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第1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钢琴,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在小时候学过,但由于长时间没有练习,弹奏技能也比较生疏;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五线谱,更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学习音乐的基础差,所以没有必要把功夫都下在弹奏技巧上.把音乐基础知识、钢琴基础、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弹唱、幼儿打击乐综合在一起,从钢琴弹奏的手型、力度、指法、以及断奏、连奏、跳奏等技巧性的练习开始.最终能够达到能为儿童歌曲即兴伴奏,边弹边唱的水平.在课时安排上,一二年级开设乐理基础知识、钢琴基础课.三四年级开设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弹唱、幼儿打击乐课.

2以儿童舞蹈创编为主的舞蹈课

当然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基础.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把上功夫适当减少一些,也就是说,不要求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水平,只要通过一年的基训后能够达到直、开、灵活、协调即可.将五大民族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训练与作品鉴赏融会贯通.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结合节奏训练.根据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学习不同的节奏型.例如: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节拍的种类非常多,除常见的四二拍、四四拍、四三拍、八三拍和八六拍外,还有八五拍、八七拍等混合节拍构成.音乐活泼、愉快、开朗、幽默.附点和切分节奏运用的比较多.在乐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舞蹈的动律以节奏为基础,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动律.而相同的节奏型加以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动律.将古典舞、现代舞、儿童舞蹈与创编综合在一起.侧重儿童舞蹈创编,应该意识到学习民族舞蹈和基本功训练以及一切舞蹈语汇,都是为舞蹈创编积累素材.在课时安排上,一二年级开设舞蹈基本功训练、民族舞、古典舞,三四年级开设现代舞和儿童舞蹈与创编.

3音乐选修课的开设

第2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关键词: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探索与改革

艺术教育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其中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音乐课程的内容比较多,且对声乐、乐理、器乐、视唱练耳、作曲常识、和声、音乐欣赏、伴奏编配等进行分科设置。不少高校的音乐课程教学仅仅处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粗略接触相关乐器,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层面。但是音乐课程这么多,音乐教育具有显著的专业化特征。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的难度非常大。事实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少学生刚进校时,极度缺乏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持续强化音乐课程建设,优化和落实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符合的人才培养规划。

一、完善音乐教学实践体系

高校要健全音乐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密切结合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模式,切实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手段的优势,强化音乐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等特点。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授课、实习、实训等诸多方式。综合相关技能,将学生当作幼儿,开展互动授课等。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其次,可以把教学实习、校内实训、课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的音乐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的校内实训环境,增强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实训平台上提升、增强、展示自身的音乐技能,并做好查漏补缺。

二、优化完善音乐课程内容

音乐课程改革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契合幼儿教学的需要。所以要大力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音乐技能与音乐综合教学能力。不少高校转变音乐课程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为培养幼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基本素质涵盖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这两大基础课,它们存在着内容重复的问题,不少学校尝试着整合这些内容,提炼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优化教学内容。而且,不少高校把视唱练耳的相关技能训练和乐理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知识讲授中的趣味性,提升视唱课学习的实效性。它逐步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得以提升。音乐技能涵盖了舞蹈、声乐、钢琴,学生要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熟练地弹唱幼儿歌曲,增设齐奏、伴奏等形式。舞蹈课程要进行舞蹈的相关基本训练,强化幼儿舞、民族舞、幼儿舞蹈创编等方面。综合音乐教学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面向学前儿童的各种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同学们多模仿、多观察、多实践,在教学中熟练运用所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多元化的音乐课程形式

