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课程的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简介:王桂玲(1977-),女,吉林九台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讲师;赵雪梅(1970-),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W2011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3-02
国家教育部曾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一所学校拥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数目的多少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因此要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本文把建设精品课程作为带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把握“质量建设”的内涵实质,广泛吸取了国内高校的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对“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促进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新世纪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包含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到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本课程采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徐文方教授主编的《药物设计学》。这门课程着重围绕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基础,新药设计所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以及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教学。[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从药物作用的机理角度掌握新药设计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了解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熟悉新药研究的前沿技术,也为以后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虽然有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部分学校包括泰山医学院还没有摸索出这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按照课本的内容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在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课本上有些知识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已经学到过,比如前药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知识,如果再重复介绍,虽然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但是长期如此,学生会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新意,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而这门课程除了介绍一些药物设计领域成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外,还介绍了很多药物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比如:组合化学、化学基因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这些前沿技术是学生之前在其他学科并没有接触过的。而这些技术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有的非常复杂、抽象,某些技术还需要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所以仅仅通过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前沿领域技术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不利于培养创新性、实践性专业人才。
三、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的措施
1.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不断进行更新,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4-5]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学习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以提高教师素质。因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药物化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加强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有关学科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并且还要将这些知识、信息融会贯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通过网上或相关资料查找国内外新近上市的新药,举例介绍。因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新药设计所涉及到的方法和原理,课本上介绍药物设计原理时虽然举了很多药物的例子,但有些例子如青霉素、普萘洛尔、青蒿素等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学到过,缺乏新颖性。因此通过网上或相关的资料查找近期国内外采用某种原理和方法设计的新药,可以从合成工艺、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前沿性和代表性。这样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这种设计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7]本门课程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教学方法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授课的方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1)理论课教学。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授课过程中随时设置问题,比如讲解某个药物时,如果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药物,可以让学生来回答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合成路径等内容。如果是学生以前没学到过的药物,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及数据库来查找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等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将以前所学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知道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方式将课程内容、药物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实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换位式”教学:将“学生”与“教师”角色进行互换,在授课过程中可定期将课本上的一部分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主要从课件、教案、讲稿、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准备,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也可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的与药物设计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有些技术很抽象,在其他学科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些技术如果单凭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有些技术是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完成的。因此授课时要采用理论知识与软件相结合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例如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时,就是通过采用catalyst、ludi等软件来介绍设计的一些药物,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操作来对一些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这样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这些前沿技术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知道这门技术在新药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应用后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不但向学生介绍了这门前沿技术,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思路,培养了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组织专题讲座。定期组织由一些专家开展的与“新药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题讲座,来介绍这门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知识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由于这门课程主要面向药学、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开设,而这些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作基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另外学校现在还配置了很多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些都为“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建设,通过在两届学生中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促进了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R].
[2]李春雨,刘志宏,张晓青,等.浅谈对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以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药理》建设为例[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4-8.
[3]徐文方.药物设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李伟东,吴皓,陆兔林,等.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29-32.
[5]孙莹,郝加虎,陶芳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5-16.
[6]郭玉婷.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76-77.
