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心理咨询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第1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民营心理咨询;现状;民众;对策

[作者简介]曾院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20-03

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更是极为关注。本文针对南宁市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等进行调研,重在了解其经营状况及咨询师们对该市场的一些看法,搜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南宁市民众进行调查以获取南宁市心理咨询的存在市场,为南宁市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一、研究方法

1 对象。2009年1~3月,笔者走访了南宁市7家心理咨询机构,同时调查了南宁市部分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本研究接受调查的咨询机构均为私营公司、个人等独立注册的机构;另随机选取了南宁市400名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1%为女性,年龄分布为:10~17岁32%,18~40岁51%,41~65岁12%,65岁以上5%;接受调查的民众中,80%为城市居民;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为:22%为初中学历,24%为高中学历,13%为专科,34%为本科,剩下的6%为硕士。

2 方法。采用自编《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现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面对面访谈(5家)和网络、电话访谈(2家)相结合,对咨询机构的客观情况作基本了解,另外还征询了受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主观意见和建议。对民众采用自编《南宁市民众对心理咨询态度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调查。

3 数据处理。对机构笔录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理,采用频数统计、类属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料;民众问卷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

二、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分析

1 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年限较短,各方面配置欠完善。从所注册机构的属性看,7家咨询机构均注册于工商局。咨询机构成立时间最短的2年,最长的有10年,平均成立时间为5.29年;在人员配置方面,咨询机构的管理人员为2人或2人以上的机构占85.7%,咨询师专职与兼职的比例为16:65,专职人员仅占19.8%;每个咨询机构拥有单独的咨询室1间,功能区总使用面积最小的为40m3,最大的为603,平均使用面积为43证;每个咨询机构有电脑1台,拥有的心理咨询辅助设备最常见的是心理测量软件、服务器和放松椅,而其他设备如生物反馈仪、沙盘等几乎没有,甚至有的咨询机构没有任何辅助设备。

2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在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均为机构中的管理者,也是专职心理咨询师。7位咨询师的年纪在30~45岁之间,教育水平均为大学本科,最后学历的专业中,1人是心理学(14.29%),2人是医学(28.57%),其他4人为其他专业(57.14%)。这些咨询师大多数都是只经过国内专业机构的理论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证书。对此,一位咨询师表示,学历和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当然高学历及心理学科班出身会给咨询师增加不少筹码。7位咨询师只有1位(14.29%)参加个人督导,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次2小时。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机构对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每年参加学习班的具体要求中,只有l家要求每月平均15小时,占14.29%,其余6家均无特殊规定;各机构对咨询师专业工作的评估检查则是通过来访者家属反馈、对来访者进行随访追踪或案例考察等来实现,但都没有量化的标准。可见,目前心理咨询市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督导制度、监督机制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3 咨询途径繁多,但仍以门诊咨询为主。咨询方式可按咨询途径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讲座培训等。调查发现,7家咨询机构中有6家都将门诊咨询作为主要的咨询形式,占85.7%,有4家认为门诊咨询效果显著,占66.67%,可见门诊咨询仍然是主流,且收费均高于电话和网络咨询。各咨询机构与来访者面谈的地点基本都在咨询室,但也有2家机构表明,如有特殊情况,也会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其中一家有一次“上门咨询”经历,这位咨询师认为,“上门咨询”因为不是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收取双倍的价格。

4 咨询技术多采用兼容取向,但缺乏本土特色。调查发现,6家以个案咨询为主的咨询机构中,仅1家咨询机构采用固定的咨询技术(NLP),占14.3%。其他5家均采用兼容取向的咨询技术,即不倾向于某一流派。其中一名咨询师认为心理学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做学问的,评价心理咨询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效果,不管采用哪种理论,只要能为来访者解决问题就是好的。可见,目前使用的很多理论都是西方的文化背景的产物,东、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现在迫切需要对当代中国人心理进行研究,据此产生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疗法。

5 宣传方式多以网络宣传为主,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口碑。分析咨询机构采用的宣传方式发现,7家咨询机构都将网络作为主要的宣传工具,然而对人们选择咨询机构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口碑的传颂,即帮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的服务质量。一位咨询师表示,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能力,无论如何加大宣传也是徒然。在本次调查中同行转介的情况较少发生,仅有l家咨询机构的客源中有被同行转介者。

6 收费标准不一,咨询量不足,多数机构处于非盈利状态。调查发现,机构内统一收费的有2家,其他的则按不同的咨询师来收费,最低收费为100元/小时。收费在100~300元/小时的咨询机构有6家,占85.7%;高于300元/小时的是1家咨询机构的部分咨询师,占14.3%。可见,目前南宁市的咨询机构收费多集中在100~300元/小时这个区间。在对民众的调查中,发现民众能接受的收费在100元以下,这与民营机构中现行的收费相差甚远,这也可能是其“非盈利”的一个原因。对于收费标准的制定,大多依据咨询师的技术水平、治疗效果为参照,整个咨询市场并没有较为统一的依据。

咨询机构月咨询量,7家咨询机构中只有l家回答较为明确,其咨询量约为30人次/月,其余的机构对该问题回答模糊或避而不答。咨询师对咨

询机构目前经营状况的评价,7家的评价描述依次为“有赢利”占28.57%(其中1家以培训为主),“一般”占42.86%,“亏损”占28.57%。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咨询机构除个案咨询外,还开展讲座、咨询师培训等业务,其中1家还以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可见,目前南宁市民营心理咨询机构的经营状况并不太理想。

7 来访者以女性居多,机构提供的服务多为心理问题的解决,发展性的服务较少。综合7家咨询机构对来访者情况的描述,发现来访者以12岁以上的学生群体和30~45岁的成年人居多。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来访者占60%~80%,在调查中咨询师们对这种现象作了一些解释:“这不能说是男女性格的差别,只是说男女性别的社会的角色期待不同,影响他们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求助的态度。~女性更倾向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能把问题说出来,更显示出一种人格的韧性。男性应更开放的认识到这点。”各咨询机构都反映来访者属于一些压力较大、经济和文化水平都较高、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又比较到位的人;来访者咨询项目中婚姻情感咨询排行第一,其次是学生问题咨询、亲子关系和子女教育及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的问题和性格完善则较少,甚至没有。由此可见,多数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都限于心理问题的解决或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发展性的心理咨询服务不普及,咨询服务模式简单。

