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 当前美术教育初探

中学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的一门教育门类,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美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美术教育的初衷仍然存在差距。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对素质教育并未形成真正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没对美术课重视,甚至把它作为简单的副科,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所以,中学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要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先说美术师资的缺乏,这在乡镇上的中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有师资的学校,专业人才也是屈指可数,甚至多数都不是配备的专业美术人才,而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一般一个乡镇中小校仅有一名专、兼职美术教师,有的偏僻小学甚至没有美术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术情操的引路人。然而目前中学美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素质偏低,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处于低水平线上,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很难有质有量的向前进行,这是当下我们值得深思的。

(三)美术教育设备不健全

由于现阶段美术教育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美术教育投入的很少,几乎无配套学具,以致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专业的美术技法训练,难以达到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效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既可以表现世俗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它可以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领悟到一种符号语言无法企及的异常微妙、崇高和独特的情感氛围,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然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增强人的审美修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生此时处在心智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他们渴望美、追求美,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美育是促进中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审美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发展是指个体的审美认同能力的发展,包括欣赏艺术风格、感知艺术形式美、品味艺术蕴味、展开艺术联想、实施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施中学生美育,正是为了有效的促进中学生审美认同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中学生此时正处在审美发展的决定性转折阶段,其审美感觉和审美趣味都总是在变化与发展中,而中学生发展的特点例如不稳定性、过渡性等同样体现在这种审美发展当中,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品德、智力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换言之,青少年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反映的是情感表达与交流、创作性表达的能力与兴趣、审美趣味与理想诸方面发展情况,都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美育通过促进审美发展,也将最终作用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美育对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人格是理性与感性、社会与个人相互协调而又和谐的人格。美育过程是直接激发和升华人对美的事物的情感、激荡生命活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的体验过程。由此可见,美育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2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将其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发现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内容与“现行大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对比,突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背后需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专业需求

2009年1月6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最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现行大纲”)。现行大纲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笔者发现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内容与“现行大纲”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进一步强调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背后需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在此,笔者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在诸多专业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烹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适用于职业学校其他各大类专业。

一、“现行大纲”与专业设置要求的不谋而合

在对烹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即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而“现行大纲”中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正是落实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特点。“现行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提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1.各个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

《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规定了知识结构及要求为: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了解服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审美能力。《职业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做了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有一定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中级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对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具体要求与大纲要求的契合

《职业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都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与“现行大纲”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相契合。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现今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已成为个人素养、品行、人格、道德情操评价的标准。不仅如此,各行各业也争相比拼企业文化、比拼美的内涵,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笔者以旅游管理和工艺美术这两个本身就是美的代表的典型专业为例,分析“现行大纲”如何有效落实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审美能力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旅游即欣赏

美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旅行社外联、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外,审美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美学家叶朗说过,“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在旅游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他们的审美素养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审美感受。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能力。只有首先具备审美的情怀,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情怀,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规律去讲解景点,用自身的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行为美去影响感染游客。

2.让吃成为一种美丽和享受

烹饪专业亦是如此。“吃”的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在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后,美食的制作工艺、生产过程、文化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一夜火爆荧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的氛围下,社会对烹饪的要求由量入精。从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协办了两届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大赛最重要的口号就是“用最节约的成本制作最精致的菜肴”。全国职业院校烹饪高手齐集扬州,各显神通。选手们制作的每一道菜肴都给人视觉的冲击,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原料的选取、菜名的由来处处渗透着美的内涵。

3.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工艺品工艺

美术专业同样如此。职业技术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主要培养广告、装饰、平面设计等相关产业所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工艺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所有专业都有着相同的公共专业课程,如素描、线描、水彩、国画等,这本身就代表着美术专业对学生的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要将审美过程中形成的美妙的构思自觉地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并以物质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才能出现诸多具有美的设计作品。

三、小结

第3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素质;人格魅力

审美教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们的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面临着承上启下,又面临着继往开来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从要求人的全面人生出发,既要激发满足学生认知需要,又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就会显得更加的迫切。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学校过分注重强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把智育和美育绝对分化,没有理解专业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教育缺失行为。

1.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隔的统一体。科学(智育)与艺术(美育)从总体上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虽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二者相互渗透,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最基本条件。科学与艺术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都在追求人类摆脱愚昧和黑暗,争取文明和进步,展示人类创造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审美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应成为学校、乃至各个教育环节应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教师与学生对创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共同追求。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价值时同样要注重教育的育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先天的潜能、才能和气质。因此,把审美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放在大学生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方位视野中来考查,我们国家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视程度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片面追求智育,忽视审美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缺失,审美空虚的结果。