一、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与普适性成人理论培训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类型。实质上是一个以95598客服专员工作现场为基地,满足于“三精三实”特点的课程类型。即课题选择精准、课堂呈现精致、课时安排精巧、课堂效果好、对工作有改善并来源于真实场景。精品课程在强调分中心全体成员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课程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分中心运营实际和客服专员的真实需要。各参与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培训师的特点等,会形成独特的课程风格,使部门课程特点不断彰显,特色日渐鲜明。
精品课程开发是指分中心专兼职培训师通过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具体讲,精品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分中心的实际条件,鼓励专兼职培训师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分中心为基地进行的、由专兼职培训师、客服专员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过程。
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相对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是一个结果性的概念,而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它是实现精品课程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只有通过开发的过程,才能实现理想境界;精品课程是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形成完整的课程形态。
二、精品课程开发的特点
精品课程开发共有四大特点(如图1所示):
1、精品课程开发的全民性。从参与精品课程开发的人员来看,部门主任、值班经理、主管班长、专兼职培训师等都拥有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意见的权利,因此,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必然体现出全民性。
2、精品课程开发的灵活性。精品课程开发要做到鼓励分中心全体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这就更容易将各种新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与此同时,精品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各部门、各层级客服专员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且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多样性。
3、精品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精品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现场需求等)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即精品课程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4、精品课程开发的独特性。每个部门的培训思想和培训宗旨有可能不同,加上各部门的师资条件和现场需求差异,使得开发出来的精品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部门特色。
三、精品课程开发与专兼职培训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关系
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制约精品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既是分中心的课程,也是培训师的课程。培训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培训师与课程彼此依从。开发精品课程固然需要管理者的精心组织,也需要专家的指导,但更需要的是培训师的参加和努力。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唯有培训师的共同参与,才可能真正出现多样化的探求,使精品课程真正契合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要;唯有培训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培训师与参训人员的互动,才能使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创新。
发展培训师的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客观要求。开发精品课程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解精品课程的意义与精神,明确开发课程的目的,对参训者需要进行科学评估,而且需要将策划和编制的课程进行实施,根据实施过程中参训者的实际反馈,对课程进行分析评价,更需要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调整、发展和完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全过程中,评价、组织、收集反馈资料、修改方案等一系列的环节和内容的主要担当者是培训师。因此,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基础支撑,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的开发运作,直接关系精品课程的质量。正如美国著名课程专家舒伯特所说:“课程改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现实的意义上,专业的发展就是课程的发展……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身,而是为了促进课程的改进,课程改进需要持续的专业发展。”
培训师的能力提升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全过程。精品课程开发为培训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在培训师主动参与和有效合作中,加强了培训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促进了培训师形成完整、敏锐的课程意识。可以说培训师的能力提升与精品课程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精品课程开发对促进专兼职培训师能力提升的作用
1、精品课程开发变革了培训师与课程的关系,有助于强化培训师的课题意识。
所谓课题意识是指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课程意识是培训师必须的专业意识,加强课题意识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培训师的课程意识程度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性条件,培训师是否具有主动理解教育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意识,能否自觉与敏感地将课程意义与考虑教研活动的“做什么”和“怎么做”相链接,对于获得教育活动良好效果至关重要。培训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对强化培训师的课程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的编制者和开发者;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评价者和修改者。相对于使用和执行课程而言,编制开发和评价修改对培训师的课程意识有着更为必然的鲜明要求,这种对课程意识的鲜明要求能促使培训师加大对课程意义的关注度,能有效提高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与自觉性。
2、精品课程开发是具体而实际的研究过程,有助于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教育的复杂性规定了教育研究的永无止境,同时也规定了研究教育是培训师的工作职责,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含教育研究的意识、态度、职能、技术)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培训对象、培训资源、课程资料、课程成效等要素进行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是精品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核,精品课程开发所经历的“策划和编制实施和评价调整和创新”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和验证普及和推广”的基本程序要求,如图2所示。
从一定意义上说,精品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而有序的教育研究工程,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研究过程。开发人员挖掘、选择和运用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教学方案,组织活动与反思,改进或重构教育方案等都必须亲历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的亲历不仅有利于培训师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而且能使他们的研究与综合、想象与假设、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教学研究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3、精品课程开发是专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培训师的专业实践品性。
精品课程开发不是纸上谈兵的纯学术活动,也不是仅凭经验的纯操作活动。精品课程开发是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学术和经验兼需的专业性实践活动。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观念与行动、理论与实际、文本与现实之间一定是密切关联、不断发展、交互作用的。精品课程开发既需要培训师在业务和经验层面兼备“本质力量”,同时也为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性、思维品性和能力品性创造了条件。第一,精品课程开发有十分明确的总目的以及各环节的具体目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式、效果,而且知道为什么而开发,这种自明专业实践价值要求并为其积极努力地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行为,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质。第二,精品课程开发是以研究探索为底蕴的专业实践活动,开发精品课程不仅是一种行动过程,更是一种认识过程,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的行动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理性的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认识课程要素、课程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这种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思维活动有效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思维品性。第三,精品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是培训师,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遴选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课程方案、实施和重构课程方案等既需要培训师拥有一定的内能和外能,又能让培训师倾其内能和外能,这种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能力品性。
4、精品课程开发把培训师放在新的实践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培训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 开放教育资源的宏观背景下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浅析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 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 听力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精品课程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出路 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探索 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对策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研究 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4]
[7]http:///news/details.
