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艺术设计导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导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导论

第1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热压板;通道设计;加工工艺

江苏昆山地区是我国热压机、热压板的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据粗略统计,该地区现有热压机、热压板制造企业100多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东南亚等国家。热压板是热压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内部设有加热通道或加热管,用于传递热量和压力,广泛用于人造板、橡塑、建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各种单层或多层热压机。热压板外形如图1所示.人造板生产使用的热压机是将铺装后的板坯进行热压,从而使其固化成型,然后形成具有一定幅面和厚度的人造板。热压板传热性能的优劣、机械强度与刚度的大小,以及加工精度等对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热压板的质量,热压板生产制造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热压板的技术要求及加热通道的设计。

1热压板基本技术要求

(1)热压板的设计、制造、验收应符合GB/T5856-1999《热压机通用技术条件》和热压机热压板技术条件(LY/T1004-2013)的有关规定。如热压板上下面的平面度分为4级,其公差值分别为:0.02+0.03×L/1000(0级)、0.03+0.04×L/1000(1级)、0.05+0.05×L/1000(2级)、0.05+0.06×L/1000(3级)。热压板上下面的平行度也分为4级,其公差值分别为:0.03+0.03×L/1000(0级)、0.03+0.05×L/1000(1级)、0.05+0.06×L/1000(2级)、0.05+0.08×L/1000(3级)。(2)未注明尺寸公差要求的尺寸,应符合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要求,精度要求较高的则应对长度、宽度和对角线允差及厚度公差等提出具体的公差要求。(3)未注明形位公差的工作面及热压板周边的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等可参照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附表1~3公差等级的有关规定。(4)刨切加工后精磨前最好对半成品进行一次人工时效处理,如振动时效可以有效消除焊接和加工应力,减少变形,提高尺寸精度的稳定性。(5)对毛坯材质的要求。热压板大多采用低碳钢板制造,推荐使用Q235B钢板;在板坯制备时,如果板坯幅面足够,应尽量采用整块的板料做毛坯,特殊情况下,如遇板坯尺寸不够,允许采用焊接的方法进行拼接,拼接时焊缝坡口要尽可能大,优先采用CO2气体保护焊,这种焊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防锈性能好,焊接时采用双面焊缝对称焊接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能确保焊透和焊接牢靠,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进行探伤检测,以防止通道贯通和介质泄漏,打深孔时应尽量避开焊缝位置。(6)加工通道深孔时,如果沿热压板的宽度方向打孔,当钻杆长度足够时可一次性打通,如果是沿热压板的长度方向打孔,则应采用两端对钻的加工方法,对钻时要保持两端对钻孔在同一轴线上,防止钻偏和错位,两端孔的轴线偏移量应小于2mm。(7)热压板上下大面的粗糙度值一般应小于Ra1.6(μm),周边粗糙度值一般应小于Ra6.3(μm)。(8)热压板加工完成后应以高于工作压力1.5倍的压力进行耐压测试,保压15min,不得有渗漏现象。(9)磨削加工一般应作为主加工工序的最后一道工序,磨削加工后需要保护热压板的工作表面,不得有划痕、碰伤及金属分层等缺陷产生。(10)试压结束后,热压板的加热通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清除试压水、污物、铁屑等,以防止其堵塞。(11)每块热压板的各处温度及其传导的热量应均匀,以使被压制板坯受热均匀,无特殊要求时,一般温差应小于±5℃,因此循环孔的间距可采取非等距排列方式。(12)热压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够承受因高温变化而引起的热应力。(13)加热介质在热压板孔道内流通阻力要尽可能小。(14)热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热压板的热胀冷缩不应对运动部件造成影响,可根据材质的线胀系数和温度的变化量计算其伸缩量,计算公式为:伸缩量=(实际使用温度-常温)×材料的线胀系数,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2加热介质的种类及加热方式选择

热压板加热介质通常有饱和蒸汽、导热油、电热棒(管)和热水四种。实际生产中采用哪种加热介质及加热方式还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产品的品种和批量、温度要求、耗热量的大小、能源的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控温精度要求高时选用导热油加热器给热压板加热比直接电加热方式要好得多。

