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

第1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煤炭机电设备管理 问题 措施

0 引言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性能源行业,与一般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将直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态势。因此,要应对煤炭行业如今所临的困难环境,政府的引领作用也显得至关重要。积极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导向性作用,将成为帮助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主动力之一。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煤炭机电设备越来越先进化,不仅使用方便,更能提高生产效率。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使用费用比较昂贵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而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迫切需要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管理。以下逐一进行探讨。

1 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方面较为欠缺

当前的煤炭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方面,而对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虽然有这样部门存在,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煤炭企业为了节省开支,甚至减少设备管理人员,使得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而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有设置机电设备方面的管理部门,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是一身多职,使得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欠缺,对于很多方面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即便已经存在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安全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不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致使机电设备从一开始的选型,到以后的采购、验收、维修等一系列环节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有的机电设备仍然带病在进行运转,而对于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设备,有的没有进行编号,有的是编号与机器不符,还有的是机器已经到了报废阶段,却仍然在超期运转,所以这些,都对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1.2 对机电设备没有采取维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对于煤炭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式之下,煤炭企业把利益以及生产任务放在首位,对于机电设备能否正常周转重视不够,致使很多机电设备在进行超负荷地运转,没有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修。对于煤炭机电设备,由于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因此,对于新买进的机电设备,对其指标、性能等无法进行相应的检测,而一些机电设备的检修、维修所需要用到的工具、配件等准备不足。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只把眼光盯在一些重大事故的防范上,例如火灾、水灾、瓦斯爆炸等等,而对于机电设备所发生的故障重视不够。对于机电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要进行、清洗,但由于相关领导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为了省事,往往把这些环节进行省略。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环境条件较为恶劣,不仅温度高、四处布满粉尘,而且长期有腐蚀性的气体包围在机电设备周围,但机电管理人员对这方面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机电设备在长期的使用及存放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机电设备不仅蒙上很厚的灰尘,还出现生锈现象。

1.3 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煤矿企业环境恶劣、从事的又是风险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往往是从普通的操作人员中进行选拔,他们大多是农村来的粗壮劳动力,文化水平低,而且很多都是临时工,没有安全意识,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而煤矿企业虽然有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活动,但经常只停留于形式,这些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无法学到专业的知识内容,这就使得煤炭操作人员往往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导致机电设备故障频频发生,不仅影响到煤炭的生产效率,更给煤炭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显得很有必要。

2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2.1 重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在每个年度的年初,对个人、班组以及各个科队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这个年度机电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其次,对于机电设备的安全现场管理要足够的重视,要制定出相关的维护、维修以及保养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对于机电设备,要定期保养、定期清洁,对于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及时解决;第三,对于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要及时进行分析并排解,在每个工作进行之前,要先对存在的危险情况进行事先分析,并制定出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最后,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除了指导他们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要教会他们对机电设备进行熟悉操作,并且操作方法要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隐患存在,并及时进行解决。

2.2 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

要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要有足够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这些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机电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奖励,对于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则要进行处罚,做到赏罚分明。不仅如此,还要建立相关的检修制度,对于机电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并且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对于违规的操作人员,要责令处罚,使操作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爱护、保护机电设备,为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做出贡献。

2.3 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先进设备,很多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机器故障或者安全问题,给企业或者个人都带来经济损失或者人生危害。而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不断的演练,让每个施工者都能熟练操作机电设备,还能对设备故障进行一定的分析排查,这样不仅提高了真个企业的综合技能素质,对企业的经济也是一个稳定的提高。当然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单位,条件不一样,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状况,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能为员工福利提供很好的保障,做到企业和员工三方互利共赢。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转,机电设备的作用必不可少,而作为机电设备管理,更是煤矿基础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煤炭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搞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对于机电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努力消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炭机电系统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富刚.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促进矿井安全生产[J].中国煤炭,2010,(S1).

[2]马培赓.煤矿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10,(9).

[3]朱云.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浅谈[J].机械管理开发,2010,(4).

第2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EBI,机电设备,一体化管理,安装,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EBI技术在我国智能工程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应用,特别是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安装、维修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EBI简介

针对一座智能化办公大楼,选用EBI作为机电设备一体化系统作为管理平台,它具有自动化集成管理的功能。EBI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系统,使用web技术实现通信功能。它集BAS、FAS和SAS等管理软件于一身,并且可以通过web窗口,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管理控制。该系统可以通过web窗口,对一幢或者多装建筑物内的相关的只能系统进行管理,无论是暖通空调、照明系统、节能系统、防火防盗系统,还是安保和财务、人事管理都可以通过EBI进行管控,除此之外,还可以与企业网络中的数据库相关联,实现数据共享,方便对数据的调用。

EBI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集成,比如现场层、自动化层管理层等等,EBI不断追求完善的开放性技术,不断追求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硬件和软件是EBI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软件部分包括EBI服务器、EBI数据采集和供应、因特网、EBI的服务器等等,硬件是由服务器、控制器和操作占几部分组成的。