[8]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9]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50-54.
[10]李开灿,程平,张祖伟.关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14.
2003年至今,广东高校总共建设了736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以高校教师为主,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校师生。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师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用户难于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中获取到便于教与学的有用资源,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方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后续建设和高效应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质和量显得尤其重要。为确保十二五期间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建设与应用,以及促进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校际协作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相关的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88—07
一、引言
广东从2003年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至今共建有73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者以教师为主,而精品课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抛开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群体和使用群体来研究精品课程的建设,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品课程的建设步入某些误区。目前广东多达1000门以上的省校级精品课程资源,有多少派上了用场,又有多少用户从中受益,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何促进,如何才能使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被师生有效应用,如何从课程资源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精品课程的建设,这都是资源管理和建设应用人员当前应该重点审视的问题。(黄德群,2011)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广东部分高校师生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需求,了解高校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服务,以及了解这些已建精品课程资源是否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希望精品课程提供哪些服务等,从一个侧面去分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研究能方便师生有效地建设和应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机制和模式,并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从师生的角度研究将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广东高校应当建什么样的精品课程、怎么建;精品课程资源网应当共享什么、以什么方式共享,从而提出适合广东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确保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二、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广东韶关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师生,韶关学院的问卷调查是以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其他高校是以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访谈对象以韶关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为主,调查和访谈时间从2010年12月开始,2011年5月结束,发放教师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情况,包括资源建设的方式、更新维护、激励措施、技术支持等;二是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如课程资源的应用态度、应用目的、资源的获取途径、应用方式、应用于教与学的效果和课程资源的共享需求等。
(一)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
1. 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教师自行设计与开发(占33%),另外一种方式是由教师提供教学材料,然后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开发课程资源(占35%)。也有部分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混合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如自己设计,与精品课程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开发,或者是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的教师协助开发等。
在调查“理想的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时发现,48%的教师建议不同学校的同行合作设计与开发课程资源,然后进行资源共享;36%的教师主张自己设计,课程团队成员一起开发;只有少部分教师希望自己设计,请专门的技术机构开发,说明大家愿意共同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避免类似课程的重复建设。
2.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难易度
精品课程建设环节主要有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素材整理、网站建设、资源制作、资源更新等。在课程网站建设中,53%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素材的收集最费力,11%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制作、和更新维护比较困难。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依次是资源素材整理、教学内容设计、整体规划、资源制作、网站建设、资源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单靠几个专业教师是不行的,需要同行一起合作。
3. 精品课程建设者对资源的共享态度
调查发现,55%的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原创作品或重新编辑过的资源,共享的资源以教案和课件为主,占65%,其他参考资料占54%;36%的教师愿意共享教学录像和习题。但实际上只有49%的教师偶尔在精品课程平台上传资源,44%的教师基本不上传。73%的资源建设者希望使用资源的人能提供使用反馈,对资源进行评价,以完善课程资源,而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也是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精品课程作者主要关注与教相关的资源,不太关注与学生的学相关的资源,这说明教师不太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Java技术;登录功能;公告栏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61-01
1 精品课程网站概述
精品课程网站本质上来说是将课程转换为电子版,属于信息资源库的一种。它能否对课堂教学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通过网上平台能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更新,便于学生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另外,还可通过测试、教学评价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并能对教学状况和成果进行反馈,使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可发挥多方面的优势。
2 Java技术支持下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
2.1 设计目标
实现功能的扩展是运用Java技术进行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的主要目标,追求网站Web框架实用性和高效性的统一,且便于对其进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数据的安全。为避免客观因素,系统故障等对数据造成损坏,可采用远程实时快照等方式做好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
对于数据操作来说,其设计重点应放在客户端Web遭受垃圾攻击如何保障其安全上。在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后台管理系统,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维护,便于用户利用浏览器π畔⒔行、更新课程内容以及完成其它操作。对于信息的自主来说,需要设计好网站的信息审核功能,确保所的信息安全、合理。
2.2 设计原则
精品课程教学需求是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原则,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需要既能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又能保障其服务质量的提升,便于学生对信息的查找和课程的学习。精品课程网站的服务对象是教师以及学生,其主要功能在于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在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以信息的更新、网站管理更为方便为原则。