3加热通道设计

热压板通道的设计对加热速度、温度的均匀性、热效率的利用等都有很大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对于热压板加热介质通道设计,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3.1通道层数通道形式有单层通道型和双层通道型。厚度在120mm以下的薄热压板大多采用的是单层通道形式,少数厚度在120mm以上且耗热量较大的热压板,有时需要采用双层加热循环通道。3.2介质进出口个数选择(1)单进单出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2所示,介质进口和出口均只有一个,特点是介质流经循环通道的路线比较长,管阻大,流速慢,进出口温差较大,一般只用在小幅面的热压板以及对温差要求不高的场合。(2)一进双出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3所示,加热介质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循环通道长度相当于同等幅面单进单出的一半,进出口温差相应减小,进口阻力比出口阻力大。(3)两进一出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4所示,加热介质两个进口,一个出口,循环通道长度也是相当于同等幅面单进单出的一半,进出口温差相应减小,但介质出口阻力比进口阻力大。(4)双进双出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5所示,加热介质进口和出口均为两个,循环通道长度也是相当于单进单出的一半,进出口温差进一步减小,介质出口阻力与进口阻力相当。(5)多进多出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6所示,加热介质进口和出口均为三个及以上,循环通道长度短,流速快,进出口温差很小,介质出口阻力与进口阻力也进一步减小,但介质进出口的管路布置比较复杂。3.3深孔排布方式(1)横向通道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6所示,深孔的方向在热压板的宽度方向,一般可一次打通.(2)纵向通道回路型。该型通道如图7所示,深孔的方向在热压板的长度方向,一般需要双向对加工才能打通。3.4介质进出口的位置分布(1)进出口在压板同侧型,该型通道如图8所示。(2)进出口在压板对侧或对角型,该型通道见图7。(3)电热棒(管)加热型,该型通道如图9所示。其深孔布置可以相互独立,不需要做成循环通道,一般取其短尺寸方向打深孔,孔的直径应与电热棒(管)的直径相适应。3.5通道直径选择通道直径应根据热压板的厚度和使用的介质不同进行选择。目前热压板常用的深孔钻规格有20、25、28、30、40mm等。通道大小的选择主要根据热压板厚度,介质种类、黏度、流速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采用饱和蒸汽加热,其流动性好,孔径可小些;采用导热油或热水加热,流动性差,孔径应适当加大。

4热压板加工工艺

第2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无为;虚静;生态;以技载道;现代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63-01

一、“自然无为”的现代设计观念

《道德经》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庄子说的这种“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主要是指保持事物的自然状态,不要强行妄为。“无为”于“物”,才能“无不为”实现“万物将自宾”的目的。“无为”之于现代艺术设计,就是在创造过程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为了这种“无为”,庄子提出了“虚静”这一重要思想,“虚静”作为“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度显示及其对宁静状态的追求,而独有的主体艺术体验的境界,对现代设计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庄子・天道》中他说到:“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可见,庄子的“虚静”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的,是指人在主体精神上达到与“道”合一时的境界,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永恒的无为自守的安静”。“虚静”是主体排除了一切外界的干扰,使其精神超脱于物质与现实的种种束缚,进入一种无功利的精神自由的境界,它是艺术创作活动进行的基础。这也体现为对当代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虚静”之于设计师的心灵体验,其一是切入艺术体验的人格和生命本体,主观即客观、规律即目的、人即自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生命秩序;其二是获得艺术设计创造的心灵自由,这是对物我的超越,获得精神解放,“自然无为”的艺术回归,达到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喜悦,使主体设计创造力在自由状态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三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物我两忘”精神境界有利于“技艺”的登峰造极。“无为”,既是对“虚静”境界的维系,又是一种顺应自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二、“技”与“艺”的平衡――“以技载道”和“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

当代艺术设计中提出的生态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大量的设计在遵循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它更加突出地表现为对人们的情感关照。古代的“技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作为人们通常所谓标志人类文明进步象征的科学技术,指的是“技”;另一种是指人类的某种特殊技能,指的是“技艺”。在庄子看来,“道”在天,“技”在人;“道”是目的,“技”是手段,推崇“以技载道”,《庄子・天地》谈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反技术理性、反二元论、反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与道家观点不谋而合。他们主张以整体论思维方式取代功效性思维模式,倡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爱。这一思想的形成,让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有了人文化趋向,使得艺术设计的文化生态观逐渐渗透到当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艺术设计的创造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的其巨大可能性,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意识增强,使艺术设计越来越具有自觉意识和理性思考,使艺术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尽量设计出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环境的生态效应,注重自身健康美观的产品,生态设计概念的引入是艺术设计走向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全球化的全面实现,给现代的人们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困扰。就针对视觉艺术设计而言,在当今网络、多媒体全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图形以其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形象简洁、准确、易识别、易记忆等优点,成为超越国度、民族之间语言障碍的世界通用语言。

三、结束语: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现代艺术设计不仅是各种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变革。道家思想的引入不但可以从中吸取对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有利的美学观点,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本土民族气息,更具传统文化底蕴,更具风格,更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当今的艺术设计得以传承。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我们更是要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而在全人类所面临的共有的生存问题上,道家的生态美学理论更彰显了其智慧。道家的生态美学思想以人为重,着眼于人类整体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倡导“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这种人本主义精神对当下失真的现代人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3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问题

