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伤感爱情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放过机会。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却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
2、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怀表里那张陈旧的照片上,有一个说要在天堂和我见面的女人。我把她的笑容放在离时间最近的地方。我只想让我的时光中有她的笑容,一直都有。
4、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5、放弃一个人比爱一个人还要难,而要想彻底的忘掉他就会更难!伤感的句子
6、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一辈子错。伤感的句子
7、我赢了所有人,但却输掉了你。
8、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9、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10、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11、相识是缘,相知是份,缘分的天空下,我们共同经历过很多刻骨铭心的爱,真正的幸福不是最后的拥有,而是彼此的珍惜。
12、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13、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14、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守候,等你靠在我肩上诉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你的温柔都属于我,我不会再让你难过,让你的泪再流。
15、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是不深刻的。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16、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17、一个人想事好想找个人来陪。一个人失去了自己。不知还有没有要在追的可望。伤感的句子
18、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
19、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伤感的句子
20、破碎不是最残酷的事,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假装着不疼痛固执地寻找着。
21、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22、当最后一个音符响起,想念被逼画上休止符,再美好的句子也要写下句号。然而,这并不预示着结束,而是代表着另一个悲伤的延续。
23、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24、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25、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26、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27、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28、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29、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30、很多时候你只是某个人的练爱对象而非恋爱对象。
31、我能感觉到你的心痛,你有你说不出的无奈,但是你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越是这样我就越难受。
32、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33、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孓。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34、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35、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
36、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37、你是这个秋天里最后一丝游离的秋风,而我恰是这秋天里随风飘落的最后一片枫叶!我的心中像有个洞,风扑扑的往里面吹。
38、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39、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二) 亲爱的自己,别再让自己太难过,别总是刻意为难自己,因为我们要幸福。
(三) 看清了很多人,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着很多人,却又不能轻易翻脸。有时候,生活就是要逼自己变得逆来顺受,宠辱不惊。
(四) 明明是你做错,何必装作很难过。
(五) 生命有太多不愿承受的痛苦与责任,所以,宁愿后退假装被世界背叛,也不愿向前看清楚,背叛的其实是自己。
(六) 遗憾的是,没有同你一起看过万物复苏的初春,陪你度过漫长热烈的盛夏,一起走一走深秋的枫叶林,也没有机会戴着厚围巾和帽子,拉着你的手在大雪纷飞里憧憬未来。
