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瘫痪患者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

第1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 ,80 %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内外资料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

2 肢体康复护理方法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护理治疗。具体有以下几点:

2.1.1早期功能位摆放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

操作方法:①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牵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窝处再加放一小软枕,使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一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的。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②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13cm左右),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③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90°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垫软枕 。膝关节伸直或微屈30°左右,防止屈曲畸形。踝呈90°中立位,防足下垂,可用档足板或丁字鞋。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翻身,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和褥疮。

2.1.2按摩 即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防止肌肉、肌腱挛缩,还可在软瘫期升高肌张力,在痉挛期降低肌张力。

2.2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进展,48~72h后就可以开始主动性康复训练。

2.2.1床上翻身训练 发病1~2周内进行,这是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患者双手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并练习伸向前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向侧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

2.2.2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的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在患者能较容易的完成双桥式运动后,让患者悬空健腿仅患腿屈曲,足踏床,抬臀。

2.2.3坐位训练 发病后1~3周内进行,由于老年人和较长时间卧床者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故在首次取坐位时,不宜马上取直立(90°)坐位,可用起立平台或靠背架,依次取30°、45°、60°、80°坐位,如前一种能坚持30min且无明显性低血压表现,可过渡到下一项。

2.2.4站位训练 发病后3~4周内进行,一般在进行动态坐位平衡训练的同时开始站位训练。对一般情况较差、早期进行此训练有困难者,可先站起立平台,躯干功能较好、下肢功能较差者可用长下肢支具。也可利用部分减重支持装置进行站位平衡训练。起立训练要求患者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前伸,双腿均匀持重,慢慢站起。

2.2.5步行训练 发病后5~6周内进行,在患者可以独立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才能开始步行训练。但由于老年人易出现废用综合征,有的患者靠静态站立持重改善缓慢,故某些患者步行训练可适当提早进行,必要时使用下肢支具。

2.3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以护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为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避免着凉感冒,防止关节脱位;病情变化时,如原有病症状加重,感冒发热,气促等应停止训练。

3 小结

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影响。偏瘫早期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使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可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还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痉挛性瘫痪,运动和按摩能减轻或消除肌肉痉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通过早期康复的介入,使一部分患者感觉机能有所提高,保持了偏瘫肢体关节的活动度,加速了患肢肌力恢复,减少了偏瘫肢体废用性萎缩变形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再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并培养患者乐观情绪和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康复护理为主,替代护理为辅,持之以恒,且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44.

[2] 王喜全,张 京.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9

[3]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第2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死或称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1]。脑梗死患者起病突然,多伴有一侧肢体瘫痪,早期做好康复护理,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均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入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除偏瘫外,不伴有失语、痴呆等伴随症状,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早期康复护理)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5~73岁,平均(56.4±9.8)岁;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13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8例;年龄48~71岁,平均(56.4±8.2)岁。两组年龄性别、瘫痪例数病变性质和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一般护理及恢复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康复组除对照组措施外,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

1.2.1心理护理文献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66.9%存在有情感障碍,同时发现有情感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在病程的第3~4w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近期预后差[2]。因此,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急性期出现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孤独感、敏感,过度自尊等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并介绍康复好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康复训练①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每隔1~2h变换1次,每次变换时,应注意置患侧关节于功能位置。如患者仰卧位时,肩胛骨应取于前伸位(肩关节下可垫软枕),上臂外旋、稍外展,腕关节伸直,手指伸开,掌心向上,膝关节下放置小软枕,使腿微屈,腿外侧放小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健侧卧位时,患肢应有支撑,肩向前伸,肘伸直,不能垂腕,掌心向健侧。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角度

1.3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

1.3.1饮食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生。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虾皮等,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及r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

1.3.2吞咽吞咽反射沉闷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进食,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对于意识障碍需行鼻饲饮食的患者,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温度,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长期鼻饲者应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可选用瘦肉、鱼类,禁用动物脂肪。

2结果

通过对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整个医院护理和良好的护患沟通[3],计划通过积极的,正确的功能锻炼,外功能重组和外部促进因素,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从整体护理方面,患者的康复不仅是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对身体,心理,情感和心理康复。因此,脑偏瘫患者护理不仅为基本功能锻炼,而且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患者满意,使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讨论

两组护理方法效果分析:对照组按传统的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只局限于患者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在恢复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4]。而康复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每例患者均由康复小组制定个体化综合康复措施及各阶段康复方案。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故康复组护理前后的效果比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以往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从患者病后2~3w开始,目前提倡在患病后即开始早期的康复训练[5]。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81.

[3]何建英,潘光强.急性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73.

