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专提升学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总量、质量和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宏观方面预测:
(一)在人才需求总量方面。预计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全社会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
(二)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将成为需求的热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快速增长,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增长相对平稳,而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所占比重下降。据预测,2015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全部人才的比重达45.62%,大学专科学历人才的比重为39.99%,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的比重下降到14.39%。
(三)在人才需求的产业分布方面。至2015年预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将变为12.55:44.09:43.3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人才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人才比重呈明显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增长则相对平稳。
目前,广西还比较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外向型人才;缺乏发展沿海工业急需的石化、钢铁、电力、金融、旅游等产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港口经济急需的规划、建设、物流、海洋产业人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企业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二、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策略
(一)招生策略
1.根据教学点每年的招生业绩给予不同比例的管理经费投入,杜绝一刀切,确保管理经费的投入随着学生人数增长而增加,提高管理质量。
2.根据每年招生业绩划分招生区域和范围,避免教学点之间为哄抢生源而降低管理成本,削价竞争。广西师范学院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形式了解教学点教学和管理质量,对口碑好、管理水平能赢得学生好评的教学点,给予较大的招生划分区域,并坚持一个区域只设一个教学点的原则,避免恶性竞争。
3.严查招生过程中欺骗学生的伪宣传,树立广西师范学院“诚信”服务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加强对教学点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国家和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培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对招生宣传简章和宣传资料严格审核,规定只有加盖学校公章的成人高等教育宣传资料才能向社会发放:三是要求教学点能为学生服务的事情尽力做,做不到的事情不乱承诺;四是对管理不规范,管理队伍、教学场地不保证的教学点坚决取缔。
(二)专业定位
1.不断拓展专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作为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2006年以来,广西师范学院积极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在原有的师范类专业基础上,根据市场调研,跟踪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每年均增设非师范类专业。目前学校开设的58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中有近20个非师范类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类、环境保护类、国际贸易类、物流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化学化工类,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增设的原则是跟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对重点人才的急需专业,增设新专业找准了市场定位便赢得了生源的增长。
2.认真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像产品规格一样必须有标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不仅选择专业方向,更注重选择修读专业的课程内涵。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有明显的成人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专业规范的前提下,选修课应该有灵活性,开设课程超市供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的需求选择;二是要注重课程设置具有应用性。因为成人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使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更高,只有适应学生人生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该专业。所以广西师范学院每年春季均组织教学单位总结历年的教学经验,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每年制定一整套针对该年级新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能与时俱进。
3.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探究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特点,取长补短,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广西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广西教育厅委托的“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秘书处”,每年负责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熟悉广西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通过对各类专业数量、分布区域的分析,学校在每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设置问题上能避开高校重复设置多的专业,选择社会有需求但其他高校还未关注或者较少关注的专业,避免与其他高校为同一专业争夺社会上数量有限的生源,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布局寻找到新的生源增长点。
(三)生源结构
1.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群。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是可以通过衔接成人高等教育大专学历而在学生求学期间提升学历的途径之一。广西师范学院利用假期或者双休日的业余时间给报考成人高等教育大专专业的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录取后跟踪服务,在学生中职毕业后,区内的学生可以转到区内工作地所在的教学点继续完成学业,这一措施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不会因为单位的变化而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
2.面向社会在职从业的行业人员。在职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需求:一是来自人们自我发展的进取意识;二是来自行业的激励政策。比如,广西一些地市教育局规定教师在一定年限内达到教育局规定的学历层次,可以减免部分学费,这样的政策会促动当地教师选择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三是行业入门标准的提高,比如,“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要求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层次,这个行业标准的提高,使得原来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学历补偿,所以小学教师自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可挖掘的生源群;四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企业各类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要边工作边学习,从而选择成人高等教育这种送教上门的学习形式来提升学历。
3.面向普高升学受挫的落榜生。近年来,我国普高报考人数有减少趋势,而高考录取比例在增加,普高升学受挫的学生报考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减少,但是每年总还是有报考普高的落榜生,这些落榜的学生年龄尚小,在家庭经济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求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选择好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
同样能吸引学生选择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比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报考人数明显增长,所以选好专业,报考成人高等教育也是落榜学生继续深造的途径之一。
(四)管理服务
1.加强管理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广西师范学院不少教学点能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比如,为报考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免费的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对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给予免费的学位外语辅导;对需要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免费进行普通话测试的语言培训辅导等,优质的管理服务化解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激发了学生报考的热情。
2.严抓管理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广西师范学院制定了十多个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学籍、教务、考务、命题、试卷、实习、答辩、毕业、学位等各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并通过不断研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修订管理文件,实现科学管理。
3.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规避管理风险。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阵地的前移,广西师范学院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也从校内迁移到了教学点,教学点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管理素质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影响很大,若不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严格培训,很可能因管理差错造成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工作出现事故,所以学校定期对教学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虽然投入大,但是见效快,规避了管理风险,促进了招生工作。
(五)教学质量
1.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承诺。劣质的教学质量只能催生大量真的“假”文凭,即学生拿到了教育部颁发的学历文凭,但是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上却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广西师范学院一直以来严格规范教师选聘质量,要求讲师以上 (含讲师)的选聘率要达到70%以上,鼓励教学单位对专业核心课程选聘副教授或者教授任教,师资资格和质量的把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英语四级;英语教学;反拨效应
一、大学英语四级与反拨效应概述
1.大学英语四级概述
