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电子技术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技术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技术教学案例

第1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28-02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课程信息量不断增加,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的。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教学,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导致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符合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师通过采用案例引导来阐述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适应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案例向学生提出一个真实、有价值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的讨论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知识的传递变为多点多向的网状传输。案例教学背后的理念在于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追求,在于推动教学活动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总之,案例教学的认知前提在于“Wisdom can’t be told”,根源在于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追求,进而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但是,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举例教学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讲授理论知识之后的补充和巩固,不强调学生的思辨过程,教师处于主要地位。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案例准备、案例提出、自主探究与归纳总结。

1.案例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就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拟定规范的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学生准备就是依据案例进行背景知识的查询、浏览等。

2.案例提出就是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介绍,创设一个具体、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并通过在恰当的时间就关键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辩论,引导并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自主探究。实际上,探究的过程与上个阶段――案例提出是交叉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引导学生分析、综合、联想,启迪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教师帮助学生从案例中获取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转化,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巩固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引发深层思考。严格来说,归纳总结不只是在讨论结束时进行,还应当贯穿于整个探究、讨论过程,尤其是当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课堂教学目标有偏离时,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分析过程给予归纳和引导。

四、案例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按照案例教学法的思路与教学设计原则,并参考《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笔者以“简易数字钟的设计”为例对部分章节实施了案例教学,并具体落实到四个阶段。

(一)案例准备

1.教师准备。

(1)案例材料:《简易数字钟的设计》

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的简易数字钟,要求:

a、能按时钟功能进行秒、分、时的准确计时;

b、显示时间并具有校时功能(能分别进行时分秒的校正)。

(2)教学目的:

掌握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功能、管脚和实际应用;

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造方法;

掌握计数器的分频应用和原理;

掌握计数器的置数功能。

2.学生准备:

搜集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材料,熟悉功能和管脚作用,并比较元件不同类型的区别。

(二)案例提出

提出生活中数字钟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简易数字钟设计》的具体要求。给出数字电路的设计过程,提出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分析设计出整体的电路框图,具体分析各模块的功能。

(三)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熟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

1.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分别有哪些型号,各自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如何选取合适的元件;

2.如何用已选的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3.已选的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管脚及其功能是什么,如何进行相互的管脚连接;

4.如何将基本信号源的信号分频为秒脉冲信号;

5.如何设计校正电路。

(四)归纳总结

1.分别总结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功能、集成电路的不同类型与特点、集成电路选取的出发点、管脚的连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完善构建;

2.归纳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实现方式,包括集成计数器的级联方式、原理,清零法和置数法构造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原理和电路连接,总结同步与异步的区别等;

3.从计数器的计数原理,引申出计数器的分频应用,用于秒脉冲信号的生成;

4.将计数器的置数功能应用于校正电路的设计。

另外,就探究过程中提出有价值、有闪光点的思路与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进来。

五、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将传统的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场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和讲授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侧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有所转变。

六、结语

案例教学将“教学”的环境转变为“学习”的环境,实现从“素质教育”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转变,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目标,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具备一定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选择方面和实施过程方面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洁.案例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C].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74-75.

[2]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3]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91-92.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O Li,LIN Kang-hong

(Huaide College of Changzhou University,Jingjiang,Jiangsu 214513,China)

第2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还是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个人体验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1 实验平台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核心,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导向,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以及丰富的设计资源。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g实现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而且能使设计风格更灵活、设计效率更高。借助该平台,可以进行一系列数字电路综合实验设计,借助于案例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

“LED点阵显示”案例驱动教学需根据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实现,分别为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和实战应用(查)。

2.1 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

数字电路/ARM7嵌入式系统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中8×8 LED点阵显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图2知,要想点亮LED灯,只要LED的阳极接高电平、阴极接低电平即可。假定要实现第1个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DISP-CS6为1,则PNP管(Q9)导通,Q9发射极的3.3V电压即加到第1列LED的阳极,令DISP-D0=0,DISP-D1~DISP-D7为1,则第1个LED灯亮。假定要实现第1列LED灯亮,令DISP-CS7=0,DISP-CS0~ DISP-CS6为1,令DISP-D0~ DISP-D7均为0,则第1列LED灯亮。

