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艺设计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风格;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赋予环境视觉上。”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主要流派
(一)新古典主义
采用民族传统的装饰手法,在现代结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高新技术的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和装饰,同时采用陈设艺术手法来进行分割空间,装饰空间的设计,使中国传统的室内样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1959年中国的十大建筑,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设计和民族文化宫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为基调的空间形象,都是运用新形式和古典风格结合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二)新少数民族风格
在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的人文文化特色内部空间形式,并在结构构件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了的少数民族装饰图案,或以其图案所做的立体性标志,保持其民族色彩、家具饰品等特征,并选用少数民族陈设的艺术品装饰室内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文明特征,这一类设计风格被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三)中国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设计起始于19世纪下半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现代家庭装饰的主流。现代风格是一种简朴淡雅式风格,它是以简洁明快为其主要特色。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应按功能区分的原则进行,完美地反映出“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洁、明快、洗练的设计风格,同时采用了色彩、质感、光影与形体特征的多种手法。设计时充考虑到了本国国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因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又带有中国设计文化的底蕴和特色,故为中国现代主义。
(四)后现代风格
主张兼容并蓄,凡能满足当今居住生活所需的都加以采用。这种风格的室内设计,空间组合十分复杂,突破完整的立方体、长方体的组合,且多呈界限不清的状态。利用设置隔墙、屏风或壁炉的手法来制造空间层次感,使居室在不规则、界限含混的空间利用细柱、隔墙,形成空间层次的不尽感和深远感。常将墙壁处理成各种角度的波浪状,形成隐喻象征意义的居室装饰格调。
二、设计理念上的主要精髓
(一)回归自然情感化
在具有现代感的室内装饰设计中,一些具有民俗特点的物品也常常会勾起人们思乡、怀旧的情节。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使我们也来越远离了淳朴的、率真的、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田园生活,不见了昔日的山野溪流、古道茅舍,到处都是都市的喧嚣,满眼都是林立的高楼,人们只能靠数字和图形标志来识别自己的家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二)整体环境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人们不能不常常涌起重温昔日的渴望,于是,每当我们见到渔民的蓑衣、农村的油灯、挂在门边上成熟了的老玉米、红辣椒、汲水的轱辘等,这些留在我们儿时记忆里的东西的时候,总会陷入温馨的回忆和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也许就是沈天游先生设计北京亚洲大酒店老船坞的初衷吧。
(三)高度环境现代化
以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室内的有害气体、超标辐射等污染一般是由装饰材料造成的,已经成为室内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要选择通过国家环保认证的材料,千万不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或淘汰的材料,宁可不装修或少装修,也不用那些对人体有害的材料,把好室内装饰装修第一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在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三、结束语
对室内环境本质的研究就是室内环境如何体现人对环境的把握,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为了创造人们心中理想的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设计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必将更有诗意。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般来讲是以木结构为主,并以中国字画和陈设艺术品等作为点缀,创造出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氛围,特别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建筑室内固有的传统风格样式,其造型特征被称为中国“民族传统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文献:
[1]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关键词 城镇 以人为本 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城镇中的一切,这种全面观,并非强调城镇中的一切都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也并非使环境艺术学庸俗化,它是指城镇中的一切,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充当环境中的一分子,互相结成关系并产生影响,共同作用于人、影响着人。尽管城镇环境艺术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宽广,也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和包容性,但人类作为环境的核心,处于环境之中时,会或多或少地被周边的环境影响到,同时人们的行为又在影响着环境、作用于环境,环境因人而变。
1 视觉艺术
根据系统科学方法分析,作为一个巨系统,在人一个城镇中,都包含着众多元素:建筑物、道路交通网络、通风、电力、给排水、市政设施、环境小品、雕塑、广场、环境绿化等等,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够再独立为一个子系统。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取决于城镇环境各要素关系是否取悦于人的感官,达到审美、适宜的需求。
作为人类身体的主要机能之一的视觉,它是人们感知外界及周边事物的主要能力与方式,尽可能了解与利用这种能力,有助于对城镇的整体环境形象进行设计。人们之所以能对一定的形态、色彩产生轻与重、长与短、冷与暖、距离的远与近、形体的分裂与连接、稳定与位移等感受,正是视觉对人的心理作用。同时,人们对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形体,会产生前与后、轻与重、节奏与韵律、尺度大小等存在差异的感受,也是因为视觉的运动规律所造成的。以上这些对城镇的总体环境设计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考虑城镇总体环境与形象的艺术设计时,应该尽量着眼于全局,从各个局部着手,充分利用上述的视觉原理,依据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构成城镇整体环境的各个元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寻找、领悟、构想、提炼出可以象征着某一个城镇的地理风貌、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地方文化与特色,甚至是有关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图形、符号、色彩,尽量合理地把握全局,遵循综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区分彼此交织的客观元素间的构成关系,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合理选用适宜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最终形成外观形象鲜明突出、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城镇环境。