大学英语四级是由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一项全国性教学考试,其目的在于准确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包括同等程度的大专生等。自1987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一次施行以来,一直受大学生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深切关注。为了不断适应教育、社会、语言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五次改革,从最先的传统模式60分制,改为710分,然后又改为多题多卷模式,2013年12月份的英语四级在多题多卷模式下又删减了完形填空、调整了阅读、翻译、听力题型,总分仍为710分,达到425分为通过。旨在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调整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提高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2.反拨效应概述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20世纪90年代,西方语言专家就相继提出了关于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的不同理论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lderson&Wall的反拨假设和Hughes的反拨效应模式(PPP模式)。Alderson&Wall从学生教师、学习教学两个角度探讨了反拨效应,给出了反拨效应假设,该理论也奠定了反拨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Hughes则是在其前期反拨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讨反拨效应工作机理的模式,即“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式(PPP模式)。随着国外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的热度,国内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相关研究。
二、大学英语四级对大专英语教学正负反拨效应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
首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大专学生的学历相对本科和研究生来讲相对低一点,在找工作、应聘等方面相对有一些弱势。但是,各种考证能增加学生学历的含金量。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给了大专学生一个证明自身英语水平的平台,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师也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其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看书,会做题,听不懂,说不出,处于“聋哑”状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包含听力题,这无疑促使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多将听、说等方式加入课堂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最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听力、翻译等考试项目。这些项目促使学校将原来的由老师主导的,以阅读、专项练习为主的英语课程转变为视听说和读写译两类课程。此外学校还尽可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开设英语协会、开辟英语角,组织英语辩论赛、演讲赛等,“多方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效应
首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加了大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本科生而言,专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上偏低,要想获得相同的成绩,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要比本科生更多的,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其次,大学四级考试使学生缩小了学习范围,偏离了学习目标。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教育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固定的考试形式,题目类型等。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标性,为了考证而学习,而非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学生多是通过背单词和作文,做练习题来提升英语成绩,而不是通过阅读英语名著、报纸,与外教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对大学专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了正面反拨效应,但同时其负面反拨效应也不容忽视。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项目。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测试只是检验、改进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做到正确对待四级考试的正、负反拨效应,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发挥大学四级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职学院 继续教育 内部资源 利用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不论从学校还是学生数量上看,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职继续教育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学院的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是不能有效地共享学院内部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资源,从而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影响了相应的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
1 继续教育不能充分利用高职学院内部资源的原因
(1)高职院校对其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认识不足。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也有一部分是适合成长为研究人才的学生,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高职院校。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了三年的大专学习后,就迫切需要进入本科等更高学历的继续教育。这也恰恰是高职继续教育的功能所在。而目前高职学院对此往往较多地强调大专层面的教育,对如何通过强化继续教育在这方面功能重视不够。
通过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由于高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各系部和专业教研室疲于应付培养在校学生的情况下,没有精力组织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进行培训活动。而本身承担非学历教育功能的继续教育却能集中自己力量,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但高职院校对于其继续教育的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
(2)教学管理上、师资队伍调配、教室、多媒体、实训室使用等方面,高职院校主要围绕在校高职大专生服务,目前,部分高职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一般由学院二级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独立管理、独立核算,没有纳入学院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自由式”教学模式;继续教育部门对授课教师的特点与专长不甚了解,具体的教学活动往往缺乏前瞻性,属于“临时抱佛脚”。学院的教室、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由教务处统一管理调配,专业老师队伍和实训室则由各个系部根据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配。继续教育学院要享用以上资源一般要向教务和各系部门进行申请或协调。
(3)利益割据,各自为政,导致高职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系部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各系部的利益和高职继续教育部门的利益长期割据,各自都以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而高职院校的人财物的使用权主要集中在各系部,这就客观上进一步促成继续教育难以共享学院内部资源的局面。
(4)在学院总资源中,对继续教育配套投入不足,理论研究不系统,发展滞后。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普遍投入不足,还要求上缴创收收入,管理人员缺乏、与校内其他部门联动不足。另外,我国对继续教育理论缺乏研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群体层次没有进行足够的分析,也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决策缺乏理论依据,难以提出适合各高职学院现状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这也成为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主因。
2 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创新管理、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内部资源,提升高职继续教育办学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精神,如何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现有的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来提(下转第45页)(上接第18页)升高职继续教育办学水平,是摆在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们结合继续教育的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强化对高职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的研究,重视高职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
高职学院其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应该有明确的认知。高职院校的高层应重视对其继续教育办学方向、目标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正视部分学生在完成大专学历后的进一步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的需求。为此学院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和学院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由继续教育部门前头,各系部各专业教研室联动,对本科等成人的学历继续教育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规律上探究高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认识。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应给予继续教育部门特殊的地位。应明确各系部和继续教育部门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的的不同使命和职责。进一步强化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功能,并将其建成为高职院校各种技能培训、非学历进修的枢纽和中心。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主动开展以提升就业和文化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率先实现年培训人次达到本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
2.2 扩大宣传,为其争取学院资源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宣传,争取学院领导、各系部、管理及后勤部门以及师生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校内舆论氛围。要加强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走“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模式,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三者的纽带之一就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一头牵着学校,一头连着行业与企业,宣传继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要及时将继续教育实践中的重大活动和影响在院内信息中心进行,将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宣传,提升高职后继的影响力。
2.3 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建立完善继续教育部门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各系部、教研室之间的运行的制度、机制。特别是在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机制上要下力气进行创新。各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是从事学校成人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教学的实施单位,这就牵涉到了继续教育部门与校内各院系的关系。应该明确,学校教务部门统筹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各项教学任务主要由各院系承担。继续教育部门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对各类成人教育办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教育学会;学习策略;大专体育;问题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130-02