1.实时数据库。

记录近期所有站点的具体数据是实时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实时数据库对所有站点的状态数据,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通过后台运行录入进入实时数据库中。除此之外,它还要提供系统中所需要的实时数据,其中集成系统使用EBI提供的AIP通过网络也可以从实时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把图形方式的设备运行状态展示到御用眼前。此外,数据安全可以由数据库本身来保障,保证数据安全、可靠,与此同时数据的查询和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SQL Server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种典型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

SQL Server数据库比较适用于企业级的数据应用,该系统中的设备相关数据,报警实践以及操作均可以被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良好平台,是软件和数据处理的可靠保证。

在新时期的网络计算模式中,EBI属于典型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它是XFi和XSM两类实时数据库系统完美结合的体现,把两者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实时数据库,除此之外,还把MS SQL Server7.0整合进来,组合而成了新的合成数据库,除此之外,由于Web服务器的潜入,客户改变了以往直接与数据库相连的模式,变成了直接与Web服务器相连。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

1.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把组织过程融入其中,以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大体框架,把具体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因素考虑在内,把所有的产品功能实现所需要的过程和场所进行真敢,把所有不同层次的系统进行容易,整合而成一个最终的一体化系统。在这个一体化体系中,要统筹全局,统一规划,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质量的把控。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提高管理体系的高效性和一致性,从而快速的实现最终的组织目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做好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互惠互利的长久之计,对管理经营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来说,方针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是组成项目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部分。其中操作层是一个项目的根基,多个不同的管理体系通过操作层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项目管理体系的区别主要反映在该层。因此在制定管理方针和政策时,应该按照上述要求把所提及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因素包含进去,从而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可以完善文件体系,把管理手册,收发件、和作业文件等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文件管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项目管理中并存管理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相关性,若在整体上统一协调各体系中的要素、活动、过程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局部服从整体,找到项目管理各体系之间相互结合的最佳点,可实现项目管理成效的最优化。质量、安全、环境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为了避免多个体系管理过程中的不协调和矛盾,把三个体系整合在一起,有利于策划,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有效性。

四、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技术

1.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拆装。传动设备的拆解需要专用的拆装工具,以免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拆下完好的部件一律用煤油清洗,更换因磨损、震动等损坏的轴承、垫圈等部件,确保更换部件的配合情况,为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做好准备。

2.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先将I轴中的齿伞轮装入滑套中,调整好左右两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使I轴在滑套中的轴向窜动量控制在10-30um内,之后将II轴组装到传动齿轮箱中,为确保II轴轴向间隙的调整,采用滑块进行定位。I轴装入时保证好两轴上锥齿轮的啮合情况,确保啮合情况准确无误。旋转I轴时能松滑无阻的带上II轴。之后依次安装好III轴、蜗杆、推力轴承、轴套及挡圈等部件,控制好蜗杆的轴线间隙在0-5um范围内。同时保证蜗杆中的液压、面无泄露情况,调整III轴上的偏心套,确保II轴与蜗杆传动结合面的间隙在I轴转动时轻快无阻,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完毕。

3.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维修。

当基于EBI的机电设备工装状态良好时,立轴需要高速旋转,所以要求主轴的加工精度、旋转精度高,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装备的精度和质量,在主轴维修中也要充分考虑上述3个因素。

五.系统实现的安全保障

系统集成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并行运行子系统的大系统,集成服务器担负着对各子系统实时数据的处理工作,各子系统并发运行时服务器的处理效果如何,取决于CPU的使用结果。现场观察证明,CPU的使用率始终不超过8%,而且变化幅度不大、比较稳定,有效保证了服务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所以该工程的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是合理的。

本着简化数据采集系统的目的,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是一种为传统的模拟传感器配置虚拟TEDS以及选用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卡来简化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配置了TEDS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即插即用的数据采集硬件、软件让各种测量系统在便于使用、准确可靠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由于传感器标定信息中存在舍入误差,传感器本身精度有限,A/D转换时也会存在量化误差,而且受周围环境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因此,数据采集软件可以采用多重方法编写,可以调用NI-DAQmx的API函数用C或者VB语言编写,也可以利用LabView进行图形化编程,各种方法的开发思想和流程基本一致。第一步要进行任务的创建,其次创建一个模拟电压输入通道,将通道加到任务中,创建通道时要设定好待测量新号的物理通道号,通道名称、终端配置、极值和单位等信息,接着设定采样参数,包括采样时钟源,采样频率大小,采样模式及每个通道的采样数,配置完成后就可以调用开始函数开始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读取数据,然后清除任务完成采样任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提高智能工程、机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安装、维修和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继梅 真空电弧理论研究及其测试[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谈书恒 提供真空断路器容性分断性能的研究[J] 中国电力-2012年3期

第3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面向对象;开发工具;设备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用计算机来管理事物,企业将更有潜力进行发展。《设备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实现全过程办公自动化的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该系统结构严谨,功能强大,使办公自动化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Delphi是一个具有先进的开发技术、丰富精巧的界面组件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它的数据库功能非常强大、性能非常良好,其特点可归纳以下几点:

1、将程序语言与数据库操作语言相结合

2、在数据管理中引用了面向对象的概念

3、采用开放式平台

4、请大的网络数据库功能

结合以上特点,在用Delphi设计该系统时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一、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把软件计划期间建立的软件可行性分析求精和细化,分析各种可能的解法,并分配给各个软件元素。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需求分析可分为问题的分析、需求描述和需求评审三个阶段。

二、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小说明

数据流图(data―flow diagram,有时简称DFD)是一种描述数据变换的图形工具,是结构分析方法最普遍采用的表示手段,但数据流图并不是结构分析模型的全部,数据字典和小说明为数据流图提供了补充,并用以验证图形表示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三者共同构成了结构化分析的模型。

1、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情况.数据流图的特点是:它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容易理解,是极好的通信工具,设计数据流图只需考虑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不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是软件设计很好的出发点。从数据流图中可以提取出四种成份:数据源点和终点、处理、数据流和数据存储、事物。

画数据流图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它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数据流图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它着重描绘系统所完成的功能而不是系统的物理实现方案,数据流图对更详细的设计步骤也有帮助。

2、数据字典

任何字典最主要的用途都是供人查阅对不了解的条目解释,数据字典的作用也正是在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消息。它以一种准确的和无二义的方式定义所有被加工引用的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3、小说明

说明是用来描述加工的。小说明集中描述一个加工“做什么”,即加工逻辑,也包括其他一些有关的信息,如执行条件、优先级、执行效率、出错处理等。加工逻辑是指用户对这个加工的逻辑要求,即这个加工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逻辑关系。小说明并不描述具体的加工过程。人们正在研究用来描述这种加工逻辑而不是加工过程的形式语言。所以,目前小说明一般还是用自然语言、结构化自然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来描述。在描绘复杂的关系时,图形比文字叙述优越得多,它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三、模型到数据库设计的转换

建立了模型以后,就该着手进行模型转换到数据库设计的转换工作了。对于实体―联系模型,把每个实体都表示成关系,实体的属性也成为关系的属性,关系一旦建立,就必须根据规范化准则进行检查。如果需要,就将一个关系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关系。

1、应用开发的一般过程

建立了数据库以后再来看看数据库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一般过程分为三步:需求、设计、实现。

2、如何设计体系结构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取决于使用的是本地还是远程数据库,还取决于同时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数以及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类型的信息。

如果数据库的信息不必在几个用户之间共享,则建议使用本地数据库,这样可提高数据库的访问速度。如果需要存储更多的信息,则可使用远程数据库。两层体系结构需要SQL LINK的支持。

如果表和表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或者用户的数量增加了,则建议考虑多层的体系结构。与两层的应用程序相比,多层的应用程序多了中间层。中间层集中处理应用逻辑,这样,不同用途的用户可使用相同的数据并保证数据逻辑是一致的。

多层体系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应用服务器的设计。在多层体系结构中,由于应用服务器几种实现了应用逻辑(有称商业规则),因此设备程序可以把重点放在显示数据和用户交互上,设备程序甚至都不需要知道数据存储在那儿。MIDAS是Multi-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的简称。MIDAS技术是多层体系结构的关键。

3、窗体的设计

窗体是用来放置数据组件的,窗体的设计要给用户以美的享受;窗体的布局要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在窗体上可放置数据库组件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所有的组件都使用相同的属性,即Data Source与数据库连接。其中很多组件引用了数据源的特殊字段。用户既可使用Delphi提供的Database From Wizard来实现窗体的设计,也可以自己动手来设计窗体。

4、分析数据

有些数据库应用程序并不直接把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给用户,而是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后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能使用户获得想要的信息,而不是费力地在数据表格中寻找。另外,这样还可提高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效率。

在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阶段是数据建模和数据库设计阶段,因为实际的应用是面向问题域的,而将现实的问题空间模型转换成可计算空间模型,并能得到很好的描述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通过计算来解决。结构化的问题容易用关系模型来描述,而非结构化的问题则很难用现有技术解决,因此应很好地处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问题:哪些些问题可用计算机来解决,哪些问题应该由人来解决。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现有的技术,考虑采用哪种方案,哪种体系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应用。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性,并非一定要采用最高深、最复杂的技术;另一方面要考虑开放性、可扩展性,以保证应用能随着规模的扩展而扩展。

5、数据库后台

本系统所用的Delphi 自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驱动器(BDE,BorlandDataBaseEngine)又称为集成化数据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IDAPI),它是数据库工具中的核心部件,是数据库应用程序运行时所必须的支撑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它是连接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桥梁。而 BDEAdministrator是设置和管理 BDE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管理BDE 中的别名和驱动程序。要进入 BDEAdministrator 进行操作,必须先关闭全部正在使用的 BDE 应用程序,然后从“开始”按钮开始,进入Delphi 图标组后,选择 BDEAdministrator。这样的进入方式的为了保证再进入编辑环境时所设置的参数生效。

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帮助我们配置BDE 数据库引擎。

(2)可以用它来配置STANDARD(Paradox 、dBase 、FoxPro 、ASCII 、Text) SQL 、Accesst和ODBC的驱动程序以及创建和删除驱动程序。