由于近年来随着设计路段车辆的日益增加,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以及车辆在道路上的临时停放等问题影响,使得交通问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制约因素。线形是道路的骨架,线形的应用为车辆行车安全、舒适以及经济能力提供了条件,更是为道路的通行能力奠定基础。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线形作为道路重点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改造方式。道路线形的改造直接影响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构造物,同时影响了道路周围沿线的经济发展及其土地的应用情况。因此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设计中,要结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条件综合分析,保证道路改造在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和人们生活要求的同时更能够满足环境和生态的要求。

一、我国道路现状

目前,对于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无论在采取哪种措施解决,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城市能用土地的利用与环境的影响极其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例如城市停车场地的匮乏,就是忽视了静态交通规划,而且在发展中对机动车辆的数量增长速度过快导致对市政交通道路的认识现状不足。从而使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只能在路边乱停放,严重的扰通秩序的同时更是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成为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中重大制约因素。许多城市交通线沿线土地开发强度过大,也成为增大交通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且相当严重,从经济、生态上都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的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

二、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首先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在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对道路的选线工作,通过对平面线形设计和纵面线形设计的综合分析来保证在市政道路改造中能够以平纵线的立体感形式来满足道路设计需求。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驶速度,通过对立体现行进行判断来做出当前道路中需要注意的车速,这样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中速度的控制需求,而不能够在标准设计中对车辆进行限制。如果只按平面、纵面线形标准设计,而不将二者结合考虑,最终在道路的设计中一定能够出现良好的设计状态和方式。

三、去掉红绿灯控制的市政道路设计

1.机动车道的设计。首先考虑东西和南北垂直方向的直线通行。很明显,如果把任意一个方向的道路用架桥措施架起一定高度(本文设定为南北路被架起)。让东西方向的车辆从下面穿过,这样,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直线通行就会互不阻碍。对于右转弯的机动车道,从东西方向上以一定坡度直线架起与南北路同一高度,这个高度的位置与南北路要有一定距离,然后再与南北路水平弧形连接。为了方便南北方向车辆在各个生活区的上下路,可以设立上下道,此上下道设立在南的路的正中间,把架起的南北路和生活区环绕路以一定坡度上下连接。变左转弯为右转弯的迂回点可以设在上下道附近的空缺处。

2.人行道的设计。对于人行道,为了不阻碍任何方向的车辆的通行,也用架桥的方法把南北方向的人行道架起在机动车道的下方,右转弯的人行道也用右转弯的机动车道的方法把东西与南北方向相连接。这样东西方向的行人如果右转弯后需要穿过下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弯上到架起的南北人行道上去即可。人行道的左转弯可以采用转盘式人行道解决。由于机动车道的上下道设立在中间,下面的架起的人行道可在交叉处离开一定距离地方分成左右两路再与转盘路连接。人行道也要设立上下道。对于不需要穿过十字路口的右转弯的行人可以走地面的生活区环绕路。由于南北方向的人行道架起在机动车道的下方,是必得要把机动车道架起的足够高。为了减小其高度,东西路在经过十字路口的路段可以适当的下凹一点,这样就可以相应的减小南北路的高度和右转弯的坡度。

四、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是为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以及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城市的人行道上一般是行人较多,所以城市主要道路照明不但要照亮车行道路面,而且还要适当照亮人行道,而且使半柱面照度达到标准要求,这样有利于迅速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设计是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和能耗密度标准,确定最节能的布灯间距、光源、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师不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较全面的技术素质,能掌握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五、市政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雷同,缺乏整体设计,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个性、地域性;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内和近期的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导致物种不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死亡,影响绿化的整体的效果;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不能将各种道路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可以说,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的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是在有限宽度的绿化带中,放置了最宽的道路,仅仅解决了道路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对于自然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人文历史等一系列建设的要求。

六、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

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人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人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第4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导课艺术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36-01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物理课堂的主导作用,强化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以实现健康、和谐的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教育主要途径,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导课环节。它的设计教师应该重点研究,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导课艺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导课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契合原则

物理导课设计是没有范式的,是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导课设计格式的,优秀的导课艺术设计更是如此。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首先要研究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把握来设计,不可脱离学生实际等一些影响教学因素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准备状态,学生的知识基础等,且不可游离于物理教学内容之外,更不能与物理教学内容脱节。要遵循导课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知道学的什么知识,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的导课设计与教学内容脱离,与学生实际情况脱离, 那么无论导课设计的多么有趣新颖,都不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成效。其实,这样的导课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曾听过这样一节课:《透镜》,在讲授《透镜》这节课时,教师首先由学生熟悉的近视眼镜,对近视眼镜的用途给以描述而导入新课,继而又大谈学生一旦形成近视眼后的危害性,不着边际地让学生讨论预防措施,不着边际,没有与教学内容契合,显然,教师的导课设计是失败的,学生不明白教师要给他们讲授的内容在哪,这样的导课设计绝不会收到良好的导课效果。

