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猪场污染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猪场污染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2014年,按照《天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和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议案的决议,市畜牧兽医局成立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养殖示范,推广经济实用和科学高效治污模式,提高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率,各项治污措施按计划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65%左右。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底数、制定方案

4月份,市畜牧兽医局工作专班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全市规模养殖粪污面源污染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市生产养殖情况、污染现状及治污情况,并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了市管规模场、散养户治理方案和资金概算,列出了工期进度表。

1、对我市2013年底前纳入市局直管的30家规模养殖场中还未建设治污措施的13家规模场,统一采用污水深度处理模式(深度处理法是指猪舍废水经集水池、固液分离、调节、厌氧、缺氧、好氧、二级沉淀、消毒,最后达标排放。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对粪污处理较为彻底,出水水质优良),统一限定在11月份之前完成粪污深度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前组织达标验收。

2、对中小养殖场户采取三级沉淀模式(三级沉淀法是一种采用物理沉淀的方法来达到粪污减排目的的治污方法。猪场内的粪尿在排放到场外前,先在场内三个沉淀池内进行沉淀,然后再还田。该法的主要优点是沉淀池建设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离城市较远、有较多农田配套的城郊或农村地区,适合在年出栏20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户中使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督促指导各地在下半年大力开展设施建设和面源污染整治。

3、对禁养区内养殖户实施关停或搬迁。

二、争取政策、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市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和各乡镇专项列支,实行“以奖代补”,解决全市养殖业污染治理历年欠帐太多和当前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已落实市级治污资金796万元,其中规模场650万元,散养户146万元。

三、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1、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主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畜牧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典型示范的作用,在全市树立“养殖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

2、加强粪污综合治理的引导和示范。我局分别于4、5月份两次集中组织相关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到岳口健康天升、灰市猪场、天顺猪场现场观摩已建成投产运行的粪污深度处理设施,用成功实例引导相关养殖场增强养殖污染治理意愿、加快养殖污染设施建设进度。

3、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治污宣传教育,采取印发学习资料、举办培训班、进场入户等形式,向养殖场户宣传养殖污染的产生、危害、治理及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对养殖污染及科学防治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上半年共编发《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实用技术学习资料》12000份,举办培训班27期次,网络报刊等媒体连续宣传9期次。

四、分级负责、强力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总要求和“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总原则,市畜牧兽医局切实承担起全市养殖面源污染调查摸底、技术指导、宣传推广和督促核查等工作任务,具体负责市管规模养殖场养殖污染治理,配合乡镇政府实施辖区内散养户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1、由市畜牧兽医局具体负责的13家规模养殖场,已根据每户养殖规模和排污现状制定了治理方案;已开工建设粪污深度处理设施的有10家规模养殖场(杨林兴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永盛猪场、宝源猪场、嘉贝猪场、新兴垸猪场、新跃猪场、恒盛猪场、宏昌猪场、白龙泉新村生猪养殖场、兴农猪场);已完成前期准备、预计7月上旬开工建设的有3家规模养殖场(天门威泰畜牧有限公司、庆鸿养猪专业合作社、远大原种猪场)。

2、按市政府对我局分工责任要求,我们配合渔薪镇政府和多宝镇政府对天门河上游渔薪镇的青山、灰市、涂咀、蔡庙、渔薪、圣湾、武圣、潘渡、涂口、斗笠、潘湾、王湾、赵场、熊台、涂咀、罗亭等16个村98家养殖户及多宝镇双桥村52家、镇区江汉村、明星村19家养殖户,按照“一场一法一册”要求摸清了详细状况,锁定了治理对象,制定了治理方案,由市政府与两镇领导签定了治污责任状,落实了工作责任。目前渔薪镇、多宝镇散养户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截止6月25日,渔薪镇政府采取先期小范围试点、后期大面积铺开方式开展“三级沉淀池”建设,已有灰市村(吴贵平、张小平)、渔薪村(赵飞、吴选平、李新国)、潘渡村(孙祝清、潘同清、刘寿玉)等8户按设计规划开工建设;多宝镇双桥村组建了养殖污染整治小组,接洽了施工队伍,做好了整村推进施工准备,预计7月上旬全面动工。我局在两地治污中定期上门提供了技术指导服务。

3、强力实施关停。目前竟陵办事处规模场1家(年出栏3000头的江垸猪场)、渔薪镇散养户5家 (涂咀村付会中、李朋,蔡庙村李道泽,灰市村吴桂兵,罗亭村刘想清)、天门高新园散养户4家(接官村喻振国、喻新民、喻富源、喻小亭)等10家已实施关停;多宝镇政府已对镇区19家散养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各级政府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以没有执法权为由没有对辖区的养殖污染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寄希望于上级畜牧、环保、城管部门管理的意识仍然存在,致使散养户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禁养区关停工作更是难以推进。市政府督查办要加大对责任状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并通报进度,形成上下齐抓共管氛围。

2、村级自治组织对村级养殖污染的自治管理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实践证明,在农村没有明确法律依据不许办养殖场的情况下,村级环境保护自治组织增强环保意识、发挥群众议事监督作用是有效防止养殖污染继续恶化的组织保证,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细化落实村级组织的责任和监管办法。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1、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向相关单位通报工作进度,争取领导重视、争取社会关注、争取资金投入、争取配套政策。

2、加快老场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同时严控新建猪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选址必须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3、结合“四城同创”进一步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殖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治污减排、监督举报等,共建蓝天碧水的幸福美好家园。

第2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养猪 猪场粪便 环境污染 重复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8-01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污染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且造成疾病的传播,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就本人工作实践中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整治提出一些看法。

一、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据畜牧部门统计,2013年福清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约有730家,生猪存栏数73.4万头,母猪存栏数9.8万头,年出栏生猪12.5万头,这么多数量的猪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对其排放的粪便进行及时的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人和猪感染各种疾病。生猪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猪排泄物多,污染大。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kg计,则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约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1千头猪场日排泄产污水达30t,年排污水1万多t。据测定,成年猪每日粪尿中的 BOD(生化需氧气量)是人粪尿的13倍,若发生污染即可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生猪养殖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异味熏天,臭气多。由于粪污排泄物带来臭味,直接影响到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据测定,一般千头以上的猪场,如果不做粪便处理,可在周边3km以内闻到臭味。养猪场臭气的产生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再次,传播人畜共患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猪传染的人畜共患病有25种,这些疾病的载体主要是粪便及其排泄物。最常见的有副伤寒、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炭疽等。

