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家庭婚姻心理咨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婚姻心理咨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婚姻心理咨询

第1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一是婚姻缺乏感情,家庭责任意识弱化致使家庭婚姻基础不牢。农村婚姻男女双方大多经他人介绍撮合在一起,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夫妻感情基础,在共同生活中,因种种原因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矛盾纠纷,一旦遇到性情相投的异性,容易产生婚外感情,最终由于家庭解体,甚至引发杀人凶案。

二是由于长期外出打工,造成夫妻分居,夫妇双方都缺乏应有的异性关爱,极易寻找感情寄托,致使婚姻关系不稳定。在外务工的配偶为了寻找感情寄托,与他(她)人产生婚外情,最后感情破裂,引发血案;长期留守在家的妇女同样备受孤独的煎熬,也需要他人帮助,与同村男性频繁接触,日久生情,后因“婚外情”败露,导致凶案发生。

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使得一些人出轨越界。有的人爱慕虚荣,被物质利益诱惑,放纵自己的情感,滥交朋友,见异思迁,进而引发畸形恋情。为保持其欲望得到实现,铤而走险杀人害命。

四是农村一些偏远地区,文化娱乐活动单调乏味,“婚外情”成为一些人填补精神空虚的重要途径。

五是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婚外情”往往被受害一方视为奇耻大辱,但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因此不愿与其他人沟通。另一方面,即使其他人知道受害方的思想包袱,因怕触及他人的痛处,也不愿意主动劝解,从而使受害一方的这种心理矛盾无法及时排解和宣泄。当其心理承受能力超过一定极限时,会以一种不正常的形式爆发出来,酿成血案。

我是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根据多年的批捕、公诉经验,结合社会实际,认为减少“婚外情”发生,预防因“婚外情”引发凶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遏制此类犯罪。

第2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心理咨询;教育活动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职工在就业、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职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为进一步做好公司职工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工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工会积极作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扎实推进职工心理健康帮助行动。为此,集团工会首先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各基层单位专职工会副主席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技能。尼龙化工公司工会积极响应集团工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号召,深入开展员工心理咨询教育活动,缓解职工心理压力,构建和谐工作氛围,提高职工工作效率,不断推进心理咨询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迈进。2016年在集团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尼龙化工公司工会成立EAP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并挂牌运行,集团为咨询室购买沙盘、音乐放松椅,公司建立微信心理咨询群,各基层单位工会主席、女工委员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职工订阅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期开展课程,方便心理咨询师与职工沟通交流,引导一线职工缓解紧张情绪、疏导心理压力,以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2017年,为了切实推进该项工作,公司工会将关爱一线职工心理健康列入公司工会重点工作之一,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定期培训各基层单位书记、女工委员开展心理咨询课程;二是把公司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同志聘请为各基层单位兼职心理咨询师,明确职责范围,要求兼职心理咨询师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工作,每周组织不少于一场次的心理咨询讲座;三是把兼职心理咨询师考核指标与津贴补助挂钩,充分调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心理压力对职工的危害

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承担着研发、安全生产等任务,还要为公司创造更高的利润,有时职工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有了冲突,难免会有情绪,导致了职工在工作上的心理压力更大,无法得到缓解和宣泄,加快心理问题的产生。工作太累以至于缺乏干劲和动力,甚至于可能出现紧张和挫败的心理。当职工的压力太大而且得不到适当的缓解,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健康危机,可能会发生工伤事件和家庭矛盾。这些事情的发生与同事的关系不够融洽、家庭婚姻发生变故、工作生活中遭遇到不公正待遇等等有密切关系。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企业建设心理咨询室,能够及时有效的通过心理咨询教育来解决,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使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状态,有利于人企稳定。如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提高全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解决方法,在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企业思想教育的作用,将心理咨询特有的功能与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目前,公司兼职心理咨询师已按要求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深入到各项目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活动,通过PPT展示、案例研讨等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对一线员工如何进行自我调解、有效化解压力进行了针对性辅导。心理咨询教育讲座开展以来,深受员工喜爱,在广大一线员工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增长了员工心理知识,增强了大家自我调解能力,激发了一线员工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得到了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员工好评。公司准备进一步加大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力度,切实引导各基层工会设立职工“心理辅导室”和“职工诉求服务点”。今年3月份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举办3天的《人本/超个人心理辅导实操技能基础班》讲课活动,组织15名职工学习心理咨询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手指操”活动、五大原则、四大流派,通过“带领育人”游戏让职工从游戏中体会被呵护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体验和分享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围绕在游戏中的分享体验,讲解人与人交往中语言的种类,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从中学习如何表达感受。课程结束后,学员发表感悟,共同成长,为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调理和释放服务,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处理好社会、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推进公司职工心理帮助行动的普及和实施。公司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职工的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职工之间关系融洽,公司的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可以使职工工作情绪高涨,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认同度以及满足感,从而极大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