(七)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八) 故事层层叠叠,回忆周而复始,有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不管我在中间如何的挣扎徘徊,始终也无法走到出口。
(九) 没有人知道,想你的时候我多幸福;也没有人知道,我幸福中的难过和煎熬。没有人知道,你已经铭刻在了我的心底,成了我生命中不能抹去的印记。
(十) 青春的岁月留下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不再联系,选择忘记,只是因为生活太过现实,我们都无能为力。
(十一) 说太多,不如沉默。想太多,我会难过。
(十二) 离不开的心,放不下的人,一切都大于你心里的想法,不是只说说而已,要看你心里怎么想。
(十三) 可不可以在我难过的时候,什么也不说,直接给我一个拥抱。
(十四) 拼了命的不让身边的人难过,却发现受伤的原来是自己。
(十五) 有人快乐就有人痛苦有人奔上天堂就有人走入地狱。
(十六) 痛苦的好处就是让我知道我有痛觉我还没死还可以继续战斗。
(十七) 我会对你伪装的很快乐,即使我痛苦的不能呼吸。
(十八) 你喜欢对我说谎,可惜我不喜欢你经常说谎。
(十九) 我难过,因为我没有那么乐观。
(二十) 你说你有心事不知道跟谁说,我沉默着突然好难过。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 感悟 朦胧美
法国文学家圣・勃夫曾经说过:“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够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的意境。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创造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寻找。”李商隐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之时已达到顶峰,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到了晚唐时期已经鲜少有人能够超越。但李商隐却凭借含蓄朦胧、寄托深远、静谧深邃的诗风。成为晚唐抒情诗歌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耐人寻味,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千古绝唱,而且,又因为这些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又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辖限,成为感悟人生的至理名言。李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也因寓意隐晦,善于用典而素号难懂,所以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正是指出了李商隐诗的独有特色。这里从两个方面对李商隐诗的朦胧特色做一些解读。
一、朦胧美与主题的“心灵化”
朦胧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态的美感。它不停留于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及细节特征的表现上。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心灵感受即自我感知和印象体验――把蓄之于心的情感作为最直接的表现的主题,通过情绪、悟性等转达方式,表现出人的个体体验和生命感悟。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认为:朦胧的美感是“我们不一定能找到一件事物之所以令人愉快的究竟何在,它给我们的究竟是那种美,它是通过心灵而不是通过理解力去感觉的”。
诗人以心灵写诗,读者用心灵感悟――即根据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诗意,领略诗美。所以,李的爱情诗能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体现思想和艺术上的自由的审美主题,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空间――在迷离委婉中激发不同读者的心灵体验让读者与诗人一起体悟那份美丽的伤痛,回味一份意绪的朦胧。以《无题》为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别”字为眼。诗人在句中两次使用“难”字,看似平淡直白,却玩味隽永深远。第一个“难”是指相会不易――见面难;第二个“难”是指别离更痛苦难舍难分――分离苦,第一个难是铺垫,第二个难是重点。两个“难”字的重复,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沉重和缠绵,从而深深震撼着具备一定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欣赏者的心灵。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更是借春去花又谢的意境,极微细的表达了抒情者“爱情”“青春”两无望的绝望心境,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第二、三句是表达,对于爱情虽然前途无望,却至死靡它的信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是一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后人表示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也常借用这两句诗。而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的复杂的心理。营造出极缠绵,极悲壮的主题意境。
