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课堂教学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的方式

第1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任务;过渡

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流程,就必须重视各个教学任务的过渡设计,一个好的过渡设计,能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面的教学内容既能有所总结,有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联想到了下面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过渡方法。

一、教学任务的过渡方法

1.小结式过渡

小结式过渡首先是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以此来引出下面要完成的任务,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来回忆上面学学习内容,又能延续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6 Reading中,讲的是The fashion show,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举行这样一次时装秀号召学生为希望工程募捐,在处理完本课的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how?引导学生对这次时装秀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上面的这个问题,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学生这样回答:It’s meaningful, we should help the poor.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自然引入了本课的主旨,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怎样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转折式过渡

教师引入与教学任务相反的信息,让学生感到内容的反差而惊讶,从而产生疑惑或好奇的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

牛津英语8A Unit4 Reading中讲的是大熊猫,在学生学习了大熊猫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之后,通过问题If you are a panda, what will you say to humans?引导学生来回答,该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个大转弯,一些学生先是感到很惊讶,很快地把自己想到了一只熊猫,说出了很多心里话,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的过渡到下文中的教学内容。

3.悬念式过渡

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悬念,可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如牛津英语7B Unit4 Reading讲的是‘The ghost in the park’,在复习完第一课时的内容后,让学生看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视频,在一个花园里传来了阵阵低语,这时有点学生感到非常的害怕,问了这样一个问题:Is there a ghost in the park?这时学生非常好奇,有的认为是人发出的声音,有的认为是风声,然后顺势跟学生说,Millie and Amy heard the whisper last night, read their story and find out what it is.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了下面的教学任务,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4.练习式过渡

在完成上面的教学任务后,设计一个相关的练习,形式可以多样,选择、改错、游戏、阅读、视听等都可以选择,通过练习而引出下面的教学任务,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的情况,又“无痕”地引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

牛津英语7B Unit2 Grammar,学习的是定冠词the的用法,在学生学生充分了解的the的用法后,将本班的一个同学课前预习情况投影到了屏幕上,让本班的学生来帮助他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地方,让后对全班的同学说:All of you are helpful, Sandy also need help in his diary, do you want to help him? 学生兴趣很高地投入到下面的任务。

5.衔接式过渡

这种过渡贯穿于教学任务之间,我常常采层层递进的提问式的话语,将教学任务中的各个知识点链接起来。这种过渡方式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恰当的衔接过渡能将教学内容层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理解接受,使教学任务环环相扣,既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习欲望,勾通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跃而获之”的念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结

做好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过渡,就是要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不出现断层,以上几种过渡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的,两个教学任务之间的过渡可能同时出现几种过渡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备课中须做好“备学生”这一环节,不妨把自己就假想为本班的一名学生,换位思考,往往能设计出更巧妙的过渡方法,使英语课堂环环相扣,流畅自如。只要我们设计得合理、巧妙,课堂教学就可以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Francoise Grellet在《英语阅读教学》一书中写道:“阅读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不应该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话应该有四层意思,即通过阅读使阅读者获得“快乐、信息、学得语言知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从英语教师的视角解读这段文字认为如果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和信息”,那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应该主要是泛读;如果是为了“获取语言知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应该主要以精读为主,尤其是对二语学得者来说。

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听了很多的试教课,比赛课,探究课等。其中90%的课都是英语阅读课。反思这些课堂设计,笔者感觉当下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似乎陷入了如下的怪圈:首先,整体阅读。漂亮的PPT或动人的视频导入—Fast reading回答几个问题—Careful reading再追加几项阅读理解题理解—偶尔长难句分析。整体阅读的过程就是做题目对答案这么简单,而且受时间限制,对每个环节,师生只有共同“赶场”,才能在匆忙中做完教师设计的阅读题目。不知从何时起英语阅读教学过多地从考试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活动,阅读课变成了常态的阅读考试训练课,问题没有层次性,既不泛也不精,师生就阅读文本根本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其次,语言知识学习。教研组内的公开课、各类赛课中基本听不到英语语言知识的授课。平时的语言知识授课中,教师一般讲几个单词、短语、语法或几个长难句罢了。对阅读语篇承载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比重越来越少,讲或不讲的主要依据是高考考还是不考,而非学后致用。