2 触觉艺术
触觉是大多数生物本身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人的体表接触到事物的表皮、负重、运动时肌肉的紧绷感,贴合着体表皮肤,同时将其中一些有关事物特性的信号逐一传输到大脑,于是,人们对于不同的物体就会产生软与硬、光洁与粗糙、干与湿、冷与热等等感受。故而,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由于周边环境与材质存在差异,反映出来的表面特征和内在程度自然也会存在差异,那么对于不同材质的物体,人们自然就会进行区分并加以抉择。
当然,人们对周边及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感触,不仅仅来自手、脚、肌肤等各个部位。在漫长的历史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对周边事物的感触,往往都是离不开视觉要素的。只有这样,即使人们无法直接用身体的某部位去触摸物体,依然可以凭借视觉观察,从而产生回忆与联想,以此来唤醒曾经的触觉感知记忆,并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这对于艺术设计来讲,正确选择物体的材质,合理运用和加工材质的表面,处理好材质的体量、形态、色泽、肌理等,对于视觉而言亦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的、舒适的触觉体验能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对于视觉经验亦是如此。
3 听觉艺术
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波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从而引起听觉。声音中,最简单的音波是纯音。物理学上用频率和振幅(强度)两个主要特征来说明纯音的性质。
全部声音也可按照它们是否具有周期性而分成两类,即乐音与噪音。乐音是周期性声音振动,如音乐。而噪音则是非周期性声音振动,如自流水声、沙沙声、风雨雷电等自然之声,以及敲打声、发动机及其工业机械产品的轰鸣等人为之声,并非所有的噪音都有害而无可用。
人对声音的接受力有一定限度,研究表明,人能听的音频是16~20000HZ左右,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和所能忍受的最大强度并不一致。当声音强度超过人的忍耐极限,引起痛觉,导致对人听觉器官和内脏造成伤害。在城镇这个充满各种人工嘈杂之声的环境之中,自然中的声音显得尤为可贵,对于城市噪声,自然声音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之得以掩蔽和缓解,对于渴望自然、向往自然的人类而言,自然声音亦能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4 嗅觉与味觉艺术
嗅觉、味觉器官是人体中维持生命活动、保持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重要的内外通道,因此,它们既担负着能量供给的任务,还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人类敏锐的嗅觉可以帮助发现各种物质的挥发性气体在空气中的不良情况,以引起人的警觉,促使人注意空气污染,以免有害气体进入体内。
人的嗅觉、味觉的主要物源仍来自人们生活的物质空间,它们通过各种物质、材料所散发的气味,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作用于人的嗅觉、味觉或视觉,而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在确保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通过对于不同气味色彩物质的选择,并经过艺术的创造和调节,营造出自然芳醇、沁人心脾的气味空间和令人产生美好幻想的味觉美感环境是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
5 人体尺度与空间艺术
城镇中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设计的。由于人的身体及活动形态,占有一定的空间,在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5M,女性平均身高1.65M,使得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街道的宽窄,工业产品皆以人体尺度为标准,根据人群密度、使用量和人流大小等等来确定设计的尺度和空间,当然设计时不要只因涉及到人的生理尺度而局限在物质状态。研究表明,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审美愿望的达成——精神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性质不同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尺度,公共设施、广场绿地、园林以及娱乐憩息场所的空间环境、尺度感往往更顾及人的心理尺度而放得很宽。
在空间环境中,对自然物或人物,人往往根据安全舒适、不安全危险等因素产生心理尺度和空间反应,心理尺度的外在表现主要由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操纵,其中视觉是影响人心理尺度的主要因素,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统一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在环境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发挥着指导性的意义,好的环境设计能够使人们改善环境观念和设计观念,使人们的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增强人们的环保观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理念和设计形态离不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情况各不相同,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设计水平也各不相同,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也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环境艺术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系统工程学科。阿纳森认为“环境艺术”是与环境相关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设计,这种理解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环境艺术的本质,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上。环境艺术包含了城市和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等公共空间设计,以及景观设计、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它涵盖了人类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过程,也是一种人们生活的协调设计方式,对社会行为和人类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可以看成一门回归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艺术。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它追求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审美需求的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和谐性、整体性和特色性的艺术美,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核心地位,将环境因素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条件,追求艺术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设计出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在其具备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性,以通过作品体现人的根本利益。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材料的多样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整体性的特点,具备科学、合理、统一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的影响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理,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其中社会生产力是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生产力低下,不但制约作品的完成,同时也影响设计师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但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如何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设计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环境设计要以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制度等因素作为参考,尊重环境的基本特征,防止不必要的环境破坏。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易出现洪灾的地区进行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防治水患这一功能。地理因素对环境艺术的影响深远,往往影响环境设计的设计效果。总之,环境艺术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体现艺术设计美感的同时要尊重自然。
