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师生互动,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散而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于一身,使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近年来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欠缺,多媒体教学将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弥补了儿科临床见习的不足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儿科护理学有1/3的学时为临床见习时间,一方面,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每个班级大约四十人左右,为了保证见习效果,往往都是分组见习,即每次见习都是带班级一半的学生去医院见习,另一半的学生在教室自习,所以每个同学的见习时间都相对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鉴于儿科疾病季节性较强,如夏秋季节消化道疾病多,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多;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如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再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典型病例越来越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儿传染病,如小儿手足口病等,而儿科护理学只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所以有些疾病在学生的见习时间并不能看到真实的病例。应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把许多疾病临床体征的图片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如拘楼病的肋骨串珠、枕秃等;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播放视频,如肺炎的护理、贫血的预防、新生儿的护理等;再者,又可利用网上资源及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借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素材,把一些临床见习难以见到的疾病及近年新增疾病如小儿手足口病、小儿糖尿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的图片及视频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对这些少见疾病的感性认识,大大弥补了临床见习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
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了清晰而逼真的图像、图形或动画,可以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等由浅人深,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而有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难、繁、杂、多”的基础理论易于接受,克服了排斥心理。如先天性心脏病中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等,这些内容很难通过板书表达,把这样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兴趣;通过列表总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把大量的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完成了板书所不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牢固。
3.多媒体教学使儿科护理学的综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有助于教学贯通
儿科护理学对每一个疾病的讲解基本都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所以儿科护理学教学同基础医学各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它以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诸多基础医学学科为基础,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庞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系统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温故知新,相辅相成。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交流性不强
良好的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在表演者的地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上。而在目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部分注意力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屏幕上,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被弱化,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教师的“表演”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传统教学的水平。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效果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高而增强。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气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神采情感等身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增加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为人和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流。
2.不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讲”和“写”是一张一弛的缓冲过程,有利于学生记笔记。现代多媒体课件虽然较生动、形象,但由于课件内容是事先做好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讲”,加之有时课件的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解,就跟不上记笔记。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成了过眼云烟,上课就变成了看动画。有时上课时感觉气氛较好,但课后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内容搬上电脑,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电子讲稿,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编制课件内容,致使课件质量不高,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感。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花大力气去搜集、储备相关资料、教学素材,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运用,这样才能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高水平的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单元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课件的内容多而庞杂,学生无法及时记录,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定的课时内给学生以最大、最有效的信息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的考虑利用某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有实效性。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选取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宜演示的内容。切忌图画太多、内容散乱。
