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思想政治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思想政治规划

第1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和测定,对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诸行动[1]。

事实上,我国也早就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日韩等国。发展时间短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各个层面,包括政府、高校、家长及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也就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来看,开展面比较窄,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明显:多是以就业指导为主。即便是就业指导,高校的重视程度也令人唏嘘。既然是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那么就业指导老师就由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来担任。所谓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几乎是没有的,因为就业指导本身就没有从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更有甚者,在许多高校,中文、新闻专业的老师同时兼任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更不用谈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与从业教师,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不挂钩,课程安排也不够合理,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额意识不够高等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1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第20年。教育部在15个省市、自治区的140所高校中对25000余名学生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

除此以外,在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满意度比前年高。超过90%的学生认为学校辅导员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超过5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作用“很大”或“比较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较高。89.4%的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93.4%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另外对于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满意率则接近95%。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调查也提到必须采取措施缓解一些学生存在学业、就学等各方面压力。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们决不能忽视。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政治教育比较敏感,鲜有其他政治教育教材与教育方式产生,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得已持续几十年,其地位无疑是非常牢固。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虽然科学,但多是空而大的理论,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与阅读的兴趣;老师也经常是照本宣科,偶尔讲讲时事政治来提提学生们的精神。结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有其名而无其实,课堂教育形式化严重,学生们自然也就难以受到真正的深入思想深处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外,我国社会的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的竞争激烈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走向多元化、甚至混乱的情况,功利主义的意识开始增加,很多大学生实质上缺乏明确的政治信仰,常在现实生活中丢失自己的理想,迷失人生的方向。而曾经广受欢迎如今却备受诟病的高校扩招仍在继续,地区之间、高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相差巨大,师生比例也加剧失衡。这样就更容易导致令政府和社会头疼的问题—就业难。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正相关。

(一)两者的教育目的一样

职业生涯规划是为大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分析自身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实现职业理想找出最适当的解决之道,最终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健康成长,将来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现实,并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所以,两者均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均是帮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两者教育过程的紧密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同样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此指导下去筛选适合自己的工作,规划自己的职业,进而实现自己的梦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教育方向一致,他们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它让大学生理性的看待社会,选择职业;让大学生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动态,通过对自身及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的分析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身心健康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社会公德等,都会体现在课堂上。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就在履行着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同时又具有其本学科的自身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进行

在当今社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实际的目标是为了就业。因为当下的就业形势实在紧迫,几百万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校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进入社会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加深学生融入社会的程度,从而为其职业选择减少阻碍,加快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中,本文已经简单提到了二者各自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二者的关联性较为紧密,所以,难以避免的问题也存在于二者的关联之中。比如,过度拔高甚至美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将职业生涯规划代替或者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后一问题的倾向显然更加明显。

另外,这种有失偏颇的观点只是重视了就业的重要性,却忽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完全等于就业,它是一种更长远的、更有计划性的、与职业理想有关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尤其学术性在里面;而就业则更具功利性、现实性。对于这两者的区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对策分析

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知识传授的间时,应采取各种可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早认识和了解就业相关的问题。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提高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更应该将目光定位在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这种教育理念,即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也适应了时展的需求。当学生感受到学校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接受和学习各项相关的知识,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探索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科学方式、合理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传统,更要不断探索新的的方式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比如,要做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第2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联性思想战线

一、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改善就业难这一现状,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思想政治课程,但是经过长期的教育经验总结发现,这两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如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作用具有互补性以及教育内容具有交叉性等,如果能够在大学生的引导教育中,实现它们二者的有效对接,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二者的关联性

第一,中国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批合格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思想来教学和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坚定不移的坚持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并且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共同努力,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通过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准确定位未来的就业方向、展开合理的职业分析以及进行职业实践训练等,让大学生可以站在一个时代的新高度来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并且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1]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将共性教育作为教学前提,在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实际目标和理想目标的深度融合。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职业指导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并且将学生的就业理想、生活理想以及社会理想等高度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职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桥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措施的操作性。通过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回归于现实生活。此外,通过开展思想政治课程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当前社会的竞争形势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引导教育,其主要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健康教育、政治观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它们二者在核心内容上既相互渗透,又相互通融,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明显的统一、融合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结合策略