三、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分析

在对民营咨询机构的访谈中,咨询师对心理咨询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行业的规范、咨询师的质量等。另外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较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探究制约心理咨询发展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笔者对400名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足。调查发现,民众了解心理咨询的途径主要有书籍(48%)、报纸(27%)、电影电视(32%),但对心理咨询比较了解的仅占18%。在本次调查中,只有9%的人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其中22,2%的来访者曾经去过医院求询,22.2%曾经去过民营心理咨询机构求询,而有66.7%的人是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求询。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上,有2%的人认为去咨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2%的人认为心理咨询纯粹是聊天唬弄病人,30%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这反映公众对于心理咨询的看法仍存在许多误区,对于有心理问题寻求咨询这点仍然不能坦然接受。

2 民众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程度不高。在对咨询师的信任上,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众抱着怀疑的态度,如认为有心理问题却不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中,有18%的人认为此领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值得信任;在来访者中,有55.6%的人对咨询师说的话有所保留,其不讲真话的原因有44.4%的人认为咨询师不值得信任;对咨询师的指导,有66.7%的人会打折扣执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令人满意,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及其从业人员的信任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民众对心理咨询从了解到接受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调查结果看,民众在遇到不开心或痛苦的事情时,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向亲密的朋友倾诉或独自承受,而选择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仅有8%。探究原因,72%的民众认为目前人们还没有接受心理服务的习惯。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民众中,44.4%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44.4%的人来询时并没有告诉别人,可见,尽管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了解与自己去接受心理咨询毕竟是两回事。

四、对策与建议

1 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美国及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将对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力。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目前政府的参与较少,故政府应加大支持和监管,以保证心理咨询市场的有效运转。(1)明确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扩大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招生比例,培养更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才;(2)制定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证、从业、管理、考核等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实现咨询人员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的心理健康;(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度。

2 咨询师自身建设。咨询师水平是核心竞争力。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咨询机构能否生存,关键在于“效果”,而这一条是以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为保障的。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笔者根据实证调查及相关文献,提出以下建议:(1)心理咨询师应努力创设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助人自助”的专业水平;(2)通过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和体系;(3)心理咨询师间应加强交流,适当自我调节,避免心理疲惫和职业倦怠,接受个人督导,从各方面提高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届时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将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由此咨询师的学习和培训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

3 民众的消费意识。经对潜在消费者研究表明,潜在消费者转化为有效消费需要两个关键因素:意识到自己已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功能。可见民众的心理健康和有关心理咨询知识的普及是产生有效消费的关键。(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对“亚健康”危害性的重视,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2)建立求助意识。在发现心理失调时,突破中国传统观念,积极向他人求助,了解向他人倾吐或进行心理咨询可增强心理健康;(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定期进行发展性咨询和健康性咨询。

第2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一、阻抗的实质

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伴随的特定现象,同时也是影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阻抗的实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学者认为,阻抗是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者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者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得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这一观点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包括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上的所有抗拒心理咨询的情形和因素,其实质是来访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抵触和抗拒,只要咨询者对来访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触及到其内心情感问题,或涉及到其行为改变,都会遇到程度不等的阻抗。可以说阻抗是心理咨询时来访大学生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现象,心理咨询过程就是来访大学生阻抗的产生与应对的过程。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

1.在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有两种表现形式:不履行咨询安排和诱惑咨询者。不履行咨询安排是来访大学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故意破坏咨询安排和设置,如不按时赴约,借故到时间不来咨询,或推迟咨询时间,或者不配合咨询者的要求,不认真完成心理咨询的作业和必要操作,甚至私自取消预约,在预定时间不来咨询且不事先告诉咨询者。不履行咨询安排是在咨询关系不稳固的情况下,来访大学生安全感受到威胁,潜意识地保护自己而产生的阻抗,对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会带来直接阻碍。诱惑咨询者是来访大学生通过引起咨询者注意的言语、行动和装扮等来分散、转移咨询者的注意力,以影响心理咨询的进程。有的来访大学生对咨询者发生兴趣或让咨询者喜欢自己而讨好咨询者。常常会表现得很好,让咨询者非常高兴,或通过自身刻意打扮、或大讲自己的有趣经历、或以请客送礼的方式来试图引起咨询者对自己的兴趣。这种来访大学生诱惑咨询者,密切与咨询者私人关系的方式,表现为自我防御和控制咨询关系发展的欲望和目的。

2.在会谈程度上的阻抗有三种表现形式:赘言、寡言和沉默。赘言多表现为来访大学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地讲话。在积极回答咨询者提问的表象后面隐藏了某种潜在动机,如减少咨询者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移注意力等。赘言的另一种表现是反复诉说,来访大学生往往对已经澄清的问题仍然一次次重提,或者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喋喋不休,回避咨询中接触实质性问题,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及症状反复辩解,否定事实。赘言多是无意识的,但它却起到阻碍咨询进程的作用。寡言是来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消极抵抗形式,常见于那些被迫前来咨询及对心理咨询有戒心的大学生。寡言的来访大学生问多答少,言语简短,有时以重复性或习惯性的话语应答,似乎在有意无意地与咨询者周旋、应付;或者言语迟滞、语调低沉,气氛沉重,缺乏交谈的情绪和内容;或者是语带保留、欲言又止,含乎其辞不知所云。寡言使咨询者产生困难及挫折感,无法投入咨询过程深入了解来访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沉默是来访大学生拒绝回答咨询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有较长时间出现停顿。它往往表现来访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某种强烈抵触情绪,多源于被迫前来咨询而产生的愤怒情绪,也可能是咨询者的解释不当而令来访大学生抵触或反抗。沉默的出现将使咨询暂时无法进行,会导致咨询气氛的尴尬、压抑和紧张不安。

3.在会谈内容上的阻抗有四种表现形式:理论交谈、情绪宣泄、谈论小事和虚假提问。理论交谈是来访大学生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与咨询者交谈,表面上似乎在增进与咨询者的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实际上常表现出对咨询者存在某种疑虑及企图对心理咨询加以控制的倾向。在咨询时会告诉咨询者自己读过有关心理和医学方面的书籍,并不断将有关自身问题的理论和疗法向咨询者询问,从而回避谈论其自身的问题,或增强其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情绪宣泄是来访大学生在谈论某些话题时采用过度情绪化的、见诸于行动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情绪反应。常表现为咨询时烦躁易怒、大哭大闹、不停流泪、或不自然的大笑等。情绪宣泄是一种精神防御的表现,它可以使来访大学生避开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意念,表现出对重新体验痛苦经历的焦虑和抵触情绪。谈论小事是来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休,而回避谈论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者的注意力,把谈论的主题控制在自己希望的内容上。谈论小事常常是咨询者不易察觉的阻抗表现。虚假提问是来访大学生通过向咨询者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话题或加深某种印象。虚假提问一般涉及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理论依据,甚至是咨询者的私人情况等,常使咨询者无从回答,与心理咨询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密切联系。它会转移心理咨询的交谈方向,代表来访大学生的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

