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中学生智慧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智慧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智慧课堂

第1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 师生课堂冲突 语文课堂 智慧与艺术

师生课堂冲突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交互作用的产物,指的是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由不同的个人需要或价值观引起的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或对抗。语文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师生冲突,教师运用智慧与艺术正确、快速、巧妙地对待和处理好师生冲突,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内涵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这是因为师生交往互动的时间和场所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传递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信息,这些行为被不同学生接受、认可,抑或排斥抵制。学生在互动中的行为反应使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期待,这种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不同期待与师生自身条件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一般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冲突。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表示对对方的敌视和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情感要流动,就要得力于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饱满的激情,用自己内心流淌的情感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有了“养料”,学生内心也会生发出不可遏止的情感波澜,他们或用表情、或用动作、或用语言将此表露出来反馈给老师,多次循环,反复流动,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交往状态。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情感差异,存在着情感分歧,这种差异、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上升为师生交往冲突。而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冲突则带上了语文学科的独特色彩,这种冲突是以师生间的交流为起点的。

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既有和谐的一面,又存在分歧、对抗和冲突。审视和探析师生交往冲突的特点及成因,对于全面揭示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二、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形成原因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冲突有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会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片混乱,甚至会引发课堂外一连串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语文课堂需要交往,有交往就会有冲突,师生交往冲突既然是语文教学的互动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学生的地位提高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机会、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一旦对某个问题或者是对教师的观点产生异议,学生就会抓住机会予以澄清。如果教师不接受,学生自尊受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使用双重标准。

在和学生口头言语的互动过程中,“对于学业成功者,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在言语互动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对于学业失败者,教师倾向于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言语表达,在言语互动的进程中,教师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2]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当有些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各种行为达到心理平衡,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二)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元化。

语文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学生的独立人格、价值取向、创造性受到极大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群体,再加上时代的变迁、教育模式的转型,使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他们在选择、吸收各种文化时,不愿简单地趋同于传统文化,在行为方式、语言等方面追求突出个性,对传统文化持有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在价值态度方面也有求新求异的趋向。这样,师生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形成一道无形的交往障碍。而教师一旦从学生身上发现了与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时,就往往运用权威加以同化和规范,简单地指责他们,这样,师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交往冲突。

(三)教师自身能力欠缺,过分强调教师权威。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地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引发师生冲突。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较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稍有不从,便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导致师生冲突。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不仅没有局限于教室,而且不局限于教材。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开展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面对生活,如此开放,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冲击着语文课堂,冲击着青少年一代。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相应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避开冲击,达到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交往冲突的产生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

三、解决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的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作为这三个源泉的高级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智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威信和教学质量。发挥好教师的教育机智,运用一定的策略,就能较好地应对这些课堂交往冲突。

(一)尊重学生,强化师生对话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对话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对话是谦恭的、负责任的;对话要信任对方;对话中需要双方的合作;对话需要有批判意识。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堂过错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或暗示,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进入“愤”、“悱”状态,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引出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鼓励多维思考或尝试多种操作方法,出现师生冲突,及时采取措施,力求达成共识,获得情感满足,保留继续探讨和交往的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莫怀戚的《散步》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思维冲突”,他先出示了问题“我看到了一个?摇?摇 ?摇?摇的家庭,因为?摇?摇 ?摇?摇”,同学们阅读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纷纷填上“幸福”、“天伦之乐”、“和谐”等词语。很显然,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家庭中浓浓的爱意。在一一表示赞许之后,一位同学突然抛出一个与他们相违背的观点:“我倒觉得‘和谐’中也有‘不和谐’,因为文中有个词语分明很刺眼――分歧。”学生们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分歧”上来,什么分歧?为什么会有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课堂就随着这些问题渐渐走向深入,最后“不和谐中的和谐”“分歧中的爱”这些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思维上的冲突也就成了教学契机。