2.简约性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共同实现的,学生接受课件内容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的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听课学生的视觉心理。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布局要以突出重点为基本,避免或减少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前景与后景的色彩比搭配、字符的大小、图片的位置等,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相结合
为此,对肌肉注射、灌肠、雾化吸入、脐部护理、整包装药发放等护理工作进行家长签字。不断完善输液卡、留置针的执行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登记本:每天把患儿的相关治疗,如:肌肉注射、灌肠、足三里封闭、雾化吸入、脐部护理、整包装药发放。包括床号、姓名、药名、用药方法、浓度、剂量、时间,分别抄写到登记本上,并在执行的时间后面留下家长签名的位置。护士每次操作完毕后,请家长签字。如果特殊原因未执行,护士要简单地写明理由,家长同样要签名。每1个登记本科室保留半年。
输液卡:护士必须用蓝色的笔认真填写所输每组液体的开始时间、滴数、执行护士签名,并在执行时间上打勾。临时输液一样执行,同时在临时输液卡上注明日期,以备核对。如果特殊原因未输注的液体,当天必须退药、退费。家长在第2天的每日清单上,可以看到退药、退费情况。输液完毕后,让家长在输液卡上签字,输液卡每天集中封存,写明日期,科室保留半年。
留置针使用登记本:内容有床号、姓名、使用日期、时间、穿刺部位、穿刺护士签名、拔针日期、时间、原因、拔针护士签名。使用留置针前,护士要与家长沟通,告知相关内容,如使用留置针的好处、穿刺技术要求、可能失败的原因、封管的方法、留置针的价格等相关内容告知家长,取得家长同意,并签名后方可执行。此登记本同样保留半年。
患儿出院结算前,护士要认真核对登记本。
结 果
各种护理工作登记本、输液卡的执行缩短了护士为家长查询的时间,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满足了家长的知情权。
护士的交接班更加清楚。如细化了对相关医嘱的行情况的交接,杜绝了护理差错的隐患。
讨 论
各种登记本、输液卡、留置针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加大护士的工作量,因为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护士安全感、法律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士的人格、服务行为,而且,也为家长快速提供了了解治疗、费用的窗口,扩展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9-01
小儿护理的特点是护理项目和护理时间都比成人护理要多。尤其是婴儿柔弱、娇嫩,更加需要精心护理。由于小儿喜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技术十分常用,但是对于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穿刺往往成功率低,现总结笔者在临床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操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的改进方法。
1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护士自身技术经验不足。临床护理研究观察[1]显示,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低年资儿科护士与高年资儿科护士相比,其成功穿刺率较低。这一事实证明穿刺失败首要的主观原因在于低年资护士的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婴幼儿的静脉输液中最常用的是头皮静脉穿刺。但是小儿血管细小,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入针位置和角度时要格外注意。一次穿刺失败后往往影响下一次穿刺位置的定位。所以在未选好穿刺位置时一定不能盲目下针,要看清血管后,做到心中有数,再沿观察到的静脉走向平行缓缓刺入。其中进针的速度和角度要格外小心,速度太快容易出现还未观察到回血就已经刺穿血管,角度太大也容易出现穿刺失败。在每一次穿刺过程中要细心体会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的不同点。
1.1.2操作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行穿刺术之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好要穿刺的部位及皮肤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有部分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不善于与患儿交流,使其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对穿刺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所以对于已经进入学龄期的儿童,进行适当的交流引导,可以有助于缓解其恐惧心态,配合穿刺使穿刺容易进行。
1.1.3护士心理素质低。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渐增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护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临床护士第一次穿刺失败后失去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患儿家属拒绝其再行二次穿刺,甚至恶言相对。此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往往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再进行二次穿刺时越发慌乱,不能冷静思考处理,导致接二连三的穿刺失败。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自身因素,未能处理好医护关系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1.2客观原因。
1.2.1患儿营养不良或肥胖。有些患儿由于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少,皮肤肌肉松弛,静脉易滑动不易刺入。相反有些患儿过于肥胖,脂肪层厚,临床护士往往根本观察不到浅部静脉,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触摸感觉到静脉的位置,然后进针,有经验者可以感觉到刺入静脉时的突破感。
1.2.2助手配合不当。对婴幼儿进行穿刺的时候,助手应全身束缚患儿,以辅助操作者顺利进行穿刺。若助手配合不当,未能稳定患儿注射部位,也常常导致穿刺失败。有时可能刚刚成功穿刺,还未用胶带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皮管就被患儿挣脱。
2护理对策
2.1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对于刚刚接触儿科护理的低年资护士,在遇到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应积极向有丰富经验前辈请教学习,认真观察技巧娴熟的护士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2加强心理护理。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对于婴幼儿期的患儿,首次接触时应先与其父母进行交谈,使其慢慢熟悉护理人员,消除陌生心理。用患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做好操作前的解释说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患儿应主动建立友善的关系,减轻焦虑和孤独感。简单明了地向患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满足其求知欲和知情权,争取其主动配合并注意常常鼓励患儿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在解除患儿精神负担的同时,也要解除家长的精神负担,有些家长对于子女的疾病过分忧虑,这样不仅引起患儿精神紧张,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应避免注意。
2.3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护士应秉承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爱护小儿,以及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从事自己的临床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冷静思考,积极处理,这样才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乱了阵脚。如果穿刺失败,面对患儿家属的质疑,也应该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地解释来缓解患儿家属的不安情绪。