4.在会谈方式上的阻抗有五种表现形式:外向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外向归因是来访大学生将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它严重阻碍来访大学生的自我反省,将一切错误客观化,并将所有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似乎外在的一切事物都跟自己过不去,而不愿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或错误。外向归因是来访大学生的自我中心的表现,容易对咨询提出的自我暴露与分析要求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健忘是来访大学生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话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它是来访大学生对某种痛苦经历长期压抑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别是当咨询者竭力启发来访大学生唤起某种痛苦的记忆时,来访大学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遗忘。顺从是来访大学生对咨询者讲的每一句话和每一要求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从不与之争论,表现出对咨询者格外尊重和客气。顺从往往使咨询者无法深入了解来访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使咨询者无所适从,也无法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控制话题是来访大学生在咨询交谈中一味要求咨询者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控制话题可以减轻来访大学生因谈论不愿谈论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还可以强化其在心理咨询中的自尊和地位。最终暴露是来访大学生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的事情,以使咨询者感到措手不及,借以表达其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或击败咨询者的企图。

三、阻抗的应对策略

1.与来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帮助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卷入的关系。它是咨询取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使来访者接受咨询者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咨询者,让来访者对咨询充满希望,增强继续前来接受咨询的意愿。因此,与来访大学生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是应对阻抗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要对来访大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做到尊重、接纳。即使来访大学生充满不情愿或敌对情绪,也要给予充分的体谅,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来访大学生对咨询的种种顾虑,并运用倾听和自我开放等技术解决来访大学生的阻抗。

2.对来访大学生的阻抗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一方面,来访大学生在最初咨询时所谈论的可能仅仅是一些表层的问题,咨询者若能通过对表层问题的分析,及早把握其深层问题,将有助于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来访大学生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击性、暴躁、退缩性和防御心理强等特点,也会反映到咨询会谈中,表现出不同形式的阻抗,咨询者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并用真诚的态度及较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取得来访大学生的信任,以排除咨询会谈中的阻抗。此外,来访大学生对待咨询者的不信任态度也会产生阻抗,如对咨询者不满、害怕咨询者、对咨询者产生负移情,或感到咨询者对自己有伤害等,而对心理咨询产生抵触情绪,咨询者必须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

3.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对待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一旦确认来访大学生出现了阻抗,就应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来访大学生,让其认识和面对阻抗。在反馈时,咨询者一定要从帮助来访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与来访大学生共同探讨的态度指出阻抗。首先,向来访大学生指出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着问题,争取得到来访大学生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并确认阻抗的存在。其次,促进来访大学生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解释和讨论阻抗,从而有助于减轻紧张和焦虑,使来访大学生以合作的态度与咨询者共同探讨阻抗。此外,咨询者在面对来访大学生的阻抗时,自己在情绪、态度和认识上不可失去控制,绝对不能把来访大学生的阻抗当成故意制造事端,以免陷入与来访大学生无谓的争辩和对抗之中。

第3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精神卫生;咨询;病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44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50-02

Analysis on 280 College Students of Mental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LI L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gy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Jiang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280 counseling no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rom Sep 2008 to June 2009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Results The love(50, 17.9%)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46, 16.4%) and emotional problem(41, 14.6%) were the most serious among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out of love(16, 32.0%) and gender's relationship(10, 16.0%) were common love problems. Fear of contact(19, 41.3%)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15, 32.6%) between students were common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pression(9, 22.0%), mood fluctuation(9, 22.0%) and frust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8, 19.5%) were common emotion problems. Concl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mental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unseling;Medical records;Students

根据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约为20%[1-2]。在现实中,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退学、休学、自杀、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280例来访者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一学年中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的咨询记录,共接待来访学生280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16人。

1.2 方法 统计汇总来访者的咨询记录,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学生当中有18人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暴食症、疑病症等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疾病,这些学生有的在入校之前就曾患病,因此,大都转到医院进行治疗或处于密切关注状态中。除此之外,大学生咨询的问题还包括由身体患病造成的心理压力、睡眠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家庭问题、新生适应及如何处理班级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男、女生都很关注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见表1。

表1 某理工科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

性别人数恋爱人际关系情绪学业自信心心理障碍考研就业性格

男 16424(14.6)23(15.8)24(14.6)18(11.0)10(6.1)9(5.5)9(5.5)13(7.9)

女 11626(22.4)23(19.8)17(14.7)8(6.9)8(6.9)9(7.8)7(6.0)3(2.6)

合计28050(17.9)46(16.4)41(14.6)26(9.3)18(6.4)18(6.4)16(5.7)16(5.7)

性别人数生活目标睡眠家庭新生适应工作自我认识时间管理网络成瘾

男 16410(6.1)6(3.7)2(1.2)6(3.7)4(2.4)2(1.2)2(1.2)2(1.2)

女 1163(2.6)3(2.6)5(4.3)1(0.9)1(0.9)2(1.7)0 0

合计28013(4.6)9(3.2)7(2.5)5(1.8)4(1.4)2(0.7)2(0.7)2(0.7)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作者简介】 李莉(1980-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赣州 341000。

2.2 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失恋16人(32.0%);如何处理恋爱中两性相处之间的矛盾10人(20.0%);其他8人(16.0%);对异性有好感,却不知如何表白7人(14.0%);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6人(12.0%);恋爱中感情受骗,对方与其他异性有交往4人(8.0%);如何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1人(2.0%);同性恋问题1人(2.0%)。

2.3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19人(41.3%);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15人(32.6%);交往中很在意别人的看法5人(10.9%);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4人(8.7%),如何克服异往障碍2人(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大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情绪低落、抑郁、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9人(22.0%);情绪波动大,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9人(22.0%);因学习、生活、家庭、就业等问题引起的心理压力8人(19.5%);寻求释放心理压力的办法5人(12.2%);因身体不好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人(9.8%);觉得大学生活很空虚、无聊2人(4.9%);因嫉妒他人所造成的心理困扰1人(2.4%);因工作繁多所引起的烦躁1人(2.4%)。

2.5 咨询学生的咨询次数分析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接待的280例来访学生中,只有33名学生坚持咨询,占该年度总咨询人数的11.8%。其中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257人(91.8%);咨询次数为2次的学生29人(10.4%);咨询次数为3次的学生3人(1.1%);咨询次数为4次的学生1人(0.4%)。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咨询过程中都没有坚持长期咨询,咨询次数为1次的学生占91.8%。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且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没必要继续咨询下去。

3 讨论

3.1 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 调查显示,2008-200年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18人,占总咨询人数的6.4%;而因一般的发展性问题来咨询的学生262人,占总咨询人数的93.6%。可以看出,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心理碰撞[4]。研究发现,大学生咨询最多的是恋爱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这与王瑶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为情绪问题、学习问题[6-8];此外,如何建立自信心、性格问题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也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需指出的是,每位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一的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交叉在一起,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咨询中就谈到了恋爱、学业及人际关系3个方面的问题。