三、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一)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设计也逐渐地转变,慢慢地进入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当中。对于人性化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需求而设计,以尊重历史文化和习俗为前提,使环境设计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和自然,而不是仅凭设计师本人的思想和理念进行设计。
(二)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
文化建筑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背景,在文化建筑这种公共服务设施中,其表达的理想与信念是具体的某种主题。在现代社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建筑建设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繁荣发展的最终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建筑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文化建筑是教育功能极强的手段,可以组织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专家专题讲座等,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建筑不仅是人们终身教育的场所,更是辅助学校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随着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以及社会精致文化的推进,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建筑不仅要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更要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的开放性论坛。
(三)环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
环境设计包含了多种专业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起完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将多方的工作在环境设计上有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相关的各行业人员各行其是,造成环境设计中的漏洞和缺陷。
(四)交流公共文化的场所
现代文化建筑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增进感情的桥梁,文化建筑体现的是物体实体,同时结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表达方式。而且,世界上大多数文化建筑采用的都是本土化设计方式,注意引进一些国际上其他文化内容的临时性设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深入促进国家与国家质检的文化交流。甚至很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也建成了能代表自身文化的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扮演的角色包括社区交流中心、信息交流站等,已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复杂性
环境设计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具有多层次性。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掌握建筑、园林、装饰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环境设计首先应具有实用性,既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提供方便,包括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的设计,又应满足人们的欣赏、使用等需求。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复杂性的体现,同时也要求环境设计要从整体风格和具体设计细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对业主视觉喜好的掌握,装饰材料的选择等。环境设计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空间设计上,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尽量增大居住环境的视觉空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最后,环境设计要具有多功能性,除了一些实用的功能,还应具有调节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总之,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复杂性,对环境艺术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美
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蕴含着设计者的思想,所以可以说每一个环境艺术作品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在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明显特色的有雅典、威尼斯、罗马、巴黎等,中国有北京、西安、青岛等,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之美是需要人们对历史遗产进行继承、保护、发扬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特色由于富含了许多的人文内涵而成为不可复制的存在。在一座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广场的加入都可能对城市原有的特色造成打破或者是增强的作用,这需要设计者能够在设计中重视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用更通俗的话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从这方面讲,它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同时能够反映出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环境艺术是静止的,它无法主动和人产生沟通,但是,人们的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相对论的说法,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风格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同的人在审视同一设计艺术作品时的看法不一,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结束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认同,考虑到本土文化的植入,考虑到民族精神特征,考虑到未来发展和规划等问题,从而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文化发展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周.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及其审美的特征[J].商,2014,02.
[2]乔峰.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J].现代园艺,2012,20.