2.4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彩色图案、卡通动物、玩具气球,都能使患儿得到感官刺激和情绪愉悦,对其身心发育十分重要。在门诊输液室中可以开辟一个独立的儿童输液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这样也有助于患儿更快地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减轻陌生和恐惧感。
3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观的变化,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进,护理的工作范围的拓展使其功能日益突出。新技术、新仪器的临床运用促使护理医学朝着更细微、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治疗都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因而对任职于临床一线岗位上的护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儿科护士在实践中要学会细心观察、仔细操作、不断学习与总结,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当中。如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涉猎能够更有助于与患儿的沟通,提高亲和力,力争将儿童教养与健康护理的宗旨更好地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娅妮.低年资儿科护士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社区医师,2011,1(13):187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液;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
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使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儿童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儿童,家长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输液由于患儿身份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护理投诉也相应增加,如何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和家长满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1]。作者根据在门诊输液区担任护士长,接受处理的护理投诉, 总结了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小儿静脉输液的21 起护理投诉,其中静脉穿刺技术的投诉有10 起,占4761%。服务态度的投诉有3 起,占1428%。输液外渗的投诉有6 起,占2857%。其他有2 起,包括收费、电脑故障等,占952%。
2原因分析
21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部分患儿由于疾病的原因,静脉暴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静脉穿刺时患儿无配合意识,增加了穿刺难度。一些低年资护士,因为缺乏临床经验,没有完全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和穿刺技术。
22护士巡视不到位,输液外渗未及时发现儿童医院门诊输液量较多,护士劳动强度高,而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安静的在座位上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往往输液外渗是家长发现后护士才去处理。
23服务意识淡漠、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为患者静脉注射时与患者交流较少,当家长对护理操作表示有疑议时,护士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在执行操作时没有与家长介绍静脉输液的有关注意事项,没有指导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当患儿发生输液外渗时也没有与家长做好解释,个别护士还会责怪家长没有固定好穿刺部位。
24社会现状家长对静脉外渗缺乏认识。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对静脉穿刺术缺乏认识,当护士没能做到“一针见血”时,会情绪比较激动,发现输液外渗时会特别紧张,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2,3]。
241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特别关爱自己的孩子。静脉注射时有的家长会用命令的口气要求护士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有的家长甚至会用威胁的语句,这样对护士的操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原本能打进的静脉由于护士紧张而失败。
242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带他们到专科医院就诊,医院里儿童就诊人数持高不下,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也较长,本来孩子生病家长心里就着急,就诊、输液又等了较长时间,最后输液时还没能一针见血,此时家长的忍耐度到了极限,就会情绪失控。
25护士工作环境差,超负荷工作 在儿童医院输液区域,平均每日输液量约500人次左右,上午就近300人次,如果5个穿刺护士同时穿刺,而且每针均是“一针见血”,一名穿刺护士每小时平均要穿刺近15人次,即每4 min必须成功穿刺一个患儿。上午4个小时工作时间,穿刺护士都沉浸在哭闹声中,时间长了,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就会相应减弱。
3预防
31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对新进护士及静脉穿刺技术差的护士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考核力度,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护士提高穿刺技术。
32提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热情主动接待患儿和家长,与患儿和家长交谈,以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向家长解释小儿静脉特点、穿刺难度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穿刺失败时,不可过分抱怨小儿血管不好,液体外渗时,也不要一味强调家长未看护好,切忌与家长争吵。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道歉,并及时关心患儿,大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友善沟通中能够谅解。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为患儿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微笑服务,换取家长的放心和信任。
33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采取集中宣教及一对一有针对宣教相结合,制作健康宣教小册子和健康宣教栏,对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落实静脉输液巡视规范化管理,将护士相对固定巡视责任范围,加强静脉输液巡视工作的系统性,对静脉输液患儿(尤其是困难穿刺患儿)多巡视,指定护士输液全程负责,及时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
34优化流程,保持输液治疗流程规范有序在输液室登记处及穿刺台增设护士,有效维持输液秩序,指引家长到等候区等候,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4小结
要提高儿科输液的护理质量,减少投诉率,首先要具备一支静脉穿刺技术和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其次也要为护士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现在护士的工作量大,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又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护士面临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要减少护理投诉,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有合理的护理编制,使护士保持健康的身心,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叶志弘现代服务理念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 18(5): 295296.