学前音乐教育旨在让广大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作品和周围环境中的韵律美、音乐美,强化他们的音乐欣赏、歌唱韵律、乐器表演等意识和能力。高校要设置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性。让学生切实把握音乐的独特魅力;或让学生演奏相关乐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尽可能地体验音乐之美。比如以幼儿教师为角色定位的教学模拟大赛、艺术周、教学音乐会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职业热情。再就是联系相关实习基地,进行教学见习、实习,确定具体化的实习内容,让学生持续地开展教育实习、见习。把幼儿园教学实习和模拟实习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明确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应该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这也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设定幼师培养目标时要确定下来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满足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师、专家学者、要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制定音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性人才培养方案中,音乐课程的设计要融入专业技能训练的相关成果。要把握学生实践、运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水平,强化他们的探究能力与自主意识。学前音乐课程的所有教育活动与目标,都应该密切联系幼儿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切实培育出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较长的课程建设周期。所以各个学校要切实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关注社会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音乐教育培训从业者要积极支持,加速改革音乐课程改革的脚步,强化职前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

第3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视,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突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音乐课程,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即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基本素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支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能力。

第4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改革策略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聚焦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10条实施意见,指出教师教育培养机构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①。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师范院校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从事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也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学界对《课标》的解读和研究以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关于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较多,关于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研究不多;而从《课标》入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少,结合《课标》的基本教育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更是基本没有涉及。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么沿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培养;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现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音乐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承担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立足《课标》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贯彻教育部关于《课标》的实施意见,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三、结合《课标》理念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何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目标,力求“育人为本”

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种倾向,一是沿用中师、幼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技能突出的幼教人才,“重技轻艺”;一是沿用部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中师幼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深厚而实践技能稍弱的理论研究型人才,“重理轻技”。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变,越来越需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音乐专业技能,具备有持续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现代幼教专业人才。而原有的两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亟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课标》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在研究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践行“育人为本”观念,争取做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身的专业体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会因材施教的方法,关心帮助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好基础。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支持学生奠定下今后作为专业人才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既有“育人为本”的观念,又有“育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厘清了这一观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新的音乐教育目标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目标,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养成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具备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要以观念养成为抓手;音乐素养培养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为重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以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的为标准,够用为原则;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基础,突出“育人为本”。

(二)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凸显“终身学习”

《课标》指出:“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同时解决学时少、班额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存在,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现音乐内容的分类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优化知识结构,为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儿童歌曲创作等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内在知识体系的特点,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需要,笔者提出将音乐课程分成三大类课程来教学,即声乐类课程、器乐类课程、音乐教法类课程。

声乐类课程包含:声乐演唱方法、技巧与演唱形式,视唱练耳,儿歌表演唱,合唱指挥等内容。

器乐类课程包含:音乐知识与音乐作品鉴赏,钢琴基础方法与技巧,儿歌即兴配奏,钢琴伴奏等内容。

音乐教法类课程包含:幼儿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实践,幼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技巧,幼儿钢琴演奏训练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三类课程内容实现了相近音乐知识技能内容的综合,实现相关领域的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又涵盖了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相关内容,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关注,而忽略对学生“教”的内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自身音乐技能掌握多少的关注,忽略对学生传递知识能力的发展,常常出现学生自身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演唱技能,但不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缺乏幼儿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无法把自身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不能有效地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无法在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充当有效的支持者、促进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专业发展。所以要使学生获得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如幼儿声乐能力、器乐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学会设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学会根据幼儿情况和教学实际条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从而让学生具有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吸纳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前沿知识与成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加深专业理解,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逐渐深入影响到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幼儿园音乐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到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拓展,都发生着深切的变化。从对幼儿音乐学习内容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品质的关注,从对幼儿学了多少首歌,跳了多少支舞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过程的愉悦与否的关注,无不体现出当今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园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如承担音乐教学的教师闭门教书,知识观念更新不足,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案例缺乏,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严重与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迫切需要吸纳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如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优秀案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保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音乐教育动态,以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三)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实践取向”