作者简介:王小乐(1982—),男,汉,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制定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主要目的
1.1有利于学生学会体育课程
自从我国实行全面教育以来,人们的学历得到普遍提高,在每年进行深造的众多学生之中,有5/9的高中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大专教育。因此,大专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育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犹如文化理论科目学习一样,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的学习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学习目标,进而积极结合自身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更好的进行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教学与用。
1.2有利于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每一名大专体育教师在实施和开展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育大纲对于大专体育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清晰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有一个框架式的教学计划,因此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更加科学的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进而帮助大专体育教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篮球专业的教学,制定篮球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结合篮球教学的难点和基本特点,有效在实践篮球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3有利于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不同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因此招收的大专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和学习主要精力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专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学生高考后在填报志愿时,会考察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学生总量呈现一定时段的减少,在生源逐渐减少的近几年,不同大专院校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1.4有利于培养体育学习思维方式
对于体育学习策略与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的主要思想一致,其根本目的都是想通过学习策略的制定,让学生,特别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进而让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质。由于体育专业具体分为许多课程,例如网球、篮球、排球、太极拳、跳高、足球等等,每一种体育课程都有自己的学习难点和特点,大专体育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体育专业课程讲解十分详尽。因此,可以借助学习策略的制定,使得学生对于不同体育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我判断与实践的能力。
2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目标不清晰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来具体开展的,由于不同大专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在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专体育院校和教师对于体育专业的全期目标、学生课程结业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并没有严格去实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专体育教学由于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不清晰,导致在实际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制定时,出现一定的偏差。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学习策略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2.2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形式少
对于各大大专体育院校而言,在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体育专业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使得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升。学习策略制定的无论多么科学合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备的体育专业学习教学形式的支撑,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很难得以有效的施展。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体育专业理论教学,还是实践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及时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2.3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调整慢
由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较晚,并且大专体育院校缺乏对于现代学生体育素质的考察,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与20世纪的体育教学策略明显不同之处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先进,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升,因此在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习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2.4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适用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大学校园,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难度也骤然增加。学生对于体育专业学习的个性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越来越越多样化。国家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策略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差异化体育专业发展,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一定的改变,不在仅仅进行全职培养模式。然而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随着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用范围逐渐变窄,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5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监督缺
在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是十分严格。由于缺乏配套的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监督部门,主要是由大专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整体把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学习策略的监督过程缺失,没能最大化发挥出学习策略的教学促进功能,学习策略的改善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
3解决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3.1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
大专院校在制定和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优势资源以及对体育教学大纲的解读,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学习策略的制定要点就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支撑教学目标按时按质完成。其次,根据学习目标的重要程度,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教学目标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眼下的,因此需要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最后,加强不同时期学习策略的实施验证并及时调整。
3.2借助多媒体开展多彩教学
针对学习策略开展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一方面,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理论以及课堂内可以完成的学习策略,尽可能借助投影仪、幻灯片以及体育专业课程相关视频和录像的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大专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课外实践的体育课程学习策略的实施,结合人的认知规律等相关知识,开发环环相扣的体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学习技能的稳步提升。
3.3建立学习策略完善激励制
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之所以调整周期较长,直接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大专体育教师是学会学习策略的直接实施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实施问题最为清晰,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策略完善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大专体育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实施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策略实施以及改善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的方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善氛围,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3.4求异存同实行差异化策略
体育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调整,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教学需求中求异存同,将差异性进行归类,进而制定适合更多不同特点学生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第一,建立学习策略的定制和实施体系。通过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平台的搭建,缩短改进周期。第二,提升学习策略制定人员的综合评估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调研,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策略。第三,同时实施多套学习策略,进而适应更多的学生。
3.5完善学习策略实施的监管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监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首先,学校加强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考核。通过这种手段,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标准。学习策略在制定时,需要考虑相应的验收指标,进而推进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后,成立专门的学习策略监督部门或教师团队。通过完善监管体系的基本要素,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监督越来越规范。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学习策略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校峰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体育健身以及精神意志的影响也很大。该文通过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伟超,汪晓赞,严志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5):420-425.
