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

第1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发展性心理咨询 模式构建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国家教育和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由于相对宽松的招生政策和学生差异显著的家庭背景,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其特殊性,心理问题也更为棘手和突出,这无疑是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涵及意义

(一)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心理学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模式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前者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以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后者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1]。

发展性咨询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心理咨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由重障碍、重矫正的咨询模式转向重预防、重发展的咨询模式,由服务于少数人转为面向多数人,由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发展为众多医务、心理、教育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的活动,内容由障碍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目的由消除心理障碍转变为促进心理发展,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为心理咨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意义。

发展性咨询模式是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发展性心理咨询不仅是学校心理咨询,而且是整个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看,心理咨询已逐步由职业指导、学业指导、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转向对人的心理潜能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有助于规范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转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水平,使学校心理咨询真正服务于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有助于我国心理咨询与世界心理咨询的接轨,有助于规范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促进心理咨询健康、快速的发展,真正使心理咨询成为帮助他人、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性心理咨询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拓展,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地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地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

(一)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

我国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专业化水平较低。尽管我国心理咨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需要,推动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几十年来,心理咨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已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国独立学院最早产生于1999年,借助母体高校进行办学,因此独立学院的心理咨询在很大层面上照搬了高校心理咨询的模式和思路。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对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大多数学院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解决了学院心理咨询所需人员问题。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引进心理学系或相关学科毕业生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二是对拟从事学院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和培训机构已为心理咨询教师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准备了骨干力量。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独立学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和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各有特色: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等活动。大部分学院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日常教学。

3.开展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有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辅导与教育、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网络心理与辅导、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机构与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多是有关学院心理咨询模式、途径、课程设计等方面。还有一些学院针对学生中明显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的研究。此外,自编或修订了一系列的量表,并采用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

(二)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1.学院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经费投入少。

目前个别独立学院由于主管部门和学院思想上重视不够,投入的经费少,心理咨询工作没有普及,职责不明,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求助方式,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学院、家庭、社会三级网络模式没有有效开展工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心理咨询工作等同于德育工作,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功能的发挥,即心理咨询德育化,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对心理咨询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没有积极的预防措施,心理咨询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工作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实到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行动上,软硬件设施不到位,缺乏实际效果。

2.独立学院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

目前一些独立学院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混乱,隶属关系不统一,有的归学工处(部)、工会、团委或校医院,有的归院系管理,如教育系或心理系,也有独立设置,由院党政领导分管。由于名称、隶属关系不一致,制约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清,部门之间不协调,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随意性大,效果不理想,甚至还有的学院根本就没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3.实际操作中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心理专业教师匮乏。

一些学院对新形势下学生身心特点,心理咨询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心理咨询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高。国外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心理、教育方面实践经验,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此工作。相比之下,国内独立学院咨询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咨询人员大多是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心理咨询队伍主要由德育、心理学、医务工作者三方面组成,其中多为兼职人员。据调查,医务人员占17.4%,德育人员占55.4%,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师占20.8%[2],这些人通过资格认证的寥寥无几。咨询队伍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专业化程度低、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低,缺乏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和方法,不能妥善处理复杂的心理问题,咨询效果差,工作水平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失去信赖,这将会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4.心理咨询遵循医学模式,重治疗轻预防。

目前独立学院心理咨询仍遵循医学模式,重障碍、重治疗,轻预防、轻发展,教育对象面狭窄,工作重点放在少数患有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的咨询、辅导和诊治上,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咨询与指导的需要。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结构不系统。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大多数学校已开设,但课程程体系不够完善,知识结构不全面、系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立出来,没有真正地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从而造成咨询方法西化,方式单一,工作目标盲目,效果不佳。

6.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时间短,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不愿进行心理咨询,或知道有问题,但害怕受到歧视,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咨询。不少学生认为心理咨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进心理咨询室就是有精神病或神经病,对心理咨询机构敬而远之,有心理困惑时会选择朋友或同学帮助,很少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甚至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煎熬,也不愿找心理老师。