关键字:环境;空间;意境;美;园林;建筑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47-02
美,在中国的语言中是一个很宽泛的词,美所讲的并不是一种空谈,美是需要人们亲身的体验,感受和欣赏的。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提及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美,对立的即为丑、陋,这是一种通俗论,往往很多丑的事物,放在特定的空间中,反而会达到别一番的美,一种意境之美。
那什么是意境?什么是环境空间?一般而言的空间是具有客观性的。有虚实空间之分。正因为这种虚实的穿插,在美学上又产生了一种美的意境。意境则是要依托于环境的,而环境又是一个大的空间。因此要学会从环境空间中发现意境的美。
环境空间设计包含了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在这些空间设计中,总是有人参与其中,在儒家的美学思想中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说人们需要这样或那样的空间,来感受生活中的不同美妙,同时欣赏设计带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意境享受。在《意境与空间》一书中,指出,意境,就是指主观思想、文化。文化,主要是人的思想意识。其实,在人的意识中开始是意念,并不是意境。先要得到一个总的意念,然后用表象将这个意念表达出来也就是意象。意念与有感觉有形态的意象结合起来,也就逐渐成为意境。
在这里主要浅谈一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建筑空间的营造。寻求其中的意境之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意境或许已经达到了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春秋时人们才把自然人化了。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在春秋战国时北方出现了囿,南方出现了园,可以说那个时候园林开始了。陶渊明的田园居所体现的是一种恬静淡然的田园意境美,而惘川别业则是诗情画意一般的意境美。道法自然也就是要从自然中来并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中,融入了哲学中所讲究的虚实相生,阴阳相切的空间布局。它的曲径通幽,借景,框景,对景等手法宛如中国绘画中留白空间所体现的那种意境之美。但意境并不是说它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一种境界,任何事物当融入情感与思想,同样也是一种意境美。在西方的园林中注重形式美,对称与规整,在英国的风景园林中,其所追求的是天然般的景色,有时会故意在园林中建立一些废墟之类的景观来以感染人们的内心悲伤的感受,所体现的是它所要表达的某种意境。再看看日本的禅宗园林,运用山水布局,尤其它的枯山水,讲求幽、玄、枯、谈,很好的表现出佛教禅宗的哲理,而且非常的抽象与写意,空间局促。让人有心灵上的纯洁感触,呈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众观园林设计则是由山水、植物和建筑而构成,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呈现出许多虚实景致的对比。并且在一定空间中的景观融入了此空间的思想情趣以后,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时侯,方能体现出它的完整性,它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园林意境。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而美的印迹也需要从自然中的具体形象里去寻找。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意境美不能仅限于一种感官,还要考虑到要人性化,也就是所讲的合理性。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绘画作品,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园林空间要服务于人,作为参与者也要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是物我同化,情景交融的。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更是注重空间的布置与处理之间的关系。虚实空间的结合对比,正与负的空间关。这在中国美学思想中是核心重点问题。在中国绘画理论里,讲求“气韵生动”的说法,何为气韵?何为生动?我认为体现在造型上,是一种洒脱自然,运动的感觉。在中国的建筑上,在六朝时期开始,地面用短柱支撑,翼角起翘,可以说很聪明,化简了建筑的重量感,可给予人生动的感觉,这也就是一种气韵生动的表现。也就是说曲线的运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基本特色,体现了建筑的动感意境之美。通常所讲的建筑上所谓的“空间”是对平面或者是立体空间而言。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一书中,讲到中国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棒棒的空间观念。什么是“棒棒”,指的就是支撑建筑的木柱式结构,中国古建筑的卯榫结构,棒棒之间的穿插,这是一种智慧的意境美。建筑的结构都是木框架的结构,木条之间的连接,只有卡槽,也就是所说的斗拱建筑。空间是一个无的空间,根据不同需要添加墙体进行分隔,也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私密性或者半私密性的,所谓有的空间,因此丰富多样的空间形式也就呈现出来。产生了虚与实的对比。李泽厚先生曾说:“意境则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相互统一。”在传统建筑空间中美的表达可以像山水画那样表现出一种写意的空间意象。建筑也要依托于环境,建筑艺术透过环境所产生的感染力构成了一种“情与景相互交融”的意境。祭天建筑亦是一种意境之谈。天坛圜丘台,用两道矮墙四面围合,而三层台阶却空空如也。站在台上,俯瞰地面,感到离天会很近。而仰望天空,空旷浩渺,顿时感觉到人的渺小,对天的敬畏油然而生,这正是祭天建筑要表达的意境。这种美无以言表。
建筑就其本身就是一幅永恒的画卷,空间是建筑的实质,而光是空间中最灵动的元素之一。无论东方西方的建筑,光感所产生的律动,为建筑空间增添别样的生动意境之美。不同的建筑风格在静立中会散发出不同美的感受,建筑空间设计的美是没有界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都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先来看一下苏馆,建筑物与自然及其周边环境达到了和谐统一。空间的尺度适宜,空间内外相互穿插渗透,用框景的形式进行景中套景,生成很强的层次感,有一种层次上的意境美。 建筑的色彩以白墙青瓦呈现,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娟秀别致,静谧的感觉。在建筑的中庭,屋顶为一折角,光影交错,将“窗”的功能很好的展示,框景的运用,各种形态,让参观者产生远景如画的错觉的意境美。在华馆所处的环境与苏馆有所不同,但其也产生了他所要表达的形式美。贝聿铭运用几何的切割组合手法,将梯形变为三角形。用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建筑需要从建筑的入口开始,老子在《修远学》中云:“凿户牖以为室”,可见入口是很重要的。入口虽小,但在建筑中是不能缺少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入口空间意境的表达更显得十分重要。此馆入口体现了主次关系,有均衡与稳定的空间美。这里所讲的均衡与稳定主要是从审美上讲的,体现了一种形式美。以静态均衡来说,此馆体现在一定的不对称形式上,两个三角形呼应靠的是对角线上的相连接,从而使两个形体相互制约保持一种均衡的关系,显得更加稳定。而这种不对称的均衡却增添了建筑轻巧与活泼感,不对称的美所传的出一种活跃的美,且体现了韵律与节奏的形式的意境美感。
总的来讲,空间构筑了环境,环境塑造了空间,环境空间设计意境美的产生不光取决于景观内容,更有赖于景观受众的情感体会、文化素养。意境的表现可以自觉也可以不自觉,需要倾注于人的思想感情去发现环境空间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1.