3.2 大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依次为恋爱、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 结果表明,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依次为恋爱问题50人(17.9%)、人际关系问题46人(16.4%)和情绪问题41人(14.6%)。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比较关注失恋、如何处理恋爱中的矛盾、不敢向喜欢的异性表白、对喜欢的异性表白遭拒绝以及如何处理恋爱中感情受骗等方面的问题;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咨询较多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害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中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情绪问题上,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是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以及经历重大挫折后如何调节情绪。

3.3 心理咨询覆盖面小及咨询深度不够 据了解,该校有本科生及研究生1.4万人,而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只有280人,仅占总在校人数的2.0%。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大学4 a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中心,甚至有的学生不知学校有这一机构。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去咨询,且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不希望被自己的同学或教师知道,甚至有些学生在咨询预约时不填真实信息。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咨询次数都为1次,真正能坚持咨询的学生很少,如2008-2009年第1学期接待咨询学生人数133人,而咨询的次数却只有146人次。

3.4 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求助意识差 研究发现,真正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愿意或根本不愿意去中心求助的。据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问题是大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9]。但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看,因网络成瘾问题来咨询的学生很少。此外,一些有自杀念头或曾有过自杀行为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大都比较排斥,基本上都不愿意去中心求助。

3.5 研究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研究发现,该校具有研究生人数1 040人,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只有3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0.3%;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更差。2005-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38起,其中15名为硕士以上研究生[10]。目前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只是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高校的咨询机构都没有设立专门为教师服务的窗口,教师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途径寻求帮助,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来中心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家庭问题等。

4 参考文献

[1] 钟志宏,李金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2] 周婷.高校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以某校449例次心理咨询记录资料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6(6):137-140.

[3] 李莉,周小金.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9(2):148-149.

[4] 夏纪林.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7(9):146-148.

[5] 王瑶,顾红.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24-425.

[6] 郑华萍,张瑜.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导刊,2010,35(1):95-97.

[7] 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5-166.

[8] 吴史慧,任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教学与管理,2009,24(8):43-44.

[9] 宋园艺,李莉,毕来峰.理工科院校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8,120(20):184-185.

[10]孙昊哲,王红.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63-164.

第4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五、探讨

探讨(exploration)指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探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帮助当事人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探讨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所以探讨的目的也在于助人自省自明。具体地说,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帮助当事人认识与思考其当前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换言之,探讨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它旨在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探讨技巧当中,主观武断,教训他人,迫使当事人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那样易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依赖与怨恨,而无法从其生活困难与挫折的认识与解救中成长起来。

总之,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当事人独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员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员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姿势,完全认同当事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与此相反,心理咨询员要学会以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六、质问,

质问(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当事人重新审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伊根认为:质问已日益成为心理咨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当事人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

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员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质问当事人思维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由此,质问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在这当中,人们应该注意到:质问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它力图给人以态度诚恳、言之由衷的感觉,而不是态度生硬,强词夺理的感觉。所以,质问的艺术在于使当事人超越心理咨询员的提问,自发地认识到其认知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质问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动当事人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要力戒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询员在提出质问性的问题时,应该首先问自己你这样做是出于关心对方或是出于想惩罚或压制对方。因此,质问力求问而不审、制而不压,以推动当事人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

七、行为操纵

行为操纵(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向善的努力与否所予以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消除其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学习与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藉以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体地说,心理咨询员要善于发现当事人在认识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挫折当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的意向与努力,并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当事人不断成长。由此,行为操纵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虽然行为操纵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但较之行为矫正法,它更强调正强化在个人良好行为的模仿与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励负强化的运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询中明确地表达个人的观念,犯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之嫌。换言之,在心理咨询条件下的行为操纵,以正面鼓励与正强化为基础,对当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与自我发展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以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当一个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认识与克除其行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时,他应及时注意与肯定当事人力图突破自我束缚,认同自强人物的种种意念与努力,使当事人挣脱自卑自怜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询员在有意无意中成为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的理解者与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员的正面鼓励他人会强化当事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询员通过与当事人分享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来推动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认为,心理咨询员在当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个人生活的有关经历、行为与情感已成为心理咨询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贯注、倾听、沉默、探讨等技巧中所表达的言语、眼神、面部表情、体态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间接表示。在这层意义上,自我披露可传达心理咨询员的关切,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在情感上的距离,增强两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还认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战功能。其前者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当事人分享个人成长中的奋斗与成功经历来激励当事人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更好地成长;其后者的意义在于推动当事人更具体地探讨其生活中所遇困惑与挫折的特性,更切实地寻求其自救良方并挖掘个人的潜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纳与真诚一致的表现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过分使用,那样不但会混淆心理咨询的核心与目标,也会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不必要的错觉与误会。事实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询界最富争议的一项技巧,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心理咨询员自我披露到底会在当事人心目中树立什么形象。有一派意见认为这样做会缩短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树立可亲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见则认为这样做会使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成长产生偏见,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产生疑惑。总之,心理咨询界目前对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识,因此心理咨询员在其运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过分宣扬自我,忽视当事人当前困惑与挫折的特殊性,并避免将心理咨询员的自我成长当作心理咨询的中心议题。

总之,上述八个技巧是心理咨询员与当事人沟通并帮助后者自我成长的常用手段。它们是心理咨询区别于一般社交谈话与生活咨询的指标。它们使心理咨询员得以成为可亲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后应当指出,由于心理咨询领域内流派很多,且争议纷纭,所以上述八个技巧并不代表心理咨询中的所有技巧,它们只是一般心理咨询中所常用的技巧。

2.当前的心理咨询关系是一种(D)的关系

A师生式B医患式C买卖式D时限式

3.心理咨询一般情况下应该(A)

A为咨询者保密B给家长提供有关情况

C接纳任何有关咨询对象的调查研究D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

4.心理咨员甲在向其主管心理咨询师乙汇报工作。乙问甲在工作中的体会甲说:“我最讨厌那些来咨询的老头儿和老太太,总是说个没完,烦死人了。”甲的职业错误是(d)

A.民族歧视B.职业歧视C.宗都信仰歧视D.年龄歧视

5.属于责备性问题的提问是(C)。

A.“你当时感觉如何,是高兴还是生气呢?”

B.“单位里的人如何看?家人如何看?你自己的看法又如何呢?”

C.“既然你知道自己不对,干吗当初还要那么做呢?”

D.“你为什么想要不停洗手呢?”