三、独立学院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模式构建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如何避免因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危机,增进身心健康,健全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咨询预防体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心理咨询的现状和特点,独立学院心理咨询应以学生发展中的普遍障碍为目标,建立长远的、联系的、整体的发展性咨询体系,把心理咨询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确立心理咨询新理念。

除主管部门支持外,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心理咨询工作得以持续、稳定、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和领导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回归实践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实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编制、职能、经费和场所等,提供政策和物质上的保障;专人分管,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心理咨询人员的思想也要转变,应充分遵守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积极主动、真诚负责地为大学生服务。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真分辨是思想还是心理问题,发挥两者互补作用,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提高咨询者的专业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咨询队伍。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在各个方面趋向专业化,所以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心理咨询是指导者综合素质的展示,指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质。要搞好专业队伍的建设,就要提高专业素质。应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按国际惯例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以专职心理咨询员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心理咨询师持证上岗。对兼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开展教师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及工作水平,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推进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规范“五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治疗程序。

独立学院应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预警干预机制,一级由专业人员构建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二级是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辅导员组成的院系心理辅导室;三级由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知识宣传。建立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报告的反馈制度及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通过三方形成合力,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干预危机事件的发生。此外要规范“五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治疗程序,即规范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做到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机制,对需要关注的同学重点观察,及时汇报;辅导员的初选机制,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初步判断,及时介绍到心理咨询中心;专职人员的咨询机制和治疗机制,由咨询中心进行专业诊断,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应坚持点面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3]。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学公选课。

独立学院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点与规律,系统地、针对性地传授心理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科学的、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公共选修课应以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在完成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学概况的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渗透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形成崇尚人格健全、注重心理健康的意识主流。

(五)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咨询形式。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单一的方法通常会削弱心理咨询的吸引力,不利于其发展和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多样性和新颖性的活动,采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多种咨询形式,将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相结合,吸引学生关注心理咨询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模式。例如,新生入学团体辅导、毕业生求职团体辅导、考试焦虑团体疏导等。

(六)成立心理咨询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知识专题讲座。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协会,推行朋辈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测量、咨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工作网,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网络心理咨询途径。定期开设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和重要性,加强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和防治,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从而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七)有效利用高校班级辅导员的作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辅导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距离学生最近,往往是伴随大学生四年的直接观察者,所以也就最容易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专业人士反映,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根据现状,要对辅导员进行有关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洞察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虽然要实现班级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联手制还有许多实际困难,但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八)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力度。

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缺乏正确认识。学院应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同感,大力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校报和其他刊物等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学知识宣传与普及。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心理调节方法和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等,扩大心理咨询机构的影响力,使学生需求与学院服务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唤起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还可以根据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或某些热点问题发放宣传手册。总之,学院应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九)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院掌握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学院要高度重视,改善心理咨询和档案管理工作条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治疗。对于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时间和形式,对咨询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与辅导,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四、结语

发展性心理咨询将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模式,它能把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解决目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的良策,它同障碍性心理咨询一并构成了高校心理咨询的整体结构。发展性心理咨询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知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7-11.

[2]芦朝霞,冯秋燕.浅谈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3-85.

第2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困境

[DOI]10.13939/ki.zgsc.2015.43.130

1 引 言

目前,心理咨询行业快速发展,培训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伦理教育,导致心理咨询伦理建设不够规范。早在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就制定了《心理学家伦理标准》,而我国在2007年才正式颁布第一部专业伦理规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心理咨询伦理建设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在保密不当、知情同意和多重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高校心理咨询需要一套专业的伦理守则和行为规范,来指导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2 心理咨询中存在的伦理困境

2.1 保密不当

来访者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会找一个陌生的咨询师咨询,而没有选择和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倾诉,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事情被别人知道。咨询师在与来访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会解释保密原则,以及保密原则的例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和自己的同事聊起案例,无意中泄露了来访者的隐私。更紧迫的问题是,很多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人员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未引起重视并加以改正[1]。

2.2 知情同意意识薄弱

张爱莲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职业伦理意识现状的调查显示,在不向来访者透露测试的目的、未经来访者同意进行录音、不向来访者说明自己不同情况的收费标准、不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受限的情况、向自己的学生或被督导者提供咨询等几项中,我国的被调查者认为这几项符合伦理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美国的被调查者。该研究表明我国的心理咨询从业者的知情同意意识有待加强[2]。