近年来,笔者在不断反思当下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到底是精读还是泛读?改革之前似乎是偏向精读,但也不完全像,改革的这些年里,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变成了不精也不泛。

2012年10月笔者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那四天里我最渴望听的课是有关语言知识点的授课,可惜几十节课中,绝大多数是浅层次的阅读语篇整体理解课,和少量的语法复习课,却没有一节涉及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新课。所幸的是收获了清华大学崔刚教授专家讲座《阅读的层次与课堂教学》,也坚定了笔者的反思结论: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精读。精读教学才是帮助英语教师走出当下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怪圈”的良策。

说到精读,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什么是精读?所谓精读即指学习者精细地阅读文本,以语言知识为主,注重输入教学,以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律为目的一种阅读方式。Tickoo(2003:30—31)认为,精读是全班学生使用一段文字以探求语言或语义细节,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文本结构方面,还要聚焦文本的表面和深处意义。那么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应该包含那些内容呢?根据Tickoo的界定它应该涵盖以下十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识别英语字母和拼写模式;

(2)不同长度的语块保留在短期的记忆里;

(3)依据不同目的以一定的速读阅读文本;

(4)识别核心词,从语序中理解含义;

(5)识别词性、时态、语法等;

(6)认识某种含义可以多种语法形式表达;

(7)识别语篇衔接手段、分清从句关系;

(8)识别修辞手法;

(9)识别文本的交际功能;

(10)利用背景知识理解上下文;

(11)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事件、思想的来龙去脉、主旨大意等;

(12)区分字面和引申含义;

(13)发现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特色和信息;

(14)发展和利用一系列阅读策略来解读文本。

崔刚教授认为精读教学包含三个层次:

(1)思想层次:能体会隐含信息、形成评价与判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形成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进行人文与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层次:事实与细节、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语篇结构;

(3)语言层次:词汇、语音、句式、语法, 等等。

精读教学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学习知识内容。试想我们每个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不同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把精读的内容逐一落到实处,不就实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各项目标了吗?虽然精读向来是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教学而言的,但在笔者的潜意识当中一直在努力将精读运用于阅读教学课堂中。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文本精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文本的不同体裁和题材,考虑精读教学理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拟定好系统的教学计划;不同学段应该有不同的主要学习任务。关于阅读文本的语言知识教学,笔者接下来与各位读者分享几个语言知识设计案例。

案例设计背景

一年前结合我们进行的省级重点研究课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理论的应用研究”,笔者展开了用词块理论探究阅读文本语言知识的有效教学路径, 并提出了“赏析观察语言写作之妙处,在运用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的语言知识教学思路。语言知识的教学是多途径的,以词块为单位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的途径之一。语言学家Lewis认为人们在建构语句时,会使用一些预先编制好的词块。“词块”(lexical chunks),是指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的语言构块,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在语言交际时,作为预制组块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它具有较为稳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有助于语言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

在探索“赏析观察语言写作之妙处,在运用中习得语言”的语言知识教学途径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以致用,特别是学生能将学到的词块灵活地运用 到写作之中。他们在用中学,在用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在2014年的高考中,我任教班级的侯若溪同学高考英语中获得满分的好成绩。

此语言知识教学途径的操作流程如下:学生朗读或默读阅读文本→标出自己喜欢的、具有生活气息的、说写能用得着的词块→同伴或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胜利成果”→寻找教师列出的词块→校对答案复习巩固→教师围绕精读所涵盖的内容,结合文本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解→多样化巩固练习。对于学生能找到的、会用的词块教师不必再讲,课堂上不再“赶场”,重视的是学生每堂课有所收获。词块理论是笔者语言知识教学的指南,赏析的视野、探索观察是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途径;针对性强、阶梯推进的各类练习或比赛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桥梁。

