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养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学业和思想品德,既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用,又要关心他们的知识成长和思想品德,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做到教养并重。既要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又要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防止重养轻教,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和品德;把教育的任务都推给学校,或是只注意安排孩子的物质生活,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而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也要防止重教轻养,只关心孩子的学校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温暖饥饱和身体健康;其次,动静并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他们学好功课,又要让孩子参加一定的文艺体育活动、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家长要尽可能地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展览会等,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浏览名山大川,欣赏花草树木,欣赏良辰美景寓教于乐于活动之中;第三寓教于养之中。要通过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用的安排,来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洁卫生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
爱严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以血缘为纽带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天然的深厚的爱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关心爱护子女是父母的神圣天职。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使子女更容易从情感上接受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爱必须适度,不能溺爱,不能护短,不能迁就放任。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抚爱和温暖会感到痛苦,就会走向社会,向其他人寻求体贴和温暖,这样很容易被人拉拢,走向歧途。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在过分的溺爱娇惯却可以使子女不求上进,娇气十足,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懒散自私,骄横放纵,唯我独尊,目无法纪,以致堕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在爱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要求。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业各方面经常进行指导,使他们在生活上有所锻炼,学习上有所砥砺,品德上有所提高,理想上有所追求。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习惯,抵制社会上不良因素的腐蚀侵袭,朝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当然,严不是酷,而是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对孩子多进行正面教育,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尊重信任他们,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说服,不要压服。不能简单粗暴地滥用惩罚,尤其不可迷信棍棒教育,肆意打骂。体罚只是家长束手无策的表现,它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相反会起到消极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中应该爱严结合,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有理,爱而不纵。
言传身教结合。教育青少年,从来是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家长能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楷模。孩子是好模仿的,但他们鉴别能力差,当他们还不能从道理上明辨是非时,长辈的言行很容易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一般来说,家长思想品德高尚,孩子的思想品德就好;家长精神饱满,富有创新精神,对工作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孩子就会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父母待人谦虚有礼,同情关心别人,尊老爱幼,孩子也会礼貌待人,尊敬老人。家长勤俭节约,爱惜公物,孩子也容易养成爱劳动、不浪费的好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言行不正,品德不良,就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家长搞不正之风,有坏习惯,就会污染孩子的心灵。事实证明,在青少年犯罪中,因为家庭不良影响而使青少年罪犯的比例是很大的。在女青年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同父母的犯罪行为,尤其是母亲的性犯罪行为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做孩子的表率,以自己的崇高理想,点燃孩子的理想;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启迪孩子的心灵;以自己的才智,哺育孩子健康成长。
不幸,孩子们在争玩具时发生了矛盾。农村孩子顺口骂到:“!”“哥哥骂人,我不跟你玩了!”城里孩子委屈地说着,依偎在妈妈身边。
屋子里的气氛阴郁了。妹夫鄙夷的目光扫了一下舅子夫妇。这时夫妇表情尴尬,几乎同时出手打了儿子一巴掌,妹妹则把儿子手里的玩具只往侄子手里塞。然心里却难受着……
农村夫妇为了躲避气氛,于是拉着孩子走出房间,想到社区里转转换换空气。
刚一出门,只听到“叔叔好!阿姨好!”再下一个楼层,又听到“张爷爷好!李奶奶好!”单元楼道里,整个楼梯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于是这时夫妇禁不住忏悔地叹道:“我们没有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孩子骂人,在于自己平时做了孩子的反面教员”。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去年才住进城里。不是当了几天城里居民就笑话农村居民不会教育孩子;而是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城里差。他们的生活语言,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尤其是邻居之间矛盾冲突时的语言,都很庸俗、随便,甚至低级、粗野,脏言脏语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最好教材”。因此,农村小学、初中学生的生活语言中有很多不健康的成分。骂人成了潜移默化的品质。“!”“老子……”之语成了生活交际语言。有些女生竟然也信口开河,不亚男生。
显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要培养中小学生的文明语言、思想品德,还应从孩子的家长着手,并且要从幼儿家长着手。
作为家长,关心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小学还关心;关心孩子上小学比上初中还关心。我们应趁着家长的“关心”,从幼儿园就要开好家长会。把家长会这块阵地一直占领到初中毕业。借用家长会办好文明语言、思品教育讲座。幼儿家长会,要以礼貌语言、礼貌行为等知识为讲座内容。力求教会家长共同当好老师。教育家长在有孩子的场合,千万不要说脏话,切莫忘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小学家长会、初中家长会,最忌的是把家长会简单地当作向家长汇报学生成绩的汇报会。要借用这块阵地办好文明语言、思想品德教育讲座,使家长加深理解,对学生的思品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更必要。尤其让家长学到一些怎样引导和教育孩子的知识,以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学生。