2.3 多重关系不清

多重关系(也称双重关系)是指除了咨询的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一个或多个社会关系,它可能会影响咨询师的判断[3]。

高校心理工作者与来访者不仅是单纯的咨访关系,又同时存在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教师的这种职业特点使其有更多的情感卷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这种角色的多重性和特殊性在某些情境下常常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陷入伦理困境,比较容易出现双重关系问题[4]。

在面对多重关系的时候,咨询师应该把谁的需要放在前面,是值得心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把咨询师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就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判断。

3 解决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困境的途径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等文件已经颁布,但是目前专门为高校心理咨询师量身定做的伦理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需要目前的高校心理工作者摸索,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伦理困境提出几个途径以供参考。

3.1 恰当使用保密原则

在做心理咨询之前要告诉来访者保密的原则,以及保密的例外。保密原则适用于不伤害自己和威胁到他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一旦有自杀倾向或者风险,就需要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和家长,这一点需要让来访的学生知晓。此外,咨询师对风险评估的能力也很重要,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能够确保可预见的必须打破保密的情景,这对咨询师的判断能力和咨询功底提出很高的要求。

3.2 加强知情同意意识

在提供心理咨询之前,咨询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承担的得失与风险,包括咨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使用的咨询方式、需要来访者的配合程度,以及咨询效果等。因为心理咨询师和选用的咨询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心理咨询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咨询师有义务向来访者作适当的介绍和解释。咨询师不应向来访者作不实的承诺,也不可夸大咨询的效果,咨询师应该给来访者充分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给予适当的回答与解说[5]。

3.3 避免多重关系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应该有比较清楚的界限,仅仅是单纯的咨询关系,避免熟人之间的咨询,这样有利于咨询的展开。如果有多重关系的出现,会影响到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客观性和专业判断,会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在咨询中,咨询师是更有主动权的一方,可以控制咨询的走向。如果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双重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咨询师有责任且有义务告诉来访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利弊得失。例如咨询效果不理想,两人以后见面会出现尴尬等其他一些负面影响等。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要考虑在中国文化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握好边界的尺度问题,让双方都觉得舒服、和谐,是未来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同时,要不断加强督导培训,努力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水平;全面推动网络平台建设,积极促进高校心理咨询多元化;深入开展本土化理论研究,逐步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伦理规范[6]。

参考文献:

[1]石大璞.心理咨询与干预中的道德冲突与伦理原则――写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 30 周之际[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 1) :7-9.

[2]张爱莲,钱铭怡,姚萍.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调查及与美国相关调查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1) :55-61.

[3]孙桦.重技术轻伦理――心理咨询之大忌[J].心理与健康,2015,216(1):11-14.

[4]张卫平.为与不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伦理困境与解决[J].中国成人教育,2012,24(3):97-99.

第3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部队高校学生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

一、部队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建立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或者辅导员作为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5.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第4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Abstract:“the network talks openly” is a seed pattern which Nantong University “the heart-to-heart talk room” grows, is one kind to adap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way which, the new method the time fast develop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high speed progress produces. “the network talked openly” causes conversation both sides to jump out the conversation time, enabled the heart-to-heart talk to be possible to speak freel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alks openly through right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and the shortcoming analysis, thus is right “the network to talk openly” in the university “the heart-to-heart talk room” the development certain promotion effect.

关键词:网络谈心心理咨询 优势 局限

Key word:Network heart-to-heart talk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SuperiorityLimitation

作者简介:刘佳昕,1986年12月29日,女,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大学,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人的全面发展与公民教育

“网络谈心”是高校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但随着“网络谈心”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居心叵测的人通过“网络谈心”来蒙骗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当代其利弊,更好、更快地对“网络谈心” 在高校“谈心屋”中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网络谈心”的内涵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网络谈心”的确切定义。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NBCC)将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等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互动的过程[1]。有学者认为,“网络谈心”是通过网络为载体,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采用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网络视频、网络语音等手段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过程[2]。“网络谈心”的任务和目的,是以正确的理论基础、高尚的精神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二、“网络谈心”的优势