2 导课设计要赋予趣味性原则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策动力。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在其著作中也阐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有这样的名言流传后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导课设计要赋予趣味性原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授新课的开始的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引生入胜,给学生产生问题悬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新课教学上,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导课时,应遵循导课设计要赋予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对所学物理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例如:某教师在讲授《光的折射》这节物理新知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海市蜃楼”、“雨后彩虹”、“三日同辉”的三个视频片段,此时,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用以导入新课:“1549年2月,毛利斯率军把德国境内的马德堡城围的水泄不通,但是,马德堡城的官兵奋勇抵抗,因而,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就在这时,有人发现马德堡城的天空中三日凌空。毛利斯的军队见三日凌空这种现象,认为是上帝在庇佑此城,于是撤兵了。这“三日同辉”的自然奇景,吓退了敌军,马德堡全城人欢呼雀跃,认为是上帝救了他们。其实真是上帝救了他们吗?当然不是,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三日同辉”和“海市蜃楼”、“雨后彩虹”这三种现象,是我们即将要研究的物理学中的三种光学现象。好,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这些奇妙景观的成因。”可以看出,这节课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是遵循导课设计要赋予趣味性原则的要求的,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3 注重新旧知识点的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做导课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导课设计的趣味性而且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点的关联性,即要遵循新旧知识点的关联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教师的导课设计,不仅关注新知识的传授,还应挖掘探寻学生所要学得的新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已学得的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同一个单元的内容,所呈现的知识点都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在导课设计中,以学生习得的旧知识为铺垫,以旧拓新,水到渠成的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达到掌握。如:在进行《光的折射》这一节的教学时,依据笔者的导课设计,先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光的反射定律,接着笔者提出提问:“光线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光是都返回到大气中吗?可不可能还有部分光没返回而射入玻璃中呢?”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承上启下让学生对学习新知的信心、兴趣增强。

4 简洁性原则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是哲理,它也体现在物理导课设计中,导课艺术有百般好处,但是,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来说,它就是一个环节而已。初中课时设置是一节课时间是45分钟,在这有限的 45 分钟里,导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导课设计时教师应该有意识控制,最多5 分钟之内,不能过长,否则就是冗长。因此,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不要弯弯绕,在导课情景设置上应该直奔主题,简洁明快,不能冗长,要让导课起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新课上来。例如:在教学初二年级物理的《电和磁》这节课时,笔者选择的是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电和磁有哪些比较相似之处,同学们知道吗?如果它们之间存在联系,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来来共同研究探讨这个问题。”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新知识心中明确了,有数了,而且,也通过这样简洁的设问句式,激发了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泽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第5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现代艺术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在某些领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时间大大缩短,用户的体验也越来也高。对于现代技术设计来说,首先,计算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载体,运用计算机比起最早的传统的设计方法来说,节省了设计师的大量时间,也避免了过去设计图纸不方便携带、容易遗失的情况出现。可以说,艺术设计领域是对计算机技术最为依赖的行业和领域之一。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这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未知的挑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1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

首先,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经济实用性。艺术是艺术家审美的体现,也是现实化的审美理想的显示。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纯粹的艺术已经不能吸引绝多大数人的注意,即便是对艺术敏感的现代人,也更加注重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逐渐压到了艺术性成为二者中更为重要的部分。

其次,基于上面所述的经济实用性,现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越来越凸显。从设计本身来说,设计决不能是孤芳自赏,除了设计师以外无人欣赏的设计不能够说是成功的设计。现代艺术设计也越来越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已经逐渐扩展到了社会大众。

最后,现代艺术设计与计算机高度结合。计算机不仅能够作为设计的工具为设计师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帮助设计师实现以前只存在于构想中无法实现的一些画面。借助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更多的设计也能够呈现在相隔万里的人们眼前,拉近了设计与观众、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2计算机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多特点,具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其特点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快速便捷并且不容易出错。各种绘图软件和设计软件的方便快捷是在设计领域计算机代替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花费跟之前手工相比少的多的时间,却能够完成更多的设计。并且相较于手工设计,其精度和准度都有保障,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出错,即便出错,也能够马上回复。

其次,是计算机中的色彩比设计师手工所用色彩要丰富得多。拘于每个设计师所购置的颜料的限制,很多设计师的色彩构想无法实现,而计算机中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可供设计师选择,这不仅能帮助设计师拓展思路,也满足了更多人的不同审美和需求。

再次,计算机网络中拥有海量的资源,可以极大地刺激设计师的灵感,也能够给设计师带来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以往设计师只能凭经验和一闪而过的灵感来进行设计,在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以后,其灵感来源有了很大的拓展。