2.2 强化训练

根据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学生能学会如何控制某一个或某一列LED灯亮,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点亮任何一个或者任何一列(行)LED灯。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点亮LED灯。这个简单的点灯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设计电路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设计电路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设计复杂电路的渴望。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列(行)依次点亮。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控制LED点阵按列(行)点亮,教师的角色则应该由教变为导,参与学生的设计中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够想到可以令DISP-D0~DISP-D7为0,而将DISP-CS0~DISP-CS7轮流置为0,就可以实现LED点阵按列点亮;或者令DISP-CS0~DISP-CS7为0,而将DISP-D0~DISP-D7轮流置为0,则可以实现LED点阵按行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一旦学生意识到这个关键的技术点,他们就会立即想到由计数器加上译码器实现LED点阵的依次点亮,因为上述案例和跑马灯的设计非常相似。74154实现数码管和LED点阵的控制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原理可以参考文献[1],学生可以用74154芯片(电路板上芯片)和计数器(由FPGA实现)实现案例设计。LED阵列按列点亮原理图如图4所示,其中的插图即为某列LED灯点亮图。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能会对系统时钟clk频率(49.152 MHz)进行不同的分频,此时,教师应该将任务具体化为肉眼能够分辨出LED点阵是按列点亮即可。

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加大实验难度,如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①假定DISP-CS*为0,设置DISP-D0~DISP-D7轮流为0,可以实现LED点阵第*列LED灯依次点亮;②假定DISP-CS0~DISP-CS7轮流为0,且DISP-CS*为0的时间刚好可以实现第*列LED灯依次点亮完毕;③假定条件成立。一般情况下,学生基于前面的设计体验再加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可以想到借助74138实现LED点阵按灯点亮。

LED点阵按灯点亮原理图如图5所示。当disp_sel[2:0]为0时,74138的输入端会在000~111之间变化一次,此时,co[1]~co[8]便依次出现低电平,则DISP-CS0所对应的LED列就会依次点亮;当disp_sel[2:0]在000~111之间变化时,可以实现LED点阵按灯依次点亮。此时,教学过程已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

2.3 归纳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学生要将自己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设计规律,拓展设计电路的种类,提升自己设计的能力。

2.4 实战应用

在案例驱动的最终步骤实战应用中,教师须要求学生根据相应的资料和提示用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显示。资料包括:①PCtoLCD2002的使用;②用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创建ROM的方法;③LED点阵的动态显示原理。提示包括:①使用PCtoLCD2002生成字母或数字的字模,其中字模中1为点亮的LED灯,0为熄灭的LED灯;②字模放在ROM中等待调用;③LED点阵行线DISP-D0~DISP-D7由字模控制,LED点阵列线DISP-CS0~ DISP-CS7则由disp_sel[2:0]控制;④LED点阵要稳定地显示字母和数字,需要LED点阵的行和列以极快的频率扫描,基于视觉暂留现象和LED点阵余晖,便得到稳定的设计字符。8×8 LED点阵实现字母和数字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其中插图部分是实现显示的数字9、7和字母Y、D。

一般情况下,大约10%的学生可以根据资料和提示设计出电路图并利用试验箱完成设计任务,而这10%的学生又可以迅速将设计分享给暂时没有解题思路的学生,从而形成团结紧张、拼搏钻研的学习氛围。

第3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810-02

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教学理念。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是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面,教学的效率成了有效性教学最终的评价指标[1]。

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文科学生必修的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文科类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该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自身专业知识结合的基础[2]。所以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每一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

1.1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操作系统的知识,但是当学生自己的计算机出现问题(例如死机、蓝屏、报警、无法上网等)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学生还是没有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还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阶段,没有很好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锻炼自己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的思维;其次还与某些知识点缺乏完善的实验环境有关,例如讲授如何安装操作系统时,由于不能直接在课室安装操作系统演示,只能以视频课件的形式或者虚拟机的形式来讲述,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听的时候看似掌握了,但是一到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因为碰到的问题不一样而无法解决。