(3)通过它我们可以管理数据库的别名

可使用Database页卡的右击菜单选择New菜单项来增设一个别名。选择New菜单项后,单击Database Driver Name 组合框,即会列出所有DBE中驱动程序的名称,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驱动程序,然后单击OK 按钮,于是的Databases 页中就会出现一个新增的项目,可直接设置别名。在右边的Definition页卡中可设置不同的参数,包括该数据库别名所对应的路径。

删除别名时可在Databases 页卡中选择要删除的别名,然后使用右击菜单选择Delete菜单项来。

参考文献

[1]《Delphi 6程序设计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春林 编著

[2]《Delphi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应用开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朱振元 编著

[3]《汉字 FoxPro 2.5在管理中的应用实例集锦》 ,清华大学出版社,毛一心 编著

第4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5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课题来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研究,常德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12ZD08

一、引言

本文针对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进行模块化递阶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重点将本专业的大学课程分成三个特征阶段,包括每阶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标准的设计,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方法,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对行动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召开专业工作分析会,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门类,再按照课程性质和相互关系进行组合排列,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促进高职教育贯通

(一)专业技能模块化职业能力逐级递阶。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三阶段分析法”,采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普通机电设备和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施第三方考核, 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重构模块化递阶式课程体系。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由“中心”完成区域经济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任务的实施等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由中心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根据机电设备不同领域的技术差异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层次高低要求,把专业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吉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汽大众等企业联合开发+机械结构与机械传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线的装调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强化实践育人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虚实结合,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真情实景,现场实做、技能竞赛,激发潜能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其构成如图1所示。

(一)建立维修服务站“校中厂”。包括普通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能提供多个工位。服务站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严格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训各环节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厂中校”。与行业企业,如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厂中校”共享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生产周期,人员需要#实施生产与教学节奏同步的灵活学期。现企业与教学空间人员和内容的融合。将部分教学环节的教室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采用“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模式,使实践教学始终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

图1 “双主体”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

(一)虚实结合项目驱动。在电子技术应用和机械传动等学习领域可运用虚拟仿真软件,以项目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并穿插一定数量的实际动手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对维修电工变频器应用等技能应用型学习领域,将项目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托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通过专兼职教学团队引入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的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的教学模式。

(三)真情实景现场实做。在机械装配与检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特色鲜明的学习领域,在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下设的相应服务站,构造职场氛围。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重现工厂实际工作情景,以师徒制开展教学工作。配置真实的机电设备,设计相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工艺,制定符合工厂实际的管理制度。通过真情实景,现场实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四)技能竞赛激发潜。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举办机械创新设计,机电应用创意设计,选题来自于合作企业的实际问题或校内研究所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时提炼的项目。通过这类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五、结语

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高水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21-23.

[2] 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13):77-78.

[3] 张兴辉,王克太,张伏龙.高职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第6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设备型号繁杂、难度大、内容多、专业性强而又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煤矿的生产环境较为恶劣,职工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日常维护与修理工作的好坏等,给矿井的正常生产及人身、财产等安全方面带来隐患,也给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对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实行机械化开采,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与管理之路的战略下,进一步快速加强煤矿企业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将管理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变,就越加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并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保障。

1.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煤矿机电设备主要包括大、中、小型设备、安全保护控制装置,以及小型电器等。对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就是对煤矿生产管理中的设备管理技术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设备维护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专业性的综合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各项技术参数在运行时的稳定工作状态,确保机电设备满足既定的技术性能要求,而对机电设备全过程进行的日常全面技术管理。

机电设备是煤矿固定资产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型号繁多的机电设备进行合理化技术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使用期技术管理”,其主要工作是:设备的安装、验收、移交;设备的租赁(有时需要);设备的故障与故障管理;设备与公害的管理;设备的封存与保管;设备的报废管理等技术工作。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先进性的技术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和节约设备的大量购置费,有助于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合理经济运行和科学技术管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的应有效能和达到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设备管理目的。

2.目前煤矿中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煤矿很大部分来自于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在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上有先天性的弱势,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管理思路陈旧。在煤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装备之后,不能及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不重视设备管理中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设备的运行效果差、故障多、利用率低;更有甚者,设备购买后无技术能力维护而成为摆设,浪费了企业的投资,影响了企业的扩大经营和投资效益,也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不断进步。目前,很多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尚没有完整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主要的弱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2.1轻视设备维修和技术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能源的充足供应之上,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因此对煤炭的生产量就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为了提高煤炭产出,煤矿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设备、设施,对这些设备、设施的技术管理,就需要从引进开始,一直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再到设备的更新、报废,最终才宣告机电设备管理过程告一段落。矿井内部的粉尘、瓦斯、潮湿和巷道压力等不良环境因素,给机电设备正常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煤炭产出,轻视设备管理,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理,有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性故障,不注意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技术数据检测、定期调整等技术工作,最终给煤矿的正常生产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