二、福清市生猪养殖综合整治工作

在禁养区内,大力推进养猪场拆除工作。2006年以来,福清市大力实施以龙江流域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龙江流域11个镇街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摸底、丈量、拆除和验收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2年末,共拆除龙江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616家,总建筑面积128.61万,基本实现龙江流域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污染的目标。2011年起,继续扩大全市禁养区内以养猪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场拆除力度。全市2011年拆除畜禽场170家,面积15.05万m2;2012年拆除畜禽场234家,面积16.7万m2;2013年拆除畜禽场567家,面积38.00万m2。

在禁养区外,积极引导规模养猪场进行粪污治理。一是全面推行干清粪和雨污分离等粪污收集方式。二是推广全漏缝或半漏缝地面免冲洗猪舍建造模式,大大减少了污水量。三是配套厌氧发酵池和好氧池建设。四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将收集起来的粪便堆肥还田,有条件的建设有机肥厂,如福清市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1800多亩果园、林地消纳沼液,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颇俱规模的有机肥厂等。从2007年开始,我市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累计对256家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共改造养猪场漏缝地面4.6万,建设沼气池191口,购置沼气发电机12台。通过对养猪场拆除和粪污治理,大大减少了养猪场污染物的排放,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工作措施

首先,制定规范科学整治。我市养猪场污染整治量多面广难度大,为了控制无序养殖、污染环境的态势,市政府于2010年2月22日了《福清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于2012年3月2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清市畜禽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划定方案》(修订)。在城镇规划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流域、输水渠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市级以上工业区(开发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2010年12月编制完成《福清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控制生猪养殖总量。2011年12月29日市政府了《福清市规范畜禽养殖暂行规定》(融政综[2011]461号),严格规定列入禁养区的养猪场,限期拆除;列入禁建区的,限期整治养殖污染。其次,积极有效地开展拆迁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每年制定拆除工作方案和任务,把养猪场拆除任务细化分工,将责任分解到各相关部门,任务落实到镇(街)具体工作人员,环保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配合镇(街)对禁养区内畜禽场拆除的监督、指导、验收等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养猪场拆迁任务,做到建筑物拆除彻底,防止回潮。最后,大力实施禁养区外的规模养猪场污染治理。市农业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鼓励、引导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做好排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于拒绝进行污染治理或经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养猪场,不但不予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并将予以坚决拆除。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督办原则,明确污染治理以镇(街)政府(办事处)为管理的主体和责任单位,将污染整治工作列为镇(街)政府(办事处)年度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建立联席会议、督查机制。根据污染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对污染整治工作建立例会制度,并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市环保局、农业局负责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每月将巡查、督查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最后,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在禁养区以外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养猪场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环保、国土、规划、建设、林业、农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对没有取得环境评价和没有获得审批擅自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场,坚决予以取缔。

参考文献

[1]卢洪秀,程杰,江立.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3)

[2]王修川,袁新国,王腾. 试论循环经济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8)

[3]谢金防,韦启鹏,李祖章,刘林秀. 猪场粪污生态化处理及利用的方法与思考[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0(04)

[4]李诗兵,雷浩兵,黎坤.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方案及效果分析[J]. 当代畜牧. 2010(04)

第3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一、主要做法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05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13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第4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近年来,应城市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生产方向发展,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全市农业中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治理畜牧业污染已刻不容缓。近期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科技生产、技术推广、动物卫生监督等部门技术人员参加的调研专班,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1. 各类畜禽生产指标。2014年, 全市实现生猪存栏47.98 万头,出栏50.5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0.3%、4.9% ;家禽存笼2 850.12 万只,出栏2 134.92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4%、7.8%, 专用型蛋鸡存笼达1 183.4 万只。牛、羊分别出栏1.15 万头和1.62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6.63%、45.74% ;肉、蛋产量分别为8.14 万吨和12.11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8%、6.72% ;全市现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2374 个,其中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43 个、万头以上养猪场9 个;年存笼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户)96 个,其中10 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14 个,20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3 个。

2. 规模养殖与粪污产生产量。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养殖污染主要是由于畜禽的粪尿及冲洗场舍和用具的污水等没有有效治理造成。按每头( 只) 猪、牛、羊、家禽的日排粪便量分别为7.30 kg、42.88 kg、5.95 kg、0.15 kg 计算,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331.8 万吨,再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等,污染物总量将更加巨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以畜禽粪尿为重点的养殖废弃物将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将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二、治理措施

1. 开展法制宣传,营造治理氛围。近年来,应城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保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畜禽养殖业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了业主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污染治理氛围,让广大养殖业主从被动参与环保变为主动参与环保。一是市人大多次开展了环保世纪行专题宣传和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督检查, 组织30 余名人大代表到部分大中型养殖场现场参观调研,就相关环保法律条款的落实与存在的问题等现场答疑;二是市政协开展加强大富水水质保护议事监督活动,组织近50 名政协委员深入畜禽养殖现场就养殖污染进行专题调研;三是市环保局、畜牧兽医局联合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严格执法监管,落实减排责任。近年来,应城市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根本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养殖场的规模和位置,严格环境保护审批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环委会,统筹布置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2013 年,市政府成立了环境治理工作委员会,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环境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政府为污染治理的主体,每年限定完成一定数量的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任务;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排污情况。市环境监测站不定期对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排污口取样监测,及时掌握各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情况,并向市环委会提供详情,以便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理计划;三是开展污染调查,摸清污染源底数。今年3 月,根据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统一安排,应城市组织调查专班,对全市169家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排污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针对应城的母亲河大富水上游污染严重,危害城区人民饮水安全问题,市政府成立大富水上游调边环境治理专班,并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200多万元,对周边13 家养猪场进行了搬迁与整治。

3. 改进饲养工艺,减少污染来源。养殖场饲养工艺与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先进程度,直接影响该场污染排放量。为此,应城市通过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积极改变落后的饲养工艺,大力开展设施建设,减少了污染来源。一是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为全市47 家养猪场建设了三级沉淀池,配备了干湿分离设备,改建了雨污分流系统,改传统的水冲粪模式为干清粪模式等;二是通过“153”标准化模式鸡舍新(改)建补贴,对杨河川江养鸡场等147 家万只鸡场建设防雨、防渗、防漏的大型发酵储粪池;三是推广发酵床养殖工艺,实现零排放。应城市多羔育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科院研究开发的肉羊发酵床工艺,效果显著,目前,已在全市牛、羊养殖场大力推广;四是整合国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在全市规模养猪场大力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全封闭式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213 口,容积达2.5 万余立方米,已建成病死畜禽焚烧炉21 座。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与配置,大大减少了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量。