[2]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建筑材料;环境设计;文化石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盈,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大众对于物质生活对象的评论已不仅局限于它的实用性,外观的美学价值也变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你步入一座公园、一个小区、一条商业街时,便不自觉的考量这一环境是否美观舒适,从植物配置到地面的铺装、从文化景墙到休闲座椅,都会做出美学上的判断。
由此可见,美学观念已经渗入日常生活,这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复杂多样的建筑材料、属性各异的建筑材质更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环境艺术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运用对整个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色彩氛围来讲,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颜色的处理和搭配是通过材料本身的物理颜色来展现的。如地面的颜色,植被的颜色,景观小品的颜色等等;其次,就环境的层次感而言,材料自身所展现的不同肌理,促成了环境层次的多样性。如地面的不同铺装、墙面的不同材质都增添了环境的层次感;最后,是整个环境中的艺术风格。如欧陆风格的环境中多采用大理石、石膏等材料,中式风格的环境中多需要卵石、青砖等仿古材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设计风格需要通过特定的建筑材料展现出来。
对于建筑材料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单纯的局限于理论方面的,更需要的是实践。对于材料学家来讲,一种建筑材料,可以在实验室中分析研究,但对于设计师而言,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仅是在图纸上表现出来,更需要在长久实践中掌握如何运用建筑材料来展现其设计风格。
一、文化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范围
文化石是近代一种刚刚产生的新型建筑材料,原本作为室内装饰材料的文化石近几年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环境设计中,并得到了众多设计师认同。文化石(又称文化砖)即艺术瓷砖,以中国“砖”或经过加工过的“石头”等为外表形式的瓷砖,以贴面砖为主。艺术瓷砖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形式,其生产出来的每一块瓷砖的表面、纹理、颜色、形状都略有不同,而使其本身更富有变化。
文化石可分为天然文化石和人造文化石两大类。天然文化石从材质上可分为沉积砂岩和硬质板岩。人造文化石又以仿古砖与仿石材为主。前者形似古建筑上的墙砖,具有历经沧桑的剥蚀的表面质感与色彩,装修后赋予建筑物以古典欧美式的风貌,具有远离时代的典雅情调,常为室内设计师青睐,多被用于装饰室内墙面;后者具有风化天然岩石的质感与色彩,具体又分成仿砂岩、仿花岗岩、仿沉积岩、仿鹅卵石和仿条状乱石等种类,这类文化石给人以返朴归真、接近山野的感觉,这一类文化石多被应用在室外环境设计中。文化石还常应用于宾馆、酒吧、咖啡店、庭院等建筑物的门厅、内外窗台、吧台、壁炉和墙柱表面等处的墙面上。
二、文化石在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中具有明显优势
文化石因其独特的装饰效果与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这主要原于它自身的材质和其组合的随意性两大特点。
(一)、文化石构成材料上的优势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建筑与园林设计业的流行词,环保材料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各国都致力于研究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并将其运用到建筑与园林的建设当中。
文化石以水泥为主材料,所含的化学成分极少,不含甲醛等有毒物质,有效的保障了它的绿色环保性。 文化石的主要构成材料有以下几种。
(1)、各种水泥均可使用(主材料)。如果想提高生产效率,要求水泥速凝,也可使用促凝剂。
(2)、为尽量降低砖的容重,彩色面料不加砂子,而选用轻集料。轻集料的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仿古的青砖、表面石材。
(3)、假若砖表面不作处理,彩色面层和砖基体容易分离和脱落。用专用界面处理剂处理后,和文化面层有十分理想的结合力,不易发生起皮和脱落。
(4)、(属于化工原料)空心砖的彩色面层,要保持色彩长期稳定,就必须加入增色剂,它不但能增加色彩的亮丽,更主要的是能增加色彩的耐候性,使之不褪色,不出白斑。
(5)、超快促凝剂主要用于缩短彩色文化面层的凝固时间;纳米制膜材料主要用来制作模具;其他外加剂主要增加文化装饰层仿真效果的逼真性。
(二)文化石的随意组合性有助于提升设计风格
文化石材质纹理的多样性已经很好的烘托了设计的风格特征,因设计师而异的排列的方式更使其相得益彰。它不仅突出了设计特色美感,更彰显了设计的个性。文化石的安置排列一般分为规则性排列和不规则排列。
(1)常见文化石规则形排列方式:
(2)常见文化石不规则形排列方式:
(三)文化石在装饰效果上的优越性
首先,文化石造型独特,颜色种类丰富,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改变颜色和款式,很好的提高整体的装饰效果。其次,文化石外观漂亮,可使建筑内外生辉,尤其是在装饰旧建筑外立面中,体现出其他建筑材料不可代替额的贴合性和时代感。此外,选用文化石装饰的墙面不需要前期的墙面处理,因此节省墙体的粉刷面积。
综上所述,文化石被广泛的应用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与其自身的材质优势和外部环境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时下,设计师不能仅限于设计方案的创新上,更需要了解和掌握新型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技术、施工方式等等,以此为媒介来提升作品的质感。
参考文献:
[1]金左培.文化石的装饰效果与生产工艺[J].新型建筑材料,2001(02).
关键词:点;线;面;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12-01
点 、线、 面是平面构成知识点,它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不论是以平面因素做主导的广告设计、标志设计、装祯设计,还是以立体因素做主导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我们都能看到点 线 面的内在作用。不同的设计行业对它的理解也不同。