6.“你睡不着觉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因为家庭出现矛盾?”这属于(d)。

A.开放性提问B.责备性提问C.解释性提问D.封闭性提问

7.某出租车司机因为下岗而焦躁不安、烦恼不已、夜难成眠。他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后,心理咨询员说:“这个问题好办,我的一个朋友是老板,正缺人手。”该心理咨询员的这种行为是(c)

A.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

B.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咨关系

C.怜悯求助者

D.尊重求助者

8.浙江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站一共有(D)个分站

A.8B.10C.9D.16

9.以下哪项不是我校心理咨询的方式(D)

A.QQB.邮箱C.电话D.传真

10.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治疗方式不适合以下哪一种群体(D)

A.犯罪的少年B.青年C.中年D.老年人

11.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预约电话是(C)

A.82298965B.82298933C.82298858D.82296631

12.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是个别辅导。还有C

A.小组辅导B.发展性辅导C.团体辅导D.矫正辅导

13.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中,咨询员不必备的态度是哪个?D

A.真诚一致B.无条件积极关注C.同理心D.采用行为疗法

第5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采用自编的《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需求状况调查问卷》。两份问卷均有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题型。学生问卷共有19个题目,1~16题为封闭式题目,17~19题为开放式题目。调查问卷在课堂上随堂发放,团体不记名施测,当堂回收。教师问卷中封闭式问题的部分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组成:师资配备及软硬件建设、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评价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看法等。开放式问题为希望针对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2研究结果

2.1领导教师问卷分析

问卷的5、6、7道题就学院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找寻的倾诉对象及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的手段。从问卷呈现的结果来看,教师整体的心理咨询意识较差,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有待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表2:

2.2学生问卷分析

2.2.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单一化

问卷中的第2、3、15题分别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该问题,在第2题“你是否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的回答中,选择“是”的人数为133人,占到了参与调查人数的71.1%。在第三题“你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的回答中,选择“否”的人数为114人,占到总人数的61%。针对课程问题设计的第15题“你觉得学校开设的心理课”中,答案选项较多,故所呈现结果较为分散,该题答案选项有:①上课次数不够多;②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③内容不够充实;④不够专业;⑤不实际,没有针对性;⑥其它。对应的选择结果分别是:16.0%、10.2%、18.7%、14.4%、29.4%和22.5%。其中,选择⑤不实际,没有针对性的比例最高,占到了29.4%。

2.2.2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较高,渴望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据统计,约有77%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效果满意。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对当前心理健康课及授课教师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要求,比如授课内容不实际,没有针对性,内容不够生动充实,还有一些他们认为但是选项中没有体现的其他情况。详细情况见表3:表3第15题:“你觉得学校开设的心理课?”选项A.上课次数不够多B.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C.内容不够充实D.不够专业E.不实际,没有针对性F.其它301935275542人数百分比16.010.218.714.429.422.53.2.3心理咨询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在问卷的第19题中,笔者用开放式问题向学生征集对网络心理咨询的看法和意见,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普遍认为去做心理咨询会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不良的看法,甚至让他人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因此,更多的同学愿意在网页上通过类似论坛的形式,以匿名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帮助。

3调查结果讨论

第6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信件咨询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信件咨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来信描述的情况或提出的问题,以通信方式进行解答、疏导与教育。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并且给信箱亲切地起名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话信箱”等。学生写了咨询信件,就会期待答复。所以学校的咨询信箱必须定期开启,辅导教师要定期回答学生的问题。撰写心理咨询信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辅导教师对学生咨询问题的回答,不仅影响咨询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对信件咨询形式的信赖,对辅导教师的信赖。所以,信件咨询的撰写一定要严谨与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信件咨询。

一、学生采用信件咨询的原因

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学生可以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直接向辅导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苦恼,通过与辅导教师的交谈与互动,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直接到咨询室面谈的咨询方式。但是,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咨询室面谈,他们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询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某些学生由于个人生活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询室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如某些学生害羞,或者有人际交往等问题,他们不愿意面对咨询者,而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这种含蓄的、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到咨询室面谈,如性的问题,对异性好奇、爱慕问题,与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矛盾的问题,父母离婚问题等,他们通过信件的方式咨询可以避免口头交流的尴尬,减少心理压力,在信中畅所欲言。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认为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去咨询室咨询,他们觉得信件咨询比面谈咨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咨询老师认识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编一个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进行沟通

有些学生在咨询面谈之前,先借助通信联系预约,可谓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辅导教师是否重视他的问题,希望辅导教师能为他们安排咨询面谈的时间。有些学生在进行咨询面谈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询,通过信件表达前期咨询反馈信息,如向咨询教师报告自己咨询后的进步或改变状况,向帮助过自己的辅导教师表达感谢等。

(三)学校咨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比较少,有些学校仅有1~2名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的咨询教师是兼职的,他们平时要上课,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有限,而要求咨询的学生相对服务的教师来说较多,一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找辅导教师咨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询。中小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某些学生也没有时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规定的工作时间去咨询,那么信件咨询相对来说简单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便的时候写信咨询。

二、如何回复咨询信件

(一)咨询信件的阅读

信件咨询不同于面谈咨询,面谈时师生双方可以互动,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准确地把握求询学生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服装发式等获取与咨询问题有关的信息,从而判断、分析学生的问题。而信件咨询没有这些信息来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视觉信息。面谈咨询时,辅导教师可以与求询学生一起商定咨询目标,特别是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咨询目标,辅导教师可以与其讨论,建立有效的、具体的、可行的咨询目标。信件咨询仅是求询学生自己单方面提出的咨询目标,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努力从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咨询目标。

1.作好咨询的心理准备

心理辅导教师在阅读心理咨询来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否则,是不宜阅读来信的,更不宜复信。因为辅导教师阅读来信时的心态、情绪,会直接影响对咨询学生问题的把握。比如,教师在烦躁不安与平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知与分析。辅导教师如果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读信或回信,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的错误分析与判断,或者遗漏来信中的某些细节与信息,导致对问题的误导。学生接到误导的回复信件,后果不堪设想,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心理问题,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2.重视视觉信息

信件咨询比起直接的面谈咨询,明显的区别是信件咨询主要是依靠视觉传达信息,这是信件咨询中可以利用的优点。这里所说的视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信息,即学生来信中书面文字的内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额外信息,即行文内容之外的信息,包括来信的字迹、信封的样子、纸张的特点、信件中夹寄的物品等。特别是字迹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迹的大小、笔痕的深浅程度、书写的工整与潦草等,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导教师不仅应对内容信息仔细研究,而且应重视额外信息。

3.确定咨询目标

辅导教师在阅读信件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信息,需要在来信的空白处画上记号,标记出重点内容,或批注,简要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复信。一般情况下,刚刚阅读一遍时不要急于复信,信件咨询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初读之后,我们往往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而稍后再次阅读,可以抓住细节内容,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研究,才能透过文字,抓住学生来信中问题的本质,确定咨询目标。

