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疾病心理咨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

第1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1.1调查工具

1.1.1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知识问卷,共20个条目,主要来源于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8]。根据正确的参考答案评分,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不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1.1.2病例测验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病例测验问卷进行测量[7]。共有5个病例问卷,本研究只对抑郁症、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2个核心问卷进行测验。共有9道题,其中第1、2题是知识问题,第3题至第9题不是知识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反应对特定精神疾病的观点及态度。1.1.3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1至5级评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得分。得分越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

1.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完成。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对于因视力及文化程度较低等填表有困难的调查对象,可以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念出问卷,记录答案。调查员对整个知识问卷不作任何解释。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piData3.0,数据转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根据朱紫青[9]等制定的知晓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知晓率的计算方法为:将问卷中的可统计项作为分母,正确率=回答正确的项目/总的统计项目×100%。得分≥60%为知晓合格。然后计算知晓率=知晓合格人数/抽样人数×100%。在病例测验问卷调查中,知晓率=正确回答该条目的样本数/抽样人数×100%。

2、结果

2.1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

比较城市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80.0%;农村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率64.6%。两组比较(χ2=27.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城市与农村精神疾病有关态度调查的比较

城市与农村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3±6.54)vs.(32.83±7.76),t=4.82,P<0.001]。同时从各个条目的比较来看,条目1、2、3、4、5、8、10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城市与农村抑郁症及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知晓率及有关态度的比较

共有1205名被试完成抑郁症病例的测验,抑郁症知晓率为32.4%(390/1205),城市知晓率高于农村(37.8%vs.29.5%,χ2=13.73,P<0.001),在给出建议及是否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317名被试完成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例测验,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知晓率为35.8%(472/1317),城市和农村知晓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vs.37.2%,χ2=3.18,P=0.080),在给出建议及判断有无伤害性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第2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今天小编为各位介绍的是16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及活动总结一览,供大家查看,希望内容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查字典。

2016年10月10日是全国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届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希望唤起全社会关注精神健康,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重视心理健康。

10月10日上午,在区卫计局组织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康宁精神病医院、区柔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安居区24米街广场举行了安居区“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宣传主题,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咨询点、发放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让群众直观的了解精神疾病,接纳精神病患者,让治愈患者能够顺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在宣传活动现场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体检活动,组织安居区康宁精神病院专科医师、心理咨询师接受现场群众精神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睡眠问题等常见问题的的咨询。

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均利用逢场,在人群密集场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咨询活动。此次活动出动共使用宣传车23辆、悬挂大幅主题标语23幅、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解答群众心里咨询150余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场参与宣传活动的群众达1000余人。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对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第3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坛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病程迁延,多呈慢性,致残率较高,主要危害劳动力人口,极易造成家庭贫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拒绝治疗,给救工作带来困难。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的情况,配合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积极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争取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政府救助。

第4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咨询手段和适应证。方法 收集并统计分析2002~2005年1023例初次在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咨询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咨询者主要以神经症和一般心理问题较多,年轻人较多。主要集中在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健康、家庭关系、恋爱问题、夫妻关系、人际关系、性问题、躯体不适、情绪问题等,且在性别、年龄中分布不同。 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涉及问题广泛,以轻度精神障碍和一般心理问题为主,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应开设并加强心理咨询门诊,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以适应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需求。

【关键词】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ee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and to probe into the counseling approaches and clinical indications. Methods Data of 1023 counsele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their first visit in 2002-2005. Results Most counselees were young adults disturbed by neurosis 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learning difficulty, job problems, physical health, family and love problems, spouse relation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exual problems, ailments and emotional problems, etc.,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in gender and age. Conclusion Most problems consulted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had a wide range of concern, mainly focused on mild mental disorders 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ntrast to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institutions. It is advisable that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should open and strengthen their service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in-patients,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o a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mental health in a competitive world.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hospit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整个社会愈发重视精神卫生[1~3],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由相应的精神专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水平参差不齐,接诊的情况也报道不一。本文就心理门诊的就诊情况进行总结报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2005年于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就诊的初次咨询者。

1.2 研究方法 利用患者情况登记表进行调查,项目主要包括: 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咨询问题、就诊途径、诊断、治疗等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精神疾病的诊断以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 (CCMD-3) [4]为依据。