纵观中外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其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古希腊的思想家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审美素质具有的强大力量能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的心灵净化,性格变得高尚优雅。孔子也十分重视对“礼”、“乐”的学习,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一个君子的培养通过学习诗歌等作品得到知识启发,通过学习礼仪塑造品德,而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在我国近代史上,王国维和也曾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古代哲人对育人规律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美育教育既是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当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上,美育和智育都是不可缺少的。

2.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是美学的源泉。审美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人文学科,同时还涉及更多深刻的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美育资源,为学生开拓更多的视野,把审美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都是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最好课堂。高校还可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艺术成果,可借助审美的教学媒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引发学生审美心理,使学生直接感触到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让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传留和感染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通过这样一个个美的历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观和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抵制不良文化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遵守行为道德规范,丰富文化知识修养。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感教育特点,它通过对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可以使一个人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教育的偏颇使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才能和良好的审美素质,甚至最基本的礼貌行为和文明语言。我们不时感到我国公民公共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现状正在泱及后代和国家的形象,我们在人文素质教育上的缺失应当引起警觉了,我们不能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丢失在当代。纵观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德中华文明,进入本世纪以来,掀起的“国学”热,就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道德之美,而传统道德之美既是“国学”之美。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从传统美德中去寻找智慧、与时俱进、与时代文明、现代社会形态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这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如果我们真正重视到美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就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智力超常、身心健康、意志品格坚定的优秀人才甚至让全体公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德。

3.营造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的艺术氛围。适当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较大,要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几门艺术人文类的课程,还应创造使人温馨、陶醉的校园环境,细致到每一个角落,一张照片、一首诗、一幅画、一曲音乐、一个建筑、一件雕塑甚至于都要适应时尚潮流,构建起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魅力,使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师生和谐化。让每一个学生个体从这种倡导审美文化的大氛围当中寻找其自身的爱好和心灵方向。另外还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科交叉,在医学学生中开展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课,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欣赏课,音乐、绘画鉴赏课,网页制作、动漫设计课,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艺术门类的知识来丰富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尽可能以多种审美通道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把那些丧志,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来。

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社会群体将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说当前学校审美教学的质量不尽如意,学生审美素质低,强烈折射出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给它以独立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中的中介作用,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净化和充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用一个更健康充实的心态去塑造更理想的人生,所以重视和理解当今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陈芳.科学・艺术・设计――论科学、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美苑,1997,(86).

第4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系,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音乐是人的灵魂的象征,它是一种深刻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教育是使人类变得更智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针对情感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实质和价值进行了探索,以期寻找出个中规律。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motion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ZHAO Sa-shuang

音乐,是人的灵魂的象征,它是一种深刻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无论在古典音乐还是浪漫音乐中,我们都感受到音乐精神的脉动。无论在巴赫、海顿、莫扎持、贝多芬,还是在舒伯待、韦伯、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瓦格纳、比才和威尔弟的音乐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大师们在五线谱和琴弦间对天地人的命运的慨叹,并在琴键上奏出展望未来新生活的音响史诗。审美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情感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由此,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利手段。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的。千百年来,正是由于教育参与了人类文明的承传和重构,一部人类文明史,才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这里,“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就是精神世界的不断改造和提升。然而,在当代,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多地陷入了技术与操作的层面而忘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塑造,这不能不说是当代音乐教育存在的深层弊端。因此,音乐教育在不断注重传授音乐技能的同时,适度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发展的建构,是当代音乐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作出的重要选择。

一、情感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1、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师生情感生活中所必需的教育。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现代化的共同趋向。可以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情感世界的一部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知识,还有道德的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等。只有将理性与非理性的(认知与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现实的音乐教育向理想的音乐教育目标靠近。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的)的发展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几乎没有被音乐教育目标所容纳,这就使得学生情感不仅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与损害。由于在现实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片面强调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了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因此,情感教育的提出与实施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与需要,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利于防止与克服音乐教育目标中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使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目标中找寻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2、情感教育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时代挑战。

信息化社会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会导致音乐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变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数量庞大的信息。正确利用这些信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同时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应培养学生免受虚假信息的迷惑,懂得去伪存真。电脑的普及、软件的开发、信息网络的开通都将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我们也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会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和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学生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物”的对话,其交流是单向的,学生的情感投入得到的常是“物性”的回答,学生长期沉溺于此,其情感势必趋于麻木,疏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信息化要求当今音乐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意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具有相似性,使其具有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意识从而达到情感的同化。同时信息化社会也要求教育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教会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共同生活。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既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它还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塑造人,美化人格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和善的情感,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未来音乐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使命。