2.3 技术手段
B/S在精品课程网站Web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Java技术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需要综合运用Tomcat等多种技术,才能使网站功能得以扩展,以下是对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开发过程的技术手段的分析:首先,可利用Java语言初步完成对客户端数据的认证,并对信息进行过滤。其次,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利用用户名以及密码机制保障登录的安全性,还可结合不同用户对其权限进行限定,利用MDA技术完成信息的加密,避免用户信息泄漏。最后,需要充分掌握Web运行环境,特别是Tomcat安全设置相关问题,并了解其操作功能。另外,需要将Java语言以及ECIIPse集成开发平台结合起来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开发与设计。
2.4 数据库设计
要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全面覆盖各类资料。具体来说,需包含学生信息、试题库、学生自我测试成绩等。
2.5 登录功能设计
对于登录功能的设计来说,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个群体。用户利用账户名及密码完成登录,若需要修改基本信息或登录密码需完成相应的验证。若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证明登录用户身份为学生,则其在网站上的权限可包括交流互动、课程学习等方面,并可执行相应操作。若验证后登录用户身份为教师,则其权限可包括课程上传、信息查询、课程讨论等。若验证后登录用户身份为管理员,则其在网站上的权限可以包括对网站试题的管理、维护网站公告信息等。
2.6 公告栏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公告栏主要由管理员进行维护,其对公告栏实行管理,权限还该对公告栏内容的设定、上传、删除等。具体步骤为:验证管理员身份,成功登录网站,选选种所要修改的内容,然后便可对该部分内同进行修改。若公告栏内容以及失去作用,则需要删除该部分内容。操作方法为:首先登录网站页面,选中需删除内容,然后执行删除操作。
3 结语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课程网站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趋势。将Java技术和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结合起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对网站设计目标以及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将Java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开发中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库、登录功能、公告栏三个方面,使精品课程网站具备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答疑解难、自我测评等多方面的功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迟浩.基于XML和JAVA的通用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10,(04):17-19.
关键词:精品课程,,B/S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历经20余年的艰苦建设,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各大高校都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目前针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都已比较常见,但是学校针对精品课程管理系统还并不完善。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的所有精品课程,它是一个辅助教学型的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查看各精品课程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的资源共享;同时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学习优秀的精品课程。
1 系统设计目标
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学校当前的精品课程,也能够进一步去促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并要求系统达到以下功能。
1、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支持和对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与实现,实现教师学生的互动。
2、教师可以登录系统进行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
3、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教师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审批。
4、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每一门精品课程的详细信息。
5、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可以异地查询学校所有精品课程信息。
6、规范了高校管理流程,使管理有章可循。
2 系统设计分析
基于WEB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 2005平台进行开发,操作直观。由数据库直接配置用户账号和初始密码,安全程度高,防止学生和教师信息的泄露。本系统使用当前流行的.net平台,开发出B/S架构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精品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公告管理等模块。针对精品课程管理的需求,本系统实现了在精品课程管理中的一些典型模板,实现了精品课程管理的大致需求,能够很好应用于普通高校、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的精品课程管理中,能够比较好的管理精品课程。
2.1 总体框架
本系统,主要有四大权限设计,包括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权限设计表
2.2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要,本系统选用了SQL 2005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在完成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概念结构设计之后,创建系统的数据库。以下是本系统所用部分表。
1. 用户表。该表以员工ID为主键,包括用户名,密码,角色ID等字段。
表2 用户表
2. 精品课程表。该表以课程ID为主键,包括课程ID,课程名称等字段。
表3 精品课程表
3 系统实现
3.1用户信息模块
3.1.1 用户个人信息显示:显示用户自己基本信息、修改自己基本信息、修改自己密码。
3.1.2 显示所有用户信息:显示所有用户基本信息、查询用户基本信息、删除用户、用户工作部门的调动、增加用户。
3.2精品课程管理模块
3.2.1 精品课程申请。教师成功登陆本系统后,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申请,申请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复杂度。点击提交后,信息进入数据库,供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审批。
3.2.2 审批精品课程。教务管理人员登陆系统,可以对所有的教师的精品课程申请进行审批,点击待审批的精品课程申请,出现具体的申请条目,。
3.2.3 查看精品课程信息。教师成功登陆系统后,可以查看精品课程申请历史进行查询,系统根据教职工ID进行查询,将结果返回到本页面。教师点击后面的选择按钮,就可以详细查看审批未通过的原因等信息。
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目的是通过和系统的需求相比较,查看开发的系统与预期的要求是否相符,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的任务是尽可能的查出系统程序中的错误。
5 结束语
本系统使用的是当前流行的+SQL 2005的开发技术,实现了B/S结构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使用B/S结构有许多的优点,它支持异地申请,方便学校、学院信息的快速共享管理。同时,它安全性好,界面友好,能够让用户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Hersh Bahasin ,高健,英宇译专业项目实例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 范德明.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研究[R].山东:山东工商学院,2007-12.3-6.
[3] 梁好翠.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C].广西: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153-154.
[4] 梁亚雄. 对精品课程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北京: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2008.2-3.
[5] 唐景莉.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J].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7-9-30.2-3.
作者简介:
[关键词]卫生护理士官院校 英语精品课程 建设
一、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定位
1.“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员具备胜任部队岗位能力为目标