“网络谈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的快捷性和广泛性上,还表现在匿名性、安全性,省力性等方面。

第一,“网络谈心”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3]。“网络谈心”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电子邮件、QQ聊天、校内BBS,只要身边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随时随地可以向心理辅导老师咨询,解决了时间、空间上的问题。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上网进行答复。可以说“网络谈心”是既方便,又快捷的心理咨询方式。

第二,“网络谈心”具有匿名性和安全性。来访大学生在“网络谈心”的过程中以虚拟身份登录,使其可以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网络平台上表现真实的自己,客观具体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

第三,“网络谈心”具有省力性。即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较之传统的谈心方式,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服务。

第四,“网络谈心”具有可以反复整理、阅读的特性。 “网络谈心”采用文字聊天形式,有存档记录,可供学生和心理辅导老师反复多次阅读,有助于其整理和分析问题。

三、“网络谈心”的局限

“网络谈心”也有自身特有的局限。

第一、信息的不完整性。“网络谈心”安全性和匿名性的特征使学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同时也带来一部分的虚假信息。通过文字形式或者E-mail进行沟通,缺乏对来访学生的行为观察,造成心理辅导老师的“误诊”。

第二、咨询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常常会出现掉线、病毒入侵等问题,可能使咨询中断[4]。

第三、技术水平、网络环境等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网络谈心”需要心理老师与来访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上网条件,还要有一定网络知识和电脑水平。另外,由于网络是公开的,网络黑客不断传播病毒、盗取数据、破坏网站,一旦被他们窃取了许多保密信息,后果将不堪设想[5]。

第四、后期回访的艰难性。有些学生带有明显的试探性和不确定性,网络又存在本身的虚拟性,造成心理辅导老师在第一次心理咨询后难以再联系到他们。

四、总结

“网络谈心”是互联网时代涌现出来的针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新模式,为高校心理咨询打开了新的局面。其既具有独特的优势,又有其特有的劣势。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和改进其劣势,帮助来访大学生优化个性、发展能力,让其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谐健全的人格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成奇.网络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2]郑晓明.试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上心理咨询的必要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 李雪平.网上心理咨询的优势与不足[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

第5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将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贯穿于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促使大学生追求阳光心理,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的潜能,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冲突才会减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校和谐气氛才容易形成,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与锻炼中频繁、自然地品尝失败这种既正常又刺激人的结果,激发和挖掘“更高、更快、更强”的信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进取精神。方法有:

(1)通过目标设置、创设佳境、归因教育、积极反馈、价值寻求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动机;

(2)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强调学生达成学习与运动目标时要尽力而为,知难而进,坚持不懈。方法有自我暗示法、自我挑战法、竞赛法、心理激励法、榜样法、反馈表扬法等;

(3)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转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4)挖掘和开发效率观念、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独立意识并注入课堂的学练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坚持努力的行为习惯。

6.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7.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第6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精神卫生;咨询;病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44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50-02

Analysis on 280 College Students of Mental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LI L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gy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Jiang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280 counseling no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rom Sep 2008 to June 2009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Results The love(50, 17.9%)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46, 16.4%) and emotional problem(41, 14.6%) were the most serious among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out of love(16, 32.0%) and gender's relationship(10, 16.0%) were common love problems. Fear of contact(19, 41.3%)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15, 32.6%) between students were common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pression(9, 22.0%), mood fluctuation(9, 22.0%) and frust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8, 19.5%) were common emotion problems. Concl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mental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unseling;Medical records;Students

根据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约为20%[1-2]。在现实中,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退学、休学、自杀、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280例来访者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一学年中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的咨询记录,共接待来访学生280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16人。

1.2 方法 统计汇总来访者的咨询记录,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学生当中有18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暴食症、疑病症等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疾病,这些学生有的在入校之前就曾患病,因此,大都转到医院进行治疗或处于密切关注状态中。除此之外,大学生咨询的问题还包括由身体患病造成的心理压力、睡眠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家庭问题、新生适应及如何处理班级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男、女生都很关注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见表1。