(二)调适自我心态,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行为。

教师在言语讲授时还应当善于“自我控制”,抑制言语的冲动,化解来自内外的心理干扰,调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例如:教学《孔乙己一课》,在理解《孔乙己》结尾中的“大约”、“的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引发了师生认知冲突。我问学生这两个词语矛盾不矛盾?说说你的理由。并说说你对孔乙己死的理解。多数学生认为不矛盾:“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我”没有亲见,“的确”说明必死无疑。对于孔乙己的死:有的说孔乙己是饿死的,他不会劳作,又被打断了腿,没有人照顾,缺吃少穿,一定是饿死的;有的说是被冻死的,他最后一次来酒店已是深秋,不久就入冬,可他只穿了件破夹袄,加上吃不饱,身受重伤,最后只能被冻死;还有的说是笑死的,在黄粱美梦的虚幻情境中大笑跌倒而死。我对同学们的回答及时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就在我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是矛盾的。”这让我和其他同学感到惊讶。我及时调整了情绪,笑着说:你还有不同的看法,说来给大家听听。他显得有些激动地说:“‘大约’表示猜测,‘的确’表示肯定、确定,用在一起就是自相矛盾,您以前给我们讲病句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只不过是鲁迅写的,我们说不矛盾,实际上就是病句。”我们一时怔住了。稍停片刻,我首先对该同学的不同见解、勇气表示了肯定,然后问其他同学能否再作解释,结果这时教室出奇地安静。此时我调整了思路:“我这么认为,你注意体会一下,‘大约’是猜测的意思,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孔乙己的下落,对他的死只是一种猜测,更何况也无人去关心他的死;但是孔乙己迂腐懒惰,孤苦无依,遭打致残,更何况身处那样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实在是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这两个词语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既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性。类似用语像鲁迅杂文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这题目看似矛盾,但根据作品实际确实‘大有深意’。你看我现在这样解释你能接受吗?”该同学笑着看着我,点了点头。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只要学生能将课文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结合起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应该得到尊重,加以肯定。

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丝毫不尊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行为,则一场师生交往冲突恐怕又要上演。

(三)做好应变的多种准备,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中的“预约精彩”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个非预测事件的出现,都在实实在在地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因此,教师能否“预约精彩”的问题,就变成了教师能否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研究与探索丰富自身的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问题。

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如果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怒气冲天”,大发雷霆,失去理智,就不可能思考和选择最佳的方法处理问题,而且会使全班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事件上,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损教师的形象。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避开冲突的锋芒,比较容易为另一方所接受,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有时气氛严肃,此时教师若能冷静下来,运用智慧,临场应变,“怒发冲冠”即刻可变为“烟消云散”,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平时工作也算认真负责。一次上课,她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个纸团,正好击中了她的头部。这种情况不管是谁,可能都会非常生气,但她却采用一种幽默、机智的处理方法,说一句“送礼物,应该面送否则不好面谢”,让学生看不见老师被激怒的场面,使学生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强化。在冲突缓和以后,教师再了解情况。

(四)做和谐、有追求、充满智慧的教师。

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语文教育工作的实质是交往互动,避免不了冲突和矛盾。“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谐”教师还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弘扬对话精神。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设计及教育方式无一例外都成了不和谐的所在之处。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有梦想,有追求,学会不断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应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的评价方式,成为充满智慧的教师。

总之,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冲突有着学科的独特性,它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只要教师能沉着冷静应对,运用一些教育智慧与艺术处理,本着为学生着想的理念,就能达到理想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1998.

第2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1 巧用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可以利用生成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求正方形的面积时,设置了这样一题:“广场中间的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0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我出示时,故意漏抄了“正方形”三个字,结果,学生做时,一个个抓耳挠腮,小声嘀咕着:“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呀?”我顺势利导,问:“怎么会不好做呢?缺少什么条件呀?”于是学生讨论得出缺少了图形的形状,这时我便故作认真的说:“是老师太粗心,漏掉了‘正方形’三字,还好,几位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谢谢!现在,老师加上‘正方形’,你能解决这道题目了吗?”通过故设“差错”不仅让学生对求图形面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善用错误点燃深度思考的激情

面对课堂上的错误,除了有一颗平常心,还要有处理错误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功底,将错误巧妙利用,深刻剖析,常常可以点燃深度思考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上过这样一节数学课,我给出了一组图形,让同学们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动手操作将图形对折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了汇报,其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看法不一样,出现了以下有趣的场面。

生1:原来我认为平形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可是把它对折后,我才发现它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看来,仅靠观察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准确,还需要动手实验进行验证。生2:老师,我不同意。我也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折,我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1: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一样,但是并没有完全重合。你看,这边多出了一