三、公司心理咨询需要注意的细节

第3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 —12月在我科住院 的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 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3)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4)乳腺癌切除术后。排 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及其严重并 发症。(2)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

1.2 评价标准自行设计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知 晓率调查问卷。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自我护理 (8个条目)并发症的防护(8个条目)心理健康(3 个条目),共计19个条目。问卷选项包括全部知道、 大部分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四个选项,以选择大 部分知道、全部知道的总例数作为对该项目知晓的 例数,以选择部分知道、不知道的总例数作为对该项 目不知晓的例数,计算出每个条目的知晓率。

1.3 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项目中,自我护 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4.9%提高到80.9%,并发症 的防护知晓率由52.6%提高到76.3%,心理健康三 个维度各条目的知晓率由44.4%提高到94.1%。

2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

    2.1 根据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实 施教育前首先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 的生理、心理、年龄、知识与技能、接受能力、态度和 兴趣、社会适应能力及需求,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 健康教育需求,建立护理病历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路径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时间、教育内 容、教育形式、教育人员、教育的主题和方式、教育目 标,满足优势需求,突出重点,并根据实施效果调整 计划,并做到班班交接。

2.2 分阶段实施护理教育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 而不是一次性全灌输给患者。在手术前后、化疗前 后、出院前,分别向患者讲解该阶段需要掌握的相关 健康教育内容,并顾及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在其 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实施护理教育,以取得满意的 教育效果。

2.3 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面对面进行护 理教育,内容包括自我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心理健 康等方面,每周2次,每次1〜2h。(2)发放乳腺疾 病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地讲解健康教育知识。 (3 )播放多媒体视频教材,使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4 )进行问答形 式的护理教育,以专科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为 基础,兼顾知识层面的专业性及阅读过程的通俗性, 内容涉及乳腺疾病治疗、康复、对症处理、饮食、营养 等,便于患者理解与掌握。(5 )对共性的问题行集体 教育,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床边指导。

2.4 设立心理咨询台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 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 疗、认知重建、放松治疗等。另外,不定期邀请已出 院并恢复良好的患者回到科里与在院的患者进行座 谈,交流战胜疾病的经验,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2.5 开展对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不 但包括患者还应包括其主要照顾者,年轻患者指导 患者的父母,年老的患者指导其子女,中年患者指导 其配偶,并开设家属课堂,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疾病 的相关护理知识,每周2次,每次1〜2 h。

第4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起源于1991年的白丝带运动,主旨是号召男性不对女性施加暴力,并且不对暴力行为保持沉默,如今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白丝带运动。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召集成立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目前,该网络主办了“白丝带热线”,免费为性暴力、家庭暴力实施者及具有暴力倾向者提供行为改变辅导,为暴力受害者提供咨询帮助。该热线主要由社会性学者、社会活动家、专业心理咨询师及其热衷于公益的各界专业人士提供咨询!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向往和谐、亲密的关系,都渴望没有暴力的生活,希望拥有和谐的家园。要相信,你是有能力改变你的生活的,本刊也将和你一起努力!

来电人:女性,30岁,教师。

丈夫:38岁,商人

家庭状况:一直分居两地生活,目前没有孩子

个案整理:俞欣元

分析专家:周洪超(白丝带热线志愿者,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施暴方背景及日常角色

我丈夫老家在农村,他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也很复杂。同时,他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是中国90年代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拨人,最有钱的时候有两三百万吧。但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把钱都花光了。

那时他没钱,可性格还是很乐观,对我也非常体贴和照顾。相识三年,虽然分处两地,我还是坚持和他结婚了。

婚后我发现我们价值观不一样,人生观也存在很大差异。一直以来,我的生活都中规中矩,父母是教师,生活安稳、规律。而他喜欢享受,就算身上的钱不多,也要去消费,从来不想着积蓄。

并且他从来不听我的建议,他骨子里,总有一种大男子主义情结,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自负,其实内心很自卑,害怕别人瞧不起他。他和我反着来,就是想让我接受他的“权威”,如果我不接受,他就会很不耐烦,和我大吵大闹,说我太有主见,不受控制,不尊重他的老公地位。他对同事及兄弟姐妹也是一样,动辄大叫大骂,不能容忍别人逆着他。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没有责任感,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家庭中,遇到什么事情,他总喜欢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逃避责任。比如,我们之间有矛盾时,他觉得所有的错都是我的错,觉得我心理有问题,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可事实上,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有心理问题。他还经常在喝醉酒的晚上给我打电话,骂我一顿,而第二天早上他又不承认。

分析:

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经历不一样,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会有不同,组建新家庭时,也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对矛盾的处理方式,对一些事情的偏重,都存在差异性,需要彼此互相包容。

