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州的母亲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它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听妈妈说,以前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像一颗晶莹通透的水晶,又像一面平静的镜子,把河边那绿绿的美丽的大榕树都映在上面,还把人们快活的面孔映上去了;小朋友们和鱼虾在河里快活地玩水嬉戏;有些人坐在河旁边聊天乘凉,这里成了他们的“俱乐部”;其他一家一户的人每天都会到这里把一桶桶水晶般清澈亮丽的水挑到家里食用。
到了现在,妈妈所说的那美丽的河到了哪里呢?它变成了一条黑呼呼的河,似乎是一河的黑墨水,以前在这里玩水嬉戏的那些快活的小朋友和鱼虾们也不见了,来挑水的人也不见了,甚至没有人敢接近它,因为它是那么臭气熏人,还飘浮着许多垃圾,如果就这样流进我们的母亲河珠江,不就使珠江被污染了吗?那些把垃圾丢下去的人,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小河的演变令人伤心,令人悲愤,令人思考``````
广州是我的家乡.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列如白云山,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等等.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条美丽的珠江.
每当夜幕降临,珠江两岸的灯全部都亮了,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光十色的灯光装饰着珠江,江水变成了五颜六色,像是被彩虹染过似的.珠江边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整个珠江边变成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地方.有的人在欣赏彩虹似的珠江,享受着珠江的凉风;有的人在追逐打闹,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有的人在溜冰,如果不熟练,会一下子摔倒;还有的人在跳舞,播放着悦耳的歌曲,既可以运动又可以娱乐,跳舞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珠江边成了人们的欢乐天地,舞蹈天地,不愧是广州的母亲河---珠江!珠江,您陪伴着我们的成长,见证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想对您说您真伟大!
我爱广州,更爱广州的珠江!!!!!!
我心中的广州变了。以前,广州烟尘滚滚,臭气熏天。我们的母亲河珠江被污染,到处浮着垃圾,江水混浊。交通不方便,道路经常堵塞。
但是,广州“变”了,不知不觉地“变”了,越变越美了。市中心天河区人流密集,是休闲购物的好去处。坐落在天河中心的中信大厦是广州高楼之冠,高得就像直插云天,敢戏白云,再加上周围错落有致的楼房,川流不息的人群,到处车水马龙,无一不体现出大都市的魅力。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白云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到处开放着美丽的花儿,花的幽香,树木的清香,再加上泥土特有的醇香,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是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山水相依,珠江在美丽的白云山的衬托下,更显出它的美。珠江两岸的树木在小绿灯的照耀下,显得如此“快话”,那翠绿的树叶,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它们倒映在江水上,是如此幽雅。两岸的建筑物上那色彩缤纷的霓虹灯照射着江面,更显得清澈动人。那几座各有特色的珠江桥上闪着“金色的光彩”,庄重、典雅,极其壮观。
我心目中的广州变了,它还在不断地变美、变好。它有着现代大都市的魅力,又保留着古城质朴的美。广州,我为你期盼,我为你祝福。让我们共创广州那多姿多彩的明天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为“中国梦”染上了绚丽的色彩。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美丽之梦呢?各地共青团组织以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环境之美、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
植树动员令为“美丽”添色
今年年初,一道“植树”动员令从团中央发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出通知,于2013年2月至12月开展“保护母亲河――2013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
通知要求,各级、各地团组织要以“人人行动,美丽中国”为主题,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等纪念节日,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资源节约、合理消费等理念宣传,引导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这项动员令被各地团委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团陕西省委在3月9日――全国第十二个保护母亲河日――正式拉开2013年度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春季植树活动序幕。今年,陕西保护母亲河行动将以“人人行动,美丽陕西”为主题,在做好各类植树护绿活动的同时,继续公开一批保护母亲河植树示范基地,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探索认种认养、以资代劳的植树新机制。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集中各类社会化植树活动信息,方便公众积极参与;还将积极动员青少年环保志愿者和团队,积极参与“种养纪念树,见证我成长”、大秦岭环保志愿行动等生态实践活动,大力推动身边增绿行动,投身环境绿化美化,共建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近期,团省委还将指导各地团组织开展“我为黄陵种棵树”、“增绿少华山”“汉江源头”等社会化植树活动,争取更多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
3月21日正值世界森林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林业厅、共青团广州市委与一批青少年当天在广东“美丽乡村”示范点、广州市白云区寮采村“世外桃源”驿站开展美化乡村植树护绿行动,共同栽植“军民共建林”近800株树苗,标志着广东青少年美化乡村植树护绿行动正式启动。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向此行动赠送了25万株树苗,广东省各级共青团组织未来三个月将带领青少年在全省1145个乡镇水源地附近联合当地驻军种植一片军民共建林。