以下是笔者基于阅读文本,依据精读的内涵,运用词块理论,对M10U2 Reading——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 的部分语言知识教学设计,在此与读者分享。

Module 10 Unit 1 Reading

搭配类                       Lexical chunks

正在发展,移动中         on the move

60及60以上的老人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是……的家园              be home to

占据,构成,起草           make up

是有名的……              be known as

言之有理                    make sense

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conduct-

ed recently

学生的四分钟微型写作作品鉴赏: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conducted recently, women are more brilliant than men. However, men make up almost all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s, leaving young women aged 20 and older having few opportunities. As a result, the worldwide women rights campaign is on the move. Denmark, known as the world’s most justice country, became home to the women rights campaign. We believe the complete equality will come true some day.

授课流程:左图PPT展示中文→学生在语篇中寻得→大声朗读→展示英文词块→回忆中文→4分钟微型写作→作品鉴赏→口头操练:短文或故事接龙(每人讲两句,但必须用到刚学到的一个词块)

句子框架类: Lexical chunks

人们对于为什么……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理由。有些人……, 而有些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

… give many reasons for …. Some …, while some others …. The one thing that is clear, however, is that….

文本原文再现:

Young mobile adults give many different reasons for swapping their home town for big cities. Some are looking for a good job, while some others seek exciting and fun things to do. The one thing that is clear, however, is that young people are speaking with one voice: "To the cities!"

句子框架类: Lexical chunks

学生仿写作品赏析:

People give many reasons for taking some exercise regularly. Some hold that it can make them feel refreshed,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t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work efficiency. The one thing that is clear, however, is that taking exercise can help keep your body in good state.

授课流程:

PPT展示中文框架类词块→ 学生探寻词块出处 → 学生朗读挑战记忆 → 语言赏析 → 学生建构框架英语词块→ 4分钟学生独自运用该词块写作(两位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四人小组,互相赏析彼此的作品→全班鉴赏黑板上的作品

Let's think:

Where can we use the following lexical chunks?

1.In f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survey conducted recently, Florida is home to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people aged 65 and older.

2.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boom in population movem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urvey, 12.5% of the population moves ever year.

授课流程: PPT呈现上面的词块1 → 学生观察寻找类似词块2 → 句型鉴赏改写 →个人仿写 → 同伴作品互赏 → 建构调查类描写写作词块→巩固练习

赏析并要求学生深层理解从句与主句间的逻辑关系;建构此类框架类词块并学会使用。

原句1:Most agree, however, that they like the climate in Florida, which, apart from a few hurricanes, is warmer than in other places. (L14)

Question: What does Edna mean?

参考答案:Edna believes most people agree except for occasional hurricanes, Florida is the warmest place and therefore, the most comfortable place for the older Americans.

授课流程:PPT展示句子 → 学生激情朗读 → 学生回答思考题 → 答案赏析 → 建构框架类英语词块 → 学生仿写 → 学生作品赏

课后作业

Directions:  Write a short passage on whatever you like with the lexical chunks listed below.

⒈ be on the move,  people aged ___ and over,  be home to,  make up,  be known as according to ,  make sense,   adapt to,

⒉…,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

⒊… give many reasons for …. Some …, while some others…. The one thing that is clear, however, is that…

结语

外语教学的内涵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人类学习外语的经验,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外语的方法。英语精读教学以语篇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词汇,语法的学习和用不同语言所体现的文化观点与整个语 篇赏析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语言并在深层次上把握文章的整体与内涵、提高欣赏趣味。基于国情来看,笔者看好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精读教学。停下“赶场”的脚步,落实好精读的内容吧。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即将拉开大幕,英语教学到底怎么改?会改成什么样?当下大家都在翘首以盼,但笔者想无论怎么改,与时俱进是必要的,但是坚守传统的精粹也同样是必要的。

第3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感受;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2-02

新课改的实施让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二、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是“欣赏”、“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乏,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多媒体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

四、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但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给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是站站,有的还干脆干自己的事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第4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倾听;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02-01