本案例中,彼此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共同生活后引发出很多矛盾,以至于一方会强迫另一方赞同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而控制对方,造成家庭暴力的发生。因此,在对待家庭暴力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发生的暴力事件,还要看到暴力事件产生的根源。

丈夫的表面自负与内心自卑、推卸责任、渴望控制别人,其实都是父权制下主流支配、阳刚趋势男性气质的体现。这种男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男性的一种伤害,因为这种男性气质会让男性承受更大压力。比如,丈夫因没有读大学觉得遗憾,并努力考研等。这种男性气质是男性对他人施以暴力、进行控制最强大的幕后支持力量。

暴力状况

由于和丈夫之间长期争吵,而且,每次争吵之后,他就开始对我实施冷暴力,包括言语和行为,造成了我的情绪很不稳定。

他对我冷暴力的时候,我往往会用缓和的语气和他沟通,我以为这样能解决问题,可我发现,我越缓和,越助长了他的气焰,他会更嚣张,他也不承认对我有冷暴力,认为我是无理取闹。我告诉他,冷暴力是最伤害夫妻感情的,但是他就是不承认。怎么样做能够激怒我,他就怎么样做。现在,他不仅仅使用冷暴力,而且很享受冷暴力给我带来的伤害。

坦白地说,我觉得自己也有暴力倾向,每次争吵的时候,我总是控制不住地动手打他。他对我冷暴力加大时,我会不停地谩骂他,想把他骂出声,算是以暴制暴。当他以嘲讽的表情看我的时候,我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手抓他。但是,我的这种暴力,是被他的冷暴力逼的,因为我没有其他发泄方式,只能用肢体表达。而他面对我的谩骂,就是叼着烟,抖着二郎腿,像看表演一样,表情中流露着不屑,有时甚至会直接站起来走出门。这一点,让我觉得万分受伤。

由于不断的争吵,我们一直分居两地生活。本来,我也想过去他的城市,但是我很害怕,我怕过去以后,天天见面,矛盾增多,争吵更是没完没了。但家人劝说我,一直分居两地对夫妻不好,于是,去年年初时,我去他那里住了半年。可是,他基本没有时间陪我,他的生活就是抽烟喝酒打牌,每天醉醺醺地回家,夫妻间没有任何沟通,多待在他身边一天,我就多一分心冷。于是,我决定不再去他那里。之前,我们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星期见一次面,现在我不再主动约见他,也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

暴力处理及后果

曾经,我尝试着与丈夫静下心来沟通过,可每次他都会说:“你管吗,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结果大家不欢而散。

我也曾找过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对于我的建议是让我走出来。

说真的,这段婚姻带给我更多的是痛苦。每天我都觉得处于压抑之中,好像患了抑郁症。以前,我性格开朗,做事豁达、豪爽,和同事们相处融洽,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不管和谁沟通,都没有问题。可是现在,因为他的不断指责,深深伤害打击着我的自信,他总说我心理有问题,以致我自己也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非常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和人交流。

所以,我准备离婚。在我要求办离婚手续的时候,丈夫的态度总是左右摇摆。虽然我也有点犹豫,毕竟他在结婚前对我还非常不错,本质上,他也很善良和勤奋,曾经还幻想他和我能回到认识的最初,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一天比一天对我伤害大。

现在的我自卑、自闭、抑郁,不知道该以什么方式和他以及周边的人沟通。我想,也许结束这段婚姻才能让我重拾自信。

分析:

家庭冷暴力是指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经济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在上述陈述中我们看到有“嘲讽的表情”、“不屑”、“谩骂”等形式。家庭暴力中,身体上的暴力更多地发生在丈夫对妻子上,而冷暴力更可能是相互的,此案中的妻子在丈夫对其实施冷暴力之后,也会对其进行谩骂甚至于动手。这种以暴制暴的过程中,妻子自身也成了对他人施加暴力的人。但是,正如妻子所指出的,她对丈夫的暴力是丈夫“逼”出来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表面的施暴方。伴侣关系中的暴力运作,是需要认真观察与分析的。

尝试沟通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案例中的丈夫却依然没有把家庭和谐当成一回事,而以冷暴力逃避问题,这不是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来电者理性地分析了丈夫改变的可能性后作出决定,选择离婚,笔者认为这也是处理家庭暴力的一种合理方式。

因为,家庭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它更是一个人心理的归属感所在,我们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伤害。案例中的妻子在遭受家庭暴力前后的心理有巨大变化,变得自卑、自闭、抑郁,极度缺乏自信。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在家庭中影响她的生活,也会扩大到她生活的其他方面,令其更加痛苦。这些由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正是我们想要改变的。

通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妻子会有如下表现: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会因担心丈夫再次使用暴力而有神经质反应;失眠、做噩梦;自卑、自责自己无法做个好妻子;沮丧、无助、认命;厌世、有自杀念头;痛恨丈夫、有杀死丈夫的念头甚至行为。

目前诉求

我自己这样是不是也是暴力?怎样缓和它?