该活动除了邀请官兵参与,引入了“PM2.5”这一热点话题让广大青少年深入讨论之外,还将广泛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微博、微信举办网络图片汇,号召各地市收集植树护绿图片、与认捐之树合照,形成“百林图”、“笑脸墙”,充分展示各地活动成果;并开展“粤青帮帮林”帮扶贫困家庭种植经济林活动,每个乡镇团委至少对接一户贫困家庭,为贫困家庭种下一片经济林,帮其脱贫致富。
在漳州共青团义务植树示范基地,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植绿护绿、认植认养活动,共认植认养30多棵名贵树木,管护名贵树木500多棵。在碳汇教育基地,团员青年们先后参观了百果园、百草园、四季园,参加碳汇科普教育、碳足迹和“森”呼吸等低碳体验活动,参与了“共唱森林之歌,共享生态文明”低碳音乐会,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少年从植绿护绿做起,自觉保护好福建的青山绿水。
光盘行动――节制我们的欲望
建设“美丽中国”,理念要先行,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当前更要注重把握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尺度,不过度开发,给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光盘行动”便体现了这种思路。今年寒假,团中央学校部联合教育部新闻办、腾讯校园共同发起了“光盘寒假”活动,目前已圆满结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光盘寒假”活动的主旨是倡议学生从寒假开始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自1月23日至2月19日,约30万青年学生在“光盘寒假”话题下响应节约倡议宣言,平均每天都有万余人响应倡议,“光盘寒假”话题相关讨论209万,29万用户在“争做光盘达人,领取微博勋章”微博勋章佩戴活动中,领取了“光盘”勋章,为自己加上了节约标签。
“我们与商务局、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米粒行动’自1月2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响应。”团西安市委一位负责人表示,“米粒行动”可以体现出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受欢迎的成度。
截至目前,西安市川渝人家、西安饭庄、外婆印象等11家连锁餐饮企业的82家门店被授予“米粒行动”示范店称号,初步统计,仅前期参与活动的82家餐饮企业参与活动的餐饮企业员工达到14000余人,服务及影响上百万人次就餐,顾客就餐打包率达到70%,单桌浪费下降20%;同时,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的西安市百万学生“小米粒行动”也稳步开展,30个学校已启动了此项活动,全市200余名“小米粒”达人(志愿者)正在用实际行动带动同学、家人一起杜绝浪费,珍惜粮食,倡行节约。活动开展以来,获得了省市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氛围。
“《老子》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切的根源,取之自然,归之自然。要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外物的无度占有。”一位团干部表示,“光盘行动”的哲学意义在于“取物限量、取物限时,取之有时、用之有节”,适度使用自然,不破坏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让生命之花芬芳四溢
细小之处见精神,“美丽中国大爱无疆”,小爱汇聚成大爱江河。美丽中国,是人性之美。
2月中旬,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专门对各级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作为重点内容。随即,辽宁、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五项服务内容,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志愿服务活动。
每每工作之余,总想找个能让自己轻松、悠闲之去处度周末,好让自己已经透支的身体,得以舒缓,得以放松。这个时候,我惟一想起的,就是她。
我周边的人,好像没有不知道她的,而且也和我一样,对她有着浓厚的感情。她,位于广州从化流溪河畔,地处“从化80公里绿色旅游走廊”的中心。有着4A级的温泉区,有着舒适但不奢华的酒店,有着配套设施完善舒适的度假环境,总能让人回味。她,就是广州从化碧水湾。是的,与碧水湾结缘三年了,我愿与她再度相约仲夏。
七月的一个周末,我来到碧水湾,有些悸动,更多的是回家般的平和。
一路斜阳,到这已是傍晚时分。依旧入住第一间有120度落地窗的客房,它能给我良好的视野空间,置身其境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来这已是第三次,无需再叮嘱些什么,热心的工作人员就根据我的喜好专门预留了这间房,他们还放置好我的行李,拉开窗帘,让那余晖的金黄洒满整个房间。此刻的我,路途上的疲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末安排的是自助餐,其中有我喜欢的“泥鸡”,从化五道菜中最有名的美味。有“品此美味,甘愿行乞”一说。在胃酸的触动下,稍作洗漱,就直奔餐厅,享受那令人垂涎的佳肴。
餐毕,在度假村酒店周围闲踱,发现她好像变了:花坛里的花换成了温馨柔和的桃粉色,同那凤凰木的红艳、晚霞的红光连为一体。临江仙的外面种满了玫瑰,分外娇美,流溪河的水还是那么清澈透明。一切都让我悠闲淡雅。其实喜欢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生长在北方的我见惯了黄河水的黄浊,每次见到这广州母亲河流溪河的清澈,总想掬一捧在手心,感受她的清凉。伴着余晖,迎着晚风,贪婪地欣赏这自然美景,真可谓是:“山畔青田长夏苗,水边绿柳挂凉风”,夏日的炎热,在如此佳境中已被抹得荡然无存。
听说温泉区进行了改造,此行正好可以感受改造后的碧水,换上浴衣,一迈入温泉区,就发现与往日不同。地面铺装仍然延续了温泉泳池的风格,但在规模上进行了扩大,统一使用大面积的石材铺装,不仅使温泉整体形象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将温泉游泳池的风格一起延伸到SPA区,温泉区内的景观风格变得更一致,融为一体。从视觉上就能让您感觉到她的气势所在,也让我神清气爽。
改造后的温泉SPA区广场地面和道路采用稳重的黑大理石贴面。黑色的主色调,与服务房墙体的红砖原色形成强烈反差。挂着白色蕾丝窗帘的落地窗与黑色铁艺雕花相映衬,现代与古典相融洽。突显SPA的浪漫风情。相邻设有吸烟区。
三叠泉池边面积扩大了不少。池壁采用蓝色渐变色彩,颜色清新亮丽。池边的绿化经过精心梳理和调整,保留原有的竹林,使得三叠泉视觉上犹显通透和开阔,犹如三朵绽放的五彩莲花在水中荡漾,一眼望去,仿入仙境,只想融入其间。