1.3 临床资料 完整收集到临床资料者共1023例,其中男性461例(45.06%),女性562例(54.94%),平均年龄(29.5±3.7)岁。年龄分布:40岁247人(24.14%)。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17例(11.44%),高中306例(29.91%),大专310例(30.30%),大学及以上300例(29.32%)。未婚477例(46.6%),已婚492例(48.09%),离异及鳏寡居者54例(5.28%)。职业分布:学生121例(11.83%),干部及管理人员178例(17.40%),工人389例(38.03%),农民115例(11.24%),知识分子24例(2.35%),个体经营者155例(15.15%)。家庭经济状况:一般501例(48.95%),富裕116例(11.34%),较差60例(5.87%),差346例(33.82%)。

2 结 果

2.1 主要疾病诊断 详见表1。

2.2 主要咨询问题分布 门诊咨询前, 将咨询问题在咨询卡中划出或在其他栏目中填写(可以多个), 或由咨询者根据后续咨询补充列出。 除有关精神疾病咨询者112例以外, 咨询问题的分布状况见表2。表1 1023例心理门诊咨询者主要疾病诊断分布(略 )表2 1023例心理门诊咨询者主要咨询问题分布(略 )

2.3 不同性别的差异 性别分布上,女性比男性多9.88%。女性在情绪问题、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人际关系、躯体不适、性问题等方面问题较多。值得注意的是247例有关夫妻关系问题的咨询中,女性有181例(73.28%)。可能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家庭,易受夫妻关系影响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主动要求改善夫妻关系。男性的注意力则更多地在社会方面,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问题、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健康咨询、家庭纠纷等。

2.4 不同文化程度的差异 高中以下学历的咨询者多为学生,故咨询问题与学生咨询类似。成年人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大学及以上学历者300例,咨询问题主要为人际关系231例(77.00%)、子女教育153例(51.00%)、情绪问题94例(31.33%),高中至大专则咨询范围较广,以情绪问题、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居多,高中以下以躯体不适、亲子关系、健康问题居多。

2.5 不同年龄的咨询问题差异 根据年龄做出曲线图,找出4个高咨询年龄段,咨询问题排前3位的如下:15~19岁84例,学习问题46例(54.76%),人际关系38例(45.24%),恋爱问题21例(25%);24~28岁221例,恋爱问题 142例(64.25%),工作问题98例(44.34%),人际关系95 例(42.99%);35~39岁109例,家庭问题53例(48.62%),子女教育52例(47.71%),情绪问题43例(39.45%);41~45岁115例,子女教育68例(59.13%),健康问题59例(51.30%),情绪问题 54例(46.96%)。情绪问题是各年龄阶段都常见的咨询问题。

2.6 既往求助方式 既往求助对象中,书报杂志电台526例(51.42%),网络451例(44.09%),咨询电话381例(37.24%);向同事和亲戚朋友求助者较少,为129例(12.61%)。专业咨询机构方面:社会心理咨询机构365例(35.68%),教育心理咨询机构201例(19.65%),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326例(31.87%),求助精神科医生者只有25例(2.44%)。

2.7 处理方式 资料显示,主要的处理方式除心理学方面的治疗如解释、支持、认知矫正、心理疏导931例(91.01%)外,需要医学解释与处理的仍有754例(73.70%),其中应用药物的492例(48.09%), 需要系统心理治疗的153例(14.96%),需要精神科会诊的为51例(4.99%),需住院治疗的共74例(7.23%)。

3 讨 论

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来访者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一半以上,又以青、中年人居多,可能和他们面临较大的求学、求职、家庭和社会压力有关。来访者的职业来源广泛,说明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心理咨询在社会上接受程度已大有提高,这与沈逸明等[4]和陈华等[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本组资料中我们以精神病性精神障碍、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及一般心理卫生问题对就诊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以后两者居多;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占62.66%,其中神经症最多,占非精神病性障碍的75.98%,占咨询总人数的47.6%(487/1023);一般心理卫生问题21.99%。表明神经症目前依然是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6~9]。神经症中以焦虑症最多,而心境障碍在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最多,这可能与CCMD-3中把抑郁性神经症归入心境障碍有关[10]。