我的暴力是他的精神暴力和冷暴力的延伸吗?

我特别害怕自己也有暴力倾向,我不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分析:

由于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来电者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充满担心。这是家庭暴力对个人的严重伤害,并且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个家庭中。由于和施暴者长期生活在一起,可能形成了不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来电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而自己是绝不想成为一个施暴者的,我们相信来电者从家庭暴力的环境中走出来之后,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消除对自己的担心,会有一个更好的幸福家庭生活。

志愿者建议

第5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然而,李阳的道歉并没取得妻子的谅解,9月11日,夫妻俩的矛盾再次升级,李阳被迫搬离家园住进酒店,让这起家暴事件愈演愈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难道,曾演绎了疯狂英语的李阳,正在上演婚姻的疯狂吗?他们之间究竟怎么了?

1999年6月8日,李阳应邀去吉林省吉林市BBC外国语实验学校演讲时,认识了金发碧眼、高挑靓丽的丽娜华(Kim)。时年29岁的丽娜华家住美国迈阿密市。她取得纽约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后,应聘进迈阿密市一家中学任教。这次,她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中国考察英语教学方法的。

李阳激情澎湃的演讲给丽娜华留下深刻印象。丽娜华找到李阳,真诚地拜他为师。

一周后,丽娜华来到广州的“疯狂英语”总部。李阳任命她为美籍总编辑,月薪为1.5万元人民币,还给她配了5名助手。为留住丽娜华,李阳拐弯抹角打听到她还没有男朋友,就开口说要给她介绍一个中国小伙子作为男朋友。

没想到,丽娜华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提出一个问题:“李阳老师,我怎么一直没见到你的太太?”他只好实话实说,结果是“媒人跳进花轿里”。丽娜华开诚布公地说:“李阳老师,我喜欢上你了,爱上你了,请把你介绍给我吧。”

这层窗户纸捅开后,李阳蓦地发觉自己也爱上了丽娜华,但他却以“温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告诉她:“感情的事情,需要经受时间考验。”

李阳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1993年,李阳在广东省电台任英语节目主持人期间,与一位女记者走进了婚姻殿堂。1994年初,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这年10月,不甘生活平庸的李阳辞职下海,开始推广“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并一举成名,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奔赴全国各地演讲,无暇顾及到妻女。1998年1月底,李阳的家庭破裂。首次婚姻失败后,本就是工作狂的李阳,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情感世界的大门一直紧紧关闭着。面对丽娜华的爱情攻势,李阳有些手足无措。

丽娜华以西方人特有的直白告诉李阳,她曾经有两次短暂的婚史:“正是因为经受过婚姻的失败,才使自己对家庭、对爱人认识得更深刻。”她认定李阳是真正的好男人、大丈夫,于是俩人有了惺惺相惜之情,他们开始恋爱了。

李阳与丽娜华相恋后,面临着一道难题:他们依然聚少离多。但丽娜华提出:“我不会成为你的拖累,你还是当你的‘空中飞人’,我把手头的工作忙完,然后我们定在某个城市相聚,这样既解决了你我的相思之苦,又不乏浪漫。”

2001年8月,他们正式同居在了一起。2002年5月19日中午,丽娜华在迈阿密市妇婴医院里剖腹产下一个健康女婴。李阳给女儿取名:李丽(Lity)。

2003年5月底,丽娜华抱着一周岁的李丽回到广州的家里。李阳不仅给她减轻了工作量,还建议她将“总编辑”的工作搬至家里去做。因为孩子的缘故,丽娜华渐渐淡出李阳的工作圈,把整个身心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她对李阳说:“我全力支持你,绝不会拖你事业的后腿。”李阳怕丽娜华一个人带孩子太辛苦,提出请保姆,丽娜华却认为她一个人完全能够教育好女儿。

于是,他们两个人像两条平行线,一个专注在事业,一个埋头于家庭,没有交叉点。这也为日后的“家暴”埋下了伏笔。

很快,李丽满商周岁了。由于李阳是个“工作狂”,每月有大半时间在外讲学,只有三四天时间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可是,每次回到家,女儿的变化常常令他大感惊讶。

2004年11月的一天,李阳从贵阳出差归来已是深夜,第二天早上,父女相见,一番亲热之后,李阳为了体现父爱,准备给女儿穿衣,却被丽娜华制止了,让女儿自己解决。只见女儿自己去卫生间刷牙洗脸:然后打开衣柜,取出衣服,一件件搭配,将自己打扮得像个小公主。吃完早餐后,她坐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儿童书籍,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天啊!女儿生活自理能力太强了。在欣赏女儿的同时,李阳更为丽娜华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而敬佩。他决定奉女成婚。