这个设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家长这方面,农村家长来开会,先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第几,各科具体多少分。很少家长问及到孩子的思想品德怎样,语言文明与否。
从教师这方面,尽管老师都懂得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德育第一。但是评选三好学生,具体操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掂量着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把成绩作为重要砝码。这当然是应试教育和评比教学名次,把老师培养成了这种不自觉的习惯。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操作中,首先应是思想品德的言传身教。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文明语言的培养,单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家长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想到这,我们就积极地、自觉地在家长会上,汇报学生学习情况时,巧妙地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语言的培养方法,这样讲座就办起来了。
小学1年级至3年级的讲座内容,以文明语言和拾金不昧为主;4年级至6年级讲座以团结同学、热爱同学的内容为主;初中家长会以法律常识为讲座内容。对初中家长的法制讲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策略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直接影响,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任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家庭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解决策略。研究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难点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方面的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冲击。而儿童和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型,其思想意识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产生一切向“钱”看、追求享受等思想。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溺爱或粗暴的教育方法无法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其次,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早期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早期教育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智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形成思想道德意识。另外,部分家长一味地对孩子溺爱,致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嫉妒等性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后天发展。
再次,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时仍使用错误的思想和方法,难以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在教育模式方面,部分家庭教育采取封闭式教育观念,禁止孩子接触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教育方法上,部分家庭采取粗暴方式或娇惯溺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在教育途径上,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树立从事高收入职业的思想,使得家庭教育充满功利性。
(二)家庭方面的问题
家庭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仍然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我国家庭教育在家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独生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的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城市地区,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认为非独生子女好教育,独生子女难教育。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宠爱。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给孩子所想要的一切。而独生子女习惯性接受家长的付出,并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独生子女大多时候独享父母及家人所给予的一切,缺乏分享意识,这就导致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着想,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心态。因此,独生子女问题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难点。
其次,家庭教育存在偏激现象。一种表现是家长溺爱孩子。很多家长一味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认为让孩子过得愉快就是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家长陷入溺爱的泥潭,使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人性、自私的性格。另一种表现是家长采用以体罚为主的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经常性体罚孩子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严重影响孩子的后天成长。
再次,家长威信缺失。家长一味溺爱孩子的后果就是导致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无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外,部分孩子出于逆反心理,不服从家长的管教,而家长听之任之,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家庭教育完善策略
(一)优化家庭教育观念
要优化家庭教育质量,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孩子开展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家长应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家长应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孩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创新教育方法,采取科学民主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此外,家长还要摒弃传统的打骂式教育方法,学会尊重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应积极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家长应积极重视孩子的情感变化与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亲切、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引导孩子走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促进经济社会与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为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应充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孩子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再次,家长应教会孩子学会辨别与抵制外界环境中的不良思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事业