表1 某理工科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性别人数恋爱人际关系情绪学业自信心心理障碍考研就业性格

男 16424(14.6)23(15.8)24(14.6)18(11.0)10(6.1)9(5.5)9(5.5)13(7.9)

女 11626(22.4)23(19.8)17(14.7)8(6.9)8(6.9)9(7.8)7(6.0)3(2.6)

合计28050(17.9)46(16.4)41(14.6)26(9.3)18(6.4)18(6.4)16(5.7)16(5.7)

性别人数生活目标睡眠家庭新生适应工作自我认识时间管理网络成瘾

男 16410(6.1)6(3.7)2(1.2)6(3.7)4(2.4)2(1.2)2(1.2)2(1.2)

女 1163(2.6)3(2.6)5(4.3)1(0.9)1(0.9)2(1.7)0 0

合计28013(4.6)9(3.2)7(2.5)5(1.8)4(1.4)2(0.7)2(0.7)2(0.7)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作者简介】 李莉(1980-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赣州 341000。

2.2 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失恋16人(32.0%);如何处理恋爱中两性相处之间的矛盾10人(20.0%);其他8人(16.0%);对异性有好感,却不知如何表白7人(14.0%);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6人(12.0%);恋爱中感情受骗,对方与其他异性有交往4人(8.0%);如何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1人(2.0%);同性恋问题1人(2.0%)。

2.3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19人(41.3%);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15人(32.6%);交往中很在意别人的看法5人(10.9%);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4人(8.7%),如何克服异往障碍2人(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情绪低落、抑郁、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9人(22.0%);情绪波动大,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9人(22.0%);因学习、生活、家庭、就业等问题引起的心理压力8人(19.5%);寻求释放心理压力的办法5人(12.2%);因身体不好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人(9.8%);觉得大学生活很空虚、无聊2人(4.9%);因嫉妒他人所造成的心理困扰1人(2.4%);因工作繁多所引起的烦躁1人(2.4%)。

2.5 咨询学生的咨询次数分析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接待的280例来访学生中,只有33名学生坚持咨询,占该年度总咨询人数的11.8%。其中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257人(91.8%);咨询次数为2次的学生29人(10.4%);咨询次数为3次的学生3人(1.1%);咨询次数为4次的学生1人(0.4%)。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咨询过程中都没有坚持长期咨询,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占91.8%。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且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没必要继续咨询下去。

3 讨论

3.1 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 调查显示,2008-200年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18人,占总咨询人数的6.4%;而因一般的发展性问题来咨询的学生262人,占总咨询人数的93.6%。可以看出,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心理碰撞[4]。研究发现,大学生咨询最多的是恋爱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这与王瑶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为情绪问题、学习问题[6-8];此外,如何建立自信心、性格问题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也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需指出的是,每位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一的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交叉在一起,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咨询中就谈到了恋爱、学业及人际关系3个方面的问题。

3.2 大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依次为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 结果表明,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依次为恋爱问题50人(17.9%)、人际关系问题46人(16.4%)和情绪问题41人(14.6%)。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比较关注失恋、如何处理恋爱中的矛盾、不敢向喜欢的异性表白、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以及如何处理恋爱中感情受骗等方面的问题;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咨询较多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中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情绪问题上,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是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以及经历重大挫折后如何调节情绪。

3.3 心理咨询覆盖面小及咨询深度不够 据了解,该校有本科生及研究生1.4万人,而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只有280人,仅占总在校人数的2.0%。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大学4 a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中心,甚至有的学生不知学校有这一机构。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去咨询,且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不希望被自己的同学或教师知道,甚至有些学生在咨询预约时不填真实信息。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咨询次数都为1次,真正能坚持咨询的学生很少,如2008-2009年第1学期接待咨询学生人数133人,而咨询的次数却只有146人次。

3.4 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求助意识差 研究发现,真正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愿意或根本不愿意去中心求助的。据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问题是大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9]。但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看,因网络成瘾问题来咨询的学生很少。此外,一些有自杀念头或曾有过自杀行为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大都比较排斥,基本上都不愿意去中心求助。

3.5 研究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研究发现,该校具有研究生人数1 040人,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只有3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0.3%;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更差。2005-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38起,其中15名为硕士以上研究生[10]。目前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只是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高校的咨询机构都没有设立专门为教师服务的窗口,教师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途径寻求帮助,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来中心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家庭问题等。

4 参考文献

[1] 钟志宏,李金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2] 周婷.高校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以某校449例次心理咨询记录资料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6(6):137-140.