《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多还是采用讲授制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驱动,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1.借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如鼓励学生课余搜集优秀的声乐曲、钢琴曲;在网络上查找曲谱、幼儿音乐教育案例;收看相关的音乐教育视频;利用qq群实现师生的课余交流互动等,力争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音乐学习通道,避免学生音乐学习信息仅仅是从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获得,促使接受学习的通道变得多元化、立体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自信心,缺乏参与音乐实践的信心,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给予学生当众演唱、演奏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齐奏、合奏、重奏、个别弹奏等逐渐递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弹奏的心理障碍;同时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走出琴房和教室,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踏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比赛、自弹自唱比赛、四手联弹比赛、独奏比赛等等”② ;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采用齐唱、独唱、表演唱等逐渐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习惯当众演唱,逐渐形成良好的歌曲范唱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3.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如钢琴教学中对典型乐曲弹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奏法;声乐教学中对典型歌曲的演唱,可以促进学生对歌曲演唱基本方法的掌握;儿歌配奏中典型儿歌的学奏,让学生学到儿歌配奏的一般步骤:确定调式、分析选择和弦、选择音型、确定终止式、编配指法、儿歌弹奏,从而掌握儿歌配奏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了解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基本环节:导入、新授环节的设计、音乐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与能力。

4.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熟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流程。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教师或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或幼儿)更直观的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与技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

5.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检验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专业技能,熟悉了儿童音乐教育流程的基础上,可以从课堂内的实践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音乐教育实践。借用幼儿园真实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践音乐教育活动,如让学生组织一次歌唱活动、组织一次打击乐演奏活动等,可以充分的检验学生掌握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并可以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从而通过多次的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学科现状出发,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立足《课标》“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期待更多同仁关心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注释:

第5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在学前教育音乐中,我们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审美与乐感,帮助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选取优美的旋律、优质的作品,给孩子带去音乐的享受,促进孩子达成对音乐的领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音乐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与音乐课程的设置是直接挂钩的。于是我们今天就要对学前教育音乐方向课程的设置做简单的研究和讨论。

一、学前教育音乐方向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中介,所以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由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在现阶段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各方面的问题都有出现,以下就是最突出的一些问题。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看到,有许多学前音乐教育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结构。学前音乐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学习,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大多处于七岁以下,所以课程的设置更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做。各学年的课程都要差别开来,课程设置的顺序也应该按照更合适的方法来安排,实现各年级各学科的“无缝衔接”,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还有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就是各地各校的音乐学校大多把“学前教育”的特质磨灭掉了,我们要明白,学前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很多学前教育中心刻意追求高难度的专业音乐方向,忽略了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这样片面强调专业音乐性的教学,不仅使得教育目标无法达成,更会影响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立即正视起来。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在当前的学前音乐教育中,许多教育中心只单单设置音乐类课程,或者除了乐器的练习外,学校只增设了乐理、唱法等理论知识。这种过于强调技能与理论的教学,只被限定在了音乐范围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艺术性。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靠的不仅是优美的曲谱、高难度的指法,对音乐的情感对艺术的理解感受也是同样重要的。

二、学前教育音乐方向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探究

上面我们简要说明了目前音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刻不容缓,我们应当找寻各种途径去缓解或补足这些教学漏洞。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与学生沟通最多的就是老师了。许多教育中心在选择老师时,会比较偏向音乐专业的人才,却忘了学生群体主要是低龄儿童,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寻找更偏向幼儿教师的人才,去进行学前教育。其次,在最重要的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当明白,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特别时期,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其发展才能、塑造优秀性格、训练器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贴近生活情感的课程,加入一些与音乐相通却更加生活化娱乐化的课程,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歌曲游戏环节,或者在音乐的伴奏中学习舞蹈和创造。这样既能让学生听到更多歌曲,还学习到了音乐以外的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直觉,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课程向下向细发展,划分不同教学模块,根据学生年龄和音乐素质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以客观科学的方法规划课程教育,才更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

同时,在划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课堂本身也要“分门别类”。即使是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要把孩子年龄较低这一客观事实摆在前面,我们仍要选择比较适宜儿童接受的歌曲进行教学,以实际需求为指导,加入个学校教育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不同音乐领悟的学生,才能体现音乐的艺术性。当然,在寓教于乐的课堂中,我们也不能忘记最基本的音乐知识,这是学生日后学习音乐最重要的基石,我们应当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着重教授基础音乐知识,加强基础音乐的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更轻松的学习难度更大的音乐。