为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事业,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对早期教育事业予以支持,充分发挥早期教育事业对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早期教育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还应积极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能力培养,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早期教育应积极改进教育方法,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学会以理服人,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完善独生子女教育方式
首先,家长不能一味溺爱独生子女,应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帮助独生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独生子女明白家长的辛苦,积极体谅家长。
其次,家长应鼓励独生子女积极与外界接触,教会他们分享,多交朋友,开阔眼界,帮助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家长要加强与独生子女的沟通,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促进独生子女全面发展。
(五)树立家长威信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良好的示范,不在孩子面前发表消极言论,不做错误的事,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增进孩子对家长的信赖之情,增强家长威信。
其次,家长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以耐心、亲切、诚恳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使孩子充分认识家长对自己的爱,提高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进而树立家长威信。
再次,家长不能滥用威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能滥用威信,否则会激起孩子的反感,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家长应学会采用柔性教育方法,辅之以威信,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味依赖学校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高效教育。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而且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青年教师,2012(07):10-16.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问题 更新教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在新时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心理成长特点,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提供了科学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颁布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代了一种全新的指导,拉开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帷幕。但是,当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教育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一、农村幼儿教育与家长教育理念的错位
实施新课程后,幼儿园以孩子“终身教育”为基本指导思想,及时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着眼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活动;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认识自然;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尽情想象,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这些教育活动显然与农村家长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期待产生了矛盾。有的家长说:“孩子在上大班了,开学好长时间了,幼儿园几乎没有教什么东西,还是村里私人的托儿所好,从小班就学拼音了,会写很多字,还会做很多算术题。”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在学校就知道玩,老师还让孩子把玩具带到学校去,再说玩具是自家用钱买的,万一被别人玩坏了,谁赔啊?”家长的这些想法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幼儿家长教育理念的现状,我们选择本园与周边三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教师、家长、孩子各30名。
调查一:教师实施新课程后,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可多项选择)
选择(1)资源缺乏,资金紧张的占20%;
选择(2)缺乏专家指导,课程实施不全面的占35%;
选择(3)家长思想陈旧,不支持新观念的占65%;
选择(4)被家长误解,劳动得不到家长尊重的占55%。
调查二:家长重视的科目(可多项选择)
调查三:幼儿喜欢的科目(可多项选择)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家长重视的科目中,比例最高的是拼音,占60%,其次是算术,占55%,识字占50%。这些都是知识性很强的科目。而美术、音乐分别占了15%、18%。对于锻炼孩子体格和动手能力的体育与制作,家长们却漠不关心,分别占11%、10%。有趣的是,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却和家长相反。比例最高的是美术,占了95%,纸工制作也占了90%,喜欢体育的孩子占80%,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而家长看中的拼音、数学、识字占的比例都很小。如果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不顾孩子的兴趣,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读、写、算,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感和逆反心理。无数事实表明,有些孩子上学前就学会了一年级课程,真正进入小学后,成绩并不突出,甚至落后于一般儿童。究其原因,是幼儿园和家长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家园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农村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在配合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一)两者教育教学理念不同。通过对两个《纲要》反复研究和解读,我们认识到,幼儿教育改革的改变的不仅仅是课程,还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基础教育”、“终生教育”,不仅限于教孩子写字、算术,更重要的是顺应幼儿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但农村幼儿家长对《纲要》缺乏了解,衡量孩子聪明的标准是他们的识字量的多少、完成算术题难度的大小等,因此便抱怨幼儿知识教育目标不高,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村里私人的托儿所读书。一些不正规的托幼机构为获得经济效益,迎合家长心理,只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幼儿教育完全小学化,让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二)幼儿园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不一致。目前农村幼儿家庭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这些老人更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接受着非常落后的教育,滋生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加上奶奶爷爷的娇宠、溺爱,使他们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更谈不上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了。另外,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制约着《纲要》的实施。农村部分家长仍然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看着孩子,自己方便挣钱和工作。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也没有什么用,大学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不如长大挣钱。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对孩子灌输的思想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背离了幼儿园教育目标。