[2]陈亚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6):49-51.
[3]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44-47.
本文以“木桶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广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已成为广东省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制约因素。而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既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合作,更需要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和培训大量的农村教师。只有兼顾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使欠发达地区的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保障“南方教育高地”的有效实现。因此,本文认为,设计公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是木桶原理对教育政策的诉求,应当通过明确教育公平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使师资队伍建设中各个因素有机联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这是广东成为“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性选择。
一、木桶原理及其延伸含义
木桶原理(Buckets effect)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术语,基本内容为:木桶的盛水量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高度或者木板的平均高度,而是由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因此,木桶原理又称为木桶短板原理。从木桶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物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受总体中最强一部分或各部分的平均可协调程度决定的,而是受到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可协调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这部分最弱的因素成为了总体功能的最大限制因素。
随着环境变化的复杂性,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学者认为,在短期内仅仅依靠弥补短板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拉长最长的木板,把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事物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扩大。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拉长板木桶原理”。
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木桶原理的含义不断延伸和扩大。无论是传统的木桶原理还是与之相反的“拉长板木桶原理”,我们应当看到,实现事物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有多种策略和途径,既可以从弥补最大制约因素的短板考虑,也可以从发挥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长板考虑。同时,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即每块木板无法独立完成盛水的功能,长板与短板是木桶整体中的一部分,木桶的整体容量不仅仅受到最短木板的制约,还与木桶的直径、木板之间的缝隙、底板是否结实等密切相关。因此,系统功能的整体实现依赖于所有的木板,要使事物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不仅需要考虑最大制约因素,还需要从整体考虑,才能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水平。
二、广东省师资队伍基本状况素描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GDP连续24年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广东省的教育发展水平却与经济发展非常不协调。2008年,广东省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222.86人,比2007年提升了3位,全国排名第6,而排在广东省前面的5个省份中有4个是西部省份。从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广东省中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整体偏低,普通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85%,排在全国第20位;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1.09%,排在全国第17位。
(一)省内的教育区域不均衡状况十分突出,珠三角地区师资队伍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008年,广州市的小学升学率为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26%。与此相对应的是,汕尾市的小学升学率为94.2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9.59%。省内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师资队伍水平的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广州市的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91.43%,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为50.65%。而汕尾市的小学教师达标率为97.92%,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96.5%。
(二)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队伍容量分布不均,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明显短缺
1995年-2008年,广东省的教师队伍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师人数从1995年21960人增加到2008年74726人,13年的时间增幅达到3.4倍,满足了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后的师资需求。高中阶段的教师规模在13年间增长幅度为2.56倍,同时,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也逐渐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88倍和2.41倍,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我省对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为21.05,2008年增加到26.20。
(三)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法》规定,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应达到中师和高中以上水平,初中专任教师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近十几年来,广东省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学历达标率不断上升。1998年,广东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及以上的比例仅为20.3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的比例为13.32%。经过十年的发展,2008年,小学专任教师的大专毕业以上的比率达到79.00%,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的比率分别达到了52.45%、91.09%。
同时,我们也看到广东省专任教师的职称水平还需提高。1998年,达到中级职称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6.98%、24.27%、51.10%。2008年,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职称提高非常快,比率分别为55.80%和50.36%,但是高中专任教师的中级职称比率提升不大。
三、促进广东省师资队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确定木桶容量: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目标
木桶的最大容量表明事物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木桶的直径决定着木桶的容量。对于教育而言,师资队伍水平就代表着木桶的直径,师资队伍的水平越高,越能够带动和提升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明确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是制定师资队伍政策的基础,目标制定既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又要切合实际问题,使木桶的容量在合理的直径范围内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就广东省而言,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尤其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二是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力量,扩大并加强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三是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批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四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素养,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带动师资队伍的内在水平。
(二)寻找木桶短板:分析师资队伍建设的最大影响制约因素
教师队伍是教育资源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而广东省的师资队伍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影响和制约着广东教育的整体发展速度。从前文的数据来看,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不同学段之间的不平衡表现得尤为突出。