最后,将设计的演示和互动变得更为简单。以往设计师只能通过平面的展示,现在利用计算机可以完美呈现出设计的立体情况,能够全方位最逼真地展现设计,这种全方位的展示能够让评价设计的人们更为直观也更为细致地发现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便于设计师的修改,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对设计无法细致审核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未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两分的。一方面大部分的设计将会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更多优秀的设计也将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另一方面,在人们欣赏了很多的机械的、精密的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以后,对纯手工的设计也将更加渴望,也能够以保障手工设计不会衰亡。人们对计算机越以来,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也能够鞭策设计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

3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对于计算机技术十分依赖,可以说现代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根本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人脑才是设计灵感的源泉,而计算机充其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舍本逐末。没有了计算机,无非是设计中困难较多,但并非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是离开了人,只有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一项设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第6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 个性化 艺术设计 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一、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而那些被“确定的知识”“制度化的知识”还在长期的一成不变的可怕的重复着,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带有很强的定势,往往设计出的东西,千人一面,创作内容苍白,肤浅,毫无新意,甚至连表现形式都是某某的翻版,而学生们对创作的感受也是似乎相同一致。不知从何下手,可见,教学内容保守,形式僵化的单一式的教育模式违背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这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如何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所以我们要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课程设计,以一种积极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教育,才能为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打好基础。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自包豪斯开创性设置基础课以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充满探索与实验展开的课程景观。包豪斯基础课程设计,“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为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把课程从技巧模式转变为艺术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和认识,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如康定斯基的课程开创了对每个单个现象在孤立状态下作学究式的分析,将现象的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并置分析的研究至于他在课程中所体现的对抽象式点、线、面的纯度性的研究,达到一个相当的深度。

由此看来,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进行课程设计,武装学生的头脑,是国外现代专业基础课程发展的一大特点。

以下是对学科基础课程设计的构想:

在全部专业基础课程范围中,只有将每一门课程进行知识组合后,才能发现课程的真正内在结构关系所在,其实,只要将这种课程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就能真正掌握课程的结构关系达到学习的目的。课程的构成是自由的,课程的内容与性质是多样的。这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帮助,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也多样灵活起来。

课题一,以概念元素为课题:点线、面、大小、位置、特点。

课题二,以视觉元素为内容的课题:异变、隐喻、同构、肌理。

(1)形态:正负形、轮廓、分割、置换

(2)空间:空间框架、围式空间、矛盾空间、空间与实体、上与下、远与近

(3)画室技巧:粘贴、电脑拼贴画、绘画工具、摄影、暗房技巧

(4)色彩:光色原理、抽象色彩、归纳色彩、色彩心理

课题三,以“观察”为切入点,着重视觉思维的训练。

(1)“看法”

客观之看,喜庆之看,透视之看,变焦之看,抽象之看,倒置之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视觉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发展认识情感和心理的运动技能。

(2)技法――艺术表现之法

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速写、表现、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以专业课“设计制图”为例: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二、“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论文总结式模式

主要针对一些高年级专业课,和艺术考察的作业期较长的课程,有必要通过论文的方式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现、新手段。进行文字总结论文式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

三、重视商业实践

1.设计作业与创作相结合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

2.通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1)积极开发基础实验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商业项目,积极参加商业创作,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大赛,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同行的认可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设计比赛进行必要的交流。

(4)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商业设计公司的运作流程。从中观察发现设计师是如何进行调研构思和设计的,并进行简单的评估。

四、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资源的培养,与信息交流平台的扩建是新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

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为其匹配先进的教学条件,与广阔的信息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基本服务。教学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2.构建艺术师资平台

在艺术设计中的师资结构中,一定要有专业人才或专业室内指导设计师的介入,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还要引进相关的专家教授,把学科的构架搭建起来形成由艺术设计师、专家、设计理论家共建的平台。另外对年青教师的大力扶持与培养,提高教育整体素质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出力。

3.要丰富各种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及各种设计的专业软件的购置与建设

应该承认,研究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自觉研究与大力推广还需经过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在理论、结构、教师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然而,教育是指向未来的,顺应时代潮流,敢于挑战自我的教育模式之路将越走越宽。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艺术设计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紧密配合,并拓宽学科视野的广度向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进发,使设计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高职 居住空间 室内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53-01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2007年,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40万人。调查显示,目前,特别是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有关设计的投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与此同时,专业学校则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社会提供各种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笔者回想自己做学生时的经验,觉得设计课最容易上课,同时又最难学得好;现在想想自己做教师的经验,也觉得设计课最容易塞责,同时又最难教得好。但想来想去,这样难学难教的课程,恐怕不会有特别新颖而速成的捷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的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实践课程也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