环境艺术是一门介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边沿学科。环境艺术是时空的艺术,设计必须在特定空间的制约下展开,并在人生活的动态过程中得以检验和评价。环境艺术又是综合性极强的集大成者,多数艺术与实用艺术门类及其作品均可纳入环境艺术的范畴。只是一旦归于环境“麾下”,其设计创造便只能在环境的限定和制约下开展,并以完善环境,创造适于生活的,统一协调的空间为终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分类一般以建筑内、外空间的归属来划分,也就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这个广阔的艺术设计领域中几乎涉及到所有艺术形式,其中包括平面造型艺术―点 线 面。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最基本的造型要素。当它们个别存在时,点具有集中,线具有延长,面具有重量的性格特征。因此,巧妙地将点、线、面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一、造型要素――点
几何学中的点是线与线的交叉,是抽象的,只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而在造型艺术中的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画面中不同形状的点给人不同的形态感受。它有一种跃动感,可以产生球体滚跳的联想;它有一种生机感,可以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它有一种闪烁感,可以产生诸如发光体的联想;它还具有节奏感,像美妙的钢琴弹奏,以内在而简洁的力量撞击艺术家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富有乐感的作品。
从点的空间位置来看,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会全部集中于这个点上。点的位置上移,将产生下跌落感。点的位置移至上方一侧,产生的不安定感更加强烈。点移至下方中点,会产生踏实的安定感。点移至左下或右下时,便会在踏实安定之中增加动感。在我们平常见到室内的装饰装修中,陈设设计中,室内设计中,都会利用点的这一特性来进行装饰的设计。比如:在室内设计中,墙面上的一个挂钟、商店门前的店徽、沙发上的一个小靠背等等,只要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来说是足够的小,而且是以位置为主要特征的都可以看成是点。都可以看成是形成视觉注意的焦点。
二、造型要素――线
几何学上的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有位置和长度。在造型艺术上,线的形态多种多样,它给设计提供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直线和曲线。
线的视觉心理感受具有方向感,有一种动态的惯性。线的这种变化的性格,对于动、静的表现力最强。不同的线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一般来说,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强性、单纯、严峻等;水平线给人的感觉是:平和、安定、静寂、永久等;斜线给人的感觉是:动感、活泼而有深度;曲线给人的感觉是:厚重、饱满、优雅、柔软等。
在室内设计的展示设计方向当中构成直线效果的因素很多,除版面、道具之外, 陈列整齐的展品,书写成行的文字等也都构成直线的效果。利用直线的这些视觉特征,通过互相配合,能够达到有意识、有目的引导观众视线,观看展品的效果。
三、造型要素――面
在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具有长度、宽度而无厚度。在造型艺术上,面和线有着密切的关系。面有轮廓线,在造型上比点和线更能确定形的意义。
面的形态无限丰富,一般可概括为:偶然形、几何形、有机形和不规则形。偶然形是偶然产生的,富有个性、新颖、怪异的特点;几何形具有明快、理性的秩序美感;有机形则是借助于自然外力而形成的自然形,具有自然、流畅、纯朴、柔和的特点;不规则形是指有意识、有目的、人为创造出来的形。其特点是不受限制,不具有任何规律的造型。在展示设计当中,面的构成体现在具体的商品、道具、装饰品、标志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将面看成是每个展品或者装饰物、标牌等,并称之为“图”。而把背景看成是“底”,根据“图”的不同大小,疏离、松紧、虚实、繁简、聚散,开合来调整与“底”的关系。在室内设计形成中,面的构成如同二维空间的绘画一样,展品的配置过程如同绘画中对形象元素的经营。根据不同形状、大小、 色彩、质地的表情和性格来进行相应的组合、搭配。在这当中,确认主要的形象要素并给予充分地表现和强调,这样才能突出主要形象,突出主题,使之成为视觉的焦点。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环境设计;当代装置艺术;特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65-01
一、概述当代装置艺术
所谓当代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即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二、浅谈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各种特性
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将环境设计与当代装置艺术很好的联系企业,凸显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给人一种艺术美的环境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作为环境设计人员,应在应用当代装置艺术的同时将当代装置艺术的各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凸显当代装置艺术特性的同时提升环境设计水平,为构建和谐生态型园林城市贡献绵薄之力。以下笔者就以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主题性、实用性、迷惑性、感受性、可参与性、可变性等当代装置艺术特性为例,以环境设计为依托,谈谈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
(一)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主题性
当代装置艺术特有的主题性,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运用提供了诸多条件,其主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中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帮助环境设计人员不论处于何种环境空间,都能根据多变式的主题得到预计效果。
(二)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实用性