2004年5月12日,李阳和丽娜华从广州飞抵迈阿密注册登记结婚,然后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办理了认证手续。

然而真正生活在一起后,由于两个人都是火爆性格,加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矛盾渐渐突出。

李阳事业越做越大,在国人眼中,他不仅是位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而且还是位可敬的教育慈善家。可是世人哪里知道,在他成功的背后,收获的却是对家庭呵护太少、对妻女关爱不够的缺憾。聚少离多成为常态之后,已然成为家庭主妇的丽娜华开始对李阳提出了跟许多正常妻子对丈夫的要求一样,要他多陪陪孩子,多留恋家庭。可是李阳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哪还有剩余精力来关爱家庭妻子孩子呢。可在这个美国籍妻子眼里,曾经没有家庭的李阳可以是个工作狂,但组建了家庭之后,就必须要对家庭对妻儿负责。

2004年9月的一天,李阳刚从大连讲学回家,就接到一位商业伙伴的电话,要出去谈事。丽娜华“砰”地把门关上,不让丈夫出门。见这阵势,本就是急性子的李阳猛力把挡在门口的妻子一把拉开,丽娜华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李阳本想上前扶一把,但怕妻子继续纠缠,只好匆匆走了。

2004年国庆长假,李阳在外出差20多天没有回家,丽娜华多次打电话催促其回家团聚,但李阳置之不理。见自己劝说无效,丽娜华告诫李阳:“你再不回来,我就删除掉邮箱中你的演讲文稿!”李阳以为妻子是说着玩的,没有理睬。

哪知丽娜华说到做到,见李阳没有回家,她果真删了他邮箱里的一些文件l第二天李阳打开邮箱一看,文件丢了!他大脑“轰”地一声,感觉天要塌下来了,那是他的命根子啊!这种事情他绝对不能容许。李阳当即买了最快飞回广州的机票。两人一见面,李阳走上前去就甩给丽娜华几个大巴掌!

丽娜华被打蒙了!事后,冷静下来的李阳给妻子道了歉,最终得到了丽娜华的原谅。

由于公司运营主要在北方,2005年,李阳便把公司总部迁址北京,并买了一套跃层式公寓,让丽娜华和李丽移居北京,一家三口就可以经常团聚在一起。丽娜华已经意识到夫妻问的隔阂,于是开始缓和俩人的关系,并决定再生几个孩子。

2005年6月中旬,丽娜华怀孕了。李阳尽可能每月在家里多呆两天,陪伴妻子和年幼的李丽。2006年4月21日上午,丽娜华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产下二女儿李娜(Lila)。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李阳迎来了第三个混血女儿李华(Lydia)。

在丽娜华的培养和教育下,三个女儿健康成长,但在李阳看来,丽娜华对女儿的要求太苛刻了,甚至到了残忍的程度。对此,丽娜华振振有词地反驳道:“孩子生下来不是用来被爱的,是用来被训练去爱自己、爱别人的。”弄得李阳无话可说。

此后,家庭矛盾愈演愈烈,两人不仅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分歧,而且夫妻之间也有许多让李阳哭笑不得的事情,丽娜华经常说李阳不浪漫,从来不会给她的生活中带来意外的惊喜,靠英语发家的李阳,从来不会在公众面前对丽娜华说“loveyou”。李阳终归是吃中国饭长大的,不习惯感情外露,不善表达。这令习惯美式表达的丽娜华难以接受。

2009年8月的一天,李阳与丽娜华到一家电视台做访谈节目,说到跟丽娜华刚在一起时,的确不爱她,主要是为了合作英语教学。这些话让丽娜华十分痛恨。回到家后,丽娜华指着李阳大声喊道:“你对我没有爱情,为什么还要跟我结婚,还生下3个孩子?”李阳辩称:“我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吊观众的胃口哦。”随之,李阳告诉妻子:什么是爱情?这些年我们打打闹闹在一起,没有分开,能互相宽容,这就是爱情。

这种没有“爱情”的生活,丽娜华或许可以忍受,然而,她无法接受李阳对家庭的疏远和对孩子的不关爱。

2011年7月17日晚上,小女儿李华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当她突然见到李阳出现在电视里后,嘴里直嚷嚷:“我要爸爸。”丽娜华的心仿佛被锯割般痛苦,她给李阳发短信:“不管你有多忙,请您给您的孩子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身边的小感动,往往是最真实的!”然而,此时李阳正忙于全国的英语魔力夏令营活动,根本无暇顾及妻女的感受。

丽娜华一忍再忍。8月8日,家庭纠纷的味道开始从微博中散发出来,在李阳的微博中,丽娜华评论说:“李阳,你孩子需要你的家庭教育,假单亲的孩子真可怜,同意吗?”