些,而那边又少了一些,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上。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能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好!生2:我反对,虽然对折后没有完全重合,但是只要沿着折痕剪开,换一个方向两边就完全重合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1:可是黑板上写得清楚,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算是轴对称图形。剪开后两边重合是不算的。生3:不然的话,黑板上应该写成“对剪后两边完全重合”了。(大家都笑了。)生4:如果剪开的话,原来图形的特点已经被破坏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这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鼓掌。)师:在这么多事实面前,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生2:现在,我也同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了。这时,他的同桌又把手高高举起。生5:我还有一个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一样,变成一个菱形的话,那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很意外。师:你的想法真的很特别,说实话,老师也没想到。这样吧,老师临时为你剪一个菱形,现在你给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生5:(边说边折):把它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你的发言不但让我们知道了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也许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却是,比如?生1:菱形。生2:长方形、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师:感谢刚才那位同学,他让我们的思考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走向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确,这样考虑问题,要比原来完整和准确得多了。

这节课我就抓住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展开一场辩论,展开思维的交锋,就是在思维的左右摇摆中,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学生澄清了原有的错误认识,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3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主体;发挥

在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迎接着很多的考验与问题。比如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政治观点,探究全新的教育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是导演,是主导,学生是演员,是主体。我们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从上课的内容上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老师们上政治课,如果什么都讲,什么都往学生脑子里灌,这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忘却了学生是主体的效果。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取消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要在课堂上做到“三讲”和“三不讲”。这个“三讲”其实就是讲重难点,讲考点,讲易错易混淆点;所谓“三不讲”就是学生们己经学会的不讲,学生们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们怎么学都学不会的不讲。这样,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难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再去安排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例如在高一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框题里有三个内容: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在这里,第一个问题学生们自己能够学会,不用教师讲。第二个问题是重点,要重点讲。第三个问题中有易混易错点,要少讲精讲。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在谈论问题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们中间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以记录,加以引导。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假思索地发问,那么即使得到正确的答案,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教师只要在关键地方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们再去思考,解决得出答案。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在合作探究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实践?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为什么?①蜜蜂酿蜜、鹦鹉学舌;②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活动;③教师讲课;④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⑤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根据课本知识能够初步知道实践的含义,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实践的含义,因为学生们不知道掌握该含义的几个关键点,所以后面的判断题,大部分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探究甚至无法进行。教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应该从实践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点拨。根据教师的点拨,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

二、从课堂的过程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授课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学后教再当堂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当然这是要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自学。老师也不能让学生们漫无目的的去预习,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自学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当然我们设置的问题应该以基础题为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学到乐趣,看到自己的问题被自己所能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就要有检查,我们要通过讲解几道经典的例题,来检查他们自学的效果。当然也可以让还是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自行讨论,让学生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解决问题。

然后,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设疑,引发学生们去思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可以到达教学中的共鸣;通过设疑,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体现出师生互动。比如我们在讲授完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后,就可以设问,“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违背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哪一点要求?”在讲解好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后,让孩子们区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个概念。通过不断的设问,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也让学生们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情境。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中去学习,让他们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如每节课都布置一下,国际国内与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关的时事政治,在上课前10分钟让他们说说这些时事政治与这节课的关系,有什么知识点是相通的,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开拓他们理论跟实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引入这样一组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肢,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表示,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这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不谋而合,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既体现了知识的现实价值,又能够让学生亲身运用本课的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检测的作业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一定的量度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便于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思想政治课只有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讲、读、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宗敏.构建师“导”生“演”的高中政治课[J].考试(综合版).;2012年10期

[2]王冬.浅谈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第4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49-01

初中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心理素质、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教育的一门社会学科,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释放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是每一名政治教师探索、思考并实践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一、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授课中,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为了满足学生“求真、求实、求新”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所选的教学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础性,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更能抓住热点,突出实战性。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必须“活起来”,学生才能“动起来”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变活。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形式包括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个别提问、情境教学等,形式不能太单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又要考虑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比如在上课时采用辩论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积极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学活动要科学、和谐。只有构建好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教师不仅要注重肢体语言,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微笑、鼓励、艺术性的批评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活跃的课堂里,不会拘束,惶恐。而是开启思维、畅所欲言,学有所乐。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师生互学、角色互换活动,多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教师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步,学生才不会产生疲惫、倦怠心理。教师要学会留白空间,给学生反刍的时间,巩固知识,吸收精华,学生才会跟上教学节奏,并不断拓宽视野。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的求知欲被激活,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5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检验和求证,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复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课程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所以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课堂互动较少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等。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生物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在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效率意识、层次意识、调控意识和联系意识。