第3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脑梗塞的发生率却呈日渐增多的趋势,偏瘫患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并具有高致残和高死亡率[1]。早期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6岁,平均56.8岁,病程1.5h-8d,平均1.7d,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0.5±7.4分。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梗塞后偏瘫、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及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入院2-7d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常规护理 用温热水每天行2次擦洗患者患侧肢体,用50%酒精在每晚睡前进行按摩,为促进血液循环,先从近端关节开始再至远端关节。对患者肢位在卧床期的摆放,包括健侧卧位,仰卧位,患侧卧位肢位摆放,特别是睡觉前需将患肢依据功能位置进行摆放,避免关节出现变形和僵硬。

1.2.2 康复护理 患者病情在入院后第2d无变化,且急性脑梗塞经CT检查确诊,即可开展功能锻炼,由护理人员在床上协助患者进行,2次/d。采用本体促进法对患肢进行锻炼,即利于屈肌及伸肌的各种神经生理学现象的联合运动、共同运动及姿势反射等诱发的较为随意的运动。如随意运动表现在肌体部,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床上进行,包括漱口、接物、饮食、梳头、更衣等。锻炼躯干肌的方法为,主要对腹肌、背肌和翻身以对躯干肌力进行锻炼。偏瘫肢体功能在上述锻炼成功进行后有所恢复,护理人员在半个月后,可协助患者行坐位训练,双下肢垂在床边进行,最后为两步法的步行训练,包括患者在医护人员协助下站立,座椅站立,扶杖站立等。同是,由助手协助做迈步训练,在瘫痪肢体处由护理人员拴上绳子,瘫痪脚下协助下可迈步。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头痛和头昏症状训练需立即停止[2]。

1.2.3 语言康复训练 脑梗塞偏瘫患者对自己的要求无法用语言表达,常表现为焦虑、烦躁,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耐心细致的观察,并行准确判断,对患者的心意理解并领会,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合理需求,以使其主动配合训练全程,同时对物体进行命名行记忆力训练,提高书写能力并维持,对言语能力上的不足进行弥补。

1.2.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后多不伴有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的现实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的远期效果,使患者对治疗全程抱有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当患者情绪低落,训练受到阻碍时,护理人员需就成功的案例进行介绍,将心理护理在整个康复训练全程中应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1.3 效果评定 依据全国脑血管病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学术会议上制定的标准。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级-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的减少;无变化发生:对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其增加或减少在18%增加的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临床上无效指无变化、恶化和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4 0例中,基本痊愈6例,占1 5%;显著进步1 4例,占35%;进步18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4例,占10%;显著进步9例,占22.5%;进步14例,占35%,无效13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除要求对疾病进行治愈外,更注重使整形体生理功能和生命质量达到较高水平,脑血管疾病有较大的康复潜力,患者在病发离梗塞后以认知、运动、心理、语言及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系列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极大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故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第4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其中男75例,女93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36岁。左侧肢体偏瘫66例,右侧肢体偏瘫102例。上肢肌力3级112例;下肢肌力3级123例。均无意识障碍。

2 康复护理程序

2.1 心理护理。这是所有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偏瘫患者由于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失去信心。针对偏瘫患者患病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其次,要把握时机,针对患者不同年龄、职业、家庭、文化程度、个性及情绪等,因人而异地给予安慰、疏导,消除急躁或郁闷情绪;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病情,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照料,从心理上把对疾病的消极因素转变为促进康复的动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预防褥疮。意识障碍越深、年龄越大、身体越瘦者越易形成褥疮。应根据患者、突出部位、突出程度放置适宜的气垫,贴“安妥贴”进行预防。在病情允许时,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擦浴,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在腹股沟、腋窝和颈部易出汗潮湿的地方,涂抹松花粉、滑石粉等。

2.3 进行肢体活动训练。①保持正确的床上,被动活动患肢关节,保持关节的活动度。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挛缩。活动从近端关节开始,逐渐至远端关节。应在不妨碍治疗时立即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缺血性脑卒中,第2天即可开始被动活动。出血性脑卒中,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嘱其做主动活动,并进行具体指导,如翻身、移动与躯干活动等。原则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最好制订出个体化训练方案,训练次数与时间视患者全身状况而定;②健肢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如循环、呼吸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在病情允许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从单个关节主动运动开始。运动其他关节时,维持另一关节一定的姿势,如肩关节运动时,维持肘关节伸直。控制两个关节有进步时,注意控制3个关节,直至整个肢体。