二、情感教育的实质及其价值所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对情感教育的本质涵义的规定,对我们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们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这样就便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顺情感教育与现行教育实践(即理智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把它视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自觉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使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统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鉴于此,我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经由美的音乐的熏陶,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人。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能够体验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获得了人的内在性的真正的人。这正是我们历代音乐教育家所追求的音乐教育的真谛。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应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凸现出如下本质特征及价值。

1、兴趣性

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所谓内在的兴趣就是指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体验。学生有了这种的学习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增加知识、分享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课堂、校园就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真正走到了乐学、好学的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认知的发展,继而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当然情感教育还必须蕴涵着这样的成分即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内在兴趣,这种内在兴趣能够导引教师以教为乐,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巨大的热情和诚挚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学生的身上,对学生充满期待,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材,都会成为可用之材。这样,就能营造一种优美的轻松愉快的音乐教育氛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的良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音乐的愿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成功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相互激励,彼此期待,心理相容,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与提高。这种优化了的人际环境,可以使师生亲密合作,使学生团结友爱。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认知活动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去面对失败承受挫折。在音乐教学中,尤其要充分体现演奏音乐的成功给学生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与精神层次的提升。

3、审美性

审美性又是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如果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加强,并在许多方面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那么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角度而言,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就是说音乐教育教学过程本身不是讲授、记忆、提醒、分析、检查、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机械的拼凑,而是教师和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审美活动,并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内化、现实化。就像一位画家,他不是做画用笔,用色彩去描涂,而是用心灵在创造一件供人欣赏的完美的作品。这样的创造过程充满了美感,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精心雕琢着自己的艺术品(学生),整个雕琢的过程中充满了美,教师给学生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自身美的魅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演奏美的乐曲,引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把他们带入了向往的美的境界,这种充满了社会情感美、理智美、德性美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让人深深地陶醉于其中,感受它并受它感染,净化了人的灵魂,升华了人的品格,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激起了他们的“情”与“智”,有效地促进了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以及健康的审美情境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情感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生活,通过教师的审美化的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传递和情感发展的任务,达到“情”“智”和谐统一。

4、创造性

第5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紧迫性

首先,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璀璨文明硕果,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社会活动的指南之一,它独特的魅力甚至影响着世界各民族。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但仍然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创新发展产生过并且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基石。它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处,是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不可或缺的精髓。

当然,传统美德作为历史的积淀,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但实践证明: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超越时代的、合理的、进步的、有益的精神。如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哺育了历史上千千万万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鞠躬尽瘁,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灵魂。所以,在高中政治思想课堂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并将其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挖掘其精神精髓,是我们一线政治思想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

其次,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也随之进入转型期,原本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具体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是:思想活跃、观念新锐、敢想敢说、论人论事不拘一格;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求新求异、敢于挑战权威,但更主要的是普遍道德观念淡薄。高中生中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的不在少数,他们盲目崇拜金钱,自私自利,追求个人享乐,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使得传统扬善抑恶的美德功能失去了应有的舞台,其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也成了明日黄花。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高中生,给其心灵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这一特殊道德导向阵地,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生、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鉴于此,我们不仅要坚守思想政治教学这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还必须主动出击,引导高中生回归到传承传统美德的正道上来,这是刻不容缓的。

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传统美德素材中有许多感人心弦的故事,是教育学生的最佳素材。将这些材料和思想政治课融为一体,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仁人志士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择善而从,重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势在必行。

1.课堂上滴水穿石的渗透

高中生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契机,滴水穿石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思想政治必修一,讲商品的价值量,引进《项链》的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别追求虚荣,而应勤俭、朴实;而讲“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教育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法手段敛取钱财那是犯罪;教学职业道德时,可以书中徐虎的先进事迹为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意义;教学市场经济一般特征、交易原则和正当竞争时,教育学生遵守平等、诚信、尊重的原则;教学价值观和人生观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在高三政治常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高中政治教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素材,关键在于“有心”和“用心”。

2.课外实践活动的渗透

课堂上,仅仅靠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为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情境,有机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养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尚道德。我们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参观访问和小品表演等活动,举办搜集案例、名言、谚语、遵纪守法事例、手抄报竞赛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切实、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如教学国际竞争的实质时,可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报刊,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可以结合抗战胜利大阅兵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的爱国主义得到升华。