(二)咨询信件的撰写

回复咨询信件是辅导教师通过书面语言来完成的,没有即时的对话,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学生对信件回复的语言会很敏感。所以,辅导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让学生感到亲切、友善、娓娓道来,不要让学生感到是严肃、生硬的说教,甚至是训斥。在撰写咨询信件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文化背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信件时的心理特点,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对问题的心理学分析与解释应通俗易懂,用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表达。

1.表达对学生信任的感谢

咨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学生把自己积压在心头的苦恼向辅导教师倾诉,学生思考良久、犹豫良久才鼓起勇气写出咨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询的开始,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信赖表达感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求助行为的肯定与赞赏。如“××同学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切忌使用语言“你好!展信愉快!”等类似的语句,这样的表达好像写信的人很苦恼,读信的人却很高兴,彼此的心境不一样。有的教师这样写信:“读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问题,呵呵……”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问题的轻视与嘲讽。

2. 表达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达共情,使学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辅导教师认真阅读了他的来信,准确把握了他的问题,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从而对辅导教师产生信赖感。学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如何表达共情呢?教师在回信时要用概要性的语言复述学生来信中提出的主要内容,并且对他面临问题的困惑、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与感受表达理解。如:“××同学,你面临高考的焦虑心情跃然纸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吗。你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3.对学生的问题应先分析后解决

通常学生在信件咨询中陈述自己的问题与苦恼,然后向教师提出“怎么办”。咨询经验不足的教师易犯的错误是急于开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咨询的目标应该是“助人自助”,使学生通过信件咨询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找一个处方。因此,信件咨询中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现在,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分析你的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4.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

辅导教师复信的正文应该力求全面,以便学生的理解与领悟。一般情况下,复信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属于什么问题;第二部分是“为什么”,分析学生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影响问题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办”,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咨询不同问题复信内容也会相应地有所侧重。信件咨询的互动性差,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难以继续通信。因此,辅导教师在复信的时候,应该尽量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把每一次通信都当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结尾

信件结尾应表达真诚的祝愿,给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到力量,对改变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如“相信你能战胜自己,从容迎接高考。”有些教师喜欢在末尾写上“加油!”可以用这样鼓励的语言,但是切记乱用,即不管是什么问题的咨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应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询中,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心理学解释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他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通俗地进行解释。信件咨询中应避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式的结论,避免使用“你是强迫症”“抑郁症”等诊断结果的语言,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贴上了问题“标签”,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学生的问题的确是“强迫症”,教师应该将强迫症的意思进行通俗的解释,让学生明了问题是什么,是否严重,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你的问题是强迫症。强迫症的意思是……”

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多是成长中的发展问题、适应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过早地为他们贴上标签。信件咨询中对咨询理论的应用,应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对于心理学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表达。限于书信的字数,信件中也避免进行大量的理论解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应采取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特别是应注意矫正措施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询的局限

信件咨询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长,难以及时互动和反馈。即使学校每天开信箱,限于辅导教师的不足,写咨询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咨询信件的回复不能及时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观察,信息不足,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会因为信息量不够,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三是信件咨询对书面语言表达要求比较高,需要来信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关知识少,来信对问题、症状叙述不全面或欠准确,使辅导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7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心理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 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是Steve Deshazer和妻子Insoo Berg Kim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咨询模式[1]。该中心为世界各地提供训练,举办工作坊,并且著书立说,一些期刊发表专文和研究结果,积极倡议他们的工作模式和对治疗的信念[2],由于其发展性的观点而受到了各国心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所谓“焦点解决”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而不是像传统咨询理念那样寻找问题原因、追溯个人历史或宣泄不良情绪。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日趋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治疗、学校辅导、婚姻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1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基于三大文化历史背景:一是短期咨询的兴起;二是系统观的影响;三是后现代哲学观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3]。短期咨询是相对于传统的没有时间期限或长期咨询而言的,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会谈次数,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促成其积极的改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咨询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短期咨询以其省时、高效的特点应运而生。研究者只关注来访者的好行为,正如系统观强调的是系统的平衡、系统内的互动和反馈,认为一旦来访者好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坏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一些,那么个体整个内部系统的改变也就发生了[4]。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形成还深受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改变是以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为基础的,人必须通过自身积极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强调对事件的多元意义与互动性。它认为个体的状态是自身与环境、文化建构的结果,改变的仍然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建构,用新的建构模式替代旧的建构模式,来访者的问题状况就会得到自然改善。同时,它也十分强调语言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认为人们是通过语言表达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变[5]。

2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

21关于问题事件本身。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认为,事出并非必有因。许多事情的复杂程度很难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梳理,问题往往是互动的产物,有时可能互为因果,一味地进行因果分析,并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不会耗费时间去寻找问题的原因,而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还认为,“问题症状”不一定全是负性的效果,同样具有正向的功能。

22关于来访者自身能力。与人本主义对来访者的看法一致,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是最了解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应该从来访者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而治疗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关注个案的特性、力量与偏好[6],强调利用来访者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提供以来访者积极发现改变线索的机会。

23关于解决方法。前面说道,咨询师“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使其产生改变,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一定要懂得变通,在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寻找解决方法时,合作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可能只是沟通的方式不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强调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来访者述说出的故事,通过配合来访者的声调、感情和用语,一步步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促进来访者的进一步改变,协助他们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

24关于“改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小的目标可以带动来访者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则行动起来就更容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发生,就能从其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促发改变,对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通过提出赋予来访者以积极想法与行为的目标,来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改善处境的成功经验,即使这些经验非常的微小,帮助个案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拥有比想像中要大得多的控制力,他们所作所为肯定会有意义[7]。小的改变就像骨牌效应,会促发更大更多的改变。

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流程

31主要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寻找问题解决方法为导向,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改变,通过小的改变带动大的变化。其中的主要技术包括:一般化、会谈前的改变、预设性的询问、刻度化询问、奇迹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EARS询问、因应询问。这些技术都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找寻成功例外,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解决问题的资源,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2一般流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一般流程:

描述问题。咨询师询问问题的性质和细节,倾听来访者的表述,尽量使用来访者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及追究问题成因。设定目标。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设立正向积极的目标,并且目标一定是肯定的、是指向未来的。例外探索。这一阶段探索来访者问题的例外经验,并详细挖掘这些例外经验的发生条件。咨询师要采用例外询问的技术,将来访者不易看到的例外找出来,并重视它。结束回馈。在会谈结束前,咨询师需要回顾并整理来访者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途径,并以正向的态度回馈给来访者,通过家庭作业促使来访者的行动或改变。