4. 推行生态养殖,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达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效促进农业循环发展,农民节本增收。目前,应城市已成功推广了多种生态种养殖模式。一是“猪—肥—沼—鱼”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料,部分粪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的沼气供应给本场生产供热及周边农户生活用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喂鱼,从而有效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商品有机肥和渔场收益,节省了养猪生产成本。全市已建成100 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40 个(其中:500 立方米以上沼气池8 个)。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是应城市一家标准化万头生猪养殖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出栏生猪6万头,年产生粪污约7 万吨。为实现粪污有效治理,猪场建成1 个年处理粪污10 万吨的有机肥场和1 个830 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并配套1个630 亩水面的灌溉用水水库养鱼。此外,田店镇张董村养猪场、郎君镇邱徐村养猪场等27 家大中型养猪场也利用了此种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猪—菜(果、茶等)”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粪尿用作蔬菜基地、果园、茶园等的有机肥料,达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种养有机结合,循环利用的目的。应城市兴力畜牧有限公司配套建设的千亩蔬菜基地、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配套的300 亩蔬菜基地、祝墩村双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千头猪场配套的千亩林果基地,三合镇永盛畜牧公司与聂山茶场共建的有机茶园等,杨岭祺盛合作社与有名店林场共建的千亩茶园等均是成功的典范。三是“林地果园养鸡”模式。生态养鸡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散养方式进行走地饲养的地方鸡或地方杂交鸡,又称为“散养鸡”、“农家鸡”或“土鸡”。走地鸡因其蛋产品和肉产品的优良品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市团山林场租用林地900 亩,投资1 000 万元建设大型林地生态养鸡场。市龙池农业生态土鸡养殖场在杨岭镇租赁荒山荒坡千余亩,建设的3 万只生态土鸡场等,效益都十分显著,成为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

5. 发展肥料生产,提高综合效益。畜禽粪便的最终有效处理途径,应是制作有机肥,为农业生产服务,达到变废为宝,既能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又能为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还能增加养殖场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大好途径。目前,应城市已有多家养殖场建设了生物有机肥厂,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一是市华兴公司与日本常磐株式会社合资建设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将猪粪便制作成生物固态及液态有机肥,该肥料远销海南、云南等地,深受烟农和茶农好评。二是市忠发生态养殖公司建设的万吨有机肥厂以及杨岭合丰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将鸡粪制作成生物有机肥,用于有机蔬菜生产,产出的蔬菜品质十分鲜美,深受菜农喜欢。据统计,3 家养殖场建设的生物有机肥厂,年处理畜禽粪便达20 万吨,年产生物有机肥5万吨,年创产值7 500 万元,创利润1 400 万元,为养殖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6. 实施深度处理,控制污水排放。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源主要来自畜禽粪尿及冲栏产生的污水。据统计,一个万头猪场日污水产生量可达80 吨以上。治理养殖场的污染排放,关键是要治理好污水。目前,各级都在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即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式,对污水实施降解与发酵,最终降低COD、氨氮等指标,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应城华兴公司、永盛公司、邱徐公司3 家养猪场已建设了日处理40 ~ 200 吨的化学、物理模式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据市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COD、氨氮等指标等主要指标均明显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此外,2014 年11 月,市九盛公司、宏发合作社等6 家养猪场与武汉牧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日处理60 ~ 100 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该模式采用“生物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物理降解与微生物发酵等形式,使污水中的COD、氨氮等指标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处理后的COD、BOD、氨氮等指标将分别低于400 mg/L、150 mg/L、80 mg/L,该工程现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内可全部建成运营。

三、存在的问题

1. 养殖废水处理不彻底,日排放量大。近年来,应城畜禽规模养殖率逐年升高,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一些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日排放量大,而现有的沼气处理、三级沉淀等简单治污措施,根本满足不了养殖场治污需求,导致大量粪污处理不彻底,直接排放沟渠、河流等,对生态造成严重污染。

2. 粪污处理技术不成熟,运行成本高。目前,应城畜禽规模养殖业采用的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制作生物有机肥、大型沼气利用等。但由于这些工艺的技术尚不成熟,导致一些处理设施建成后成效低,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比如市华兴畜禽公司、永盛畜牧公司等投资100多万元兴建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运行成本达每吨水4 元以上,养殖场终因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而关闭。又如市长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兴建的2万吨生物有机肥及配套建设的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因为有机肥制作成本高,约为1 200 元/ 吨,且猪粪制作的有机肥效果不理想,最终处理停产状态。郎君邱徐养猪场、三合学强养殖公司等多家养猪场建成的500 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池,都面临沼液产生量大,难以处理导致二次污染的现象。

3.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社会责任差。近年来,各级政府在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扶持资金,促进了畜禽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不少养殖业主仍片面地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加之环保投入成本高,导致重效益,轻环保,即使有限的环保投入也是迫于无奈,认为只有暂时不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环境保护搞得好不好无所谓,一些养殖场甚至对建设环保设施产生抵触情绪,有政府投资就上环保设施,没有政府补助就不上或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畜禽养殖环保意识。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促进畜禽饲养污染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实现饲养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向资源循环型社会发展,形成与农村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

2.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畜禽养殖场粪便治理需要多部门配合,在畜禽养殖场建设用地、选址、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严格审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或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前应由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获得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建设时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在建好后确保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同时,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因此,各级各职能部门应依法把好准入关,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使养殖区的环境标准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的要求。

第5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治理;模式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约型的道路,规模化饲养必然产生大量粪污,这必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一、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污染大气。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污露天堆沤或直接排放,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层,污染空气。另一方面,在高温环境尤其是夏天,会产生大量细菌,污染周边居民环境,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2、污染水体。根据环保相关部门检测,畜禽养殖场粪水的COD、BOD、SS都是严重超标。粪污若是直接排入鱼塘、河流,一方面在水体中进行厌氧消化,污染水源;另一方面,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大面积农业生产减产、鱼类死亡等损失。3、污染土壤。过量的畜禽粪污排放到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理化性状,逐渐削弱土壤对有机物质的自净能力,造成土壤空隙阻塞和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外,由于畜禽养殖中的饲料中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Cu、As等元素,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造成污染更有甚者会引发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二、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模式

伴随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发展,畜禽养殖的粪污污染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促进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粪污治理新模式至关重要。本文笔者根据当前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对当前常见的几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进行探讨。