1.2 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与新知识、新技术同步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等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发展迅速(目前依然符合摩尔定律)。相对来说,计算机基础相关教材则更新相对缓慢,同时各高校实验设备的更新也基本很难与主流同步。时至今日很多高校实验室机器的操作系统依然停留在Windows XP上,办公软件还停留在OFFICE 2003上,但是学生配置的电脑则绝大部份已经是Windows 7、8 和OFFICE 2010,而Windows 7、8 与Windows XP在设计理念和操作上还是有较大区别,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1.3 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督促学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课时间通常安排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学生刚从繁忙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生活,成为天之骄子,心理上不免放松自己,体现在具体的学习中,则是在课堂学习时不能始终保持专注;同时,大学的考核已经不同于高中时代,大部分院校一学期只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核,有的甚至只进行期末测试,这就使学生在学期中段没有紧迫感而导致学习松懈影响教学效果。

2 提升教学有效性探讨[3][4]

对于以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有效性。

2.1 完善教学案例,使之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案例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载体,通过教学案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该结合教学知识点并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把握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而将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则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案例可以实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实际采购装配电脑的过程,通过自己主装电脑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在讲解网络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自己宿舍组网出现的各种问题来讲解相关知识;在讲解电子表格知识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清况分专业设计教学案例来讲解相关知识等。通过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将知识点理解并掌握。

2.2 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第4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8-02

201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1]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2]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点建设课程,本课程始建于1951年,经历了几代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建设与改革创新,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施了课程转型升级的建设,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与教学设计

1.课程建设理念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立足高等学校本科非电专业教学,践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与共享为建设目标,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实施“转型―升级―创新”的建设策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质量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课程的影响面辐射到不同层次的高校师生、社会相关专业学习者,满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设目标。

2.课程教学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载体是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根据人才培养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章给出重点、难点及其讲授,充分体现基本内容讲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利用知识载体,融教育于课程,努力做到六个体现,即体现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体现课程基本内容的覆盖要求、体现最佳知识载体。[3]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性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崇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结合应用实例,开展电工电子创新专题设计,课外开放性实验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高效互动、有魅力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建设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视频教学录像

随着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本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历经3次改版发行(6部),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仅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教材《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自2011年出版以来,已发行56万张。制作了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全课程的实验教学课件。

按照修订的2012版教学大纲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视频录像录制要求,重新录制了全程实时课程视频录像,生动展示授课全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并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以及各种媒体综合应用的课程特色,共计96学时。

2.制作丰富的媒体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模块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20例,每一案例均包含音频+视频屏幕录像课件、ppt演示文稿和相应的虚拟仿真屏幕录像课件三种形式的案例文件,屏幕录像课件是对采用ppt课件教学的音频视频录制,采用屏幕录屏软件制作。多形式的教学案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启发式教学资源;针对本课程的各章节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素材293个,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性和示范性的讲解教案;提供的图形图像素材是精心绘制的教学用图形图片693张,方便教师授课使用;制作了共20章教学内容的练习与思考,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制作了录屏+音频虚拟仿真演示课件58个,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虚拟仿真演示教学课件;制作了电子应用电路100例,为学生提供结合工程实践的应用电子电路。

3.更新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了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和辅助教学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学习辅导、动画教学、网络考试、教学资源、资源检索、习题解答、创新园地等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知识点讲解库系统。针对本课程的293个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库,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建立网络在线题库系统。此题库系统是基于ASP技术管理的自测题库,分为在线练习与在线考试两部分。题库中近2500道题目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验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精心挑选制作,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计算题。学生通过网络题库可自行选择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难度系数的试题等进行在线练习和课程测试,理解相关概念、检测学习效果等。

(3)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更新和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该系统按教学要求分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共20个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均包含教学基本要求、学习要点、难点解释、自我检测、知识扩展等部分,指导和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4)建立动画课件库系统。该系统应用Flash及VB编程技术制作交互式动画课件近100个,充分利用动画课件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将课程教学中抽象、微观、复杂的概念以及难以用文字、图形等表达清楚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体现。

(5)建立实验教学系统。为拓展实验教学空间,自主研发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验动画演示、仪器使用、网络题库、仿真课件下载等丰富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6)更新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自主研发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自2003年开通并不断完善使用至今。系统的建立,使本实验课程实现了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场地等全方位开放式实验教学。