原有的惊喜天泉池已经改造成浮力按摩池,池中新增添了按摩躺椅,让疲惫的身躯在此能得到很好的放松,也可以入水尽享水中按摩的乐趣。
休闲广场也新添了树灯,芒果树在灯光的映衬下,点点星辰,营造出休闲烂漫的气氛、成为休憩和闲聊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生态功能;景观;建设措施;流溪河;规划设想
一、引言
城市的发生、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城市河流在远古时代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发展到后来,城市河流除提供水源以外,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成为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城市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城市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河湖的生态功能
城市河湖水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维持城市生命和非生命系统的功能。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新陈代谢的介质。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和协调与水密切相关,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据数据分析城市河湖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二)维持城市生态结构功能。城市河湖与城市常见景观有较大差异,形成城市殊的生物环境,也形成城市中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城市河湖已经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基地。保护城市河湖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支持作用。
(三)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河湖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对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城市河湖的建设措施
城市河湖综合治理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可观的环境及生态效益。城市的发生、发展与城市河湖息息相关。对于城市河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综合规划城市河湖。对河流进行适当的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协调各类功能,让城市河湖的自然规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持河湖的自然地貌特征。人类开发利用河湖资源包括利用河湖岸地貌资源,必须遵循其自然规律。城市河湖应用于城市生态建设也不例外。城市河道地貌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建设。
(三)严格控制城市河湖水污染。城市河湖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城市河湖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城市河湖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湖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严格控制河湖水污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实例分析
作为“母亲河”的流溪河,其发源于广州从化市桂峰山,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在钟落潭镇开始注入白云区。全长171公里的流溪河从源头到入江全部在广州境内,供应了广州市民60%左右的饮用水,是广州人民进行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一)流溪河生态景观规划
流溪河河流两岸现存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难得的生态景观资源,对其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护、恢复、展现”。
保护:对现存的生态景观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制定详细的现存生态景观资源保护计划;
恢复:根据流溪河两岸沿河地带的土地利用状况、景观生态特征及自然条件,提出自然生态景观恢复计划;
展现:在保护计划与恢复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格调,展现自然协调的景观规划。
(二)生态景观规划设想
1.水环境保护规划
按照广州市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为确保流溪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贯彻“北优”的整体战略,必须调整流溪河流域的整体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限制排污企业的发展,保护水源。
2.岸滩改造规划
根据调查,可见不少堤外岸滩有相当的季节性地,枯水期出荒滩,洪水期则可能被淹没,或有地势较高无人管的荒地。这些荒滩地都可以利用起来,营造生态景观。
(1)在没有影响自然景观或人工味太重的情况下,应加以保护,让其自然生态发展。
(2)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不要对岸滩进行人为破坏,让其逐步形成湿地景观。
(3)两岸的植物景观宜作专项规划,尤其是植物品种规划,并制定相关政策来实施。
3.湿地景观改造规划
在龙归白海里,已有右岸河口地带、左岸16至于18公里处的围河水面,都曾经是水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天然湿地系统;以及一些横支溪流通口带湿地,应将沿堤300米范围内的鱼塘恢复为天然湿地系统,种植大片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苦草、草蓼、水草等,繁殖天然鱼虾蚧,诱来各种水鸟野禽,形成湿地景观。而且还可以利用湿地建造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或生物氧化塘污水净化系统。
4.旱地景观改造规划