倾听是每个社会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

一、对倾听的认识

1、倾听运用于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对于数学课堂积极开展对话教学,在交流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是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2、数学课堂中的倾听,核心是用“心”听,它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以尊重、真诚、理解为前提,与贯注、共情、挑战,反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非言语行为,充分理解学生言语信息,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内在环境,发现学生可利用的生成资源,从而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认清学生数学学习的原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成长。

二、怎样进行倾听

1、教师示范 让学生会听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无论他们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其他事或者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2、搭建平台 让学生善听

(1)制定规则 指导倾听。在数学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不善于倾听的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现象建立了“四心”倾听规则:一要专心:上课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发言要举手,不能在座位上随便发言,不重复同学的发言。二要耐心:如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同学发言完毕才能举手发言。三要虚心:当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时要虚心接受。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的时候也要虚心,要以“我认为……”,“我想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四要有心:对同学的发言不盲从,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倾听的习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预设目标 明确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读题等情况下,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样“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想好,在学生“听”之前布置好。学生有目标,才有可能认真听。在学生发言之前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要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3)创设情景 促进倾听。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中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所以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4)借助游戏 善于倾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倾听是虽然枯燥,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3、善用评价 让学生爱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滴水落的声响,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同时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除了用激情的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来鼓励学生。如用目光接触、点头微笑、靠近学生、体态放松、露出全神贯注和兴趣盎然的神色去倾听学生的回答;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学生更加善说乐听。

教师的即时评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但是在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评价显然比较单调,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同学的评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对同学的评价,如对同学的精彩发言进行鼓掌表扬,再如低年级经常用到的言语表扬: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这些表扬的方式也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倾听评价中来。另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同桌互评的方法。

除了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倾听的评比活动。如“倾听之星”评比,只要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可以获得“倾听之星”的小奖牌,小奖牌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到教师这里换取一份小礼品。

参考文献

第5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 心理因素 座位排布方式 英语专业 课堂教学 影响

一、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其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魏拉德・沃勒尔(Willard Waller)就已经对座位选择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分析。Cooper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的程度,把座位安排分为三种模式:直排式、马蹄式和模块式。由此可见,座位的排布方式不是随意的,它与课堂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语言学习又不同于其他学科。对英语专业而言,课堂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座位的排布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排布方式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不同的座位方式下,师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下选取两种典型的排布方式――秧田式与小组式,初作探讨。

二、文献综述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课堂教育方法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秧田式的座位排布方式更多地将教师放在了主导地位,与之相关的是行为主义理论;与之相对,小组式的座位排布方式主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导者,与此相关联的是建构主义。

(一)行为主义理论

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大都与行为主义学习观点相关。行为主义理论将教学视为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一种机械化的过程:教师将知识按进度传递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要坐着接收这些知识,仔细地观察教师在黑板上完成的题目,再在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中再次模仿教师的这些行为。按照这种观点,学生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有人批评直接教学是对学生所从事的思维活动的一种限制,也被指责为将学生放在了被动的地位。学生在教师控制学习情境时处于被动,有时缺少了深刻的认知活动。但事实上,对于某些课程与某些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

(二)建构主义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点相关的。学习的建构观点强调学习者头脑内部的过程:这些观点将学习者视为一个原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体,这种知识和经验影响着当前的学习。根据这种观点,学生是带着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观念及价值观开始学习的,这使得他们能够构建所学习的内容。在同一课堂中,不同的学生所学到的内容是不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将学生视为自己学习的创造者,将教师视为促进和鼓励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最为有效。

三、两种座位排布方式下师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

(一)秧田式

“秧田式”的座位排布方式是中国的学校最常见的座位排布方式。即学生一排一排坐着,面冲前方,老师站在前面讲授。因座位排布与秧田形状相似,故称秧田式。秧田式的特点是课堂主要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更多的是作为“听众”。这种“秧田型”的编排是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发明分班授课制以来的最主要方式。

在该种方式下,教师心理呈现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并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同影响。