很显然,这些不平衡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广东省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成为制约广东省教育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影响木桶容量的最短板。要突破广东省师资队伍发展的瓶颈,需要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策略,补齐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短板”,使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专业成长环境都得到重视和改善,进而稳定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在教师队伍中从教,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受到尊重。
(三)巩固木桶缝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因素的有机联系
1. 处理好教师队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
近10年来,尽管广东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通过各种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缓解了广东省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职称水平低的矛盾。但是随着全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广东省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已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例如,江苏省从2008年起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江阴市对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领军型人才,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三年内免费提供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房公寓。很显然,这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最近几年,广东省出现了人才外流的情况,特别是湛江、茂名、雷州、汕头四个市,它们与福建、湖南、江西和广西交界,原来引进的教师回流现象更加突出。目前广东省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吸引力,稳定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只有让教师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本地教师是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本地教师所占比例很高,但他们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都较低,收入更低,要提高这部分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我省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
2. 处理好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关系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阶段性教育,而职后教育则是终身教育,二者在学习内容、培养培训的具体要求及原则、管理方式及评价方法都有本质区别。师范院校主要侧重于职前培养,在知识扩展、理论更新具有优势。而在教师职后培养中,更侧重于师德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等等。这些需要师范院校与各地区中小学、以及教师教育专门机构(如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配合共同完成。
目前,广东省共有师范院校12所(本科师范院校),其中1所是华南师范大学,5所师范本科院校,6所以师范专业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因此,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师范类专业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大胆改革,克服当前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小;教育理论课程课时过少,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弊病。同时,职前培养应当注重加强教育实践性课程,加强教育体验活动,而职后培训工作,应当引导教师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必要的理论反思。
(四)架设木桶结构: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运行机制
木桶的结构决定着木桶的储水量。根据物理学原理分析木桶的结构,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水桶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同样,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需要建立合理的政策运行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各个要素达到协调统一。
1. 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教育资源
广东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在教育、经济、文化上与省内欠发达地区相距几十倍。为了使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区域性质的教育发展目标,使政府的财政资金能够有效合理的投入到教育上。这不仅有利于构建教育的基础能力,也是教育更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省已明确提出了分类指导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创强争先建高地”工程。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将以“创强”为抓手,在欠发达地区统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安工程”、规范化学校建设、布局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工作。这项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将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使教育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
2. 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在动力。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我更新,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和追求,更需要政府和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和条件。从广东省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来看,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率为11.76%,欠发达地区仅达到1.7%。珠三角地区的中学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16%,欠发达地区仅有8%。这样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很难达到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新《纲要》的贯彻实施。这样的教师专业素质令人堪忧,也使得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任务更加迫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高校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
一、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包含类型较多,主要有行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型应用文,个人或集体用来处理私事类型应用文。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请假条、说明书等。
二、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在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中注重“人”思想的教育,调人际关系、处理事件的方法和方式,应用文的教育上实际应用的缺乏,导致学生应用文写作格式不规范。例如,公文按照其的应用范围,要先列发送机关,书信上需要先写收件人的称呼,表示明确的收信人称谓。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常常缺乏正确的称谓和发文机关落款,用语口语化,简单化,未能按照正规格式的公文书信规范来写作。
(二)应用文中用词轻重不分
应用文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事务处理,也常常涉及到企业对个人的通知、组织对个人的通告等。词义的正确理解,恰当地运用词义可以最符合表达个人、团体的意思。但是现实中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词义缺少推敲、辨别,常常出现词义过重的现象。如应用文教学课中某企事业的总结中提到“采用经济处罚和行政管理措施制裁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中的“制裁”一词义过重,明显将违法劳动纪律的员工行为严重化,易造成误解。
(三)应用文逻辑性偏低
应用文的主要的标准是符合逻辑、符合事理,即文中的用词和陈述与事理相符,不能有歧义,阐述要恰当。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文写作逻辑性偏低主要体现在对某些特定的用语不能正确掌握,出现特定用词错误造成阅读者的误解。如某企业的招聘广告商强调应聘者学历是“大专以上,硕士生优先”,希望表达的意思是岗位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如果应聘生是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可以考虑优先录取。但是实际的中会让阅读者产生“大专生、硕士生都可优先录取”的误解。
三、增强高职高专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阐述应用文的规范性及注意要点