8月25日,因为大连等地英语魔力夏令营活动组织出现一些问题,李阳处理好这些问题,身心俱疲回到家里时,性格暴烈的丽娜华跟他吵闹起来,李阳同样大喊道:“你给我闭嘴!”而丽娜华依然不依不饶在他耳旁唠叨……

忍耐到了极限的李阳,一拳把妻子打倒在地,坐在她的背上,用手狠狠地掐着她的脖子,然后将丽娜华的头猛地撞在地板上。当丽娜华试着挣开卡在脖子上的手时,李阳使劲抓着她的头发,又往地上撞了十多次……这时,站在一旁的女儿Lydia吓得尖叫,使劲抓着爸爸的胳膊,阻止李阳继续殴打妈妈。

停下手的李阳摔门扬长而去。而受伤的丽娜华爬起来拿着她与女儿们的护照,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一个星期过去了,丽娜华并没有等来丈夫的道歉与问候,积聚多年的愤怒,猛然间爆发了!她决定把“家暴”向全世界公布,让世人知道李阳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8月31日、9月3日、9月5日,丽娜华在自己“丽娜华的Mom”的微博上,讲述了“家暴”过程,同时连发了数张额头鼓包、耳朵流血及膝盖破损的照片,称这是遭到丈夫李阳蹂躏后留下的累累伤痕。丽娜华在微博中警告李阳:“你也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你必须认清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为了女儿们我必须和你离婚。你是她们的爸爸,我不会教她们恨你,但我会教她们憎恨你的行为。”

因为丽娜华的微博涉及到李阳,名人效应中,微博被大量转发,一时间,李阳家暴人尽皆知。很多网友支持丽娜华:“一定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管怎样,家暴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谴责声中,考虑到女儿,李阳决定低头,向妻子道歉。2011年9月9日,李阳和丽娜华站在一起达成四点协议:一是保证不再实施暴力,二是在微博公开道歉,三是接黑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四是向北京妇女心理咨询中心捐赠一千元,让他们帮助更多人咨询家庭问题。

见李阳态度诚恳,丽娜华很快原谅了丈夫。当晚,一家人坐在一起共进晚餐。丽娜华频频给李阳夹菜,她还调侃李阳:“你应当像我呵护孩子一样体贴我,这样,我会感到温暖的。”

可是,到了9月11日,丽娜华突然大发光火,原因是她上网时,看到李阳妹妹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夫妻之间没什么大事,已经和解了。这句话让丽娜华接受不了,她的性格是美国式的直率,从来不会撒谎,家暴就是家暴,这种很严重的事情怎么能如此轻描淡写呢?但李阳安慰丽娜华说,中国人都喜欢把家里的事情往小处说。但丽娜华不接受,认为李阳的态度不诚恳,要求他在电视上重新向她道歉。李阳觉得丽娜华简直不可理喻,两个火爆脾气,再次因为这点中西方差异大吵起来。

没有办法,李阳只好向心理医生求助。在医生的嘱咐下,李阳被迫离开了家,住进酒店。不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两相交火,可能又会到了动手的地步。

第6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摘要:自尊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尊状况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以往中学生自尊自尊水平的研究及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建议,为今后中学生自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自尊因素

作者简介:刘海燕,女,汉族,山东济南人,(1985-)现就读于山东大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硕士研究生;

吴少怡,女,汉族,山东济南人(1961-),现工作于山东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177-02

一 、自尊的心理学定义

1、关于自尊的概念性定义

关于自尊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当属詹姆斯(1890),他在给自尊下定义时用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自尊=成功(success)/抱负水平(pretension)。本世纪初,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Branden,2000)提出自尊是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战的倾向性。国内最早的是朱智贤(1989)提出自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应。[1]。林崇德(1995)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自尊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及其体验;自尊包括能力和价值两个维度;自尊主要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情感体验,是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由于自我评价和情感体验有正负两个方向,因此学术界的自尊概念也常常有积极消极之分(即高自尊与低自尊)。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这一对概念。

2、关于自尊的操作性定义

关于自尊的操作化定义主要是从结构模型的假设角度提出的,包括四种模型:(1)一维结构模型 由詹姆斯提出,他认为自尊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所设定的目标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即自尊=成功(success)/抱负水平(pretension);(2)二维结构模型 由A.W.Pope&S.M.McHale(1988)提出,他们认为,自尊是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的。知觉的自我就是指自我概念,理想的自我是个体希望成为为什么人的一种意象;(3)三维结构模型 由R.A.Steffenhafen & J.D.Burns(1983)提出的。这一模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亚模型,即“物质\情境模型”、“超然\建构模型”、“自我强度意识\整合模型”;(4)四维结构模型这一模型是由库珀史密斯提出,他认为自尊是由以下四方面构成:重要性、能力、品德、权力。这四个模型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此外,自尊具有文化本土的特点,这四种模型都具有典型的西方特色,不一定适用于中国。