积极方面。其一,教师认为秧田式的座位方式更易于掌控。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能够掌握及控制课堂教学方式、内容、节奏等;其二,秧田式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率,逐步批量化生产式的教育旨在提高教学效率,该种座位方式是提高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消极方面。其一,教师在讲课时缺少兴趣与主动性。由于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创造教师的即时灵感,导致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二,会导致教师情绪紧张。在课堂上形成一对多讲话的局面,会影响发挥,不利于教学。

与之相对,学生的心理也呈现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也随之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积极方面。其一,学生接受方式直接且直观。秧田式的方式通常由老师直接讲授,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学生更易于接受;其二,学生认为课堂容量大。

老师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识。

消极方面。其一,由于秧田式的特点,老师站在教室前方讲课,会产生教师权威感,学生会认为师生地位不平等,自身话语权被剥夺,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二,部分学生会精力不集中。受座位限制,教师无法在课上顾及每一个学生,一部分学生会因此注意力不集中。

(二)小组式

“小组式”的座位排布方式多见于西方国家,即学生被分成小组,小组成员相对而坐,教师在小组之间走动。小组式主要以小组为课堂中心,小组成员都有话语权,教师只做思路引导和进度维护的工作。小组式建立于建构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自身建构知识体系的环节。

小组式的座位排布会对教师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方面。其一,小组式可以减轻教师心里的角色负担。通常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顾及师生互动。由于小组式座位排布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师生互动自然形成,教师的角色负担大大减轻;其二,小组式可以缓解教师心中的紧张情绪。在小组式排布下,教师不再以“一对多”的形式组织课堂,其心态相应放松,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放松。

消极方面。其一,小组式会让教师感到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小组式排布下,教师的话语权减少,学生的话语权增加,课堂秩序没有保证,教师需寻找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其二,教师的心理压力会相应增加。小组式更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教师的知识要求会更高。教师须用更长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路,并接受学生抛出的随机性问题。

相应,学生的心理也呈现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从而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积极方面。其一,学生心态会更放松。小组式排布更倾向于讨论型课堂,易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由于小组式课堂中的提问没有限定性答案,同时也不会有紧张的课堂气氛,因而更易于主动参与;其二,小组式排布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由于同龄人间有相互竞争的意识,小组式排布利用了这一点,让学生们自发发掘他人的长处,从而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消极方面。其一,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小组式的课堂讨论为发散式,需要课前多做预习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负担加重;其二,小组讨论过多容易导致学生过度活跃,从而偏离主题,讨论的进度和效果会受影响。学生小组式排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环境,但是也为引导话题设置了障碍,对课堂进度也会有所影响。

四、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与不同座位排布方式的结合

由于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强,较其他学科来说,更需要课堂上的实操练习,因而英语专业有其对课堂教学的特殊要求。座位排布方式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柱,因此英语专业对座位排布方式也有着较特殊的要求。在具体的英语技能训练过程中,课堂座位排布方式对于听、说、写三个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听

在英语教学中,“听”英语是重要的训练环节。而在当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听教材录音是远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多听自己所在语言环境中其他人说英语,这样会使英语这门语言更立体、更生动、更利于学生吸收。而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听”又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听教师说英语。第二,听其他同学说英语。虽然都是训练“听”,但是双方对座位的安排又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秧田式座位排布方式下,学生直面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教师身上,促成师生的相互交流,因而更利于学生听教师说英语。因为教师的英语语法更严谨,英语思维更顺畅,用词也更准确,此时按照秧田式排座位,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入。

在小组式座位排布方式下,学生面对的同样是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交流。在小组一个成员说英语时,其他成员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成员身上,因而更利于学生听同学说英语。在听同学说英语时,学生会以更严谨的态度检查对方的语法和用词。如果小组一个成员准确地运用了一个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较难的词汇或句式,这对其余“听”的同学也将起一个刺激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二)说