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全力贯彻为学员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既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办学导向,也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办学目标。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就是要建立一套高质、高效的课程服务体系,体系的核心就是服务。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要由学员、部队和社会来检验。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卫生护理士官院校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职业指向性,因此在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要全力寻求教育与部队建设的结合点。所有的教育要素要指向部队需要、指向部队服务岗位,培养学员具备部队岗位胜任力,同时兼备对所有职业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能力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内容开发与建设的核心。
2.“能力本位”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础
综合能力观,即岗位操作技能与普适性能力并重的新的能力观,这种复合型的职业能力是当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典型要求。培养学员具备综合能力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能力本位下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开发与选择的依据。
二、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建设的重要环节,有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评定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形成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是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之一,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保护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给他们压担子。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参加科研或生产实践,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让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作用,形成稳定的教学梯队。
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本专业、本课程的特色又要有普遍适应性。此外,护理士官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要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性训练,既反对忽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又要防止把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课程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要注重技术教育,又要注重人文教育;既重视专业教育,又重视综合能力培养;既充分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注意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上构建护理士官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护理士官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构建“学习包”等形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要求,积极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最新科技成果。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启发学员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卫生士官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出卫生士官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尽可能地创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员作为实践的主体,教师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考试)、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实训等,并提倡和鼓励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
三、卫生护理士官院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课程的精品化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卫生护理士官院校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在政策导向、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使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畅通,措施上得力,技术上有保障。要建立评价标准,规范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
1.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价是办学主体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被评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效果等诸方面的价值判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检查,以评估促进精品课的建设。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确保出精品的有力措施。精品课的建设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使精品课的建设融入教师的日常授课中。此外,精品课的建设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精品课的建设是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获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含金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立德.论高职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22-26.
关键词: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79-04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当前,职业学校掀起了一股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精品课程建设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或环节,目前存在的误区就是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独立的活动,也就是说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系统工程的改革割裂开来。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样教学改革也应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是教学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精品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组成元素。那么,怎样开发精品课程?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谈谈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笔者参与了学校多年来系统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考核改革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总结形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三部曲”策略。精品课程开发的“三部曲”: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检验(教改),形成精品课程。这就是说,精品课程来自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经过教学改革检验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精品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
也就是说,精品课程建设涉教学改革这个系统工程,系统思路是:渗透新理念——“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树立新观点——能力本位教学观;建立新课程——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实施新模式——“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新方法——“任务”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创建新课堂——高效课堂(“活化”性高);培养新能力——职业能力(就业力),创新能力(竞争力、发展力),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力)。那么,在这个系统工程或系统思路中,是先进行课改,还是先进行教改?