1、种养结合模式

畜禽养殖场可以采用干清粪或水泡粪清粪方式,液体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固体经过堆肥后就近或异地用于农田的作物生产。通过自有土地或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粪便就地还田,利用好肥水等资源,实现土地配套、种养结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沼液返田综合利用的案例,他们将发酵后的沼液通过16.1千米的主管道运送到8座2000立方米沼液暂存池,根据土壤及沼液养分成分和种植作物的需氧量确定沼液施用量,搭建起了养殖与种植的桥梁,既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又减少了化肥费用,还能产生一定的收益。由于畜禽规模化养殖场一般都是在近郊或农村,种养结合模式值得优先示范推广。

2、清洁回用模式

如何做到清洁回用,畜禽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干清粪、高压冲洗,尽量控制生产用水,减少养殖过程中用水量;对于场内污水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内粪沟或圈栏等冲洗,无排放。固体粪便通过堆肥、栽培基质、牛床垫料、种植蘑菇、养殖蚯蚓蝇蛆、碳棒燃料等方式处理利用。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有,广西玉林市容县奇昌种猪有限公司,高架网床环保猪舍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高架网床+微生物”技术养猪(污水产生少),底层粪便发酵腐熟生产生物有机肥,用于栽培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后的有机肥可养殖蚯蚓,之后产生的有机肥再用于作物种植,蚯蚓用于养猪,既提高了生猪免疫力,节省了人工,获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又达到节能减排和农业生产“三物”循环。此外,黑龙江齐齐哈尔汇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利用发酵床养牛,解决了北方高寒地区牛舍温度低的难题,实现了牛舍(栏、圈)免清粪、免冲洗,达到了健康养殖与粪尿零排放的和谐。还有广东温氏集团江苏养猪分公司采用固液分离后对固体干粪采用堆肥发酵堆沤处理技术,将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场内使用;对污水采取深度处理中水回用的方案。清洁回用模式是对粪污进行治理的主要模式,可以作为典型的示范进行推广。

3、达标排放模式

达标排放模式,是应用工厂化处理设施,对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或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固体粪便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或复合肥。绿倍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他们采用微藻生态技术是利用微藻吸收污水中有机物生长,回收成为蛋白质原料,可形成高附加值的高功能微藻饲料,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同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达标排放治理模式具有用地面积小的优点,但是主要应用于耕地畜禽承载能力有限的区域,而且适应中等规模以上的养殖场,所以各地要根据自己实际,做到因地制宜。

4、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是在养殖密集区,依托规模化养殖场处置设备设施或委托专门从事粪污的处理中心,对周边养殖场户(小区)的粪便污水实行专业化收集和运输,并按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仙桃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PPP模式,就是粪污集中处理取得成功的案例,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建设粪污处理和运输设施设备;养殖业主出钱建设干粪池、三级沉淀池及粪水存储池,为粪污处理买单;合作社出力负责粪水处理和还田利用。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与利用模式,主要在中小规模场较多且自行处理粪污困难的畜禽养殖密集区推广应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妥善的处理好畜禽养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防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使畜禽养殖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值得不断思考和探索。在以上的几种粪污治理模式中,种养结合和集中处理模式是将来大力倡导推广的模式,清洁回用和达标排放将作为补充。随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会有越来越多的粪污处理模式的出现,各养殖场要根据自己实际,来科学防治污染,从而促进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臧胜兵.畜禽粪污综合处理模式[J].农家致富,2015年18期.

[2]张安福,谈雅丽,邓惠中.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模式探讨[J].湖南畜牧兽医,2014年05期.

[3]严小东.规模养猪场粪污治理示范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5)

[4]杨淑明.顺义区规模养猪场的粪污治理[J].中国牧业通讯,2005(19)

第6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噪声治理 噪声源 吸声体

中图分类号:TB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43-01

1 噪声治理现场概述

降低噪声污染是环保的需要,更是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通过对许5注水站注水泵房内采取加装吸声、消声材料和消声产品的治理措施,使泵房内噪声值降低5~8dB(A),达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保护职工和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2 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通过对许5注水站现场机器设备的工况参数以及许5注水站现场调查的厂区状况的了解后,通过对现场监测的噪声值进行分析,它们的噪声有以下特点

(1)噪声源为高压柱塞泵、电机以及管路。

(2)噪声频带宽,大多呈现在中频段,远传能量强。

(3)管路噪声造成的叠加噪声量大。

(4)墙壁吸声消声能力差,墙壁反射使噪声叠加。

2.2 主要噪声源分析

(1)电磁噪声。

电机在运行中电磁噪声的大小与电机功率、转速密切相关,大功率电机的电磁噪声占相当大的成分,其频率范围在100~400Hz。

(2)机械噪声。

它是由设备的运动件相对与固定件的周期作用力所激发的噪声。

(3)管路噪声。

实际上绝大多数管路中的流体均处于雷诺数Re

3 方案技术分析

3.1 噪声治理措施

针对许5注水站注水泵房机组产生噪声机理、频谱特性及现有工况,特制订以下治理措施。

(1)在泵房内顶部加装高效吸声吊顶。

(2)对泵房内墙体加装高效吸声体。

(3)对泵房原有的门窗更换为高效隔声窗、高效隔声门。

(4)南墙面安装窗式进风消声器。

(5)对泵房内安装防爆排风机和配套消声器及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3.2 方案技术分析

(1)在机房内墙面、顶面安装新型高效吸声体。

在机房内墙面、顶面安装高效吸声体。由于声波投射到吸声材料表面上,部分声能透入材料孔隙内,使材料的纤维筋络振动而产生摩擦,以及空气的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因此墙壁和顶面加装高效吸声体处理,可有效的降低机房内的混响声,所采取的吸声处理可降低噪声8~12dB(A)。

①吸声吊顶。

安装工艺:在房顶固定龙骨支架—固定镀锌三角龙骨(副龙骨)—装吸声滤料吸声体—装方型(600mm×600mm)微孔铝扣板饰面。

②吸声墙体。

安装工艺:在墙体上固定A2/1.2厚C型钢主龙骨—固定副龙骨—装吸声体—装扣板固定架—装150mm宽竖向条型铝扣板饰面。

(2)将注水泵房原有的窗更换为高效隔声窗,北墙面安装高效隔声门。

由于泵房机组是较强噪声源,门窗是主要传播噪声的重要途径。将泵房墙面上安装高效隔声门和高效隔声窗,高效隔声门面板材质为A3/2厚冷轧板,内设A3/1.5厚C型钢支架、高效阻尼层、多频吸声材料。高效隔声窗为塑钢型材,玻璃厚度为5mm的双层中空玻璃。门窗隔声量20~25dB(A)。