英语教学中一再强调“说”的重要性。对于“说”的训练,小组式座位排布方式有其独有的优点。

从课堂教学效果角度来说,秧田式缺乏调动全体学生的活力的功能,小组式更胜一筹。秧田式安排了教师一对多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是面向教师,对教师说。教师此时更多的是听一名学生说英语,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而小组式座位排布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被分为小组后注意力会集中于更小的一个团体中,这样更容易促进相互交流,“说”的效果也就更好。

(三)写

在课堂写作的训练中,秧田式座位排布方式更为适合。课堂写作更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在此环节中,如果采用小组式座位排布方式,将学生分为小组,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开来,去依赖同伴的思维想法,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会减少。而秧田式排布方式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在任务安排下来之后,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由于课堂写作更强调的是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锻炼每个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所以秧田式座位排布方式更为高效。

而在初步构思作文和讲评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式排布。初步构思作文时,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共同讨论。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修改,以达到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综上,英语专业有其特殊的实践性。其中,听、说和写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输入和输出环节,不同座位排布方式对输入和输出环节有不同影响。同一环节中训练重点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的排布选择。因而座位排布方式的研究应与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

五、建议

由此可见,每一种座位排布方式都各有利弊。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式等的不同,宜采用不同座位方式。尤其针对英语专业,每班级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内为宜,教室内放置可活动桌椅。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特别是需要小组活动时。可自由移动桌椅方便切换座位方式,在不同情景下,课堂教学都可达到较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侯鸿兵.关于座位编排方式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的思考[J].职教科堂.

[2]吕翠娟.课堂座位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心理状态调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

[3]Robert J. Sternberg,Wendy M.Williams. Educational Psychology[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Paul Eggen,Don Kauchak. Educational Psychology-Windows on Classrooms[M].郑日昌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陈允成,理查德・D.帕森斯,斯蒂法尼・刘易斯・亨森,德伯拉・萨多-布朗,教育心理学[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该项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计划》资助。

第6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直面课堂,探索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1.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为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模式,北京市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为主导,依托“市―区县―学校”三级教学研究网络,采用多种方式,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各学科教学模式存在的形态和操作方法,总结了4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式、合作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明确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中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从而减少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设计为变革之始。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展开与实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就有创新的思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北京市从市级层面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每次评选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学生自主学习等。截至2012年,近1500个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出版了24本书籍,形成了7个系列。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探索,才引发了实践层面课堂教学的改革。

3.直面课堂教学的困难进行改革

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较多人才,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本身具有局限性,如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实施分层教学,在同一个班里,依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开展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三是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互动的实效性,探索生成资源的利用策略;四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评价,积极研发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以体现学科特色的评价标准评价课堂教学的实效;五是构筑安全、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打破僵化的课堂环境,探索不记名反馈、开放式、讨论模式,建立开放有活力的学习场所。通过这些改革,使课堂教学聚焦学生的差异和生成资源,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是“屏幕化认知”的一代,他们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屏幕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根据这一代人的认知特点,北京市在一些学校开展“五位一体”云学习平台的探索,创设了资源、平台、技术、网络、终端为一体的数字化课堂,设置了空间交流、资源应用、教学应用三大子平台,至今已经有12个区县的71所学校开展课堂实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即时交互的特点,而且链接了海量的相关信息,把过去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可视化变得更为具象,同时,交互过程中记录下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种数字化课堂,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变革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

改革课堂,形成多种教学模式

在全市变革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北京市各区县也积极进行改革,探索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呈现出以多种教学方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1.东城区:史家小学的“为理解而教”

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史家小学开展了“为理解而教”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四个部分:启发性论题,即围绕重要的、有众多资源的、能吸引学生的课题来确定教学内容;理解目标,即确立明确的理解目标并公布给学生;理解活动,即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并展现他们的理解;持续性评价,即使用公开的、与理解目标密切挂钩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

2.海淀区:十一学校的“愉快学习”教学模式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发了有利于学生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前两分钟――做好室内环境的布置,如良好的通风、方便的饮水、舒适的课桌椅、充足的光线等;播放舒缓的音乐;课堂上――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把课堂分成2-3个时间段,安排学生随音乐做健脑操,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多感官活动;课堂最后几分钟――让学生静静冥想,回忆所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记忆网络。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3.大兴区:第八小学的“前诊后测”教学模式