二、推动农村幼儿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农村幼儿教育者应引导家长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握家庭教育规律,做好与幼儿园的配合。
(一)运用科学方法取得家长的信任。农村幼儿教师要研究农村幼儿家长的特点,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法。每个家长都会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老师平时要多留心孩子的举动,在家长接孩子时多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满足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与一些正常的要求。和家长多聊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把孩子的一些不足作为对孩子的希望提出来,这样家长听得心里暖暖的,也会“亲其师,信其道”,转变教育观念就会更加容易了。
(二)做好农村学前教育的宣传工作。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家长都忙于挣钱,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且认识片面,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及方式认识不足。因此,教师们要利用一切和家长接触的机会,和家长共同探索育儿经,在家长需要指导的时候,把掌握的最基本、最实际的教育理念同家长分享,减少他们心中的“教育盲区”。幼儿园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要让家长多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学习生活,逐步接受正确的教育方式。
(三)根据家长的不同特点及时沟通。对家长和幼儿园教学理念的不协调,教师应及时、慎重、委婉地给予解释。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在及时的沟通互动中,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要耐心地向其解释幼儿的发展差异和年龄特点,并告诉他们过急过高的要求只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对于“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就要引导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配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原因;后果;建议
我校是广西西部山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当中,有的父母平时不注意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子女在物质方面的各种要求,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的父母为了生计而进城务工,把对孩子的教育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这样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在我们学校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了,严重影响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而现在的家长们都忙于工作赚钱,却忽略了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教育孩子。
一、我校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现状
1.大多数家长由于生计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以我校2016年春季学期家长会情况统计为例:全校650名学生当中,家长亲自到会211人,家长到会109人,参会率49.24%。经了解,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无法参加家长会,一部分由家中爷爷、奶奶或亲戚,少部分家长生意忙或家庭事务无法参加,甚至个别家长因孩子成绩不好干脆不参加家长会。2.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孩子进了学校学习,教育就完全是老师的责任了”已经是大部分家长的共识。与学生家长交流,话语中表达最多都是“靠老师多多费心,多多教育”这样的观念。3.家长教育手法简单、粗暴,甚至出现暴力行为。一些家长平时不懂得如何对子女进行鼓励和惩罚。子女听话学习好,就过度宠爱,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样样顺从和包庇,帮孩子推脱责任。一旦学习不好,就只会责骂子女,而不懂得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就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而对他们大打出手,不懂得教育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如何改正。4.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反面榜样作用。农村生活比较随意,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比如我校学生讲粗话、不讲究卫生、乱扔垃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和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影响分不开的。5.留守儿童比例大,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与务工城市来往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为了节约车费,一般只在10天左右的春节假期在家与子女相聚。一年当中,这些留守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寄宿学校,双休日假期的教育责任就落在留守的老人身上,在家独立生活的学生更是无人看管教育。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统计,全校5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381名(其中双亲留守214名,单亲留守167名);2016秋季学期全校708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464名(其中双亲留守320名,单亲留守144名)。6.家长普遍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每次跟学生家长交流,无论是当面交流或者是电话交流,教师听得最多的都是含有“我小孩读书不行,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让他到学校读书,是由于年纪还小,在家管教辛苦,外出打工年龄还不够,只能送到学校让老师管教,还可以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营养餐补助,孩子长大了,初中不读完也可以,只要他们能够外出打工挣钱……”等之类意思的话题。在一些家长的观念当中,子女进学校读书可以长身体,领取国家补助,学校帮助看管、教育,何乐而不为,读书没有用,长大能够打工挣钱就是真理。