(3)安装进风消声器和排风机配套消声器及温控装置。

在泵房窗下墙面上安装百叶通风式进风消声器,在泵房墙体上部或房顶部安装为防爆型排风机配套消声器。由于泵(机)房内为动力而产生热源,通风散热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泵房墙面上部安装防爆型排风机及配套消声器,在室内安装温度在线监测仪,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自动监控和温度控制。其具体为:室内温度在超过设定的环境温度时,温度监测仪自动打开排风装置进行排风,在低于设定的环境温度时,温度监测仪自动关闭排风装置停止排风,保持室内温度平衡和设备正常运行。

4 综合评价

根据理论计算和我们所做的项目实际效果,注水泵房通过噪声治理实施方案后,在排除其它噪声干扰外,许5注水站注水泵房噪声治理后,在不受外界噪声影响的情况下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II类标准,白天60dB(A),夜间50dB(A)规定要求。

噪声治理后,不会因降噪而影响设备的机械性能和使用要求。对设备的操作、检修、观察机械声音判断等要求没有影响。可减少噪音超标罚款,减少企业因噪声超标所缴纳的噪声排污费。可避免职工因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中所引发的职业病及由此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噪声治理项目属于一次性投资,其它不需要维护费用。总之,该技术是一项很好的噪声治理的综合措施,噪声防治效果明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S].

第7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37-02

徽州区地处黄山市南大门,区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是黄山市重点打造的黄金旅游区。随着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申报,来我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因此,对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随着徽州区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如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摆在每个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控制畜禽粪便对徽州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1 徽州区畜禽规模养殖现状

据2014年5月份的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101户,总量达351 555头(羽)。其中: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52户,养殖总量为12 441头;家禽养殖户40户,养殖总量为33.4万羽,其中:家禽存栏2 000羽以上30户,养殖量为32.8万羽;羊等其它养殖9户,养殖量为5 424头(羽)。

1.1 按养殖类型与规模分 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52户,总量12 441头,其中:50~99头19户,养殖量1 345头,100~499头30户,养殖量5 988头,500头以上3户,养殖量5 108头;蛋鸡存栏2 000羽以上18户,总量172 200羽,其中:蛋鸡2 000~4 999羽7户,养殖量23 400羽,5 000~19 999羽10户,养殖量73 800羽,20 000羽以上1户,养殖量75 000羽;土鸡存栏14户,总量达58 800羽,其中2 000羽以上的9户,养殖量56 000羽;养鸭8户,102 690羽,其中1 000羽以上的5户,养殖量101 820羽;孔雀1户,养殖量600羽;野鸡1户,养殖量4 000羽;养羊7户,养殖量824只。

1.2 按行政区划分 各乡镇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为:岩寺镇畜禽养殖场33户,占32.7%,养殖量21.8万头(羽)。其中:养猪场18户,养殖量6 035头、养禽场13户,养殖量20.8万羽、养羊场2户,养殖量131头;潜口镇畜禽养殖场31户,占30.7%,其中:养猪场15户,养殖量4 388头、养禽场15户,养殖量77 350羽、养羊场1户,养殖量140头;西溪南镇畜禽养殖场15户,占14.9%,其中:养猪场7户,养殖量803头、养禽场6户,养殖量36 490羽、养羊场2户,养殖量323头;呈坎镇畜禽养殖场11户,占10.9%,其中:养猪场5户,养殖量650头、养禽场4户,养殖量6 300羽、养羊场2户,养殖量230头;杨村乡畜禽养殖场4户,占3.9%,其中:养猪场3户,养殖量255头、养禽场1户,养殖200羽;富溪乡畜禽养殖场4户,占3.9%,其中:养猪场2户,养殖量150头、养禽场2户,养殖量5 600羽;洽舍乡畜禽养殖场3户,占3%,其中:养猪场2户,养殖量160头、养禽场1户,养殖量400羽。

1.3 按分布区域分 分布在205国道、呈灵潜旅游干道等300m以内18户。其中:生猪50头以上3户,总量325头;家禽2 000羽以上11户,总量45 400羽、2 000羽以下4户,总量2 850羽。分布在浮溪河、漕溪河、众川河、丰乐河两侧500m范围内19户。其中:生猪50头以上8户,总量843头;家禽2 000羽以上4户,总量111 620羽、2 000羽以下5户,总量2 240羽;羊1户,33只;孔雀1户,600羽。分布在群众生活集中区域3户,总量360头。其余的61户规模养殖场分布在各乡镇的山坞中。

2 畜禽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近百家养殖场仅顺发养殖场建有大型沼气发电设施,通过环评,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吉金鸡业有限公司、潜口镇澄德养殖合作社等6家养殖场通过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畜禽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畜禽排泄物的综合治理;潜口镇贵发养殖场等4家养殖场通过生猪标准化项目进行综合治理;部分蛋鸡场采用大棚对鸡粪进行了干清粪处理。其它绝大部分养殖场基本无排泄物治理设施,养殖废水、废弃物乱排乱堆,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群众投诉较多,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前徽州区个别乡镇农村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1 现有养殖场的选址不当,规模小而散 畜禽养殖场遍布各乡镇,涉及3乡4镇34个村,其中岩寺镇数量最多,达12个村。但现有养殖场大多靠近村庄、农田和河边,浮溪河、漕溪河、众川河、丰乐河两侧500m范围内(19户)和205国道、呈灵潜旅游干道等300m以内(18户)。畜禽养殖规模小、散、密集,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基本没有实行雨污分流和采取干清粪等治污措施,使得产生的排泄物难收集、难处理。

2.2 养殖场的畜禽粪尿及污水处置不当

2.2.1 污染水体 未经处理的粪污含有大量污染物,其化学耗氧量高,成为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导致生物死亡,使水体发黑发臭,失去功能。

2.2.2 污染空气 畜禽粪便在厌氧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等具有酸、臭、腥味的刺激性气体,污染空气,导致养殖场周边臭气连天,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2.2.3 污染土壤 未经处理的粪便携带及分解产生的污染物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会对水体、作物等形成污染。

2.3 其他因素 一是监管乏力,违章惩治依据不足,处罚执行到位率低;二是财力不足,治理工作缺乏足够财力和技术支撑;三是长效管理有待完善,在目前面广量大、场点散的情况下,确保正常运行的机制有待探索和加强。

3 规模养殖污染整治的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种养结合 养殖场合理规划和选址是解决畜禽污染的根本所在,养殖场应建在周围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苗圃等地区,以便农牧结合,实现粪便就地处理和利用。

3.2 划分,异地搬迁 对在丰乐河水源地两侧500m范围的、205国道沿线和呈灵潜旅游公路两边300m内的以及在村中且无任何治污设施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异地搬迁、集中整治。

