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0-01
在临床颈椎病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多发,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对比分析,疗效较为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0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与40位患者。所有患者在采取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以后确诊[2]。其中有23位女性患者,57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6岁到77岁之间,平均为(45.56±2.68)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在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后,其体征以及症状比较复杂,诱发因素较多,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再加上担忧病情,容易有不良心理情绪产生。医护人员要多同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并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护理以及治疗。②针刺医护。患者在首次进行针灸治疗时,会有恐惧心理出现,需要适当的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医护人员要对患者针刺位置做好充分的消毒,使发生感染的概率得以降低,并对患者在针刺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向医生报告,采取处理措施。③理疗护理。主要包含磁热疗仪器治疗、超短波仪器治疗以及电磁波仪器治疗等[3]。在患者采取治疗以前,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金属以及有磁性的物品摘下,在理疗时不能空腹或者是饱餐。要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在理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④健康指导。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姿势要正确,不能劳累过度。向患者说明锻炼颈部的作用,预防颈椎病,同时对颈部加强锻炼。但是不能进行颈部环转方面的锻炼,主要做颈部后伸锻炼。除了适当的做一些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外,还要加强颈椎的稳定。此外,要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睡姿,防止颈椎病加重,改善并且调整睡眠期间颈椎的,通常情况下针头的高度在6cm到10cm左右,同时枕头的软硬程度要适中。⑤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采取颌枕带牵引,这样能将肌肉痉挛解除,使椎间隙增大,使患者的椎间盘压力得以减小,同时能减轻对椎动脉所产生的压迫。在牵引期间,患者可能会有头痛、肩部疼痛以及头胀等症状出现,所以牵引要适当,一般为3kg到6kg,每次10min到30min,每天1次到2次。取患者的坐位,颈部保持15°的前屈,然后向上,放松颈部肌肉,固定头部,如果出现不适感要立即停止。在理疗作用下,会使椎动脉发生反射性的扩张,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并且达到解除痉挛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配合理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和有关药物进行穴位注射,缓解患者肌肉痉挛或者是椎动脉痉挛症状,使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医护人员在采取穴位注射以前,需要测量患者血压,并且对心电图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意外。此外,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推拿,但是如果施加给颈部的压力太大,容易对椎动脉造成损伤,所以患者在采取针灸按摩治疗时要到正规医院,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95.0%,对照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5%、80.0%。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发生颈椎病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并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对医疗护理有了新的要求。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是使患者的脑供血得到改善、活血化瘀以及使椎动脉得以扩张,减少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4]。本文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饮食、理疗、心理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显示在有效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熊淑英, 李旭军. 热敏灸加颈围固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23(03):100-102.
[2] 王春嫒. 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4(22):180-182.
关键词:常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康复护理;护理效果;心功能;心理;生活质量;康复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壮年人群中发病,多由于心肌细胞感染病毒所致[1]。患者因心脏射血下降导致心悸、气急、头晕、胸闷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心功能下降明显甚至存在生命危险[2]。病毒性心肌炎短期治疗效果多不明显,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过程,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压力较大心理、精神状况不佳[3]。同时受心功能不足影响,生活质量较差。中医康复护理注重身、心全面护理,强调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原则,依据病人心理、文化、习惯、病症等进行针对护理,可促进病情转归改善心理、精神状况,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中康复理疗技术对康复有积极意义[4]。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常规护理短板越来越明显,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针对我院病人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研究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1~52岁,平均(42.34±3.77)岁。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22~53岁,平均(43.18±3.43)岁。纳入标准:以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满足《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5]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无其他器质性疾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全身重大疾病;②精神异常;③语言障碍;④病历资料不完整。