第6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重要性;改革措施

引言

在我国师范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未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时候,音乐教育承担着启蒙儿童认知和健康性格形成的重要职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已成为时展的趋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秉持着多元的认知理念和思维,为将来投身于学期教育事业奠定基础。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革音乐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事实。文章就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讨论。

一、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对提高国民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要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当中的,是知识文化和价值观思想传播的重要实施者,所以做好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工作,为未来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也是迎合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时代教育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

2.保护和传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音乐的形式和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是很多优秀的音乐形式已经濒临失传。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文化属性的音乐学习,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音乐文化的集成和学习,可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多元文化融合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学会用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眼光审视我国的学前教育。

3.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模式依然沿袭着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质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让我国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展现出一种时代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并且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能够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音乐教育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要加入到教育行业中,所以不仅要求其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所以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将理论实践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统一的能力。其次,在音乐教育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学生以后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顺利展开教育实施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充分的展示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指引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的传统音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全世界人民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元素。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中要巧妙的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不但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在其投入学前教育事业中,对儿童的价值观、民族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3.吸收和借鉴国际上的优秀音乐文化

在世界音乐历史中,不仅有中国的音乐,还包含了多元丰富的西方优秀音乐。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应该适当融入多元价值的国外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宏观价值理念和多元化的音乐认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是一种无国界,自由的精神文化。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并且教育观念是在时展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音乐教师要根据时展的特点,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根据先进的时代音乐知识体系纠正落后观念,促进学生音乐实践行为的及时更新。有效提升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发挥出西方经典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4.通过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有具有专业知识架构和专业音乐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该注重对音乐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只有师资队伍的壮大,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学习到高水准的音乐教育。高校应该以学生未来投身教育事业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的学前教育环境中,参与实习;让学生的音乐教育知识在实际学前教育环境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揣摩出适合自己的音乐教育风格,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承担着启蒙儿童认知和健康性格形成的重要职责,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改革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该认识到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的传统音乐,吸收和借鉴国际上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指引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游怡.学前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大众文艺,2015(23)

第7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关键词:隐性课程 大学阶段 音乐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即课表中有课程规定的一部分教学活动;隐性课程又类同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 curriculum)、非正规课程(informal curriculum)、未研究的课程(unstudied curriculum)、未预期的课程(unanticipated curriculum)等,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一、隐形课程的发生及实施中应把握的要点

两种课程类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点,其中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1.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2.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3.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4.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5.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6.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基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四点:1.能够广泛地深入学生中间。2.控制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活动。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保持目标一致。4.具有优化育人环境及氛围的作用。

音乐素质教育是大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类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学习的特性彰显隐性课程的需要

(一)德育功能。德育自古以来是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早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把审美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孔子还说“移风易俗,莫过于善”,音乐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数百年来,德育一直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使人向往美好的事物,丰富美好的思想。如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斗志,唤起民众,其铿锵有力的节奏,激励一代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发扬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如今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课题,音乐是时空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想象恰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的,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甚至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音乐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学习乐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手、脑、眼、耳并用,能开发儿童的大脑,使头脑聪慧,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有明显提高。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学生,能在桎梏的思路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思维敏捷,精力更集中。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

(三)建立多元文化观。人类社会是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我们应培养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学会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建立起国际文化交流的良好沟通。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传统,还要了解外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在这种双向互动中促进学生们思想和谐向上成长。

三、音乐素质教育中隐形课程开发的条件

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达成的,是需要慢慢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其融合,进而形成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因此,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尤其需要关注音乐素质教育。如何从大学教育中开展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

第8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仅仅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的图景,该如何来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的建设,这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中,舞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将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创编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项目。这又给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一个门槛,值得我们重视。 

 

一、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生源质量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 