后四句诗中 “晓镜但愁云鬓改”表面上是说,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愁白了头)而愁苦,不过,这不仅是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更是表现为了爱情而希望青春长葆的心情。诗的结尾两句,诗人以仙侣比情侣的想象奇特无比,但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缠绵而又执着的主题,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由于诗人多种心境,这首诗除了怀念女子,表现爱情以外,还可以理解为寄情国君――“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渴望被识;或思念故人,表达友情;或概叹自己,年华易逝等等。如此多虚化的诗境,如此多各异的诗意,只有也只能以“无题”名之,才不会破坏诗的朦胧美,淋漓尽致地表现诗人超主观和负责的心境。最终展示李商隐心灵深处最优美的朦胧。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碧城》、《无题》等等,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练文义也解释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须知美事多方面的,美事含有神秘性的。”
另外,从读者的心灵角度看,每一个人看同一首诗心境不一定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看同一首诗心境也有差异。李商隐诗将主题的心灵化,就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心灵体验。李诗有这样一个共同之处,即以爱情生活中的悲剧性相似心理作为主题,而并无确定的事。并照例刻画,使读者于朦胧中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体验。
二、朦胧美与思想的“知觉化”
思想的“知觉化”是朦胧美的重要特征。知觉与感觉有所不同,感觉是直接的具体的单一的,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是感觉的综合体验,但又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比如说,感觉可以看到红色,但知觉可以同时感到温暖、热烈。例如,一片白色是感觉,而一片雪地白茫茫就是知觉。一声雷响是感觉,一声春雷则是知觉。知觉有着更为丰富的联想。
其实,思想的“知觉化”就是思想的可感性――它为思想寻求它的“客观联系物”或为情绪找到它的“对等物”。法国诗人瓦莱里称之为“抽象的肉感”―― 意思是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微妙感受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并把深刻的哲理熔铸在艺术形象中,将自己内心的各种复杂感受、情绪通过最准确的“对应物”传达出来,塑造出丰满的情感形象,使之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启发力。例如《无题・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的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的阵阵轻雷。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这还算平常。但接下来的的一句“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就非常神奇了。字面上是写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却暗藏相、思二字,深沉委婉。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了两个爱情故事,反映了女子追求爱情的强烈奔放的愿望。可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也许是那个时代,爱情不能自主――痛苦的人儿,心内早已似春花萌动,可惜无法绽蕾。那种绝望与内在眷恋的交炽涌动,散发着悲剧的美丽芬芳。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在诗中,李商隐用香炉、深井、烧香、牵丝比喻男女情感,用春花、灰烬来比喻抽象的爱情,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的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再以《锦瑟》为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锦瑟》一诗,历来歧见纷纭,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等。
诗很具感性,却又很难懂,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它是通过对感觉经验的捕捉,借助“客观联系物”,反应李商隐人生经历复杂多层的特点。所以,要读懂这首诗,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纠结说的什么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用锦瑟五十弦象征自己近50年酸、甜、苦、辣的人生。很形象很贴切的。“无端”是指引发联想的感慨,。接下来四句,不是对往事的具体回忆,而是用典故表达了对平生欢戚的感觉,以“蝶”与“鹃”等具体形象体示“梦”与“心”之哀、曲、情、思。诗人伤感怀恋的究竟是什么――是爱情、是怀才不遇还是悼念亡妻……,全凭读者自由想象,这就是李商隐――于朦胧之中驱动读者的生命体验,调动读者的无限想象。再如《春雨》:
怅卧新春白衿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在这里,白门、红楼、雨丝、灯光、梦、云、雁……一切都是那么的寥落。这是一首情诗。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像这样的例子,在李商隐的诗中还有很多。像“一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以具体的灵旗表现寥落寂寞、凄凉无托的心旅。还有像“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里只有一些极其普通的景物:竹坞、亭槛、水流、枯荷和雨声,但凄风苦雨中深深思念的寂寥之感却深深打入读者心中,同时,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坦对枯荣,有着一种哀而不伤的执着与感动。这都是思想 “知觉化”的实际例子。