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引导办理入院手续,住院后监护血压、心电图等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放手册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加强病区消毒等等。1.2.2研究组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中医情志护理情志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外在表现,不良情志会伤及脏腑。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受病情、长期治疗等因素在影响,诱发不良情志。护理人员须在病人住院期间了解其性格特点,注意其情绪变化,根据病人不同情绪进行护理。结合移情、疏导、相制手段纠正病人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组织书法、唱歌、运动等活动转移病人的情绪,若病人心有郁结应当引导其发泄,进行语言开导,通过积极的语言俺是病人,同时还要如实告知实际病情以及治疗策略额,以免病人多疑多虑。通过情志护理让病人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面对疾病不喜不悲。中医康复护理技术患者仰卧位,康复师用大拇指从病人剑突下按摩至胸骨上缘,来回按摩20次;四指从病人剑突下顺时针揉摩至耻骨上,按摩3min;大拇指按摩足三里穴3min。俯卧位,康复师从尾骶用两拇指顶住背部皮肤,食指、中指向前,食指、中指、拇指捏住皮肤,沿脊椎向颈部捏,进行5次。晨起时双手手掌互搓,搓热后掌心轻轻揉搓脸颊,30次/d。两手中指按压鼻沟两侧,从鼻翼按至鼻根,来回30次。康复师指导患者以及家属康复技术要点,确保其出院后能够居家实施。膳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制定膳食计划,在护理前收集病人病历资料,依据病症结果选择食材。做到寒温相宜、药食相辅。根据体质、病症以针对性的食物促进机体康复,增强免疫,提高疗效,治疗期间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护理人员可为病人提供食物四性表,使其掌握温热性、寒凉性、补益性等食物的禁忌证、适应症。合理用药了解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明确每种药物禁忌,明确食物对药物吸收是否有影响,药物对胃肠道是否有刺激等等。确保病人在正确的时机下用药,患者用药后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起居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周期长,治疗期间加强起居护理有利于病人在住院、出院后有正确的起居习惯。患者晨起后影响有氧运动,不宜运动过量导致大汗淋漓。病人生活起居应当顺应四季时节,维持内外环境平衡,避免外邪入侵。运动养生适当运动有利于体魄、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不足,机体对剧烈运动不耐受。护理人员可以针对其病情建议病人进行慢跑、太极拳、游泳、五禽戏等运动。1.3观测指标心功能指标。在护理前后检测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正常范围50%~70%)、心脏指数(CI,正常范围2.5~4.2L/min·m2)。精神、心理状况。SCL-90量表从6项因子进行评价,SCL-90总分>160分为阳性。生活质量。SF-36量表从6个维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1.4统计学方法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CL-90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2.3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2.4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资料报道[2],70%及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可遗留瘫痪、失语、失用等残疾,其中偏瘫是最常见后遗症之一。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住院患者48例,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生脑梗死、意识清楚,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2~65岁;病程3~18d。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肢体功能、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案如下。①情志护理:通过说理疏导、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通过谈心、释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脏腑、气血功能恢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②中医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以按摩为主,辅以针刺治疗,按摩主要以伸、拔、扳、按、揉、擦等手法在患者颈项、肩部进行,针刺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水沟、风池、大椎、天柱、内关、太冲、曲池、合谷、三阴交等;恢复期患者以针刺、电针、艾灸为主,辅以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的部位。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进行护理干预前与干预结束后,采用简化Fugl-Meyer(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疗效越好[3]。
1.4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痊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正常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好转,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减轻,颈、肢体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和死亡者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别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干预组提升更为显著,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100%)
干预组24例
12
10
2
91.66
对照组24例
8
10
6
75
干预组24例患者中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4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医学中“中风”范畴,其基本病因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宜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4]。中医情志护理可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可使气血运行顺畅,利于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中医针灸及推拿按摩可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纠正气血逆乱,从而增加患者脑部血流量,加快血液运行速度,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差异显著。
此外,显著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26-727.