在堤坝内侧的旱地,及多条穿越该区的高速公路两侧,特别是新机场高速公路两侧,可规划发展花卉繁殖基地,如当地传统栽种的桃花,玫瑰花等;一些鱼塘可改造为荷花藕塘。形成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美化效果的怡人环境,在广州的西北向通道口,营造靓丽的旱地景观。
五、结语
城市河湖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其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而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但是如何将城市河湖生态功能与景观规划更好的结合起来,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广州流溪河生态景观规划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望为其他地区的河湖生态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流溪河水资源保护研究》
[2]《广州河段水环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广州市环境保护规划(1996―2010年)》
[4]《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1997[758号])
在人们集中关注广州规划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成果的同时,作为中心区域的珠江沿岸区域也在没有停息着更新的脚步。从过去只作为人流、物流流通场所的珠江沿岸区域,发展成现在多节点多元化的城市岸线。
关键词:珠江北岸节点;区域文化;多元城市岸线;历史与现在的冲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人们不断关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规划成果同时,作为广州城市中心的珠江流域发展往往被人忽视。在去年,我开始以“流浪在广州”为题来研究这个从小到大被忽视的母城,尤其是珠江沿岸的旧城区区域,珠江沿岸区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更新过来的。
芳村滨江区域——在荒地上建筑奇迹
“以前,除了工厂,芳村更多的都是淤泥堆积的荒地。现在不同了,太热闹了,酒吧街等等,现在什么都有了,除了当年那些光着屁股随街走的小毛头。”
——陈先生 (51岁; 电工; 83年从芳村白鹤洞 迁至 荔湾西华路)
更新前背景
在与陈先生的访谈中,得到不少芳村的旧资料。芳村,90年代前广州人大都称为“荒村”。60年代至90年代初,芳村是作为贫民或者外来人口的集聚地。建国以后,广州钢铁厂、广州造船厂等近70家大中型工厂先后落户芳村,令芳村一度成为广州的工业重地。但由于自发性选址生产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芳村的生活质素每况日下,人们纷纷前往其他城区,使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荒村”。
1.2更新过程
1985年第三次建区以后,城区范围日益扩大,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芳村的新规划是以珠江沿岸区域为重点,辐射整个芳村区。也就是说,在芳村规划中,珠江沿岸区域作为一个“示范性模版”,也在整个芳村规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5年,芳村第三次规划展开,对芳村未来总体规划定位。
1989年,将芳村区定义为“城市中心区组团”,该组团具有以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对外交往为主,兼有工业、港口、生活等多种功能。
同年,开始撤离珠江沿岸的工业工厂,确保珠江河流域不受污染。
1994年,工厂搬迁工作基本完成。
1996年,迎合《1990-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规划》,芳村规划为现代居住区,而芳村珠江沿岸规划为城市休闲带。
200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充实和深化)方案》对芳村珠江沿岸规划为文化休闲休息走廊。
2003年,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在芳村珠江沿岸落成。
2004年,“岭南创意湾”在芳村珠江沿岸动工,计划以信义会馆为中心的区域旧厂房改造。
2006年,信义会馆一期工程落成。
沙面——历史留下的尴尬
“这是一块不老的土地,安静无比,周围还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半老不新的建筑,不过真的很舒服,完全想另一个世界,广州市区已经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
—— 骆先生(北京人;广东省石化设计院职员;加入石化设计院进驻沙面12年)
更新前背景
这是一块不老的土地,这句话应该最代表沙面。沙面是中国近代一座活的博物馆,是构成现代广州历史、文化和生活特色的重要场所。沙面建筑群作为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遗存和典型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更新过程
2000年前的沙面改造以保护为主,主要以不改动该区的所有文物为主。但由于过于保护而荒废不少建筑。于是在2000年重新制定新的保护方案。
结合对沙面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本规划的策略为“观念更新、制度保障,环境改善、功能置换”。
1.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规划应保护其整体性,并以适当方式展示并利用起来。
2.历史建筑群的积极保护。采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必要的更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适宜的积极的方式保护历史建筑群。
3.动态地保护历史文化特色。规划将采取逐步整治的办法,保护并重新激发其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突出文化环境和景观结合。
5.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交通、防洪排涝等市政基础设施。
完成时间:2006年
委托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项目规模:约22hm2
2006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曾提出两个沙面改造的方案。一是其建筑群不变,而把内部改造,发展成带有欧陆风的休闲区域;二是把部分建筑拆掉重建,连合恩宁路改造项目,发展更舒适的现代社区。但这两个方案连同恩宁路项目都被政府无限期搁置,原因是在没有好的文物保护方案出来前,不易作太多的改变。
问题深思
改造沙面能否保留原来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改造能否适应当今日渐深化的城市化?