规范,是应用文的性质决定的。高校学生的应用文教育课程需要加强其实例的规范写作。首先需要阐述应用文规范性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要求,包括应用文的应用范围与写作格式一一对应。应用文的用词要简约,注意部分应用文有约定成俗的规律和用词。[1]其次教师要通过布置实际情景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所需应用文的写作。学生在实际的应用文写作中了解用词的规范和格式标准,也可以将课堂的实例场经验应用到后期社会工作中去,也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恰当教学方式。如某企业董事成员因公去世,需要在追悼会上由主持人追忆该员工的,在追悼会的开头一般会要求出现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为XXX同志默哀三分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明确用词的“默哀”是特定场合的规范、习惯用语,不可随意更改,如不掌握用词规范将“默哀”改成“难过”、“伤心”、“痛苦”等表示悲伤的词语,就会破坏词语运用的气氛。
(二)应用文规范性写作的情景教育
应用文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范围稍微狭窄,主要是学生个人事件的处理上运用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要求模拟应用文的情景,要求学生写作实际情景的应用文为作业。目的都是一个--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2]学生毕业时要写求职信,择业时用人单位既要考核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也要考核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写作能力,如写一个报告、请示、竞聘演讲稿等等。从简单的请假条开始,布置学生课后写一张请假条,要求内容简单、陈述清楚、格式规范。针对性讲述应用文的应用范围和对象,对于文秘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行政公文、公关礼仪文书是教学重点;对于理工类学生来讲,事物文书如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则是教学重点;而相对于经济类学生而言,如合同、条据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从经常用得到的应用文入手,以自身的实际经历结合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将在校期间及初到社会的应用文都实际操作一遍,在真正应用时就不会犯低级错误。
(三)增加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
应用文,跟其他散文、小说等具有情节的文章差别较大,在教学中常被认为枯燥乏味的章节。在教学中增加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将应用文真正应用到实际中。例如,在讲授求职自荐信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现场模拟一个面试的小情景。学生们根据观看面试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应聘者角色意识,让学生走向面试情境亲身体验、感悟、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3]学生面试后上交求职报告,对报告合格的学生讲授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扮演企业的考核者对这部分学生录用表扬,将整个求职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对求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教师还可以运用应用文的比较教学,从错误的应用文范文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修改,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避免毕业就业后犯类似错误。
四、总结
应用文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种文体,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需要学校引起重视,教师应当将趣味性和规范性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实际情景的应用文写作进行演练,逐步规范应用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陈燕青,何新平.强化高职院校教务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6-67.
陶清清
始于2014年4月29日的“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是一项全新的民生实事,深圳市和龙岗区正全力推进,广大劳务工只需600元便可在厂内接受中职教育。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免费午餐,然而这个免费午餐一开始并不怎么受劳务工“待见”。
“我们要破除单纯的任务观念,激发在职劳动者自己想学要学的内在动力,本着‘边招生边开学’‘成熟一个班,开课一个班’的原则来推进此项改革。”深圳市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6月底开始,各教学点及独立开班的企业已陆续开学开课。最新数据显示,龙岗已开学开课45个班,学员2250人,到课率普遍在80%以上。
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有粗略数据显示,龙岗一线员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占到一半。专家分析,这说明我们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人才构成是金字塔结构,我们处于底座50%的人口是初中生,而发达国家为中专生。”
如何大规模提升在职劳动者的素质?这是深圳和龙岗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人才支撑问题,也是必须紧迫实施的工作。
为此,2014年4月底一场涉及深圳全市的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在龙岗率先启动,尽管只是试点,但还是颇受关注。
据介绍,龙岗试点工作全年目标任务有三项,一是招收15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职教育,二是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三是完成4000名在职劳动者参加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
经过半年时间的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已报名注册入读和预报名等待成班开学的学员17851名,其中成校报名注册入读和预报名5800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预报名12051名;大专成人学历教育已经完成备案2017人,还有2000余人的资料正在审核、整理资料中,预计报名人数在5000人左右;中级及以上技能鉴定已经完成4164人,预计2014年考证总人数将达到6000人以上,较往年2600人有大幅度提高。
起初企业和员工都不“买账”
据悉,对于几近免费的“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不少企业员工并不“买账”,业界分析主要是认识偏差、工学矛盾难解决,加上“18—35岁”这一年龄段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期望值较高,有的员工对参加中职教育拿中专文凭不太认可。
其次,企业老板对开展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表面上支持,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板怕影响企业生产,担心员工学到了技能增长了本领反而流失更快,或不愿分担10%的学费,只是口头上或思想上支持,“只打雷不下雨”。
再次,许多报名学员零散不能成班导致集中面授难组织。据介绍,目前学员选择专业分散,许多专业达不到开班人数,不能成班开课的零散学员达40%。如果要跨企业跨教学点相互调剂,又受区域、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等因素制约,如果取消开班人数规定,按“小班化”开课,现有人财物难以承受,尤其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传统教法无法奏效,创新势在必行。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试点设置了10多个专业,中途又增设了5个,一年后文化基础、公民素养课程结束时,随之而来的技术实操阶段如何应对,尤其像汽修、数控技术、珠宝加工、中西餐点烹饪等专业,实操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部分专业缺乏训练基地,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实操课正常教学要求。
“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要在全市数以百万的劳务工之中进行大规模素质提升,有困难也是正常的,但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来之不易。”龙岗区职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单一宣传在短时间内转变大家的观念难度较大,下一步必须大胆改革。
“双元”办学得到学员认可
“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作为一项全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此,龙岗区职业训练中心在教学点、办学形式、专业课程上大胆尝试。
据了解,深圳“全民素质提升计划”龙岗试点初期主要依托各街道成校,但各成校力量、教学设备、场地及师资存在不足,无法独自承担对在职劳动者的全部培训任务。为此,龙岗区职训中心在原有8个成校教学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吸收40家教学实力较强、教学设施较完善、办学经验较丰富的公、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教学点,参与在职劳动者中职教育。这些新增教学点热情高涨、方法灵活,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接受预报名学员12051名。
在办学形式上,龙岗借鉴德国中职教育“双元制”模式,注重在可以独立办班的企业,由其提供办学场所、教学设备及实训师资,由学校送教上门、组织考试,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从而充分调动了企业、学校两个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解决了工学矛盾,得到企业和学员的广泛认可。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比较论证,首次确定十门比较紧缺和适应的专业;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根据部分企业和员工需求,及时增设了珠宝打磨技术、平板印刷技术、电工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等五个专业;对那些能独立办班的大中型企业,开设其最需要、最紧缺的专业。
若干年后老板将跟着工人走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便纷纷加入劳动大军,对于他们而言,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学历、接受高职教育并没有直接的通道。此次龙岗首试由政府推进、对在职员工进行大规模的中职教育,将有效打通劳动者终身教育体制的通道,意义重大。