4简评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聚焦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取而代之的行为代替问题的继续”来代替“导致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咨询过程中积极关注问题行为的正向功能,以合作沟通的姿态与来访者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充分信任来访者的自身力量。其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简单,结构性强,操作简便,强调语言在建构现实中的核心作用,运用积极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实施有效的信息回馈,并运用“奇迹提问”的技巧,将语言作为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强调来访者的主动角色,认为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潜质,咨询师应以来访者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反对真理的灌输以及病理的理论套用。

但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丰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次,它在使用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策略模式。最后,有研究表明[9],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短期治疗即使是达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长期治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De Shazer SKeys to Solut ion in Brief Therapy[ M] New York:Nort on,1985

[2]杨家正,游达裕,梁玉麒解困之道[M]香港大学出版社,20014-5

[3]何鹏,梁艳艳,李婧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形成的背景,理念与技术赤峰学院学报,2012,28(2):106

[4]许维素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商台北: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5]申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6]Marcheta PEAlbert AV,Shaun B,Vicki RBri ef and Non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MentalHealth Counseling:Practitioners Att i tudesJournal of Ment al Health Counsel i ng,2002,24(4):317- 329

[7]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4,27(6):1442

第8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适应不良;大学新生;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38-03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情况

王某,女,19岁,某大学一年级传媒系学生。体态容貌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均为国有企业职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1.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王某足月顺产,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母亲身体健康,孕、产期及哺乳期未服用药物。家庭为原生家庭,父母关系良好。王某为家中独女,家人从小对其生活学习各方面细心照顾,为其安排好成长道路中的各种事情。小学至高中均在本地附近学校就读,未有集体住宿经历,学习成绩不错,周围同学对其尊重,成长过程中未有重大挫折。进入大学后,开始了集体生活,“同学几乎都是山东人和外地人,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感觉备受冷落,难以融入同学圈子,落差极大。个人喜欢拍艺术照,不太喜欢运动。

1.3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9,强迫症状1.4,人际关系敏感3.2,抑郁2.3,焦虑3.1,敌对1.8,恐怖1.2,偏执1.0,精神病性1.3,其他1.6;总分191;阳性项目数48个。按全国常模结果,SCL-90总分超过16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要进一步检验。该测验结果显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

SAS:标准分58,求助者存在轻度焦虑。

SDS:标准分57,求助者存在轻度抑郁症状。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自入学以来,初次住在集体宿舍,感到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焦虑不安。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住在家里,有父母照顾。同学们也都是本地的,认识相处容易。进入大学以后,班级里同学多是山东人和外地人,本地人反而很少。其他同学以老乡关系形成了各自的圈子,感觉自己难以融入。在同学中的地位不突出,竞选班干部的时候落选,感觉受到了冷落,情绪低落,与高中相比落差很大。自感住集体宿舍条件不好,空间用具紧张,有的同学十二点后还不睡觉,影响休息,想给予提醒又怕影响了同学关系。本学期五一期间,自己回家几天。期间正值宿舍调整,原宿舍的其他同学都集体调换到了空调房间,却没和自己商量,顿感悲伤和气愤,有被抛弃感。找同学询问此事,大家说等她回来再和她商议,但是回来时宿舍调整已经完毕。至此,再难以在宿舍居住,看见原宿舍几个同学就心情烦躁。近1个月以来情绪低落,睡眠变差,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目标,学习效率下降。为此前来求助。

3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陈述

3.1 咨询师观察

初次见面,求助者衣着整齐,表现得有礼貌,言语表达流畅且有条理。但是精神疲惫,情绪低落,讲话速度缓慢。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3.2 舍友反应

王某平时说话少,在宿舍与同学交往少,不知她心里想的什么。似乎不爱与同学交往,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少,最近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见人不爱搭理。

3.3 求助者母亲反应

王某从小比较娇惯,上大学前未进行过集体生活,高中时很多同学住校,但家里担心住校生活不好,就一直走读。进入大学后,常给家里打电话,反应大学生活适应困难,朋友少,感到无助,经常在电话中哭泣。近来由于寝室调整问题,更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要求母亲过来陪读,现在校外租房居住,由母亲帮助其打理生活上的事情。

4 评估与诊断

4.1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一致,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特征相对稳定,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清晰,排除精神病。

2)根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的区分,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与同学的交往出现问题而产生的,与现实处境相联系,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

3)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对大学生活产生迷茫感。有轻度抑郁倾向,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兴趣下降等症状。寻求校外居住和母亲陪读,对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月余。

4)无器质性病变基础[1]。

4.2 鉴别诊断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情绪表现并不十分强烈,仅限于对宿舍同学的反感,在理智控制范围内,反应未泛化。坚持正常的学习,社会功能影响轻微。病程持续一月有余。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3 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4 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19岁,女,大一学生,面临成长成才双重任务,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活面临严重的考验。

2)社会因素: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凡事由父母操办,自身处理事情的能力缺乏;进入大学后,环境变化太大,适应能力不强。

3)心理因素。错误的认知:认为其他同学都组成了圈子,自己难以融入;同学的事情要和自己商量,没有告诉我就是看不起我,故意疏远我。行为模式方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性格方面:依赖性强而又争强好胜。

5 咨询目标

5.1 具体目标

1)改善求助者目前的不良情绪状态,缓解焦虑烦躁和迷茫感。

2)提高求助者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和信心。

3)提高求助者的合理认知能力,重建合理信念。

5.2 终极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地发展,完善人格,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求助者介绍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不需支付费用。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及具体情况,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及自我管理技术,商定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求助者正确认识大学的环境和意义,明确方向,树立合理的目标;

2)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分析,破除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方式,重建合理信念;

3)指导求助者多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同学相处的方法,学会合理解决自我情绪问题[2]。

6.1 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包括3个阶段。

6.2 诊断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一、二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这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6.3 咨询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三至五次,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纠正错误认知,重建合理信念。增强求助者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提高独立自主性,提高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6.4 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帮助求助者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巩固咨询效果。初步评估咨询效果并结束心理咨询。

6.5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二次咨询。

任务: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验。

方法:摄入性会谈相关技术、放松训练、心理测验。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验,收集临床资料,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第三次咨询。

任务: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求助者分析,重建合理的观念。

方法:会谈法、引导、辩论。

过程:与求助者共同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不良情绪的成因,发掘背后的错误认知以及导致的不适合行为,重建合理观念。

布置家庭作业:列出自己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愉快的几件事,并谈谈感受。

3)第四次咨询。

任务:继续探索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及错误观念,建立合理的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ABC、会谈法、辩论、面质[3]。

过程:与求助者继续分析不良情绪背后的错误观念,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调整。针对求助者长期对家人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帮助求助者树立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此次咨询,求助者提到有师兄师姐组织出去旅游,而自己热爱旅游。咨询师借此机会鼓励求助者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交往技能,体验交往的快乐。