2.2技术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差距较大

在煤炭市场的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煤矿的发展形势比较好,但因为矿区的工作环境恶劣,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工作场所存有不同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熟练的机电技术人员不愿意选择煤矿作为工作地点,造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稀缺和不足,已有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因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手段及模式单一,业务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煤矿管理部门的认知中,一般认为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是辅助工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普遍配置不足、待遇不高,且工作风险较大。目前,煤矿使用的机电设备,具有更新速度快,结构复杂,智能化程度高等特征,部分机电管理人员不能掌握煤矿新设备的技术知识,在设备发生大的疑难故障时,不能及时给予排除,与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技术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煤矿机电设备种类多、型号杂,覆盖面大,各设备的零部件、配件更是名目繁杂,这就要求煤矿必须健全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资料信息库。但在煤矿实际情况中,大、中型煤矿各岗位职工配置较为齐全,设备技术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相对也较为健全和完善,而小型煤矿,尤其是地方小型煤矿则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不完善,给煤矿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较大的不利因素及安全隐患。

3.强化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是对煤矿设备进行的全面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制定和推行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和制度,以较低费用求得设备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降低待修率,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正常,形成全矿职工参与的全员管理状态。这就要求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从技术管理的角度保证设备的安全良好运行。笔者在此简单谈几点关于进行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认识,建立、完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煤矿的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保证矿井内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才能保证矿井的开拓、开采效率,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也要下决心健全已有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以本煤矿的客观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指定专职的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对煤矿内的机电设备进行分门别类的监管和调配,以上级管理部门的直接监管和考核,促进切合实际的技术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例如,东源煤电兴云煤矿在2000年初期就成立了专职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组,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做到了分工仔细、明确、奖罚分明,岗位责任制健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迈入了全省的前列,企业也步入了年产百万吨的辉煌发展阶段。

3.2积极主动吸引机电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煤矿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要主动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员配置。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管理人员的机电技术知识要求较高,煤矿企业要以比较高的待遇,保证专业技术人才来得多、留得住,以专业性的技术支撑,保障设备运行经济可靠,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合理运行提供可靠地人员和技术保障。

3.3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煤矿的生产安全,是煤矿各级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管理部门要注重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教育,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知识的培训。对煤矿设备进行技术管理,首先,要有过硬的煤矿机电业务技术水平,其次,要不断更新和掌握设备技术知识,再次,要具备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最后,要有较强的针对煤矿工作的强烈责任意识。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煤矿机电装备更新步骤。

3.4更加重视设备监控技术,避免危险因素的出现

矿井内的机电设备因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设备的实时监控,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设备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注意机电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和数据,要合理的选择监测、检测方法和及时查验运行记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故障监测诊断设备、仪器和定期检查维修和防范制度等多种手段的检测设备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避免危险因素的出现,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3.5及时反馈信息,加强现场技术管理

设备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检查和反馈矿井内的机电设备的在用、备用和待修状态,做好各类图牌版、台账等管理方法,建立全矿井设备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快捷、准确地为生产提供设备、配件等资料信息,方便了设备的领用、维修,大大减少了因设备方面而影响正常生产的时间。矿井内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连续运行,容易出现老化和关键部件严重磨损、变形,以及电气设备受潮、锈蚀、失爆和保护装置失效等情况,设备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对设备的运行及检修情况做好各项记录及信息资料,对可能出现的运行故障做好预防式通报,将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下级单位,并督促及时维修,达到完好。

同时,设备技术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加强现场技术信息管理工作,不怕繁琐,坚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循环检查,做好有关定期检测、检验和试验等,并做好记录;在设备日常检修活动中,积极收集设备的说明书、零配件规格型号等资料信息作为设备运行的技术信息反馈资料存档,完善了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

3.6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在高温、高湿、高粉尘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下运行,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就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彻底的安全清扫,清除设备表面的粉尘及油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不走过场,必须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同时,还要加强设备日常管理,防止漏电、杜绝失爆和严格执行设备定期试验、实验制度;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相应的定量检测、诊断,对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有效掌握和了解,进而实现对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性、稳定性、持续性做出正确的预测,来切实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结语

为了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煤矿的经营者不断引进了新设备,利用新工艺,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方法和制度。同时,煤矿的经营者不断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注重通过培训来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运用现代科学检测检验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实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及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保证矿井生产全过程中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煤炭开采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传顺.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0,(33).

第7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变电设备;状态检修;问题;改进措施

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要求日趋严格。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工序复杂多样,在长期的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影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综合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1 检修模式发展历程

1.1 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属于事后检修方式,是最早的检修方式,主要将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作为判断依据,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再采取维修措施,可能会阻碍到生产的正常运行,效率相当低下。

1.2 预防性检修

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可分为状态检修、定期检修、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等三种方式。

①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中最关键在于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进而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以确保检修工作的可靠性、时效性。

②定期检修。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必须合理安排检修技术,才能实现检修模式的最佳运行效果。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可能会缺乏充足的人力与物力。

③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状态检修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情况,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必须综合考虑设备的风险、检修成本等电网情况。