第一,在大学教育中,人们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育前提,其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可以将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评估出来,从而发现学生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点,并且经过深入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和爱好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强化灌输模式为主,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疑虑的解决,通过心理测试、评价以及自我剖析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运用网络、毕业生经验传授、实地考察等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素养[3]。此外,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可以确定未来就业的目标单位,了解自己与目标单位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应该将有关择业观、发展观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系统,同时又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需要经过生涯认识、探索、定向、准备以及安置等过程,以学生才能的激发为目标,并且教育重点放到学生的生涯规划上,从各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职业测评、能力测评以及兴趣测评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性格以及兴趣,同时对各种职业角色和类型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最终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良好规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制定科学的人生就业规划;同时结合目标单位的用人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作者:高晓娜 单位:运城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4):68-70.

第3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就业中也暴露出对职业规划不准,择业目标不明确等各种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不仅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就业方向。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最基础的课程,可以在思想深处很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往积极的就业方向前进。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知不觉中人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也容易被挣钱多、福利待遇好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所影响,于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会向功利化方向转变,丢失理想信念。所以,高校要以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好国家利益跟个人利益间的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完成根本任务的需要。

培养人才作为高校教学的硬任务,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主题。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增加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在上大学时就能明确未来的就业目标,可以使他们结合自己未来心中的职业需要在学习上就变更加有明确目的和动力来源。教师在高校课堂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辅导教育中灌输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不仅达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而且还能将个人的职业愿望和社会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子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挫折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和市场上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企业不仅要求雇员在专业知识上非常扎实,而且还要求雇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现在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高,就业市场变得十分严峻,大学生在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求职碰壁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这个时候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时刻保持十足的勇气和信心,要有越挫越勇的不服输的劲头。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大学思政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遭受困难时候的重要性。可见大学平时的思政教育,可以极大地帮助和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以便于教育者更好更全面的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笔者特地选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职业理想模糊化

在针对我校毕业班的500名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题目(3)你对即将毕业的4至5年是否有规划,得到结果如下表2-1

表2-1 :你对未来4至5年的计划

职业计划想法 (A)只是想一下 (B)没想过 (C)偶尔想过 (D)详细计划

百分比(%) 38% 15% 35% 12%

从上表2-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详细的规划,在调查结果中,只有12%的人有详细规划,回答有38%只是想一下,没想过的有15%, 35%偶尔想过 ,这说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无为状态发展状态。

2.对职业解生涯规划不了解

表2-2: 对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熟知度调查

生涯规划的熟知度 没有听说过 听说过不熟悉 比较熟悉

百分比(%) 26% 67% 7%

根据表2-2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大学生对生涯规划“没听说过”,大多数大学生(调查显示67%)表示听说过但是不熟悉。只有7%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低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于此同时,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内涵不甚了解。

3.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较小

表2-3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

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 需要 不清楚 不需要

百分比(%) 24 35 41

在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状况调查中”只有24%的受调查学生觉得需要职业生涯辅导,大部分人(结果显示有约41%)觉得不需要,另外有35%的人觉得不清楚。在调查后中很多学生反映“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理想化的学科,经不起实践检验。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对职业发展缺乏了解,导致主观能动性受限、职业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大学生制定出的生涯规划缺乏合理性。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在管理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给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要真正结合思政教育,在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中不断的去完善思政教育制度。首先,要加强职业规划中的师资力量;其次,这些就业规划指导老师们也要不断充电培训;再次,广纳贤才,引进一批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老师;最后,在思想上要对职业规划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教育和指导;除了上述几点,大学要建立健全职业规划制度,激发相关工作人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将教师的规划指导效果纳入年底考核。

2.在教学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质素。思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结合现代化科技教学设备来讲授职业规划,从而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此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现代市场企业的一些案例,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力量

思政教师上思想辅导教育课程的时候不单单是讲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要结合实践,有时效性、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虽然大都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青春叛逆期还未完全甩脱,所以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学校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也用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的发展,积极培养他们的正确就业观。充分分析现有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理念。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进行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只有深入探讨、研究并赋予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了解行业、热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9.

[2]吴柏青.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1-33.

[3]刘善球,张玉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11-14.

[4]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

[5]彭志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15.

[6]高凡茜.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51-55.

[7]任丹婷.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9-12.