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兴八小开发了“前诊后测”教学模式: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及教材内容,制定前诊后测试题――前诊后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学情――反思教学设计,根据学情进行调整――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后测――分析后测,科学掌握教学效果――根据效果反思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从“以学定教”的角度,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提高的目标。

4.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的“优化问答链接”教学模式

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优化问答链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提问层次低,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高级思维水平的培养的现状,引导教师构建不同类别的问答链接,以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仅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北京市课堂教学变革的成效

1.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变化

在学生观方面,多数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部分教师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材观方面,教师开始尝试拓展新的教学资源,不再把目光锁定在教材和教参上,而是充分利用现实和网络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

在教学观方面,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多种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既不固守一种,也不追求花样繁多,围绕教学目标,切实发挥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最大效果,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7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提问方式

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倍受英语教师及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有的教育专家指出,课程的进展及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充分理解有利于其外语教学。根据交际法教学理论,教师提问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形成课堂从静到动的根本转变。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提问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认真的完成教学大纲,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虽然老师学生间互有问答,但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学生排斥课堂提问,最终导致不愿意主动运用语言,不愿意开口发言。但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教育专家们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互动。这种互动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式的教师提问方法成为主流。香港著名的教育家Tusi指出,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产生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问题是衡量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参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评测学生是否获取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英国著名教育专家Michael Byram也强调了教师提问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技巧对课堂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社会互动,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介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问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首要部分,创造好的英语环境首先要从课堂做起。旧的课堂环境,少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没听懂或有疑问,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而且老师的“满堂灌”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久而久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形成了。实践证明,这种静态的没有交流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提问就能扭转着这种情形。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提问的普及性。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嘴巴动,脑子动,彼此互动。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

2.提问的适当性。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并当堂解决,加深印象。

3.提问的灵活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观点的表达方面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为回答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尽情地发挥。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扼制资优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成为差等生的桎梏。

4.教师提问的通俗性。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并经常性地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问什么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或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多半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教师通常利用展示性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课文中的字词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细节向学生发问。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两种提问各具特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上学生较高的参与率,教师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提问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成功地驾御课堂,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师提问的误区

实现课堂互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提问有时也保证不了互动的产生。某些问题反而妨碍互动性学习。Kinsella总结出了以下6条。

(1)教师提的问题众所周知,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屑于或不答。(2)展示性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容易对非真实语里的逢场作戏产生厌倦。(3)含义抽象或有歧议的模糊问题应避免。(4)不要提语言结构复杂或堆砌词藻的问题。(5)过多的修辞疑问句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准备回答时,而你自己回答了问题。(6)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次序紊乱,缺乏逻辑联系。

五、结论

显然,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课堂互动的产生。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就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应该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用提问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设计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2]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第8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多元化 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疯传的记笔记”、“没有完全理解”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样不仅会让课堂教学效率值低,也会加重学生物理难学的思维。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以“平抛运动”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情景,实验导入教学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也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设置情景,运用实验导入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让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此时导入教学,让学生有一段很好的缓冲时间。

一开始,我先用多媒体,打开一个“飞机投弹”的小游戏,我问,谁能告诉我,当飞机飞到何处的时候,我按下投弹按钮从而使炮弹能准确的落在那个红圈位置?同学们很聪明,都回答在未到达红圈上方之前投弹。此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到讲台上,在做实验之前,我会提出疑问,有同学还记得刚刚动画中弹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吗?有同学回答,像抛物线的轨迹。我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清楚的看到其轨迹,实验时我将一个小球从斜槽(其末端为水平)中滚下来,我通过描点然后将一个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学生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看出其运动轨迹。我问学生该轨迹是不是一个抛物线?其实该轨迹有自己特有的名字,平抛运动轨迹,此时我就将学生引入到“平抛运动”的章节学习中去。我会问学生,在刚刚的实验中,有没有学生注意到实验中有哪些细节?自己心中有没有疑问的地方?同学们可以和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由于同学都观察的比较仔细,发现斜槽的底部是水平的,因此提出,为什么斜槽底部是水平的?小球在空中的过程中,没有外力只有重力作用,因此提出,是不是该运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啊?……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W习。