(7)建立课程资源检索系统。研发的资源检索模块,提供常见问题、名词术语、名人及专业术语等多功能检索查询。

本课程建设的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通过教育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开放、共享。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资源特色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特别是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以来,课程团队把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应用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开展精品资源建设与课程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反映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体现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精炼、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展现了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具有鲜明的特色。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具有通用性、引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1.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充分展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资源包括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等4个环节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体现了资源建设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示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提供的课程教学资源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包含精心录制的全部实时课堂视频录像、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又有结合科研课题和实际应用制作案例资源和启发式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及拓展教学资源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课程资源适用性强,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资源建设既考虑学习的共性,又考虑学生个性,两者有机相结合使资源适用性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资源开放、共享,资源分类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性好,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3.课程资源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体现课程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课程资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了设备和环境一流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和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研究性实验和开放创新性实验等,其竞赛作品和报告作为拓展性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四、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4]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需要长期的资源储备,不断完善与更新。我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建设严格按照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开展各项建设,明确课程定位,保证基本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长效课程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本课程成功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5]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12,

213(6):80-84.

[2]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14-16.

[3]蒋宗礼.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16.

第5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EDA 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05年11月7日,《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而应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活动领域应更贴近实践。基于此,高职课程的开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EDA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途径也应以此为指导思想,明确课程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EDA技术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这门课程是电子专业整个知识和能力体系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成为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若EDA技术从属于理论教学,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教改的前提是转变思想,EDA技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思想上应得到高度重视。应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革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编排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此,教学内容的编排应尽可能贯彻高职教育的“应用”主旨和特征,科学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必须由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必须相对稳定,EDA技术的基础知识相对稳定,而对于开发软件和芯片的发展则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和学习脉络,让学生在任何时候对基本知识的把握都是清晰和完整的。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岗位、高职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编排既应融合一些电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又应兼顾一定的知识技术的先进性,努力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与实用性、普遍性之间的矛盾,使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和一定技术先进性等特点。

三、针对课程、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EDA技术这门课程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如果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学生会倍感困难。同时由于高职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弱,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进而厌学。因此在EDA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基础、注重应用,进行案例化教学,同时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两个“三合一”

1.教、学、做三合一。在EDA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努力走“实践―理论―再实践”之路。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有机配合完成教学目标。

2.理论、实践、产品三合一。这三者合一,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应用,将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产品制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重点,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制作产品为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学用一致,知能并举”的教育思想。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为:在教学材料和内容上要对真实情境加以描述或典型化处理,在教学方式上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学目的上侧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运作能力的提高。该教学法不仅包含学生对案例的学习过程,而且包含在学习案例前教师对案例进行编写或选择的过程。

课前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编写或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对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收集。所编或所选的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兼顾目的性、真实性、仿实践性、问题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在课堂中,针对实例出现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以及对问题的见解,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和反思。学生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总结,教师最后作简短的点评或补充性、提高性的全面总结。通过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三)注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利用“项目”、“实例”、“问题”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专业技术内容,而且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按照一体化原则进行设计。(2)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3)选定每个单元课程单项实训项目,以实例贯彻单元教学之中。(4)确定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等内容。(5)引入案例,问题驱动,操作演示,展开知识,讨论问题,总结提高。(6)PPT演示,示范操作,板书补充说明。

四、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

为了突出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考试管理规定,制定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期中考试时实践考试代替理论考试,从所学的案例中任意抽取一个,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期末考试时,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占50%,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占50%,在EDA实验室上机实际设计作品,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考卷都从已建立的技能考核试题库中抽取。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能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习新理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第6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大多数来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一般具有较扎实的机械专业的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却比较薄弱,许多研究生连常识性的电子知识都不具备,甚至对“测量”、“控制”领域一无所知。因此需对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培养。由机械电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可见,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一般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如图1所示。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将以机械电子工程的原理与系统设计为主线,在上述各关键技术为主要模块深入展开,而在每一关键技术中,又分别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基础要求模块、较高要求模块、高要求模块,形成“一纵三横”的模块化结构。模块化教学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科研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