二、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1.大多家长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而忽略子女的思想教育。有的家长进城务工工作任劳任怨,收入也比较可观。“自己吃苦不要紧,不能苦了孩子”的思想,使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小的是购买好的吃穿,大的可以购买贵重的手机。他们认为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一味纵容才能让子女们认真学习,而忽略勤劳朴素的思想教育。导致我校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物质攀比的现象,炫富的心理,养成了贪图享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产生了欺凌弱小等现象。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同学当中觉得自己不如人,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自然而然产生自卑的心理,最终厌学而失学。2.家庭经济负担,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我校所在的敬德镇属于石山地区,耕地面积少,每年家庭农业收入不多,并且大多家长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正是肩负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双重任务的一代人。他们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在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或做生意赚钱,一天下来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大多家长只能加入进城务工的队伍,一年来与子女的相处就是春节那几天时间,应酬、走亲戚已经累坏身体,哪有时间过问子女的在校各种情况。因此,与子女交流就越来越少,相处就形同陌路,子女也就不会愿意跟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读书花费太大,大学毕业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家长认为打工赚钱比读书更合算。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读书致贫现象,在我们农村经常出现,家里砸锅卖铁供子女读完大学后,自主就业使一些大学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收入比不上当时辍学后外出打工的同龄人,甚至有些大学生也走上外出打工的老路。大多学生家长正好跟这些大学生同龄,这些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并不一定是致富的路子,而打工却是农村子弟致富的捷径,在他们的观念中读书对农村子弟是无用的,早早挣钱糊口才是硬道理。所以,子女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长身体有力气就是好事。虽然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加大,读大学也不至于让一个家庭贫困,但让家长们改变思想观念确实很难。现在我校的学生当中,这种思想影响特别大。672位学生当中,有150人愿意学习就不错了,近几年来,每年春节过后的春季学期,20人左右的学生外出打工已经是平常现象。4.子女跟随父母到打工城市上学,教育收费高,家长只能无奈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或者亲戚朋友帮助监管。(1)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监管,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多:首先是他们中间隔着一代人,祖辈的少年生活时代与孙辈们不同,看问题角度也就不同,所以孙辈们有些想说的心里话就不愿和他们交流,甚至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孙辈们面对着自己看不起的人教育自己,哪有什么效果,结果可能会更加叛逆。其次是祖辈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再次受苦,物质上尽量满足孙辈们的要求,他们认为只要给孙辈们吃得好、穿得好、没生病就是最好的监管。其实这种方法只能宠坏孙辈们,使他们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贪婪、任性、霸道。孙辈们一旦到学校与同学相处,往往斤斤计较,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产生矛盾,甚至是校园暴力。再次是祖辈们的溺爱,当今家庭子女不比以前多,有一个男孩是大多家庭的普遍现象。一般祖辈们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意味着家族之后,所以他们对男孩的孙辈十分溺爱,生怕在日常生活中受委屈,一味地纵容包庇,即使自己孙子有错,不是对他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督促改正,而是指责对方,帮助孙子打架。这些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一般都会蛮横无理、无法无天,在学校里简直就是“混世魔王”,不光自己一事无成,还会捣乱课堂,谩骂威胁同学老师,有时还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2)外出务工家长之所以请求亲戚朋友帮助监管,是因为家里无长辈监管孩子。一般这些家长会要求在家的兄弟姐妹、邻居或朋友在孩子周末回家时,帮助孩子安排日常起居,照顾孩子的生活。其实亲戚朋友也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已经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对于这些留守的学生的监管只是在于生活方面,而思想教育就很少谈得上了。有时候在亲戚朋友中有一些思想不正的人,趁着家长不在家,做出伤害孩子的事,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殴打、、盗窃财物……5.由于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成绩跟不上,家长觉得在老师和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很少主动和别的家长交流,极少跟孩子的老师交流,甚至看到老师的电话就拒绝接听,更不用说能够亲自到学校跟老师谈心了。其实,问题出来了,家长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跟老师诚恳交换教育意见,才能使孩子转变。虽然有些老师讲话过于刻薄,但家长如果一味逃避,一味自卑,最终孩子也会像家长一样只会逃避、自卑,永远没有进步。孩子可能会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僻、自卑、抑郁、敏感、情绪消极等。6.一些学生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能一起共同生活,抵挡不住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移情别恋而导致家庭破裂。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之间的各种纠纷,会留下心理阴影,对父母产生怨恨。不管是跟随哪方,很难消除其心中的怨气,家庭教育就很难谈得上有效果了。以上我校出现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其实可能在一些农村中也存在,也可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思考对策。
三、对家长和同行的几点建议
1.对家长们的建议:(1)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事要讲诚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2)做一名积极上进、勇于担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家长,日趋完善自己,成为孩子的楷模。(3)多找时间陪孩子,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主动联系学校,交流对子女的教育方法。(4)摒弃“读书无用”的思想,要多了解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5)对家庭负责,对家人忠贞。2.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的建议:(1)结合目前下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机,向家长们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助政策,消除家长对子女学习经费的后顾之忧。(2)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注留守儿童,主动靠近他们,以父母般的情怀关爱他们。(3)热情主动联系家长,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少指责多赞扬,争取家长主动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
四、结语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多、效果差。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把家庭教育搞好,并且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教育本身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成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07,(1).