在广州,深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已经不多,人们希望能留下一点记忆的地方。尤其沙面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它代表着外国入侵中华的历史,但也代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在这种历史冲突的地区,特别有纪念价值。
但另一方面,沙面和恩宁路建筑群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们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尺度。这种空间问题的例子在沙面随处可见,当地不少居民也抱怨不断,他们都希望政府能及早改造沙面,使他们有新居能搬迁。
沿江路——大沙头区域 —— 没有船笛声的日子
“没有了船笛声,总是有些不习惯,但能看到珠江,是一件幸福的事”
——郭太太(57岁;主妇;迁至大沙头22年)
更新前背景
沿江路——大沙头区域一向是广州的中心区域,从古至今,没有例外。沿江地区一直是人们居住向往的地方。90年代前,为了一线江景,珠江沿岸充斥自发性建筑,形成杂乱无章的建筑群。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广州房地产商纷纷看中沿江地段,30至40多层的江景屏风楼陆续在沿江地区建立起来。令一路之隔的旧居民从此只闻船笛声,不见珠江影。
更新过程
对于沿江路——大沙头的中心区域,改造更新则是刻不容缓。
1995年,政府正式下达文件,珠江北岸东至海印桥,西至珠江桥沿江地域取消作为商品房用地。
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珠江沿岸规划规定,5年计划中,着重整改沿江段自发性建筑。
2002年,广州市市区内珠江船只禁鸣喇叭。
2005年,《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景观总体规划》规定,珠江两岸至少要有30米的公共敞开通道,除了对于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复的建筑及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可再建或保留外,将对一些超出规定范围的民居等进行拆除,并不再审批超出范围的建设项目。
2006年,《广州市珠江管理规定》制定,该规定沿江一线楼高不超过24米、沿江二线楼高不超过42米。
沿江路——大沙头更新才是刚刚开始,从天字码头搬迁改造成城市广场,代表着未来的该路段将会继续更新整改,目的是归还人们母亲河。
广州珠江北岸地域综述
“城市的更新不是一朝一夕,更多时候是陪伴你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成长,城市也在成长。”
——笔者
未来的发展建议
随着各城市滨水节点更新,广州珠江区域也焕发新的面貌。但很多问题也是存在和必须坚决的,在这为未来珠江休闲滨水线发展提一些建议。
不要刻版复制。从沙面复制上海外滩失败,和天字码头复制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失败后,也许要仔细考虑一下,在其他城市的成功,是否能适应广州?
在发展多元化滨水线的同时,要注重各节点发展的统一性。缺少统一性,各节点只能单单成为一个普通区域发展,最后将会敌不过时代的冲刷而被荒废。所以在分步分点发展更新珠江滨水区的各节点同时,要注意同步和各节点的联系。
参考资料: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主页 /
广州城市建设网页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所主页 .cn/
竹排让老户外落水
几张竹排挤在码头,竹排上,头戴头盔,身披救生背心的“船家” 撑杆的动作看上去似乎还不是太娴熟,提前划出去在原地打起了转儿,没来及划出去的在岸边扎起了堆。
英豪桥是这次“响水峡”杯从化市山地越野挑战赛第二个赛段的终点,从起点碧水湾渡假村出发到英豪桥一共是45公里,这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公路跑和山地越野跑赛段,30支队伍的120名运动员,需要跑上二十几分钟才能到达这里。
跑过英豪桥到达码头的队员已是气喘吁吁。由于本次越野赛是团队项目,所以即使队员先到达,其余三名队友没有同时到齐,不能到计时点打卡,到达的队员只好焦急地眺望着队友到来的方向。
很快,队友接踵而至,队长赶紧到计时处打卡,短暂的集结之后,赶紧抄起搁在岸边的长竿相继登上竹排,进入第三赛段的漂流比赛。
尽管队员中很多人有丰富的户外运动经验,对于竹排接触的机会还是很少,一上竹排,劣势就显现出来。
领先的队伍划得也不是很顺畅,竹排虽然也在向前行,但怎么看怎么别扭,原来,竹排一直是呈Z型前进,难怪所有的参赛队在这个赛段耗去的时间都超了标。
狼群团队是广州一家小有名气的俱乐部,此次也派出了四名队员参加比赛。从起点出发到达码头一路都很轻松,但到了流溪河,四名队员由于缺乏竹排撑竿技能,到达赛段半程时,四人全翻到了水里。
>> 水域上的较量,也让一些队伍从开始领先的第一军团掉到了后面。有队伍在途中或因为犯规罚分,或因为体力耗尽,退出了比赛。
水域实力的分水岭
流溪河是广州市的母亲河上游,这里有纯生态景点响水峡生态景区,占地398平方公里。大赛组委会将这片水域定为第三赛段,也是作了一番精心设计,从起点出发,沿途要经过有广州杨梅之乡的良口镇胜糖村和联群村,而与赛段河道毗邻的,便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越野比赛通常都会设计一些水域的赛段,一来考验参赛队员的水上技能,同时也可为上赛段长时间奔跑的队员起到降温的作用。
水域是展示队员实力的一个分水岭,只有体验过各种环境户外运动的队员才能够全面掌握这些技能。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难度,组委会一共设计了两个水域赛段。
第二个水域赛段设在第五赛段――彩虹桥到三桠塘幽谷。队员们乘着竹排沿流溪河到达指定上岸点后,进入第四赛段40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越野骑行。这是一个坡度为6比1(每前进100米上升6米)的爬坡赛段,沿途经过当地两大水电站:二堤电站和流溪河水电站。接着再沿着坡度为7比1的香雪大道进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穿过景区后,就来到了第二个水域、第五赛段的起点彩虹桥。