2“一纵三横”的模块化教学

“一纵”是指按机械电子工程原理与系统设计为主线的纵向结构,具体包括:传感检测技术模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伺服传动技术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模块。“三横”是指在每个技术模块中又细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基础要求模块、较高要求模块、高要求模块。具体内容如下:传感检测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传感与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的基本构成、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及其静态特性指标、传感器的选用),机电系统最常用的位移检测(光栅传感器、绝对码编码器、增量码编码器),力学量检测(应变式多维测力弹性体、扭矩传感器等),视觉检测(线阵CCD和面阵CCD的基本原理)。较高要求模块包括双目视觉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标定,触觉传感器(指端应变式触觉传感器、多功能触觉传感器)。高要求模块包括机电测试新技术,现场总线系统,虚拟仪器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常用控制器(工控机、PLC、单片机),软件方面要求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数字滤波,线性化处理,标度变换。较高要求模块包括PLC、单片机的应用高级技巧。高要求模块包括PMAC原理及应用,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及DSP运动控制卡。自动控制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包括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标准PID算法的改进,数字PID参数的选择。较高要求模块包括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的定义及特点,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模糊控制算法解决实际问题。高要求模块包括其它先进控制方法,如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神经控制等。伺服传动技术模块:主要讲解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步进电机及其控制。基础要求模块讲解三种电机的基本原理、机械特性及最常用的控制方法。较高要求模块讲解更深一层次的原理,如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和定转子的电路分析,变频控制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步进电机的磁阻最小原理等。高要求模块讲解三种电机的先进控制技术,如直流电机的双闭环控制、交流电机的矢量控制等。系统集成技术模块:基础要求模块主讲机电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级联设计,重点讲解模块之间的电气性能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时序配合、电平转换接口。较高要求模块主讲机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重点讲解接地技术、屏蔽技术、共模干扰的抑制、差模干扰的抑制、供电系统抗干扰、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等。高要求模块重点讲解软件抗干扰技术,如软件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看门狗”技术等。

3以案例为载体,推进模块化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了课程网站,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个教学案例。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将“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引车”、“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制作了教学案例,并对一些复杂系统进行了分解设计。采用单片机进行直流电机控制、采用PLC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仿真等案例模块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案例,是将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4结语

第7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中职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通过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推动“互联网+教学”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对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由于理论性很强,如果只是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而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比如更多的开展多媒体教学,比如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学等等,都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应当将此进行深度整合,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整合教学的价值

在当前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突出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深度整合,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至关重要,特别是中职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相对不高,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有效的理解知识点,特别是能够开展一些互动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会十分深厚,因而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将信息技术整合其中,能够极大的推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这主要是由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多前沿的技术,特别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而为学生未来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整合教学的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对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和策略,推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突破。一是创新整合理念。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开展“互联网+教学”、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必须创新整合理念,这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认识以及能力素质,特别是通过将二者的整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深刻认识到将二者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创新,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电工电子技术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必然会更好的创新整合模式。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发展作为重要的整合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方面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二是重点整合资源。对于中职教学来说,中职学校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将有利于推动整合教学的开展,因而一定要重视对相关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这将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要对现有的先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能够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这样能够为整合教学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电子课程教师的合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利用“大数据”的模式以及“云存储”的模式,建立整合数据库,对于相关的教学资料应当统一资源库,使相关的信息不仅能够通过共建的方式扩大资源量,而且还要通过共享的方式提供教学创新资源。三是科学设置课程。从总体上来看,中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基础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方面以及在学习能力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要想使二者更有效的进行整合,实现整合教学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其更具有相关性,这样就会使会学生更好的接受两个方面的知识。要高度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整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科学设备相关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训课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会制约整合教学的开展,甚至出现割裂的现象。四是优化整合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还要高度重视方法的融合,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都应当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整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将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具有整合特点的教学案例,应当多运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整合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更具有指引性,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综上所述,在当前“互联网+”战略下,“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开展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互联网+教学”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其能够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要在创新整合理念、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设置课程、优化整合方法四个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推动整合教学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单义.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J].科技展望,2016(08).