3.3 完善设施,综合利用 对生猪年存栏在50~499头的养殖场,按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的要求,对猪舍进行改造,达到雨水与污水严格分离,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配套建设相应的干粪堆积池和厌氧发酵池、三格栅沉淀池等;对生猪存栏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采取好氧堆肥工艺和厌氧发酵池粪污处理技术,使养殖场的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对年存栏蛋鸡在2 000羽以上的蛋鸡场,采取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或将鲜鸡粪在塑料大棚内摊开晾晒的风干粉碎法处理鸡粪。

第8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一、基本概况

雅高村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属半山区,距金华市区35公里。全村共163户、491人,村民居住比较集中。村民日常生活用能主要以柴草为主,用能品质不高,柴草灶能源效率低下。该村有陈国清村民在距村1.5公里处,办有一个规模养猪场,该场为了治理养殖污染,于2006年建有沼气工程,所产沼气猪场用不完,多余沼气被迫排入空中,既浪费了优质的沼气能源,又造成了大气污染。为了实现养殖场沼气有效利用,更为村民办好事,雅高村在市、区二级农能办等部门指导下,依托国家相关农村联户沼气工程项目,于2010年6月开展农村联户沼气工程建设,同年10月联户沼气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为30万元,实现全村163户农户家家用上沼气。

二、雅高村农村联户沼气的模式

1、沼气生产

雅高村陈国清猪场年存栏生猪4000多头,按该场生产管理条件实测,日均产生猪粪10t、猪尿及污水50t。污水浓度CODcr=8000mq/L。BOD5=3700mg/L,SS=4000mg/L,具备了充足的沼气发酵条件;2006年9月份该场结合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地埋式随道形三级沼气池500m3(造价20万元,享受政策补助10万元),沼气池建在背风向阳暖和地方。猪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采用自流入沼气发酵工艺,平时采用污水泵抽动发酵液体进行循环搅拌,沼气池活动口采用套筒式门结构,冬季可通过人孔进新鲜猪粪和人工搅拌,能保持冬季装置较高产气率,猪场业主亲自管理沼气工程。

2、沼气贮存

农村联户沼气要有较强的生命力,建设沼气贮气柜必不可少,因沼气贮气柜有如下作用:①解决沼气均衡生产(供应)与不均衡使用之间的矛盾,可保证沼气持续供应,满足用户的用气要求。②起稳定沼气压力作用,保证供气管和燃烧器具的压力稳定,有利于沼气的充分燃烧,提高热能利用率。③使沼气发酵池工作压力稳定,减少高压时沼气的渗漏,有利沼气生产。④在沼气池、输气管路或供气设备发生暂时故障时,可继续供气一段时间,以便修复。

该场500m3沼气池日平均产气约125m3,日平均装置产气率约为0.25m3·m-3,设计贮气柜之容积按日平均产气量的40%~60%确定。由于业主全资兴建,考虑到气柜实际造价因素,业主最终确定建造完成50m3钢制传统低压浮罩式贮气柜,同时配套建设好气水分离器、沼气脱硫塔及阻火器。

3、沼气输送利用

雅高村每户配一只沼气灶、一只流量表、一只带压力表的脱硫器(造价300元/户),由区农能办牵头统一招标采购。猪场贮气柜到雅高村的主管道内径采用80mm的PE国标管(招标价格9.9元/m),1000余米主管道上安装4只凝水器(离气柜100m处一只,后每隔300m一只,安装在管道最低处),主管道至农户的分管道采用直径32mm的PE国标管(价格6.5元/m)。为了保证最远端用户(有1500m距离)灶前压力达到1.8千帕(相当180mm水柱)以上,考虑到气柜到农户家中管路上的弯头、节头、变径等的阻力损失,经过计算,把气柜供气气压调到3.5千帕(相当350mm水柱)。经实地检测。最末端农户灶具燃烧时压力表读数为1.9千帕(燃烧时可通过开关调整压力至灶具额定范围),气柜压力稳定,火力旺盛,效果非常满意。

现雅高村被誉为“沼气村”,农户的炊事用能可以与城里人使用的管道煤气相媲美,一天三餐,烧饭、炒菜、烧开水全部使用沼气,使用方便安全,农村联户沼气深受全村喜爱,沼气已经成为金东区雅高村农民的“厨房至宝”。

三、效益分析

雅高村的农村联户沼气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不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已成为金华市农村联户沼气的一个示范亮点工程。

1、经济效益

雅高村民徐金仙说起沼气的好处兴奋不已,使用沼气火力猛,无污染,又能节煤节电,减少农户能源开支,原先家里做饭烧水都用液化石油气,一年至少要用掉6瓶液化气,费用不少于660元。现在,使用沼气不用花钱,且沼气24/小时供应。

通过对用户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平均每户日用沼气量为0.8m3,全村163户日用气量为约130m3,全年平均每户使用沼气270天,即耗沼气3.5万m3,折成液化气1000余瓶,按液化气价(按110元/瓶)折经济效益可超11万元。

2、生态效益

按全村年耗沼气3.5万m3计算,年可节能折标煤25t,可减排二氧化碳62t、减排二氧化硫0.55t、减排烟尘0.43t,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另外,该村开展联户沼气后,不但解决了养殖场多余沼气向空中排放造成二次污染问题,而且让雅高“沼气村”农村妇女的炊事环境得到改善,还明显减少农户对山林薪柴的砍伐,保护了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3、社会效益

实行农村联户沼气,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9篇:猪场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生猪;产业组织;SCP范式;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828:F306.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145-07

山东省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生猪养殖大省、消费大省和外销大省,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4 234.24万头,猪肉总产量346.9万吨,均列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为8.36公斤和15.58公斤;生猪调出量为2 935.83万头左右。但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猪肉价格大幅波动、质量安全事故频发、防疫难度加大、污染治理压力剧增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制约着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政府、企业、学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优化生猪产业组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1,2]。

刘晓昀等(2007)[3]运用Probit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生猪销售行为的影响因素,认为养猪协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因为其组织化程度偏低。潘国言等(2009)[4]和张应良等(2011)[5]运用SCP框架分析了特定地区生猪产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认为市场结构不完善和规模化程度低是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汤国辉等(2010)[6]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养猪过程中的新技术选择行为,主张引导养猪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马静等(2011)[7]从合作组织、购销企业和加工龙头企业三个层次分析了汉中市生猪产业组织发展状况。纵观已有文献可知,近年来国内学者已从某些侧面研究了局部地区的生猪产业组织问题,但仍缺乏对山东省生猪产业组织的全面系统研究。本文将借鉴已有研究,运用SCP范式梳理和剖析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旨在为推动全省生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参考。