从理论上讲,课程改革应该先于教学改革,但在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体系向以“任务”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转变中,先进行课程改革或开发课程是很困难的,因为教师没有课改或课程开发需求。因此,课改与教改的推进策略是:先进行教改(按照新理念、新观点、新模式、新方法、新课堂),当教改中教师产生课改需求时再进行课改,这时课改与教改一起推进,课改在教改中检验,教改推动课改。
二、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但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只停留在表面。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据教材施教;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相同类型的学校或专业都使用同一模式的统编教材,本身就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必须开发适合本地经济、人才、专业需求及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建立与校本课程相适应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是课改的指导思想,也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课程开发策略应是: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首先,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与标准。通过市场调研、论证,分析专业岗位及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领域中岗位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即将岗位工作任务模块转化为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形成以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如表1。
三、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校本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来开发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在序化编排上采取非线性结构,由若干个学习领域组成。每个学习领域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分解为“任务/案例”、“任务分析”、“任务处理”、“知识导航”、“巩固拓展”、“问题探究”、“学习评价”、“阅读材料”、“相关链接”栏目,每个学习领域都配有“知识归纳”和“达标检测”。非线性的栏目结构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传递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贯彻“指导行动的思维过程”或“完成行动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课程(或教材)结构简图,如图2。
校本课程的比例可达到70~80%。
四、精品课程的建设
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经过教学检验,选择稳定的核心课程或具有发展前景的课程,将其打造成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比例可达到10~20%,精品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建设方向:以“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技术与职业素养,知识“活化”、技术“活化”效率高,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达到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集成程度高(跨学科整合,工作过程导向);配套教学资源好(教学课件、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方案、试题库等);具有发展性、前瞻性、开放性。
案例1:《车削加工》(普车)课程开发“任务”需求。机电一体化(车削加工)专业,可以将《加工技术》、《加工工艺》、《机械识图》、《数学》等相关课程内容,以任务需求为主线,整合为《车削加工》一体化课程。思路如表2,实施时须细化。
按照任务需求,将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同类项,根据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适当补充过渡,按典型任务由易到难的顺序(工作过程),形成《车削加工》一体化课程。
案例2:《应用数学》课程开发“任务”需求。如果在课程体系中保留数学课程,则按照各专业工作过程中的任务需求重新架构课程内容,形成《应用数学》或《专业计算》课程。思路如表3,实施时须细化。
按照任务需求(构架表),将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同类项,根据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适当补充过渡,得出校本各专业数学需求。以数学内容或典型任务为顺序(数学知识以典型任务为应用支撑),形成《应用数学》或《专业计算》课程。
案例3:精品课程配套资源建设。如图3,对于各类教学资源库在计算机多媒体备课平台的管理下,实现综合运用。例如,对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平台中输入内容模块关键词,可以检索出该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案、教学任务、试题及教学课件,供教师选择,并调入书写器中进行组合、编辑,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内容分析;调查
本项研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国内高校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与应用现状,目的是尝试从师生需求的角度对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适用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分析及高校师生对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使用与期望调查。
本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一、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与应用方式特点
1.以提供教学资源为主,缺乏学习支持工具
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包括:“教师简介”、“课程概况”、“教学大纲”、“单元练习”、“授课录像”、“参考文献”和“资源下载”。70%以上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包括:“授课PPT”、“教学图片”、“链接资源”、“扩展知识”和“练习反馈”,这些基本上都是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而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缺乏“聊天室”、“视频会议”和“学习记录与追踪”、“虚拟实验”、“资源上传”、“电子笔记本”、“日历”、“网站地图”、“FAQ”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习工具。从网上资源的主要教学功能来看,“教学资源”最高(71.4%),其次为“教学设计”(50.3%),“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较低(20.0%、18.3%)。多数学生(63.3%)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对学习的支持主要是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只有少数学生(28.7%和16.0%)认为课程网上资源还提供了很多交流工具与学习工具。
2.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网上教学活动的设计