2.4 坐、站、走的指导。随着病情的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取半卧位,此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下垂,然后护士站在患者患侧,协助患者站立,将瘫痪的手臂用三角巾吊于胸前,指导患者行走。也可在监护下扶床或用拐杖练习行走。同时指导患者行走姿势,如抬头、挺胸、眼睛向前看,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不要在地面划圈。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是患者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跃进。随着病情好转,应适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先是在他人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徒手站立。步行时先原地踏步,走时宜缓慢,量力而行,须时时有陪伴。

2.5 药物及其他指导。对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定时复查,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忽高忽低。有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要努力进行控制和调节,有吸烟和饮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做好防止剧烈的血管舒缩紊乱的处理,以防脑血管意外的复发。如有易凝倾向,要定期来院复查血液黏稠度,改变血液的流变状态,并要适当长期坚持服用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肥胖患者,要让其养成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即:锻炼时动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并坚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对于预防复发也是极为重要的。

第5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心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5-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压力的加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由于身体的残疾,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异常,抑郁,焦虑,恐惧,情感脆弱、自我控制力差;行为依赖,被动,意志力差;攻击行为等[1]。而研究表明,脑功能在脑卒中发生后的前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这段时间内积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因此及早进行心理康复,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使患者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提高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否认心理。即病人角色行为缺乏,由于意外的突然降临,病人无法接受事实,拒绝承认脑卒中带来的危害或不承认瘫痪的事实。病人突然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人变得只能在床上度日,洗浴、如厕、简单的更换衣着等,都需要别人扶助。无论他多么坚强,都难以承受这种可怕的身心磨难,终年偏瘫的滋味令病人出现特定的情绪反应。

1.2抑郁心理。即病人角色行为冲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瘫痪的持续,患者感到自我价值明显受挫,对前途悲观失望,情绪低落,逐渐失望,甚至绝望,情感抑郁。对康复没有信心,自己会成为一个残疾的人,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甚至出现自卑、自责、自罪、轻生等念头。因此不能接受病人角色,表现有愤怒、焦虑、烦躁、茫然或悲伤等情绪反应。实际上,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1.3焦虑烦躁心理。即病人角色行为异常,脑卒中患者由于缺乏思想准备,来势很急,重病或预后不佳等结果使病人不能承受,患者常有悲观、厌倦等行为表现,对这种病人更应细心注意观察。加之缺乏相关的知识,对新的环境、人物不熟悉,一方面担心医生、护士经验不足、技术不高;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担心子女们会另样对自己,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信心。烦躁焦虑:主要来自对职业、家庭生活、老人的抚养、孩子的教育和就业等的忧虑,担心自己病不好而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担心子女们会另样对自己;担心医生、护士经验不足、技术不高;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了信心。

1.4留恋依赖心理。即病人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在住院康复治疗过程中,因得到亲人、家庭和医护人员多方面的关照,一定程度上使其产生了依赖留恋心理,留恋病人角色、留恋医院、依赖家庭及医护人员的照顾。

1.5自卑心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显著下降,他们很在乎别人的态度。认为自己肢体瘫痪,形态异常,动作不雅,羞于见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敢注视别人的目光。

1.6拒绝帮助心理。人格学研究表明,病残者常把病残看作是不光彩、不幸的,甚至是一种罪孽。脑卒中患者常否认自己病残,以保持心理平衡,对抗病残所带来的精神创伤。她们认为别人的帮助就是对自己的可怜,对帮助者甚至报以愤、敌意和对抗的态度,这就严重干扰了康复过程。

1.7多疑焦虑心理。病人注意力内移,身体对刺激的感受性提高,对过去未曾察觉的正常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脉搏、胃肠蠕动等都能感知,并认为是异常病态。患者善于漫无边际、毫无根据的联想,把轻症看成重症。对于无关自己的事,常同自己联系,增加心理负担。在多疑的基础上,患者常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这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性和高度紧张状态。患者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客观环境的估计过分严重,以致出现唉声叹气、坐卧不安、失眠、纳差等现象。

1.8社会因素及其他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痛苦。由于患病造成工作、家庭生活改变,加之住院费用昂贵,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卒中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二便失禁等,加之恢复时间长,进展慢,使患者难以承受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从而影响恢复。

2心理康复护理

2.1建立优良环境。人的心理与环境是一致的,良好的环境可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美感和生理上的满足感。病房合理的布局和规范化的陈设,能影响患者的情绪,较快适应新环境。

2.2注意建立良好的医护患信任关系。医护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和蔼热情、端庄文雅、礼貌待人的举止会给患者以服务周到、可信赖的亲切感受,尤其要注重发挥第一印象的良好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会对医护患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带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心理康复对策的实施及取得良好效果。