1.效率意识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教育效率意识。另外,教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但是不能让学生在一些非重点的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尽可能把时间用在重点知识上,一些简单的、次要的问题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通过组织小组或其他的形式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层次意识

课堂提问是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层次意识,课堂提问的内容没有层次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例如,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开动学生的脑筋,不能一下子难住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

3.调控意识

有的教师应用高效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控制意识,过分放松学生,使学生任意设计课堂活动,使生物课堂高效教学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把整个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不能让学生任意地自由控制,不能让学生做一些跟课程无关或相关不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做一些和课程联系紧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效率。

4.联系意识

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都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更不能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联系意识,把讲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联系性思维,在实际的活动当中可以把新知识、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二、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应用

1.提高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

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采用直接导入法、语言导入法或者悬念导入法时,不能只应用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而是要贯彻到整个课程当中,这样能使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减缓学生上课时的疲劳。另外,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结尾,因为课堂教学的结尾,不仅是一节课的总结,同时也是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最好能够留出悬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2.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就书说书,学生就师而学。初中生都是被动学习初中生物,非常缺乏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整个课程当中,而教师要放弃指挥权,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达成学习的目标。在课堂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红细胞”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包括“为什么红细胞是红色的?红细胞的形状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有什么关系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初中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和相关问题。

3.理论结合实践,使高效教学更加具体化

理论结合实践,使高效教学具体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些生物实验或者活动,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到一起。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当中与生物课程内容相关的东西带到课堂,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校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使学生更加了解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组成。

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构,同时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现在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展高效课堂教学,使其能够生活化、创新化以及多元化,从而充分发挥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远明.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J].东方青年:教师,2013(11):90-91.

第6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体性;优化教学;能力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素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我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2004年开始实施对初中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思想,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恰当处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认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好教材内容,而是通过教材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并能很好的运用所学政治理论,不断的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自主性来,才能达到学习政治理论的目的。教师在研究教材、备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据,头脑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良好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助于自主性的发挥,一个科学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即使有发言权,学生所说的东西也必须符合老师的主体思想,不能背离老师的观点,因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没有自主学校的能力,人云亦云,不能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能有自主性呢?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渐渐的把自主给了学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调动大脑、眼睛、耳朵、双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快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应,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领悟人生意义。所以,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师生双方都产生一种求知的愉悦感,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努力将目标转化成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灵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标都由它来决定。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所见最多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解……”,这样,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结论,但是基本都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没有自己的创造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一个思考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问题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准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答案要有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思考后能得出不同程度的解答,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解决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很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自主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的能力的载体和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在阶段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无序的、缺乏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必须从结构上去把握了。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总结、概括,将知识重新排序、整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构建知识结构网,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理解整体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把握,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堂课最核心的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习多种教学技能,拓展自身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7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面对普通高中政治教育发展史上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在校的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政治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1.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2.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3.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

民主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对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第8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生成智慧;实现高效;策略思考

我们大都知道: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我们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人们也已充分地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某些意义上讲与这个国家人民所掌握的英语程度有关,因为英语也已开始成为世界往所必须掌握的主要语言,在这类语言上如果文盲比较多,那么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兴旺,则肯定是要打疑问号或者说是要打折扣的。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和英语课堂教学都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平时的英语教学笔者所认真思考的是英语教学利益最大化还必须努力在课堂去得以充分实现,而实现课堂高效的策略又应当永远也离不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智慧的生成,如何去生成我们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智慧?笔者以为必须做到这样的三个方面。

一、生成学生课堂智慧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应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我们所必须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忽略不得。课堂教学中生成我们学生的智慧,往大处去理解是对我们义务教育要求的本质实施,也是对学生其本质意义上的尊重。但在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智慧总是得不到理想的生成,而且好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智慧也得不到很好的生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未曾完全能够建立理想的互动关系,首先是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比较大,课堂教学已不容许学生去做过多的生成智慧的事情,只要把单词的意义和词法、句法等相关内容去记熟记牢,应对升学考试应当说是没有或者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这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表面上的负责任实际上的不负责任,严格意义上讲则是害了我们绝大部分学生。所以,要想一定意义上去达成生成学生智慧的目的必须既尊重学生的人格,又尊重我们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更需要做到的是尊重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生成课堂智慧的一分子,每个学生也都有促进课堂丰富智慧生成的潜能。