1山东省生猪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由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规模经济等要素构成。本文将重点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和行业壁垒三方面分析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结构。

1.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常用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的规模占市场总规模的份额表示。山东省的养猪场(户)数量众多,个体养殖规模很小,传统的市场集中度指标不适用。本文将采用生猪出栏规模化程度(产品角度)和养猪场(户)规模化程度(生产者角度)两个指标来描述并分析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其中生猪出栏的规模化程度(%)=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出栏量/生猪出栏总量×100,养猪场(户)的规模化程度(%)=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数/养猪场(户)总数×100。

由图1可见,2002年以来,山东省生猪出栏的规模化程度总体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37.36%升至2010年的73.78%,年均递增率高达8.88%。2002~2006年,全省生猪出栏的规模化程度在35%左右上下波动,但始终未突破50%,这说明散户养殖的出栏量依然高于规模养殖,其主体地位并未改变。2007~2010年,生猪出栏的规模化程度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始终在65%以上且持续小幅上涨。2010年全省生猪出栏的规模化程度达到73.78%,规模养殖已占据主体地位。2002~2011年,山东省养猪场(户)的规模化程度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2002年全省养猪场(户)的规模化程度仅为2.78%,尽管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趋势相对明显,分别较前一年提高了31.95%和38.61%,但截至2011年仍未超过20%。由此可见,山东省养猪场(户)的规模化程度总体较低,且增幅较小。

综上分析可知,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相对分散。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生猪养殖以自给自足为主,庞大的基数严重阻滞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二是猪肉消费属于刚性需求,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和消费能力均较强,因而市场容量较大;三是各种饲养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和推广,为生猪规模养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四是2007年以来,各级政府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为规模养殖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扶持,有效地降低了行业风险,优化了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

1.2产品差异性

1.2.1品种差异品种是保障生猪养殖效益的基础。当前,山东省的养猪场(户)仍主要选择长白、杜洛克、约克等国外品种并进行杂交培育,因为这些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且饲养管理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相对稳定,消费量较大。但消费者对猪肉的品质和口味日渐挑剔,大长白等主流品种养殖开始面临发展瓶颈。为规避市场风险并获取可观效益,部分养猪场(户)将养殖重点转向地方品种,如烟台猪、里岔黑猪、莱芜猪等。以莱芜猪为例,莱芜猪繁殖力高、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耐粗饲、肉质好、杂交优势明显,其市场价格是普通猪肉的7~10倍,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但莱芜猪的养殖存在以下不足:生长周期一般为一年以上,比普通品种长;完全采用山上放养的方式,生长环境受到很大限制;价格相对较高,消费市场有限。

1.2.2加工工艺差异随着猪肉加工业的发展,无论是生鲜肉还是熟食,其分割、包装、风味等工艺均不断改善。目前市场上有高温肉制品(香肠、腊肠等)、中低温肉制品(火腿、烤肠等)、生鲜制品(白条肉、五花肉、排骨等)和其他产品(肉酱、拌酱等),尽管种类逐渐增多,但产品差异性不明显,消费者需求仍未得到很好地满足。

1.2.3品牌差异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品牌差异在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略有体现,有金锣、得利斯、银宝、维尔康等本地品牌,还有双汇、雨润、千喜鹤等外地品牌。但相对于庞大的市场容量,各品牌的产品始终缺乏深度差异(口味、细分市场等)。

1.3 行业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打算从事养猪业而非已有养猪场(户)所必须承担的一种额外生产成本。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已有养猪场(户)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养猪场(户)所遇障碍的大小。退出壁垒是指退出养猪业所要付出的代价。行业壁垒的高低是生猪行业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反映,本文主要分析山东省生猪产业的进入壁垒。

1.3.1资金壁垒生猪养殖是高投入和高风险的行业,资金是关键的投入要素之一。散养的资金壁垒最低,这是由于养殖数量较小,资金投入较小;采用传统养殖技术,大量使用青粗饲料等农业副作物,减少了直接生产成本;基本在自家院落或田地简单建造猪舍,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较少;农户兼业养殖,无需支付用工作价。规模养殖的资金壁垒较高,且规模越大资金壁垒越高,原因是养殖数量大,直接生产成本高;种猪、购建猪舍、购买设备、雇佣人工等前期投入高;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

1.3.2 技术壁垒生猪养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养殖实践的积累和传统养殖习惯的引导,生猪散养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壁垒。但规模养殖的技术壁垒较高,尤其体现在规模养猪场(户)面临的疫病防控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需加强在药品残留控制和育种技术改良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改良。

1.3.3人才壁垒生猪散养采用经验管理方式,基本不存在人才壁垒;而规模养殖涉及较多专业技术,对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均较高,所以存在明显的人才壁垒。

1.3.4法规壁垒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既推动着生猪产业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法规壁垒。主要体现在:扶持政策向规模养殖倾斜,造成了散养户的进入壁垒;一些地区逐步完善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设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对散养和规模养殖而言都是进入壁垒;政策鼓励规模养殖发展,但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规制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规模养殖的进入壁垒。

2山东省生猪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总和,本文将从价格产量行为、一体化行为、投资行为和其他竞争策略等方面分析生猪产业的市场行为。

2.1价格产量行为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价格产量行为即养猪场(户)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作出判断,在适当时机购买仔猪、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并适时出栏以获取最大养殖效益的行为总和。

2.1.1确定存栏数量当生猪价格下降时,养殖效益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养猪散户逐渐减少存栏量,且由于退出壁垒低,有可能完全退出;二是规模养猪场(户)会逐渐减少存栏量,但由于退出壁垒较高,规模养猪场完全退出的可能性不大,只能等待价格回升以弥补当下的损失。此外,当仔猪价格较高时,养猪场户会减少存栏数量,反之亦然。

2.1.2选择出栏时机影响养猪场(户)出栏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猪只大小和生猪价格。随着猪只的生长,单位时间消耗的饲料费用越来越多,但其体重的增加速度却不断下降,而销售价格并不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理论上存在一定区间的最佳生猪出栏体重,于红(2009)[8]通过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当价格上涨时,养猪场(户)可以当下出栏或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后出栏;当价格下降尤其面临亏损时,实力较强的养猪场(户)会推迟出栏,实力较差的养猪场(户)会提前出栏或低价出栏而暂时承受损失。