心理咨询问题广泛,但以轻度精神障碍和一般心理问题为主,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8]。随着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的差异,显示其共性及不同之处。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恋爱问题,中年人的家庭问题、子女教育、健康问题,女性的情绪问题,高学历人群的人际关系问题等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各年龄段主要咨询问题符合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中青年人的咨询问题和范围较广,心理健康值得重视。

从既往的求助方式可以看出,人们很少把心理问题向周围的人透露,而更倾向于报刊、电台、网络等无须面对面的大众媒体。可能是由于隐私意识的提高、交流媒体的发达及自我保护心理的作用,极少人到精神病院咨询,更倾向于综合医院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提示综合医院应开设并加强心理咨询门诊,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以适应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需求[11]。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方面,医学解释和药物的使用仍占很大比例,这既和来访者中精神障碍占主体有关,也可能和来访者急于解决问题和医生的习惯有关。咨询者同时合并躯体疾病的也较多,提示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应加强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防止漏诊和误诊,以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Fakhoury WK, Wright D, Wallace M. Prevalence and extent of distress of adverse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s among callers to a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Mental Health Helpline [J].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1,16 (3): 153-162. [2] Larsen JH, Risr O. Telephone consultations at the emergency service, Copenhagen County: analysi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patterns [J]. Fam Pract, 1997, 14(5):387-393.

[3] Bryant RA, Harvey AG. Telephone crisis intervention skills: a simulated caller paradigm [J]. Crisis, 2000, 21(2): 90-94.

[4] 沈逸明,钱大雁,杜中良,等.社区心理诊所1570例初诊者资料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716-717.

[5] 陈 华,朱晓彤,季建林.上海电话咨询常见问题10年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18-320.

[6] 奚 巍.心理咨询门诊与普通专科门诊抽样对照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4):246-247.

[7] 徐一锋,童慧琦,江开达,等.心理咨询的三种就诊途径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0(4):94-95,103.

[8] 赵耕源,黄铎香,蔡香山,等.综合医院门诊心理1000例与书信心理咨询500例分析[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6):325-328.

[9] 张明园.应重视综合性医院就诊者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25-326.

第5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社区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1

1、继续严抓医疗质量,落实奖惩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继续在住院部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2、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4、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加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我中心在20XX年居民建档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20XX年度将达到辖区居民建档率80%,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化管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完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6、加强我中心的绩效考评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健全各种制度。

7、20XX年度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

(1)根据辖区居民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2)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建立《母婴保健手册》,提供孕期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检项目、每年至少随访X次、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4)对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每年随访4次。

(5)对居家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进行X次全面评估,至少随访X次,做好康复指导。

8、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社区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1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xx"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第6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凌晨两点睡,现在又醒了……”

2015年12月9日清晨六点二十,上海白领朱晓琴在朋友圈上发出了这声叹息,配图是一张套着绳索的长颈鹿,文字曰:想死都死不了。下面一溜儿评论:“我也醒了”、“装睡到现在”、“睡好这件事情简直要位列本宫人生吃喝玩乐排行榜之首了”……

这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夜晚,“失眠星人”们的睡不着感言,越来越多地爬上朋友圈,悄无声息地寻找共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按照一些“好眠小妙招”所说,睡前洗个热水澡、喝热牛奶、听轻音乐,但最终却发现,睡不着就是睡不着。

这盖因大部分的失眠,是源于心病。哈佛医学院的博士格雷格・D・贾克布先生在其《失眠晚安》的著作中谈到,睡眠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心理问题,消除失眠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消除心理问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信号。研究表明,80%的心理疾病患者,会伴有慢性失眠的发生。但其中很多人却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等,吃上一堆药,却治不了本。

心病未解,谈何好睡。是时候剥开心茧,直击病灶了。

1.73亿“心病”患者

你有心病吗?别急着说没有,中国的心理问题人群,比想象的多得多。

2009年,医学杂志《柳叶刀》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人精神健康的大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17.5%的成年人至少患过一个月的一种或多种精神疾病;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所患的精神疾病“中等程度”或“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据调查估计,中国大约有1.73亿成年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而其中的91%(约1.58亿)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这一数字还在“看涨”。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最早在国内开展心理疾病的团体治疗。在她的治疗人群中,有大学老师因竞争压力焦虑躁狂,有在美国长大的ABC男孩因父母的冷落而抑郁低沉……有人这样描述内心的感觉:“心像匹野马一样狂奔,却就是得不到安宁。”