关键词:小儿外科;术前;术后;护理
1 小儿外科手术的特点
第一,小儿疾病具有特殊性,有许多是一些成人不会发生或者很少发生的,例如先天性无肛、肠套叠、食路闭锁以及性坏死性小肠炎等,这些疾病通常只会发生在小儿身体,而成人少有发生。因此,对于小儿外科疾病的治疗也不能使用一般的成人外科所使用的知识与治疗方法。小儿损伤的发病率与成人相比要高出很多,且其发生的部位也与成人不同。还有一些疾病,小儿与成人都可能发生,但其临床表现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其治疗的方式与方法也就存在很大的不同。
第二,小儿机体与成人相比,对手术以及麻醉等的应激反应具有很大的不同。小儿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常常使用全身麻醉,而成人则视情况而定;与成人相比,小儿由于年龄较小,对氯、钠等物质的排泄能力比较低,更容易发生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会严重损害小儿的身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小儿手术室的保暖要求应当比成人更高,手术室的手术器械应当尽量适合小儿的生理特点。
第三,对配合外科手术的护士的要求与成人相比更高,他们必须熟练地掌握手术的各个流程及其操作步骤,能够及时地将手术所需的物品和药品交给手术医生,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
2 小儿外科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2.1术前准备工作
第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前护理时,首先应当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再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护理。例如,0-1岁的新生儿害怕接触陌生的人与环境,一旦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它们会表现出惊恐的情绪,大声啼哭。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注意鼓励患儿的父母参与护理工作,以此来消除患儿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1-3岁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心理活动和自我控制能力,但其自理能力尚且较差,不愿意与父母分离,因此,护理人员在鼓励患者的父母参与护理活动外,还应当注意多使用患儿能够听懂的一些简单的语言或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来鼓励患儿配合自己的护理工作;4-6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正在逐渐丰富起来,动作与语言也逐渐完善,在面对手术的时候,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使用多种方式来向患儿讲述手术的经过,让患儿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缓减患儿的抵触心理,增强患儿对医院以及护理人员的信任;7-14岁的儿童视觉范围进一步扩大,他们能够清楚分析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身心发育比较快,会有怕羞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注意鼓励患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耐心解答,以此来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手术。
第二,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了解并解答患儿及家属的疑问与担心,指导患儿的父母参与护理工作,使用正确的方式缓解患儿不良、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关心患儿,让患儿对其产生依赖与信任,只有这样,患儿才会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手术的经过、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帮助患儿家属了解的情况。
第三,在外科手术室一般备有尺寸不同、规格不同以及长度不同的各种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应当在进行手术前对患儿进行视访,了解小儿的年龄及其身体与心理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与患儿身体相适应的相关手术器械,防止应器械不合适或不完善而造成的意外损伤。
2.2术后护理
第一,常规护理。小儿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应当让其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并注意观察小儿的面色、切口敷料以及口唇等的情况,及时清除小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在小儿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其肢体活动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其哭闹。
第二,对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小儿外科术后几分钟常常会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密切关注SpO 2 监测的结果,及时给予面罩吸氧。抽搐也是小儿外科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其极为危险,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让小儿侧卧,将头偏向一边,并准备好吸氧器、牙垫以及抢救药品。
3 结语
小儿是患儿中的特殊群体,因此,要求外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通过对小儿进行外科护理,可以有效地缓减患儿的紧张情绪,提高护理的水平,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机率,使得手术的效果更为理想,提高患儿家属的对本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小芸,赵霞.小儿术中的潜在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 1414-1415.
[2]傅丽娟,徐卓明,史珍英,等.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15-518.