[3]赵宝社.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3期.
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教育学专业研究员、现代国民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美国进步教育国际学刊特约编辑,重点从事家庭教育、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是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几乎每一种社会职业都需要道德的约束,如官员应当清正廉洁、勤恳奉公,医生应当视病人如亲人、救死扶伤,军人应当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售货员应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担任家长职责的父母们要不要讲道德呢?
家长道德在家庭教育中举足轻重
曾经有一位南京的家长对孩子的文学才能寄予很大希望,每天都让自己5岁的儿子背诵古诗。有一次,因为孩子背诵骆宾王的《咏鹅》忘词,父亲反复教训,但他还是背不出来,这位父亲以为孩子愚钝得不可饶恕,一脚把孩子踢到墙角,导致其撞墙而死。
近日又有报道,广州一名6岁的女孩原先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家中来客没有不夸奖她的。可自从她父母去年迷上麻将后,孩子受到了冷落,在家里没有人跟她说话。才不过几个月,客人再见到她时发现女孩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孤僻,对来客毫无反应。
孩子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个体,就像正在成长的幼苗一样需要阳光、土壤和水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就如同这些养分一样,是孩子生命大放光彩的精神源泉。孩子的成长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家庭以外,还会受到幼儿园、学校、邻里、街道等环境和书刊、音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难免出现挫折和失败,这其中更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通力合作,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才能保障孩子不断进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既来自于所有“高级动物”养育后代的“舔犊之情”,更来自于人类培养后代的社会意识,即家长应该担任教育者身份所应有的“职业道德”。有了这种道德,家长就能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孩子的责任,保障孩子成长的大方向正确无误。反之,一旦缺乏了这种家长道德,就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或者完全随心所欲地对孩子施加消极的影响,甚至给孩子带来灭顶之灾。
“显性”与“隐性”的家长道德准则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那样专业,而家庭生活对于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可划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狭义家庭教育,指家长直接促进子女身心发展的活动,如读书指导、表扬批评、检查学业、培养特长、谈话答问等,这些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家庭教育”;二是广义家庭教育,指家长素质和家庭生活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如家长道德修养、家长文明举止、家庭优美环境、家庭和谐关系等对于孩子的积极影响,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隐性家庭教育”。
在“显性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以下5条:
――从心底里喜欢和
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有多少缺点,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交流,尽力保障他的生活幸福:
――把孩子当作一个
独立的生命个体,保障他应有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倾听他的想法,尽量尊重其选择,宽容其过失:
――体谅孩子说话做
事的水平,自觉为孩子的生活幸福和学习进步提供适宜的条件,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孩子的伤害;
――主动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激励和强化孩子的优点,纠正孩子的不当思想和行为,启发他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努力;
――注意观察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学习孩子的真诚、善良、勇敢、勤奋、礼貌、助人等优良品德,以孩子为一面镜子改造自己的消极心态。
在“隐性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遵循下列道德准则:
――无论对待自己家人还是客人都用尊称,讲究礼仪,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抵制社会上的粗俗行为,不讲脏话,不妄加评论他人;
――具有较强的法制和纪律意识,自觉按照各种法规处理人和事,反对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因个人或家庭利益损害公众利益;
――关注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敬重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把学习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坚持在闲暇时间读书思考;
――热爱家庭生活,
发扬家庭民主,维护每个家庭成员的正当权益,充分交流思想和感情,协商决定家庭重大事宜,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把健康放在家庭生活的重要位置,抵制过量烟酒、起居无常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营养合理、运动足量、劳逸适当、心情舒畅。
生活中修炼家长道德的6大路径
以上林林总总列出了家长道德的十大准则,应该说完全做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了家庭幸福、为了孩子成长、为了生活愉快,家长必须注重修养,努力践行这些道德准则。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曾参重视家庭教育中的言传身教,为了兑现妻子给儿女们杀猪吃肉的许诺,不惜杀掉家中仅有的一头猪,以此教育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近代谭嗣同的母亲勤劳、挚朴,身为四品官员之妻,仍操持家务,给谭嗣同的成长留下了不可抹消的印记。今天的儿童家长,应该以这些圣贤为榜样,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道德资本,做一个真正受儿童敬仰的家长。
这里介绍若干提升家长道德的路径,家长不妨一试: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必须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为此应当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家庭教育任务,自觉加强教育子女方面的道德修养;
家长道德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通过阅读书刊、参加讲座、思想交流、节目欣赏等方式来获得,深刻理解各项家长道德准则的涵义;
家长道德修养要落实在行动上,为此家长应当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子女的各种具体活动中努力体现家长道德,赢得孩子的敬佩;