在李艳的记忆中,2005年时,科里每年的门诊量只有7000人次,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5万,“无论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中国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心理服务机构的活跃崛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普遍程度。这不仅包括像李艳这样的传统医疗机构,互联网上专注心理服务的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在迅速飙升。

“圈儿内”颇具知名度的心理咨询网站“壹心理”的创始人黄伟强,就曾惊讶于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过去4年间,该网站的注册用户从0暴涨至931万,旗下的心理电台,一年播放量高达3.2亿次。“到底有多少人活在痛苦之中?”他深感需要心理咨询和救助人群的面积可能远高于他的预估。同时,用户群不再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主,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等地的用户群正在猛增。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说法,精神疾病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废或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也证实,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

各种现象表明,中国人的“心病”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中。又或者说,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通达,让更多的患者和潜在患者浮出了水面。

很多心理疾病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它往往伴随着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当大脑中三种神经递质失去平衡,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减弱或改变,人体就会出现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脑疾病。

精神疾病与负面情绪

好吧,也许看到这儿,你又急着想“对号入座”,承认自己是个“病号”。且慢,“心病”的划分并非那么简单,并且若归类不当,很可能直接影响自我判断和病症走向。

在很长一段时期,精神疾病的诊断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象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做出诊断,可变性和随意性都很大,因而诊断的不一致在精神科医生之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几个医生聚在一块儿说抑郁症,很可能大家说的都不是一回事。

上世纪50年代,《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DSM)问世,当时还只是本列有60种不同精神疾病的苗条小册子。随着医学的发展,条目逐渐得到扩充,目前已厚达947页,包含200多种精神疾病。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区别好负面情绪、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区分,就是时间上和程度上的不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谓心理问题大都还停留在负面情绪或者心理障碍的程度,尚不能动辄上纲上线为“疾病”。

比如说位列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第五位、精神疾病中首位的抑郁症,它的初期临床症状为抑郁情绪,这其实是一种普遍性的负面情绪,也是人类正常情绪中的一种。20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多是在抑郁情绪出现时,才对生活辗转思索。在有些时候,抑郁像爱、恐惧、痛苦一样,能够减弱人类做毫无希望之事的冲动。因此,专家们也说:“轻度的抑郁,会成为激励人们超越自身的向上动力。”

只有当抑郁情绪绵延数周甚至数月、数年,比如像林黛玉那样,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甚至到后期“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才有可能是影响到健康的精神疾病――抑郁症。

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疏导和处理,发展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比如由于社会上普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常常会对有抑郁情绪的人轻易说出下面的话:“多大点事儿啊,你就不能开心点吗?”“ 你就是太闲/太玻璃心/想太多了,有啥想不开的啊!”这或许会让听者迫于压力,有意忽略该情绪不去及时处理,从而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

然而,另一种趋势也不可忽视,就是对真正的精神疾病进行随意解构、戏谑、滥用。在现代语境下,心理问题在某些人眼中成了一种“时尚病”、“富贵病”,是社会精英的伴生性问题。于是,一些仅仅是稍有负面情绪的人会随意地说“哈哈,你看我得了抑郁症”,这会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通过比较更犹豫而不去医治,从而产生严重影响。正如一位从事临床心理17年的心理医生所说,“要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我觉得好多人还得‘加油’才行,因此不要动不动就扣帽子。你是谁、你咋了、咋能好,这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

其实,很多心理疾病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它往往伴随着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人的大脑有三种神经递质: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当这三种神经递质失去平衡,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减弱或改变,人体就会出现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焦虑、精神分裂以及其他大脑疾病。目前,利用先进的影像医学技术研究发现,大脑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等脑区的特征性异常和神经通路受损,可能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

微笑背后的假象

有病治病,这是排解“心病”的科学态度,然而知易行难。

中国人对心理问题有着根深蒂固的歧视和轻视,使精神疾病知识和心理学的普及举步维艰。“在严酷的现实竞争中,一点儿心理问题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在发达国家,人们对心理学的认知比较成熟,更敢于直面解决。中国的面子文化抑制了很多人,使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一名长期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说。