[2] 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外医疗,2011,8(2):182- 18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69-0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疾病,是指因脑部各组织系统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结构病变[1]。脑梗死包含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疾病类型[2]。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脑神经及躯体神经症状等,严重者出现昏迷症状[3],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本文为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运用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老年?X梗死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5.0±2.1)岁,病程2~4年,平均(3.0±2.1)年;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5、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0±2.5)岁,病程1~3年,平均(2.0±1.3)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患者均经MRI及脑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3)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现代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在床上如何更好的变换,协助患者进行卧位到坐位的训练,直至能够站立,避免患者发生身体僵直。(2)训练行走。开始时,可以先训练患者在平地走动的能力,待到有一定效果时,慢慢过渡到练习楼梯的走动,不断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3)训练生活技能。例如洗漱、吃饭、换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患者应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恢复正常。(4)锻炼上下肢功能。首先练习上肢的摆放,可以进行伸展活动的练习,通过屈曲运动的练习进行下肢的锻炼,并训练四肢活动,使其从被动练习过渡到主动练习。
在上述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早期中医护理,主要包括:(1)通过中医调理患者的身体。中药组成包含:钩藤、牛膝和天麻12 g,白芍、麦冬15 g,赤芍和川穹10 g,甘草6 g。煎好后每天服用1剂。按照患者身体状况,可适当增减药量,从而达到清热泻火、活血益气的功效。(2)推拿。选择手、足三阳经腧穴,通过捻、按、弹拨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每天推拿1次,达到温经通络、活血理气的作用,同时避免患者肌肉发生萎缩的情况。(3)针灸。选取合谷、百会、人中、曲池等穴位,利用直针的针法对患者三阴交、曲池穴及合谷穴进行针刺,利用斜刺的方法针刺百会穴及人中穴,1 d针刺1次。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其判定标准为:显效为恢复康复状态;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病情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慢性心房颤动、心脏手术、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心源性因素及骨折、气栓、血栓脱落、肺部感染、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及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等非心源性因素[5],致病因素多样,病情复杂,危害患者健康,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作为脑梗死患者常用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6]。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关键词:脑中风;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
中风又名脑卒中,临床上有中经络及中脏腑之分,在现代医学中归属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范畴[1]。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n=52):2009年8月~2010年8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38~75(57.6±4.6);②对照组(n=52):2008年7月~2009年7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7~78(58.2±5.0);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方法:护理人员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中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清淡素食,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肉类等,严禁烟酒。康复训练以说教式为主,病情稳定后通过主动及被动训练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1.2.3 中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修改治疗计划。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密切留意患者七情,做好精神疏导。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调和阴阳。
1.3 疗效观察: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康复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功能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2.1 ADL量表:观察组锻炼后,ADL量表各项目的独立完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2.2 生活功能程度 康复锻炼前,两组的生活功能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不能自理22例、部分自理16例、完全自理14例,观察组不能自理2例、部分自理15例、完全自理35例,观察组完全自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关注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锻炼宜与发病同步开始[2]。相关报道显示,中风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积极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3~4]。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急性期中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各关节活动3~4次/d,注意保护肩胛骨,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翻身、上下肢控制训练,练习直到坐位I级平衡改为站起训练,患侧腿部循序进行负重、体重平衡分配训练,待站立稳定后开始日常生活锻炼。密切留意患者七情,中风患者常因七情刺激而引起病情变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喜怒哀乐做好精神疏导,嘱患者保持情绪平稳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固本养元、调和阴阳,适当配合药疗,选用山楂、莲子、木耳、大枣、甲鱼、桂圆、核桃、冬瓜等食物,可起到滋补、降脂、降压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晓敏.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334-335
[2] 魏国荣,程广胜. 偏瘫患者的集体康复训练初探[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3):160-162
中医康复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而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008年12月-2011年7月我科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甘肃环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入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岁;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均有5年以上支气管哮喘病史,城镇(乡)居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2组均以中医整体护理为基础。
1.2.1 对照组 采用遵医嘱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医嘱完成每日的治疗护理工作,并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口头宣教,出院健康指导,由护士长做最后评价。
1.2.2 实验组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疗法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成立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专科责任护士进行全程指导并与辅助护士协作,应用治未病理论,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单为标准,完成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护士长进行随机检查评价。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参照美国Marion andMeriolean[3]的护理结果分类框架,应用中医哮喘康复护理疗法,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 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1h
入院2h
入院当天
入院2-4d
入院3-5d
入院6-9d
出院当天 1.介绍病区环境,安排病室,责任组长自我介绍
2.评估患者哮喘症状和气喘程度、肺功能、活动耐力、用药依从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生活环境、有无接触变应源等