首先,招生考试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如江汉大学2011年音乐学专业招生简章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满分100分,其中声乐、钢琴(器乐)两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视唱练耳占15%,乐理占10%。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甚至连以前在专业面试中还能见到的律动测试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过后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仅凭自身具备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二)从课程设置看,舞蹈课课时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课程设置来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大概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次,也就两堂课。如何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而没有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舞蹈的教育功效无从谈起,更不要谈舞蹈的普及。 

(三)从课程结构看,艺术实践的比重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布在每个学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为学校的重大演出排练节目,并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办法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实现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必须通过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手段作为改革先锋,要统一指导思想,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要将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和《标准》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改革中。 

(一)从生源质量抓起 

近年来,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的面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在艺术高考中比例较大的课程为主,而对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面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从艺术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的比例,让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严把艺术高考关,选优质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 

(二)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设置舞蹈课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舞蹈体系有总体认识,课程设置应相对全面,让学生了解每个舞种的特点。逻辑性即课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它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其基本属性是教育。它的目标设定与专业舞蹈院校课程目标不同,舞蹈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艺技能精湛娴熟的专业艺术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互补,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全面效用。 

课程目标以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按照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逻辑进行设计。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面向市场,开设相应课程 

当前,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成为专业招生的噱头,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扩大招生规模,敞开“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质量,也不够了解市场的需求。 

流行音乐、街舞、爵士舞、国际标准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力量已经走在多数高校前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学生的需求、课时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一些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如四川天一学院每年都派专人负责做社会调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据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培养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场。而一些公办学校在这些方面较为滞后,有的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有的参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忽略了培养目标。

3.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性质、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高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相对特殊性——“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如专业院校那样将舞蹈学科的课程安排得更为系统化,因而一堂课往往不限于一个任务,而同一任务也不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将基训与身韵、身韵与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的学习与创编、舞蹈剧目欣赏与舞蹈理论的理解、生活体验与舞蹈小品的创作等相糅合,避免课堂教学单一化,也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用简单的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舞蹈训练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较为有趣的课题。比如,在身韵课的“眼睛”训练中,要求学生将不同情绪的眼神(如含情脉脉、怒目圆睁、眉目传情等)以舞蹈即兴的方式,结合老师所给的音乐设计情境表演。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四)增加艺术实践 

舞蹈社团是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阵地。参加舞蹈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对舞蹈有较大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创作,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兴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练,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影响和吸引,给那些“徘徊在舞蹈边缘”的学生发出了一盏盏耀眼的信息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们会越来越成熟,舞蹈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进而对技能的要求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艺术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例如,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参加舞台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获得学分。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活动外,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也都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老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比如,组织幼儿、少儿编排节目,参加教师或单位的节目演出等。经过一次次实践的磨练,学生们无论是舞蹈的技术能力、创造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成长非常快。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研究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按照师范性与时代性、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艺术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第9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欣赏;设置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材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音乐基础比较薄弱。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材还比较匮乏,主要使用的是音乐专业书籍,这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幼师特色进而体现侧重性和实用性,因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并不适合。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年来,尽管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探索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但总体而言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办法。多数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等课程,由于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因而音乐欣赏课程分配的课时较少,音乐欣赏课程表现出学生多、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

三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知识,进而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融合;教学活动没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没有随着学前教育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生综合能力不能较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主要具有以下好处:

一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开启音乐艺术大门,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是人们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而进行的欣赏过程,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独特美丽,并伴随着音乐开展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是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音乐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人们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的徜徉。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既包括了对当代大众音乐作品的欣赏,同时也可以引入中外经典戏剧和歌剧作品,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欣赏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能够通过这些音乐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

三是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幼儿教师为主,而音乐欣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的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不会原文照搬教授给幼儿,但通过让学前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感受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思维和方法去看待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符合幼儿教育的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和笔者学习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发展: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学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积极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教学方法。要逐渐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导向,正确发挥教师在的引导作用,通过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和表现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托网络平台,创设网络环境,把丰富多彩的网络音乐资源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知识。

三是要坚持实践导向,强化体验教学。音乐欣赏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学生听是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体验和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之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美,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欣赏,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