[8]侯勇,孙其昂,韩兴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辨析与新认识[J].学术论坛,2010,36-38.

第4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清晰的表达了教育大学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是贯穿大学阶段始终的教育。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有效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和发展动力,愿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为四年后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这种自觉学习和发展意识的增强,必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形成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推动其为走向社会、开始职业生活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也为其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着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范围狭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靶向性

大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就业前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容易导致。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提高主体性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这对于他们步入社会和一生的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学生的迫切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形成育人合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把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相同的时代条件和环境特征。近年来,高校和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来迷茫、就业意识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解题低效”的困境,必须正视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其客观境遇的存在。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耦合,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力、新常态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功能与价值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吻合,使之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始终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为教学的主导性内容,但其知识体系的构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构层次完全匹配,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内容嫁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辅导员在耦合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这一重要过程基本被忽略。建立和完善基于辅导员工作的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贯穿于大学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层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追求。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确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在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职业理想,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明确“我想做什么”。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开设成功素质训练选修课等,采取朗读、讨论、辩论、目标训练、网上交流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其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提高。

2.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需求。有了积极的人生需求,才会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发展目标,才能产生原动力,产生自觉成才的意识。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不断加深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对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了解、理解,彻底摒弃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的依赖性和盲目性。辅导员熟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帮助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可以使自觉而能动的学习和训练才是职业生涯得以顺利发展的最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3.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拓展

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职业生涯目标顺利实现,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良好的通识素养,从而增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整体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将就业竞争显能的培养与职业发展潜能的开发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4.注重学生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个性化”特征,二者均与大学生个体发展密切相关,辅导员可以结合大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出改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条件的参照方法,培养大学生适应、沟通、管理、思维等素质、团队精神及职?I技能的路径。因此,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指导,并将此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分析,提出加强“情商”修养的建议。

5.立足于全程化、全员化教育

第5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成长平台

如今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教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并开拓新的教育方法,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成长平台成为了最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在开拓大学生成长平台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力图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培养和素质培养使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发现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大学生成长平台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面对就业。

一、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做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集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观察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这为日后的职业生涯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与帮助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加强教育效果,实现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的目标。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思想政治的目标性的一致, 现代大学的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专业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首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品德意识、行为意识,这种意识培养正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目标。反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发展中多维变化的自我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如何明确自我的定位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再大学生步入职场之前准确的定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将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有一个良好的总结,再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在教育为核心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和职业规划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大学生成长平台之中需要考察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结合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完成对于职业生涯的初期探索,同时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法律常识、健康教育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根本上弥补我国现阶段职业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理想与职业理想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这是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提升的价值、充足的储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规划中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可以达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让学生们集中思想有针对性的分析自身存在优势与劣势。

二、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契合

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实践作为主体针对未来职业目标进行规划,用一种前瞻式的视角来观望社会需求。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是为社会培养特定的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个人的培训与积累以满足就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大学生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的需要。尽管目前国家迫于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所造成的压力,已经开始限制高校扩招的速度,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就业问题不会因为扩招的步伐放慢而变得轻松,因为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惹的祸,而是因为现行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做得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低水平层面进行高密度的同质化竞争”。就现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结果,导致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下降,还有道德素质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对目前以招聘单位为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但大学生面对就业前如果能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一个良好的设计,他们将会更好的选择职业以及面对复杂的市场,这就需要将重心落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上,力图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具体分析,从而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在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位置,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上也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当中国迎来21世纪以来,经济建设成为了发展重心相应的社会发展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一转型伴随着很多的改变,而现代的大学生择业就成为了诸多改变中的一个,相应问题的问题是现代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高校又如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前的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在就业前有针对性辅导,将职业生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把体制内的规范形式作为一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接受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形式,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入点,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平台,需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意识,贯彻全面的素质教育对道德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有针对性融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外来理念,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相关的理念涌入而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理念在我国目前并不成熟,缺少相关系统的理论支撑以及具体图标模型测试,但我们应该着眼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带来的益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与思想政教育有效的结合,运用两门科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最为完善的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第6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构建途径 运用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大学生成长、成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就业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有意识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进行合理构建。