1.患者入院时多呈哮喘发作期,可使用解痉平喘,改善肺通气等功能的药物治疗
2.治疗前向病人讲解背肌针、平喘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手段和作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背部肌肉放松,利于操作,以期达到理想疗效
1.介绍检查、治疗、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由辅助护士陪护到相关科室检查
2.向病人讲解哮喘的诱因、怎样控制发作及治疗、药物吸入目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1.教会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哮喘的触发因素和发作的先期症状学会有效环境控制,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2.指导患者自我检测病情,学会哮喘发作时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学会利用峰速仪来监测自我的PEFR值,做好哮喘日记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谈、营养易消化、少量多餐,忌油腻、海鲜发物、口味过重及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以免诱发哮喘
2.治未病教育: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避免感染。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
3.根据中医哮喘分型的辩证结果分别采用穴位针刺疗法以化痰定喘和中药汤剂温服
发放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处方包括:哮喘基本常识健康教育处方、中西医药物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治未病健康教育处方、七情健康教育处方、饮食调护健康教育处方、调正气健康教育处方
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病人做呼吸操,讲解院外继续使用吸入疗法的目的、意义,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计划等,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评价指标 出院前一天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1)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测试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得分≥80分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2)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采用X2检验, 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达标率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疾病认知以及相关技能掌握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调查结果 例(%)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达标 疾病认知 相关技能掌握
试验组 60 58 ( 96.67) 55(91.67) 56(93.33)
对照组 60 42 (70.00) 40(66.67) 43(71.67)
X2 值 15.36 11.37 9.75
P值 <0.05 <0.05 <0.05
2.2 患者满意度 试验组57例,达标率95.0%;对照组满意度
47例,达标率78.3%。试验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别 例数 满意 不满意
例数 % 例数 %
试验组 60 57 95.0 3 5.0
对照组 60 47 78.3 13 21.7
注:2组比较,X2=6.49,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虽然近年来出现许多研制治疗哮喘的新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但是哮喘病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并未因此而降低,其病死率在逐年攀升,所以哮喘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由于易反复发作、甚至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使患者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哮喘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负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的治疗具有方法特殊、专业性强,需要长期坚持的特点,但是据调查,相当部分患者未能够坚持长期治疗,这与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知不足、自我护理保健意识较差有关。而传统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随机口头宣教和书面条文式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上做法往往不考虑患者的需求,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被动完成。在改变患者及家属知识结构、态度及行为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常常流于形式[4]。通过实施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有计划、预见性有针对性实施,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病人在入院当天使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和穴位治疗等特色中医康复护理疗法,从而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更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3] Marion J.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St Louis Mosby,2000:3-39.
脑卒中是脑中风医学的学名,是发病突然的一种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也叫做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即是发生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脑叶出血18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2岁;脑叶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偏瘫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进行拍背、翻身的基础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褥疮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 西医的康复训练 对处于卧床期的患者进行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关节等被动运动[1];对离床期的患者进行坐起、站立及平衡感等练习;对于步行期的患者进行行走等训练。
1.2.2.2 中医的按摩护理 每天两次对患者的偏瘫部位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防止肌肉的痉挛[2]。
1.2.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偏瘫后,由于生活的不方便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训练。
1.2.2.4 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偏瘫康复训练的知识,注意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等对偏瘫康复的影响进行说明。
1.2.2.5 其他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建立营养食谱[3];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并根据便秘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评定标准[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恢复正常,可以独立进行运动,痉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有所恢复,患者基本脱离了共同运动,痉挛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在康复护理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5-7]。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帮助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重复和疲惫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产生厌烦心理;在护理时注意不要忽视常规褥疮等并发症的处理;当患者可以行走后,护理人员可以扶患者到室外进行练习,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让患者达到可以自行缓慢行走的程度;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时要注意手法的适中,避免过重或者不到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认真进行指导;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情绪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俊花,李向录.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4,18(4):32-32.
[2] 赵凤春,冀秀芳,裴磊.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3]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4] 邹家莉,何维娜,杨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西医综合康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2-473.
[5] 葛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0-121.
[6] 任剑锋,刘宏.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 国医学创新,2010,7(4):76-77.