调查中我们发现,生物学精品课程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资源都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和演示,如流媒体视频、文本、图片、Flas、PPT演示文稿等,而且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和知识点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除了大量的文字阅读材料外,“授课录像”占94.1%,“授课PPT”和“教学图片”各占88.2%,“实例与演示”占64.7%,“电子教材”占58.8%,“教学视频”占47.1%,“教学动画”占35.3%。而能体现网上答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网上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些功能模块较少,其中“学习指南”、“讨论协作”、“在线测试”、“主题探究”、“答疑辅导”等的比例都在40.0%以下,“虚拟实验”只有5.9%,“视频会议”和“学习记录与追踪”为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0%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提供了多种学习活动支持。“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不足从课程的类型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类型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区别不大,但“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相比其他两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明显不足。统计数据显示:实践(验)类课程网上资源具有的功能模块总量排在最后三位;“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分析项目总数比例最低(31.6%);“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全部不具有的功能模块数量最多(21个);“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在教学设计、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方面相差其他两类课程也较多。在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中师生也普遍感觉目前的“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教学功能不及其他两类。
3.主要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
从教师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知晓并经常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使用的主要方式为:课堂教学前用于信息、帮助备课、制作课件、观摩教学等:课堂教学中如果网络条件许可,部分借助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后,教师主要通过课程网站上传授课PPT、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组织小组协作、专题讨论、答疑辅导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诸多条件的限制,通过网络组织的协作、交流、答疑等网络教学活动并不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网上资源为“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授课PPT”、“授课录像”“教学图片”、“教学动画”、“教学视频”、“单元练习”、“练习反馈”等。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84.0%)每星期平均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2小时。学生使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一般是在课外时间由自己安排(42.7%),有达34.7%的学生平时基本不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学生浏览最多的网上内容知识为基本理论(49-3%)和前沿动态(48.7%);学生使用最多的网上教学资源为“授课PPT”(51.3%);学生进行最多的网上学习交互活动为“答疑辅导”(35.3%)。
由以上推论,我国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主要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辅助,处于较低的――补充层次的网络教育应用水平。师生主要从精品课程网站上获取教学参考、补充与辅助资料。师生在课程网站上进行的学习交互活动主要为在线答疑与讨论,但开展的较少。相比教师,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时间较少。
二、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不能适应师生需求和期望的主要问题
1.缺少学习支持的功能模块
调查中师生都认为较重要的“教学公告”(重要度为3.72)、“学习指南”(重要度为3.66)、“答疑辅导”(重要度为3.64)、“站内搜索”(重要度为3.64)等有关学习支持的功能模块,在受调查课程网站的出现频率分别只有29.4%、35.3%、29.4%和23.5%,明显偏低,与师生的需求和期望不符。
2.缺少直观、形象的“动”态资源
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更宜于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去表现。教学中把生命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及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除大量的文本资源以外主要是“教学图片”和“授课PPT”(均占88.2%),而动画、视频类的资源偏少:“教学视频”(47.1%)、“教学动画”(35.3%)。在访谈和问卷中师生都期望增加更多的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增加课程网站的动态元素,让网站“动”起来。
3.缺少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
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也只有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才能得以培养。但目前生物学
精品课程的网上实验资源偏少,而且往往都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搬至网上,缺乏主题研究、开放性的实验资源。本研究中,被师生充分关注的“虚拟实验”资源只有5.9%的生物学精品课程,具有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需求。
4.缺少适用的网上教学资源
在分析调查结果时发现师生对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的评价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是基本满意,如调查数据显示,有63.3%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分别有21.3%和40.7%的学生认为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很丰富”和“较丰富”。另一种是不满意,如访谈中甚至有教师认为“资源丰富度严重不足”。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如果仅从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数量和种类上去评价,师生基本上都是满意的,但如果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教学适用性来重新评价,师生又觉得真正适合师生需要的资源仍不丰富。因为大量的网上资源是“书本搬家”、“人有我有”的低水平重复;资源内容陈旧,更新较慢;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主要是以“教”为主的知识传递型课件;资源的开发思路仍然是知识信息的呈现,内容和形式缺乏交互性等等。
5.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
调查中教师认为现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多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缺乏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启发。调查中许多学生也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应该有课堂上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内容,希望多一些最新的、有趣的、和生活实际联系较多的知识内容。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6.对网上教学活动支持不够
网络教学活动往往通过课程网站的互动功能模块来实现,在调查中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精品课程的网上“答疑辅导”、“虚拟实验”、“在线测试”、“BBS”和“讨论协作”等功能模块很重要,需要加强。在功能模块重要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答疑辅导”(3.64%)、“虚拟实验”(3.51%)、“在线测试”(3.51%)的重要性排序位于中间。有近一半的学生(46.7%)认为生物学精品课程对网上学习活动的支持“一般”。教师普遍感到现有的生物学精品课程缺乏网上自动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或无法使用外校生物学精品课程提供的此类功能,从而限制了网络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7.课程的开放性、易用性不够