一、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基本途径

1、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或片面地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视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强,持续性和制度化缺乏。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载体作用,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资金投入、咨询机构设置、内容及课程安排等方面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在许多高校还未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共青团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都有所介入,但彼此缺乏沟通,整体上不协调,工作水平难以提升,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载体作用的发挥。所以亟需设立全校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机构和指导机构,负责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发职业生涯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生涯辅导和相应的德育工作能有序和富有成效地进行。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制约因素。教育主体的载体意识、知识结构等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只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控性,保证职业生涯载体构建的政治性和主导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要求指导者能以心理测评为基础,应用各种心理测评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指导。这就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运用测评技术的技能,以便辅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高校应有意识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人才测评技术培训和心理测评技术培训,让他们既掌握有足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又对大学生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及心理状况有全面的把握。总之,要建成一支专兼职统一协调的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他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对未来职业的影响,以便合理地确定生涯目标,逐步明确和适时调整生涯路线,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3、利用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辅导平台

网络载体是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具体形式。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构建,必须发挥网络信息海涵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平等性,覆盖面广泛性等优点。各类成熟的网络职业测评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充分认识自我。在网络辅导平台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开发网络辅导课程和网络自学软件,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入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系统,用科学、人性的测评技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开发自身潜质,更好实现人生价值。高校要有意识地在职业生涯规划网站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网站首页上开设“时事政治”、“名人访谈录”、“就业法规”等栏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感染熏陶大学生;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网”、“青春建功十二五”、“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的网络链接,宣传国家创业就业政策,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成才观念。

4、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托,树立生涯规划理念、普及知识理论、建立职业规划档案等都离不开课程建设。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将职业规划基础课程列入必修教学计划,将素质拓展类课程列入选修课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新生阶段,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测评、职业生涯理论等基本知识类课程可以设置为必修课。在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素质培训类实践性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职业发展素养,涉及职场认知、求职胜出、能力提升、自主创业、素养拓展、入职适应等六方面内容。大四阶段的课程则应注重实训环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在相关行业建立实训基地,为不同职业性向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开展生涯咨询,使学生完成职业定向,提前适应职场规则,培养职业意识。同时,要立足“两课”教学,针对性地增加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准备教案,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透到“两课”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大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择业观念,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定基础。

5、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学生职业体验平台。

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寓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实职业生涯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思想性,增强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有效性、实效性。要打造诸如“生涯辅导节”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活动,能使学生快速的融入现实情景,以达到对生涯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加强与工作、社会环境实际情况的磨合,从而启发学生认识自我、解剖自我,进而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优化智能结构,提高自身潜能与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每年定期举办生涯辅导节活动,并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宣传生涯辅导方面的知识,定期推荐一本生涯辅导书籍。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高其对生涯辅导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开展生涯心理咨询、生涯辅导讲座、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模拟招聘活动、生涯理想征文演讲比赛、行业调查与考察、职业分析与调查、知名校友访谈等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全校师生重视与参与职业生涯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最终达到生涯辅导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运用策略

1、根据职业生涯阶段性任务,有效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在大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涯,因此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激发学生成才愿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大二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巩固学生成才意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因此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三和大四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觉成才的意识,锻炼学生各种职业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进一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学生择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树立学生感恩母校和报效祖国的信念。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载体运用于解决大学生不同生涯阶段的问题和任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纵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

2、根据教育客体特点,针对性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载体。

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导致他们可能会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的劣势,而他们在校期间也不会主动寻求职业生涯辅导帮助,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需要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少部分进入“学习误区”的成绩优秀学生“主动出击”。这些学生往往存在职业目标不清晰,心理自卑,缺乏职业规划勇气,就业信息获取困难,认知偏执,自我效能感极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比较急迫。而相应地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依赖性和信任感会更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教育效果。

3、把握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大学生在学业生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古人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抓住特定的教育情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将每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与国家培养人才目标定位相统一。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业和职业目标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在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种类时,要启发大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时事分析国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工作地点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号召大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区就业,努力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春香,王升臻.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理论观察,2007,(02):129

[2]刘智强等.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19

[3]严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途径[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2):34