3.寓教于乐,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径

我们知道枯燥、单调、空洞的说教,其效果不会很理想,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视野也是有限的。而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将大量的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用于直观教学,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得以全面彰显等。如教学正确消费观,要以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养成不攀比、不摆阔的习性。当然,教育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正当消费是必要的。

第6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实施策略

高中审美教育是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和片情趣。基于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在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国家行政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深入探讨和努力,去强化教学个性发展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赏析,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所谓的想象,从心理学家的方向来看,是指人的大脑里对于已经储存的表现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形象的一个过程。而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一种深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了解进而做出想象,丰富了高中文学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教师通过审美教育个性化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使他们创造思维从而提高审美想象力。

2.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中学生的好知欲和求知欲都较为强烈,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情感意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著名的教育界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将审美教育个性化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一方面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践策略

1.教师培养自身个性化教学能力

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审美教育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师综合审美素质和教育实践和研究水平来说,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养成个性化教学能力,从而成为学生审美学习的有效资源。首先,教师需要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个性化审美态度。这是高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起始点,直接地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学科基本知识的积累,培养学习技能。在一定程度下,知识的积累与领悟,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追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最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提升个性化审美教学能力。正确的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不仅在于感性的认识,同时还有理性和感性的融合。

2.创建个性化审美教学环境

高中审美教育个性化对于审美氛围和环境要求比较高,这是实现审美教育个性化特征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要求。在和谐自然平等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开展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会更加顺利。因此和谐的审美气氛不仅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审美心态,也会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审美教育个性化教学前,去营造一个合适的审美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而后多角度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理性评价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习惯,提升对语文审美经验以及判断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坚持审美教育的民主性,用一个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在他们进行审美学习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特点,从而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三、结语

审美教育个性化的研究,作为提升审美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现今人们所关注和追求的美和审美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经济和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怎么去通过审美教育实现审美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研究也会更深入。

作者:邓斐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审美价值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部分高中并不能从思想上认定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这就使得课程安排中美术课程的占用时间较少。另外,就现阶段美术教学开展情况来看,除部分美术特长生之外,大部分高中生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度及认知范围不全面。长此以往,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及审美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将直接导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低下,实践能力、创意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反思并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新教学形势下,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并通过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时展不能相符了。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进步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当前的人才衡量标准是建立在综合能力为基础上的,因此教学方向也应当做出调整及优化改革。从高中美术课程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鉴赏性审美教学不仅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作用,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感知水平,开拓学生眼界。随着鉴赏教育审美教学的不断优化及完善,更突出了培养学生鉴赏及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这只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为学生树立人身观及价值观提供科学性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角度及思维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丰富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

高中美术的鉴赏教学的审美价值的课程设计不仅要建立在社会发展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更应当结合经济发展态势及人才需求标准,在对多方因素综合考量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鉴赏性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及家长普遍认为美术教学只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教学手段,而美术课程主要就是教学生绘画,但是从美术的本质上来看,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美术只是围绕术进行的,这就忽视了美带来的视觉感受及艺术美感,实际上美术中的美才是这一学科的教学重点,而美也是鉴赏与审美的直接体现,它所涵盖的是人文精神方面的艺术形式,但是从字面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字之所以在术字的前面,就可以充分说明美的重要性及前伸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了鉴赏性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三、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结合时代需求实时更新美术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

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教材仍然是老版的,因此教学内容难以与教育改革要求难以契合,不仅内容过于传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更是不能达到预期水平。例如:普通的高中美术教材内容大多是围绕摄影及绘画等形式,虽然其中涵盖着大量的现代主义及浪漫主义内容,但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数字化及信息化艺术形式却没有在课本中体现出来,并且在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以往的浪漫主义已经与数字化艺术形成了相应矛盾点,而当代艺术能够明显赶超传统美学关于艺术的设定,并成为艺术的新型代表,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当不断导入新鲜的艺术元素,强化现代艺术的融入感,加强美术鉴赏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艺术感知能力。

(二)加强高中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是较为关键的教育力量,但是由于当前高中教学结构中,对美术教学缺少重视及关注度,这就使得美术教师数量上不能达到满足教学需求,不仅出现了师资力量薄弱的显性现象,更存在着教师年龄大,教学形式单一,不愿意接受改变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水平,应当从师资力量入手,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所以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也就在教学技巧的传授上,而学生也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环境下,这不仅会导致美术教学中缺少对人文精神的知R灌输,更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思想意识存在认知误区,而学习内容也会过于片面、局限。因此,在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应当打破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被动性及局限性局面,在教师团队中增加优秀、年轻的专业性教师或者非专业性教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性及协调性,另一方面能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健全教学机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不仅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艺术的发展创新不可分割,因此高中不仅要将美术教学重视起来,更应当以提高美术鉴赏教育审美价值为依托,创新及丰富高中美术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从根本上促进高中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审美教育;美育问题;美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42-01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也叫美感教育。由于美育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和感染、传导的动情性等特点,因而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真实、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发展想象力,启迪智慧,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而高尚的人格。