家长应当主动与邻居、同事或相识的家长讨论,也可以在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中交流思想,品评各种家庭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
一个合格的好家长,应该做到:
一、言行堪为孩子的表率。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性,他们从脱离母胎的第一天起,就对周围世界开始不倦地探索和模仿。孩子模仿对象首先是自己的父母。年幼儿童都是睁着一对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仿效着大人的说话动作。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行为不轨、夫妻反目、脏话满口、懒于学习的父母,尽管口头上也要求孩子的品行端正、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努力学习最终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因为没有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作为基础的空洞说教,对孩子是缺乏可信性和感染力的。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与其空喊一百次,还不如先做出样子。
二、懂得正确地爱孩子。
父母爱孩子是最伟大、最高尚的人类美德之一。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高时低的浪潮式的行为,而应该持稳定不变的态度。父母正确地爱孩子,就要放弃对孩子的百依百顺或管教过严的做法,做到管教适度。有些家长当孩子做出令人头痛的行为时,总是采取容忍的态度,或自我安慰,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殊不知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许多不合理的、任性的要求,让孩子生活在倍受溺爱的环境里;在成长中得不到生活上的必要磨炼,这样会妨碍孩子独立自主精神的养成和正常的发育成熟,限制孩子积极性的自由发展。同时,那些娇惯的孩子,总相信父母会满足他任性的、稀奇古怪的无理要求,渐渐地会养成缺乏礼貌,轻视长辈的坏态度。实践证明,想有效地教育孩子,特别是对那些精力充沛,活泼顽皮的孩子,不能完全放弃适当的处罚。
反之,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可能,向孩子提出过分严格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父母心里的标准时,甚至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总是处在神经紧张之中。这种使孩子长期处于战战兢兢心态的做法,无疑是会限制、压抑孩子身心发育和智力发展的。有的孩子还会把积郁在心里的怨恨向同学(伴)尽情地发泄,或对教育他的老师表现出逆反心理,造成学校教育的困难。
对孩子适度的管教应该是既不苛求,又不放任,即使孩子处在家庭的温暖、幸福之中,又有道德教养,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父母要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取得显着效果必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使三者形成一股合力。
首先,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思想,应与国家、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相一致。我们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象封建社会所提倡那样,为了“光宗耀祖”,也不单纯为了追求个人致富发财,出人头地。而按照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背驰,使孩子同时受到不同观点的教育,势必会使孩子的心灵出现迷惘、惶惑。随着孩子阅历的增长,对社会、人生见解的加深,就会或因反对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点而损害父母形象;或因接受了家长不正确的观点,影响了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致使孩子不能按国家的要求健康成长。而这两种情况的最后结果都是贻患后辈。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加强联系。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为了使两者配合好,家长应该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点、某些苗头和倾向,互相配合教育。家长和学校联系配合时,家长要信任和依靠老师。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事,家长要认真对待。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家长应该按时参加,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也应该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
如果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不同的看法,决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示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可在孩子不在的情况下,与老师平心静气地交换,以求一致。家长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而家长对老师的尊重,是促使孩子尊敬老师的重要一环。
再次,对于学校组织孩子参加的一些活动,家长应该热情支持。通过社会活动,可以使孩子认识社会、熟悉社会,逐步增强独立活动的能力。
四、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理想的、合格的家长,应该是“特种心理学家”兼“特种教师”。因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必须是儿童心理学家;同时,家长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也是启蒙老师,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教给孩子的,比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还重要。因此要真正做个合格的家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第一,要努力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联系现阶段实际,要拥护党的以来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努力培养自己具有积极工作,关心别人,遵守社会公德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这不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公民所必需的,也是尽父母责任,对孩子教育所必需的。家长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种种方面,从基本的政治态度到生活细节,都会给孩子以深刻的影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亲爱的父母们,家庭的风气是你们自己的生活和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家长应该时时处处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创造自己的家庭风气。
第二,要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孩子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他们常向父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不少来源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对孩子因好奇而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保护与促进。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加强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力求准确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因势利导,引导其进一步探索。因而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家长,是常常去问津书店的。