资料与方法
50例70耳,男28例42耳,女22例34耳,年龄15~68岁,平均41岁。其中药物中毒性耳聋5例8耳,爆震后聋3例6耳,美尼尔病致聋4例8耳,老年性聋4例8耳,原因不明聋34例4耳,先天性聋2例4耳。
70耳中30耳有耳鸣,高调性鸣26耳,低调性鸣6耳,8耳无耳鸣。病史5天~15年,其中3人有家庭性耳聋病史。听力损失程度按国际标准化组织1964年标准,以语言频率计,轻度聋(27~40dB),中度聋(41~55dB)24耳,重度聋(56~70dB)18耳。
治疗方法:通常1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增至3周,成人用量首次量为10BU加0.9%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输1小时以上,以后维持剂量可减为5BU,隔日1次。连续用药2个疗程,间歇2~3天,查电测听,观察疗效。
结果
疗效观察:语言频率的气导或骨导提高15~30dB为有效,语言频率的听阈平均值达到25dB以内者为基本痊愈,听力提高不足15dB者为无效。结果详见表。
护理
(1)心理障碍:过分忧虑:调查资料表明,在耳鸣患者中至少有2/3的人为其症状而忧愁。他们所忧虑的问题及其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数分别是:①认为耳鸣没有治疗办法或缓解的办法(13%)。②耳鸣令其精神压抑、情绪抑郁(12.9%)。③耳鸣将日趋恶化或发展(10.4%)。④耳鸣是终身的苦恼(10.3%)。⑤耳鸣将使其听力受损(8.9%)。⑥耳鸣妨碍其正常社交活动(8.5%)。⑦耳鸣影响注意力集中(7.7%)。⑧耳鸣干扰休息与睡眠(5.7%)。⑨耳呜会导致耳聋(5%)。这些过分忧虑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害无益,会使患者整日愁容满面,郁郁寡欢。
烦躁及情绪波动:耳鸣患者由于耳内或颅内持续不断地鸣响,心烦意乱,不得安宁,非常痛苦。对于性格内向型患者,这种心理障碍不一定流露出来,而对于性格外向型患者,此类心理障碍表现为烦躁及情绪易于波动。无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性格的患者,其心理障碍的本质相同,即由于异常感觉的持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进而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特别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下行抑制作用减弱,表现为自制力减弱、自我调控能力下降、烦躁及情绪波动。是否会引起这类心理障碍,往往取决于耳鸣的严重程度。轻度耳鸣患者少见,耳鸣强度较响且音调富于激惹性的患者就易于产生这类心理障碍。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耳鸣响度类似者,其心理障碍表现程度多不相同,这取决于患者心理素质的差异以及适应力的差异。睡眠障碍:失眠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常见症状,耳鸣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一般认为,一旦耳鸣患者已入睡,极少会被耳鸣声吵醒,因为在睡眠状态下,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抑制状态,没有意识,所以睡眠中患者是意识不到或感觉不到耳鸣的,是不会被耳鸣吵醒的。可是一觉醒来,耳鸣会立即复现,性质及程度与睡前差不多。关于耳鸣是否会引起入睡困难的问题,各家的调查结果不全一致,但总的说来,耳鸣程度越重,越易引起入睡困难,而且,在严重耳鸣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出现率有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个性变化:耳鸣,可进一步引起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甚至形成一个强迫观念,改变了原有的个性,表现为喜欢离群独处、回避社交、沉默寡言,与病前判若两人。个性变化的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除与耳鸣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患者原有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心理反应的敏感性。
抑郁状态:耳鸣导致最严重的心里障碍就是抑郁状态。一旦发现患者已处于抑郁状态,应当请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师会诊,佐以适当的药物治疗,以缓解其抑郁状态。抑郁状态的形成主要是耳鸣导致前述各项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排除,经受了长期的耳鸣折磨,再加上忧虑、烦燥、失眠、性格变化等心理失调,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再积极求医,甚至与家中亲人及平日好友疏远,或情感淡漠、呆滞、少语、唉声叹气。失眠往往更为严重,常彻夜不眠。因而产生厌世的心理倾向。此时,如不及时治疗,难免出现悲剧性结局。
(2)心理护理:①暴聋患者,尤其是双侧听力严重损失的患者,在生活上是很不适应的。耳聋可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反过来又可加重耳鸣,它们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显然不利于耳聋耳鸣患者的康复。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安心住院或居家养病,不宜外出。②耳聋耳鸣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要适度,饮食宜清淡,对疾病的治疗要有恒心,对未来生活要有信心。耳聋患者多数性格急躁,住院盼望早日恢复听力,有个别患者对听力恢复失去信心,用药1周就急着出院,我们根据患者的焦虑心理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给患者安慰,向患者做好疾病宣教,介绍方法及疗程,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耐心,并按疗程进行治疗,用药前向患者做药品介绍,避免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时产生紧张情绪。③对待耳聋病人,说话、解释问题要有耐心,必要时多用文字和手势帮助交流。要尊重患者,不可因为患者耳聋,对患者口出蔑视之语。此时如果根据患者的唇读(看口形)而理解语义,会产生不良后果。