参考文献:
[1]《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刘开扬著,载《唐诗论文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些最闪亮的日子,如果它不在你的青春里,那么它就在你的爱情里。
“某一天却忽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回旋。只是,爱情已经苍老。” 初次读到这句话,心头就莫名的泛起一丝微痛。或许是因为这句话触到了我心底的痛,或许是因为这些文字忽然勾起了内心那一页不堪的往事。用心投入地去爱了,却没能有一个期待的结局,或许这就是爱所遗留的美丽遗憾吧。
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像闪耀在夜幕上的星辰,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一个人的文字,无论站在怎样的文学高度上,总是能够体现出自己一点真实的心情在里面。墨迹干了,心却依旧潮湿————其实真正潮湿的不是雨天,不是泪眼,而是那些无数次沉浸在往事里不能自拔的心情·······
迷离的雨夜,总教人陷入更深的沉思。虽然见不到你的身影,却在默默感知着你的一切。回首旖旎的时光,那里面充满的竟然都是你的影子。你炽热的眼神是我放不下的依赖,你迷茫的目光就那么轻易地牵动了我心底的疼。
无论时光的书籍翻阅了多少页,总有一个人的脸庞无声无息地萦绕在心底。那一年,谁踏过了我爱的青草地,留下一段芬芳迷惘的故事,足够我一生去品尝它的余味。谁的心里都有一个爱着的名字,当我的心在那些安静的诗句里痴狂,你的目光是我不敢轻触的甜蜜。
曾经你是我心的诗行里最香暖的聆听,曾经你是我梦的窗棂最温暖的剪影,曾经你牵握着我的手,美丽了我一生最闪光的记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从未想过将这一切淡忘,哪怕你今生只为我来过一次,这一次也是我一生无穷的回味。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的遇见,谁又能逃过得过它的心动?那一年我们的相遇,是逃不脱的宿命中的情缘。常常在无人的夜晚,一份无法抑制的酸楚竟不能抗拒,人生的下一站我该在哪里重逢你?相信有一天所经历的伤痛都会沉淀飘散,从此遗留在心间的就只有被时光过滤下来的美好和甜蜜。
总有一股泪的清泉,濯洗着我为你而执着的心,在记忆的河岸,采撷一朵温暖的氛围,营造着一种温柔的安慰。那一年,我的爱情路过了谁的心灵,你是否铭记着,我曾经给过你一种美丽的情感叫爱情。
夏雨淋湿了我的笔尖,才有那带着湿痕的文字应声而出。如果我能够在美丽的流星里许下一个心愿,那么我希望离别的时刻永远不要到来。来生若我们依然遇见,就让我们将爱的诺言一一兑现。
流光飞逝,有什么能美过一段心灵的告白?牵挂的天涯有多远,需要用笔尖的一枚枚文字倾心丈量。一颗心无数次在时光的长廊里穿越,最徘徊不舍的是你为我留下的一剪记忆。今夜拈花相望,执笔天涯,最深的情都锁在那眸无语的凝望里。
遇见,是一场美丽的意外,然而我在经年里爱上你,却并非偶然。那一夜,冬雪莹白我的小窗,你轻叩我心的门楣,带给我今生至美的交遇。只因羞涩的心扉迎合了你一眸温雅的微笑,我的情感就化作了一方柔软的锦缎,夜夜枕着你熟悉的气息。
每个用心爱过的人,他的手中都珍藏着一段花香的记忆。清词丽句可以消磨我的时间,却无法消除我思念中的孤独。起风的夜,谁为你加衣,我只能静坐在书案的文字里,为你蓄满一怀的温暖,我在每一次心跳里轻轻呼唤着你的名字。
原本只想借你记忆里的微笑缝合那道遗留的伤口,谁知你的温柔又不经意间弄痛了我的心,你的笑容注定在我的心上留下烙印。你说你不想看到我忧伤的情愫,只想看到更多快乐的音符在我的心弦歌唱,那一刻我的心有多么的感动。午夜的稿纸上,一半是星光,一半是激越的泪滴······
爱上一个人,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产生。莫名的惊喜和兴奋,莫名的悲伤和低落。因为全心全意的爱着一个人,就把自己陷入了爱情的泥沼里,却不肯挣扎走出。你望着太阳微笑,望着天空发呆,望着月亮相思,望着星星幻想着与他重逢的一幕幕。
安静的心房里,能能聆听到的总是想你的声音。你是我无处逃避的相思———我刚刚忘记了你的眼神,又不小心触到了你的背影,刚刚遗忘了你的气息,你又在我的梦里来去。
人生若没有恋爱过,没有在情感上受到过创伤,心就永远不会成熟起来。回头看时都是印染着沧桑的完美,哪怕是忧伤如绵,也情愿为其沉迷。爱,直到失去,才知道曾经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珍贵。汹涌的泪,瞬间淹没了彼此怀念的心扉。
不想让你看到我眼中的泪光,不想让你看到我一个人思念时的痛和忧伤。岁月教人苍老的是容颜,而爱情却苍老了一个人的心。走过的时间化作了不可盈握的过往,远去了却依然牵挂的是心底最爱的故人。
海子的大学时代
1979年9月,15岁的海子以安庆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录取到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海子在幼年的确显得比同龄人聪明,不过如此小的年纪上大学倒也不是“天才”的缘故,而是当时安徽地区的学制决定的。
然而在当时不久、招生“不限年龄”的背景下,海子的确算是小娃娃。高考体检时的海子差点因为体重过轻未被录取――体重41公斤的他比下限只重了1公斤。
从农家走出的海子,知道节俭生活,要好好学习为家里人争气。他经常一整天都在未名湖旁温习课程,饿了就啃自己带的馒头。近视的他因为经济紧张也一直没有配眼镜。大约从浩如烟海的法律书籍中,海子走入了古典哲学的殿堂,黑格尔和荷尔德林成为海子的精神导师和知己。哲学的学习也使得海子写作的法律论文被老师赞许“有思想深度”,于是他又有了一个外号“小夫子”。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思潮兴起,诗歌在大学乃至全社会开始疯狂地流行。在北大,五四文学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阵地。海子进北大时,因而中断的五四文学社恢复。但是海子开始了解诗歌,只是因为宿舍同学开始写诗。很快,他的天赋展露出来。