二、国内中学生自尊的研究进展

中学生正处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他们的自尊感不仅可以为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他们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目前,我国学者对我国中学生的自尊状况研究取得如下结论:

(一)中学生自尊现状

1、中学生自尊的整体状况

张文新用Coopersmith自尊问卷(25条目版)测验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差异,但无性别差异[2]。王良峰、张顺等通过现场自尊问卷调查提出约81%的中学生基本上无自尊问题,19%的中学生存在自尊问题[3]。黄飞、张建新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施测得出自尊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4]。

2、城乡来源差异、民族性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冯晓航、张向葵运用外显自尊量表考察城市贫困生外显自尊,发现城市贫困生外显自尊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显著低于非贫困生[5]。郑咏梅、李守龙用自尊量表(SES)及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CSQ)对汉族及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差异整体水平不显著[6]。

(二)中学生自尊的相关因素分析

1、中学生自尊与家庭状况

宋耀武、李宝芬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同时施测发现中学生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地正相关[7]。李波、安芹、贾晓明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之间以及男女之间自尊的差异不显著[8]。

2、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

邵淑娟、王敬群、窦温暖运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施测发现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受性别、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高,越有利于中学生自尊的发展[8]。

3、中学生自尊与同伴关系

赖建新、郑钢、刘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和自尊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伴关系与中学生自尊呈正相关[9]。同伴的尊重是影响中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

4、中学生自尊与学校环境

孙莹、陶芳标研究发现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之间相关系数为0.326。国外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对儿童的自尊的发展有显著正相关。

5、年龄特征、身体锻炼状况、童年期创伤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周晖、张豹、郑珊珊对初一到高二的学生施测自恋和自尊问卷,发现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与自尊呈显著地正相关[10] 。霍宪奇对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学生锻炼态度和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11]

(三)中学生自尊与相关行为分析

国内外有关中学生自尊心理与相关行为的研究很多,比如中学生的自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吸烟上网成瘾行为、暴力犯罪等等,下面仅就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中学生自尊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学业上的成功会导致自尊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便开始关注自尊心对学业成就得影响。Thomas和Patterson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江耀强也指出自尊感水平与学业成就和行为表现存在高相关。[12]。

2、中学生自尊与吸烟上网成瘾行为的关系

柳春红、张德新等用“青少年控烟项目调查问卷”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得出中学生吸烟行为与自尊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已戒烟和不会吸烟的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戒烟和未来有可能吸烟的学生[13]。

三、研究思考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学生自尊发展状况研究总体比较系统,对不同的学者针对定义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国外自尊的概念性和操作化定义已经比较成型。但是操作性定义中模型的假设是否成立有待于继续验证和考察,自尊概念本土化的问题应该予以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比较少,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比较有限,一般采用自陈式的主题统觉测验,即TAT。在此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内隐自尊的研究力度。

(三)自尊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行为分析都有所涉及,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对于自尊的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大体的研究,但是在某些因素上,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矛盾,有待于我们继续考察。

(四)目前,国内采用的自尊研究方法主要是Rosenberg的自尊调查问卷以及Copersmith关于自尊的25条目调查问卷,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多采用一些实验设计的方法对中学生自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建设中,我们在此基础上以应该把对自尊的研究用于实践,应该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的自尊。

注释: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8)

[3]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中学生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7.

[4] 黄飞,张建新.2247名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5] 冯晓航,张向葵.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

[6] 郑咏梅,李守龙.汉、维、哈族中学生自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质,2008(16)

[7] 宋耀武,李宝芬.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M].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8] 李波,安芹.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9.

[9] 赖建新,郑钢,刘锋.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影响的研究[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

[10] 周晖,张豹,郑珊珊.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11] 霍宪奇.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

第7篇:家庭婚姻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戒毒教育;心瘾;复吸。

目前我国戒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2000年公布的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 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力。我国的禁毒形势同样严峻,据统计,2010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33.5万人,未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可能远远多于这个数字。泛滥不仅给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导致性病、艾滋病等恶性传染疾病的传播,更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并诱发一系列的社会犯罪和治安问题。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戒毒教育尚存很多不足:从戒毒理念上来看,对吸毒人员的道德批判,甚至将吸毒当做是犯罪行为的认识需要纠正。重管理,轻教育,重约束,轻疏导的做法也应该在心瘾研究的基础上得以改进。戒毒教育缺乏开放性,不能将戒毒当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而导致戒毒方法片面单一。戒毒效果评估方法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专业培训的缺失和经费保障的不足,导致戒毒者的职业生存技能不能有效建立,戒毒人员回归和融入社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戒毒教育对策。