2.3对病人安慰和支持。针对老年病人,要创造良好安静的环境,保持老年人心情舒畅,尽量减少外界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要多给病人鼓励和支持,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让他们自报自弃,安于现状,完全依赖亲友的帮助,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自己完成。

2.4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开导和帮助病人。对具有急躁情绪者,要让病人了解脑卒中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客观规律,使患者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对待病残,树立长期锻炼的思想,打消过高愿望;对具有悲观情绪的患者,让病友现身示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要遇到的困难,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并指导患者学习自我行为疗法,如转移注意力、想象、自我鼓励、放松训练等减压技巧,有助于减轻患者抑郁程度[2];另外,医护人员要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坚定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促使早日康复。

2.5尊重病人的意见,理解病人的作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心理行为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可能提出一些不尽情理的意见和要求,护理人员要以端正的态度,耐心听取他们的呼声,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病人康复中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及时与病人进行交流,以期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之目的。

2.6注重患者的家庭地位,增强病人的责任感。在康复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及在家庭环境中所出的地位引导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责任感,激发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患者康复。

2.7帮助病人建立多层次的心理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①建立病友间的情感支持,在医院设立有患者自己组成的互助小组,推动病友们互相交流病情,互相帮助支持。②建立家庭内的亲情支持,家庭中各种亲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各成员的身心健康。③建立朋友、邻里间的社会支持。脑卒中患者易于产生消极抑郁的不良情绪,因此,除了医院内及家庭内建立的支持外,还应充分发挥和利用朋友、同事、邻里及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照顾[3]。

3讨论

心理问题是所有患者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躯体、心理、免疫功能、家庭功能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发挥心理防御能力,还可改善、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4]。心理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使患者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甘露,常志杰,吴世杰.偏瘫患者心理问题的康复[J].中国医学装备,2008,5(4):42-44

[2]贾艳滨,周迁璋.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66

[3]姚菊峰,孙静,张继敏,等.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84~685

第6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 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方法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加强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护士、家属的紧密配合。同时,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较高,高达87.3%[1]。近年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发展,尤其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偏瘫的程度

1.1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2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瘫痪、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不完全瘫痪:肌力2-4级。全瘫: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2]肌力在IV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给予一级护理,扶持入厕,并防止摔伤。肌力在III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档,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对偏瘫侧肢体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2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与实施时间

2.1早期康复的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4]。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恢复自我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作用。[5]

2.2早期康复的实施时间: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研究表明,90%神经功能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6]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经实践证明早期康复介入能有效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偏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3.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7]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通过接触与交流逐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尊重和体贴关心患者,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功能锻炼[8]。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患者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9]

3.2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和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因康复训练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患者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摄入足够的水分。可嘱患者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独立了。[10]

3.3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肢体康复训练应根据病情,当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无进行性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11]。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每日的训练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1次/d,每次30~45 min。[12]

3.3.1早期良肢摆放位护理 [13]

3.3.1.1仰卧位:头部垫枕头,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方 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在腘窝部外侧放置一小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使足底位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屈曲。

3.3.1.2患侧卧位 :侧卧,头垫在枕头上,患者肩胛骨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其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枕头,背部放一枕头,躯干取放松。

3.3.1.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前屈约90度,下方用一较厚软枕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伸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3.3.1.4床上坐位 :髋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放在床头桌上。最好臀下置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度,膝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抵一沙袋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3.3.1.5端坐位:(轮椅坐位)在轮椅靠背处垫一块木板,使患者躯干保持伸展,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桌上,或稍屈曲放于轮椅扶手上,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膝关节伸展90度,双脚平踏于地板上或轮椅脚踏上。[14]

3.3.2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鼓励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更衣、洗涮、吃饭、喝水、如厕,做家务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鼓励患者用正常的运动模式来进行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主动性。[15]

3.4早期康复防治并发症: 由于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处于瘫痪状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容易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5康复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早期康复治疗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时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的活动每个关节。[16]

4健康教育: 保持血压稳定,积极治疗心脏病,控制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生活规律化,调整心理状态,合理膳食营养,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变化及时就诊避免复发或加重。

总结 加强脑卒中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护士、家属的紧密配合。同时,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心理、生活、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反复讲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的过分依赖,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对取得的一点进步予以鼓励,是患者在成功中激发康复欲望,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耿蓄芳.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进展.家庭护士,2008,6:16861687.

[2]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2.

[3]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护理杂志,2002,17(5):22.

[4]黄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6:4041.

[5]李花兰,戚艳丽. 54例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45146.

