,我每周从图书室借他们喜欢看的不同种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让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让他们天天汲取到新颖的知识。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方式,努力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1. 教材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为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由《第八次》《卧薪尝胆》,引导课外阅读《中外历史故事》;由《晚上的“太阳”》,引导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丛书;由《鹬蚌相争》,引导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赠汪伦》,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
2. 课堂生成。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宋朝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一学生说:“我还知道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我是从课外书上看来的。”“是呀,从课外书上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呢。”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3. 教师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 亲子阅读。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逛书店,每人都选购一些需要的书籍,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需的事情。
二、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1. 选读好书。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读好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推荐书目,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定期编制并印发“好书推荐目录”,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建立“班级书屋”,通过从学校图书室暂借、学生自带等渠道,确保好书不断,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设立“互荐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
2. 会读好书。有了好书,还要会读,才能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课外阅读。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课内学到的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适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经典、重要的篇目,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另外,不同文体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三、建立机制,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
1. 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要减少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家庭作业”,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则更长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 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读书节”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可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让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开展课外阅读汇报活动,如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时间汇报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等竞赛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渠道。除了正常的课外阅读形式,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实际的电视、电影;成立班级读书QQ群等,丰富学生阅读交流的自由空间。在班级读书QQ群中,从群管理员的招聘,到每次读书交流的话题及主持人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学生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阅读储备,才能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自由表达,尽情分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关键词】自主阅读 课外阅读 快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74-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教师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上好阅读指导课
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阅读指导课要多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悬念,来诱发学生阅读。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曹操上学了》一书时,向学生讲述书中的几个有趣的小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时,故事戛然而止,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此书,然后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去阅读这本《曹操上学了》,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读此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利用故事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小故事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问题引趣。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导高年级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谁读书仔细,对保尔这个人物理解地透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阅读更有目的性,学生也更有兴趣。
4、巧借课文激趣
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了《丑小鸭》一课后,余兴未尽,教师顺势而导:“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请看《安徒生童话》。”
5、赏识、评比激趣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者班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分享阅读感受,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小小书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结合各类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会阅读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漫无目的地读书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几篇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速读法
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学会浏览速读是十分必要的。
2、目的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目的地选择阅读有关书报的部分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迁移精读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且精读课外读物,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主动阅读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学习积极主动,对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能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1、定时
每天中午自习,抽出3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定量
每人每周最少看一本课外书,并把书中的内容或者自己的感悟,在读书交流会上做汇报,以此来督促孩子阅读,增加阅读的动力,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3、课外读物随身携带
1.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1.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1.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问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2.1选择读物学习目标
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2.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2.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
首先引趣,提醒学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宝,引导学生想看书;其次强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人,必然会对诗词有深刻的理解,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皆可为之。再次教育学生懂得:“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读书多,见识广,想法多,思维快,写作能力随之增强。最后告诫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一定要下苦工夫,来不得半点马虎。鼓励学生多阅读,对阅读多的学生表扬。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一周统计一次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公布阅读数量,抽查阅读实效,表扬阅读多且有实效的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文的理解和评析。以课内阅读文为中心点,向课外阅读文不断扩张与延伸。课内可精读,课外可略读。课内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可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可用于课内阅读,有助于对课内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补充,共生共进。
二、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教学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拓宽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
(一)组织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如在某个时段,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有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优胜者奖励;或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或组织成语接力赛,看谁反应快、知识面广、思辨能力强。
(二)召开故事会。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把课外阅读的好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好,展示演讲口才和阅读的好书。
(三)举办阅读作品展。利用班级黑板报,展示学生阅读后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卡片、阅读手抄报、阅读资料等。
(四)召开阅读汇报会。为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效,可组织学生将个人阅读的经验、方法、成效在阅读汇报会上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阅读成效。答得准确,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加阅读,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效。
三、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所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爱好、兴趣,成立若干个课外阅读合作小组,创造小组合作阅读环境,形成阅读场。
(一)在合作阅读中探讨问题。可以对课内文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辨析,造成共识;也可以针对课外阅读文,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当场学习新文章,共同学习,讨论探求。
(二)在合作阅读中获取知识。由于阅读扩张,小组同学在课外获得的知识,在小组中得到交流,他们的知识面就大大拓宽了。
1.读画结合。数学课外阅读常常需要边阅读边画出重点、难点、关键点或者疑点,可以用一些数学符号(如,问题用“?”标,重点用“”记,关键点用“……”注,公式和方法等用“”圈等)做上标记。阅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P102页的“你知道吗”,学生就可以边读、边画出一些词、句。边读画出这些词、句,学生也就能了解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了。
2.读思结合。“你知道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对有些字词、句子或者数学符号要细致分析和推敲,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和注解。阅读上面的“你知道吗”时,学生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2000多年前”“1700年前”和“大约1500年前”说明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比较“早”。“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和“他求得密率的时间,至少要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早1000年”进一步说明了“非常先进”。如果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把它写下来,教材的编排目的也就达到了。
3.读练结合。有的阅读内容需要学生把阅读与动手操作或练习相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30页的“你知道吗”先介绍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介绍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用( )表示最大公因数和用[ ]表示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其中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简便,尤其是求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方便。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尝试练习。如果学生能自主掌握这种方法,就能实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多元化。如果暂时不能掌握,他们就少了一种选择余地。
二、创设阅读氛围,让数学阅读走向自觉
1.营造教室氛围。在教室的左墙壁、右墙壁上可以悬挂一些读书方面的名言,在黑板上方贴上“今天,你阅读了吗?”在班级黑板报上可以设置“我阅读我进步”栏目:有时用学生的“SOS”,把学生阅读过程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公布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当然,黑板报是经常更换内容的。这些无声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激活课堂氛围。我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时,往往有意识地应用课本以外的一些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的意义,我事先有意引导个别学生阅读“池塘水可以装几桶”的故事,当学生引经据典讲述精彩故事时,其他学生都很羡慕。当学生通过阅读在课堂发言闪烁着智慧光芒时……我在表扬学生的同时,都会让学生说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3.创生课外氛围。教材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常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五边形不能密铺。正五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呢?我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查阅资料。这样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还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阅读也就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培养阅读习惯,让数学阅读走向自然
1.组织阅读交流。我每个月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阅读专题——古诗文中的数学,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和小组合作,从课本、从图书室、从网络……积累了很多资料,经过精心准备,班级召开了阅读汇报会,学生从“一字诗”“一到十的数字入诗”“古诗文中的计算”和“古诗文中的应用题”四个专题进行汇报和交流,非常精彩,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2.鼓励数学写作。要求学生分析所阅读报刊上的数学小论文或日记,分析他人的写作素材取自哪里、是怎样写的?结合自己的经验、模仿或借鉴他人的作品,写数学作文,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有的写自己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获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介绍自己发现课外阅读材料中的错误,有的介绍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对习题的不同解法,有的介绍自己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编辑数学小报。所有的数学作文经过修改和加工后,或者由我统一设计版面、或者由学生自主设计,把大家写的数学作文或者看的数学题目、笑话等编成数学小报。经过评选,把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手抄小报张贴到学校橱窗供大家欣赏,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评选活动柜或者推荐到数学报纸上发表。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别人的承认,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数学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