正因此,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微笑型”精神疾病(潜在)患者出现的比例非常高。因为在亚洲地区,从小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并不鼓励人们正当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隐忍微笑被强化为美德。而表达情绪唯一的合理方式就是通过躯体症状――只有身体不舒服,才能被允许表达自己不开心。所以在这些地区躯体化障碍症的发病率也更高――即情绪无法倾泻,转换成了身体上的症状。如果你总是浑身说不出的不舒服,却查不出病理性原因,也许就是身体在替情绪表达。

“微笑型”精神疾病(潜在)患者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他们表面若无其事,面带微笑,甚至给人以开朗、热情的假象,内心深处却常感压抑、焦虑、烦躁。

专家认为,这比普通的心理问题危害更大。把压力潜伏起来,忽略情绪的发泄,当承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时,反应也是巨大的,甚至直接恶化成严重的精神疾病。斯坦福教授Robert Sapolsky 关于压力机制问题的研究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他指出,当人感觉到压力时,大脑丘脑下部区域一个小小的回路会释放压力荷尔蒙,将身体置于高度警觉状态,在短时间内调动生命潜能,准备迎战各种危机,等危机过去 ,应激会自动关闭,从而休养生息。但如果危机是持续性的,应激反应系统长期开启,不能关闭,危机就会演变成慢性压力,长时期身体机能受到损害,情绪也趋于出现问题。所以,压力并不直接引发任何单一疾病,慢性压力无法释放才更可怕。

第7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贫困;精神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7-01

精神病是以大脑精神活动异常为症状的一类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增加。贫困精神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就医会更加困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1],研究者所在的河南洛阳荣康医院(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响应政府号召、关注贫困人群,建立了由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负责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贫困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监管和家庭探视及报病等工作。为探讨该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者对贫困精神病人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河南洛阳荣康医院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113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匿名问卷填表的方式,有同一位医生对被调查者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并当场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07份,合格107份,有效回收率94.69%。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07例,其中男43例,女64例。

2.2.107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具体负责、基层社区或乡村诊所共同参与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当满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医院进行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满意。贫困精神病人就诊时,精神病专科医院就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门诊、各病区登记的贫困精神病人逐一进行检查,具体包括:精神疾病诊断证明、贫困证明材料、登记贫困精神疾病病人家庭情况并建立电子档案。确定贫困(指持有低保证和贫困证明或五保户的病人)精神疾病人数,进行防病、治病、康复一条龙服务。

2.2.2 对构建的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相当满意。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由患者监护人、医院精防办医生、社区工作人员组成。通过他们的监护,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遇到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人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或医院精防办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护理。

2.2.3对医院精防办人员的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相当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对病人的病情波动、治疗情况、用药、心理状况等都详细了解;发现病人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有效的减少了贫困精神病人的病情复发次数,降低了复发率。

2.2.4 对管理使用的宣教工作非常满意。精神疾病患者即使在症状缓解期,仍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医院精防办人员经常打电话,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药物的使用、保管知识。嘱咐药品要单独放置并要有明显的标志,最好能专柜、专人负责保存并上锁,千万不要同一般家庭常用药物混放[2]。社区医生也经常检查病人用药是否合理,目的是使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3]。

2.2.5 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的“心理咨询室”非常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室”坐诊,对社区内居民、精神疾病家属及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发现病人病情突变时及时向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

3 家属的其它建议

3.1 建议精神病专科医院和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向政府申请,对符合“洛阳市低收入人群”贫困精神病人给予一定的补贴标准,这样,患者每月可以在家属的陪同下到就近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免费相关化验或取药。建议政府给予医院一定的精神激励。

3.2 建议社区应加强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宣传教育。社区应加强对一般精神疾病症状常识的宣教,使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冷静对待处于精神疾病恢复期的病人,不要因为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就潜意识里歧视他们。应该对居民宣传一般的精神卫生常识、疾病的性质、特点、复发早期的临床表现等,这样就可以使居民和患者家属早期的、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促进社区居民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为患者创造出一个舒适、宽松的康复环境。还可以安排贫困精神疾病康复期的患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时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4]。诸如此类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普及和大力开展,可以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逸如,陈树乔,吴泽敏.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9):3-5.

[2] 卢静,赖琪,蒋学华. 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的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11.中国药房,2007,18(1):11.