二、生成学生课堂智慧必须切实依靠学生

英语学习具有着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从这些意义上讲生成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智慧则必须要充分依靠我们学生。这应当说是教育的规律,也是教学的原理,是我们每堂课都必须引以重视的问题。但在我们实际诸多教学活动中我们并没有去极为理想地通过学生去生成丰富的智慧,而是在过多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去做秀,自不自觉地使得许多表面轰动的效应掩盖着学生课堂生成智慧未曾得到充分落实的实质。因此,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努力思考和实践的是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怎样开动学生生成课堂学习智慧的大脑。譬如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要去渗透一些英语国家文化,对这些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其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去认识英汉国家文化的异同,进而接受到优秀英语文化的熏陶感染,进而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和祖国优秀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然而这些优秀文化的解读是否就应当非我们老师莫属呢?笔者以为并不尽然,教育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感到,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十分畅通,我们学生的思维也因学习的广泛性显得十分的活跃起来,他们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读其文本内容,他们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创新创造去实现自己生成课堂智慧能力的有效和高效发挥。事实上只有依靠我们的学生,课堂才不至于是一潭死水。

三、生成学生课堂智慧必须努力发展学生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所教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进而比较直接的体验和运用英语语言。那么,让学生在比较直接的体验运用英语语言时促进学生的发展则应当说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毫无疑问生成学生课堂智慧则也必须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既要发展学生,又要靠学生去自己发展自己才是我们理想的育人途径。譬如,在我们诸多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学习体验的方式也略有其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更是生成我们学生课堂智慧不可多得的又必须依赖的资源,教育教学的实践则比较充分地告诉我们:学生的这些资源就蕴藏在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语言学习的形式搭建开放性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于学生与文本交流与分享的平台,那么学生则可以去生成出更为丰富的智慧。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些学习的活动中变成智慧的富有者,学生既能在现有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变得轻松愉快而颇具其活力,又能为学生的未来去奠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基础的。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总要让学生去接触一定的英语文化,对我们的学生极具启迪意义,有的也与我们所必须弘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甚至于一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不谋而合的,利用这些比较特殊的节日去开展一些系列性的活动,并让学生去深层剖析东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异同,去找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借鉴意义,对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其意义则十分明显。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

摘 要:将中学生培养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不仅要求其身体机能的健康,更应当注重的是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而培养中学生心理和思想健康的有效课堂就是思想品德教学。因此,为了将初中生培养为一名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思想品德教师理应积极寻觅有效策略,立足思想品德教材内容,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以期实现这一中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健康发展

初中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有效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后备力量。因此,可以说培养中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不仅是出于对学生个人的负责,更是对国家的负责。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中学生学到了较强的文化知识,但是却缺乏健康的道德和行为素养,那么终将成为社会的威胁。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其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行尤为重要。

一、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行尤为重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我国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我国新推行的课程改革中曾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众所周知,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知识都有涉及,因此,通过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改革理念。其二,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这些优良的品行,如诚实、守信、团结之后,自然会在社会生活中交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赏识,进而有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其三,有利于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最新提出的“核心价值观24字指导方针”皆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因此,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培养健康发展人才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交友智慧,构建班级和睦氛围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善于交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也就造成了其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因此,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就需要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借鉴他人的智慧。所以,由此而衍生出的交友智慧就是中学生理应积极掌握的技能。通过交友手段,能使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融洽,有利于构建一种和谐、互帮互助的班纪班风。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交友的智慧》时,就可以积极地从交友的重要性、交友的方法和交友的作用等方面向学生讲述交友的智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用古代经典的交友典故,勉励学生如“高山流水”“负荆请罪”等,如此,通过引用经典实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从而有效培养中学生的交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社会公共意识,遵守公共秩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了促使初中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思想品德教师就应当在现教育教学阶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服务社会。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学会遵守规则》时,应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让学生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其二是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形成正反的两个对比,如一面是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良好面貌,另一面是违背社会公共秩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此,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起到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观念

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既涉及公民的服务意识,又涉及法律相关的知识。通过教学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的相关内容,使中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即:没有人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同样不存在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对于权利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健康唷⑷烁褡鹧先ā⒀【偃ā⒂涡腥ǖ热胧郑培养学生权利意识;对于义务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义务和责任意识,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概言之,为了促进中学生实现健康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积极立足于思想品德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培养学生交友智慧、培养学生社会公共意识以及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观念等角度入手,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促进中学生真正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