第8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一、前 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自控类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予以有机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关系到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正基于此,本文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

二、理论教学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以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为核心,将数字电路的设计、实现方法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结合,融入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理念,以培养“电子产品生产与设计”岗位群为课程目标,是电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电子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因此,掌握好《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内容有逻辑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数模转换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等主要内容。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主要考虑以下主要环节

(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理论教学需要掌握的相关内容及其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点间的衔接关系。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了器件正在向低压、低功耗和纳米技术转变。电子技术从分离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时展要求不同,需对原来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涉及:①要求能够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这三个基础要求;以分析器件、模块的外部特性为主,基本掌握器件的内部方框结构、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各种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②要求能够反映新理论、新技术。考虑到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学习过程中应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以分立元件及门级电路为基础,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③要求能够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与理论的衔接。尽量避免复杂的推导过程,着重于功能电路的定性分析及实际应用。④针对选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已经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内容进行合理精简;对基本概念等骨干内容进行强化;对集成门电路、集成触发器、集成定时器等MSI功能电路加强理解;针对成熟的典型应用电路进行重点研究。

(2)针对涉及的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为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考虑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采用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由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开展教学。将需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点挑选出来,针对相应的电子课件进行整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主要环节之外,教师应当关注最新的技术信息动态,结合其相应特点,融于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产品进行分析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现代化教学的总体要求。

三、实践教学研究

通过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即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与实习环节,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1)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达到强化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消化吸收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手段方面,应当在重视传统实验方式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 运用计算机技术,引入虚拟实验内容。EDA技术是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对改革实验内容、形式、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所谓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就是充分地运用各种

计算机软件,如MULTISIM、PSPICE、PROTEL99SE、PowerPCB、QuartusⅡ等。VHDL与Verilog HDL是通过语言实现硬件电路设计,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系统总体所要实现的功能,自上而下地将系统总体功能分解成各模块的功能,通过实现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来完成整个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实验课不应局限在单纯的数据测试与记录上,更应侧重于学生能够对电路性能的比较,能够即时仿真,分析电路故障,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字系统。在强调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传统型的实验手段,二者之间的比重必须合理分配,而且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与实验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同时,针对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层次问题必须深入研究,

实验分为基础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侧重于”训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字电子基础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求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型实验”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数字系统的综合与实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高的阶段;“创新型实验”是数字电路的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与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另一核心环节。该环节相对与实验教学而言,涉及内容与环节更多,要求的层次更高,所以更应引起相应的重视。课程设计与实习旨在完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学习之后,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具体成果往往要求是能够通过调试的具体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主要环节

①题目选定必须谨慎。所选定的设计任务必须依托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在功能要求方面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今的技术发展趋势要求。

②时间分配必须合理。由于课程设计与实习往往需要经历1-2周的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对整个期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了然于胸,涉及:任务分配总体讲解资料查找方案确定虚拟试验板极调试设计完成报告书写答辩完成各个环节,教师必须真正起到富有成效的指导作用。

以上所述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环节。在把握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典型教学案例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是两大核心环节。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相关内容过程中,针对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结合集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客观现实,重点讲解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容,包括: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等。针对MSI学习的特点,侧重于如下讲解思路,即:功能说明框图讲解功能表讲析逻辑符号说明芯片引脚说明典型应用电路讲解。总体效果非常理想。另外,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心得,重点强调了如何更好地分析功能表?如何针对功能表中的信号种类不同进行总表的行、列分割?使得学生理解得特别透彻,学会了一种通用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讲解时序逻辑电路过程中,在完成利用触发器设计计数器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针对典型的芯片,如:74HC161、74HC163、74HC160、74HC390等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列举了大量的设计实例,从原理分析到注意环节详尽阐述,学生反映良好。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中,针对设计型实验,突出对典型计数器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数字时钟”设计型实验中,要求用不同类型的典型芯片、选择不同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通过实际检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分析、设计能力,达到了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以上内容就是本人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体会深刻的案例,结果表明确实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结合了当今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日后的教学中会予以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五、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技术与崭新的教育理念注定会不断涌现。有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注定永远不会停止。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所积累的知识高效地传输给学生,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体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履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方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与Verilog HD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乔庐峰.Verilog HDL数字系统设计与验证.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石焕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学科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技术资讯,2006年1月