2.2一体化行为

2.2.1生猪养殖合作社作为生猪养殖横向一体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社可以快速集中原本分散和势单力薄的散户和小规模养殖,解决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和信息难题。

山东省的生猪养殖合作社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提供技术培训和决策服务、规范管理和统一销售、集聚生产要素和推动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如盲目发展数量致单个规模小、受养殖大户支配、服务能力偏低等。主要原因是养猪场户负责人的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决策效率低下;短期行为严重,从业者缺乏行业责任感;行业发展风险大,养猪大户自顾不暇;盲目扶持,监督、考核与奖惩不到位;组织形式有漏洞,缺乏对第三方的激励机制等。

2.2.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利润分摊不合理,养殖利润普遍向产后加工和销售倾斜,养猪环节的利润率偏低,从而加大了生猪养殖的风险。为了获取产业链整体利润,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有效控制风险,生猪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以山东银宝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自建养猪场,并与周边养猪场(户)签订供销合同,有效地解决了养猪场(户)的销售难题。

2.3投资行为

2.3.1业内扩张自身扩建是指现有养猪场(户)自主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行为。以临沂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为例,从2008年开始先后投资近20亿元扩建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已在山东、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建设原种猪场、扩繁场及商品猪场20余处,存栏生猪40多万头。兼并与收购是指养猪企业通过有偿取得同类养猪企业产权的方式而扩大养殖规模的行为。以双汇集团为例,2013年以71亿美元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

2.3.2业外进入生猪养殖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外大财团进入。尤其是在2007年猪肉价格飙涨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武汉钢铁集团、中粮集团、联想等大型公司纷纷投资养猪业,在全国各地兴建养猪基地。

2.4极端竞争行为

现实中,出于降低成本和牟取暴利的目的,不少养猪场户采取极端行为参与市场竞争,如用泔水、霉变的食物、劣质饲料饲喂生猪;盲目使用各种添加剂(如瘦肉精等);难以开展有效的防疫,生猪疫病发生概率较大;售卖病死猪和注水猪等。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养殖成本激增,仔猪、饲料、兽药等价格飞涨;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疫病损失和防控难度增大;养殖结构不合理,政府监管难度大。

3山东省生猪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本文将从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力、养殖效益、养殖风险和环境污染等五方面评价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绩效。

3.1产业地位

产业地位是反映市场绩效的综合指标,本文将运用山东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重(全国视角)和山东省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产量的比重(全省视角)两个指标分析山东省生猪产业地位的变化。

3.1.1生猪出栏量的变化由图2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重始终在5.00%~7.00%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分为以下4个阶段:1980~1988年,全省生猪出栏量占比在5.61%~6.65%之间徘徊,生猪产业在曲折中发展;1989~1995年,全省生猪出栏量占比从6.25%降至5.10%,其主产区地位逐渐减弱;1996~2004年,全省生猪出栏量占比从6.03%持续升至7.01%,其主产区地位逐渐回升;2005~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量占比均在6.50%左右,在全国占据稳定的一席。

3.2产业竞争力

3.2.1生猪生产力生猪出栏率和平均每头存栏猪产肉量是衡量生猪养殖水平的重要指标,出栏率和平均每头存栏猪产肉量越高,生猪养殖水平越高。出栏率(%)=(生猪出栏量/上一年的年底头数)×100;平均每头存栏猪产肉量(公斤)=猪肉总产量/上一年的年底头数。

由表2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出栏率比全国水平稍高,但不及河北省、安徽省等养殖强省,仅为天津市的81.68%、安徽省的81.70%;山东省的平均每头存栏猪产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安徽省的78.15%、天津市的85.51%。由此可见,山东省生猪养殖的生产力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稍高,但与自身养猪大省的地位不匹配,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高。

3.2.2猪肉质量由于在良种选育、猪舍建筑模式、疫病防治、饲养设备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山东省的猪肉质量仍有待提高。当前,市场上仍不乏含激素、传染病、禁用药品、有害药物、重金属残留的生猪和猪肉,各类猪肉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制约着全省生猪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3养殖效益

3.5环境污染

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主要包括:排泄物多,臭气大;传播人畜共患病;产生的大量有机废弃物对水资源、土壤、大气造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危及生猪生存环境,引发高致病率,降低猪肉品质,不利于生猪产业的长期发展。但当前治理环境污染仍存在很多难题:一是养猪场(户)普遍更关注经济利益的提高,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养猪场(户)欠缺治理污染的资源和条件,实际操作中的成功案例较少,对环保问题力不从心;三是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对污染治理的监督和奖惩不到位。

4优化山东省生猪产业组织的政策建议

4.1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提高市场集中度

鉴于目前生猪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局面,应采取措施促进集中和联合。主要做法是:整合支农项目和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创新饲养模式,大力发展养殖协会和联合社等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关怀有退出意愿的养猪散户,发展更多收入渠道,引导其科学决策,降低退出壁垒。

4.2着力打造优质猪肉品牌,提高产品差异度

生猪养殖应致力于创建知名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品牌保障。主要做法是:打造和营销品牌,改善猪肉的品质、加工工艺和售后服务,丰富品牌内涵并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强化对目标市场的细分,根据细分市场特征,组建并不断完善产品梯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型猪肉消费者的需求;运用广告营销宣传和解释产品的差异性,刺激猪肉消费,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4.3适当调整生猪行业壁垒,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

为稳定生猪产量、改善猪肉质量和保障养殖收益,政府应采取措施,适当调整行业壁垒。主要做法是: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提高生猪养殖的进入退出壁垒,评估和审定从业者的资质和能力,逐渐实现规范的生猪养殖行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降低规模养殖的进入壁垒,提高规模养殖的退出壁垒,推进产业内的良性竞争。

4.4加强政府引导监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的引导与监督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对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主要做法是:继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引导养猪场户科学决策;推进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加强猪肉供应链内部监管与奖惩,优化从业者的质量安全行为;合理分配产业链利润,保障养殖环节的利润空间,增强养猪场(户)的信心;有效贯彻环境保护条例,严格评估治污效果,引入激励奖惩机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仁方.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效率评价[J]. 商场现代化,2007,13:369-370.

[2]蓝海涛, 辛本胜, 李靖. 新阶段我国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征、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8,11:12-19.

[3]刘晓昀, 李娜. 贫苦地区农户散养生猪的销售行为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7,9:60-65.

[4]潘国言, 龙方. SCP视角的湖南生猪产业组织分析[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09,22:3-7.

[5]张应良, 田丽. 基于SCP范式的畜牧产业组织优化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80-184.

[6]汤国辉, 张锋. 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2010,1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