面临这种现状,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成为一种艺术设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承担社会真实项目为主,单个项目在工作环境中由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精英式的培养、辅导下完成。“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教学评价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教学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其教学组织结构为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其中实施;不同模块中的课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探索;高等性与职业性兼顾。而其教学实施团队则要求双师型结构,主张校企合作,团队合作,责任明确,综合管理。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化教学方法的执行,仍然需要在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基础教育,以让一年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之后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二年,主要培养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渴望成为从业者。因而此时设立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课程,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内外结合,专兼并存,分层递进的特点,使学生全面进入准职业化状态。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部分,对于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和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将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特别引导学生阅读实物和图片。学生在学习理论课要注意:自学与听课相结合;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接受与探索相结合。

第二阶段,由老师以准职业化课程“真题仿做”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联系,将已完成的项目或未完成的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中,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担当课程以“真题假做”的方式进行。企业项目流程的各个主要环节,从项目的信息收集、初步设计、完善方案、施工协调、使用评估五个步骤的实践程序,融入到整个课程的阶段中,(具体的比如:进行的水电改造,可分小组带学生实地考察学习;后期配饰的选择,可分小组让学生深入建材市场,了解掌握其知识)。同时根据项目进程,让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分层递进的模式上升,教学过程中穿插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各类专业课题讲座,学生作业的各种展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成果的验收与评比等。学生在这个真题仿做阶段,需要注意:实践课前要复习好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课初期,宜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自己的实践训练方案或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践课过程中,要独立完成各项技能训练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要勤观察、多思考,学到实际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课过程中,一旦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又要不固执己见,吸收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观点;在实践课过程中,除了勤观察、会创新思维之外,还要把这种观察和思维落到实处;实践课后期,要重视撰写各种文字报告或总结,如调查报告、设计说明书、实习报告等。

在未来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工作室化教学方法的发展中,我们展望用真项目导入的工作室模式教学,利用之前的基础以及精英化教学,打造成真正的公司,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真正建立装饰设计公司,并且对外服务,可以由校外相关公司参股完成;从工作环境中真正营造公司文化和氛围,把工作室各种软硬件设施成达到公司标准;完善对外服务,使工作室能够在经济上独立承担发展的需求,所聘用的员工、教师、学生,都支付相应的报酬;让每届学生都能在工作室中工作自如,毕业时让社会上有一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感到压力;与其它工作室一起努力打造工作室品牌,争取在行业中做出示范。

面对目前日新月异的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不仅要求其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需要复合型知识的高端室内设计人才与此相适应,国家也提高了室内设计人员的职业“门槛”,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也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能够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环境设计与创作、教学、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分形技术;陶瓷装饰纹样;应用

1 分形理论概述及基本概念

1.1概述

“分形”(Fracatl)一词的普及与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形:形状、机遇和维数》一书有关。在书中,曼德尔布罗特将其定义为“描述一类递归定义的、可产生现实和超现实图像的曲线。”自分形理论建立后,在应用学科和可视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分形的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功。正如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Wheeler)曾说过,在将来,一个人如果不能熟悉分形,他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

1.2分形的定义

原则来说:分形是在一些简单空间上,如Rd、C上的一些“复杂”的点的集合,这种集合具有某些特殊性质,首先它是所在空间的紧子集,并且具有下面列出的典型的几何性质:

(1) 分形集都具有任意小尺度下的比例细节,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2) 分形集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

(3)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的形式,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4) 分形在某种方式下定义的“分形维数”通常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分形集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可能以变换的迭代产生。

对于各种不同的分形,有的可能同时具有上述的全部性质,有的可能只有其中大部分性质,即使某个性质有例外,也并不影响我们把这个集合称为分形。

2 分形理论在艺术领域应用的现状

分形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已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艺术设计需要与科学需要相互作用,促进分形艺术设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科学的发展需要市场的支持,而艺术正是科技成果通向市场,转化为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设计艺术的进步有赖于设计艺术手段的革新,而科学恰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手段。

目前分形理论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包括分形艺术内涵、将分形图形贴在三维物体表面的算法、分形图形在时装艺术、纺织设计、园林设计、包装、装饰设计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陶瓷装饰图案设计CAD软件和动感雕塑辅助造型设计系统、分形图案的构图艺术及其计算机模拟实现等。

与其它学科相比,目前对分形艺术在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甚少,而陶瓷装饰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却对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分形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可以直接对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把分形理论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相结合,有利于引导陶瓷装饰纹样设计创新的研究,从而带给陶瓷装饰纹样设计者更多的灵感,拓展设计者的思维。