[中图分类号] R47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8-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model on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 Methods 15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general care model, and th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used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model.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care(P>0.05). The AD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 And the depress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fter treatment(P
[Key words] Elderly; Stroke sequela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are integration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导致老年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虽然在急性期患者通过积极的临床干预可挽救其生命,但是多数患者仍然存在后遗症[1,2]。有关研究指出[3,4],75%左右的老年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情况,导致患者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的意义重大,其中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属于一类新型的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可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生命关怀、心理关爱为一体[5]。为对该类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分析,本文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美国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确诊[6],所有患者病程均≥12个月,均处于卒中后遗症期,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未出现语言障碍情况,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同时将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伴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
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75例患者。常规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1~87岁,平均(74.23±3.52)岁;实验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0~86岁,平均(74.22±3.48)岁。将两组老年卒中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表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即嘱咐家庭成员照顾好患者,且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指导,告知患者应居住在家中,家庭成员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每隔1个月护理人员进行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并指导其正确用药。
实验组:采取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养老会所:应将会所设置在社区,且距离医院的路程不长,在会所内可设置游艺中心,提供麻将、台球、书法、扑克、唱歌厅等,可供老年人群娱乐,还可设置餐厅、康复训练室、理疗室、阅览室、健康管理中心等,有利于供老年患者进行康复理疗。可将会所设置为普通养护区与专业护理区,其中前者可供非疾病老年人群使用。由医院选派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康复治疗师、护士等对会所进行管理,其中实验组患者均安排至专业护理区进行日常护理[6-7]。(2)安排日常生活:上午可组织老年患者集体读书、看报、绘画、书法、唱歌等,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午可组织患者玩台球、扑克、麻将等作业训练,并依据患者肢体功能合理进行选择,晚饭后可指导患者在卧位状态进行冥想,可配合轻柔舒缓的音乐等,利于辅助患者入睡[8]。(3)建立与社会的联系:每隔3个月组织养老会所内身体恢复良好、知识丰富的老年患者前往医院相关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1次讲座,凭借自身的康复经验进行讲解,可让医院住院患者切身体会到康复效果[9]。(4)建立与医院的联系:每例患者应戴好胸牌,胸牌上标识有医院专科护士、家属的联系电话,出现特殊情况可即刻联系到医护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到达,做好相应的处理[10-11]。其中主管医生对住院收治指征严格掌握,等到老年患者病情处于恢复期或者达到出院标准后可由医院转送至养老会所进行养护。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ADL评分 采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刮脸、刷牙等,轻度残疾为评分超过60分,中度残疾为40~60分,重度残疾为20~39分,完全残疾低于20分[12]。
1.3.2 抑郁情绪评分 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无抑郁症状为评分低于8分,轻度抑郁为≥8分,中度抑郁为≥17分,重度抑郁为≥24分[13]。
1.3.3 比较两组患者卒中复发率。
1.3.4 比?^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12个月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2.3 两组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随访中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7%(2/75),常规组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67%(8/75),实验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5.486,P
2.4 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费用比较
实验组与常规组平均医疗服务费用分别为(53355.26±1992.33)元与(57145.22±1785.23)元,实验组费用略低,两组费用无显著性差异(t=0.901,P>0.05)。住院费用是该类疾病患者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住院费用来自卒中后复发再住院,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疗服务费用低于常规组,减少了该类疾病需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3 讨论
对于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来说,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在于利于健侧肢体代偿部分患侧的功能,帮助患者维持现有的功能,利于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状态[14,15]。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护理目标在于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增强或者恢复自理能力,并强调进行自我护理,利于将自我照顾潜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使得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16,17]。有关研究指出[18],休闲娱乐活动对于肢体功能残疾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娱乐过程中,有利于帮助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态得到及时的调整,早日适应疾病。另外,从生理、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适当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有利于该类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得到良好的运转[19]。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渡过急性期、恢复期后,将会使得运动功能处于平台期,但是仍然具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目前我国家庭康复护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未系统开展,对该类疾病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护理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实验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有效调整不良心态,脑卒中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为脑卒中后抑郁,可导致患者运动、语言、行走等能力降低[20]。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建立养老会所,可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休闲方式,包括麻将、书法、绘画、唱歌、扑克等,可帮助患者有效舒缓压力,利于获取良好的情绪,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类内啡肽类物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