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78-01
前言
阅读能力是语文最基础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制约着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素质与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高,本文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相对落后,教学硬件条件欠缺,对知识的广度认识不足,加之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导致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首先部分地区方言比较重,特别是北方部分地区的许多方言口语表达方式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同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本民族语言根深蒂固,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此外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当地人们对普通话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普通话教育,继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1]。
其次,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环境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书本来源较少,书籍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能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有效开阔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
第三,由于农村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口不多,整体的文化学习氛围较差,同时受观念与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农村的图书馆、阅览室多为样子工程,图书种类少,更新速度慢,在这种文化风气与硬件条件较差的制约下,农村普遍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环境,而学生容易受所处周围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因此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第四,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教育理解不全面,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加强普通话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我国大量的优秀在读物都是按汉语普通话标准出版,在方言比较浓重的区域与少数民族区域的农村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训练,为当地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供了前提条件,有效的扩展了当地学生的阅读范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方言地区的农村应当提高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对教师制定普通话等级考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列入教师考核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方言中容易混淆的发音进行梳理与归纳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与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与使用,通过对学生方言细节的提醒修正,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学习,切实提高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推动当地普通话教学发展,为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培养其阅读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2]。
其次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汉语普通话教学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回答、提问与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汉语普通话,努力为学生营造汉语普通话锻炼的良好课堂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普通话记日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加强普通话训练帮助学生坚持进行汉语普通话训练,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水平,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进行更规范的阅读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
2.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机,是学生阅读动力的来源,兴趣能够驱使学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种类广泛、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社会,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受经济、文化与信息水平的制约,农村地区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源不多,种类单一,许多学生在整个小学甚至初中阶段都没有读过一本真正的课外读物,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阅读条件改善的投入,通过与发达地区教育服务产业的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电子书籍的推广,扩展农村地区阅读材料的来源多样性,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筛选健康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书籍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书籍内容种类分辨能力,让学生接受健康的课外阅读教育,在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创造阅读环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通过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课堂设立读书角,组织学生将阅读过的书籍进行交换阅读,有效利用阅读资源,并积极开展阅读心得交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并树立阅读榜样,使学生通过互相激励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
4.家长配合教学养成阅读习惯
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农村学生的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鼓励与身体力行的引导,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要改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只有在社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
很多家长老师将课外阅读认为是作文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在潜意识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家长老师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就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片面的要求孩子多读课外刊物,索性直接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作文阅读。
将课外阅读变为应试阅读。近几年来,各大院校的考试如火如荼,各大院校扩大了考试范围,加深了考试内容,加大了考试难度。从而使得学生的成绩无法得到提升。至此老师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就不断的针对考试的内容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划出了范围。
大量的成语、谚语、历史知识、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从而使得这种课外阅读抢走了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
一是升学考试压力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再加上其它科目的教师和家长反对学生读所谓的“闲书”,使得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计划要落到实处困难重重。
二是我国的语文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西方某些国家教育理论的影响,注重演绎、推理、课堂教学按部就班、教师上课严谨认真,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基础扎实,不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也缺少创新意识,多少年来尽管想了不少办法进行改革,但就目前而言,这种教学方法还占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局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差,该读的课文似懂非懂,该看的书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没兴趣看,该记的篇章没记住,该收集的资料没收集,精读没学会,泛读没兴趣,也就没习惯,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可他们只注重猎奇,喜欢读流行的东西,休闲的东西或者名人传记,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则寻章摘句,专心读习作,幻想从别人的文章中索取写作的模式。课外阅读谁也不管,外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是初级中学图书馆室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由于图书的数量少,种类少,不具备开架让学生借书阅读的条件。很多家庭除了学生的课本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外,几乎没有任何藏书。面对这样的硬件设施,教师课外阅读计划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确实困难不小,但只要想办法,困难总归还是可以克服的。
一、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问题