3 利用分形技术生成陶瓷装饰纹样的特点

随着分形艺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分形图形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己经开始注意到分形的图形特点与陶瓷装饰纹样的相似之处。但目前对分形技术生成陶瓷装饰纹样的特点仍没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首先,分形图形是包含统一于自相似的分叉、缠绕、不规整的边缘和丰富的变换中,其最大特点是无限嵌套与细分,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既是人们对自然结构的新认识,又是数学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现。分形艺术图形的美体现了混乱中的简单,有序中的混乱,是一种随机中的秩序,统一中的丰富。分形不同于欧氏几何形态中对称给人带来的呆板感觉,增强了大范围局部与整体的对称,是由简单公式通过迭代生成的复杂图形,分形用其独特的手段解决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分形图形体现了许多如平衡、和谐、对称与对比等传统美学的标准,但更多的是超越这些传统标准的新的展现。它“是一种动态平衡,一种画面各个部分在变化过程中相互制约的平衡;分形图形的和谐是一种数学上的和谐,每一个形状的变化,每一块颜色的过渡都是一种自然的流动,毫无生硬之感;而最特别的是分对称,它既不是左右对称也不是上下对称,而是画面的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或者说是局部与整体的对称。它表现出一种纯真的追求野性的美感,一种未开化的,未驯养过的自然情趣。”图1与图2分别为分形图形。

4 应用分形技术进行陶瓷纹样创新设计

4.1分形图形风格与陶瓷造型风格的统一

造型决定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态,而装饰则加强整体的形式美感。分形图形表现出的韵律感、梦幻感和纯真的野性之美如果用于装饰传统陶瓷造型则显得矛盾不谐调,反之将它与设计前卫的现代主义风格的陶瓷造型结合就会显得相得益彰。

4.2图形的偶然性、丰富性与陶瓷装饰色彩的可控性相结合

分形图形具有偶然性的特征。分形艺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性,较小的扰动都将导致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设计之前并不完全知道将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因此分形图形有时呈现一定的偶然性。应用分形软件创作分形图形的过程又可以不断地激发想象,可以在运算结果中调出能表达自己思想的形象,漂亮的分形图形就是通过不断地调试而产生的。这也说明分形可以产生出人们所意想不到的结果来。正如中国画法中的泼墨就是即兴的、浑然天成的,分形图形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如图3就是通过分形软件所调试出来的分形图形。

同时,分形图形又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在分形图形中蕴含着无穷的自相似性嵌套结构,一张分形图在无限度的放大过程中总是可以发现分形图的不同局部有不同的意味,但又统一在同一个装饰风格中。在陶瓷艺术设计中,有时存在为同一个陶瓷造型设计不同的装饰纹样的的情况。在这样的作品中,装饰纹样作为表现的主体元素既互相区别,又统一在一个主题下。此时,一般的方法就是用一种陶瓷装饰纹样通过变形等手段衍生出变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形图形的天然优势在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色彩是装饰的内容之一。分形技术对于色彩的可控性也是它参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另一大优势。因此,将偶然得到的丰富图形结合变幻的色彩运用在陶瓷装饰纹样上,是分形技术应用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重要方式。

4.3陶瓷装饰纹样分形设计软件的使用

分形图形的复杂性来自于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进行反复的迭代。目前生成分形图形的方法有很多,如L一SystemS算法(简称LS算法)、IFS函数迭代系统、复动力系统分形集等常用方法。但使用这些方法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功底与一定的编程技巧,然而对广大艺术工作者来说(不排除少数精通者),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了解其基本算法,也不能熟练应用。这就造成了设计师使用编程等方法创作适用的分形艺术图形十分困难的局面。

笔者在做理论研究的同时,通过vc++同样开发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分形陶瓷装饰纹样生成软件。它可以满足一般设计师进行陶瓷装饰纹样的设计,而且也可以用于教学与设计实践。同样,现在国内外也出现了很多功能非常强大的分形软件。如FracInt、Iteration MFC、Application和Fractel Designer 2.0等,这样就弥补了设计师在编程、数学方面的缺陷,使他们的艺术才能得以展示。

5 分形艺术应用在陶瓷装饰纹样上存在的局限

5.1观念上存在的局限

由于在分形理论初创时期,学术界对分形图形的美的感受与分析源自于数形表现。基于当时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分形图形只能由少数精通数学及编程的专业学者生成。这就造成分形艺术图形的产生及其应用不可避免地将多数的艺术设计工作尤其是陶瓷装饰纹样的设计排除在外,这一现象到现在也同样存在。就像许多做陶瓷装饰纹样的设计者就认为分形艺术只是属于数学公式派,并认为创作者都要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如矩阵变换、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知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理论能否被社会接受,关键在于它对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分形理论在陶瓷装饰纹样中的应用使人们对陶瓷装饰纹样创作的认识更深一步,对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2创新设计应用不足

现有的对陶瓷装饰纹样分形艺术图形的应用往往局限于直接应用常见的分形图形对陶瓷艺术品进行整体贴图,使得分形艺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变为“分形艺术贴图”。如将分形图形应用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做法是,选择不同的分形图形与不同的陶瓷造型进行直接的拼贴组合,将生成的分形图形应用三维软件直接拼贴于器物之上,而很少考虑一些基本的纹样构成法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形艺术在陶瓷设计中的可行性,但创作方式单一的弊端显而易见。分形艺术在陶瓷装饰纹样中的应用在发展初期作为一种应用探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分形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作为方法论的分形理论在陶瓷装饰纹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直接附加,而是与其它学科研究一样,要求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与创作。

参考文献

[1] H.Tamrua,S.Mori and Yamawaki.Texture feature corresponding to

visual perception,IEEE trans,onSMC,vol.SMC-8,No.6,Jane1978,pp4

60-473.