[5]石焕玉.基于网络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第9篇:电子技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工厂;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5-03

如何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及创新实践能力,我从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得到启发。教学工厂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通过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是一种以学院为本位的学校教学、企业实习与企业项目的有机结合。在国内,很多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都推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单元学习法等,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学工厂理念的一个缩影。

本文将讨论教学工厂理念下,采用引导、思考、学习、制作、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项目工程将相关的模电理论知识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创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兴趣为引领,来源于生活,构建学习主题;以典型产品和知识模块构筑教材体系;以了解企业需求为补充,把创新深入企业技改;以能力教育为本位,突出能力培养;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实践环节(典型产品+基本知识+竞赛)、工学交替,促进能力提升;以学习,技能培训和创新教育三融合,学创相长,构筑新的教学环境。

1.兴趣引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才会给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开一扇快乐的大门。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模拟电子技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设想扩音器为什么能够将声音放大,家庭功放器为什么能播放优美的音乐,楼道灯为什么白天不亮,晚上亮,或者能受声音控制等。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这类问题。

2.按典型产品和知识构建模块。按知识内容的递进及联系将模拟电路课程整合成五大块,做到保证基础、强化概念、既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又兼顾系统性。具体划分如下:(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2)放大电路;(3)运算电路;(4)波形发生电路;(5)电源电路。在教学中应突出各种电路的分析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能力为本。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这种教学设计的学习对象是全体学生,这种学习有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方式,也有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方式,还有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方式。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电子创新协会等社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学生自发组织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项目。

4.工学交融。工学交融除了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训练外,还需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订。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的讨论与集中教学,企业需为学校提供专门的教学区,并指派专业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同时,教师也要走出校门,与学生们一起参加企业的定岗工作,实现“工教交替”,做到“工学交替”和“工教交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融,为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创相长。各类电子技能比赛考核的知识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技能大赛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学生达到一定基础后就能学会创新,制作一些有趣的电子产品,反过来将历年竞赛的相关试题充实模电的教学资源,这样能形成学创相长的良性循环。

学法上教师指导、小组化行动、自主化学习、开放式实训室、专业社团、下企业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的选取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不深究其理,体现工程应用的特点。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必须把握好教学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具体划分如下:(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及应用,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和应用电路。(2)放大电路:主要讲述各类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如基本放大、差分放大、功率放大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路的特性及参数计算方法;(3)运算电路:主要阐述各种基本运算电路及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特点及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4)波形发生电路:主要讲述正弦波及非正弦波产生的电路原理,使学生掌握其在电路中的应用;(5)电源电路:重点介绍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三、项目教学的开展与考核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兴趣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基于兴趣教学法,通过课外产品制作、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互动式教学法,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每一节课后都感到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这样使得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师生互动,具有启发性。

实践教学由课内实验、选作实验、集中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实习四部分组成。课内的实践课题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采用“案例式”实验环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选做实验,安排在集中实训周中,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集中实训中学生分组完成教师指定课题的设计工作和相关设计文件的整理汇总工作。这样的练习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训基地去实习。本课程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而且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实验实训制作内容:(1)基本放大电路的制作(共射、共集电极)。(2)比例、求和、乘法,除法、积分和微分电路的制作(集成电路应用)。(3)音频放大电路制作(功率放大电路制作)。(4)稳压电源的制作(78系列稳压芯片和LM337可调稳压芯片)。(5)综合课题(函数信号发生器、UPS电源)等的制作。

项目实施的考核:每组选派一名组长,且给每组三次提问教师的机会,提问次数越少打分越多,相反,分数则越少。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完成本组别所要求的课题,可申请另一已经完成课题组别的成员进行帮助、指导,但是,分数会有所减少。如果截止到课题上交日期仍有组别没有完成,可申请借鉴已成作品,但是,分数档次为最后一个档次。

四、引导、思考、学习、制作、创新教学案例

五、小结

事实证明,采用引导、思考、学习、制作、创新的教学方法,不必等到学生学完全部知识点后,才去进行电子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完成项目,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将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这一比较抽象、枯燥的过程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同时在电子产品项目制作过程中,模拟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相互协助,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这种类似于教学工厂的设计理念在工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仲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课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