“海子的性格决定他很难进入一个严格组织的团队里写作。”董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只是在那个年代,整个校园的诗歌风气很盛,社团更接近于朋友圈子,校园里的文学社团会想办法吸收一切‘乐于写作’的人,至少在名头上。加上海子与骆一禾、西川关系紧密。”
骆一禾与海子同年考入北大中文系,西川晚两年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他们三人后来被称为北大的“三剑客”。海子大三的时候,在数位同学的帮助下刻印了自己的诗集《小站》,引起了五四文学社的极大关注。骆一禾作为文学社理论组的组长,专门去找海子,为他搞了一个讨论会,他们就这样相识了。
同在五四文学社的西川由骆一禾介绍认识了“诗歌写的还不错”的海子。骆一禾是当时的校园风云人物,健谈、有亲和力,于海子来说是最懂他诗歌世界的人,于西川来说是“有领路人意义的兄长”。此后三人的交流,很多也都是骆一禾聚拢的。
天上的海子,地上的诗
在刚刚开始创作生涯不久的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北大毕业了。海子在距北京城60多里的昌平,开始了他短暂人生中最孤单也最耀眼的一段日子。
在中国政法大学,他的美学课尤其受欢迎,学生们知道他是诗人,便要求他课间十分钟念诗。当时的堂下学生如今也已年近半百,不知在半个世纪的生命里,当年三尺讲台上如孩童般沉醉于诗句中的海子,可在他们的记忆里占着一席之地。
讲台上的成功显然无法满足诗人海子,他的孤独、焦虑、敏感在个人的小世界里发酵膨胀,化作创作的热情。在昌平的短短五年里,海子创作出了近200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他的突然离开成为之后几十年间诗歌永恒的母题。当然这是后话,因为活着的海子是不被人理解的,是饱受质疑与批评的,没有现在的声名,和处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赞誉。
他跑到昌平的小酒馆,想要念诗给大家听,却被酒馆老板拒绝,知音不在,断弦有谁听。被他视为自己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之所在的长诗,被批评为一个时代性的错误,董晨在谈到对海子诗歌的理解时说道:“海子的长诗是一种常人很难进入的作品,那是生命内驱的写作。从诗学的角度讲结构什么,其实很少有供理性分析的东西,但是内部有很强大的动力,生命的动力,那是病态的生命状态逼出来的东西。”
在整个过程中,骆一禾都充当着聆听者的角色。他听海子的热情,海子的孤独,海子的眼泪,并且尽其所能地把海子的诗歌带到公众的视线。这主要得益于他《十月》诗歌编辑的工作。在那样一个文学爆炸的年代,作为后诞生的第一家大型文学双月刊,《十月》的发行量能达到40万册以上,影响力之大,见惯了今日文学杂志之衰颓的人几乎难以想象。骆一禾的工作几乎是当时所有中文系学生的夙愿,他也凭借着自己的诗歌才华在这里如鱼得水,两获优秀编辑奖。
而此时的西川,正行走在祖国各地的土地上,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记者和作为一个行者的诗人。他在现实与诗意中自如游走,去探求事实的客观与世界的虚妄。不同于海子生前的境遇,西川早早地得到了主流诗坛的注目。在1986年举办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上,“西川体”以古典的歌谣回旋特点和现代的精神格局完美统一获得了大量认可。
时间走到1989年,历史的风暴裹挟着这些年轻人卷入时代大潮,有的还未脱身,已是永别。3月11日,西川家,大概是这些老友的最后一次相聚。首都紧张的时局替代诗歌,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他们的另一位好友,激进的老木,和追求社会稳定的骆一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到了要绝交的地步。最后还是西川和海子从中和稀泥,才把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为中国未来相争的他们,大概到那时都没有想过,中国的未来没有其中二人。
“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会将我们轻轻放过”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遗言
1989年3月26日,海子独自来到山海关龙家营附近的一段铁路上。他一袭白衣,手捧着他最心爱的《圣经》和《瓦尔登湖》,沿着长长的无边的铁轨,慢慢地前行。他就这样一边走着,直到一趟列车驶过,突然,他纵身一跳
最终,他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孤独而寂寞的一生。
海子自杀后不久,诗歌界相继而来的是骆一禾的病故、戈麦的焚诗自沉和顾城的杀妻自缢。有人说,海子推倒了一个诗人死亡的多米诺骨牌。
他的挚友西川在谈到海子死因的时候曾说:“或许臆想和误会悉属正常。一个人选择死亡也便选择了别人对其死亡文本的误读。”关于他的死因有各种各样的流言,西川认为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他的性格也是导致他自杀的重要因素。
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在多数情况下,海子像一只绵羊一样对待他人。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便是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他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对海子很冷淡。