师生反映他们通过网络访问的一些生物学精品课程不能登录或是部分网上教学功能不能使用、部分资源不能下载,希望进一步改进以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同时,有许多学生在问卷中反映学校的上网条件不是太好而且收费,不便长时间利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学习,希望课程的一些网上资源能提供MP3、MP4格式的文件,以方便下载到便携存储设备离线播放、观看。
三、基于现状的分析给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启示
1.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多数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和演示,缺乏对知识学习指导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网上教学、网上学习功能不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不够。高校生物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根据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增加和办好网上的“学习指南”、“答疑辅导”、“站内搜索”等学习支持模块,设计强大的网上教学与网上学习功能。对于目前往往是百人课堂的高校生物学基础课教学来说,建议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可利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设计、组织一些如阅读辅助在线材料、参与在线测试或问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网上小组讨论、写专题调研报告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网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
2.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开发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缺乏生物学实验资源,缺乏更多直观、形象的“动”态资源,不能很好地体现生物学的学科教学特点。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生物学教学一向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物学实验资源的开发,重视“实践(验)课”类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同时开发更多图片、动画、视频格式的生物学教学资源,满足生物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建议加强研制、开发能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的生物学网上虚拟实验资源,并鼓励教师适当地将其用于真实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后的复习,或者代替部分无法进行的操作实验,以弥补目前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经费紧张、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
本次调查分析还了解到,现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多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启发。大学本科教学更不同于中学教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生物学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要有研究深度,要能反映国际上学科发展前沿和新成就。建议增加和办好前沿动态、科研指导、开放实验、专题探究、教师研究领域、教师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选题指南、热点研究综述、文献索引、文献推荐、前沿动态、小论文、科学专题、学生优秀实验设计等网上资源模块。同时,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素养。建议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上增设趣味轶事、发明故事、自然与人生、科学与人生、第二课堂、科学大师、生活中的生物学等轻松活泼却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栏目模块,同时经常利用网上资源的论坛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生物学专题讨论或小竞赛活动。
3.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管理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网上资源的后期维护与更新不够。网上资源的共享性不好是本次调查中师生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另外,调研中教师也反映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定期维护、后期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学校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不够,教师普遍不愿花太多时间投入。
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参加完评审就不再维护、更新、变化了。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后期维护与更新是实现精品课程长期开放与共享、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的根本保证。维护和更新需要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参与精品课程
建设与使用的师生的付出与努力。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首先应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管理制度,在机制和投入上采取切实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扫清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
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维护和更新包括课程网站的连通性、资源内容更新、功能模块更新、界面设计更新等内容。建议精品课程教师、网站管理者要经常组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增加和更新符合学生需求的相关功能与内容,以体现新的教学安排、新的研究进展、新的功能服务。为保证网上资源后期维护与更新的经常化与制度化,建议国家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监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网站的连通性,还应该包括网上资源内容的更新。
4.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应用
目前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应用定位于支持高校生物学教学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模式,但其中网络教学活动的应用层次偏低。在应用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识、没有在线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或不太熟悉相关功能的使用,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上网的条件和时间,缺乏适用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加强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为网络教学活动提供丰富、适用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建议对目前许多网上教学条件不好,没有建起本校生物学精品课程,首先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和学生合理、充分地应用好现有的外校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提高网上资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条件较好、已建有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学校,要以一定的机制和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