[2] 谢和平.分形一岩石力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 胡瑞安,胡纪阳,徐树公.分形的计算机图象及其应用[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4] 刘代俊.分形理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

[5] 徐龙军,刘成伦.突出区一煤分形结构与性质[M].重庆:重庆大学

出版社,2004.

[6] 曾文曲,王向阳.分形理论与分形的计算机模拟[M].沈阳:东北大

学出版社,1993.

[7] Mark Finlay et al.用C十十设计二维、三维分形图形程序[M]. 科

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1995.

[8] 李水根.分形[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胡瑞安,徐树公.分形的计算机图案及其应用[M]. 中国铁道出版

第9篇:艺术设计导论范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江汉大学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学院四大专业之一。本专业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精通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广告传播、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目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致力于创新型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寻求着打破单一、静态、僵化的传统模式而探索着。在如今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10年来,一直在创新型思想、观念指导下寻求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全新标准和定位,近几年,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特征,再结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与特色,建立起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到课程模块化设置,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探索等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按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一专业制定了以培养具备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能在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公司、新闻出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具有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与信息传播问题相关,又与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时代的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当今人类文化、科技、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方面,我们不应从纯技术或纯艺术的角度出发,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播的问题,而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和深入地对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它包含人文艺术的特性,也具有自然社会科学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绘画、文学、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特征于一体。这一特征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往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应该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融合性,把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改变原有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与无序等现象。为了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学习与掌握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有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思维模块、综合设计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四大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训练。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目的是为确保其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有序开展,在造型和表现方法方面则建立起以素描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空间立体构成等表现技法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开设有软件应用、设计初步、设计基础、视觉表现、艺术表现等课程。考虑到设计与美术在专业目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上有根本不同,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则主要以围绕设计目的的要求进行训练。

设计思维模块主要包括设计理念与思维能力训练。设计的过程是设计理念和思维能力综合积累发挥作用的过程。此模块课程有设计思维、创意思维、中外美术欣赏、世界设计史、专业学科导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学等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设计创新,从而改变传统以形态导入设计的设计思维,变为发现和解决多种问题导入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设计创意与表现。提高专业设计创意需要更多的实际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思考方法和制造手段,把握时代脉搏和要求。该模块下所开设的课程有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市场调研与分析、展示设计等。

设计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与专业实践等。在第2至6学期每学期设置对应相关课程知识点,认知实习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创新平台。认知性实践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用三周的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训练,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来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随之在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工作室建设、深入企业实习、社会实际项目导入等均丰富和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合理地在大学四年学习阶段设置有目的实践教学,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设计行业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知,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性规划。

综上所述,课程模块建设强调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符合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特点。在教学改革计划实施中,由于学时的限定,在课程设置时要将传统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化、整合、重设以适应专业化教学。同时,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为3个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即平面设计方向、视觉形象设计方向、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3个方向的课程既有穿插与联系,又有各自区别与特色,这样的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多元化、全方位需求。

除了实施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开设有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欣赏等课程来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强化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深入掌握,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主修与选修相结合,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从课程设置上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创造条件。

三、科学与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创新

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规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纵观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均比较主观单一,过多强调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为主,平时以考勤为辅,强调动手能力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往往投其所好,一味迎合任课老师的作业评价观点,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甚至导致整个班级作品风格单一、千人一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要改变以前重设计结果而轻设计过程、重实际动手能力而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重教师个人风格喜好而轻客观设计规律等现象。在多门课程中可以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项技能。

基于上述几点,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以及对自身设计作品的解读,并将其纳入评分体系中来。在有些导入社会实际项目的专业课程中,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课程,采取模拟招标方式,学生到讲台当场讲解,并能对现场学生提问进行解答。案例分析、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中则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以注重学生从思维设计过程到作品最终效果呈现,再到作品介绍讲解环环相扣的考评方式,无疑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对学生作业考评不公正或存在偏差情况出现,我们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均成立教师评分小组(根据情况不少于三人),由专业教师集中对学生作业逐一点评、综合给分。所以,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稳固着根基。

四、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教学中,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把课前预习、理论讲授、案例讲解、校外考察、实践交流、学术讲座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和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总结与学习。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教学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在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与探索,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直至全面展开,逐步实现高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中国艺术,2013(4).

[2]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