这样,通过设置情景、做实验,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可以很顺利的导入新的章节学习中去,过渡平滑,学生容易接受,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对平抛的运动轨迹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将会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师引导,小组探析问题

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主观上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想法。这时,我们就要把握时机,采取适合有效的方式,像小组讨论、教师启发等,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深入研究,透彻剖析的愿望;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氛围,避免枯燥,为学生高效解题提供环境和条件。

在完成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的讲解后,学生对其都有了初步的掌握,此时我提出疑问,当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完整的平抛轨迹,而只是其中间的一小部分,请问我们之前学的性质和规律还能运用吗?我们该怎样处理它呢?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探析该问题。为了能让学生顺利的解决该问题,我做出了适当的引导,根据分析平抛运动的方式去分析它,看能否探析出结果?学生们都是比较聪明的,已经很好的领悟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将曲线运动转化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但是思考到这里会有学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了。我会引导学生回想,当处理平抛运动时,将运动转化后是怎么继续研究下去的。这时学生就领会了要摸着“平抛运动”这条绳子去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探析,得到处理该问题和处理平抛运动是很相似的。此时我做出总结,此类问题叫做类平抛,其是平抛运动的推广应用,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见到。

三、通过例题,提升解题能力

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拓展知识的学习,已对该章节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但是学生对该类知识点的题目还不熟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下面我将以这道题目为例,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去解题:有A、B两球,从h=15m处同时抛出,其中A竖直向下,B水平抛出,v0=10m/s,g=10m/s2。求当A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当例题给出时,我会给学生三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然后我再进行讲解,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要求的是当A落地时两球之间的距离,因此就要先求出A在空中多长时间。由题意可知,A为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得h=v0t+ gt2,解得:t=1s。再分析在t=1s时,B的位置。由题意得,B做的是平抛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得,x=v0t和y= gt2,解得,x=10m,y= 5m,距离为l= = 14.1m。

由例题可知,在解决平抛问题时,要从水平和竖直方向入手,然后根据其知识点,即可轻松解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出的题例要具有代表性,最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好题,这样既能巩固知识点,也能让学生领会到解题的精髓。

第9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具体运用

一、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目标

不同于封闭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注重能力与知识、情感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等多元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为目标。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需要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举例来说,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估计用15分钟学习教材中对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突发事件,于是教师转变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后,一些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方式,研究出了许多新的推导方法。由此可见,学生不但深化了知识点的理解,更锻炼了对知识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新课改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交流合作与自主探索的过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改后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出现了“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开放式教学的第一步是要采用开放教学方法。在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时常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只有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情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以及思考的快乐,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充满幻想、激情、快乐的生活世界。

三、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开放式教学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一场指导思想与原则的彻底改革。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研究讨论的能力。

(一)依据学生特点,设置情景问题。

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十分集中,他们在情感上有显著的倾向性,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极易被新现象与内容吸引。对于这些特征,数学老师要依据这些特征来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指引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并进行引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学习探索。数学课上允许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并且要互帮、互学、互教地发现与解决问题。数学教师要经常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和张扬个性。

(三)教师教会学生感知与内化知识。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后,教师便开始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内化,最终拓展并深化知识点。教师还要安排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覆盖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问题。

(四)经常鼓励学生,并定期进行点拨。

数学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启发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概括、提炼、梳理与归纳总结,形成明确的能力与知识构造。数学教师还要经常对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评价,激励成绩落后的学生,提出希望,多多鼓励学生。

(五)通过具体实践,拓宽学生视野。

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是学会如何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是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要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实地触摸生活,接触社会。举例来说:可以通过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展开数学知识竞赛、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整理数学笔记、开展数学游戏、开辟数学园地等活动,来为当前的小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

四、结论

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并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还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合作与民主,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先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