在这片水域,队员们要比拼的是利用8字环速降和泅渡的技能。按照比赛规定泅渡过程中队员不能卸掉身上任何一件器械,否则就会罚分。而且,从桥面到水面的距离是30米,但主办方只提供了一条25米长的绳索,如何成功速降到达水面,如何负重游到达指定上岸点,成了大家赛前讨论最多的一个环节。
站在彩虹上向下望去,桥下奔流着的河水让人有些眩晕。跃入水中的队员们赶紧往前游,反正大赛不限游姿,管它是蛙泳还是自由泳,一到水面大家就玩了命地向前游去。有的闷头游着游着,发现偏离了方向,于是向折回来白白浪费了体力。
有经验的队伍,在四名队员都跃入水中后,大家一齐向前游,所以常常能看到游在最前面的队员浮在水面上不时呼唤队友,为队友导航的感人场景。
>> 雨雾中,视线最多只能看到50米开外,当听到类似山地车变速换档的声音时,再抬头时,几名队员的车已来到眼前,又“嗖”的一声飞奔远去,后轮甩起一条水线。
温带的雨水与热带的阳光
进入雨季的岭南,天气说变就变,7月11日上午起跑时还是艳阳高照,热浪袭人,中午11:50,豆大的雨点便砸将下来。
这场及时雨让飞奔在烈日下的队员又降去了不少温,20分钟后,雨噶然而止,太阳很快又出没在空中,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一些队员因为车速太快,在湿滑的路面摔倒。当日气温达到37度的从化非常潮热,气压很低,沿途的一些队伍因为女队员的体力不支落了下来。
毕竟这是个集体项目,不管怎么样大家还得互相帮扶着。有的男队员干脆放弃了骑行,主动帮助自己的女队员将自行车推上陡坡,紧随其后着的女队员,通红的脸上写满疲惫。有的队伍办法更绝,早在上坡前,就让体能好的男队员将绳索一头拴在自己车上,另一头系在女队员的车架上,虽然行驶起来的速度不快,但上起陡坡时的确让女队员省了很多力。
下午3点多,天逐渐了下来,起风了,不多时,一阵大雨彻底地赶走了阳光。这时排在第一军团的队员,刚刚结束了第六赛段三垭塘幽谷溯溪和第七赛段南山瀑布溜索的比赛,进入了第八个赛段:从五指山到溪头村口距离为40公里的山地自行车骑行。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土壤环境、水质和农产品安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粪尿与污染物的排放和流失到水体中,导致硝酸盐含量超标、COD和BOD增加以及水体富营养化[2,3],土壤污染物大量积累,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估算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4]。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都市型农业的兴起,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广州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畜禽产品消费量也持续增加。拥有发展畜禽养殖业的良好区位和自然条件,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不可避免给环境带来较大影响[5]。由于养殖业的布局不合理以及缺乏纳污土地等因素[6],畜禽粪便没有得到合理处置和利用,养殖废水排放和流失影响湖库和河流等水体环境质量,成为城市和乡村主要污染源之一。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管理尚未深入开展。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定量估算没有形成统一标准[7],畜禽养殖空间布局规划和环境管理等相关研究缺乏。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分区统计方法,研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流失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对环境水体的影响,探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行业的污染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区域与方法(Studysiteandmethod)
2.1研究区域概况
广州市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海,位于东经112°57′至11°43′,北纬22°26′至23°56′,总面积7434.4km2。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萝岗区和白云区,面积1475.3km2,城郊区县有花都区、番禺区和南沙区,面积2277.8km2,远郊区县有增城市和从化市,面积3610.8km2。整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步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中低山地、丘陵地、岗台地、冲积平原、陆地水域和滩涂六类。全市水域面积744km2,占全市面积的10%。北部有流溪河、白坭河、增江,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汇流交织成的河网。属亚热带典型季风海洋气候,年降水量为1689.3~1876.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6.5h,年太阳辐射量在4367~4597MJ•m-2,全年平均气温在21~23℃之间。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的森林主要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2.2研究方法
2.2.1畜禽养殖密度计算
查阅广州市统计年鉴获得2005~2009年养殖规模。根据广州市畜禽养殖场调查数据计算畜禽养殖密度分布。为便于不同畜种进行统一比较,采用标准畜禽单位(AU)对畜禽养殖数据进行标准化换算,1个畜禽单元等于454kg畜禽活体重量[8]。将各畜禽养殖场养殖量统一换算为标准畜禽单位,以区县和镇街为基本单元进行分区统计,得到广州市畜禽养殖密度分布图。
2.2.2畜禽养殖污染物计算