1.3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主要是立足于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实现检修时间和项目的合理性安全。状态检修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性,通过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耗费的最小化,从根本上维护设备的高质量运行。状态检修的优点主要体现如下:实现维修费用的最小化;增强电力设备可用系数的安全性能;确保高效的供电能力;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增强供电可靠性、稳定性;降低维修风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等。

2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状态检修的特征缺乏全面的认识

状态检修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但是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比较低下,没有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因此没有真正认识到状态检修的特征。部分状态检修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停电次数,随意拉长检修周期,难以保证状态检修工作的安全性。

2.2 技术水平不符合实际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可发现事故后检修和预防性检修紧密结合相关检修技术。因此,在实际的状态检修管理中,必须以实施状态检修的技术作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状态检修工作的稳定高效发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3 技术管理工作较为滞后

状态检修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变电站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实践环节中还是存在很多薄弱的管理环节。比如,设备档案不完整、运行效率较低、试验记录提供不准确、运行检修记录不详细以及资料丢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

2.4 检修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飞快,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实际上,检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并不过关,管理水平低下,从而降低了管理质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改进状态检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掌握设备的初始状态

设计、订货、施工、设备运行等环节贯穿于整个状态检修过程中,因此,必须加强对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管理的高效性。在装备高压管理中首先必须保证设备在初始时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同时,在设备运行之前,应熟悉掌握各项设备的数据、性能、型式、出厂试验数据、交接试验数据以及施工记录等信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驻厂监造、加强设备安装、就位施工过程监督及启动前的验收等方式,保障设备在运行前的合格、可靠非常重要。

3.2 深入分析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全面统计分析设备状态,可为状态检修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确保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的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完全满足状态检修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进行离线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的比对、并充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等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进行全面的测试设备,进而深入分析设备的状态。在设备管理中,必须紧密结合管理与技术,进行分类汇编设备缺陷,切实做好各项内容修订工作。可见,现有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设备资产为核心,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作为其主导路线,涉及到变电运行与检修、试验、继电保护和安全监察等专业。通过统计分析各项系统应用功能,可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完善可靠的信息。

3.3 保持有序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为了改变传统的专业管理模式,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才能形成全新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理念。在状态检修工作中,必须全面整合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状态信息,综合评分变电设备的状况,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以有效延长检修周期。进行合理评估设备状态、制定安全有效的维修方案、编制试验计划方案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核心。在状态检修中必须全面改进安全性评价、反季节性预防措施、反事故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计划等项目,制定相关的状态检修原则和规定,才能增强检修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减少检修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可用率。

3.4 提高变电站状态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专业的检修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全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操作技巧,首先通过加强学习各种技术规范、检修试验方法和规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保护原理和二次图纸,严格遵循状态检修各专业的规程操作标准,落实可行性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加强设备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操作,增强对业务操作的熟悉程度,以节省更多的阅读保护图时间,及时处理设备存在的隐患,做到“修必修好”,避免故障的重复出现,维持操作的稳定高效运行等。

4 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障供电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损耗,维持正常高效的运行状态等。变电站作为电力能源变送及分配的重要载体,是电力网络系统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状态检修作为一种预防性检修,主要依据设备监测、诊断,评估状态信息等,并采取各项检修管理方案,切实维护整个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电网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房继朋,李巍,佟月珍.浅谈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 电子制作,2013(26).

[2]景飞,姚淑芬.浅谈变电运行的建设检修与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1(18).

[3]张健壮.供电企业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第8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影响我国煤矿机电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为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水平低下等。在进行机电使用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的监督管理效果;要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水平,对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设备管理效果,从本质上降低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从人员、管理、设备等方面实现对事故的全面控制,确保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1、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安全制度仅仅对煤炭生产安全操作进行规范,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加强,造成质量效益低下。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相关人员工作相互依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没有及时进行整改,这些都导致安全管理效果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在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考核体系,工作人员对事故的处理方法操作不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前的安全制度实施效果。

1.2、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机电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机电设备类型较为复杂,根据其性质和应用可以划分为许多种,整体运用范围较广,增加设备的整体使用性,导致质量控制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机电设备组成类型复杂,设备组件繁多,导致设备质量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当前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外管理技术而来,没有对机电设备环境、类型等进行具体管理分析,直接导致管理效益大打折扣。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设备使用中漏洞百出,直接导致设备故障风险上升。

1.3、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质量的高低。当前作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使用的安全性。作业人员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认识较为薄弱,没有将安全放在施工的首位。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违规操作,对安全规范视若无睹,直接导致机电安全被忽视,造成机电事故风险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不高,无法完成煤矿机电作业要求,导致生产风险增加。如:某矿运输事故,事故当事人薛某在副斜井下料提升运输过程中,违章跟随正在运行的车辆在变坡点处摘掉连接第三、四辆车之间的钢丝绳套时,由于惯性作用被夹伤头部致死,究其原因,死者薛某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1.4、机电设备滞后

煤矿生产形势现在越来越好,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更加重视煤矿的深度,对煤矿的投入非常少,尤其在机电设备方面,这样就会导致煤矿的机电设备在更新换代上出现很大的问题。目前,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非常的重视,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量更加的重视,因此,在设备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加的明显。机电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慢,就会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改造滞后的情况,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