在职劳动者素质提升最难的在于课程,目前,所有的普通中专教材都不适用于在职劳动者的中职教育。因此,针对在职劳动者的中职教育开发一门课程,就意味着打通一条终身学习通道。而龙岗正计划依托智慧城区建设探索智慧教育,把现代职业培训体系纳入其中。
为了使在职劳动者素质提升进入一个长效轨道,业界建议,要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对企业人才培养作出规定;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向社会提供初、中级技术工人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但是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相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更加贴合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要求,也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体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征,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探究。
一、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贴近生产活动的实际技能,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以下提出目前会计教学别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第一、课程设置上偏理论教学仍然较大
职业学校会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往往要求可以直接上岗,而现在会计教学课堂多是老师的黑板板书和书面讲解完成专业授课,这迫切需要会计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会计实操课程数量,增强会计实训内容,让学生们在校内就可以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仍较保守
会计课程理论比较枯燥难理解,课堂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所以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教学主动性增强。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少讲些难懂的理论。
第三、企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指定教学计划中适度安排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校企合作讲坛、企业实践等教学模式来提高会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中职生的学历提升意识日渐增强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学历的要求不断增强了中职生在3年中职学习后能继续提升学历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证中高职的3+2衔接在学生文化课程的无缝对接及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提升的设定仍然需要提前调整和探讨。
第五、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企业对会计学生专业能力新的界定方法
2017年全面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巨大,不仅企业在招聘会计学生中失去一个专业技能判断依据,而且这对于会计学生就业中如何证明会计专业能力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找出新的会计专业技能判断标杆亦是本文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二、开展实地调研及网络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使会计专业课程体制更好贴合市场要求,更好优化课程体系,使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会计专业同时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调查方法。(包括200名本校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及毕业生,40家聘用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10名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计专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统计报表。
三、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和回访活动,根据以上实地调查和网络回收问卷情况分析结果,我们仍然欣慰看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是广阔的;依据调查分析数据反映的情况,提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若干建议,将中职学生的校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和进行适度课程改革,我们深信会计专业的发展将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继续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提高实操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在调研中企业关注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执行力。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门开设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还应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回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反馈对招聘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强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职业院校,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可以直接进行实务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实操训练是课程设置的重点,也需要加大实操课程的内容。
(二)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多变的教?W方法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传统、古老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挥棒,增强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实务操作技能成为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
(三)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当今市场对会计专业需求来制定。从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回收分析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
第一,我们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企业90%是私营企业,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及制度作为指导来开展会计业务实操内容;第二,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办公软件能力,尤其是EXCEL财务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对于相关课程需要加大授课时量;第三,由于需要进行毕业生的就业职业指导,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也就是第五个学期应该增开相关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从中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和发展校企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业调研中多次与企业面谈校企合作事宜,同时在召开的会计专家座谈会中也都有企业专家表示愿意和会计专业有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是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财会相关主题讲座;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也可以安排老师在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如果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长期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那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规模可大可小,只要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最直接接触企业实践场所及实习内容,迈开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五)继续加强“课证融合”,进一步满足升学的无缝对接