第8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他23岁,小学、中学各跳过两级,当同龄人为考大学呕心沥血时,他已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他从事的是自己喜爱的生物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的5年内很有成就,获得两项国家级科技奖。但他却利用到京领奖的机会,光顾心理门诊。这位高材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因为大学毕业早,周围人都把我看成神童;可是因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局限,我又免不了不老练。去年底,我写的年终总结有两个错别字,研究室主任就挖苦我是‘天才’;来了外国专家,我专心当好翻译,不小心打翻了茶杯,所长训斥我‘太笨’。………我觉得无所适从,干什么事都顾虑重重;生怕自己又闯祸,整日紧张焦虑,感到自己精神要崩溃了。”他的确是患了焦虑性神经症。

笔者的工作单位,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近六年来,该中心接待了近三万名求询者;收到心理咨询信一万多封;答复心理咨询电话两万多人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的调查与研究,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人的心理活动,即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人脑是人体的总司令部。心理或精神的疾病,是人脑对外界歪曲的反映;同时,也因外界某些不良因素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引起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冲突和不良情绪,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出现暂时失调,不能自如地主宰自己的心理行为,这就是“病从脑入”的实质。

当前,常见的心理与精神疾病,可分为六大类:

1,一般心理障碍。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可能出现障碍,如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可能因不良刺激而发生反映迟钝、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和行为懒散等表现。

2,神经症。医学上称神经官能症。我国80年代初流行病学调查总患病率约22.2%,为常见病。这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与工作效率降低等,并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胸闷、四肢疼痛、耳鸣、头痛、失眠或嗜睡、消化不良、减退等。我国现行对神经症的亚型分类为:癔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3,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状人格。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常见的人格障碍分类:型、冲动型、偏执型、分裂型、强迫型、表演型及其他,混合性多见。患者在家庭和社会适应上都有困难,故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

4,精神病。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严重缺乏自知力;不能自理个人生活,显著妨碍社会活动;严重脱离和歪曲现实,可出现幻觉或妄想。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约占患者总数60%);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多种类型。

5,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称心身疾病,主要是生理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呃逆)、皮肤过敏症、周身疼痛症、关节炎等等。

6,临界状态心理病。可能是上述二、三种或更多种类心理病的综合症状,或者一时难于确定是上述哪一种心理病。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证明,一般性心理障碍和神经症如果及时咨询和治疗会有明显效果;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也必须配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精神病患者应尽早到精神病院就诊;临界状态的病人也应及时治疗,通过专家会诊可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应该注意的是,不少人还未训识到“病从脑入”的严重性,在上述第一例中,家长、教师们常会认为中学生不用功,却不了解内心焦虑和社会压力会使青少年患心理病。在第二例中,青年知识分子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和周围人缺乏宽容和理解态度,也会使这类高材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预防病从脑入,已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为此心理专业工作者向人们呼吁:

1,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忍让。在人际交往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2,心理上不平衡时。有想不开的事情,应该及时向家人、好友、长辈们倾诉,及时调节。

3,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排除不良因素干扰。

第9篇: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健康教育;立法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7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心理应激性逐渐增加及社会压力逐渐增大,使得精神疾病以及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社会疾病负担同时也随之加大[1]。然而,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该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即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及其家属不能正视其所患的精神疾病,甚至有的患者对此感到羞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该类疾病的困难。当前,精神卫生工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本研究主要从精神卫生的涵义出发,首先对当前精神卫生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当前时期下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精神卫生”的涵义

当前,很多人对“精神卫生”的正确涵义的认识度不足,大部分人一般会谈“心理”问题,而避谈“精神”问题,认为前者才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时尚的词汇,属于正常人谈论的话题,而却对后者生畏,将其与“神经病”“疯子”等词汇联系,并对这类词汇感到羞耻。实际上,上述观点属于一种不可行及不正确的习惯意识。四川省人们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周波说,精神病同其他疾病一样,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具体表现:感知觉、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力以及行为等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障碍。对绝大多数精神健康的人而言,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异的精神卫生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例如妨碍了人们的潜能的发挥、处理失败的能力以及适应与调节能力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心理困扰与痛楚。但是一般性的精神卫生问题并不会构成精神症状与诊断为精神障碍。最为普通的1个例子[3],例如自卑及其影响,最为极端的例子如自杀企图以至自杀行为。精神障碍属于一个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概念,同精神病为同义词,指的是精神活动的异常成为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而且其发作具有一定的频率或者持续发作的时间,从而造成了主观的不确定性或痛苦。