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但不是一点时间也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两个长假,学生不可能都被其它科目的学习所占用,马克思把写作之外的看书当作一种休息。学生为什么不能学习马克思呢?学累了,学烦了,读一读课外书,家长该不会那样不讲道理的横加阻拦吧。事实上除了毕业班,其它年级的学生实际上有不少可供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时间,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此外,学生课外阅读还应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外学习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它对课内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或阅读后做一些类比、分析、推理、总结,这样的阅读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二、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教材是一个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而且要随时准备少导,甚至不导。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接受训练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教师和教科书所设计好的思路左右学生的思路,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主动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教科书,学会自己动脑,自主阅读,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阅读是情感和思维的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现实,了解古今中外,建立起自己生活与观察社会的联系,在有意无意的阅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提供极大的帮助,可以这样说,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让人目视万里,通晓古今,晓事明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而且科学、健康的课外阅读,又能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意志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此外,课外阅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作文时无话可说,说白了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而这种生活积累除了直接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所得到的生活积累外,再就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就是通过阅读从书本知识中借鉴他人经验,从他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中获得理论知识。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他们作文时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也再也不需用假话,空话,套话来编作文。
三、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
阅读条件仅仅是外部因素,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动因。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强烈阅读欲望的支配下,学生自己也能找到可供阅读的材料。报纸,杂志,向图书馆,阅览室借,同学之间互相借阅,向书店租书,同时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进行学习。只要教师诱导得法,引导得力,能激起学生强烈阅读欲望,学生总能找到可供阅读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形成了这样的阅读氛围,教师的指导必须加强,不能让学生的阅读漫无边际,更不能走入歧途。要有阅读计划,计划的制定要系统、科学、可行。一定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而言一直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这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图书资源缺乏。前些年,我在乡下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有限,有的学生想阅读课外书籍,却找不到想读的书。来到一中后,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虽然很多,阅读的条件也很好,可真正的利用率却有限。其次是教师观念淡薄。很多语文教师只死盯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即使是高考要考的名著,也大多只局限于让学生做做相关的练习,忽视了对名著文本的掌握、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对语文课内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是学生兴趣的缺失。许多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或者有时间也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网络游戏等)吸引走了,因而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一沉重的话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阅读作为语文新课标中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成为检验评价语文教学、考查学生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应高度重视。
二、制订计划,合理安排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时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学之初制定一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挑选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在计划里,学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本学期应看完哪些书。学生应有计划地看完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高考要考查的那几部。另外,教师还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2.确定本学期至少要完成多少数字的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但这还只是最低水平,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阅读量。
3.确定时间的安排。如何既确保量地完成,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里的时间安排包括平时上课时间、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的时间大致应作如何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
此外,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等都要罗列进去。这阅读计划应一式三份,学生自己留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老师和家长,以便定时进行检查和落实阅读的情况。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每个学期应开设一两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开学之初,我专门拿了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以及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要略读或浏览,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如何写读后感,如何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等。
2.自主阅读课。每周应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这种课学生很喜欢,他们有一种自由感、超脱感。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学生所读之书,必须由教师把好质量关,读符合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标准的书,把不良作品拒之门外。
3.成果交流课。当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教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将自己认为好的读书笔记拿来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阅读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4.作品欣赏课。教师可选择名作进行欣赏。如学到《曹操献刀》这一课时,教师可挑选《三国演义》中一些能体现曹操性格的章节(如《败走华容道》《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进行分析,这种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一定的检测和评价激励制度
课外阅读能否落到实处,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个检查可以由语文教师、家长(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阅读并适当给予检查)、语文学进行。
1.每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数量及质量进行抽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价,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够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2.通过学生的成果交流课,听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听他们的阅读感受,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3.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结合高考中课外名著阅读的题型,出一些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做。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
那么怎样对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 要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要使儿童对于书籍发生有爱,并且有恒地阅读下去,能接受其中有益的东西,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1.在语文课中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阅读课中培养起来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课上主要要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阅读和默读能力。这是上好阅读课的一般要求。至于有些课文密切联系课外读物而教师有计划地介绍这些读物时,更应该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课外读物的主要线索,使儿童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要求。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1)简述书中大意。对于短篇故事,可以简单介绍书中大意;对于较长的故事,在简述大意后再突出介绍其中一二篇,以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提示要点。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重要指导的书籍,要提出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儿童在阅读中,沿着这个提纲进行思考,这样收获更大。