畜禽的粪便排泄系数是指单个动物每天排出粪便的数量,它与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期、饲料很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9]。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10],选择合理的排泄系数有利于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和氮磷物质流失量估算的准确性。排泄系数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华南地区和广州的畜禽养殖排泄系数具有地方特点,本研究采用朱冬亚[11]估算的广州市畜禽粪便和污染物年排泄系数(表1),能够总体反映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分别计算各养殖场畜禽粪便、尿液和污染物产生量,导入ArcInfo9.2进行空间分析,绘制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空间分布图。
2.2.3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量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区域水环境有较大影响。大多离水系距离较近,部分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畜禽粪便在堆放及清粪冲洗过程中极易流失到水体中,尿液的流失率则更高[10]。据研究市郊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为25%~30%[9]。结合广州市养殖场排放特点,本研究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流失率25%。按照各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去向,计算各主要水体受纳畜禽养殖场污染物负荷,结合水质现状分析畜禽养殖业污染对广州市水环境影响。
3结果与讨论(Resultanddiscussion)
3.1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及空间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呈增加趋势(表2)。2009年广州市生猪出栏量达225万头,肉鸡出栏量为6446万羽,奶牛存栏量为1.9万头。从2005到2009年生猪养殖规模呈小幅上升趋势,肉鸡养殖规模稳定在6000万羽以上,奶牛也保持在1.9万头[12]。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按2009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033.4万人推算,人均生猪占有量0.22头,人均肉鸡占有量达到6.24只。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畜禽养殖规模较高,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也超过上海、北京。庞大的畜禽养殖规模加重了广州市环境污染负荷,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广州市畜禽养殖业中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市的55.7%,肉鸡出栏量占全市14.3%。广州市畜禽养殖场主要分布在环绕中心城区的城郊地区,而中心城区基本无畜禽养殖场(表3)。广州市畜禽养殖数量达到17.9万AU,其中增城市养殖数量最高,其次是萝岗区、从化市、白云区和花都区。广州市郊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区低,农业生产仍占有一定比重。而作为广州市“南拓”发展重心的番禺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畜禽养殖规模有所减少,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仍不容忽视。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无养殖场分布,天河区、黄埔区和南沙区则有少量养殖场分布。畜禽养殖密度是指示农业氮、磷流失风险的指标之一,养殖业污染物负荷与畜禽密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13]。随着养殖量的增长,区域畜禽密度也较稠密,全市畜禽养殖密度达到24.3AU/km2。养殖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近郊地区(图1),其中萝岗区养殖密度最高,达到67.9AU/km2,其次是增城市养殖密度33.8AU/km2。其中萝岗区九龙镇和增城市石滩镇养殖密度分别达到142.9和119.1AU/km2。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和从化市的养殖密度也较高。主要是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近,具有发展养殖业的区位优势。
3.2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物空间分布
根据表3估算结果,初步估算畜禽养殖场化学需氧量产生量约为工业COD的2.8倍,是生活源COD产生量的1/5。畜禽养殖场氨氮产生量约为工业氨氮的3.7倍,是生活源的1/10。广州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产生量巨大,畜禽粪便和水污染物的流失是广州市水污染物重要来源之一。从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产生量空间分布来看,与养殖密度空间分布相似,呈明显的层次分布(图2)。中心城区污染物产生量较小,近郊区县是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的重点区域。除天河区的珠吉街道、五山街道和凤凰街道污染物产生量较高,中心城区基本无污染物产生。增城市和萝岗区畜禽养殖场COD和氨氮产生量较高,分别达到1.8万吨和1.4万吨,其中萝岗区九龙镇和增城市石滩镇污染物密度最高,分别达到76.6和35.9吨/km2。白云区、萝岗区、花都区和番禺区等近郊区县是污染物产生量的分布重心,从产生量密度图中呈现环绕中心城区明显的圆环。