[4]王亮.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30

[5]叶龙祥.大学生生涯辅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42

第7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而科学有效地理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是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现状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了很大进步。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由党委统一部署,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学生工作体制,确立了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团委等主要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参与配合工作的运行机制;院系层面上,由分党委负责,设有专门的负责人和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层的有班级和党支部。科学决策机制、目标管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稳定预警机制等都已初步建立。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影像日益加深和扩展,当代大学不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滞后现象。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领导层面来看,智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往往是不同的校领导分管;从执行层面上看,智育工作由教务处负责,而德育工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往往被人为地分割。此外,其他诸如后勤、保卫等承担育人功能的部门功能往往被淡化,容易导致互相扯皮,育人功能难以形成合力。纵向上,基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代沟,在认识事情和把握方向上往往有差别。尤其是在当前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容易受到不同层面的信息影响,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方式如讲座、报告等已经很难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

2.教育信息无法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教育信息的传达渠道一般是靠上下级之间的互相通知、传达,存在一定程度的耗散现象。学校分管领导和部门往往重视教育理念的传达,院系和班级则更加重视事务性工作的完成,具体方案和措施在各学院差别很大,各个学院容易造成任务落实与任务初衷相分离,这样经过长长的信息传输后出现反差,影响育人效果。同时,现有的高校体制机制很难调动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格局。

3.规划机制不健全。学校领导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侧重于思想引领而忽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缺乏清晰的阶段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控制往往局限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上,没有一个整体的过程控制机制,限制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4.评估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评估机制处于从工作任务的考评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阶段过渡,在保证事务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的同时,开始重视教育类工作的推进。而如何建立一套合适人才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度量,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缺乏联动机制。“大学生教育是高校的职责,与社会和家庭关系不大”这一观念普遍存在,导致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长期缺位。两者的缺位,不仅让作为主战场的学校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延伸、拓展和巩固,更使得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吃学校之外的地方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机制培养教育这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途径

针对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试图在多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相应的解决途径。

1.强化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面对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创新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提高体系意识,有利于促进教师、各级领导干部、管理服务人员等提高“全员育人”意识,拓展教育空间,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育人信息系统。将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整合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教育链;建立大学生思想状况信息系统,包括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对生活的态度、与人交往的频率等方面,可以供教育链中所有人员共享。这样,教育体系的任何一员都能随时掌握最新信息,能够因时因地对大学生实现教育,从而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和时效性。

3.建立清晰的规划机制。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比较常态化和虚化的现象,需要定期有效地规划这一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目标应是动态的,可随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时间管理机制。时间管理就是在短期目标确定之后,确立重要的时间节点,执行基于该节点的工作进度表,将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实施项目管理制。为达到某一教育目标召集隶属于不同部门人员,组建项目小组开展工作,目的在于加强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灵活和快速地实现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形成工作合力。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开展文化育人计划,创建项目小组负责全程操作,就是对项目管理的探索。

4.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规划性和过程性。评估指数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感受、目标阶段的实施性、项目的开展效果等综合制定,既要反映物质成果也要反映精神成果,可以引人学生评估、校外评估机构等评估要素,突出综合性、系统性。良好的评估指数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进行指引,例如辅导员工作的指标为辅导次数、走访频率等,能够对辅导员工作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指引,而良好的评估指数体系则能够带动整个教育体系朝着目标有效运行。评估指数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感受、目标阶段的实施性、项目的开展效果等综合制定,反映物质成果同时也要反映精神成果,可以引入学生评估、校外评估机构等评估要素,突出综合性、系统性。

5.建立教育联动体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体制,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协同有关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要推进舆论环境育人,加强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遏制不良文化的流行和扩大,为大学生提供负责人的舆论环境;要努力推出一批符合大学生特点、反映社会生活、讴歌时代新风的图书、动漫、影视等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总之,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链的完整性,建立统一的育人信息系统,把当前立体化的体制构架扁平化,实现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对其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通过有效的评估指数体系加强教育的时效性,加强工作合力。是适应文化多元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第8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政教育;价值思考

2013年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形势严峻,“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困惑。从自身做起,尽可能早地抓住学业和职业规划的结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共识。党的十把高校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大学生新的特点和需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当前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大学生也发生了的变化,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投资,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需求日趋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知识面广、逻辑判断能力较强。我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基本必修课,进行了必要的和有益的探索。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纳入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领域。

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能够得以生存,就必须选择工作,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找到一份能够促使自己成功的职业。当代许多人都关注着这个人生的核心问题——职业选择。然而许多人都并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职业,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随大流、随热门选择职业,由于对自身特点欠缺认识了解,最终难以在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中有所发展。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这就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够加以实现的,实际上就是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实现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过程实践性,内容互通性,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内容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方向和特点,也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方向和具体选择及实现途径,作用的互补性,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将学生的需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性,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