[3] 李莉,周小金.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9(2):148-149.

[4] 夏纪林.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7(9):146-148.

[5] 王瑶,顾红.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24-425.

[6] 郑华萍,张瑜.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导刊,2010,35(1):95-97.

[7] 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5-166.

[8] 吴史慧,任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教学与管理,2009,24(8):43-44.

[9] 宋园艺,李莉,毕来峰.理工科院校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8,120(20):184-185.

[10]孙昊哲,王红.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3-164.

第7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一、高职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大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处于青年期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构想,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往往让周边的人亲戚、朋友觉得是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才进入高职院校读书的,特别在乎因未能被普通大学录取而被人瞧不起,觉得自己到高职院校读书是低人一等,对自己的信心、能力、智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学费、生活费相对较高,给那些来自低收人家庭的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当周围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出手大方、超前消费,更引起他们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

(2)被认同心理。高校大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有着强烈的被周围的同学、老师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焦虑心理。当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难度、深度大大增加,学习的方法也和高中大不相同,以至于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差,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是来糊文凭的,现在学的东西将来到社会上不一定能用得上,特别是一些基础公共课,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期末考试的成绩,学习效果不理想。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进了高职院校,以后毕业了,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自己肯定比不过本科院校的学生,前途渺茫,感到无所适从,紧张不安,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4)反叛心理。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职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产生反叛心理。

(5)恋爱价值观不成熟心理。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渴望恋爱。但大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不理智的行为来处理感情上的事。

(6)人生目标茫然。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给自己很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茫然。

二、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虽然现在在各高职院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很多的高职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职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 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大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云.高职大学生心理现状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王优.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12).

第8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广西20所高校,调查内容是网络背景下广西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随机选取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该研究的调查,主要内容是了解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实施途径及其工作效果。

2研究结果

2.1领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广西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但在网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仍需要相关领导机构对其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高校没有一所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来研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会议上对于网络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是极少的,“偶有涉及”和“从未涉及”两种比例之和占到了90%。是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会议的意义几乎没有,领导对于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少之又少。

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力度不够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广西各高校都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展,而课程的辅助教学作为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则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广西占40%的高校通过网上选课和上传课件及有关资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仍有45%的高校没有网上辅助教学。虽然近几年来校园网飞速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网上教学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几乎没有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练习和在线咨询。由此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占据主体地位。

2.3心理测验系统的开发和链接不够完善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学习中,高校大学生通过心理测验系统来掌握心理健康情况,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和教育。学生在进行传统的心理测试以后要查看很多的资料,一些测验还需要进行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而网上的心理测验系统,学生只要点击进入测验系统,测试完成后计算机自动处理得分,即可得出测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25%的高校都引进了在线的心理测验系统,40%的高校与一些知名的心理测验系统有相关的链接,但是33.3%的高校不提供任何心理测验系统的链接或者软件,这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测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4网络心理普查成为主流趋势

心理普查一般是针对大一入学新生而言的,传统的心理普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因为数据量大,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不方便,后期的数据统计费时费力。网络的便捷性,易操作性等特点使其在心理普查使用途径上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次研究显示,85%的高校是由网络的方式展开心理普查的,而15%的高校是由传统的纸质方式进行的,而非网络的形式,该数据表明网络已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用与重视。

2.5网络心理咨询工作有待加强

网络心理咨询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更具安全空间和易操作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在被调查广西高校中有,有60%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采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35%的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采用的是面对面和网络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只有5%的高校在对学生心理咨询时是采用完全的网络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较缺乏以及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技术、仪器方面的测试不能通过网络来进行,这也是网络心理咨询不能良好地进行发展的主要原因。