1.更新观念,理清戒毒教育的思路。

加强预防教育工作,将戒毒管理由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是戒毒教育的关键。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禁毒工作中,我们现在主要强调如何有效打击生产和运输,如何强制吸毒者戒掉毒瘾等方面,这些做法其实都停留在事后管理环节,没有做到事后管理和事前防范的有机结合。因此,使禁毒和防毒的意识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建立起来,并构建起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禁毒和防毒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堵毒源,截毒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要求做好戒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强对社区的综合治理。

从对待戒毒者的态度上来看,以往在对戒毒人员的管理中,更多地强调了他们的责任、义务以及法规、纪律等,而忽视他们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在戒毒教育中得到贯彻落实。要使戒毒教育取得实效,我们还必须考虑不同戒毒群体的特殊情况,提高戒毒教育的针对性。如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群体。充分理解他们的特殊心理状态,认识到他们在戒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特殊困难,从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建立以提高戒毒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大文化”教育机制。

(1)法制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法制和道德教育要求使戒毒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明事理,知荣辱,完成从法盲到合格公民角色的转换,从伦理沦丧到模范公民的转换。通过对强戒人员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对人的生存价值、理想追求、健全人格和情操陶冶的关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做人的美德,对提高戒毒者的修养,进行社会道德的重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强制戒毒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2)学会学习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

强制戒毒人员由于长久与社会隔离,加之吸毒造成的与社会互动方式的异常,使他们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而这些基本的社会技能只靠戒毒机构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会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初步戒毒进入社会后,戒毒者会面临很多歧视,绝大多数人了解到其吸毒经历后,都会对戒毒者敬而远之,这往往成为复吸的重要诱因。我们应认识到戒毒人员虽然是违法者,但又是社会的弱势人群,也需要强烈的人文关怀。

(3)职业技能教育。戒毒康复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为戒毒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劳动条件。把劳动教育与社区就业联系起来,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在当地社区能够用得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社会需求较大的劳动技能。戒毒机构在培训中要与当地的一些用人机构紧密结合,争取将用人机构的部分生产工序转移到戒毒机构内进行,这样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习得的技能,一进入社会,立即便可以用到工作岗位上。

(4)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为戒毒人员设立心理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针对因出现突发事件、环境适应不良、家庭婚姻危机等情形而产生心理危机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戒毒机构还应该与高校专业人员和社会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戒毒人员心理教育问题的专项研究。

3.构建社会化帮教网络,提高再社会化能力。

帮助戒毒学员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是戒毒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注重社会环境的塑造而仅仅强调戒毒学员意志力的戒毒思路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职业、家庭、人际等方面的问题等都需要戒毒学员重新适应,这需要社会提供应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否则戒毒者在回归社会后戒毒状态不可能持久,因此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是戒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复吸率的高低。政府、街道社区、社区民警、戒毒机构、志愿者等应该实现工作的无缝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把社会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使戒毒教育不至出现空白区以延续强制戒毒效果。

4.加强“心瘾”戒断科学研究,降低复吸率。

要促使强戒人员完全戒毒必须戒除其“心瘾”,也就必须要紧紧抓住心理康复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必须将心瘾研究纳入心理学分析个体心理的框架中进行。根据相关研究,“心瘾”包含诸多的认知成分,如心瘾的知觉属性、注意属性、记忆属性以及思维属性等,行为上的习惯属性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细致认识“心瘾”的这些认知和行为属性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解决心瘾问题的关键。

5.加强专职化戒毒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要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如公安司法干警、社区帮教人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人员的职业素养,首要任务就是观念上的更新。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在观念上树立一种专家意识,致力于了解戒毒者的心理特点,系统掌握影响戒毒效果的各种因素,掌握各种对戒毒者进行干预的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等。

6.完善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完善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应以回归主流社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发挥评估体系对教育过程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戒毒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应从生理评估、心理评估、行为评估、社会功能的评估等方面入手,注重评估的可操作性,注重全面评估的同时突出重点。

7.疾病防控健康教育。

大部分吸毒人员由于的摧残,加之对身体的自暴自弃,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对戒毒者中的“HIV感染者”,戒毒机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上报,让他们充分享受国家在疾病治疗上的优惠政策。在戒毒人员中要积极开展疾病防控教育,让每个强戒人员都能掌握基本的疾病预防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疾病治疗和保养方法。除此之外,戒毒机构还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最简单的跳绳等活动开始,逐步加大运动量,增强戒毒人员的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8.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改善戒毒条件。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项经费基点低,满足不了戒毒工作需要,有些甚至发生正常拨付困难。我们应该在保证原有拨款渠道畅通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并积极寻求其他途径的经费来源,例如企业赞助、基金组织、社会团体或慈善机构资助、政策许可下的创收项目等,增强戒毒教育的资金来源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璐。 关于降低戒毒复吸率的几点思考[J].当今中国论坛,2013(4):118-119.

[2]杜新忠。对我国现行戒毒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5):392-398.

[3]闫伟刚,王晓木。对我国现行戒毒模式的评析及未来改革方向的思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