一、英语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在现代教育中它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当今教育正努力使学生做到高质量的知识掌握和最大程度的智力开发的协调统一。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采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积极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

1.审美教育使德育形象生动

当前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由审美对象引发的情感体验,直接涉及审美对象的评判,从而避恶从善,去伪存真,由情感上的陶冶上升到道德上的净化,进而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

2.审美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学生热爱英语,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英语美的诱发因素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英语教学审美教育的几点问题

(一)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认知

在中职英语学习中,学生有不少时间花在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练习题上,对课本中的必考篇目进行细致的分析、肢解,这种训练题又往往面面俱到,但无中心。

(二)应试训练抹杀了审美鉴赏

为了考试而不顾一切,文学,情感,审美,都已显得那么苍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怎样去欣赏美,而是怎样去猜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怎样不被命题者的陷阱套住,怎样去排除错的选出对的。结果是学生的审美主观性已被抹杀。

(三)主流意识传播代替文本丰富意蕴的审美鉴赏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到传统观念的强力影响。但在英语教学中,一定不能在“传道”中“审美”,而应当在审美中“传道”,它应当是形象生动的,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

三、英语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感受教材中缤纷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都是名著佳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矿藏”。为使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真谛,可以先播放影片给学生看,等学生有了感悟认识后,再放录音给学生听,最后让学生听伴有音乐的课文朗读。

(二)创设美育情境,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审美的重要特征是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饱含情感地分析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设计一段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语来进行情景渲染。通过教师情绪化的渲染,把学生引入了教材所描绘的审美境界当中。

(三)唤起联想、激活想象,让学生进入美的再创造境界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为引导,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感悟到作品的言外之形,像外之旨,是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结语

总之,美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可以让怯懦变得坚强,让狭隘变得豁达,让犹豫变得果敢的力量。美育,绝不仅仅是英语教学贴上的一个美丽标签,而是帮助学生寻找精神支点。通过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思想,以美的形象丰富着学生的知识和智慧,这些知识与智慧又可以通过深刻的感悟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信念,引导他们走向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韦志成.中学英语美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第9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小说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将来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高中语文对小说阅读的教学,可以在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小说阅读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这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步,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手段。审美教育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内容进行,而是要结合多学科,拓展多领域,融会贯通,把审美能力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高中语文教学风格轻松,课堂氛围极具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更易加强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吸收。通过语文教学,使审美能力得到集中的呈现,让美学的认同感在小说阅读中获得阶段性的升华。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育摆脱单一性,进而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学生对美的懵懂理解可以在小说阅读中加深印象,使其对美学的认同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说,高中小说阅读是审美教育一个最为合理和最为有效的传递平台。

二、高中小说阅读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1.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满堂灌”。教师不应该把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主动接受知识。在小说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和氛围,而审美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发挥。任何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语文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前提。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和点拨,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基于小说的特殊性,其对高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在教材中选取的小说文章,具有完美的艺术传达性和深刻的价值内涵,最适合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培养。可以通过集体阅读或自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小说的初步阅读,形成一个粗略的第一感知印象;随后教师借以这个首要的触发点,让学生主动体会小说中呈现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小说艺术的探索中,提高分析能力。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能够让学生内心中固有的美学理念得到洗礼和创造,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个和小说相对统一的审美因素以及审美交汇点。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自身能力的灌输,而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形成审美意识和能力。

3.方法多样,丰富学生审美想象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传统教学的改变,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的媒体设备展开形式丰富的教学。教师运用图像、视频等现代化的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在每个情节走向的关键节点时,引导学生对情节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的魅力,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4.扩充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创造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多元化,为受教群体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扩充方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充实自身的知识涵养。因此,仅以课堂教学中的小说阅读教学,是无法达到有效保障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语文教师若想进一步对学生审美创造力进行培养,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于学生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审美视野。其二,促进学生主动创造短篇小说,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精炼自身的审美表达,确保其对阅读教学的深化认同。以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阅读乐趣,确保其阅读认知感的同时,推动其审美创造力的有效提升。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确保人们在知识获取中,实现自身美学认同感的提升。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俭.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J].学周刊,20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