2.6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尚待提高

该研究者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做出了研究、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85%的学生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低于一般水平,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评价效果较差,这与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是一致的,表明了现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高校的领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者进行反思。高校在网络背景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的、实施的途径都不明确,仍在摸索中占65%。由此可见,这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得不到良好的开展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原因。所以,各高校应提高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方法途径,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高校网络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

该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宣传力度的不足、目标和途径的不清晰等原因影响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阶段,高校所提出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该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他助体系,有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

3.1设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网络大学生心理档案,随时监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心理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健康综合评定等内容,以便学生及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心理面貌。设置院系资料、导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年级等学籍信息保护学生隐私性,不得私自篡改和泄漏学生的心理档案信息。由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及时将学生心理的最新变化录入到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系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自助—互助-他助”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体系

3.2.1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板块

建立最新的心理资讯平台,在该心理健康网站上提供校内外各种心理讯息,包括最新、最及时的校内外资讯,校内开展各种心理活动的信息,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上传知名心理学家书目、心理健康教育书目、杂志及介绍优秀心理剧、心理影片等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各类心理知识。此外,还应设立专题心理健康视频网站,视频包括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家、各类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及针对大学生现阶段最关系的问题所开展的活动过程视频。学生针对个人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以达到在兴趣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使其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则是建立完善的心理测验系统,利用专业的软件和测试问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学生可在多方面进行自我测评,随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站和数据库,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

3.2.2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板块

建相关的论坛立、聊天室进行随时交流,实现多种形式的在线或离线交流;随时可以传输文件,对于网站进行有效地补充,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的模式。设立讨论区,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大学生就业、人际关系处理等专题讨论。充分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策略,让学习者通过该平台进行网上讨论和辩论。通过交流形式,解开自我心中的疑惑,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家的心理健康知识。增设留言板,负责站点的工作人员按时回复,指导学生走出困境,让更多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收益。站点负责人还可以选择典型心理问题作为论题,通过发贴和回贴的形式,实现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再深化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3.2.3大学生心理健康他助板块

第9篇: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学生工作;辅导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很重要,它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咨询了,把心理咨询看成是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相比其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失衡,变得更为脆弱和敏感。他们成功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较浅,心理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将来成才打好基础。

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与学生管理工作还没有很好的对接,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与差异,这是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开展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1.要根据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在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时,切忌生搬硬套国外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要在掌握这些原则的大背景下灵活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原则。开展咨询工作时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就是要注意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辅导。

此外,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要注意到城乡差异。贫困是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问题,他们有着更强的自尊心,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也表现得非常要强,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对来说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一些。故针对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要更多地倾听,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对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应更多地给以建议和帮助,指引他们走出心理困惑。

将国外先进的理论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具有富有特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开展富有特色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是高职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大学生来访者各式各样的躯体疾病与精神症状的背后,一般都深藏着人际关系的困扰。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一定要与来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咨访关系能减少阻抗,使咨询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来访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正确的思考方向,改变和完善自身的为人处事方法。

心理咨询教师同时也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摸清来访者的人际关系状况,分析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引导来访者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对大学生进行辅导时,了解其人际关系特点有利于咨询师用符合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对其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在男女交往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就可以在团体辅导时,设计男女生互动的环节等。

3.把刚性的学生管理工作与柔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富有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职院校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有三类人员:一类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一类是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还有一类就是辅导员。后面两类一般是兼职的心理咨询师,而兼职心理咨询师中辅导员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这些具备心理咨询知识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很有优势,他们把心理咨询的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工作,通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辅导员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可能不专业。其实,在高职院校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很有优势的。他们手中掌握一定的管理权限,有机会全面了解来访学生。比如,可以根据需要,给来访学生一段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问题,能够调动多方力量帮助来访大学生,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大学生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必须多次强调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减轻学生负担。作为咨询师的辅导员开展工作时也要注意心理咨询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的相互融合,既要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刚柔并济开展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批评惩处的还得批评惩处。在批评惩处之前一定要摸清楚情况,做好心理抚慰工作,让学生自觉接受惩罚。

以心理咨询为切入点,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这也是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的中最大用武之地。作为兼职咨询师的辅导员就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咨询的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