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28―01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在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及时地解决,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沟通。本文就谈谈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生计,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重养育,轻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视为学校的天职,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解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精神需求及道德教育。
2.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前的家庭教育,把关爱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全部,爱变成了一种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父母觉察不到孩子的不足和弱点,不能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缺陷。
3.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教育观念错误,有些农村家长不会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机,更缺乏与孩子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更有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缺少耐心说服和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上应有的关怀、交流和沟通。
4.家庭教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由于受农村居住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有时是爷爷与奶奶,有时是父母,由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缺乏一致性,从而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不同,使孩子无所适从。
5.家长不良言行的影响。部分家长对自己要求低,对孩子要求高。个别家长自己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做事认真,奋发上进。这种做法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了怀疑,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6.家庭学习环境差。笔者在家访的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农村学生没有专门的学习房间,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普遍较差,有的学生边看电视边写字。这样的学习环境,容易造成学生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身体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去了解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校联系,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均衡发展。学校和老师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听课日、电话交流等活动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
3.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长假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的经验,树立典型。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常识,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4.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倡导各类报纸、电视台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一、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这些孩子由亲属看管,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抚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4.家无温暖,粗暴冷漠。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了阴影,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冷漠、孤僻。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以图改变生活环境。也有些正常家庭,因家长的不良习惯,对孩子学习高兴起来管管,不高兴就扔一边,一旦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张口骂。就是动手打,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二、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因
1.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大多数农村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知识面狭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足够的方法和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家长工作特点影响。当前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种地、打工,繁重的劳动、生活的压力,即使心中惦记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研究教育方法和孩子谈心、交流思想。
3.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不注重读书,因而致使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假日里更是痴迷于电视、玩耍或上网,导致孩子不思进取。一些单亲、离异家庭的不和谐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和压力,轻则放弃学业,重则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道路。
4.集中办学、资源整合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中办学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住宿。学生住校,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大幅度减少,父母对孩子的亲情教育有限,有些家庭里甚至彻底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