关键词:徐志摩 爱 美 自由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秋重游剑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成。作者对于康桥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此再见她、离开她、回忆她时便产生一种起伏跌宕的情感。关于康桥,他曾经写过《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康桥西野暮景》《康桥晚照即景》《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文,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再别康桥》。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如上文所述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一、对康桥“爱”的潜在层面解读
就《再别康桥》题目来看,这首诗写的便是对已经离开的康桥的怀念之情。党秀成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里写到“此时,他政治失意,婚姻不幸,生活枯窘,反映在诗歌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康桥的无限眷恋”,[2]从整首诗歌的字面解读来看,确实是表现出一种对康桥的依依不舍。徐志摩有着浓厚的康桥情结,康桥对他的影响是终身的,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为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对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在康河的面前觉得自己特别渺小,这是一种对康河深深的依恋,不忍离去。即使是一条水草也好,心甘情愿。作者将自己比作水草,水草的茎叶在在水中飘摇,水草的根永远都深扎在康河的水底,这就象征了诗人,无论身在何方,心永远都想念着自己的母校。诗人对母校的爱是深沉的,诗的首段连续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了诗人不忍心惊扰这学校的安静,他甘愿一个人去承担那愈来愈凝重的离愁。同样诗的尾段连用了三个“悄悄的”,除了不愿惊扰这美丽的母校,独自承受离别的愁绪之外,更带有一层寂寞的伤感,这是对康桥“爱”的一种升华。不可置疑,诗人深深地爱着康桥,然而这首诗仅仅体现了诗人对母校的爱意吗?徐志摩曾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3]对于他的一生,这句话是非常贴切的。诗人周折的生活与他的“灵魂伴侣”林徽因是脱不了干系的,徐志摩曾经在与梁启超的回信中大胆表明自己的爱“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4]诗人的第一次回国,便是为了支持林徽因的文学团体,而后徐志摩最终发生的意外,也是为了要赶赴北京亲自聆听一场林徽因的演讲。这首诗也就是作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有太多的感情难以吐露,有多少感情深埋在心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一节诗人用离别意象“柳”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在夕阳照耀下河畔的柳条被染成金黄色,在河堤上随着微风翩翩起舞的美妙景象,康河是诗人所认为的世界上最美的河,这么美的景象里,其中运用的意象“金柳”“新娘”“艳影”多多少少都是和女性有关的,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说是代表着诗人对林徽因情愫的美好幻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别康桥》这首诗竟也可以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林徽因爱慕情感的一首爱情诗。
二、“自由”的遐想
徐志摩这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不愿意被束缚,无论是对待感情还是对待生活。他最终是在飞机失事的事故中丧生的。其实我想这也是他诗意人生的写照,他自由观念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鸟一样翱翔在天空中,最终也像鸟一般坠落。对自由的追求深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这种“自由”表现在感情上就是他从不考虑其他的,也不会故意隐瞒自己的情感,他用实际行动去表明自己对自由、爱的向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的行为是不受拘束而随意的,诗人的感情是深沉的。诗人轻轻地挥手,告别西天漂浮的朵朵云彩,“云彩”这个意象是飘忽不定的,在中国的诗歌里,云彩也一直作为游子形象的传统意象,如“浮云游子意”“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诗人就像这云彩一样,飘忽在母校康桥的上方,虽不忍离去,但诗人终究也像这浮云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愿被束缚。他的生活是疯狂的,他这一生的曲折也与他这自由自在追寻自己内心理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在表现诗人对康桥眷恋的同时也潜在地表现了对自由的热爱。“青荇”“招摇”可以想像,这是一幅水草在水中自由自在随着水波飘摇的画面,诗人就像这水草一样,对母校的眷恋扎根于内心深处,但终究是自由而不受拘束的。“自由”是诗人的一个梦,这梦里不仅仅有着留学剑桥两年的美好生活回忆,还有着对爱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原本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开明的家庭环境中,后在外地求学,呼吸的更多的是民主自由的空气,接触的是新思想,新思潮。而他的妻子张幼仪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这与徐志摩幻想中的“新式女性”格格不入,这场包办婚姻,对于徐志摩来说是一把沉重的精神枷锁,对于这样一个热爱自由,受自由观念熏陶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所以,他要追求自由,他的感情不受限制,在这康桥里形成了一个有关自由,有关爱的梦。诗人的感情热烈奔放,对爱、自由的追求永不止息,他在康桥寻到了梦,回忆着当初与林徽因的心心相惜,回忆着留学的时光,情绪达到,但,这终究是一个梦。诗人对爱与自由的追逐是永不停歇的,精神的枷锁始终没有办法牵制住他,最终的最终,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挣脱世俗的偏见,摆脱旧式婚姻,さ么表着自由的陆小曼。