布置家庭作业:写下此次集体活动的感受,记录下团队成员的亮点行为。

4)第五次咨询。

任务:引导求助者建立合理的观念和认知方式。指导求助者进行自我管理,帮助其树立信心,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

方法:会谈法、指导、情境模拟。

过程:求助者经过几次咨询,错误的认知在冲突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转变。要进一步引导求助者积极面对大学生活。求助者提到她们要集体拍摄一个短片,咨询师利用这个机会,与求助者一起研究了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怎样与同学合作达成目标,等等。

作业反馈:经过上次的集体出游,求助者感觉还是有朋友关心自己的,在需要的时刻大家也会伸出援手,不再那么孤独和无助,对大学的生活和同学的看法也有所改观。

布置家庭作业:写下与同学合作的感受与心得,遇到不良情绪试用情绪ABC理论来调节。

5)第六次咨询。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

方法:观察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做心理测验SAS和SDS,结果显示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已经明显下降。观察求助者的行为,了解其认知转变情况,引导求助者对咨询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估,帮助求助者树立信心,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4]。

作业反馈:在集体合作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求助者感觉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体现了自身的价值。针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7 咨询效果评估

7.1 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表示自己的认知有所转变,更加理解大学的意义,知道如何去适应大学的生活。不再如以前那样焦虑和郁闷,开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兴趣增加。

7.2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心理测验SAS和SDS,结果显示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已经下降。通过回访得知求助者现已搬回宿舍居住,与同学关系正常,咨询达到预期目标[5]。

7.3 他人评估

求助者母亲表示:孩子现在没有了打电话哭诉的情况,在学校也有了些关系好的朋友。同学反映:她现在比以前积极了,喜欢集体活动,爱与大家交往了。

8 结语

此案例总体来说进展顺利,诊断和评估正确,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关系建立得很好。咨询的进程安排合理,利用了求助者两次集体活动的契机,这两次集体活动的成功参与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转变。咨询的效果基本满意。通过此案例,咨询师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非常重要,求助者的求助和改变欲望是咨询效果的产生和咨询顺利进行的保证,学校心理咨询应充分利用集体活动的优势,促进求助者健康成长。心理问题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价值观和人格因素的原因,由于时间问题,未能对求助者的深层价值观和人格进一步分析和引导。求助者要在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叶冲,王小丁.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中的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5):102-106.

[3]Nevid J S,等.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M].6版.

吉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范文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督导和鉴定工作;笔者认为,加强 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引起有关 方面的重视。

1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们专业人员思考。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代表了我国心理健康 事业的进步,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提供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力建 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人文关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导”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导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卫生部号 召在全国开展了“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都说明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在 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另 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1.2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13亿人口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疗率不高,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以上,而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 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 治疗,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已经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已经无法满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也基本是空白,庞大的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询服务 还能够在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

1.3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是大学学历教育的补充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 大学学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同样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 企业等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我国目前开展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和培养条件的学校并不多,近年来,仅有部分学校有心理 咨询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些教育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国心理 健康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和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可以 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开展职业培训可以作为大学学 历教育的补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2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 能力遭到了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心理咨询执业 技能,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2.1 资格认证方式全国尚未统一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教材并不统一,例如人事部 门、卫生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训教材,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并不使用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训教程》,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自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 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一级)。某培训机构自己采用“国际”心理咨询师考核 认证等级,分为C和B级,而不参加全国考试。例如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核认证方式并不 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求论文答辩,有地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需要 面试鉴定,而国际心理咨询师B级考核认证论文答辩和面试鉴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能力遭受质疑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从事心理 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国家统一职业鉴定中心的考试后,才能 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将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劳社培就司函[2003]30号文件号文件下 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在全国大多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

随着心理咨询在全国不断升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心理咨询,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的人士不断加入到行业中来。近年来,出现了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复杂,服务水平 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学员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 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由于个别培训机构对申 报心理咨询师鉴定认证的条件的准入条件比较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重视。 有些非心理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学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值得我们怀疑。事实上也 可能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据考察发现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个别心理咨询师 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问题,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不 能识别,难以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比较复杂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现象,不能作出 正确的心理诊断。个别心理咨询师缺乏临床心理诊断技能,因为不能区分各类心理障碍或精 神病,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也时有发生。

2.3 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难重重 目前全国估计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 询师证书,究竟是那一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真正具有心理咨询的执业资格,那一种心理咨询师 执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在某些地方还没 有明确的行政许可,至少目前在医院和学校都没有被接受可以上岗。目前社会有几种机构在 做心理咨询:一是医院里的心理门诊,二是各种咨询公司名义做心理咨询,三是学校心理咨 询的对社会服务等。由于心理咨询社会化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许可,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 难重重,有些心理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申请从业。例如上 海目前估计已有近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询师在提供服务。因为商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则是工商局,目前开办的咨询公司大多数不 能以心理咨询公司的名称出现,必须冠以其他咨询公司名义出现。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余所医学院校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 ),已经有几届毕业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医院被认为没有处方权,而被 拒绝;到社会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己开业有经费困难,也有实践经验的问题。这 里有一个误区,在医院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根本不需要开处方;这是医院的错 误认知,难道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开处方吗?

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心理咨询社会化和市场化行为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如何让这一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生存质量的重要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市场化和专业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如何帮助从业者走出迷惘、鼓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有信心从事 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必须思考 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存在一些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前,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 况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发 展发展,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行业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 业技能是当务之急。

3.1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询师执 业心理咨询技能?因为我们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已经超过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对对一个没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 握心理咨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师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据上海心理咨询行业的 消息说,现在提出了行约规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询师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 要求该心理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因此,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制度;在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还 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训练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以经过临床心理督导、心理咨询 和治疗实践和继续教育与学习,通过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是不可以独立上岗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美国心理治疗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但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在美国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执业临床社工、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执业临床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博士。他们都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 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 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每年需要30至50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

我国心理咨询师已经形成,如何使他们从社会培养的非科班出世的职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 咨询师继续教育体系。例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证书以后,一定要经过专业督导,专业 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案例和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的过程与训练 。继续教育与学习,拿到一定的学分,学习和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如果有 单科结业证书,将来也可以证明自己参加过培训。

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制度。作者提出两种方式:第一,在大学附属 医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治疗实务训练系统,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他们提供实务训练 场所。

3.2 社会也要为心理咨询师创造就业环境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 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 、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 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 、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 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既然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法律作用的,社会应 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目前我国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研究和教育的 心理学老师也不能在社会上执业,而在美国等国家,大学培养的心理学博士可以与医学院毕 业医生一样,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注册成为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医生,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管 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