城市和城乡结合地区是畜禽养殖业分布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交通优势和一定的环境容量,为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加重了城市和城乡结合地区水体污染负荷。除养殖场外,农户散养畜禽仍然占有一定比重,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和从化市等远郊地区。散养畜禽分布较分散,大部分粪尿直接外排,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被随意堆放,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流失到环境水体中,给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畜禽养殖业的水体污染已不是一个局部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影响大流域环境的问题,增加了河口、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城乡结合部和远郊的畜禽养殖业大部分分布在水系上游,给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下游的城市地区带来较大压力。
3.3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
广州市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尿液流失量较大,根据估算结果,畜禽养殖场流失到环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到1.6万吨和739吨。受纳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流失量较高的是流溪河、东江和增江,其次是珠江西航道和潖江,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受纳污染物相对较少(表4)。其中流溪河受纳的污染物量最高,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负荷达到5791吨和227吨,占总流失量的35.5%和30.7%。流溪河是广州市母亲河,是广州市北部重要水源地。流溪河流经的白云区、花都区和从化市等区县流域上下游农业仍占较大比重,分布着较多畜禽养殖场。流溪河流域内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以及其它面源污染对其水质影响较大。东江和增江分别受纳化学需氧量3296吨和2032吨,总计占总流失量的32.7%。潖江受纳化学需氧量达1001吨。增城市和花都区农业经济比重也较高,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对其水体环境有一定影响。相对而言,除珠江西航道外珠江广州航道和南部三角洲河网地区受纳污染物流失量较少。流溪河、东江、增江等水系上游和沿岸除分布有较多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外,还存在散养畜禽情况,由此产生的污染物养分流失风险较高[14]。流域中的农业区非点源氮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15,16],散养畜禽产生的过境水的氮素污染程度严重程度更甚于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因此,急切需要采取环境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4对策和建议(Policiesandproposals)
4.1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空间布
广州市于2010年颁布了《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划定为生猪禁养区域,为保障畜禽养殖区环境安全提供依据。但目前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布局仍不合理,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分布仍较分散,规模化养殖场大多数集中在城郊地区,这里耕地资源有限,存在畜禽粪便还田无法就地有效消纳的问题[6]。流溪河、东江、西航道等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缺乏合理布局规划。需要对广州市畜禽养殖场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研究和污染控制区划[17]。重点加强东西部饮用水源地养殖业管理,引导畜禽养殖业向消纳土地相对充足的增城、花都和从化等地区转移。在人口稠密和环境敏感区、主要江河干流两岸1公里范围内、大中型水库和水源保护区严格限制发展畜禽场,对已有的养殖场应加强污染治理,并按计划逐步搬迁或取缔。
4.2引导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广州市畜禽养殖所占比例较高,其中生猪养殖量超过50%。但养殖场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许多小规模养殖场无力进行治理设施投入。目前农户分散养殖仍占有相当比例,给养殖业环境管理带来较多困难。规模化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养殖规模也不宜过大,过度集中易造成污染物大量集中排放[18]。应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容量,采取合理规划和适度养殖规模[19]。引导畜禽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环保型的畜禽养殖场。逐步控制农户分散畜禽养殖量,以便于粪尿污染物排放的统一监管和资源化利用。环保部和广东省相继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需要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改进养殖方式,推广沼气发酵、粪便饲料化等生态畜禽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