三、“美”的艺术表现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面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5]徐志摩十分推崇闻一多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并在自己的诗作《再别康桥》中实践了该诗歌理论,以声、色、情并茂,极为精美动人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获得美的审美享受。对于康桥,诗人是愿意用一首美妙的乐曲来颂扬的。在音乐美的建构上,最明显的是诗歌中每节都有押韵,韵脚整齐,节奏轻柔舒缓、和悦、犹如一曲柔美的夜歌,例如来-彩,娘-漾,摇-草等,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协律可歌。“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其中“轻轻地我”――“我轻轻地”用词相同而词序颠倒,这样就构成了语音和语义上的回环往复,首段三个“轻轻的”更给读者在朗读时呈现出一种舒缓的音乐节奏,这种往复回环的语言结构极为妥贴地传达出诗人的柔情,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深沉的爱意,给读者带来音乐上独特的审美感受。“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3]在诗人的心里,康桥是最有灵性的地方,康河是最美的河,康桥的一草一木都是灵动的精灵,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副让人赞叹的美丽图画。诗人将心里的康桥“画”在诗里,《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每一段都是一副美丽的康河风景图,里面的画面灵动,读这首诗,就像放映了一场电影。河畔的柳条在夕阳的映照下穿上了金黄的衣裳,就像要初嫁的新娘一样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显出害羞的姿态,这美妙的身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将诗人的心也扰乱了,就像是看到昔日的情人。康河清澈见底,水草快活地随着水流游荡,诗人感觉自己快要融入康河母亲的怀抱了。树荫下的一泓清泉,却偏不说它是清泉,而是天上那五彩斑斓的彩虹,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来,映照在清泉上,就像将美丽的彩虹揉成了碎片,五颜六色的碎片闪耀着,跳跃着。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若将王维的诗比作中国传统水墨画,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便是一副色彩浓厚的西方油画。在色彩的层面上,诗人所选用的金色、青色、彩虹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艳丽热烈地扩展了读者自身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绚丽美妙的画面。诗人不仅仅在诗歌的建构中注意音乐节奏,画面色彩,更是将诗歌当做建筑物一样塑造出一种对称美的结构样式,诗人赞成闻一多先生的诗学理论,但并不按部就班,闻一多喜爱诗句排列整齐划一,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块”,如他的诗作《死水》《红烛》等,全诗正正方方,就像他的诗名一样,如死水一般,波澜不惊没有起伏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四行一节,错落排列,每一节字数相近,全诗的开头结尾两段相似,产生回环的对称美,就像是中国传统建筑,左右两端总是非常对称,这也是中国建筑独有的美感,徐志摩的这首诗,也便是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古典美的完美结合。
诗人一生都体现他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所以,《再别康桥》一诗不仅仅是抒发了再别康桥的依恋之情,而且还是诗人当年如彩虹般美妙恋情的咏叹调,更是诗人一生对“爱”“自由”“美”单纯信仰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注释:
[1]:《追忆志摩》,新月月刊,1932年,第1期。
[2]党秀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徐志摩:《致梁启超》,《徐志摩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3月版。
[5]闻一多:《诗的格律》,晨报.诗镌(第7号),1926年5月13日。
参考文献:
[1]徐志摩.再别康桥[A].徐志摩经典作品选[C].北京:当代世界文学出版社,2002,
[2]党秀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A].徐志摩经典作品选[C].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4]闻一多.诗的格律[J].晨报.诗镌(第7号),1925-5-13.
[5].追悼志摩[J].新月月刊(第4卷),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