1.5、检修设备的力度不够

目前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均会应用技术先进的采掘设备,并且正缓慢地从过去的机械转变为自动化,设备长期工作以及多次的操作失误均会使其性能被破坏,所以,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认真仔细。但是当前煤矿工人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加之设备过于陈旧,维修难度较大,因此,通常只有设备明显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而对设备开展定期的检查维修难度更大。

2、煤矿机电事故的优化对策

2.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制度是降低机电事故出现的根本保障,所以煤矿企业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原则构建起机电设备管理制定,同时确定每个部门的有关责任,保证责任具体落实到位,工人可以承担起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另外,煤矿企业还需要把操作现场安监人员的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健全机电安全管理体系,为煤矿机电运转安全"有效以及稳定提供保障,进而降低相关事故出现的概率。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坚决按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规定,建立种基本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让每个人都了解安全职责。为了激发大家对安全的重视,就需要采取资金激励机制,要奖罚严格,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只有各方面都注意,才能把措施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从思想预防,从源头预防。

2.3、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素质

煤矿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若没有机电设备,整个工作面就会陷入瘫痪状态,机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转已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只有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且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调整,才能使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此外,还应加强煤矿机电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对所有职工都要采用岗位技能工资,要采用划分工资等级的形式来强迫引导员工自觉学习安全业务知识;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的职工技术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一批懂技术、重安全的专业队伍,实现通过规范技术操作向安全作业过渡;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组织员工进行技术考核,要实行奖罚制度,以此来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按照“岗位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对于培训方式要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形式,来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强化设备管理效果

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影响企业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环境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机电设备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要保证井下施工中设备连接的有序性,防止出现设备连接故障,造成设备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修和维护,对设备的耗损进行定期补修,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风险。要对设备维修报告及检修报告进行完整填写,对设备问题进行明确标注并及时进行整改。

2.5、开展定期检修

在机电设备检查与维修过程中,煤矿企业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开展,工作人员需要狠抓质量,严抓机电设备的检查"安装以及维修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并且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工作上,并且对机电设备开展定期的维修。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贯彻执行防爆电气设备管理对策,派遣相关的防爆检查员进行检查。煤矿企业应该拟定相关的技术与对策,指定检修领域以及任务,并且检查人员对检修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记录,同时开展质量验收工作以及实验运转,给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保障。

结束语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和突发性,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导致了事故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重要手段。机电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为中心,扎扎实实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鼓励技术革新,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引导生产力发展,只有消灭了机电事故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2:311+313.

[2]邢进忠.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机电信息,2012,03:135-136.

[3]王文民.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01:60+62.

[4]孟银峰.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20:395.

第9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瓦斯矿井 机电设备管理 瓦斯治理 安全管理 人才培养

1 引言

1.1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彬长矿区几对高瓦斯矿井经过不断摸索与经验总结,安全管理初显成效,形成了如干部走动式管理、危险源辨识体系、“三违”管理、隐患排查、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及防灭火管理等适合彬长矿区的独有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安全生产现状仍十分严峻,零敲碎打事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提出安全生产“三零”目标管理,使安全管理体系向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发展。

1.2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矿井设计与实际现状不相符

目前我国煤矿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多以50岁以上专家和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力,这些人员要么长期脱离一线生产,要么没有生产实际经验,设计均严格按照规程、老套经验照搬,不能与煤矿生产建设实际情况相匹配,生产布局的设计不合理,未完全充分考虑地质变化、瓦斯治理和防灭火压力等实际问题,工期安排过于理想化,这点在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中尤为体现,掘抽采平衡很难实现,通风瓦斯管理压力大。

1.2.2矿井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彬长矿区引进的先进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技术水平以及运行参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机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例如矿井主扇、矿井瓦斯抽放泵、数字化变电所等,但这些与矿井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设备日常检修及维护不能常态化,一旦这些设备发生故障,大面积停电停风、瓦斯超限和防灭火压力必然增大,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1.2.3瓦斯综合治理管理不到位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中如何有效的治理瓦斯,杜绝瓦斯事故尤为重要。现在彬长矿区各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设备、设施建设均能达到先进水平,也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瓦斯治理经验,但是效果不明显,瓦斯治理理念跟不上当前安全形势需要,瓦斯治理工程管理水平低,瓦斯超限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

1.2.4企业发展与人力需配失衡,安全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国内涌现出多个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失衡的发展造成了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瓶颈,利益的驱动使得许多素质低下,安全意识极度缺乏的人涌向煤矿企业,不按规章办事,违反规程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人的出现正是煤矿安全管理难点所在,尤其突出表现在年轻的彬长矿区。再加上基本建设期间职能机构设置的不健全、施工方劳务工作者管理不到位等增加了矿井建设期间安全管理难度,难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安全管理任务重、难度大。