2 当前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人们对精神卫生的概念并不是非常熟悉,往往还会在日常的谈论中有意避谈,那么,当前时期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2.1 民众缺乏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

对于我国大多数民众而言,因为人们对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或者心理卫生常识了解不足,往往不能像重视身体疾病那样对精神或者心理疾病加以重视和注意。由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健康方面出了一些问题,家属对其也不够了解,或是患了心理障碍疾病,虽然感受到无比苦恼,但是不认为它也属于一种疾病,不知道去求医或者拒绝求医,认为不需要打针,不要挂水,无需上医院看医生。例如,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虽然症状已经十分明显,心理痛苦非常大,但是他们不会去求医,直到最终自杀身亡,家属才知道当初应该上医院求医,获得治疗。而且还有一些无知的患者及其家属,寄希望于求神拜佛,求得神灵的护佑,最终酿成重大的后果。一言以蔽之,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度不足或者存在偏倚。

2.2 由精神卫生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之中,类似有关精神患者伤及他人、患抑郁症而最终走向自杀道路的事件会频频发生和出现。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4%,该比例仍然逐年上升,约有1/3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主动攻击意识,大约有25万人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另外一项关于全国22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约有23%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在广东,如果包括郁闷及焦虑等轻微症状的大学生,该比例则大于45%。这个数据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令人十分担忧。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出现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之中,上升到精神分裂症的学生精神疾病患者约为1.5%。由于精神病患者难以得到社会、家庭及工作单位的同情与帮助,又会遭到飞眼或者嘲笑,甚至还会导致失业、失学或者被遗弃等,最终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由于不堪冷眼而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最让人担心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在其发病时会出现行为无常,尤其是流浪以及暴力的无助精神疾病患者已经发展成为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4]。

3 做好精神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精神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

3.1.1 普及精神卫生健康知识 按照不同群体的职业以及年龄举办内容具有一定差异性的精神卫生健康讲座,例如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精神卫生讲座以及企业员工精神卫生知识讲座等。根据当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主题,大力进行社会化的宣传活动。通过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文艺汇演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活动,宣传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3.1.2 为居民提供一般心理咨询服务 建立“阳光之家”、“心理辅导站”等,并坚持定期地进行开放。按照居民的具体要求,开展愉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使得居民的一般心理问题均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精神康复进家庭”主题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然后对其加以评价。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3.3 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了200例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上述方法,对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观察,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发挥精神卫生防治公共职能

精神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危机干预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内容。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患者病程较长、经济状况较差、致残率高以及就医率较低等。但是其健康权力不容忽略,同正常人一样,同样需要重视患者的健康权力。然而,为了能够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权力,政府必须要承担起精神卫生服务中供需两个方面的公共职能,并向患者提供可及的精神卫生服务以及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体表现在政府的各类保障性措施,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等[5-6]。

3.5 加强精神卫生方面的普查普治及健康教育

在有计划地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普及防治精神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在普查的同时,开展对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工作。此外,在开展重点精神疾病治疗中,重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做到治中有防,防治结合。由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向社会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的宣传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二是普及精神病学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人们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心理应激的耐受力,对挫折的容忍力,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善于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也可以针对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宣传教育。进行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纠正对精神病的不正确看法,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康复等各方面的工作均有良好的作用。只有动员群众才能在短期内使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的方法为:(1)编写科普材料;(2)报刊广播宣传;(3)电视、电影、幻灯片;(4)图片、黑板报、开辟专栏流动宣传;(5)各种有关会议;(6)利用家访机会向家属、邻居进行宣教;(7)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识别精神病的知识、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求良效,并做好康复及抗复发工作,以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精神卫生防治过程中,存在着民众缺乏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与由精神卫生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才能够真正的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琴,陈燕,钱春芳.重固镇居民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2012,33(24):39-40.

[2] 冯志颖.精神卫生知识亟待普及[J].健康文摘,2008,24(2):25.

[3] 张君闻,严俊,肖泽萍,等.精神卫生防治政府公共职能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3):106-108.

[4] 金冬,郭艳红.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1000-1001.

[5] 陈晓辉.农村精神卫生现况调查与社区防治[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5):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