【关键词】 哮喘/药物疗法; 普米克令舒/治疗应用; 博利康尼/治疗应用; 雾化吸入; 护理; 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患,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本科近两年采用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110/20091206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7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病例;(2)年龄0~12岁。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常等疾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镇咳、吸痰及镇静等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306654)、博利康尼(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kk1783)雾化液,采用空气压缩泵(PARI BOY 037型,德国百瑞有限公司)压力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
1.5.2 护理方法
1.5.2.1 雾化吸入前护理
(1)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在22~24 ℃,相对湿度50%~55%;(2)心理护理:患儿和家长对哮喘发作大多有紧张心理,对雾化吸入有顾虑,应向其耐心讲解操作方法,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患儿雾化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1.5.2.2 雾化吸入时护理
(1)选择:婴幼儿因横隔肌位置高,胸廓活动小,不会做深呼吸,采取仰卧位时肺活量降低,吸入短时间内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等[2],因此患儿应采取直立坐姿位或将患儿抱起,使躯体与地面成45°角;(2)吸入方法:3岁以上患儿采用一次性口含式喷嘴吸入,用药前要先摇匀,患儿张口把喷气嘴放入口中,双唇包住咬口做缓慢深吸气,3岁以下患儿采用面罩吸入,雾化器出雾后,将面罩置于小儿鼻部,用力适度;(3)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变化,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注意呼吸频率,发现面色变化应及时寻找原因并处理,如痰多者予拍背,必要时吸痰。
1.5.2.3 雾化吸入后的护理
(1)面部皮肤护理:雾化吸入后,予以漱口、洗脸,以减少药液对面部及口腔黏膜的刺激;(2)拍背:吸入后及时拍背,以随时缓解患儿咳嗽时所引起的不适;(3)雾化器清洁保养:雾化器连接管及面罩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防止交叉感染。
1.6 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后每日评定1次,记录症状和体征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判定。(1)显效:治疗24 h内咳嗽、气喘、呼气困难消失,肺部哮鸣音及啰音消失;(2)有效:治疗24 h以上,72 h内咳嗽、气喘、呼气困难明显减少,肺部哮鸣音及啰音明显减少;(3)无效:治疗72 h后咳嗽、气喘、呼气困难未改善或加重,肺部满布哮鸣音及湿啰音。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普米克令舒是新一代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成分为布地奈德,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通过压力雾化吸入,药物可以直接到达靶器官,减少分泌缓解气道黏膜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3];博利康尼是β2受体兴奋剂,有效成分为硫酸特布他林,它可以通过激活毛细血管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还具有增加气道的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及明显的黏液清除作用,以保护气道功能的完整性[4]。
空气压缩泵雾化颗粒直径只有3~6 μm大小,因此药物可以到达小气道,吸入的药物可以较高浓度直接作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浓度,呼吸道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起效迅速,雾化吸入用药量小,比口服或静脉给药量吸收入血量大大减少,避免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
本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压力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哮喘发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雾化吸入前的环境、心理护理使患儿在雾化过程中保持安静,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雾化操作;雾化吸入中的正确吸入方法的护理使患儿吸入药物能够达到有效量,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雾化吸入结束后洁面、漱口护理可减少面部、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并可防止口腔霉菌生长及声音嘶哑。压力雾化吸入使患儿无任何痛苦,不良反应小,容易操作,因此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可以替代静点地塞米松、氨茶碱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彭聪.硫酸沙丁胺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1):993.