[6]李丽.脑血管疾病偏瘫康复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941095

[7]自中岚 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J] 家庭护士 2006 4(12B):48

[8]曾萍.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47

[9]马平都 陶慧娥 黄国秀 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8):2098

[10]赵丽娟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Jun.18(16)1939

[11]贾瑞霞,宋俊兰.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8990.

[12]周晓娟.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89792.

[13]马诚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 2005:180

[14]曹艳.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590.

第7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方法: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于第30天后进行Bathel指数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Ba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7-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近几年统计,我国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高于西方国家,全国脑卒中发病人数逾越150万人,致残率约86.5%,随着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信心。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天后进行Bathel指数评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1.2.1对照组:患者病情在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疾病不再进展后给予康复护理。

1.2.1.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需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也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2.1.2良肢的摆放。其目的是防止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痉挛的出现或加重。仰卧位:头下置枕,不宜过高。患侧后垫一个比躯体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在患侧臂位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止患侧骨盆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不应在足底放任何东西,因会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是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腔,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

1.2.1.3定时翻身拍背。每隔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患者侧卧位,扣击者两手的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由轻到重,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震动气道。目的是预防坠积性肺炎,防止肺部感染。

1.2.1.4关节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以健侧关节活动度为标准做患侧练习,由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缓慢轻柔,重点进行肩关节屈、伸、外展、外旋、内收、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屈伸、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天做2次,每次每个关节做5—10遍,每个动作需3—5秒完成,较长时间卧床者尤其要注意做两侧关节被动运动。

1.2.1.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进行ADL训练是能够恢复以前生活方式的重要步骤,患者常需要在充分指导下认真,反复地训练和体验,以便早日回归家庭。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可逐步练习穿脱衣服、穿袜、穿鞋、刷牙等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康复护理内容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急性期是指病情尚未稳定的时期,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就可以进行良肢的摆放,变换和适当的被动运动及按摩。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动作不猛,均应尽早甚至超早期康复护理。(发病28—72h)。

1.3评价指标。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

2结果

第8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中风是指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也被称为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中风患者多容易伴随后遗症,常见的口口齿不清、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1]。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发现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中风患者的后遗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文章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从各方面开展干预活动,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康复护理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为(65±10.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50~77岁,平均为(63.2±9.2)岁。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的诊断标准,且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精神和意识障碍;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内分泌疾病、精神病以及接受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则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

①躯体障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在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躯体移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多翻身;若患者不能翻动,可以在骨突部位垫上气囊圈,避免压疮的出现;伴随肢体偏瘫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肢体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出现,护士需要对患肢进行按摩以及被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转动、抬升等动作,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以及肌肉力量,然后在逐渐进行平衡以及站立训练,然后再循序渐进开展精细动作训练,例如翻书、夹菜、捻动、抓握等动作;鼓励患者自行穿衣脱衣、洗脸刷牙、梳头吃饭等,每日不定时进行关节和手指的训练,1天10次;

②语言功能障碍:鼓励患者发音,通过伸缩舌头来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训练用喉发音或是用嘴吹气的方式,诱导患者发音,然后从简单的词句,然后纠正患者的发音,并逐渐开始进行简单对话,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3-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询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BI指数>60分,有轻微活动受限,能够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部分需要他人帮助;有效:BI指数为41~60分,有中度活动受限且需要他人进行较大程度的帮助才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无效:BI指数≤40分,有重度功能受限且大部分生活活动需要他人辅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

第9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资料报道[2],70%及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可遗留瘫痪、失语、失用等残疾,其中偏瘫是最常见后遗症之一。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住院患者48例,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生脑梗死、意识清楚,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2~65岁;病程3~18d。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肢体功能、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案如下。①情志护理:通过说理疏导、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通过谈心、释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脏腑、气血功能恢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②中医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以按摩为主,辅以针刺治疗,按摩主要以伸、拔、扳、按、揉、擦等手法在患者颈项、肩部进行,针刺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水沟、风池、大椎、天柱、内关、太冲、曲池、合谷、三阴交等;恢复期患者以针刺、电针、艾灸为主,辅以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的部位。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进行护理干预前与干预结束后,采用简化Fugl-Meyer(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疗效越好[3]。

1.4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痊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正常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好转,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减轻,颈、肢体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和死亡者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别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干预组提升更为显著,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100%)

干预组24例

12

10

2

91.66

对照组24例

8

10

6

75

干预组24例患者中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4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医学中“中风”范畴,其基本病因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宜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4]。中医情志护理可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可使气血运行顺畅,利于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中医针灸及推拿按摩可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纠正气血逆乱,从而增加患者脑部血流量,加快血液运行速度,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差异显著。

此外,显著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26-727.

[2] 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外医疗,2011,8(2):182-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