(3)指导阅读的方法,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儿童看书不用心,走马看花,这就要求他们把速度放慢些;有些儿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这就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要以分量来衡量书籍的如何优劣。如果全班只有几本书,可以分成阅读小组,有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念给大家听;如果书籍多,可以教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二、 要为儿童推荐书籍,并给予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鉴赏能力低,不懂得从书海中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后,如何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推荐书籍并指导阅读。近几年,我向学生推荐《院士的故事》、《冰心作品赏读》、《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新地球》等书,不仅推荐而且还要精心指导儿童进行深入仔细的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写科幻故事,并选送儿童的优秀习作参加全国、全省征文比赛。平时,推荐儿童订阅《快乐语文》,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国古典诗词曲赏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故事》、《世界科幻名著故事》等书籍。
2.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推荐有关书籍。如教了《蜜蜂》一文,推荐书目《昆虫记》,教了《祖父园子》,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教了《丑小鸭》,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选集》,教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推荐书目《中国寓言》。这都是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也是儿童乐意看的书。结合课文,介绍有关书籍给儿童阅读,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收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认识能力、知识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原本最不爱看书的,现在成了小书迷,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老师推荐的那些书,连吃饭都要三请四请,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是无价之宝,孩子们爱读书了,他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参加“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陈睿同学的《冰心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一文获得一等奖,并收入《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一书中。《恐龙再生》一文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新地球》一书的首篇。苏宣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获二等奖。选送的作品在在各种报刊中刊登,如《小学生周报》《三明报》等。孩子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我让学生在阅读《院士的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新世纪的我”为主题,让孩子畅想未来,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好文章。其中蔡晨尧等同学写的《下任总编该是谁》、《新世纪的我》、《当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当卡丁车的总设计师》、四篇作文被刊登在《海峡语文世界》2000年第二期上。编辑特别加上“编辑叔叔的话”,指出他们“写出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科学技术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理想”,这些大大推动、鼓舞了孩子的阅读课外书籍和写作的兴趣。此后,《少年军校日记》、《向你介绍我》等多篇文章见诸报刊。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读物;小学教学
书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很多同学感到迷惘。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动机,老师就应做好“导航员”的工作。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他们所接触的课外阅读物中,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他们阅读。小学生一旦读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刊,身心反而会受到极大的危害。因此,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就显得异常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呢?我的做法是:
一、要注意读物广泛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给小学生选择和推荐的课外读物,就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的规律,以古鉴今……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那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选择读物呢:一是要注意体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书籍内容要丰富多彩。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等都应齐全;三是书籍内容要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儿童入神入迷的。
二、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一些内容太深的书,往往会造成学生对书的厌倦感,进而追求影视画面的刺激,少了对书籍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接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如低年级,一般以儿歌、寓言、童话为主;中年级以名人故事、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以战斗故事、历史故事、探险故事为主。
三、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依据课文教学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会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育相结合,因此,在推荐读物时,必须注意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主。如教《飞夺泸定桥》,就推荐《星火燎原第三集》、《地球的红飘带》;教《我是什么》,就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狱中联欢》,就推荐《红岩》等。指导学生在课前读有关文章、书籍,使他们对相关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并提供机会,在课内进行交流、介绍,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课文着重写周瑜如何利用火攻之计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学完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诱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告诉他们《三国演义》中对周瑜使用火攻之计还进行一系列精彩的描写:例如:“庞统进献连环计”、“黄盖巧施苦肉计”、周瑜妙使“反间计”、“孔明借东风”等等。这样对于好奇心重的孩子,无疑会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动机。虽然《三国演义》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但是较高的阅读材料对学生是一种挑战,从语言认知能力发展角度来看,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措施。
四、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选择推荐
配合学校开展的某些活动,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籍,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丰富活动内容。如在学校举办“纪念胜利”活动中,向学生推荐《山水狂飙》、《地球的红飘带》、《我随周副主席》、《回顾》等;在庆祝“国庆节”的活动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五、结合电视播放,推荐阅读名著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课外阅读应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未成熟,缺乏思考、行动有着理性的成分,排除外在的因素影响,兴趣是维系他们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现在刊物较多,混杂乱象丛生,所以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内容适中不能简单肤浅,语言优美,符合小学生年龄阶层且令学生读之有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邀请明星与学生一起读书,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至此,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以个体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不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了解小学生的特性,有效针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小学生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在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是信息经济社会,高度开放,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老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养分,积累与训练是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古人哲言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阅读能让学生积累知识,并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得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1. 高考是衡量学生作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性考试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评改中也的确存在着高中生作文语言弱化的倾向。如主题不突出,甚至无中心;思路混乱,表达条理不清;用语不得体,罗嗦;空话、套话连篇;病句错字多;作文语言低幼化、网络化等。因此,高中生作文语言及表达能力弱化的趋势应引起中学作文教学的高度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中生作文语言的弱化?笔者试图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再次深入调查高中生作文语言运用的现状,并从各方面深入分析导致高中生作文语言弱化的原因,寻求有效对策。