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和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根据教学活动过程和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构成。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最终转化为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则体现为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和对自我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的基础之上。新课程还强调各种课程资源及教学的整合,即“根据事先选择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整合教学目标和内容,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交际情境。最能体现教学整合的是根据中学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型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或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根据上述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分析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主要内容涵盖教师个人背景信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在课程实施层面,所以本次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主要整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展开。教学实施能力的调查主要围绕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创设语言情境、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能力展开。鉴于商洛市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次问卷没有涉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因为当地大部分中学的教室没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学。对教学评价能力的调查涉及评价方式和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方面。问卷的设计采用等级量表的形式,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不太符合”“不符合”,分别记1、2、3、4、5分。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商洛市六县一区随机抽出10所中学,其中商州区4所,六县各1所;每所中学投放10份问卷,共计100份问卷,回收96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9份。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2月15日。本次调查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
(一)背景信息
从学历来看,所调查的教师中有79.8%的教师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有31.5%的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29.2%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从整个专业背景来看,商洛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从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教师百分比之和来判断,可以看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状况:在教学设计层面,大部分教师能重视听说活动(75.3%)、学习策略(83.1%)、西方文化知识(71.9%),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86.5%)等多方面内容的教学。这说明大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满足英语新课程的需要。在课程实施层面,49.5%的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48.3%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46.1%的教师能“采用任务型教学”,48.4%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说明约有半数的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但实施能力远远低于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评价层面“,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62.9%)仍是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48.4%的教师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29.2%)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以彰显。就教学效果满意度而言,仅有20.2%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感到满意”,25.8%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这说明英语新课程在农村中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影响教学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致命因素是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那么学历、专业背景、教龄等因素分别与教师各项教学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学历”跟“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采用任务型教学”和“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等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显著相关。“学历”越高的教师越能“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并“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积极“采用任务型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浓厚。“教龄”跟“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经常创设语言情境”及“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显著相关。“教龄”相对较短的教师越能“重视听说活动的设计”,并在课程实施中“经常创设语言情境”和“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英语专业背景”跟“重视西方文化知识”“重视话题和功能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显著相关。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更重视“西方文化知识”和“话题和功能知识”,更趋向于“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经常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师范专业背景”则跟“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英语学习策略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经常创设语言情境”“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显著相关。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关注“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和“学生情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更倾向于经常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采用任务型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四、讨论与启示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英语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能将英语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考虑在内,能意识到英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能兼顾学生的听说能力、西方文化知识及情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约有半数的教师能经常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或设计一些真实的交际任务,能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能采用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些足以说明商洛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乃至学校仍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这直接影响了教师采用其它教学评价方式,甚至也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发挥,使教师的很多想法只停留在教学观念层面,这也是为什么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远远低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原因。追根究底,这主要是迫于学生高考升学的需要。高考这一“指挥棒”直接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系统语法讲授;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只有通过多读、多练、多背。结果,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教师自身也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南京时曾透露,教育部将在高考政策中做出调整:外语不再实行统一高考,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政策。这一伟大举措势必会对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产生巨大影响,也希望即将出台的新考评政策和方案能够真正体现多维评价目标,促进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不同专业背景与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学历、教龄、英语专业背景和师范专业背景跟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师范专业背景跟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英语专业背景,再次是学历和教龄。师范专业背景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的多项教学能力显著正相关,因此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英语专业背景、学历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中的部分具体教学能力显著相关。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学历越高的教师,某些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在职教师还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能力。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