2 提高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掘、抽、采平衡,合理生产布局

矿井生产接续安排必须给瓦斯预抽工作创造条件和时间。首先从设计源头着手,把瓦斯抽采纳入矿井设计,使瓦斯治理安全设施及设备提前施工、提前装备、提前投入使用,在进入二期建设期间开展瓦斯预抽;其次在政策制度、人力、资金上优先保障;第三合理生产接续,尽快形成 “一掘、一抽、一采”的生产格局,为瓦斯预抽创造时间,使瓦斯治理由被动防范到主动治理转变,实现掘、抽、采平衡。

2.2 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降低供电、设备故障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降低供电、设备故障率。

建立健全机电管理相关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重视力度,对主要机电设备如主扇、主提系统、供电设备、瓦斯抽采泵站和制氮站等进行定期检查;配备专职防爆检查员,加大失爆和保护接地检查,杜绝机电设备失爆;严禁国家命令淘汰的设备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入井;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改变观念,强化业务学习,选拔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具备创新发展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选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尽量数字化,减少人为操作环节,不断优化矿井机电设备,全面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

2.3 建立健全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彬长矿区安全管理要牢固树立“瓦斯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瓦斯治理的根本是瓦斯抽采”的理念,要始终坚持以“抽采为主、风排为辅”的原则,将区域预抽、边掘边抽、采前预抽、边采边抽、采后卸压抽放和高抽巷抽放等多种方式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3.1健全瓦斯治理责任制和技术管理体系

为保障瓦斯治理规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矿井必须建立以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制定和完善瓦斯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健全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管理体系,一是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立通风部、通风队、抽采队、监测中心、通风调度等专业队伍和机构,配足配齐技术人员;二是矿井的开拓部署、采区设计、生产系统调整及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由总工程师决策,其他副职对自己所分管的业务范围负责。

2.3.2优化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一是矿井必须有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始终保持系统的简单、稳定、可靠,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检查,按规定及时组织通风阻力测定,掌握矿井阻力分布情况,不断优化通风系统。二是矿井实行分区通风,实现采、掘独立回风;三是严格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使井下所有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做到可调可控,提高有效风量率;同时,加强通风巷道维修,保证风流畅通,主要进回风巷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2/3。四是按规定及时调配风量,加强测风、调风管理,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五是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实施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挂牌管理。

2.3.3多措并举,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一是坚持多措并举,开展地面与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井下区域抽采与边掘边抽相结合,采前预抽与边采边抽相结合,高抽巷抽采与卸压抽放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方式。井下区域进行大孔径长距离钻孔施工和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采前施工网格式钻孔等瓦斯预抽方法,提前预抽煤层瓦斯;同时进行边掘边抽、边采边抽、采后卸压抽采、高抽巷抽采、上隅角埋管抽放及地面钻探等抽采方法,降低生产过程的瓦斯涌出量。二是积极探索适用的瓦斯抽采参数,改进封孔工艺,提高瓦斯抽采浓度和抽放效果,增加抽放瓦斯利用量。三是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估,使煤层经瓦斯抽采后,抽采率、可解析瓦斯量和回风流瓦斯浓度均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回采。

2.3.4建立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监测必须做到实时监控,实现全天24h连续监测瓦斯,规范人工瓦斯检查,使井下瓦斯监测不留死角,及时掌握瓦斯涌出变化。瓦斯断电必须灵敏可靠,要做到瓦斯断电实验常态化;按规定对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维护、调校、管理,减少故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图纸台帐齐全,配备足够的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并经培训持证上岗,及时维护、定期调校,保证系统运行平稳、数据准确可靠。

2.3.5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攻关

矿井应该积极与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做好矿井瓦斯涌出预测、瓦斯压力、瓦斯赋存、钻孔瓦斯衰减系数、煤层透气性等参数的测定及相关数据收集。研究低透气性煤层提高瓦斯抽放浓度和抽放效果技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布置高抽巷层位选择和适应矿井的最佳防灭火技术。推广应用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瓦斯治理水平。

2.3.6管好用好瓦斯治理专项资金

用于矿井瓦斯治理的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真正用到瓦斯矿井瓦斯治理工程。建立瓦斯治理激励机制,完善奖励制度,调动治理的积极性,为瓦斯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2.4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制定安全发展近期及长远规划和目标。各级矿领导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分化到部门、到人,使每个人都挑安全重担,年初制定目标,年末进行考核落实。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矿井安全管理必须保持严抓细管,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必须与工人同上同下,保证入井时间。同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实行闭环管理,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落实时间、落实罚款,必须保证隐患整改到位。

2.5 加强矿井人才培养培训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要转变用人机制,吸引外部人才、培养内部人才、留住现有人才,才能缓解主体专业人才的短缺局面。妥善解决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安置和培养工作,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工作,不断改善“硬环境”、打造“软环境”,提升了各类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作为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要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一通三防”知识普及学习工作,从工人到领导、从职工到家属、从矿区到社区,不同岗位的习惯养成,丰富员工“一通三防”知识,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矿井通过合理生产布局、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建立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加强煤矿人才培养培训五个方面严抓细管,坚持防微杜渐,做到防患于未然,方能实现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全面持久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2] 冯思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