2.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一共设计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涉及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现状及课堂写作指导、语法知识的掌握等诸多方面,以问卷的形式,对高三文理班级(两文两理)进行调查,共收到问卷100份。调查结果显示:
(1)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极为有限。
(2)课外阅读娱乐化、功利化,快餐式阅读受青睐。
(3)中学作文指导效果并不明显。
(4)高三学生语法基础普遍较薄弱。
3. 病因分析
3.1 快餐式阅读、“浅阅读”等功利性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浅阅读与深度阅读最大的区别是,浅阅读不需要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带有明显的娱乐性与功利性。“浅阅读”受学生青睐,最大的问题在于会导致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弱化,缺少对于文字的关注。缺少深度的阅读,势必影响对语言的运用,影响高中生准确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3.2 满分作文的误导,使高中生作文语言华丽化、文言化。功利性思想,使学生急需找到一种“又快又好”的“终南捷径”来达到得高分的目的,而满分作文恰好为之提供了可仿效的对象。这些满分作文文采飞扬,形式新颖,使高中生误以为只要拥有了华丽的语言即可唬住阅卷老师,赢得高分甚至满分,于是排比铺陈接踵而来,动辄引经据典,不仅追求语言的奢华化,更追求语言文言化。殊不知,注重语言华丽的结果是忽视了语言的本色,结果只能造成真情的缺失。
3.3 轻视中学语法知识的讲授,可能会影响作文语言的规范表达。语法,是语言组织和运用中要依据的规定和准则,对高中生写作语言的规范运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对策
4.1 正确定位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在我们的中学作文指导中,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作文指导目标定位过高,伤害的恰恰是处于中下层学生的写作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对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为此,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定位,即作文教学指导要面向大多数语言水平处于中等的学生,指导处于这一层面学生的作文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准确、贴切、规范的要求,再在规范表达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追求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4.2 课外阅读先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课外阅读不应该与高考复习构成一对矛盾,两者应该是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应是课外阅读先行。在高三第一学期,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增加阅读时问,更要增加阅读量,即使是快餐式阅读也要鼓励,哪怕看一幅图片,一则新闻,抄一首歌词,看一段录象,也是课外阅读。当然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题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如李白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意象举要等,发动全班学生开展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或者利用课前五分娩钟引入优美的散文、微型小说等。
摘 要 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只有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课堂内外学习活动统一并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开展阅读活动才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大班教学 大学英语改革
一、引言
2005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从传统的讲授式逐渐转变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讲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然而,大学英语阅读大班课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不适应,教学条件的不适应和学生的不适应。改变这些不适应就成了达到目标的关键。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教授,利用语言载体,通过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英语词汇量和积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优化语言学习环境。
二、大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学生课外阅读量小且阅读面窄,不是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阅读,所选题材比较单一。这既达不到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效,也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从问卷和访谈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因而无法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降低,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难以监管和评估。所以切实有效的探讨大学英语课外阅读在大班教学模式中的改革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改革措施
(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统一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习策略。根据Holec(1981)的观点,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自主而不能脱离他人得思想和经验。E. G.Cohen(1994)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而且,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首先,阅读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并且持之以恒达到既定目标;其次,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来加强与提高。对初级阶段的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词汇语法意义和语境的联系上,通过大量的练习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在更高级阶段,学生则应把重点放在评价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特点、语类和语境,来理解语篇的深层意义。因此,要完成英语课外阅读任务目标,学习者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内外学习活动的统一
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应当注意协调课堂内外阅读活动,促进二者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讨论来理解阅读策略和技巧,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策略和技巧。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这一目标。学习者在课后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加大阅读量.练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主要讲解一些策略技巧,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布置给学生一些阅读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教师针对课外阅读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或者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表演,复述,讲评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反馈。这样,课堂内外学习活动协调统一,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为“阅读大班”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开展阅读活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巨大的知识容量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校园网络系统有助于建立课外阅读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阅读基地。教师可以把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如那些具有时效性的英语新闻放到校园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掌握一些新词和了解最新的世界动态以达到扩大词汇量和拓展知识面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将自己阅读中的体会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分享,并且在阅读中无法解决的疑点或难点可以提出来与其他人商讨。及时交流和沟通带动整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弥补了大班教学因时施教的不足。
四、结束语
英语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等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大班教学模式下,仍有必要对如何有效监督与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果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Cohen E.G. Restructuring the classroom:condition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1):1-35.
[3]石永珍.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外语教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