正确思考影响职业的主客观条件和正确地认识自我,认真分析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优势和能力,根据社会需要,将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合理定位,确定自己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努力。职业生涯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进入社会的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分析自己的特点,然后分析所在组织和社会环境,最后就要根据分析的结果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地沿着这个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制定相对应的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走向成功。一成不变的发展计划有时候如同虚设,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职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的,选择一份对自己有利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位。探索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目标逐渐转化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能够使工作的目标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需要。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思考

第9篇:大学思想政治规划范文

关键词:可雇佣性;就业;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08-02

一、可雇佣性内涵

“可雇佣性”一词是“Employability”一词的意译,也可译为“就业能力”。“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获得最初工作岗位、维持工作和根据需要获得新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可雇佣性的评判主要依据于3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的储备量、向雇主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的运作发展空间等。因此,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维持工作的能力”。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可雇佣性则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毕业更好就业并胜任其职业的能力和技能”。

可雇佣性的概念最早是为判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状况而提出的。现在,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不同的劳动力群体之中,在高龄劳动者、新入职的员工、缺少必要工作技能的员工、女性、残疾人等低能力劳动力群体中应用更加广泛。可雇佣性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可雇佣性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一方面,高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造成了当下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由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在大大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层次及水平与以前相比有所降低,造成我国普通人才相对过剩、高精人才数量不足的状况。同时,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用工的需求量跟不上大学扩招的步伐,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增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教育与社会脱节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原因。

思政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以来,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了较好的的发展。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形成其自身“重理论、少实践”的特性,导致思政教育专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与经济建设所需求的专业性契合点,缺少必要的就业竞争力,陷入就业困境。其具体问题如下。

1.课程设置较陈旧,培养方式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设立以来,在课程培设置上几乎没有大的趋时改动,专业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设置是为培养不同领域“专才”服务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专业技能上相对模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培养“通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宽阔的知识面下却也存在着各种知识都不精通的现象。同时,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也有一定的趋时更新,但是课程的安排在增强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升学生竞争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针对性不强。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2.社会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

基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才”培养的定位,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操作及实践能力,应熟练掌握人际交往、商务礼仪等必要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应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尽管当前许多院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但从学生目前的自身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会操作打印机、复印机等基本的办公设备,不懂迎宾及会务礼仪安排,难以完成基本的活动策划案等现象普遍存在。较差的操作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得本来就缺少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加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期的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晋升空间。

3.学生创业素质不高,对就业理解单一、准备不足

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当前社会大环境提供的就业方式包括进一步升学深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企业和社会组织任职、参军入伍和自主创业等。但是,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就业竞聘的理解和准备不足,不注重对自己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就业竞聘期间,往往也只了解其中一部分就业方式,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就业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与技术类专业相比,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较低,选择面也较窄。因此,自主创业是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在现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相对欠缺,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人才培养可行性培养方案(解决方案)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索,推进课程改革

高校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是解决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而推进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体系,并规划和树立好可雇佣性培养的长期发展目标,真正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日常学生培养计划之中。

具体地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开设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针对性、注重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如企业文化、逻辑学、传播学等课程);其次,还应多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色课程(如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公关礼仪等课程),从而开展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训。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地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专业特点,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体验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可雇佣性,为大学生获取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顺应其“通才”培养定位,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知识构成。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既要提供有效的课堂教育,也要注重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团学组织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社会调研、模拟谈判、外联交际等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也可以与一些厂商企业、党政事业单位等开展联系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些文案、行政等符合其就业方向的实习岗位,以练代学,实现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在实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增强其可雇佣性,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第一,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想理论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应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对可雇佣思想具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促进其具体的课程设计。从而,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形成结合专业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可雇佣性培养方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单纯学术教学模式向提高学生可雇佣性综合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高校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和举办相关讲座的途径,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去分析自己。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行业和职业特点,了解行业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为其做好初步职业选择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从而使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对他们加强就业指导,包括怎样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如何撰写求职信和求职简历、如何合理地进行面试等就业技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应聘能力,提升求职的成功率。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