循证护理,又被称为实证护理,主要是将来自医学专家的研究、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后作为最好的证据,进而制定病人的护理保健计划。循证护理更加注重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分析所了解的研究依据,然后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护理计划,同时还考虑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从而制定出最为完善的护理方案。
二、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1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对儿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血管一般都比较细,再加上儿童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不配合护士人员的操作,使得治疗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进行循证护理后,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和采取直刺法进针等有效的手段,同时加大进针的角度,减少进针给儿童带来的疼痛。还要保证一次性进针的成功率,护士人员应该掌握无痛进针的技术,了解进针所学的时间等,这些都是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有效体现。
2.2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表现出焦虑等不好的表情,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治疗的过程。使用循证护理治疗法,首先在对儿童治疗前就尽量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例如,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要及时地了解情况,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以及将康复方案制定的明确到各个阶段,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3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的医学证明支气管哮喘完全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预防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这类儿科疾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很有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查找一次有关哮喘的教育管理的循证证据,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有关内容。最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对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而保证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这种方法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健康教育也是儿科疾病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现在,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同类疾病的共性进行以总结,进而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还应该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或者增加,还要注意对计划进行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根据家长对医学的认知能力,循证护理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通过循证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治疗的疗程,就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
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合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儿科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还不够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实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严重缺少对病人的观察,因而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在职护理人员受的教育大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进一步导致他们理解和利用国内外优秀专业文献的能力不足,进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等也非常困难。第二,循证护理的资源还比较贫乏。主要表现在循证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进而造成科研型论文的数量较少,并且论文的质量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四、总结
关键词:儿科医护人员素质培养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36-01
1科医护人员的角色定位
1.1直接护理者。对患儿提供直接的护理是儿科医护人员的主要角色。护理程序给儿科临床护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患儿其家属进行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评价。这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目的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医护人员还有责任帮助患儿把他们机体及心理的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给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是直接护理的一部分,对患儿常见的支持方式有倾听、触摸和陪伴,尤其后两项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儿童需要非语言沟通。
1.2患儿的代言人。医护人员必须知道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家庭的资源情况以及他们可从医院及社区得到的健康服务保障,医护人员应该把这些服务事项告诉家长,关心并帮助患儿享用这些服务。
1.3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对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在儿科护理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的患儿进行教育,还要通过教育改变患儿及其家属的某些行为,故此教育工作比较困难。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及接受各种治疗,教育家长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如何给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使患儿更舒适。同时还必须通过教育手段,让家长理解在患儿出院后他们的责任及掌握相应的照顾技巧。
1.4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角色。康复是指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两方面,护理人负在角色扩展后,对残疾儿童保健的责任也逐渐增加,护理人员要参与制定残疾儿童的治疗计划,以使其尽可能地参与正常的学校生活。健康照顾不仅包括治疗疾病,矫正残疾,还包括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1.5合作与协调者。护理工作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或协调,护理人员必须有整体照顾的观念,因为个人照顾患儿的能力有限,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健康服务。
2儿科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
2.1心理素质的要求――“五心”。
2.1.1爱心。爱心是衡量儿科医护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赢得家长、患儿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作为儿科医护人员,既要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更要象慈母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只有这样,才能急患儿所急,想患儿所想,痛患儿所痛,把爱心渗透到每项护理工作中。
2.1.2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儿科护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护理工作内容复杂,病情变化快而急,护理难度大。同时由于患儿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不能主动或准确诉说病情,因此,只有用“心”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如果缺乏责任心,无论新医护人员还是老医护人员都不会做好护理工作,甚至还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但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3耐心。耐心是儿科医护人员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无法沟通或沟通能力差,害怕吃药、打针,忍耐性差等表现,很难配合护理,这就要求儿科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耐心来解释、开导患儿。并且由于患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耐心。
2.1.4细心。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与成人护理工作不同的特点是病儿不会自诉其病痛,不会明确表达要求,全靠医护人员细心的观察与护理,才能满足患儿身心的需求。
2.1.5信心。信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只有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才能在又哭又闹的患儿面前做到心情平静,操作有序。
2.2业务素质要求――“博学”。
2.2.1过硬的专业知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静脉穿刺是小儿科的一大难题,要想“一针见血”,必须勤学苦练,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
2.2.2儿童教育知识。为了满足儿童获取知识的需要,儿科医护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知识,在工作中逐步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
2.2.3全面护理知识。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确知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以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医护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2.2.4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儿科医护人员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要求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促进儿童身心健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