通常情况下,装置艺术并非收藏艺术,而主要用于短期展览,从而更好的凸显其具有的实用性,其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同时还不乏艺术品应具备的震撼和美感,且环境设计人员只需基于付出较低和效果较好的基本前提下,就自己的思维进行开放性的创作,对自己的创意毫无保留的进行试验,并将实用品与艺术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凸显设计作品的实用性的同时给人一种艺术品一般的愉悦的精神享受。
(三)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迷惑性
在环境设计工作中,经常需要在特定的场所设计特定的范围,因而作为环境设计人员,应从特定的内涵和氛围入手,不断突破和创新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将当代装置艺术特有的迷惑性在特定氛围的设计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同声效和灯光等普通元素一道将其作为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样设计者就能在自己的创意思维下进行刻意性、不规则的放置、铺设,在改变环境物语的同时将装置艺术转化为环境设计中的魔术转轮。
例如,在《丧宴》作品中,登昆燕玩了把“装置小把戏”,在宴会场地里,他大胆地利用白色花球和蜡烛的装置,与以往人们常见的丧场不同,这样的装置效果削弱了丧场内原本悲伤的气氛,从而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对亲人缅怀的柔情。
(四)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感受性
应用装置艺术来设计环境,主要是将人们在一定的空间内从传统的被动型观赏转化为主动地接受,从设计的环境作品中引领人们领会设计思维。换一种说法,环境设计人员设计的环境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们在设计的环境中得到感受是什么,能不能与人们形成共鸣。因而在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应用装置意识,并引领人们在环境中感受设计者的环境美和艺术美,形成感同身受。
(五)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可参与性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一种美的欣赏,因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装置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方能加强人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将环境变得不再是冰冷的环境,而是环境设计中更好的感受环境所带来的愉悦。这就需要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邀请人们,充分纳入人们的意愿,将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与人们的参与合理的结合起来,体现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意识的可参与性。
三、结束语
总之,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具有较多特性。作为现代环境设计人员,应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逐步去了解并运用装置艺术的特性,在达到环境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同时承载设计人员的灵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装置艺术不断丰富和优化环境,将环境空间与装置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构建现代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
关键词:绿地规划;环境城市;绿容率
1.绿地规划理论
随时展与进步,我们认识到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植物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一环,绿地系统的建设也得到规划管理者的重视。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实中绿地系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其中生态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管理和评价指标存在缺陷。沿用至今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对于在宏观上表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绿化用地规模基本状况及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用绿地面积或绿化覆盖率来进行规划并推算控制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不能真实反映在环境中绿色面积能发生实际效应的生物量、生态效率以及生态功能,特别是在分析城市的绿化结构和估算绿地的生态效益时,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来完善绿地系统的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地评价绿地生态效益。
2.绿容率指标体系
绿容率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新生理论,它的具体含义是:为了应用于生态规划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设计、项目设计进行科学指导与控制而制定的绿化指标。其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上绿地的科学生物总量,进而约束绿地系统建设的投机行为,规范绿地系统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有限的绿地系统建设的品质和效率。这一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沿用原有的绿地评价指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第二部分是衡量绿地本身的生态效益水平的指标―绿量、绿量率;第三部分是将绿地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的绿容率及绿化建设指数。
2.1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总和。
2.2绿地率: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即: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2.3绿化覆盖面积: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
2.4绿化覆盖率:指一定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即绿化覆盖率=区域内园林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2.5绿量和三维绿量:绿量在绿容率指标体系中指植物全部叶子的1/2总面积,国际常用单位为平方米。三维绿量也是20世纪80年代新提出的概念,是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的空间体积的量,单位常用立方米。
2.6绿量率:也称叶面积指数(LAI),指单位面积内植物1/2的叶面积。
2.7绿容率:也称绿量容积率,指某规划用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绿量。
2.8绿化建设指数:是将绿地系统及建筑开发结合起来和一项指标,是绿容率和容积率的比值,也是绿量和总建筑面积的比值。
3.绿容率指标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实施技术路线
绿容率作为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指导意义和严谨的可操作的量化应用路线,改变了社会对绿化的单一认识和简单的行为方式。
生态规划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更是一项可应用、实施并影响后人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看到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蔓延、城市扩张、城市板结以及城市健康安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形式主义的城市草地、简单低效的城市绿地建设、逐渐被压缩、侵浊、破碎的城市绿地系统、加上长官意志、扭曲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狭隘导向和特权商品―破坏生态优先权的默许等等,这些行为往往借助了科学的外衣。某些学者在科学上的不负责任与价钱诱惑的钱权交易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绿容率体系中绿量的指标涉及单株绿量、群落绿量、地块绿量的计算模型和数据统计模式。对于绿容率中有效的绿量计算是以稳定绿量的植物群落的初始绿量开始的。统一的绿容率指标体系涉及生态规划中的自然区域和城市区域,统合了生态规则、传统的常规指标,与生态等级控制指标、规划的常规指标、城市容度指标并行构成技术体系。它依托GIS数字信息系统的动态运行,实现生态效益和城市生态承载等重要生态指标的对应与协调配套。
绿容率不仅可以用在生态规则中,而且可作为国土、森林、土地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设计管理指标。目前,在区域生态规划、城镇生态规划、项目地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进行不间断的研究与实践。
4.生态学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相统一
当今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曾对自然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虽然创造了发达的城市文明,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现在人们已经觉醒,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阐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972年《马丘比丘》提出子“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再统一”的重要概念;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我国1992年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建筑界,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体现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实践方面。欧美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关注,形成“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步完善,生态理论大大丰富。在园林界,提出了园林生态学理论,这种理论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等理论,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的途径,并提出园林生态学原则理论:
4.1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
4.2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
4.3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4.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以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树种,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
4.5整体和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计和管理。
五、结束语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所遵循的思想和原则是多方面的,而不仅是生态原则。即使是生态设计也是包含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生态。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加入生态设计的概念不是景观规划的突变和割裂,而是进化、延续和丰富。加入生态的概念是在规划中侧重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多目标而非单一目标的途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饶戎 赵慧恩.绿容率指标体系解读.中国建设报.2004
参考文献:
[2] 严玲璋. 城市绿化树种编制的原则[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